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名士圈中不少人都有些担心的看向中散先生,这可是花魁大赛的两大“金主”。
中散先生头,正要说话时,外面守着的衙役奔跑着从五间开的正大门冲进来报信,“钦差高御史带着朝廷的旨意来了。”
正准备离去的陈高郎和甄应嘉等人都停下脚步。所有人都感到极其惊讶。
连正在收拾案几上画卷的贾环都感到奇怪。高御史奉命来金陵查甄家的亏空案,这个时候来干什么?在当前金陵满城风传甄家应接驾亏空的时候,天子会查甄家?这显然不可能啊。但很明显,高御史来者不善。
高御史是钦差体制,见官大一级,胜棋楼中的官员们很迅速的排出队伍。秩序如同送方宗师去京城时。陈高郎和邓鸿两人一文一武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起出了胜棋楼往外迎接。(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四十九章 动荡的前夕
胜棋楼中微风吹动。黑压压的人群跪了一地。
高御史站在上首宣布朝廷传递来的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接下来是一大段夸奖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有功劳的溢美之词。出自翰林之手的文章,辞藻华丽。
听得跪伏在地上的一干官员、文人、士子都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擢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为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钦此。”
甄应嘉叩首起身接旨。
这时,众人纷纷站起来。
高御史三十多岁的年纪,仪表堂堂,看起来精明强干,此时笑的有诡异,道“恭喜甄大人高升。本官不日即将返回京城。甄大人好手段啊。”
语气中颇有不甘。又有些幸灾乐祸。他在金陵查了这么多天的案子最终竟然是以甄应嘉升官而告终,这实在有损他在官场上的声望、口碑。御史就是靠名气吃饭的。
但甄应嘉这个官升的大有问题。古语预先取之,必先予之。今上英明神武,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流言骤起的事情原委,锦衣卫早就报上去。
关于“好手段”这个话茬甄应嘉可不敢接,笑的有苦涩,道“已近中午,下官略备薄酒,请钦差大人赏脸。”他宦海多年,也懂的其中的门道。他这时被调离,绝非是天子宽宥他在江南织造任上亏空的信号。
高御史讥笑一声,“那就不必了。”又与陈高郎、邓鸿等官员客气几句,尽到场面功夫,带着护送他的锦衣卫校尉告辞离去。
高御史离去后,胜棋楼中在短暂的安静一会后,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今天这一上午可以谈论的话题实在太多。但是颇为诡异的是,没有人上前给升官的甄应嘉道贺。
从正三品的虚职体仁院总裁升任从二品的右布政使,这在官场中算是上升了一大步。但即便是不大熟悉官场套路的人因为高御史的态度,也能琢磨出别的味道来。
而像陈高郎、卫弘、贾雨村这种老官僚立即判断的出来甄家要完了!
高御史来的凶猛,走的淡风轻。宣布旨意后,寥寥几句话就走了。但是,老官僚们都能明白,这道旨意对甄家意味着什么?甄家的真实身份,在江南官场之中并不是秘密皇家密探。
甄家的老封君是太上皇的乳母。甄家的长女是太子妃。这是使得甄家坐稳江南第一世家的地位。但是,只有低调的密探,没有担任高官的密探。
甄应嘉出任地方上的右布政使,意味着甄家正在进一步的失去天子的信任。而结合最近流传的江南织造任上亏空数百万两白银的传言,失去天子信任的甄家能撑的过去吗?
现在清查各地的亏空、拖欠是朝廷当前的大事。甄家恐怕不会好过。
官场上的套路,未必升官就是好事。有一种办法叫做“调虎离山”。南疆距离金陵可够远的。等甄应嘉去广--州城上任后,金陵要怎么查还不是继任者的一句话?
当然,谁也没有办法说天子的不是。总不能升官你反倒还有话说。接下来的事情,等舆论平息下来后,要罗织罪名,还不是很容易的事?甄家有如此巨额的亏空,难道就没有别的违法事件?
