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林如海打利益牌,贾环心里是不想接黛玉这个烂摊子的。简直是给黛玉当守护骑士啊!谁受得了?问题多得很。一百万两白银,以他的能力,肯定能赚得到。
但是,打人情牌,贾环心里还是有触动。林如海确实在绝境之中,无人可以托付。贾琏什么水平,贾环自己心知肚明。估计林如海也看得出来。
他似乎才是最值得托付的人选。
再看看匍匐在床榻哭得梨花带雨、痛入心扉的林黛玉,与宝钗并列于红楼第一美女,钟灵毓秀,美好的人儿,贾环心中衡量了一会,长长的叹口气,道“姑父,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林姑父,贾母那老太太以后怎么对你女儿,你绝对是想不到的!病死在床榻上,只有一个大丫鬟紫鹃陪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一语成谶!
林如海听的出贾环的话风松动,歉然的一笑,语气有些哽咽,道“让子玉见笑了!子玉尽心就好。玉儿,代我向子玉致谢。”
林黛玉起身,满脸泪痕的向贾环蹲身行礼,柔婉的道“谢环兄弟。”
贾环坐着,受了林黛玉一礼。这推辞不得。这是当着林如海的面表示他日后会照顾林黛玉。
贾环眼神复杂的看了黛玉一眼,轻轻的吸了一口气,以强大的意志压住心中的感慨,迅的进入状态,道“姑父,在你死后,我会照顾林姐姐。但有些事情,不是银子能解决的,我做不到的,望姑父不要见怪。”
他虽然答应当个“奶骑”,但话要说在前头,他尽心而已。不会为林黛玉冒生命危险、政治风险。
“有几件事情,需要姑父答应我。第一,姑父死后,琏二哥会带着林姐姐扶柩南归苏州。之后,我希望林姐姐在金陵居住两年,调养身体,等到雍治十三年底,我京城参加第二年的春闱大比,再一起返贾府。”
林如海死后,林黛玉心情可想而知。她天天窝在贾府里,那方圆几里地中,不得病才怪。何况,她本来身体底子本来就不好。
林黛玉需要先喝心灵鸡汤或者旅游、度假,排解离丧之痛。再一个,她需要锻炼。
当然,留黛玉在金陵,他和黛玉不是住在一起。住在左近,方便照顾就行。否则,林黛玉的名声会毁了。
当着林如海的面,说他死后的问题,贾环的话说的是有难听的,但林如海头,“我会叮嘱琏内侄,也会在给你父亲的信中提及。”
林如海和贾政的关系很好。绝笔信,是会写给贾政。
林黛玉这时不哭了,听着贾环说话。
贾环道“第二,林姐姐的婚事,事关她日后的幸福。以我的身份,是很难介入的。我需要姑父以书面文字授权。
然后,姑父还需要亲笔写两封婚书,第一封婚书,是将林姐姐嫁给宝玉的婚书。同时,还需要姑父额外再多写一封给我父亲的绝笔信。提及此事。第二封婚书,男方的文字空缺。如有需要,我日后会找书中圣手,代笔填充进去。
这四张文字,都将保留在我手中,何时拿出来,我日后见机行事。愿林姐姐日后嫁的如意。”
林如海微怔。毫无疑问,贾环的话中,透漏着对贾府上下浓浓的不信任,要他现在把所有的后路都给安排好。
想了想,林如海头,“好。我晚上就会给子玉。”这是将林黛玉的未来,全部托付给贾环了。
有个问题,在林如海问过贾环要娶宝钗为妻之后,两人都避而不谈。因为,以黛玉的身份,不可能给贾环做妾。
贾环起身,郑重的向林如海行礼,“谢姑父对我的信任。”
他既然答应林如海,当然会把林黛玉婚事的所有方案都会考虑进去。第一种情况,他直接介入干涉,黛玉爱嫁谁,就嫁给谁。这是最好的情况。
如果不行,那就需要林如海的亲笔婚书。
所以,第二种情况,日后黛玉和宝玉的感情依旧展,最终要嫁给宝玉。当然,从贾环内心来说,他是不希望林黛玉嫁给宝玉的。第三种情况,黛玉嫁给他人。
看着眼前沉稳的少年,这才是名传天下的神童风采。处事条理清晰、滴水不漏。林如海笑了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吩咐道“玉儿,去叫你姨娘、琏二哥、元伯进来。”
