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似乎跑偏题了,德美在德国的旗号之下,在全世界各地建立分公司,以英国为首的国家,都建立了分理处之类的,这些从最基本的层面,获取第一手的讯息,对于调查这些国家的情况非常的有帮助,可惜日本却是例外,不是杨元钊不注重日本,是因为没有几个国家在日本经营的项目很好的,日本拥有的庞大的排外性,虽然国门被打开,但是基于特殊的环境之下,它把握到了一定的机会,居然还真的就翻过来了。也因为历史的缘故,除了英国在日本的发展好一些,其他的都一般。
德美也在日本有分公司,不过规模不大,哈比的目光主要还是放在英法美的身上。故而这个分公司不大,可是获取一些明面上面的信息,已经足够了。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和汇总,日本分公司电传过来一部分的资料,有三井财阀的大致构成,跟其他的已经发展的采伐。比如说住友相比,三井开始介入到金融领域,但是近年来,发展最好的,也是最快的。也就是轻工业的棉纺织,三井旗下的三井物业,占据了日本棉纺织的重要部分,差不多就是一半的份额,甚至他们开始积极的在中国开设纱厂,上海棉纺织株式会社,还有东北和青岛的部分投资,让三井物业仅仅在中国的棉锭数额就达到了5万。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在没有包头之前,中国的棉锭总数也不高,毕竟生产是掌握在列强的手中。他们并不想要中国和日本发展,获取这些,需要大量的外汇和资金,而包头是一个另类,一体机和洋务20年发展起来的工人队伍,外加上杨元钊后世的眼光。居然创造出了包头的棉纺织奇迹,甚至向外扩张。原则上说,这个时代的棉锭。还真的不是太困难的,在解决了动力和整体设计的问题之后,在把后世偶然间看到数列棉锭布局方式拿出来,就是包头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棉锭,以包头强大的加工能力,很轻易的就生产出了一大批,让中国的棉锭总数,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模式。
情报过来了,平心而论,无论是三井弘,还是他的父亲三井晴川,都是相当优秀的人才,三井晴川今年50岁,从18岁进入到家族企业,立功无数,积功坐上了三井物业会长的位置,甚至因为这一年多的出色发展,成为了三井财阀的理事,可以说从三井外系发展的极致,至于三井弘,更是出色,22岁毕业于的哈佛工商学院,接手三井物业的棉纺织生意,以跟美国的关系和能力,让三井纺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年时间,增长了50万锭棉锭,为父亲的升级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元钊仔细的观察着现有的资料,特别是三井弘的,正在这个时候,突发的情况发生了,在租界之外的几个日本布店,出现了打砸的事件,早有准备的日本浪人,毒打了几十个参与打砸市民,虽然没有死人,却重伤了几个。
这是一个突发现象,虽然从三井弘开始行动开始,杨元钊就让江浙商人约束青红两帮,当然了,日本人,青红两帮也惹不起,但是连续上涨的布价,还是让整个上海市民人心惶惶的,特别是日本商人的态度,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在产生口角的时候,打砸就开始了,附近日本浪人似乎早有准备,直接的就冲上去了,不但抓住了几个打砸的,还把为首的几个打伤,还扣住人,要求赔偿损失。
“用钱把人弄出来吧!”杨元钊平静的说道:“记住送到德华医院,那里的医疗条件好一点!”
德华医院是德美跟包头联合兴建的一所医院,主要用于培养医生和引进国外的一些专家,相对于到处都是秘密的包头,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更容易吸引一些更出色的医生。
啪的一声响,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捏断了手中的笔,站起来,指责道:“杨先生,没想到你就然怕日本人!”
杨元钊愣了一下,从成为商会会长,开始主导包头之后,很少有人这么直接的跟他说话,仔细一看,是从部队之中过来的参谋,他叫张家云,是从东北过来,本来是工厂的工人,后来加入新军,在各方面表现较好,特别是他还有一定学历,西式中学毕业,也就受到了重点的培养,成为了一名参谋,因为根底扎实,特别是数字方面比较的敏感,主要过来帮助汇总信息的。
“怎么,你跟日本人有仇么?”