此时花魁大赛刚刚结束,要在胜棋楼中举办酒宴。甄应嘉心事重重的告辞离去。全然没有刚才接到圣旨之前发泄不满的精气神。另一边,陈高郎弓着身子带着长随、奴仆离去。但将长子陈子真留下来。
“上菜吧。”
中散先生主持花魁大赛,对赛后的庆祝酒宴早就安排,叫过管家吩咐下去。
而此时,胜棋楼一楼大厅中还有些乱糟糟的。众人三三两两的聚拢在一起说话。名士、高官、权贵、士子都按照各自的圈子聚拢在一起。花魁大赛首次出现并列第一、甄应嘉高升,这两件事前后凑在一起,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力。
很多人都还有懵。
…
…
胜棋楼中的庆祝酒宴结束后,汇聚在此地的名士、高官、权贵、士子们纷纷离去。接下来的三天,将是花魁与商人来做最后的利益兑现与交换。
胜棋楼中的一处静室,中散先生疲倦的和二三好友闲谈着今天的事情。
“陈家似乎很有不满并列第一。唉…,就怕他家明年不支持。”一名名士有些担忧的道。
有强硬派道“哼,名号都给了,紫南竞争不过苏诗诗那能怪谁?说到底还是他陈家选的人不行。要是换成袁姑娘,八成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紫南红的太快,没有人望的积累。所以,贾子玉派发小报一挑唆,外头的富商们只怕都会信他那一套。硬生生的将苏诗诗抬上去。”
中散先生靠在椅子上,摆摆手,道“不用担心,只要花魁大赛的名声还在,陈家为了利益还是会参与这个游戏的。至于,今天的小报的事情,不怪子玉。”又笑道“派人去通知子玉一声,别忙着与美人应酬,赶紧将十美图画出来。”
静室之中响起一阵轻松的哄笑声。美人自是指的林千薇。而十美图自是可以为这届花魁大赛做一个最好的宣传。
名士们根本没有关注到“小报”金陵简报的作用、功效。然而,在未来,小报不小!
…
…
郑国公邓鸿在马车中欣赏着贾环画下来的两张美人画,脑海中掠过苏诗诗清丽的容颜,轻轻的摇头。那少年确实讨女人喜欢。会诗词,又会画画。
马车外传来街肆上的吆喝声。
金陵接下来的动荡,他是勋贵,可以置身事外。
…
…
一叶轻舟之中,江南才子李良吉对好友丁昂感叹道“自此金陵多事矣!”
毫无疑问,花魁大赛搞出了两个并列第一名,他们这些士子只怕会卷入到其中,为名妓站台。
丁昂笑一笑,“李兄,我更关心的是,贾子玉珠玉在前,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在美人面前称才子?”
李良吉苦笑几声。
…
…
户部尚书卫弘回到家中,在下人们的问好声中回到内院,坐在书房中沉思了许久。妻子送了一碗鸡汤进来。
“老爷,趁热喝了吧!”
卫弘摇摇头,“我再想会事情。”
他到金陵来担任户部尚书,本意只是过渡的。他还想往上升。而今天,他似乎看到了这种可能。金陵城中的关系网,他来了这么久,基本也捋清楚。
甄家和陈家未必没有牵连啊!
