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贾环想了一,思路到当下。他今天刚出府时,听消息说,甄家阖府23口人到了京城南的驿站,等候朝廷发落。据说,太子妃甄静儿临时前给天子留了绝笔求情。
贾环预估甄家的问题不大。他是通过甄应嘉的官职推断的。甄应嘉被押金陵后,圣旨抵达,令其出西南骠国故地,为一州知府。由此推测,天子放甄家一马的概率很大。当然,已经死了的甄静儿,梁王妃等甄家人是活不过来的。
类似于曹雪芹家里当年。
贾环想着,抵达吴王府中,下了马车,穿过长廊、花园房中。诗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贾环改此名,是希望宁澄、宁淅读入味。
刚进门,就见房中一名水蓝色长裙的少女起身走过来。身姿挺拔,比例极佳。鹅蛋脸,凤眼,肌肤晶莹似雪。有沉鱼落雁之姿。
然而,此时少女脸上带着怒气,走上前,质问道:“贾环,你也是个读人。九哥陪和澄弟用烟花捉弄你固然不对。但是,你把澄弟关了三天的小黑屋,有什么恩怨也该结了吧?为何要在报纸上坏九哥的名誉?”
看着冷着脸的美少女,贾环有种很荒谬的感觉。永清郡主的这种逻辑很荒谬。
以他的智商,只听这话,就推测出眼前少女的身份,吴王的嫡女。封号:永清郡主。在吴王府内大名鼎鼎。
潇者,水清深也。周朝的皇室宗亲制度,继承唐宋之制。而非明制度。亲王的子女,除世子外,其他人都不是铁饭碗。有没有爵位,要看情况。宁潇被太后所喜,才得以封永清郡主。当然,宁潇的名字,贾环自是不可能知道。
贾环看了气势汹汹的宁潇一眼,从她身边走过,去往正前方屏风下的桌,一边淡淡的道:“我和蜀王很熟吗?开这种玩笑?蜀王殿下既然得罪我,就要有被我报复的觉悟。我确实是个读人。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燕王一看这驾驶,立即熟练的像只小鹌鹑般低头。他胆子很小。到吴王府中,永清郡主对他很照顾,各色用度与宁澄无异。他心中很感激。但贾先生对他,亦是悉心教导。亲和力十足。他心中感激。这两位吵起来,他不知道怎么办。
宁澄坐在椅子上,看到贾环辩才无碍,淡风轻的从容,将他姐给晾着,差点没笑出声来。
宁潇气的脸都白了,怒声道:“那你也不能毁了九哥的前途,名声,你叫他日后如何做人?我前日自宫中来,天子对他很不满。关了他一天的小黑屋。”
这正是她所愤怒的地方。贾环的报复太过了。简直就是一点情面就不讲。吴王府是怎么敬他的?连她弟弟被关,被打,都是认了。真是个混账!
贾环将袋放在案上,转身,看着两米开外,暴怒的永清郡主。心里哂笑一声。
从道理上讲,他的报复确实过头了。但是,生活不是讲道理啊。讲道理还要警察干什么?他需要一个够份量的人物的绯闻出现在报纸上时,不用蜀王,用谁?
贾环并不打算和永清郡主讲讲他的道理。和愤怒的女人将道理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贾环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温茶,道:“郡主,看不问题不要那么肤浅、短视。祸兮福所倚。蜀王殿下要在天子面前留下那么好的印象干什么?
以杨贵妃、吴王府的权势、地位,足以保证他过的很滋润吧?难道,你想他和晋王、楚王比一比?”
贾环说的很淡,很浮,用词规避。但是意思很清楚:夺嫡开启,郡主的意思是想蜀王争一下?嫌命太长了吧?以蜀王的身份,他怎么可能被立为太子?既然不参与夺嫡,天子不喜欢蜀王,那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永清郡主,十四岁的宁潇,性格强势、刚强,独立的天之骄女,当即愣一下,给贾环说的哑口无言。身在皇室宗亲之家,谁不知道夺嫡的风险?
贾环强词夺理,忽悠完,做个手势,道:“郡主无事就先出去吧。我要开始上课了。”
将一脸不得劲的宁潇糊弄走(废话,哪有整人,却是为人好的道理?),贾环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准备上课。
宁澄没憋住,“哈哈,哈哈。”站起来,对贾环作揖行礼,道:“先生真是厉害!弟子佩服至极。我从未见我姐姐如此吃瘪!”
这话多少有点得意忘形后调侃贾环的意思。当然,他心里确实是佩服。高下立判嘛。他姐不是贾先生的对手!