“东北的多少领土,都被日本人占据了!”张家云略带冲动的说道。
杨元钊一愣,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真正反对日本人的,虽然日本人在国内的名声不好,之后才想到,张家云是东北人,西式中学毕业却流落到了包头,显然他应该是那个日俄战争的受害者,也只有在日本控制的地区,才会造就这样的人,叹息一声说道:“看样子,你对我不满,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处理!”
“是!”张家云有些固执的说道。
“有时候,看到的,并不是全部,多余的话不说了,事实会证明一切的,你现在是一个军人,而不是一个百姓,军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
“服从命令!”张家云愣了一下,似乎从牙缝之中挤出来的说道。
“那现在呢?”
杨元钊的不客气,让张家云无法继续下去,他在杨元钊的盯着之下坐了下去,可是脸上依然是郁郁不平之色,杨元钊笑了一下,继续吩咐道:“按我说的做吧!”
走出了参谋室,唯一对目前的全局有一定了解的杨世周,也就是目前杨家驻上海的总负责人,他是知道大部分杨元钊前来的动作的,特别是针对日本方面,很显然,杨元钊对于日本,同样没有好感。
“为什么不告诉他真相!”
“暂时还是不要了,日本,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让江浙那边的人,尽可能的约束民众!”
“可是,衣食住行,衣是首要的!”杨世周有些为难的说道。
杨元钊很清楚这一点,三倍的涨幅,别说对于上海的民众,即便是拿到包头,也不会有人买账的,甚至包头以工人为核心的人口,引发的骚乱说不定会更大。
看着杨元钊的脸色,杨世周试着说道:“要不,我们把东西放一放!”
“不都没有动,甚至世界情况之下,多头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不能轻易动,哪怕面对的只是100万的布匹!”杨元钊皱着眉头,因为布匹引发的骚乱,绝对不是他愿意看到,可是此时此刻,他肩上的担子非常的沉重,不单单是上海这一个地方,还有整个中国大部分的大城市,如果这里顶不住,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虽然他清楚,日本不过是出头椽子,列强们还没有动手,杨元钊就更加不能动手了。
杨元钊是眉头紧皱,杨世周也在努力的思考,怎么才能够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突然,杨世周眼前一亮,有些兴奋的说道:“有了!”
杨元钊不是不关注这个问题,而是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法,虽然说包头的棉布冲出来,未必会败,但是不知彼之下,天知道会有怎么的损失,可是如果能够良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他所想的,抓住杨世周,问道:“是什么办法!”
“弄一批土布过来就好了!”
土布,杨元钊的眼前一亮,包头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正轨之后,土布已经彻底的离开了市场,不但效率低下,成本也比机织布高很多,但是现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在日本开始收购本地棉布,开始控制上海的时候,土布也零星的有流入,不过规模不大,现在如果以晋商和江浙商人的渠道,用土布来替代的话,不用太多,哪怕是几万匹,就足以扭转局面了。
“多谢了,我这就去调集!”杨元钊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杨世周却摇摇头,说道:“还是我来吧!”
