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庶吉士,无品级,无定员。
以一名新晋的庶吉士负责报纸事务,再加上《真理报》这个名字,让朝堂中不少人以为何大学士是想要搞文坛论战。当年,王安石变法,就搞了一个王学。天下学校,尽用王学的教材。
庙堂大佬们,因吏部左侍郎许澄提议此事而关注,但看到这样的“低配”,并不太上心。
然而,真理报的中枢,并不在翰林院中,而是在荣国府无忧堂中。
五月十一日傍晚,贾环拜访何大学士回来,在无忧堂中,召集诸位同学,商议办报事宜。
破防盗完美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看好
黄昏时金辉万丈,艾叶的味道飘散在光线略显暗淡的格子间中,驱赶着蚊虫。
无忧堂的西面,贾环正在给几位同学介绍《真理报》的情况。
张四水、柳逸尘、刘国山就在贾府中。罗君子、庞泽、乔如松、秦弘图自东庄镇闻道书院而来。卫阳家在西城咸宜坊中。新科进士纪鸣在工部实习,许英朗在兵部实习。
众人三三两两的散坐在小厅中。贾环居中而坐,沉稳的道:“何相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利用真理报,为提高商税税率制造舆论,打破僵局。”
话音刚落,在金陵和贾环一起办过报纸的庞泽就直言道:“难!”
庞泽容貌丑陋,鼻子很大,身穿蓝色澜衫。衣着整齐,身形微胖,显是妻子精心照料。他才华横溢,但是科场不顺。已经是两科乡试未过。
以庞泽的才智、又有办报纸的经验,他下这么一个定论,气氛顿时有些沉闷。
乔如松笑着摇头,一针见血的指出道:“不难的事,怕是落不到子玉头上。”他和庞泽的情况一样。两科未中,贾环写信至闻道书院相邀,便暂时弃了书本,过来办实务。
贾环的情况,官职虽然升到正六品,但被天子“发配”到吴王府,边缘化了。何大学士再怎么看重贾环,也不可能将一件轻松的事交给贾环去做。只有能人所不能,立下无法抹杀的功劳,贾环的仕途才能有起色。
罗向阳坐在椅子上,坐的很端正,但神情有点颓废,问道:“子玉,你不是说要韬光养晦。怎么还接这么个事?”他来京城散心,并非办报。
今年丙辰科,罗君子再次金榜题名,高中会试第八名。进步很明显。按照今年的趋势,馆选庶吉士,仕途一片坦途。但殿试时,何大学士不喜他的做派(誓言),说:“国家抡才大典,岂是给个人博名望所用?”将罗君子的名次降低,定在二甲中间。
罗君子辞官不就。
他从书院来贾府,并不是帮贾环办报纸,而是过来散心。亲近如大师兄、贾环都知道原由:他暗恋贾惜春。罗君子人品、才学没得挑,但贾环自不会乱点鸳鸯谱。
贾环沉吟着,轻叹道:“罗君子,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形势不同了!”他其实更愿意过几年轻松、安生的日子。
像前些日子,在红香圃陪着娇妻红颜,众姐妹吃酒、行令,更兼有湘醉卧,亦是人生快事!过得几年,大观园诸芳散去,这样美好的时光,还能有几回?
只是,形势不由人!贾环虽然仕途不得志,但是消息并不蔽塞。只是有些延时罢了。顺亲王能判断的出来的政局变动:天子怠政。贾环自然也判断的出来。
天子怠政,说起来,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但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权力大洗牌。这一点,参看唐玄宗在天宝年间的作为,就明白。
贾环这些天因为贾元春传令贾府打醮,一直在思考元春的近况,心中隐忧不断的增加。他原以为何大学士让他办报纸,只是占领舆论阵地。并不大在意。
何大学士主持朝廷中枢,但他还控制不了御史、六科的嘴。贾环以为何大学士是要洗言官的牌。从执政者的角度看,没谁会喜欢言官们整天“找茬”。强势的宰辅,基本都会谋求控制科道,管制舆论。
所以,贾环并不大在意。打嘴仗嘛,他没什么可怕的。然而,今天他见了何大学士才知道,办报纸的用意是要用来制造提高商税的舆论。
那么,对手就不是言官了。而是相关的利益集团。但,贾环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因为,在这场权力大洗牌中,他希望拿到些筹码,或者增加话语权。元春那里,他实在有些担心。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元春在此时怀孕,这件事,用放大镜来看,反复的揣摩,推敲,恐怕还真不一定是好事。
所喜者,若是生了皇子,元春在宫中地位就会更加稳固。母以子贵,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所忧者,怀胎十月,即是失宠十月。十个月的时间,搞政治阴谋,足够了。
贾府,有没有敌人呢?