卫弘想了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贾环,邀请他来家里做客,说一说这个小报的运作模式。
卫尚书内心里的升官念头悄然的上升。他还在像一个精明的猎手等待的机会。(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五十张 绚烂后的欢欣
雍治十二年五月十一日上午,发生在胜棋楼上的一幕幕,仿若绚烂的烟花升腾在金陵城的上空,若人注目、关心。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传开。
不管是并列第一名的花魁苏诗诗和紫南,还是甄应嘉突然其来的升官,都足以将初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给冲击的有…懵。当天上午胜棋楼里滴滴的故事流传出来,在人们的脑海中拉出两条线索。
苏诗诗从昨天的第一名被人故意排到提前出场,再到贾环展露精绝的画技,为国子监监生们的小报内容发酵赢得时间,中散先生平衡各方,作出并列第一的决定。
京城的美人、名妓苏诗诗逆转局势,在今日成名!从被淡淡无闻,从被同行排斥,从被权贵压制,一跃成为青楼花魁中的翘首。金陵皆知其名。
在这一连串的变故、波折之中,时不时的会被人提起贾环的名字,和那一首惊采绝艳的《一剪梅》。只是,认识那位青衫少年的人并不多。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第二条线索是甄家。自雍治十一年以来朝廷开始清查各地亏空拖欠,年后江南甄家就进入了朝廷的视线。在重重的内幕之中,隐约的有甄家亏空数百万两白银的传闻。时至四月底,传言越发的激烈。据说甄家因太上皇南下接驾而亏空近200万两白银。
就在此时,甄应嘉接到圣旨,高升广东右布政使。关于甄家的事情就此戛然而止。如同一首乐曲在演奏到最高--潮时,琴弦忽断,空下大片的留白。令人深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的大戏结束。所有的喧嚣和争论,话题,随着江南的名妓与士子们陆续的离开金陵而逐渐的传遍江南。除了成名的苏诗诗,更出名的贾环,江南的官场在这个五月的初夏后,变得有些躁动了。
一艘小船自金陵南下苏州。五月十六日,船只已经临近苏州。淡淡的暮色之中,韩谨站在船头,国字脸上有着坚毅的表情。
罗子车和童正言两人在船舱中看着他,对视一眼,嘴角动了动终究没说什么。
不同于金陵城中达官贵人、文人士子们的反应,他们此次去金陵任务圆满完成。酬劳的两千两银子,还在罗子车的袖口中。但自离开金陵后,韩子恒就一直沉思不语。
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此行的任务又是失败的。
没错,他们将甄家亏空的原因成功的传遍了江南士林。而且,在陈家的掩护下避开了锦衣卫的调查。但是,甄家的家主甄应嘉还是被朝廷调离金陵。这将是甄家衰落的开始。他们做的事情是无用功。
暮色渐深,微风习习。韩谨从船头走回来,坐下来一口饮了一杯浊酒,放在桌几上,“我明白了。”
罗子车和童正言相对无言。你明白了什么?
韩谨道“舆论不是万能的。还得要靠实力支撑。我回苏州后会和柳叔时认真的谈一谈。”
他被天子上了一课。当舆论风头过去之后,就是天子对甄家反攻倒算的时刻。
他同意柳叔时的计划,东林党要只能等待将来,介入到皇子争位中,等皇子登基才能有所作为。
这是他在金陵碰的“头破血流”之后的感受。
回首望金陵,韩谨想起的是于他有恩,与他有隙的贾环。对贾环的敬佩,他内心中从未消退过。或许,只有下一位皇子登基后,他才有机会与贾环化解那段恩怨。
他又何尝不想交子玉那样的良师益友?只是,他身处在东林党中,如何衡量团体、个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他的选择,他不后悔。
…
…
五月十四日花魁大赛就算是全部落幕。金陵城中、秦淮河上到处流传着士子与佳人的唱和之作。以当日进入复赛的十名花魁最为出名,最受追捧。
新一届的四大名妓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再受士子们的青睐。而最尖的则是自京城而来的大美人苏诗诗!不识京城苏诗诗,阅遍青楼也枉然。
在一栋栋青楼、馆,一艘艘画舫之中,大贾宴请名妓,名妓宴请商贾,大量的商品在一座座的酒宴、谈笑中定下来。北方的山果、木材、药材、皮张、杂粮、棉花、油、麻等南下,南方的竹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纸张、棉布北上。
