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无限量?”会议室之中,一片的哗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杨元钊居然轻轻松松的吐出了这么一个字眼,全部,也就是说,今年的棉花产量,其中*成会生产成帆布,然后被收购,帆布每一匹的重量,远远的高于普通的布匹,一匹布消耗的棉花也巨大,但是多达数十亿的帆布,全部收购,这牵扯到的资金,绝对是无法想象的,甚至连棉花都是包头提供,给出利润,就跟他们现在做的一样,这绝对是一门好生意。
“杨会长,可以把这个利润,这算成设备吗?”一个还有野心富商脱口而出的说道。
“可以!”杨元钊丝毫没有犹豫的说道,其实对他来说,换算成机器,还比较划算,再怎么说,机器的利润巨大,还省去一道手续。
“元钊,你不用控制设备的数量么?”张静江略带好奇的问道,这一次的危机,虽然有列强们的推波助澜,他们也会遭遇一场危机,最少原材料的价格会大幅度的上涨。
“用不着,现在的棉纺织业,远没有到饱和的地步,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杨元钊平静的说道,有后世眼光的他,很清楚,伴随着生活的提升的,人们的消费会一步步的开发出来,就跟现在的包头一样,对于大部分的工人来说,衣服已经不单单是不破就可以了,一些款式,消费习惯,甚至是潮流,都在影响着他们,一件衣服,一直穿到破,这是封建社会这么多年形成的底层民众的理念,似乎在金钱的推动下,变得不那么牢固了,在包头和杨元钊的推动之下,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培育起来。
在杨元钊的想法之中,未来的中国,只要他能够影响的地方,慢慢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更强的经济实力,而最明显的衣会获得巨大的发展,10亿匹,甚至20亿匹都不是极限,毕竟,整个中国有超过4.5亿的人口,未来甚至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虽然失去了部分的土地,但是整体的面积比后世更大,甚至在未来的几十年,还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土地,中华民族,是拥有足够的空间的。
说服了会议室的这些,剩下的人们就容易了,毕竟这些人加在一起,拥有5000万锭的实力,在全国7200万的数字之中,占据了绝对的多数,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其他人反对,也有独立施行下去的能力了,杨元钊只是不希望中国受到更大的损失,并没有如同天使救世主一样,挽救所有的人,如果这些人愿意跟他一起,他不介意带着他们走向辉煌,如果他们不乐意,他也不会老妈子一样保护他们,残酷的商业世界,会让他们明白一切的。
纺织业协会成功的建立了,在场的500多人,代表着6700万锭的总数,剩余的500万,分散落在了的其他的一些富商手中,如果他们不及时醒悟,过来抱大腿的话,未来等待他们的就是在一艘高速行驶的船上被抛下,而帆布生产合同也都同时签订,包头负责对他们机器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并且在11月底,棉花下来之后,为他们提供原料,然后收回最终的产品,3成的毛利率,在扣掉了一定生产费用以后,利润也比较丰厚,这也是大家同意原因。
整个会议一共进行了2天,在结束之后,这些人就匆匆回去了,还要跟包头接洽,对生产线和机器进行调整,这都需要时间,而杨元钊也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开始应对世界棉花市场的惊涛骇浪,距离现货棉花交割的日子越来越近,大资金动作的迹象开始越来越明显了,甚至是一些后知后觉的国家也开始注意到了,可惜局已经布置下来了,正在收网之中,他们即便发现,也改不了大势了。
很多国家都开始了自救,当然了,这其中依然蒙在鼓里的日本根本就没有反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跟中国一样,不太熟悉世界经济规则,另外一方面,英法对日本进行了迷惑,甚至带它,一起经略中国市场,被利润和胜利冲昏头脑的日本,已经开始大量的运输布匹来到了中国了。(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七十九章 出头鸟
借助着会议的方式稳定了内部之后,商讨了全套的合作和方式,在包头和本地商人共同的努力之下,初步的告一个段落了,接下来就是对外了。
有了国内的棉花,还有包头支持的棉纺织机械,应该是稳定了,可是之后的大战毕竟还有四年,某种意义上面,中国才是根本,没有中国的市场作为后盾,杨元钊恐怕也只有把那个庞大的金铜矿给弄出来了,用原先作为储备的黄金来夯实中国的基础,避免因为外界的冲击而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符合他的想法,未来中国,甚至是现在中国,都需要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这才能够发行货币,这样才是一个稳定的经济体。