贾环拿起青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茶,神情越发的沉静。


对贾环的感叹,罗向阳点点头。命运总是自认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于他如此,于子玉也是如此。
诸位同学一起议论了几句,都是不大看好。包括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许英郎。他前几日还和父亲许澄在家中谈起过此事。
其实,搞舆论、文宣,闻道书院的众人都是驾轻就熟,各有心得。但是,所有文宣工作的基础是实力。以舆论压服“利益集团”低头、出血,同意提高商税,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但凡朝廷大员,部堂高管,家中基本都生意。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垄断性质的。没官面上的照顾,在大周朝,生意做不起来的!这还不算上皇室宗亲,武将勋贵,还有致仕的官员,举人。这都是不纳税的群体。
别说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他们都不交税。这税怎么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贾环解释道:“所以,我答应何相的同时,请他给我一年的时间来发展《真理报》。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结果努力。
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第一,要站稳脚跟,打出真理报这块牌子。第二,要扩大影响力,用其他事试探水深。第三,才是舆论轰炸,论战。”
贾环罗列出步骤、时间表。与诸位同学探讨着策略。能不能成功,贾环心里其实有点底。
因为,增收商税,说到底,还是维护周朝的统治。只要“团结”统治阶层的大多数,达成共识,征收一点点商税,不至于激起太强烈的反弹。
永远都要明白一点:反对的,和赞同的,都是少数,中间派才是大多数。所以,发动舆论,就是争夺中间派,形成合力,达到目的。
时间在讨论中慢慢的过去。晚饭亦是在讨论中就吃了。文案正在不断的形成。贾环开始一块块的分派任务。
卫阳、许英朗、纪鸣都不参与。卫神童要专心读书。许、纪二人在官场,不便于掺和。但是,讨论事情,贾环还是要叫他们过来,这是团体的认可。罗君子给贾环抓了壮丁。
讨论到深夜,无忧堂中屋舍众多。贾环让元伯安排众人住下。
各自安定后,许英朗去隔壁找好友乔如松闲聊。他们俩是多年的好友。月色清辉如许。清凉的小院客厅中,清凉幽静。
竹桌边,乔如松沉思着,问道:“文谦,你觉得此事能不成?你父亲觉得呢?”
许英朗摇头,直言不讳的道:“友若,这事办不成的!子玉太过于乐观。只是,何大学士待子玉甚厚,他怕是推不了。我们呢,尽力帮子玉。哈,总不见得,论战的时候,还要我们这些喽啰下场!
你知道吗?朝堂中,刘、韩两位大学士对此事就不赞同。这两位的品行,天下所公认。他们都是这个态度。而宋天官直接说何大学士是心态膨胀,忘乎所以。”
宋天官就是吏部尚书宋溥。这是外朝中少数可以不给宰辅面子的大佬。
乔如松苦笑一声,“这话说的。”
这话很有点难听。但他知道何大学士的做法并没有错,何大学士是秉公执政,知难而上。不增加商税,难道盘剥小民?如明朝崇祯年间加辽饷?
不过,他确实不看好贾环的想法。
破防盗完美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可能成功
顺亲王府。精美的后花园中,石山径幽,亭榭错落。盛夏之时,走在园林中,顿感到暑气尽消,浑身清凉。
顺亲王与永昌公主在树荫小路中漫步。永昌公主一身月白色长衫,体态曼妙、婀娜。散发着娇艳的少--妇风情。永昌公主刚从皇宫探望太后出来。近来,她和顺亲王走的很近。
顺亲王五十多岁,白而微胖,一身红袍亲王常服,背负着双手,走在树荫下,淡然的笑道:“永昌,前段时间何新泰要增收商税之事,你知道吧?你垄断着京城的南珠市场。可别当了那只鸡。”
永昌公主掩嘴娇笑,“咯咯,王叔,那都是没影的事了吧?再说,您老人家不是在武昌府有糖生意。再怎么,也不轮不到侄女啊!”