数目巨大,约有三十万两。
陈家计划交易十万两银子的商品,品种约为珠宝,布匹,丝绸、苏钢、铜、铅、硫磺、盐、米、黑铅、白铅、生铁、熟铁。然而,截止至五月十七日晚,陈家只完成了3成的交易额。
如今金陵城中最受追捧的商品,不是粮食交易,不是金银矿产交易,而是贾府联合徽商推出的香水。经苏诗诗推销后,畅销于江南的楼馆、闺之中,女子引以为时尚。听说订单已经下的七月份,预售额达八千多两白银。单一的货物,且是新出的商品,能有这样的交易额,堪称奇迹。
夜色中,几小雨落下来。
金陵城中城区中,南京吏部尚书陈高郎的府中。一处精美的敞轩中,陈高郎弓着身子在桌边咳嗽。
长子陈子真,次子陈子志侍奉在一旁。
回报商品交易情况的管家战战兢兢的念完数字,收起纸张,忐忑的等待着主人的处罚。
陈高郎拿手帕捂着嘴,摆摆手,“老吴,你出去吧。”
浓浓的失落感盘旋在陈家父子心头。
等管家退下去,陈子真不满的道“父亲,若不是中散先生耍滑头,搞平衡,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陈高郎看了长子一眼,看得他缩头不敢在说话,冷哼一声,“紫南是你挑出来的。”
说完,不理两个儿子,叹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他看到甄家倒塌后牵连到陈家的风险。作为金陵城中的大族,不受波及是不可能的。怎么样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
…
同一时间,贾雨村和白师爷泛舟于秦淮河上。歌声遥遥的传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贾雨村拿起酒杯,向白师爷示意,饮了一口,失笑道“昔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今日江南凡歌姬所在处,争唱贾词。小小年纪,于青楼中有如此名气。将来说不定又是一位柳三变、唐伯虎。”
白师爷笑一笑,道“东翁,贾子玉在花魁大赛上和甄家闹的如此之僵。两家又是世交老亲。他这么做,怕是很不妥。贾家里的长辈…,东翁可以运作一二。”
贾雨村摆摆手,淡淡的笑道“甄家已经完了。”
…
…
小雨下了一夜,倍添甄府内的愁绪。甄府的老爷甄应嘉即将调任广--东右布政使。府中充满了伤感的离愁。而潜藏在离别的眼泪之下的还有各种担忧、害怕。
门前冷落的宾客、马车已经充分说明了甄家此时的处境。即便甄家的大女儿是太子妃。但是,甄家那繁盛、热闹、富贵的局面、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不受皇帝信任的皇家密探是不需要被金陵官场的官员们讨好、奉承的。
除非,甄应嘉能熬到太子登基。然而,今上时年四十二岁,正当盛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
傍晚时分,甄府后院花厅中,甄应嘉和母亲甄母说了几句日常问安的话。人物俊逸的甄宝玉还在祖母怀中。甄应嘉的妻子吴夫人、甄二老爷的太太宋夫人、甄礼的妻子许氏、甄家的三姑娘、四姑娘、五姑娘都在屋内。
气氛沉闷。甄母依靠在塌椅中,叹口气,“也罢。你去广--东做官儿也好。江南织造的位置,你能多坐12年已经不差。”
甄应嘉“嗯”了一声。
吴夫人道“老爷,贾家真的就一句话也不肯帮忙说?”
甄应嘉头,轻叹一口气,“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心里又岂能没有怨恨?
许氏低头垂泪。她仿佛预感到些什么。
闷闷的说了一会话,甄应嘉回到书房之中,他要离任,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交代。私盐,江南织造任上的账目、下属,往京城里输送银子的通道…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甄礼在得到许可后,进了父亲的书房,行礼后,脸上忍不住有些悲伤,道“父亲,要不我去将贾环请来?”
给脸不要脸,蹭鼻子上脸,这些他曾经骂那个少年郎的话,此刻就不要再提了。彼时,他居高临下。此时,他需要抬起一头,微微仰视。因为,甄家将倒。
甄应嘉摇摇头,“事情到这个地步,贾家的皇妃说话也没用了。还是要看京里吧。大姐儿哪里,也不要再说话了。”天子的旨意来的太快,甄家和贾环之间,没有任何修补关系的余地了。
甄应嘉又吩咐道,“我去广--东后,你留在金陵。另外,看着你的弟弟、妹妹,不要出事。”
甄礼头。眼泪差流出来。
…
…
相比于甄家的凄凄惨惨戚戚,贾环正在享受胜利的果实,甘美无比!