不过,宁澄见贾环脸上浮起一个淡淡的笑容,立即一个寒颤,忙讨好的笑一笑,转身喊门外的童,“去把我院子里用冰水浸的哈密瓜拿来给先生解暑。”
贾环没管宁澄,道:“先检查你们俩的功课。宁淅,你先来。背诵孟子梁惠王篇。”
宁澄聪明是很聪明。但当前年纪的性格很有点熊。爱装小大人,年轻人好面子,有自尊心。淘气,做事不知道轻重,爱看别人出糗。不过,他既然已经驯服这个熊孩子,倒不会为几句玩笑话就恼怒。
宁淅起身,道:“是,先生!”r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八十一章 文官形象的贾环
贾环忽悠宁潇的理由,也就糊弄下十四岁的小女孩,宁潇事后越想越不对劲,在晚饭时,和吴王妃独孤氏说起这件事。
独孤王妃听的微怔一会,随即笑起来,慈爱的摸摸女儿的头发,“潇儿啊”难得见自己性格强势的女儿的栽个跟头。那位贾探花,果然不是省油的灯。满嘴胡话,小小年纪,就和朝廷里混了多年老油条似的。
当然,这样的先生,对儿子来说,却是好事。
独孤王妃对贾环的印象,要拜吴王所赐。吴王直言,他搞不定、惹不起贾环。再加上关世子宁澄小黑屋、真理报的事。贾环在独孤王妃心中的形象就是经典的文官形象:脸厚心黑,一肚子坏水。每每唱着高调,实则是拥着骂人执照的职业流氓(言官),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不过,独孤王妃心里很清楚,想要在朝堂上混出名堂,只当个君子,没点本事,是不行的。她不希望儿子将来被人“坑”。同时,独孤王妃不大喜欢蜀王。
所以,从独孤王妃的角度看,真不觉得这件事应该有多么生气。
宁潇不满的道:“娘,你还笑?他胡说八道呢!我当时是没反应过来”
独孤王妃笑着抱着女儿,“好了,好了。贾先生到底是你弟弟的老师。你不要去再打扰他上课。”
“当然是胡说八道!”蜀王宁恪容貌有点憔悴,在宣武门里街的三元酒楼中,和永清郡主宁潇说话。他给父皇训了一顿:太后欠安,你倒是在教坊司中快活?然后给关了一天的黑屋。他现在还有点没恢复过来。
真理报关于蜀王的绯闻报道,不是一篇,而是系列报到。连着有五份报道。真真假假。贾环搞的很彻底。这从他连着关了宁澄三天的小黑屋就知道他当时心里的愤怒。
就像他问宁潇的:我和蜀王很熟吗?如果是朋友,给人恶作剧,不满可以有,但不会用上“报复”两个字。但给陌生人这样捉弄,谁能忍?用你的狼狈,你的尊严,取悦捉弄你的人?人不能卑微到这种程度!
蜀王当初配合着宁澄整贾环,不过是想着捉弄一个正六品的翰林而已。他可是亲王!这算事?
所以,道理上讲,贾环有点过。但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各有各的角度,看法。
八仙桌上,几道精美的小菜,一壶绍兴黄酒。甜软可口,男女皆宜。
今天请客的是宁潇。女扮男装,一身白衫,俊美妖冶。她心里不痛快。一则是为贾环糊弄她,她娘却不许她去找场子。二则是为九哥抱不平。
“九哥,我”
蜀王摆摆手,拿着酒杯灌了一口,道:“潇妹,你想,贾环要是真为我好,总得说一声吧?什么招呼都不打,就把我搞的这样狼狈,恶意满满,怎么可能是为我好?”
宁潇点头,“嗯,就是这个道理。”这算是把她心里拧着的话说透彻。
蜀王看着娇艳、明丽的少女,想着她为自己打抱不平,心中感动,又有些别样的情绪,“潇妹,你不要去惹贾环。他很厉害。楚王都想拉拢他。”
他和潇妹之间清清白白。他知道潇妹对他有好感。但他只敢将其当做妹妹看。原因,那天楚王说了。只是,如此美丽的女孩,谁会不亲近她?只是,有些底线,要谨守着。
宁潇不服气,凤眼瞪着,“九哥,他比我还小,能有多厉害?都是文人见的相互吹捧吧?”