顺亲王笑呵呵的道:“未必。许少宰亲自下场,鼓吹翰林院办报。这事简单不了?”说着,略作神秘的道:“就我所知,真理报的实际责任人是贾环。”
“贾环?”
顺亲王点点头,“《翰苑文话》虽说是方望溪主办。但他在修书,哪里有时间,琐务其实都是贾环在办。而真理报,挂在《翰苑文话》下面。魏翰林是贾环会试的房师,其好友公孙亮的岳父。萧梦祯去年会试时和贾环住一个客栈。所以,你说呢?”
顺亲王将贾环的底摸的很透。
永昌公主微微沉吟。这是要搞事的节奏啊!
顺亲王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所以,有些事情,我望永昌你在天子面前提一提,不能让他们‘暗度陈仓’嘛!当然,我不看好真理报能在京中发行成功。江南士风开放,有猎奇心理,言辞放诞,天子脚下,可与之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永昌公主嫣然一笑,点点头。
太后在大病一场之后,慢慢的缓过来。天子心情亦平和了很多。她和顺亲王的计划可以开始了。顺带着,提一提这件事。增收商税什么的,她很讨厌。


翰林院位于大周门东侧江米巷中。五月十七日中午时分,翰林院中的翰林们陆续的出来吃午饭。
检讨厅中,翰林编修周慎行与新晋的丙辰科翰林、庶吉士们闲聊着往外走。众人簇拥他,俨然领袖。周翰林与楚王交好,这并非什么秘密。翰林们的话题围绕着《真理报》。
翰林院的刊物,《翰苑文话》业已经成为文坛、士林必读刊物。刊登海内文学作品,享有盛名。而真理报却又挂在《翰苑文话》之下,自是被翰苑词臣们所关注。
其实,《翰苑文话》虽说是翰林院的刊物,但刊印、排版、发行等工作都不在翰林院,而是在正阳门外的正东坊中。这和北大医院,不在北大是一个道理。
出了翰林院,一群走在街道中。周慎行在人群中高谈阔论,道:“近日,萧开之连续去贾府向贾子玉请教。这无可厚非。办报之法,可以说是始于贾子玉。江南大报,基本遵从。
其法,首先,免费派发给茶楼、店铺、学校、名人等处,扩大销量、读者数量。随后,吸引商家在报纸上广告,收取银钱,维持报纸运作。如此循环。
在在下看来,这有两个隐患。第一,报纸内容,京中士子、百姓会看吗?贾子玉在江南玩的成功的套路,在京城未必就行的通。两地的士风,风土人情,大不一样。
第二,江南富庶,三户之内,必有人可诵诗书。在下说一句不敬的话,京师周边,识字人口,比不得江南。恐怕,难有报纸生存的根基、基础。”
贾环如此出名。他所经手开创的报纸,自是被时人所关注。
周慎行研究过江南近年来风行的报纸。报纸的模式,他搞的很清楚。一家报纸能否成功,发行量能否过万份,重点在内容上。江南那边的风气与京师不同的。
譬如金陵简报,南方报业的龙头。核心的内容就是两条:花魁、名妓的各种绯闻;抨击金陵的时政,尺度很大。
但是,这两条核心的杀手锏,在京城里行得通吗?
新科探花,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彭鏊笑了一声,略显轻佻,道:“玉绳兄的意思是不看好真理报?”
同为探花,贾探花名满天下,风流才子。有杜牧之,柳三变,唐伯虎之姿。名妓争相求诗,欲自荐枕席而不得。而彭探花鲜有声名。自古文人相轻!
周慎行笑道:“然也。”
他是南人,花魁在秦淮河上,可与才子唱和,传为佳话。但,在京城中,浪迹于花丛的才子,恐怕不被官场所喜,太轻浮何以担大任?其次,京城内的时政,都是朝廷时政,谁敢乱抨击?