杨元钊一拍脑门,也是比渠道,除了最近的江浙商人,还有什么渠道能跟现在晋商相比,他说道:“都交给你了,最少弄来20万!”(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头椽子
土布其实一直都有,杨世周随便的调集了一部分的资源,用高档的机织布,一比一的来兑换土布,很快就从江浙和安徽两湖调集了一批土布,大概有20万匹左右,分批的进入到了上海等大城市市场,那些早已经缺乏货源的布店,几乎不用摊派直接拿出来售卖了,价格不低,却比日本布要低的多,当然了,数量上是限量的,每一个人最多只能够购买1匹,这也就避免日本人的扫货。
事实上,土布的出现,除了第一天引起了日本人的关注之外,然后就没有多少的反应了,毕竟土布跟机织布,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哪怕是棉花上涨,棉布的价格超过了30,土布的价格也很难提升到15元的程度,甚至销量也不大。
但是杨元钊从来都不看重这个,因为土布的出现,底层民众的刚需得到了释放,至于能够买得起棉布,一天不到400的销量,也影响不了什么,在约束了青红帮之后,又释放的底层民众的怨气,基本上没有更加激进和伤亡,一切都平稳的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杨元钊一直都在盯着日本人的动作,不过汇总过来的数据,还是让他微微一笑,日本人的动作,跟他之初预料的没有多少区别,在把市面上面布匹都给收购过来之后,缓慢的进行销售,甚至暗地里还在收购。
很显然,日本人手头上的布匹并不多,不知道英法俄等国,到底许给了日本人什么好处,他们居然这么相信。棉布的价格会一路上涨,这在世界金融领域,完全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或许日本人的心中,都有一定的疯狂的因子吧。
连续的几天。上海的棉布价格几乎快要接近30了,国际棉花市场,棉花的价格也达到了去年的3倍,而整个北半球,棉花大幅度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坐镇在上海,杨元钊主要只是看大城市的棉布价格。当然了,也会统计全国范围之中,签约的土地的棉花收购。
因为是提前签订的合同,收购价格确定的是去年的价格,当然了。包头也没有真正的跟所有人站在对立面,在去年的基础上面,把棉花的价格提高了一部分,也就是在6毛左右。
这个价格跟现在的价格相比,并不算太高,可是绝大部分的地主,还是欣然的接受这个价格,因为棉花的产量太高了。平均亩产在270斤左右,这个产量简直让所有人都无法相信,这不是一两亩地。也不是一两千亩,这是在全国范围之中,10亿亩的产量,最关键的是,这个出棉率也相当不低,33.5%的出棉率。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他们相像的最大可能。这样,平均的皮棉产量90斤。包垦公司控制之下的土地,总产量超过了900亿斤,也就是4500万吨,这个产量,绝对可以称之为惊人的。
地主不同于普通的农民,很清楚,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之下,肯定会出现谷贱伤农的局面的,棉花也一样,虽然是生活必需品,但是这么多的东西,小批量销售还没有问题,大量销售的情况之下,价格就会跟头流水的降下来,甚至比去年还低。
现在,包头这边一手接过来销售任务,有多少来多少,都是6毛,这也就意味着,每亩的毛收入,在54元左右,除去化肥,种子,还有其他方面必要的投入,大体的收益40元以上,以众多合作的大地主来说,几千亩甚至是上万亩都不奇怪,这也就意味着庞大无比的收入。
少部分见利忘义的,看到棉花价格的高涨,撕毁了协议的,这部分人,不但被包垦公司列上了黑名单,自身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现在包头已经不是偏僻在西北一角的势力,无论是棉纺织集团,还是晋商已经结交的势力,都会给他们吃一壶的。
棉花成功收割了,提前设定的各种烘干工厂,还有各地的仓储,基本上,都到位了,最多大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够收回到仓库之中,这个才是最重要棉纺织厂,特别是经过了极限发展的棉纺织厂,需要海量的棉花,开工运作,没有这个,什么都是虚的。
至此,这一场大战,杨元钊才算有了稳定的后方,不管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了,最不济,依靠着包头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棉纺织联盟的强横棉锭,直接跟列强们打价格战,以后世为基础,提前进入到电器时代,最起码,也是世界顶尖,这样的生产能力,加上低廉的原材料和人工,几乎可以展现出后世中国棉纺织高度,甚至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的时尚和奢侈品这样的高端品牌,大家都是在最低端的布匹上面厮杀,从这一点上面说,中国不怕任何人。