蜀王摇摇头,沉声道:“潇妹,不是的。他有真本事。不然我那位号称贤王的八哥可不会费如此大的力气去拉拢他。”宁恪将那天在思古台和楚王对话的内容,告诉宁潇,说完,苦笑道:“我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想着,应该算是有王佐之才。你知道吗?我姨娘有意召见他,为他和我说和。”
宁潇惊讶的张张粉润的嘴唇,难掩惊讶。她心里依旧是不服气贾环,但是,杨贵妃都这样打算召见贾环。这
蜀王笑一笑,道:“贾环满嘴胡话,但有一句话说的对。潇妹,日后我们要少去荆园啊!那里,现在在京城是个是非地。保不准就有锦衣卫的探子。”晋王与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交好。锦衣卫有很大的概率会盯着楚王。
蜀王宁恪,人生的英俊,气质出众,花酒没少喝,整个一个纨绔子弟。但智商还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宁潇点点头。
六月十七日中午,贾环带着燕王宁淅、宁澄两人在咸宜坊中的酒楼吃酒。
鉴于贾环三人的年纪,酒水自然是米酒。酒家又上了几盘清淡小菜。一般而言,权贵们的口味比较清淡。一则是符合养生之道,二则是不缺少肉食。
贾环身穿玉色文士衫,光看这身打扮,外加他的身高,即便脸庞有些青稚,但很明显的将他和宁淅、宁澄两人区分开。当然,三人组还是有点惹眼。伙计、食客们偶尔看看。
宁澄笑嘻嘻的给贾环添酒,道:“先生,你知道为什么我姐没来找你的麻烦吗?我娘不让。”
“是吗?”贾环不以为意的笑一笑。倒是想起他和宝姐姐关于永清郡主的对话。
北园的新居卧室里,月光幽幽。宝钗笑道:“夫君,人家那么美丽的女子质问你,你都晾着。还忽悠她?”永清郡主的美丽,确实让贾环感到惊艳。他给宝钗说起这事。
贾环笑一笑,握着宝钗的手:“那不然还怎么办?她长的漂亮是优势,但对我没什么用啊。姐姐,我没打算和她发生点什么。当然不用迁就她。”
想到这儿,贾环收思绪,他怎么会怕永清郡主来找麻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拿起酒杯轻抿一口,
宁澄话多,见贾环的神情,知道他不怕他姐,眼珠子一转,又道:“先生,那你今日突然带我们来吃酒,是因为下午要见杨贵妃的事情发愁吗?”
燕王宁淅抬头,欲言又止。他想提醒下,但是不知道说什么。杨贵妃派人叫他带给话给先生,想请先生去永寿宫中见一面。
贾环哂笑,“你想太多了。劳逸结合而已!你不觉得在你们吴王府吃饭,很压抑吗?各种规矩。我干嘛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我又馋你们吴王府的美食。在这小酒馆里,随意畅饮,舒服自在不好?”
宁淅微微一笑。他喜欢先生这话。自由自在不好吗?一颗种子在少年的心中埋下。
宁澄一拍大腿,举起酒杯:“先生,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我敬你一杯。”
贾环笑着摇摇酒杯,给宁澄面子,喝了酒,然后道:“宁澄,你这性子要磨一磨。我决定了,日后给你开物理课。让你见识见识客观规律。”
宁澄一下子苦着脸。他这位先生,常常是在谈笑之中翻脸。翻脸比翻还快。
宁淅一笑,问道:“先生,那我的课外兴趣学什么呢?”
贾环看看小宁淅,十三岁的少年了,却看起来很文弱,道:“你啊,意志力太弱。锻炼身体,爬山,长跑,游泳吧。”
经史子集,贾环自是有研究,可以开课。但是,他教授一个皇子,一个亲王世子经义有什么用?他们并不需要用八股敲门,已经是统治阶级。投胎投的好。所以,贾环只打算教授他们一些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独立的思考能力。
宁淅点点头。
午饭后,贾环到西华门递牌子,求见杨贵妃。心中,自是有点犯嘀咕。
杨贵妃和蜀王早逝的母亲有些交情。蜀王喊杨贵妃“姨娘”。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她若是为蜀王出头,他准备怎么应对?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八十二章 打完小怪见大怪
贾环去永寿宫见杨贵妃,当然不会出现“林冲误入白虎堂”的剧情。出入宫禁,都有严格的记录。
再者,贾环虽然是勋贵世家的子弟,但他算是外臣,见杨贵妃要多层通传,而且见面是隔着帘子的。贵妃的容颜,自然不可能轻易给人看到。
西华门处验过身份后,贾环给一名永寿宫的太监领着,从西华门入,过武英殿,再沿着宫殿中的甬道往北直走,进入后宫区域。过永寿门,至永寿宫中。
永寿宫内的一处偏厅中,里面已经做好准备。会客区域正前方,摆放着一张宽大、精美的山水画屏风。数名太监、宫女站在屏风内外。显然,杨贵妃就在屏风后。
贾环心里有些无奈,跪地行礼,道:“臣翰林侍讲贾环参见贵妃娘娘。”他自来到红楼世界,就想过,目标是不跪人。但,显然,在十四岁的年纪要实现这个目标有点困难。
杨贵妃坐在屏风后的塌椅上,穿着明黄色的长裙,端庄、优雅。小皇子已经快三个月大。杨贵妃容貌精致,珠圆玉润。三十出头的美妇,有着成熟、绝代芳华的美人风情。
杨贵妃点一点头,温声道:“贾翰林,免礼。”等贾环起来,再缓声道:“恪儿得罪了贾翰林,风流韵事被刊登在真理报上。他也被天子惩罚。本宫今日请贾翰林前来,是想向贾翰林讨个人情,原谅他可好?”