你骂了别人,别人会善罢甘休?反弹回来的压力很大的。何相都顶不住压力。
一名椭圆脸的翰林笑着道:“真理报未必就是讲真理!恐怕满纸都是红粉绯闻而已。”说话的是新科榜眼,翰林编修,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黎宽。与彭鏊乃是同乡。他生于江南,长于江南,自然明白贾环的“套路”。
众翰林哄堂大笑,肆意张扬,引得路过的其他衙门的官员纷纷侧目。


楚王宁瀚号称贤王,时年20岁。他平常很少呆在东城的楚王府中,而是喜欢到建在外城东北湖湖畔的荆园中,与名士聚饮,与名妓唱和,文采风流。
不过,自雍治十三年废太子死后,他到荆园中的次数就变得少了。太子已死,他不必装作寄情于山水。身为皇子,谁没有成为九五至尊之梦?
他父皇当年前面同样有太子,有兄长,最后如何?克登大宝,御极十四年。威加四海,宇内独尊。
在五月十九日夜,宁瀚难得的再一次来到荆园举办酒宴。名妓集,教坊司中大半当红的名妓都来了。名士荟萃,翰林、庶吉士都来了七八位。
与楚王同行的有蜀王宁恪、吴王的嫡女宁潇。楚王本来就是宴请喊杨贵妃“姨妈”的宁恪。
酒宴是在荆园临湖的景点,三层楼高的高台:思古楼。陈子昂登幽州台,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伧然而涕下。思古楼取的就是此意。
歌舞,丝竹,美人,佳酿。酒宴如同盛会。档次不凡,逼格很高。酒至酣处,楚王出了思古楼华美的大厅,来到厅外,栏杆处,明月高悬。夜风徐徐。
楚王问着身边的蜀王宁恪,带着醉态,和熙的笑道:“怎么?宁澄那小子又出不来?这可是第三回了?这么不给我面子啊!他那位贾先生最近不是忙着办报纸吗?还有时间管他?”
宁恪一身水蓝长衫,身姿修长,气质风流倜傥,微微苦笑着解释道:“八哥,那位贾先生厉害着。三天一考,五天一大考。即便授课时间减少,但澄哥儿丝毫不敢懈怠。宁潇是怕八哥见怪,这不,她今晚过来了。”
宁恪说着,举起酒杯,对大厅斜对着位置上女扮男装的宁潇示意,脸上不自觉的浮起清风般柔和的笑容。
楚王哈哈一笑,拍拍宁恪的肩膀,“九弟,你就糊弄我吧!佳人如玉啊!”
站在楚王的角度,亦可以看到大厅中不远处的宁潇。她一身士子白衫,女伴男装。面如美玉眼似清泉,如同雕刻般的琼鼻腻脂白玉一般,明眸皓齿的美人。有一种很妖冶的俊美。若真是男儿,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姑娘!
宁恪讪笑。
楚王理解的一笑,潇洒的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九弟,做哥哥的要提醒一句啊…嗨,我就不说了。你知道的。”吴王虽然是皇室远支。但和他们这一支还在五服之内。宁恪和宁潇,这可是禁忌之情!
想到这儿,楚王内心深处忽而有些莫名的躁动。他若为天子…。宁潇确实是惊艳难言的美人。再大几岁,必定是倾城倾国之色。
宁恪苦笑,嘴里否认道:“八哥,你想多了。”
楚王竖起右手,制止宁恪的话,笑着转移话题,显得很有风度,道:“你上次帮宁澄对付贾探花,他后来找你麻烦没有?”
宁恪有点迷茫,“没有。”
楚王略带点幸灾乐祸的笑说道:“九弟,那你可要当心了。这可不是某探花的做派。他可是出了名的有仇必报。你总不会至于觉得他怕你姨娘(杨贵妃)吧?”
宁恪笑一笑,没放在心上。难道不怕么?
楚王再道:“哦,你有空的时候帮我带句话给他,若是报纸办的不顺当,我愿意帮忙。”
贾环办报的事,虽然官面程序上有诸多掩护。但吴王府自是知道的清楚。贾环这段时间没有去教授吴王世子宁澄和燕王。宁恪对此是知道的。但是,以他和潇妹的判断,贾环轻车熟路,办报纸不是难事。估计过两个月忙完,又会回到吴王府。
宁恪顿时惊讶的道:“八哥,你不看好贾环?”
楚王点点头,嘴角溢出微笑,“当然!”他早就派周慎行和贾环接触过。但是,贾环根本不理会他。但是,没想到吧,他可以蜀王这边突破。
报纸的事,他手下的智囊、谋士们都分析过。成功的概率很小。京城里的分寸很难拿捏。谁上了报纸,传得满城风雨,都会恨贾环。他不怕给贾府招黑?