从年初确立了包头政府,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杨元钊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了,幸运的是,提前的布置和方方面面的准备,让包头获得了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包头各方面都稳定的发展,不但军队数量略微的增加,也经历了最关键的几个月,这个时候,即便面对外面势力的进攻,也会稳定下来,而不是去年刚刚开始那样,会出现一些波动。
这也是杨元钊愿意大战一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英法太嚣张了,一定程度上面,削弱一点他们,有利于让4年后的那一战,打的更久一点,给中国更加机会和时间。包头的根基已经确立,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即便面对外国的干涉,甚至来自清廷的力量,也完全不怕了。
德美洋行的内部,最高的楼上,通过有线电报,杨元钊可以跟世界上各地的德美进行联络,甚至主战场伦敦和纽约,巴黎,都最少有3组人在哪里,24小时不间断地,而不但是期货市场,其他相关的市场,还有股票市场,也是相当的关注,整个世界金融是一个联动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的波动,都会影响到其他的方面。
棉花价格并没有上升多少,在每包价格达到了46.2英镑的最高价之后,整整的一个星期时间,都在横盘整理,而出货量也在逐步的加大,一些后知后觉的国家和商人,开始吃进这一批的棉花,每天的量不大,却在不停增加,甚至连中国,也有零星的棉花出现,大部分,都被三井给吃下了,很显然,对方的目的很足,按照炒货的理念,最少要三倍的价格。
看着目前的局面,杨元钊微微一笑,看来这个三井,还真的是比较胆大,这么贸贸然的,就敢介入到世界棉花市场,超过一个银元高价的棉花,都敢吃下去,真的以为大面积的灾害么,棉花都一斤到一元多了,难不成还真的能够涨到3元去。
对于广大民众,甚至是一些世界上没有影响力的小国和银行,棉花的价格波动,是因为美国雪灾,南美森林大火和病虫害,当然少不了欧洲了,英法这两个殖民地最庞大的国家,几乎在同时宣布病虫害的预警,也就是说,今年棉花将会减产6成。
减产6成,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这样的减产幅度,一下子刺激了世界棉花市场,顿时价格超越了50英镑的整数关口,达到了一个历史性高点,已经连续炒作了几个月的灾害论,在这个消息之后,达到了定点,几乎全世界的报纸,都在叙述这个灾情,要多悲观有多悲观,甚至今年减产,明年绝收势头,让杨元钊也有些叹息不已,真的是一个德行,睁眼说瞎话,如果不是德美的渠道,知道大部分的棉花主产区都获得了丰收,说不定杨元钊都信了。
最关键的是,连德国也是一样,说实话,这一次棉花危机,德国开始是被结结实实的摆了一道,最开始的建仓他不知道,也就是德国一向较为闭塞,他们有传统的农业产地,人口也不多,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哪怕后出手,没有获取优势,也购置了足够使用的棉花,还有杨元钊的先知先觉和哈比这一条路,也因此,哈比目前,在德国国内的地位,非常的高,很多方面,甚至可以指使德国军方,就如同这一次,杨元钊前来上海这样。
德国也是同样,既得利益之下,也开始兴风作浪,英法德俄,这四大国加上美国心知肚明之下,几乎局势根本无法逆转,而在高位,这些国家开始缓慢的出货,当然了,全部的收益,不可能达到数倍,毕竟,他们代表着绝大多数的国家,剩余的资金和资源只是少数,棉花的上涨,不是大势的情况之下,很容易会被打回原形。不过,这点差额,足以让很多势力挣个盆满钵满。
别的不说,日本身上,在过去一年,是30万吨,之前又支援了20万吨,还有日本贪婪的收购,足足快70万吨,这可不是之前,每包不到15磅的价格,而是30磅以上,甚至是接近40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每吨可以获得100磅左右利润,只是从日本身上,就赚到了7000万磅左右的高额利润,更何况是现在,棉花大幅度的上涨
各国都在不愿的收购,一定程度上面,获利更多,至于中国市场,列强们看到的是最后一场盛宴,会用一次获取高额的利润,至于以后,日本能拿下,就拿下,他们一样有市场的份额,拿不下的话,即便加上他们,也不可能改变多少,中国似乎用另外一种模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八十三章 情报收集
全面的掌控上海,乃至诸多大城市的棉布指标,一定程度上面,代表着更强,更准确的判断力,这点对于杨元钊而言,是非常关键的,这已经是一个面目全非的世界,除了世界大局之外,前天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如同棉花一样,过去的时代,根本就没有棉花风波的出现,这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也算是一个意外。
世界的小格局,或许会发生偏差,可是大局不会发生变化,欧洲的变化,是以英德矛盾为主,他们已经酝酿了几十年,特别是法德之间的矛盾,从德法战争,德国独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展现了,现在不过是发酵而已,而越来越强大的德国,直接在欧洲地区,挑战英国的极限,这也不是以小小的一个中国的变化而转移的。