用贵金属来换取发展的机会,这是最坏的后果,不是杨元钊愿意看到,哪怕是一己之力,他也要做最后的努力。棉纺织联盟,暂时没有力量参与到其中,这是一场针对列强的真刀真枪的战斗。大部分的工厂,都是在包头的支持下建立的,大部分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不均,不能够跟包头那样的专业生产相比。
包头的棉纺织业,经过了2年左右的发展,已经从初生变得专业了起来,总数量1200万锭的包头,哪怕有5成以上,是最近一年的时间扩张的,可是包头庞大的工人队伍和技术改造,让这个扩张是平稳的,也就是说,1200万锭的棉锭。可以完全的发挥出百分之百的实力,就按照一锭对比2.5包的棉纱,就是3000万包,换算成棉布的话,接近9亿匹的不同种类的棉布。
当然了。这部分棉布不可能全部拿出来,北方的大部分市场,都被包头垄断着,年销售的能力,大概在2.4亿匹左右,其中包头就贡献了7000万的份额。几乎快要到了三分之一,包头现在的人口是200万左右,加上受到包头影响比较大的太原,绥远,大同。再加上几个新兴的城市,包头城市圈的影响人口,大概在1100万-1200万之间,这些人口在包头的影响下,或者打零工,或者成为工人,或者就干脆加入到包垦公司,进行农业生产。
以包头庞大的利润率水平。让他们的工资也相当的高,高工资足以支撑大量的布匹销售,从成衣到家居床上用品。这些人口平均布匹的消费能力,居然惊人的达到了5匹每年,这个数字,远比全国平均的高的多。
剩下的,就是包括了河北,河南。山西和东北的一些的市场,这些市场距离包头较为的近。又是晋商们比较传统的区域,所以包头布的销售非常的好。
在上海。杨元钊借助着各家的渠道,主要打听的是本地的市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甚至是广东广西福建这些省市,这都是包头没有把触角伸过来的。
各方面的数据汇总,特别是这些地头蛇们的帮助,杨元钊发现了其中的不同,很显然,外商的出货量明显的减少,这本就在杨元钊的预料之中,否则,众多小棉纺织厂的产品,不可能直接被几大洋行给收购,但是唯有有些奇怪的是,日本也没有大量的出货,要知道,之前按照他的认知,这个时代,日本应该是非常重视中国的坯布市场的。
棉纺织行业,是日本优先发展的行业,甚至在钢铁工业之上,日本正是不遗余力的发展生丝,棉纺织业,这才为国家的发展,积累了足够多资金,在日本工厂丝毫不拿人命当回事的情况之下,日本的纱厂,才能够完成单锭年产半包的水准,要知道,日本的棉纺织机械,也就跟中国之前的那种没多少的区别的,都是极为落后,日本首创24小时工作制,那可不是跟包头一样的四班倒,那是两班倒,甚至是两天三班倒的方法,极其压榨工人。
因为在棉花市场的兴风作浪,英法俄都收缩了棉布产业,过去的一年时间之中,只有一些高端的英国细布和印花布,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进行销售,剩下普通白布部件踪迹,唯一比较常见销售的,就是日本白布,不过似乎量也不是很足。
想到张静江和张謇他们的事例,洋行们都针对他们下订单了,杨元钊也清楚,日本应该是跟中国一样,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接到了大量的订单,这对于日本而言,是无法拒绝的,往日里,还需要拿出去销售,日本国内消耗不了那么多的布匹,一部分拿到中国,剩下的,勉强通过各种渠道,在一些殖民地和英美低价销售了,赚不到多少钱,却可以大规模的扩张日本的棉纺织实力,这也是日本一直都这么做的。
过去一年,对于日本的棉纺织业来说,非常的舒服,不用去销售,就能够获得订单,利润还不低,日本的各大棉纺织企业,都疯狂的开工,甚至都有扩张的计划。
往日里,并不容易获得棉纺织机械,现在却敞开了来卖,本就考虑转型的三井财阀旗下的三井物业,积极的介入,短短的一年时间之中,让棉锭的总数扩张了50万,让日本的棉锭持有量,从原来250万,提升到了300万,极大的刺激了三井物业的发展,在三井家族之中,三井物业的地位也大大的提升,甚至三井物业的会长三井晴川,也因为这一次的贡献,成为总公司的理事之一。
杨元钊不知道这一点,他的手还没有那么长,不可能把视线布局到遥远的日本,但是不知道消息,不耽误他对目前的局势做判断,如果日本跟中国一样,也是大量的被列强们收购棉布的话,现在日本方面,对于棉布的危机没有多大反应,那么要对中国出手,恐怕第一个出头鸟就是日本,以日本的贪婪,只要英法放开缺口,他们就会跟一只狗见到肉骨头一样,直接的扑上来,完全不会去管,这个肉骨头到底是有毒没毒,是不是会崩坏牙齿。
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之中,杨元钊除了让协会的人员,帮忙监控各地的棉花棉布动向,剩下的,就把心思放在了大城市的棉布销售和人员往来上面。