江南的报纸早就传到京城中,京中巨贾不是没有动过念头。这几年至少死了十几家。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京城风气保守。报纸没有销量。(缺乏市民阶层)


深夜,正阳门外,正东坊的报社中,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碌的印刷着新出炉的报纸。
贾环今晚通宵在这里盯着。心腹张四水、柳逸尘、刘国山、黄把总在贾环身边。
庭院里,月色如洗。
贾环站在编辑室门外的走廊前,捧着茶杯,看着工人们进出,忙碌。
这些天,京中的消息流水般的汇聚过。柳逸尘知道很多人不看好《真理报》的发行。他其实心里也没底,但还是支持贾环,道:“贾兄,你不要太担心。他们懂几个问题?”
贾环笑了笑。
是啊,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败局、死局呢?毕竟,失败的理由有千千万万!
我会告诉你们答案。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炮而红(上)
雄鸡破晓。
真理报报社中,使用木字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报纸散着油墨的清香,正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两名雇来的工人一组,将一捆捆的报纸抬上等在报社门口的马车、驴车,或者人力板车。然后,在拂晓时,向京城各处派。号角已然吹响。
局面,在这夏日清晨清爽的晨风改变,酝酿着,然后,猛然的爆开!


贾环在吴王府中的授课时间是上午九点。吴王世子宁澄一般而言,清晨六七点就会起床,刷牙吃早餐,锻炼晨读温习功课。真理报是在八点左右送抵吴王府。
宁澄在他自己院落的小厅里吃着香甜的大米粥时,翻阅着送来的散着墨香的报纸。中规中矩的版面,题头。与南方的报纸并无不同。创刊号,开宗明义,何为真理报?
宁澄撇撇嘴,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可能喜欢看社论。心中对贾先生的期待骤然降了大半:不过如此!
要知道,宁澄此时心中对贾环的态度。他怕贾环是怕的要死。大魔王级别的狠角色,谁不怕?但是,他心里同样的期望,他的老师越厉害越好。这样,他对贾环认输、服软不是显得很正常,有面子吗?
就在宁澄觉得很沮丧、气馁的时候,他看到了下一个版面上的内容。然后,嘴里的粥一口喷出,捧腹大笑,“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在一旁服侍的两个侍女,忙收拾着残局,莫名其妙。不知道家里的这个小爷乐什么。
宁澄笑了好一阵子,揉着肚子,抬腿就出去找姐姐宁潇:九哥出名了!
真理报第三版,大幅报道了一个皇城中的明星人物:蜀王宁恪。他和教坊司某花魁不得不说的风流韵事。郊外相识,在教坊司中与汉王、魏王的两个世子争抢,抱得美人归。
一系列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宁澄作为亲历者,知道真理报大致没有瞎说。基本都是真的。雍治十三年夏,九哥在教坊司争花魁,最后是拿他的名义出头。
普通的百姓是不知道皇子谁得宠,谁不得宠的。皇子的私生活,可以满足一大批人的猎奇、偷窥欲--望。这是人的天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张居正和李太后不得不说的故事。比如:辫子朝的多尔衮和他嫂子孝庄太后。再比如:戴安娜王妃偷--情。
这种事,登在报纸上,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当然,蜀王身份、地位比上述几位要差点,舆论效果量级要低一些。但足够了。宁澄搞不清楚贾环的套路:贾环是把绯闻明星的主角,从江南名妓,换成了皇子。还套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的模板。
但,宁澄可以判断的出来,他九哥要火!大火!
宁潇上午时分在吴王府内宅中处理王府的内务。花厅中,幽雅、安静。高挑的侍女旁立。管事娘子正在向她回事情。宁澄兴冲冲的拿着报纸进来,“姐,你快看。九哥要出名了。贾先生把他的陈年旧事给翻出来登在报纸上了。”
宁潇眉头微微一蹙,接过报纸一看,凤眼顿时就瞪起来,“嚯”的站起来,怒道:“贾环怎么能干这种事?他人呢?我去找他!”说着,就往外走。
宁澄判断的出来的事,宁潇同样能判断的出来。她已经可以预见,九哥的狼狈!
1...245246247248249...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