确定了日本人是出头鸟之后,杨元钊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日本人的监控上面,其他人想监控也没办法,都没有任何的动弹,只有日本,高调行事,三井似乎非常意气风发,几乎每隔几天,都开一次大型的酒会,跟列强们相互的协商,多是关于棉花合作的,有时候会邀请德美,有时候,干脆闭门会谈,但是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讯息泄露出来,这个年轻日本贵族,丝毫都没有考虑到列强们,已经开始磨刀霍霍的。
杨元钊的手中,有一组数据,三井来到上海的一个月时间,累计动用了3000万日元的资金,收购了差不多130万匹的布匹,而其他城市。也都差不多,累计估计三井物业,会投入1.2亿的资金,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占据了三井物业能够动用的大部分的资金了。这也说明,这一战,日本被忽悠的不轻。
这个时代的日元,相当的坚挺,这点从史实上面,日本人支持北洋军就可以看出来。在一战之前,一直都卡死在几百万和千万之间,以一个国家的能力,拿出这么点,不是他们不舍得。是真的没钱,跟英法俄等列强不一样,因为中国太过遥远,而且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定意义上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永远不可能变成印度那样。完全被英国控制的地方,这点英法都知道。
日本不同,攻击大陆的念头。远在丰臣秀吉,甚至是更远的时代,就在酝酿了,狭隘,闭塞,人口稠密。火山爆发,这是日本从古以来的常态。富庶而伟大的大陆,一直都是他们向往。
从藩属国。下国,一直到甲午中日战争,走过了漫长的心路历程,在日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一个庞大的帝国的时候,他们心中的念头,就从来没有停歇过,同盟会,中国大部分的组织,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日本的资助,北洋军更是重点,不可谓不用心,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日本而言,是真的没钱了。恐怕一直要到一战之后,借助着欧洲大战,获得了海量的战争红利之后,这才让日本翻身,不但初步的完成了产业升级,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军事帝国,同时各方面也都获得了飞速发展。
二战时期,说实话,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甚至是占据优势,能够正面跟美国大战的海军,在整个20世纪,也就只有一战之前的英国拥有,一战之后,欧洲诸国被削弱了,即便是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德国,在大西洋战场之上,只是敢跟英美打无限制潜艇战,其他的,根本没办法,就拿敦刻尔克为例,如果德国有一只可以跟英国正面对抗的水上力量,所谓大撤退,根本就是一句笑话。
从这个方面说,日本是发展的很不错,但是发展的不错,不代表杨元钊愿意原谅它,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杨元钊抵达这个位面的第一天开始,崛起的中国,将会夺走日本的所有机会,就从这个棉布开始吧。
整整一周,杨元钊只是依靠着土布,平衡着上海市民,还有其他大城市的刚需,尽可能释放着市民们的情绪,只有棉布二分之一,甚至更低价格的土布,在并不富裕的市民之中,是必然的选择,有些按耐不住,去买棉布的,他也不在意,任何价格波动都会产生牺牲者,无外乎到底是谁。情报的手机工作,
还在继续,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和讯息,从日本开始,日本是一个出头鸟,虽然吃下他不难,可是难得在后面的,三井作为日本有数的纺织业财阀之一,拿出了1.2亿日元,也就是6000万美元,1200万英镑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费尽心思才拥有了300万不到的布匹,可是英法俄随便就拿出来5000万匹,这其中,还不算英美随时可以调动出来的,已经完成的工业化和逐步进行的产业升级,才是欧洲列强最可怕的地方,或许在几十年前,还有落后打败先进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时代,战争依靠的真的是一个综合国力,一战用一个钢铁的风暴,把世界各国都给打醒了,从这一天开始,强国跟弱国之间,绝对可以郑志伟泾渭分明的,弱国要想赶超,真的是难比登天。
这一周的时间,杨元钊也不是就这么的看着的,从某种意义上面,放任日本大量的收获资金,绝对不是他愿意看到的,说实话,杨元钊在上海几乎每天都在准备,只要成交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他就会动用储存,立刻的进入到市场之中,防止日本大量的卷走属于中国的财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