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西园的占地面积很大。汪幼鸿在码头处追上了沙胜一行。何师爷留在岸上,和汪幼鸿说话。
树梢之下,汪幼鸿苦笑着道“何师爷,今天这,家父本意只是举办诗会而已。真是对不住沙大人。这封银子请你收下,在沙大人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何师爷只是知道汪幼鸿什么意思,微笑道“汪公子,郑家很嚣张啊。对沙大人不敬。嘿,到底是家大业大!拖欠的盐课,你们盐商要多多费心。一时缴不齐不要紧,沙大人任上的盐课不能拖。”
汪幼鸿明白过来,心里暗自松口气。
郑家那群王八蛋,自己作死,连累我们干什么?(未完待续。)
看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八十二章 中秋佳节(完)
“哗哗”
轻舟在小秦淮河上行使着,往城内而去。
沙胜坐在船中,微微依靠着,酒意上头,人亦有些疲倦,见何师爷进来,睁开眼睛。
何师爷脸上还带着笑意,汇报道“东翁,办妥了。”
沙胜轻轻的头,叹口气道“想要做事情,何其之难啊!”
他最初的想法,是要追缴近百万的盐课。现在的纲盐法是官产商销。他要追缴盐课,肯定是找盐商。
然而,他不得不妥协。刚才只是威胁盐商要补缴近三年来三十万的盐课。
但最终,何师爷代表他向盐商们交底的,实际上是要求不得拖欠他在淮扬分守道任上的盐课。
何师爷宽慰道“沉疴难治。东翁不必这样想。能将今后的盐课完成,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庶。”按照子玉的说法,别人收不齐盐课,先生能收齐盐课,这就是政绩。
沙胜摇摇头。不过,事情总算是办成了一小部分。心情略好。
按照国朝的律法,作为地方主官,没有正当的理由,他不能在署衙之外过夜,否则必定会被御史弹劾。
倒是想起拥美泛舟湖上的贾环。微微一笑,道“等明日子玉回来,再做商量罢。呵呵。”贾环的意思,他关于禁止寄籍考试的事情一定要公开行文。
何师爷亦是笑起来,吟诵道“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船中一阵笑声。
轻舟飘然向城中而去。


西园是汪家的别业。诗会依然渐渐的散场。里屋之中,灯火明亮。
名贵木料制作的官帽椅中,汪鹤亭听完大儿子汪幼鸿的汇报,沉吟了一会,拍着扶手道“这么说,是郑家得罪了沙大参?”
汪幼鸿笑道“郑文植此人轻浮无状,得罪沙大参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父亲,你先别管那么多啊。淮扬两府的盐课都是亏本的生意,郑家要占大头。”
汪鹤亭笑一笑,轻轻的一头。他现在已经有扬州盐商之首的名头,现在要捞取首商的实惠。
沙大参已经将机会送来了。郑家…


扬州城中的巡盐御史察院中,一曲水调歌头带来的震撼还没有完全的消失。林如海三鼎甲探花出身,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家中女眷自然是通晓诗词歌赋。
内宅的院落中议论着。关于贾环在诗会上的表现亦是传进来。
紫鹃、袭人服侍着林黛玉洗漱完毕,准备歇息。
林黛玉穿着素粉色的贴身衣衫,盖着锦被,娥眉微蹙,忧愁不胜之态。临睡前,细声问着紫鹃,“环哥儿,晚上没回来?”
紫鹃笑着摇头,“才子佳人呢!”把听的故事说了一遍。昨天晚上,三爷就是去秦淮河上喝花酒去了。今天更是过份的很呢。带着两个江南名妓独自泛舟去了。
林黛玉摇摇头,闭上眼睛。环哥儿与名妓在一起,这是如今士子的常态,特别是他那样的名气。多少女儿家思慕。但她不认可。


贾环携着两名江南名妓宋若雨、刘如烟,在码头坐着江家的楼船,在小秦淮上泛舟,往瘦西湖而去。
明月当空,清辉洒落。楼船二楼之中,江风徐徐,檀香袅绕。夜里略显得清寒,但船舱之中,温暖如春。
小圆桌上摆放着小菜,美酒。丫鬟们早就退下。贾环在窗边眺望着明月。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贾环回头,就见换了一身衣服,身姿修长的刘如烟进来。
她梳着漂亮的发髻,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裙。柔软的衣料贴着她的身姿,起伏有致,绽放着如水的美人风情。气质妩媚。款款的走到贾环面前,娇柔的笑着道“贾公子在欣赏明月,莫非还有佳作?”