这中间,杨元钊算是真正的体会到了江浙商人的实力,上海是租界不假,可以说,上海目前最有权势的就是租界的外国高层,可是这是在中国,整个上海众多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由华人构成的,底层华人之中,特有的青红帮,基本上掌控了上海的地下世界,他们跟江浙一带的商人,官僚实力,甚至是革命党,都有着众多的联系,在上海,在任何一个有租界的地方,消息最灵通的,就是这些底层的黑帮们。
杨元钊不会跟黑帮建立联系,他清楚,黑帮是社会的一个毒瘤,未来,一旦实力足够之后,清除黑帮是必须的,但是现在,他道不介意用间接的渠道,从黑帮这里面,获取一些情报,主要是上海这方面的,当然了,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也他探查的重点,力度方面,没有那么重罢了。
黑帮的网络几乎遍布上海各处,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杨元钊为了辨别这些信息,带了一批助手过来,包括一些军队的参谋和过去精心选拔出来的,无数的信息汇总之后,就会形成报告,让他对上海目前棉布销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作为南方重镇,也是东方的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拥有庞大的人口,也因此,布匹的销售额,相当的高,每天的销量大概在1.5万匹左右,以往大部分都是被英法等洋行占据,现在,英法洋行没有出手,只是零星的出货的,大概是一成左右,其中高端的细布和彩布占据了9成以上。
除了英法之外,销量最大的就是日本,借助着本地的纱厂和织布厂,日本在上海一共有200多个门店,每天的销量在4500匹左右,剩余的,就是老字号的布庄和新型的那些织布厂,他们占去了剩下6成的市场,不过牌子和种类很杂,最大的也就是大生和庄家旗下的布匹,他们共同占据了一成左右。
表面上看,这已经是中国各大城市之中少有的,在工业产品之中,占据了一半以上份额的,可是杨元钊清楚,不是他们的布匹质量好,而是在英法稍稍的后退的情况之下,转而占据市场而已。
拳头要想有力,必须要缩回来,这样打出去才有利,英法正是这样,放开了一部分市场,制造出虚假的繁荣,但是高端的布匹,一直都没有放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利润点和品牌所在。
列强们没有动手,杨元钊也没有小看,吩咐下面的人,继续监控,特别是关注日本人的动向,有一种直觉,这个动手,恐怕是会从日本人先动手,列强们虽然不懂得中国古代计谋,但是运用之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比比皆是,而这个其中,日本是绝对的出头鸟和急先锋。(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八十章 布骚乱
正因为杨元钊的眼光,他的等待最终,还是获得了收获,几天之后,一份情报送到了他这里,根据黑帮小弟的报告,在上海日本棉纺织株式会社,似乎有大动作,张灯结彩不说,还大量采购了各种高级食物,并且通过内部的佣人知道,最近是有大人物到来。
这个是个普通的消息,汇总到总部之后,就被参谋人员重视了起来,日本人,是他们监控的重点,然后汇报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当然知道,这恐怕是一个重要的讯息,继续让他们加大力气监控,同时通过各种的下人和渠道,打听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无孔不入的调查,终于收获了讯息,三井物业的二少爷三井弘,会在一天之后抵达上海,目的并不明确,棉纺织株式会社就是为了迎接他,而准备的。
三井弘,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杨元钊没有关注这个名字,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背景上面,三井物业,21世纪是一个咨询发达的世纪,也把很多隐秘的东西,彻底的亮在了大部分民众的视野之中,三井财阀,是跟住友,三菱,安田齐名的大财阀,这四大财阀,构成了后世日本的支柱,从成立开始,一直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手中财力雄厚,未来第二大经济体的风光,都跟他们又很大的关系。
这个时代,财阀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不过是催生,一直要到一战时期。才奠定基础,并且影响日本百余年,三井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在一战之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的财阀。