他要当面向所有人宣布,他的托孤于贾环。(未完待续。)
看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八十五章 监护人
八月十五后的扬州,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时间。
中秋当夜,扬州三大盐商之一的汪家在西园举行中秋诗会,北直隶的士子贾环以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夺魁。被誉为惊世之作,千古绝唱。这词迅的在江南地区传唱,风靡一时。扬州士林,与有荣焉。当日见证了这名篇诞生的士子,更是津津乐道。
当日,充当背景墙的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金陵魏子和。据说,到家中闭门读书。
西园诗会的成功,同时将扬州盐商汪鹤亭送到扬州盐商之的位置。名利双收。
接着,八月十七日,位于扬州城内的淮扬分守道署衙行文淮安府、扬州府,禁止寄籍两府的士子参加明年雍治十二年的县试、府试。
这则公文,真正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淮安府、扬州府两地的士林几乎都像爆炸了一般,各种声音都冒出来。这明显是针对盐商的。士子、缙绅、官员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两府本地的士子几乎一边倒的称赞沙守道是青天大老爷。而盐商子弟,自然则是大骂沙守道。
不过,随后有消息传出来,是因为大盐商郑元鉴、郑文植父子得罪了沙大参,导致沙大参一怒之下,下了针对盐商的禁令。
一时间,郑家成了舆论攻击的焦。
淡淡的暮色之中,扬州新城内的分守道署衙中,沙胜与何师爷在后院中喝茶、闲谈。
沙胜眺望着署衙之外的屋舍、街道,感慨道“时至今日,才有分守一道的感觉。”
何师爷笑呵呵的喝茶。
要论幕僚的能力,贾环真是个中的强手。可惜啊,他只在扬州呆了几天。否则,这扬州城内,分守道署衙说话的份量将会大增。
何师爷提醒道“东翁,盐法一事,还要及时上奏朝廷。”
贾环针对盐法弊端,提议设立盐业总商制度。当前的盐法,实行的明朝万历年间的纲盐法。在纲册上的盐商才有资格参与盐业。典型的官产商售制度。
扬州大小盐商三百余人,每人拥有1千引到数万引盐引不等。对于,小盐商而言,存在着各种风险,从而导致朝廷的盐课收不上来。
所谓总商制度,就是朝廷指定一定数量的总商,十几,二十不等。专门负责与盐运司打交道。其余的小盐商则是挂在总商名下,由总商完成认领盐引,代缴引课、摊派、收缴相关盐课等事务。
如此一来,朝廷只需要与数量不多的总商打交道,收齐盐课。由总商承担小盐商的风险。避免出现淮扬两府累积近百万盐课收不上来的局面。
总商制度,出现在贾环那个时空的清朝。后面还有票盐制,会彻底的摧毁扬州盐商这个群体。
贾环理工科出身,哪里懂盐务知识?不过,他八月十四日晚和何师爷在小秦淮河的画舫上谈了很久,对盐业官产商售的制度都有所了解。以他现代的商业知识来归纳,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能提出总商制度。
简单来说,总商制度,就是设立总代理。下面的二级代理死活,厂商不管,只找总代理收钱就可以了。风险全部推给总代。
在贾环看来,要解决盐价高企,普通民众吃不起盐这种情况的办法很容易。只要打破盐商的垄断经营门槛,放开市场,充分竞争。盐价自然就会降下来。具体实行办法可以再商议。这算是贾环版的票盐法。
但贾环并不建议沙先生来做这件事。办法是很容易,但实施起来,砸了别人盐商的饭碗,想也知道会是什么后果。所以,只给了设立总商的办法。先把政绩捞到再说吧!