贾环就笑,“哪有那么容易?哦,若雨姑娘呢?”
刘如烟素手掩嘴娇笑,“宋大家正在沐浴,贾公子要去吗?”刚才陪酒时给宋若雨抢了先,这会儿是她抢先吧?
贾环尴尬的咳嗽一声。美人出浴啊。这话挺有诱--惑力的。从西园诗会,到楼船之中,一切尽在无言中。现在这种情况,用老司机的话来形容在小秦淮河上开房成功。
“哈,那你等会给若雨姑娘说一声就好。我酒有些高了,先回城中的察院了。”
贾环带着两个名妓大美人出来,其实要借机脱身。他刚在水调歌头的题头上写下兼怀宝钗这四个字,其实,心中还是有些思念她的。那一位“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大美人。
他是在想,今夜中秋,贾府里的宝姐姐,正在做什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心中有这样的情绪。开房什么的,还是下一次吧。
刘如烟禁不住咯咯娇笑。她以为贾环是不好意思的推辞。毕竟,贾环的年纪在这里摆着。走近两步,在贾环耳边呵气道“贾郎若是担心年少力短,妾擅箫技,愿为贾郎一试。”
我去!贾环十一岁的身-体里有着三十多岁的灵魂,这种话,他怎么可能听不懂?
贾环看着面前比他还高的美女。似乎很有些水灵,肌肤水润。妩媚无端。用力的抿了下嘴唇。很美丽的女子。不过,她的妩媚比东府里的秦可卿还是要逊色一筹。秦可卿的妩媚,是来自少妇温柔的风情,带着不自觉的娇媚、性-感,堪称尤-物。
贾环将依偎在他怀中要往下滑的刘如烟抱住,在她的俏-臀上用力的揉了一把,低声道“如烟姑娘,你先去沐浴。”
刘如烟一脸幽怨的出了厅中。
等了一会,贾环失笑着摇摇头。他当然不是想要怎么样,而是把刘美人哄出去罢了。他不是愣头青,这种方式更有趣一些。想必等会出浴的刘美人没找着他,表情会很精彩吧!谁让这美人鄙视他年少力短!
贾环下了楼船,洒然的登上一叶轻舟,往内城而去。回头看看灯火通明的楼船,隐约可见身姿娇小、窈窕的宋若雨在船头向他挥手,再看向天空中的明月。禁不住一笑。心情极度的放松,惬意的晚风徐徐而来。
下江南,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什么?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这才是江南风华的精髓啊。
只是,他该去金陵喽。(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八十三章 可愿答应我?
窗外的阳光懒散的透进来。床榻、帐帷、木架、高几、瓷瓶、案几、窗栏上带着淡淡的色彩。
金秋时节,桂花的香味在空气里沉浮。
扬州察院的院落中,贾环香甜一觉醒来。刚坐起来,守在床榻边的如意过来掀起帐帷,清秀的小脸上露出浅笑“三爷,你醒了。”
贾环揉揉眼睛,抱着被子坐在,“如意,什么时辰?”
如意道“巳时二刻。三爷,早饭有各色馅的包子、水晶烧卖、大煮干丝、蒸饺、馄饨、面条、锅贴。你吃什么?”
贾环一听就知道林如海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府里的早餐种类,准备的和自助餐厅差不多了。不过,这和盐商比起来,估计不算什么。听说扬州盐商吃饭,一顿饭几十个菜。一道道的菜从面前端过去,奢华无比。
听如意报菜名一样的报早,贾环食欲大开。笑着道“混沌、蒸饺吧!”
如意出去吩咐了一声,回来服侍着贾环传衣服、洗漱,笑吟吟的给贾环说起昨晚的那首词在林家里的反应,“三爷,你真厉害呢!昨晚整个扬州城都在传唱你的词。林姑娘将你的词录下来。”
贾环笑一笑。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千古绝唱,怎么可能不引起轰动呢?黛玉录词,也属正常。
“三爷,宝姑娘要是知道你把她的闺名传扬的天下皆知,会怎么想呢?”
