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金陵城内的气氛陡然的紧张起来。
金陵米行的各大掌柜连夜汇聚在米业行会的公所中商议对策。会所中争论激烈。谁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卫弘在放烟雾弹。因为,卫弘在几天前与南京各衙门议事时就明说过几天会有湖广来的粮船运粮来金陵。然而,现在确认是松江府来的船。湖广那边,长江水道上的情况还没有传回金陵。因而,米行的掌柜们都举棋不定。
同样举棋不定的还有接到户部行文的南京守备郑国公邓鸿。他在犹豫是否要派兵保护粮船的安全。户部的粮船,就是朝廷的粮船。南京兵备府有责任、义务保护朝廷的粮船。
然而,他也参与了抬高金陵的粮价,派兵守着粮船,这不是和自己的银子过不去吗?而如果是在他派兵守卫的期间,粮船出事,他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现在的情况,只是多赚一和少赚一的区别,还没到这种程度。
当天晚上,卫弘根本没有等邓鸿的答复,连夜调派可靠的人手守护着粮船。当然,他也等不到。邓鸿用了“拖”字诀。毕竟,现在可没有张居正的考成法。没说接到公文,在期间内一定要答复。
有人在当晚的护卫人员中看到了贾家、王家的男丁。这种世家大族,即便衰落,比不得当年显赫的权势,但拉出四五十男丁,还是轻而易举。
邓鸿的小聪明,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又是另外一番情况。金陵城中,跟着何师爷一起办事的纪鸣,夜里从码头回来,到老师礼部侍郎张安博家中,将情况都说了一遍。
何师爷原来是闻道书院的讲郎,与山长张安博的私交自是不必说。而张安博支持卫弘降粮价的举措。纪鸣能去户部帮忙做事,居中联络,实属正常。
书房里,听完情况后,胖胖的张承剑还有些蒙圈。
张安博则是似有所悟,看向纪鸣。
纪鸣微笑着头,“没错。是子玉设计的。他是为了求证郑国公邓鸿是否参与了倒卖粮食案。”
那天,去郑国公府上,是他陪着贾环去的。出来后,贾环告诉他,和郑国公谈崩了。具体怎么谈的,他不清楚。看情况,贾环当时就起了疑心。
郑国公这是掉到坑里,还不自知。
这不是郑国公的智商问题,而是,谁又能想到,在操盘、掌控这一切的人是从台前隐入到黑暗中、退居幕后的少年呢?贾环不在金陵已经快二十天了。
很多人都已经将他遗忘…
有的人离开了,但他还在。


九月十一,金陵城中很多百姓早早的汇聚到户部设在各处的售粮。当白花花的大米开售时,传来一阵阵雀跃的欢呼声。声浪越过了城墙。
距离南城聚宝门,刚从大报恩寺为父亲、家族祈福返程的甄三姑娘甄祎恰好看到了这一幕。
精美的香车之中,甄祎的丫鬟挑起窗帘,方便她目睹城门道路左侧数百人高呼、奔走的“盛况”。心中,涌起很复杂的情绪。
身不在男儿列。甄祎却是关心着南京城内的局势。甄家不做粮食生意,但这些情况。贾环遭遇刺杀,米价上涨的前因后果,她都知道大概。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属于贾环的一方就要获胜了。粮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是正确的。是得人心的。然而,他的姨娘、他的女人死了。他本人成了炮灰。离开金陵。据说在扬州帮沙巡抚做事。
她很难说清楚她现在内心中对那个曾经拒绝和她联姻的少年的感觉。
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一个断绝了甄家希望的恶人!欣赏?怨恨?还是现在的惋惜、悲叹?
甄祎默默的放下车帘,心事重重,轻声道“回家。”(未完待续。)
访问网站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七十七章 长夜已逝.
一秒★小△说§网..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金陵的粮价在九月二十日秋粮入市之后就得到了平抑。一场商战风暴就此落幕。然而,这并不是结束,而是金陵官场震荡的开始。
这是官场中人的共识。
粮价高涨背后是金陵的权贵在推动,而这破坏了淮南救灾的行动,影响到淮扬巡抚沙胜、户部尚书卫弘。
再加上前段时间几乎全部的南京文官,除了贾环的老师张安博等寥寥数人外,都在上书弹劾卫弘。双方的矛盾已经表面化。
在粮价平抑之时,就是官场斗争的开始。按照朝廷稳定地方的思路。终究是有人要留下来,有人要走。但,沙胜、卫弘赈灾有功,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
南京吏部尚书陈高郎企图将金陵粮案的锅甩给卫弘的企图落空。他现在要担心的是自保的问题。
金陵官场的震荡还不只如此。这是高官之间的斗争。还有震惊朝野的倒卖粮食案。这又将牵扯到一批中低层官员。而高官的离去,势必又会牵扯到中低层官员的站队。
即将到来的钦差宁儒奉命审查倒卖粮食案。各方将会争相拉拢。而高官们之间争斗的结果,预估还要等待朝廷新的谕令到来。预计会是一个月后。