香水的生意,有苏诗诗以江南花魁的身份帮他销售香水,在短时间内就打开了市场。而他与汪鹤亭合作,四六分成,则是迅速的将销量、产量提升,将货物铺往大江南北。
短短的几天之内,他已经入手2500两银子。当前的经济囧况已经缓解、消失。
接下来的时间内,他还将继续享受香水带给他的暴利。根据汪鹤亭的推算,雍治十二年,他还将有8000两银子入账。
对于商业,从贾环的角度而言,他从来就不怀疑他是否能赚到银子。而银子多到一定的数目之后,其实更大的乐趣在于赚钱的过程。
只是,贾环内心里压着的是贾家悲催的前途,他没有享受赚钱乐趣的心情,而是直接与人合作,走官商模式,直接拿到结果(银子)。他需要经营的重是“权力”。
书房中,明亮的灯光下,贾环表情平静,提笔在信纸上写下一行字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男自行江南于今已半年许,金陵变故,犹如晨钟…
和甄家做切割的时机已经到了。(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五十一章 几个意思啊
. 贾环现在还代表不了贾家。≈他在金陵的花魁大赛上和甄家的交恶,在外人眼中,并不意味着贾家和甄家交恶。但,贾环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影响贾政的判断。
现在这个契机已经出现了:甄应嘉调离金陵。
甄家的倒台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情。贾家要考虑与甄家做切割的事宜了。
没有人有义务为别人的错误买单。贾环并不认为贾家在此时抛弃甄家就是“背信弃义”。作为决策者,先是对自己人负责,其次才是对伙伴负责。
贾家与甄家是世交老亲,如果甄家有人求助,吃饭穿衣,官司纠纷等都可以照拂。也是应该的。但是甄家明显奔着作死的路去,贾家还要奉陪到底。这不叫仗义。这叫傻逼!
红楼原书第七十五回中,甄家被获罪之后,送了几口箱子到贾府中。贾母、王夫人竟然就这样接下来,帮助甄家隐匿财物。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贾家的**。但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有错误的决定。
贾环是绝对不允许再有这种事情出现。
甄家的命运,现在只是取决于天子什么时候动手?大约应该会在一年多以后,可能会更远一点的时间。天子需要等待舆论消退,以及甄应嘉在新的职位上犯错。
从贾环的角度来看,或许要等废太子的程序启动。是先抄太子岳丈的家引太子地位的危机,还是先废了太子再顺路把其岳丈的家给抄了?这就很难说。
贾环洋洋洒洒的在书信之中剖析利害。他的考虑洒脱的很,而贾政的考虑必然还有感情的因素。甄家和贾家是老亲,相互照拂。但贾环希望打消贾政的幻想,感情上的顾虑。先要保住贾家自己。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真实。
在贾环为贾家谋划,为他来江南之后的四个目标之一奋斗时,东厢房之中,黛玉、裴姨娘、紫鹃、袭人、晴雯、如意几人在一起说着话。夜雨潇潇。
黛玉穿着一件精致、轻薄、柔软的云白色罗衫。素雅精致,秀丽动人。喝着温开水,问道:“晴雯,三哥哥在书房里读书?”
晚上喝茶容易睡不着。黛玉的习惯跟着贾环慢慢的改过来。她这身衣服自是贾环让人给裁剪的夏衣。贾环在添置衣物上从来都不吝啬。这时节,女子的财物,大部分都在衣服、饰上头。
只不过贾环这长兄的做派,在黛玉看来其实不算。因为,他的形象早就崩溃了。
晴雯点头,笑着道:“嗯。三爷这些天天应酬。还画那个什么十美图,都没怎么读书。”
晴雯说的事实。贾环倒不是应酬商人、权贵。他只去了一趟户部尚书卫弘家里。然后,在汪家的别业中见过汪鹤亭后,在轻烟楼宴请萧幼安和高监生、唐信然、乐监生等国子监的监生们喝酒。十一日上午,多亏他们帮忙。
又改日与张承剑、纪鸣,田师爷在秦淮河上喝酒,说起近日一系列的事情。山长,那边,他自然也是交待了一番。国子监的改革,国子监创办教辅书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路,贾环搞出一份报纸来,似乎可以多出几个就业岗位来。
贾环又补全了十美图,交付给中散先生,算是完成了当日的陈诺。十精品美人词则是免了。忙完这一整圈的事情,贾环才算是略微清闲下来。
他已经决定在近期前往松江府一趟,购置土地、住宅,留下后路。松江府就是上--海。治所华亭县,开海以来就是江南有数的大城、富裕之地。贾环看重的是在松江府,万一失败,随时可以从海上跑路。
“噗嗤!”
晴雯的话让屋中的几人都轻笑起来。似乎,这才是才子、读书人的生活。诗酒趁年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