贾环禁不住笑着轻捏了下如意光滑的小脸,“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啊?”
说说笑笑,洗漱完成后,留着如意在屋子里一起吃早餐。
“如意,我一会去见林姑父,我们今天离开扬州,前往金陵。你和晴雯收拾一下东西。”
如意乖巧的下头,“嗯。”
贾环轻笑,喝一口粥。秋季的微风,带着桂子的香气,静静的飘散来。


贾环说是要去见林如海当面辞行。但早饭刚吃饭,贾琏就过来,笑哈哈的拍着贾环的肩膀,“环兄弟,厉害,厉害。我昨晚在画舫之中都听到你的诗作。”
贾琏此时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就像林黛玉在刚看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感觉一样时常见面的少年,竟然有如此文采,如同大诗人一般,这谁能一下子接受?那种不真实感就像是肥皂泡沫漂浮在心上一样。
贾环和贾琏说了一会话,告知他准备今天启程前往金陵的消息。说话间,林府的管家元伯过来告知“环少爷,扬州名士萧幼安来访。”说着将名帖送上。附有礼物若干。
贾环只好在偏厅之中和萧幼安见一面。
萧幼安是一名三十多岁的文士,身量中等,相貌普通,风度儒雅,穿着士子长衫,客气的道“贾兄惊才艳艳,幼安佩服之极。冒昧来访,还望贾兄见谅。”
贾环对这位文质彬彬的萧名士升起些好感,笑着道“萧兄客气了。”
畅谈了一会扬州士林的趣闻。萧幼安起身告辞,道“贾兄即将寓居金陵,想必不久我们还会再见。届时与贾兄把酒言欢。”
贾环笑着头,“一定。”他对萧幼安的感官还是不错的。为人、处事都是很得体。
萧幼安哈哈一笑,道“贾兄,还有一事,宋大家和刘大家让我带话,日后定要与贾公子共饮。”
他早晨才知道的消息,贾环昨晚没有在楼船中留宿。只是,借机脱身。把两位江南名妓给涮了一次。两个大美人心里还幽怨着。
所谓共饮是怎回事,贾环心里有数,共宿才是真想法。莞尔一笑,道“那就请萧兄转达两位姑娘,我知道了。”
美人嗔怒、幽怨,别有一番情趣。不过,他没有撩两位名妓大美人的想法。
当然,也不会恶语相向。
他不是道学先生,只是拥有一个普通男人都有的想法他希望他拥有过的女子,此后的生命之中,只烙印下他的痕迹。
这两位名妓大美人,显然不可能属于此种。至于看对眼缘的****愉,昨夜中秋不重来。
萧幼安潇洒的一笑,行礼离开。
贾环笑着摇摇头。他是在想,他昨晚面对着刘美人的诱-惑时,怎么就想起秦可卿来!


贾环见过萧幼安之后,才前往林如海的卧室,向他辞行。贾环准备带着晴雯、如意前往此次江南行的目的地金陵。
约上午十半左右,秋季的阳光落进来卧室里,带着寂静,柔和。浓浓的中药味道似乎淡了不少。
林如海的精神看起来似乎比往日好很多,枕头垫高,语蓉和另一名美貌的姬妾在床榻边照料着。
林黛玉坐在软榻上,一副哭泣之后,梨花带雨的娇柔模样。紫鹃、袭人两个丫鬟在一旁尽心的服侍着。
贾环行了一礼,道“姑父,我准备今天下午前往金陵。特来向你辞行。”
看着朝气蓬勃,如日之东升的少年,林如海头,脸上带着微笑,和善的道“子玉此去,你我怕是无再见之日。我有几句话要单独和子玉说说。”
贾环正好也要和林如海说说林黛玉的婚事,以及给她的后路的事情。林黛玉自己没和林如海说。他答应紫鹃,会说说这两个问题。当即,沉稳的头。
林如海之前交代过,两名妾室、几个丫鬟都退下去。就留了林黛玉在屋中。
屋中安静下来,林黛玉起身,泪痕未干,细声道“环兄弟,你坐过来些吧。好和我父亲说话。”
态度有些亲近。
林黛玉昨晚还以为贾环在瘦西湖上陪名妓共度良夜。她是不认可的。但今天早上起来,才知道贾环回到察院来休息。心里对他有些认同感。
贾环微怔。之前,黛玉都是叫他“环哥儿”的。这个称呼大约类似于普通朋友之间喊一句“环少”。她其实应该是和宝钗一样,喊他“环兄弟”。这才是亲戚之间表兄妹应有的称呼。
贾环的年纪其实比黛玉大,他是跟着探春一起喊黛玉“林姐姐”。至于探春为什么喊林姐姐,那就不得而知了。
关键问题是他如果喊一句“林妹妹”、或者“颦儿”,聪明、高傲如林黛玉肯应声吗?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喊“林姐姐”吧。他无意和黛玉亲近,也无意和她把关系闹僵。
贾环此时并不知道林黛玉的想法,以为是昨晚的精品诗词带来的“福利”。来到周朝这么久,他明白才子光环的效应、加成,笑着头。
林黛玉坐到林如海的床沿上,贾环则是拿了一个绣墩过来,坐在一旁,方便和林如海说话。
林如海看着女儿和贾环的互动,眼神透露出满意的神色,虚弱的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时日无多,子玉可愿代我照看小女?”