一艘中等江船在长江中逆流而上。
宁儒一身玉色的长袍,在船舱门口看着两岸的风景。风仪出众。时值初冬,天下着小雨。更贴凄迷、清寒。
宁儒在扬州向淮扬巡抚沙胜宣旨之后,就启程前往金陵。这是他第一次为雍治天子效力。而他在心中也在努力揣摩着天子选派他下金陵查案的用意。
南京户部粮案,朝野震惊!部院大员相互上书攻讦。还夹着贾子玉被刺杀的消息。
他带着圣旨而来。


九月二十七日中午,金陵知府贾雨村到玄武湖中参加一个文会,轻松闲适。回程坐船自东水关进入秦淮河,轻舟在河中飘荡着前行。初冬午后阳光和熙。
贾雨村喝了几杯酒,坐在船舱中,微笑着问随行的心腹幕僚白师爷,“白师爷以为我应该惊慌吗?”刚才文会中,几名士子看他的眼神不大对劲。
白师爷五十多岁的年纪,,颌下有三缕长须,老吏模样。笑着道:“东翁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贾雨村微微一笑。阔脸上全是自信的笑容。
他知道士子的想法。没错,金陵简报是他查封的,现在还没有解禁。但他并不后悔这个决定。他总不能看着贾环把他的名声败坏掉。这个官司就是打到王统制(王子腾)面前去,也是他占理。他岂是会受到要挟的人?至于金陵粮案,他不过是拿一份惯例的银子。并没有参与。与他无关。
白师爷顿了顿,建议道:“不过,东翁最好还是要去拜访下宁翰林。听闻他在京城中与贾环私交很好。”
龙江先生宁儒现在的职位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以翰林的身份担任钦差。
贾雨村满不在乎的笑了笑,道:“真正应该紧张的人不是我。而是郑国公邓鸿。听闻宁龙江此人宿花眠柳,与今年的江南花魁苏诗诗关系极好。苏诗诗就是他捧起来的。
金陵城里的八大米行,个个亏损严重。少的陪了几千两,多的陪了一万多两。粮价稳定,淮南救灾毫无难度。卫司徒升官几乎是定局。然而,卫弘升官关贾环什么事?”
说到底,获利的是卫弘。贾环一个小小的举人在这场博弈之中,还是一个失败者。
白师爷欲言又止。东翁说的有道理。确实如此。而且,他这位东翁很会做官。到目前为止只得罪过贾环、张安博。至于上书弹劾卫弘一事,金陵文官弹劾卫尚书的多了去,卫尚书难道要一个个的记恨?这不可能的。
但是,他还是有点担心贾环这边。毕竟,东翁的恩主是贾环的舅舅。贾子玉这个少年,让他有点吃不准,每每有出人意料之举。他敢断定,平抑粮价的一案,背后为卫弘出谋划策的肯定是贾环。
而贾环与宁翰林交好,谁不知道他会不会做手脚呢?
贾雨村微微一笑,话锋一转,“当然,等宁龙江抵达金陵之后,我自会去拜访他。”
他是经历过一起一落的官僚。心里怎么想的不重要,该注意的官场细节,他从来都不会忽视。
白师爷笑着点点头。