救民于水火之中,改革盐法这事,最少需要巡抚这个级别的人物,还要皇帝的支持,才抗得住各方的反扑。
沙胜头。
随着八月十八日,贾环带着他的两个大丫鬟晴雯、如意离开前往金陵,热闹了两三天的林府又变得沉郁,压抑。
时不时昏迷过去的林如海已经在安排后事写遗书、绝笔信、遣散奴仆,着手让贾琏变卖园林。林如海在扬州有别业。察院的后面,不时的可听见哭声。
晚饭之后,秋风清寒。林黛玉去里屋里看了父亲。父亲昏迷在床榻上。姨娘语蓉在精心照顾。
语蓉轻轻的头,“玉儿来了。”十六日,老爷当着大家的面托孤给那个少年。听着黛玉要在金陵住两年,她是决意无论如何都会留下来陪着黛玉。
“嗯。”
说了两句话,问明父亲的情况,黛玉穿着绣花金边的暗红色斗篷自己的屋里。
紫鹃跟在黛玉身边,帮黛玉挡着风,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感慨道“不知道三爷到了金陵没有?”
林如海和贾环说起托孤的事宜时,只有林黛玉旁听。个中的细节,林如海后来宣布时,并没有对众人说。
但黛玉十分信任紫鹃,把那天的情况基本都对紫鹃说了。紫鹃此时心中很安定。三爷果然是信守承诺,在林老爷面说提起了姑娘的事情。
而三爷既然答应日后照料姑娘,那姑娘也没什么可担心、忧虑的了。她信三爷的承诺、能力。
黛玉脚步顿了下,细声道“肯定没到。”
她现在的心情有复杂。即将失去父亲的痛苦,令她情绪几乎崩溃。每晚都有撕心之痛,辗转难眠。而内心之中,又有着一抹宁静、安稳,让她的痛苦稍缓。
因为,她父亲将她托付给了贾环。不是以嫁给他的形式,而是由贾环像长辈、兄长一样来照顾她之后的人生。她的未来,并非是一片灰暗之色。而是将有人会以其坚强的脊梁,为她撑起一片可以躲避风雨的天空。
她读过京城之中流传的贾环的那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大抵上,贾环给她的感觉是如此。如山一般的锋芒,如山一般的坚硬、坚强。不仅是紫鹃信得过贾环的承诺,能力,她也信的过啊。
但,贾环当着她父亲的面提起她的婚事,以及嫁给宝玉的婚书,她心中有些羞涩、迷茫。她渴望再见到贾环,和他详细的谈一次。但,同时又不想再见到贾环,因为,贾环再次来时,是她父亲的死讯传到金陵后,前来吊丧。
明月当空,长江之上,楼船平稳的行使着。
贾环在船舱中给如意画炭笔画,如意端坐在床榻上,清秀柔美的小姑娘。晴雯在贾环身边叽叽喳喳、笑兮兮的磕瓜子、说话。她性子很活泼。
贾环现在是不知道林黛玉的想法,知道肯定会纠正一下关于他的定位通俗一说,林如海死后,他将成为林黛玉的监护人。而不是什么长辈、父兄。
贾环并没有留在扬州为林如海送终的意图,那是贾琏的差事。就是不知道贾琏最后带去八十万两白银,贾府上下会满意不?他估计,还得应付下贾赦。
没有人是傻子。林如海既然当众托孤给他,怎么可能不给报酬?怎么可能不预留给黛玉的用度?
当然,贾政肯定不会问他这种事。贾赦贪婪、好色,势必要盘问他。不过,去都是两年后的时期,到时候再说吧。
“三爷,后面那个纪举人干嘛巴巴的跟着你去金陵啊?”