他准备托孤给贾环。
贾琏那种公子哥,连乡镇干-部-级别的王熙凤都玩不过,哪可能是林如海的对手?
林如海的层次,妥妥的副-部-级以上。国朝官员的地位,不仅仅要看级别,还要看差事。林如海的巡盐御史,管着从三品的盐运司。他早就从贾琏嘴里把贾府的情况盘出来。
贾环在贾府中,是说话算数的人。地位仅次于他的两个内兄贾赦、贾政。
而且,林如海已经通过昨晚的中秋诗会“检验”了关于贾环的评价尊师重道,品行端正。他的托孤对象自然是贾环,而不是在贾府里跑腿打杂的贾琏。
贾环有发懵。这什么情况?他和林如海这才是第二次见面,林如海就敢对他托孤?
疯了吧!
贾环可是很清楚,林如海的家底有两百万两白银,再加上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林如海不怕他人品卑劣,来个人财两得或者杀死林黛玉独吞家产?这种情况下,别扯亲戚情分,亲兄弟都有翻脸的可能。
贾环搞不懂林如海对他的信任从何而来。他天下闻名,传诵的是诗名、才华、能力。而不是类似于赵匡胤那样的“千里送京娘”的道德标兵、模范。
贾环发愣的时候,林黛玉悲从心来,呜呜哭泣。大颗的眼珠从秀美的脸蛋上滚落而下。泪如珍珠。她父亲的话,太令人伤悲。
林如海勉强的抬了下手,“痴儿,你哭什么?人固有一死。我又何能例外?只是放心不下你。”
林黛玉再也忍不住,匍匐在父亲的床头,痛苦的,泣不成声。人之悲痛,莫过于生离死别。
林如海轻轻的抚了下林黛玉的秀发,悲凉的一笑,对贾环道“我林家世代列侯,钟鸣鼎食之家。传到我手里,朝廷收回爵位。我探花出仕,宦海多年,亦是薄有积蓄。
如今,子玉要前往金陵读书。我的后事要拜托琏内侄处理。所以,扬州、苏州的宅子、田地,我都将交给琏内侄处理。而且,还要再赠八十万两白银的耗费。
林家嫡脉只剩下小女一人,她日后要寄居在贾府,少不了要贵府上下照看。
剩下,我还有一百万两的家资全部赠送给子玉,只盼子玉在我死后照看小女一二。子玉可愿意答应我?”