金陵的粮价在九月二十日降下来后,贾环就离开了外金川门码头,返回家中。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贾雨村对贾环的看法并没有错。到目前为止,受益最大的是沙胜、卫弘两人。而贾环他还没有拿到任何实际利益。反倒是曾经赚钱的香水生意还没有恢复。但贾环的目标、计划,贾雨村不知道。
二十七日下午,贾环在山长家中与山长、何师爷、张承剑、纪鸣几人喝茶闲聊。
厢房布置的雅致,几人随意的坐在屋中。
何师爷兴致很好,与大家谈笑风生。粮价平抑下来,湖广的粮食也到了。淮南赈灾基本就稳了。何师爷肩膀上的担子卸下来。心中极其的放松。
何师爷喝着茶,提议道:“子玉,你和宁龙江相熟,何不提前一日去地界上迎着他。”
贾环笑着摇摇头,“不用。我给京城中写过信。”
张安博和蔼的笑了笑。雍治皇帝派与贾环交好的宁龙江前来,倾向性其实已经很明显。


夜色笼罩着金陵城。万家灯火点点。
陈高郎弓着背在美貌的小妾的服侍下在书房里喝着参茶。明天金陵的文武官员都要去城外迎接朝廷派来的钦差。他需要静一静。
陈子真从门外进来。脸上愁容不展。
陈高郎微微皱眉,挥挥手让小妾退下,缓缓的问道:“子真,什么事情?”
陈子真苦笑着道:“父亲,我心里没底。”南京户部粮案…。今年淮南一场大水,将粮案暴露出来。陈家骑虎难下,只能选择将责任推给卫弘。
卫弘压下倒卖粮食案,只是暂时的。他的本意是想要当能臣,做出政绩。没有人会天真的以为他不上报给朝廷知道。
而现在天子派出与贾环交好的宁龙江来查案。这对陈家是很不利的。谁都知道贾环对陈家有怨气。他心中实在没有把握。
陈高郎不悦的道:“我平日里是怎么教你们兄弟的?每临大事有静气。”又透了底,“我早就写信给谢大学士说明金陵这里的情况。不用担心。”
卫弘的后台是刘大学士。而他与谢大学士交好。
陈子真微怔,他没想到父亲早有准备。心里顿时放下心来,道:“父亲教训的是。儿子关心则乱,少了几分定力。”


二十七日的夜晚,金陵城中显得有些躁动。随着钦差即将抵达,有些人感到了害怕。
扬州那边的消息早就传回来。宁翰林在扬州宣布了天子的旨意,支持沙胜查抄大盐商郑家,并同意了巡抚衙门对郑家的处理意见:男子流放琼州。女子籍没教坊司。
杀气腾腾。谁知道宁翰林带着什么样的旨意而来?查倒卖粮食案又要查到什么样的程度?
同时,也有一些人很淡然、镇定。明天就是各自掀开一些底牌的时候。朝廷不可能会在明天宣布处理结果,多半是授权给宁翰林的旨意。宁翰林前来查案,金陵官场其实还有反应时间。
长夜渐渐的过去了。薄雾弥漫在金陵的大街小巷中。雄鸡在黎明时高歌。天际边泛着一尾鱼肚白。(未完待续。)
公告:玉米小说 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进入下载安装 xsyd ()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一封圣旨

初冬的清晨时分,薄雾在朝阳中慢慢的淡去。金陵仿佛从沉睡中缓缓的苏醒。
分布在金陵城内一座座华美的屋舍中,数百人各自在妻子、姬妾、丫鬟的服侍下梳理头发、洗脸、换上官服。外面奴仆、下人忙碌的准备着一辆辆的马车、小船。
朝廷的钦差翰林宁儒会在今天上午抵达金陵。
金陵城内的大小官员:六部书、侍郎、员外郎、左都御史、金陵知府、江宁知县等人,新任体仁院总裁(江南织造郎中),郑国公邓鸿、城内的致仕官员、士子都将前往城外的码头迎接。
早晨时,甄家中亦是一片忙碌。自甄应嘉前往广--东布政司上任后,家中大小适宜都有甄礼出面打理。甄礼除了在八月中秋之后推动了几条关于贾环吓破胆的流言。随后的利益、权力博弈,他都没法参与。甄家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金陵的权力舞台上了。甄礼、甄家上下明显感受到这种从高处跌落下来的差距。
充满富贵之气的卧室之中,甄礼张开双手,在明亮的玻璃镜子前由妻子许氏的服侍着穿衣。两名通房丫鬟在一旁捧着名贵的衣衫。
许氏轻声叮嘱道:“老爷外出,妾身惟愿平安无事。”昨天,她的小姑子三姑娘过来聊了一会。她深居大院之中,亦了解当前的形势有多么的危险。
和甄家关系密切的郑家被朝廷抄家了。
甄礼看着铜镜之中的自己,年近三十,依旧是眉清目朗,仪表出众。只是身上的风流倜傥的气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郁、细微的谨慎。
此时,笑了下,有些内敛的苦涩,“放心,不会有事的。朝廷的天使不过是宣布调查户部粮案的事宜。我们家没有参与粮食生意。”
许氏温婉的点点头。
甄礼又补充了一句,“如果真有事,京城那边应该会有消息传来。”他心里也觉得刚才那个理由无法说服自己。天使前来,焉知没有甄家的事?
许氏轻声嗯了一声。当今天子登基,家里的老太君在皇宫中的影响力已经消失。唯有大姑娘还在东宫中。若有事,应当有信传来。