这个时代,三井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却也在崛起的途中,想来,这个三井物业跟上海的棉纺织株式会社有一定的关系,甚至这个上海最大的日本纺织业联合体,就是属于三井物业的名下。
知道了这些,杨元钊何尝不明白。这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不但命令黑帮,而且还把专属于德美的力量给派出去,分别从两个方面,德国人方面和秘密盯梢方面。双重的打听这个三井弘,争取获得他来到上海的目的和作用。
1910年10月21日,五艘日本海船组成的船队抵达了的上海,其中一艘小型客船上面,走下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倨傲年轻人,带着一大帮子保镖和手下,耀武扬威的下船,直接奔日租界而去。他们的到来,本就是整洁无比的上海棉纺织株式会社,更是张灯结彩的。欢迎这位年轻人的到来。
他的身份,几乎都可以呼之欲出了,盯梢的结果过来了,三井弘一共是五条船一起到来,一艘是他乘坐的小型客船,剩下的都是大型商船。按照码头的人汇报,他们找到了搬运工人。正在卸货,上面装载的都是坯布。按照估计,一艘船最少在25万匹,4艘可能是100万匹。
100万匹,杨元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终于来了,对于这个时代了解,当然知道对方要想占据市场,能够做什么,无外乎以本伤人么,要占据一个市场,首先,就用地价倾销的战略,把的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打下去,只有把对手都打出去了,垄断了之后,才能够占据定价权,到时候,市场和利润,还是他们,甚至获得的更多。
这其中少不了英法俄的推波助澜,按照他的情报,日本并不是储存棉布最多的,在英法租界之中,最少储存着5000万匹的坯布,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各个新成立的棉纺织企业之中收购来的,少部分,则是从国外运来,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动,目的不是显而易见的,恐怕真的是把螳螂和蝉都给算计掉。
三井弘甚是高调,已进入到上海,就召开盛大舞会进行联谊,邀请了各国的领事,商业代表,甚至诸多的名流的,当酒会回来,施罗德前来报告,这个三井弘果然是年轻气盛,在跟几大洋行的闭门会谈之中,明确提到了要占据上海市场,把中国的这些小的棉纺织厂给打垮。
杨元钊可以想象那个画面,一个富家公子,初次负责一个重大任务,百万匹的坯布,目前的价格,会接近千万的日元,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的日元,这个时代的日元,还相当的坚挺,跟银元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听说这还是第一批,其他的诸国也是相当的欢迎,英法俄是直接的支持,会让日本控制整个上海的坯布市场,德国的棉纺织业不怎么的强大,本就不是他们的主业,估计也是从英法俄的动作之中看到了一些,现在正在欧洲和南美紧张的收购棉花,对于日本的动作,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从两个方面,获取信息不多,却足以让杨元钊进行判断,在英法俄的怂恿之下,对方动手时间越来越近了,果然,在三井弘抵达的第三天,还没有等日本方面做出动作,国际棉花期货市场的价格应声而涨,短短的一天,涨幅高达12%,多头拥有着巨大的优势,打的空头溃不成军,在棉花即将收割的时候,棉花价格的上涨,立刻让世界棉花市场,变得紧张了起来。
国际市场的价格,似乎没有影响到上海,棉布价格没有多少的增长,可是事实上,目前棉纺织协会之中,属于协会成员的棉布,早已经撤出来了,基本上都在仓库之中,而在距离上海只有百十里苏州,在郊外的大型庄园之中,临时清理出来的仓库中,5000万匹的棉布,整整齐齐的堆砌在这里,这些都是半个月以来,从包头紧急运输过来的,而在南方最大商业重镇武汉,最少有1.5亿匹的棉布,这些足以支撑,在整个南方,布匹的销售了。
在这个世界贸易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所谓的世界贸易组织还没有真正的成立的情况之下,倾销,永远都是最好的占领市场的方法,这点杨元钊清楚,日本人,英国人等都清楚。
这一天,日本人有了动作,不少的日本商人,开始在各个布庄行动,订购了大批的棉布,而伴随着棉布的大幅度上涨,整个国际上,主要的棉花出口国,都开始惜售了起来,当然了,现货棉花和零散棉花,被英法,哈比,还有德国,俄国给收购的差不多了,能够剩下的,只有很少一点。
德美洋行的总部,施罗德有些赞叹杨元钊的指挥,可以说这几天的形式,他都完美的预见到了,应对正确,日本人的收购,收购的都是没有加入到棉纺协会的货物,属于协会的,一点都没有损失的。
不过他还是有些想不通,甚至向杨元钊询问道:“boss,棉花都大幅度的上涨了,连德国都收购不到棉花,你说日本自顾不暇,怎么还会到中国来兴风作浪!”