贾环低着头,答道:“微臣惶恐!”脑子急转。他很诧异,这根本不是当朝最得宠的贵妃应该有的态度。太谦和了。他只是个正六品的翰林而已。
杨贵妃掩嘴一笑,声音清甜、悦耳,“贾翰林的胆子哪有这么小?你配合何相调兵平叛,可是敢拿火铳指着府军后卫指挥使的!就这么说定了,可以吗?
元春妹妹正在养胎,我不好拿这些琐事烦她。恪儿的娘亲,当年待我如姐妹。我不管他,谁管他呢。”
贵妃相求,话说到这份上,贾环还能说什么?他本来是在真理报上整完蜀王就是算完。并没有进一步的“计划”。他哪有那么清闲?当即,作揖行礼,“臣遵旨!”
杨贵妃愉快的轻笑,欢喜的道:“好!那贾翰林,是不是要在真理报上登一个说明,挽恪儿的名声?”
贾环嘴角露出苦笑,想了想,决定说实话,“贵妃娘娘,信息的传播具备时效性。当前舆论风波已经平息,没有必要再提。人们,都是健忘的。”
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都知道。网络热点,舆论热点,都是一阵接一阵。拖一拖,基本就会淡下来。因为,每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他的大脑必须学会遗忘。
只是,杨贵妃看到的是他的反对,驳她的意见,会不会认为他口是心非,不愿意“和解”呢?
杨贵妃愣了下,微微沉吟了一会,温和的轻声道:“也好。本宫相信贾翰林的判断。毕竟,真理报是你一手做起来的。这事本宫欠你一个人情。”
贾环微怔。
对答结束后,杨贵妃赏了贾环一些东西,聊表心意。贾环自永寿宫中出来,心里的惊讶还没有消失:杨贵妃的姿态太低,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信他的话,这让他心生好感。
但,贾环心中同时又禁不住悠悠一叹:“可怕”的杨贵妃啊!当一个女人,不以美貌为“武器”,只凭着气质、性格就能让人不法拒绝时,她是可怕的!
无往而无不利。
杨贵妃在宫中得宠,自有原因。或许,在天子怠政的大局下,晋王、楚王的夺嫡可能会发生变数!当今天子四十有四,若能活到康熙那个岁数,那杨贵妃的皇子就有24岁。完全可以继承皇位了。
这不同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那是杨广的女儿。杨妃的儿子继位,那唐朝皇室到底是姓李还是姓杨?而雍治天子的杨贵妃,在血统上,并无前朝的血脉。她的儿子,可以继承大宝。
将来的事,谁说的准?反正,贾环是打定主意,不带着贾府参与夺嫡。
贾环心里再叹口气,放弃心中隐隐的想法:若是宫中无事,元春生下皇子,元春将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届时,贾府是否可以推一推?当然,要先和元春商量。但是,宫中有杨贵妃这样的存在,恐怕不争,才是上策。
贾环正想着事情,前头带路的小太监忽而停下来,道:“小的见过刘公公。”
刘公公是一名中年太监,面白无须,身材消瘦,穿着青色的袍服,脸色冷峻。在贾环看过来时,脸上却突然露出一丝笑容,拱手一礼,客气的道:“莫非是贾探花当面?久仰久仰。在下极喜欢贾探花的诗词。”
贾环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位刘公公在宫中颇有能量。杨贵妃宫里的小太监都恭敬有礼。可想而知。但是,太监一般自称是咱家。哪有自称“在下”的?