贾环描绘着如意的侧影,看着画板,笑着道“读书啊。晴雯,你不知道三爷我现在在江南什么名气啊?来,乖,做个崇拜的表情。”
昨天上午,纪鸣来送行,准备同去金陵山长门下学习。以山长宽厚的性情,纪鸣前来求学,山长肯定会教授。
不过,贾环船中带着晴雯、如意,纪鸣就单独租了一艘船跟在后面的。举人,都不会缺钱。
“三爷,咯咯”晴雯噗嗤一笑,起身去给贾环倒茶。她都十三岁了呢。就算心里崇拜,也不好意思在脸上表现出来啊。
贾环微微一笑,落下最后一笔。
他去一趟扬州,本来只是顺路探望下林如海,没想到接了一个“监护人”的差事。金陵之行,多了黛玉,看来还的筹划一下。
天际边鱼肚泛白之时,贾环正拥着如意一起熟睡。自通州顺着京杭大运河而下的客船抵达金陵。(未完待续。)
看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八十六章 抵达金陵
浅淡的晨曦之中,巍峨的金陵城外,辽阔的长江,浩浩荡荡的自西向东,奔流不息。
城外外金川门的码头处,各种样式的船只停靠。不少旅人来往。身份不一,从衣衫服饰可以看得出有渔夫、农夫、码头工、商人、奴仆、士子、官员等。
清晨的金陵,仿佛正在晨曦中缓缓苏醒般,其自身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即将展现出来。
贾环睡的比较浅,穿了衣服,起床到船头,看着这一副充满了浓浓的古代生活气息,画卷般的场面。六朝古都的清晨,带着繁华的前奏,即将绽放出它的魅力。
金陵,即是南--京。他曾多次到南--京这座城市,在旅游胜地、古迹游玩、怀古。此时,他真真切切的来到古都金陵。贾环心里,有着跨越了数百年时空的感叹。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本时空的历史中,周太祖宁骥自江--西起兵,一统江南。随即,以金陵为基地,北伐中原,驱除鞑奴,追亡逐北。金陵城在这段历史中,几度易手。幸而在战火之中,金陵城内的建筑、皇城、古迹都得以保存。
国朝定鼎一百五十年,此时金陵已经恢复战乱的元气,人口约有两百万,更胜明朝时。明万历年间,南京人口高达100万以上。这是当时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
这座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此时是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他将要在这座繁华、美丽的城市里待上两年。
贾环在船头怀古伤今时,船主老刘在秋风之中穿着一件短褂,露出黝黑的臂膀,笑呵呵的过来。不远处,几名船工正在系缆绳,“小贾老爷,我们到了。”
贾环笑着一头,“嗯。我们一会就在此下船。说好的银钱少不了你们的。”
“得嘞。”船主老刘笑着去安排停船的事宜。
不一会儿,钱槐、张三、胡小四三人也穿了衣服出来。张三是贾母派来跟着的老仆,在金陵熟门熟路。这时,他带着钱槐下船,很快就雇佣来马车,码头上的挑夫、苦力。
晴雯、如意两人收拾了衣服、用具,坐进马车。另外的行李,自是由挑夫、苦力搬运至另外的马车中。
贾环、纪鸣一行十几人顺着拥挤的城门,进入金陵城中。时值雍治十一年秋,八月二十日,上午九时许。


金陵城的布局,沿袭着明代的布局,分皇城、京城、府城、外郭城。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并非如同京城那样,采取方城或者矩形的旧制,而是依山伴水,象天法地,设计独特,恢弘雄壮,展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
同时,城中又分为政治、军事、手工业、商业、居住区。位于东南面的皇城自是政治区域,设有各级衙门。往西而来,便是手工业、商业、居住区。
而如果按区域划分的话,整个金陵分为七个部分北城、玄武湖、神烈山、中城、南城、西城、东城。
贾环此行的目的地便是靠近东面皇城,属于中城区域的大臣们的居住区的贾府。贾家的先祖荣国公贾源曾在金陵任职。金陵官场上流行的护官符四大家族,奠定基础的便是此时。
红楼原书第二回,借贾雨村的口,说起贾府的住址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石头城便是南--京的别称。
贾环、纪鸣一行十几人从北面的外金川门进入金陵,沿金川门外大街进入府城之内,再沿金川门里大街徐徐而行。
繁华的金陵城中,人流汹涌,金陵口音的叫卖,招呼,说话声,此起彼伏,生机勃勃。车马络绎不绝,繁盛无比,盛况空前。展现出与京城、扬州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
到位于润德坊内的贾府门前时,已经是中午时分。贾家宁荣二公之后,一共二十房,在京城中有八房,在金陵中有十二房。贾环早早的派了钱槐、张三前往贾家报信。
此时,荣国府门前,七八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四五名中年男子,外加荣国府、宁国府在金陵的两个大总管,带着贾家的子弟、管家迎着贾环。
不说贾环之前的名声,国朝最年轻的举人,就最近这段时间内传唱江南的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足以令贾家的管家,各房族老、子弟出迎。
更别说,金陵城外的庄子里还住着贾府的前大管家赖家一家。那可是环三爷一手将他们从京城踢回来的。谁敢不敬畏?