“这个,恐怕是英法给日本人做出了某种承诺,或者是某种支援吧!”
果然,很快,德美在英国公司发回来了一片报道,因为英日同盟的关系,英国支援日本20万吨的棉花,价格是在目前市场价8成。
施罗德心服口服,正要称赞杨元钊的远见,却听到杨元钊说道:“猪,总是要养肥了再杀,小猪仔,杀的也没有意义了!”
施罗德听懂了字面意思,却没有明白杨元钊的用意,杨元钊也没有过多的解释,20万吨,差不多就是4亿磅,能够生产三千多万匹的布匹,对于日本的生产能力来说,够他们生产一段时间了,可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只是英法在出货,棉花的价格从去年开始,已经涨了快一倍了,现在突然的增长,特别是这几天,又涨了7成,3倍多的价格,8成的售价,等于还赚不少,可对于日本来说,他们根本就看不到那么远,只以为棉花的上涨,是一种必然的,根本就没有想到,在这个背后,还有大量金融方面的推动,他们只看到拿到了这一批货,必然会赚钱的,殊不知到,这是一个甜蜜的诱饵。
国际市场的价格,终于影响到了上海,首先,布店的库存开始降低了,想要向外寻找货源,却发现完全没有了,属于纺织业联盟布匹,基本上都按照要求暂不出售,而找上日本,却发现,坯布的价格,从往日里面6.5元左右的批发价,一下子涨到了18元,而且一天一个价格,明天甚至会达到21元。
想到前几天7元的出货价格,现在买回来,足足涨了3倍,这样如何能让这些布店接受零星的库存销售一空之后,在旺盛的购买力之下,整个上海居然缺少布匹了,几百家店铺都打起了缺货的旗号,唯一有充足货源的就只有日本的店铺,棉布的价格惊人的达到了25元的高位。
于此同时,细布的价格也开始疯狂上涨,最高英国双花布,甚至涨了7倍,从原来的30元左右,一举的突破了200元大关,这个价格,别说是普通的百姓,地主老财也吃不消啊。
这个被后世称之为布乱的日子,在很多老上海人的心目之中铭记着,而每天高达15000匹的布匹销量,在这一天,缩减到了不到200匹,几乎降低到了极致,但是几天的时间,布匹的价格没有降低下来,这让市民们在观望的同时,也产生了些许的骚乱。(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八十一章 土布
三井弘到来之后,杨元钊就通过德美的渠道开始调查,中国几乎不可能获得多少日本的消息,大部分的消息,都是好的,这才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前仆后继的前往日本留学,三井这样的财阀,虽然没有达到后世的那种高度,却依然不是随随便便几个留学生就能够打听出来的。
为了避免错误之后被误导,杨元钊干脆就没有用中国这边的力量,正是这种拙荆见肘,让杨元钊微微的警惕,现在的包头,已经拥有了一个政府所有应该拥有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应该有一些情报部门了,虽然零零散散的情报部门,杨元钊也没少布置,比如农业方面,经济方面的,但是都是单独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一拍脑门之下,布置下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整体化和统一化,也没有形成专业的性质,这对于满是筛子的中国而言,足够用了,可是对于其他国家,甚至是军事和绝密情报领域,就有些不够用了。
1...150151152153154...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