贾环拱手礼,道:“刘公公,幸会。”
刘公公眯着眼睛笑一笑,点点头,离开。
贾环压着心里的疑惑,离开皇城。偶遇一位刘公公只是一个小插曲。见杨贵妃才是要事。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于玄幻小说里面打怪。打完了蜀王宁恪这只小怪,引来杨贵妃这只大怪。只是,贾环没料到,杨贵妃出奇的好说话。大怪自然是不用打的。杨贵妃的智商不仅在线,而且非常的高。
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是和杨贵妃的接触,一个是她亲口说欠的人情。这个人情有几分,不好说。但当朝最得宠的贵妃的人情,运作的好,还是很有用处的。
贾环见过杨贵妃,恢复教学,每日在真理报报社、家中、吴王府中来。
而真理报大获成功,所影响到的,并不是只有当了一会“明星”的蜀王。
夏季多雨。京城外城东的一处小院中,新任的真理报副主编萧梦祯和好友罗华前来拜访,寓居在此的韩秀才。韩谨和萧梦祯去年年底来京时,黄州府知府尹言、同知仇兴德各赠送了白银五百两作为盘缠。
窗边,雨声点点。芭蕉叶卷。
萧梦祯和罗华将带来的酒菜铺开在小桌上。三人把盏共酌。
萧梦祯轻叹道:“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新科的庶吉士、金陵人罗华笑道:“开之兄,春风得意,何做此儿女之叹?”对韩谨道:“子恒兄要劝劝他。”
萧梦祯一笑,道:“我有我的思念。不比下与佳人订婚,春心荡漾。只等几月后完婚。”
几人大笑。罗华,时年二十六岁。妻,金陵人,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孙女李纹。李氏随母正客居在京城。其姑妈是贾府寡居的长孙媳妇(李纨)。萧梦祯陪罗华去李氏家中拜访过。
韩谨洒脱的一笑,吟诵道:“雨打芭蕉声声泣,遥请惊鸿问故人。他乡独闯可安否,莫忘远方思友人。”温柔乡是英雄冢。大丈夫,功业未立,何以为家?
萧梦祯饮了一杯,道:“子恒兄总是这样斗志昂然,令我钦佩。前些时日,贾子玉与我谈了一次。说的我很有感触。他说,阴谋家只整人,政治家还要整国家。东林党,只有党派利益,没有国家利益。亡之不可惜。”
贾环向他交了底,最终,真理报还是他来做主编。但是,有一个要求:不能只顾东林党的利益。他严格说起来,其实不算东林党人。赏识他的黄州知府尹言,是前太子的老师。
他认可贾环的看法。
韩谨失笑,“开之,这要我怎么说?君子群而不党。但是,几人做到?比如:当前的何派,楚王党。这都是有的吧?贾兄对东林一脉还是有些偏见。
另外,他的性子,有些冷,有些懒。每每都是被时势所推出来的。正所谓,锥处囊中,其末自现。”
罗华点头,与韩谨喝了一杯酒。说起来,他和贾府也算亲戚。不过,他不屑于和勋贵世家走动。他问道:“子恒兄,你谋划的如何了?”
眼前这位大才,学有帝王术。来京城是想要一展抱负。他是极为佩服的。而太子之位,只会在晋王和楚王之间产生。
韩谨点点头,脸色有些清冷。他通过龙江先生的关系,分别和晋王、楚王都谈过一次。
萧梦祯就笑,“晋王年长,而且,在天子身边办事。韩兄是打算顺势而为?”
韩谨还没答。这时,门外的长随进来汇报,“先生,有几名自称楚王府的人求见。”
萧梦祯、罗华两人一愣。
韩谨笑一笑,甩着衣袖,“今日我有朋友来访,不见!”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八十三章 韩秀才版的“隆中对”
韩秀才租住的民舍小院门外,几名带着斗笠,打着雨伞的男子被主人拒之门外。
一名白脸太监心里起火,压着声音怒道:“王爷,这姓韩的生太过分了。”
居中被众人簇拥着二十岁的便装青年便是楚王。楚王不满的训斥道:“不要乱说话。你们都在外面等着,我自己进去。”说着,不理会下属们不解的目光,走进小院里。
韩谨的长随,是进京路上,几两银子买的十几岁的少年,如何敢拦王爷?愣一下,忙跟着楚王进去,“诶”
楚王撑着雨伞,走在有些泥泞的小院道路中,正好看到窗口喝酒的韩谨三人。他的那些蠢货属下,怎么明白他的心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