出迎的贾府众人服饰各不相同。贾环只扫一眼就明白。别看贾家在金陵是四大家族,名在护官符上,但贾家这么多人口,肯定有贫有富。皇帝都有穷亲戚呢。
再者,金陵是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高官、勋贵、武将、士子那真是不要太多。贾家还上不了天。就比如,贾家的世交甄家,在金陵城中就是级的存在。
为首的一名族老年纪约有七十多岁,满头白发,仿佛要被风吹倒,感叹道“族中子弟能如环哥儿这般出息,真是祖宗保佑。”
随着来的老仆张三介绍道“这是九房的贾代行太爷。”
贾环行了礼。
在贾府的门口寒暄一阵后,贾府在金陵的都总管刘管家领着众人从位于旁边的街道的侧门进入贾府之内,在前厅的正堂里坐下来叙话。看得出来,贾家虽然没有人住在金陵,但这边的房子、器具都维护的很好。
果然是有钱人家的做派。
这相当于后世的富豪们在各地都有别墅,然后每一个别墅都请了管家团队。负责日常打扫卫生,更换冰箱食物、床单被套,修建草坪、花园等。
留贾家的众人吃过丰盛的午饭后,贾环先让刘管家安排好纪鸣等人的住处。再带着晴雯、如意给自己选了一个靠近角门,方便出入的院落。带来的礼物,则是由张三安排,分批放在贾府内的库房中。
初到金陵,贾环打算现在贾府这里住一段时间,改天再去金陵城中购买一栋属于自己的院落。
主要是他觉得居住在贾府,肯定会不可避免的卷入到贾家的人、事中。他是来金陵读书的,对这些庶务没什么兴趣。还是,自己单独住着舒服。只要在林黛玉来金陵之前,买好宅子就行。
他下江南身上带着五千两银子的,并不缺这消费。林如海那一百万两银子,他已经收下。但在林黛玉出嫁之前,他并不打算用。这底线他还是有。他收下,只是让林如海、林黛玉安心。
能完成林如海的托付,他用这银子,自是心安理得。完不成,他会退钱的。当然,从他当前的情况来看,完成照看林黛玉的任务的概率还是很大。
下午时分,贾环召见贾府的刘管家、宁国府的吴管家,了解了下两府在金陵的情况。告诫不可生事,以免败坏贾府的名声。当然,别人欺负上门了,也不用客气。
随后,带着礼物,一一拜访贾家各房的族老,尽到礼数。晚上在贾代行的一个儿子家中吃饭。
处理好家事之后,第二天上午,贾环约齐纪鸣,一起前往大臣们府邸集的大功坊张府上拜访山长张安博。
贾家在金陵城中出了贾府各房外,按照关系的远近,需要走动的是贾史王薛四家在金陵的亲戚。比如,王熙凤的父亲王大老爷就住在金陵城中。四大家族在金陵城内的族人很多,具体到底哪些家是亲戚,跟着来的老仆张三会提醒贾环。
再者,便是世交甄家。这是贾府的老亲。来往的极其亲热。甄家的家主甄应嘉此时官任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以及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家。他曾官任国子监祭酒,此时赋闲在家。
当然,走亲戚不仅仅是看关系的远近,多半还要考虑影响力。比如甄家绝对应该排在首批拜访之列。但在贾环这里,把贾家里的礼数尽头后,第一序列要拜访的则是山长张安博、乡试座师方望。
张府位于大功坊西段的一条长街中。门前冷落。正三品的礼部侍郎,是一个闲散的官职。
从左副都御史的位置到南京礼部尚书,即便是朝廷加了从二品的淮扬节度使虚职,江南官场也不会认为六十多岁的张安博还有前途。
贾环和张府的门房、老仆都是熟识,很快就到了前面的偏厅之中稍微,略等了一会,庞泽、田师爷两人就出现。
庞泽一身灰色的直裰,鼻子颇大,惊喜的拍着贾环的肩膀,“哈哈,子玉,你可算是来了。”
贾环笑着和两人见礼,道“我也就落后你们一个月而已啊。”
田师爷捻须而笑。
纪鸣和庞泽是熟识。几人相互寒暄着。故人重逢,自是一番叙话。说起别后的情况。贾环说起何师爷在沙胜处当幕僚。到中午时,山长张安博,张承剑回来,整治了一番酒菜。众人畅饮一番叙话。
酒后,众人聚在客厅里喝茶、闲谈。
1...122123124125126...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