郑国公府上,甄家的一幕幕也在上演。不过相比于甄家的沉郁暮气,郑国公府上要好很多。只是,下人们小心翼翼。谁都知道国公爷近日脾气不好。
管家将马车套好。邓鸿坐进马车中。马车随即启程。随从、护卫跟在四周。
邓鸿在马车中闭目沉思。
关于苏诗诗是宁龙江捧起来的消息,这两日在秦淮河上流传。据说是云烟院的名妓刘如烟说的。她与苏诗诗是好友。可靠性非常高。
又想起,贾环与宁龙江私交极好的传言。一时间,邓鸿的心头有些压力。金陵的粮案他确实参与了。万一给已经回到金陵的贾环进几句谗言…
他得做点事情。


随着日头越高。官员、缙绅、士子等人不断的汇聚在城外的外金川门码头中。
外金川门是自水道进入金陵城的第一个外城门。这里的码头极其繁华。主码头的通道早就被维护秩序的金陵府衙的衙役封住。远远的一些小的停泊渡口,还有货船不断的搬运货物。码头上的行人、商旅、苦力工、坐商都在衙役们布置出的警戒线外围观着这一热闹的场景。
于百姓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这么大场面。有闲人在人群中卖弄见识,说起各高官、知府的仪仗里面的一些名堂、规矩。但对官员而言,今天这个场合,有些严肃。
即便所有人的预期都是:钦差大人大概只是宣布调查户部粮案的权责。但心里有底的人只是少数。
临近上午十点左右,钦差的船只抵达码头。几名随员和锦衣卫下船穿着七品官袍的宁儒出现在船头。约四十岁的年纪,风姿出众,颇具汉使威仪。
正在等候的官员们渐渐的安静下来。陈高郎和邓鸿两人,一文一武,越众而去,上前迎着钦差宁儒。
前排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卫弘、张经纬、兵部书、工部书、刑部书、山长张安博、户部侍郎伍藏、吏部侍郎巴平、工部侍郎皮经业、刑部、兵部的侍郎。金陵知府贾雨村、新任体仁院总裁魏总裁。国子监祭酒温佑等人。
贾环以士子的身份站在队伍中,目睹着这一切。身边站着的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二李良吉、丁昂等人。贾环不算是金陵本地的士子。但以贾环的名气,参与这样的场合,当然不会被士林排斥。而金陵城中的流言:他与宁龙江私交极好,更令刚才等候时不少精英士子过来交谈几句,打听情况。
国朝承平一百五十年,正是科举盛世。但凡是豪强地主,家中必须要有读书人才能保得住家业。找贾环打听情况的很多士子家中就参与了操纵金陵粮价。
贾环一身蓝色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踩着青缎粉底靴。静静的站着。与所有人的预期不同,他认为现在是翻开所有的底牌,决战的时刻。
没有什么千百回合的“打斗”。只有一拳。来决定最终的结果。
改做的事情,他已经做了。一个多月的悲愤、痛苦、谋划、斗争,在此时做一个了结。
成,或者不成。