林如海将死之人,说了这么大一段话,累的有些气喘,“呼呼”的呼吸声如同破风箱,只是眼睛平静的看着贾环,带着希翼。(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八十四章 托孤
贾环苦笑一声。 中文 网
不要说什么财帛动人心。一百万两白银虽然多,但他自信这辈子能赚得到。
托孤啊。
在这个讲究道德、名声的时代。这是非常重的承诺。哪怕是自己老婆、孩子饿死,也要给托付自己的朋友的妻、子的口粮、用度。
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这样的例子非常多。现在固然是世风败坏,但也具有道德约束力。
林如海要给一百万两白银,贾环是不用担心林黛玉的用度不足,连黛玉的嫁妆都够了。但,林黛玉的“问题”大多,他不敢轻易承诺。
第一,林黛玉的身体太差。要是林黛玉几年后如原书中病死,他就是第一嫌疑人。于他的名声有碍。
第二,照顾一二,这是客气的说法。至少要照顾到林黛玉嫁人。出嫁从夫。但她嫁人之后,还要看顾着,不能让她在丈夫家吃亏。
这简直是给林黛玉当“奶妈”。贾环心里是有一抗拒的。
第三,林黛玉的婚事。总不能林如海把黛玉托付给他,他让她嫁一个不喜欢的人过一辈子。
这件事,贾母将会深度介入。贾环并没有一定的把握能让林黛玉嫁的称心如意。
贾环自认不是什么高尚的人,但做人的底线还是有的。如果答应了林如海,拿了林如海的银子,肯定会做到。
上述三个问题,他暂时没有解决方案。所以,这个麻烦的“摊子”,他内心里来说,其实并不想接。
贾环沉吟着道“姑父,其实在离开之前,关于林姐姐,我亦有两件事需要向姑父提一提建议。”
林如海微微有些诧异,一头,“你说。”
贾环道“第一,姑父家资不少,最好是要留一份可以轻易兑换的银票给林姐姐。具体数额,姑父自己斟酌。第二,关于林姐姐的婚事,我建议姑父早做安排。”
贾环问过紫鹃,黛玉现在不是非宝玉不嫁,他当然不会推荐贾宝玉。至于怎么安排,那是林如海要考虑的问题。
正哭的伤心的林黛玉禁不住也抬起头,秀美的脸蛋上变得绯红,如同煮透的大虾。婉婉动人。
贾环当着林黛玉的面说她的婚事,这种事情,大家闺秀没有不脸红的。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贾环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但善意,林如海还是听的出来的,推心置腹的道“我历年来搜罗了很多书籍,全部留给小女。”
我日。到底是高官级别的人物。贾环一听就懂。脑海中瞬间记起红楼原书关于林黛玉奔丧后贾府的事情。
红楼原书第十六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红楼原书第四十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里对黛玉的房间有所描述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由此可见,林如海到底给林黛玉留了多少书!里面要说没有孤本、古本这种价值千金的书,贾环还真不信。林如海好歹是三鼎甲探花出身,爱书惜书是肯定的。这个时代,读书人敬文字。
不像贾家那种装逼贩子,号称诗书翰墨之族,学历最高的其实是贾敬,两榜进士出身。政老爹读了几十年的书,竟然没有读通。书房布置都是摆设,用做和清客闲谈。
林如海见贾环若有所思,就知道贾环是懂行的,笑一笑,到底是读书人。微微沉吟了几秒,问道“子玉可曾婚配?”
林黛玉这一真坐不下去了,从床榻边站起身,就要避开。她父亲这话什么意思,她能不明白?但还没有挪动脚步,就听到贾环干净利落的答道“我与薛姨妈之女情投意合,来江南之前,已经委托父亲、舅父向薛家提亲。”
林黛玉便站在原地。她听紫鹃说了贾环和宝姐姐的婚事,基本是定下来的。但此时心里仍旧有些怪怪的情绪浮起来。
贾环拒绝的非常干脆,斩钉截铁。
林如海遗憾的叹口气,“可惜”再看贾环的眼色中充满欣赏。他女儿的容貌如何,他还是有信心的!再加上一百万两白银,这样的条件,一般人,只怕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
而薛家什么情况?他能不知道?扬州和金陵隔的又不远。早就没落了。贾环能信守承诺,让他对托孤给贾环的信心大增。
“玉儿的婚事,日后自有她外祖母费心。不求嫁一个如意郎君,只愿此生幸福安乐。我便满足了。”
林黛玉禁不住再次心伤的哭起来。
林如海摸摸黛玉的秀,看着贾环,恳求道“我如今病入膏肓。有二三好友,亦是宦游之人,无人可以托付。我此生只有一女。子玉,你难道忍心看着我死不瞑目?”
说着话,眼泪就留下来。老泪纵横。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呜呜”黛玉哭的更是伤心。
1...121122123124125...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