宁儒从船上下来,看着黑压压的人群,脸色平静,不怒不喜。他是宰辅子弟,翰林出身。这样的场合见得多。身边跟着几名锦衣卫,手捧着装着圣旨的匣子。他带着几封圣旨。
钦差见官大一级。
陈高郎弓着背,与邓鸿一起上前行礼,开口道:“天使远道而来,辛苦了。我等已经备好香案,还请天使移步府衙中。”
宁儒拒绝道:“不必了。还请陈大人摆好香案,我就在码头这里宣旨。”
陈高郎和邓鸿心里同时磕碜一下。宁钦差一来就不给面子啊!接下来…。
圣旨不是密封的。钦差本人,军机处的大学士,起草诏书的翰林,传递诏书的中书舍人都知道圣旨的内容。从钦差的态度就能略窥圣旨内容一二。
然而,他们俩还没有得到任何从京城传来的消息。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陈高郎心中迷惑,应道:“好。”当即,吩咐下去,很快码头上就摆好接旨的香案。
码头上数百名接旨的官员、缙绅、士子都是跪下来。宁儒站在香案前,朗声宣布第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资德大夫、南京吏部书陈高郎…居高位,而不思忠勤王事,罔顾朝廷信任。城中每多流言言其之过。责令停职待勘,闭门思过…”
宁儒宣布完第一道圣旨。满场跪伏在地上的官员、缙绅、士子鸦雀无声。
一股凌冽的寒风从码头上吹过,将钦差仪仗上的旌旗吹的猎猎作响。
听得懂官场语言艺术的明眼人心中都明白:陈高郎完了。南京六部本就是养老的职位,而这个职位还要停职待勘。这就是摆明了说:我要查你。
否则的话,朝廷优待老臣,应该是加官一级,以年高体衰的理由令其致仕。
调查陈家的人自然就是正站着代表天子宣旨的宁龙江。
再往深里想一步:宁龙江来金陵是干什么来的?朝廷显然已经认定户部粮案是陈高郎搞出来的,要他负责。这实在令人奇怪:千里之外的朝廷,如何作出这样确凿的判断?
跪伏在地上的陈子真脑子“嗡”了一下,感觉眼前一片黑暗。昨天晚上他父亲还让他安心。他也确实安心了。然而,现在,谁能告诉他,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卫弘和沙胜,有这样的能量?
户部侍郎伍藏、南京吏部侍郎巴平,南京工部侍郎皮经业等人(党羽)都禁不住抬头看向跪在最前列的陈高郎。就连邓鸿都有些兔死狐悲的感慨,看着陈高郎。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弓着背,风烛残年的老者。而不是一个心思诡诈正二品的高官。仿佛,他在一瞬间变老。
宁儒等了一会,见陈高郎毫无反应,催促道:“陈大人接旨吧!”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并不同情陈高郎。
陈高郎将头上的官帽摘下来,叩头道:“臣乞骸骨。”
显然,陈书失态了。朝廷已经给“停职待勘”的处罚。现在想要辞官已经迟了。
宁儒道:“陈书等回去可自己上折子。先把圣旨接了吧。我还有天子其他的旨意要颁布。”
陈高郎这才回过神,三呼“万岁”,颤巍巍的起身接圣旨,在儿子陈子真和长随的搀扶下,落寞的离开迎接钦差的队伍,到旁边等候。他,现在已经不具备站在这里的资格。
宁儒的话让前排的高官们,都是心中一凛。第一道圣旨就废掉了南京文官之首陈高郎,接下来呢?有些人,头低的更低了。
贾环微微昂首,看着缓缓离开的陈氏父子,微微眯着眼睛。
他的运作成功了。在沙先生上书给朝廷说明郑家、甄家贩运私盐的情况时,他给贾政写了一封信,请宫中的贾元春帮忙。
陈高郎停职等待调查,接下来就是处罚。他跑不了。陈家更跑不了。
贾环的目光落在搀扶着陈高郎的陈子真身上。就是他,默许了郑家对黛玉的刺杀,致使裴姨娘死亡。
距离他告慰裴姨娘的日子不远了。贾雨村说他没有获得实际利益,还是失败者。但是,他首先要的…,是血债血偿!
在此时,贾环的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欢喜。而只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种深沉的悲哀在心中浮起。
他宁愿裴姨娘活着!


宁儒继续拿起第二封圣旨。经历了第一封圣旨,现在谁还敢期望,今天只是走走过场?
码头上,气氛凝重,沉甸甸的压力落在许多人的身上。就一如当时,贾环所承受的所谓的“规则”的压力。(未完待续。)
19岁女子直播平台直播自慰曝光!:meinvpai1(长按三秒复制)在线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七十九章 颤抖与通达
1...161162163164165...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