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但是,任何的东西的上涨都是有一个极限的,如果真的大幅度的上涨的情况之下,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不一定是灭顶之灾,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棉布是生活必需品不错,但是它的价格已经很平稳的在目前的价格区间,一旦价格上涨到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之外的话,老百姓可以选择不买,或者是少买,依靠着销售而回收资金的棉纺织厂,真的会出现进退两难的情况,甚至会断裂资金链。
死寂的气氛,最终还是被打破了,一个商人试探着说道:“不会吧,棉花的价格,不会涨的这么离谱吧。”“是啊,杨会长,你不要信口胡说,棉花怎么可能涨这么多,那明年不是都种棉花去了!”
&n《万〓书〓吧〓。nsb。m庄居正的随口一句话,却让其他人深思,特别是张静江和张謇,他们对于包头,对于杨元钊的动作一向比较关系,分别在不同的渠道之中,听说了包头整合整个中国的土地,以什么联合生产的方法,圈下来了相当庞大的土地。几乎遍布全国,难道。去年的时候,杨元钊就看出来了!
杨元钊平静的看着庄居正。说道:“庄先生是否知道,去年的棉花是什么价格。”
“这个我知道,大概是4毛5左右一斤的,”
杨元钊点点头,看样子,这个庄居正是真的做过市场调查的,去年棉花下来的时候,他估计动心投身到棉纺织的这个行业之中,深入的了解了这个问题。这才投身进来。
“很好,是4毛5,那么今年呢!”
“6毛9!”庄居正依然是脱口而出,作为家族的棉纺织厂的直接控制者,他对于材料的基本价格很清楚,甚至在棉花超过5毛的时候,他专门收购了一批棉花,作为生产的库存,到现在。已经涨了差不多3成左右了。“很好,涨了多少?”
“超过4成了。”一个计算能力强的,几乎脱口而出的说道。
“可是涨了4成,不代表涨一倍以上。”庄居正略微的有些变色。可依然硬着说道。
“我这里有一些调查资料,都是我通过海外的关系,做出来的调查。在过去3个月之中,纽约和伦敦现货棉花期货价格连续上涨。已经创下了几个月的新高,成交量却非常稀少。作为一个对金融有了解的人,我断定,有一股力量,正在棉花这个领域兴风作浪,”
“不能这么武断吧!”
“怎么不能,你看过过去10年的棉花价格么,在过去的10年之中,棉花的价格是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毕竟整个世界的产量,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消退和病虫害,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剧烈,还有,你们统计过,过去10年之中,整个中国,出口了多少的棉布和面纱,加起来,不会超过50万,可是仅仅去年半年的时间,你们就出口多少了。”
杨元钊一口气问了这么多的问题,让庄居正有些语塞,可他毕竟不是笨蛋,他瞬间想明白了杨元钊的目的,嘴里还有些硬硬的说道:“说不定是我们东西好的缘故!……
张謇毕竟对外贸,对于棉纺织业相当的了解,他表情凝重的说道:“元钊,有多大的把握,对方会动手!”
“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列强们已经在这个行业之中,定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之中,列强们投入了大笔的资金,最少也是3亿英镑。”
3亿,当这两个数字和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之下,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足以让任何人都镇住的数字,可是都不及后面的单位,英镑作为整个世界上最贵钞票之一,哪怕是美元,法郎和马克都不能跟他相比,一英镑代表着5美元,而一美元又相当于2元银元。
“多少,元钊,你说是多少,3亿英镑?”张静江的话语,几乎带着颤抖,话都有些说不清楚的问道。
“对,3亿英镑,15亿美元,30亿人民币!”杨元钊平静的说道。
杨元钊平静的报出来的数据,特别是后面,换算之后,形成的单位,让张謇和张静江都目瞪口呆,他们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特别是张静江,常年的住在新加坡,可以说那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之一,是英国控制下的重要海上枢纽,英国人的强悍,在哪里是尽显无疑的,但是3亿这个数字,30亿银元的这个基本数额,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心都抽的紧紧,甚至有一种不能呼吸的感觉,这是何等的强横压制,只是听说,就让人仿佛在一座山的重压之下,根本就动弹不了。
“确定么!”
“没错,已经反复确认过了,我是在德美洋行的帮助下,通过特殊的渠道知道的!”
杨元钊从来都没有掩饰跟德美洋行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跟列强的洋行有关系的话,对他也是一种保护,中国的商人,官僚阶层,对于国外不太了解,在座的,却或多或少的对德美有些了解,这是上海滩的一家超大型的公司,经营的主要是军火和一些国外的机器设备。
“控制棉花,会有这么多么?”
“当然,世界这么大,要想控制一种作物,3亿只是一个基本点,这还是凭借英法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让一些主要产棉国跟他们一致,否则的话,需要的数量会更多。”
列强们不会无缘无故的接入到一个领域,3亿,哪怕是世界第一的英国,要投入进去,也非常困难,想到在座的众人,张謇突然想到了什么,大声的说道:“元钊,是不是说,我们买不到进口的棉花,我们这些人的,棉花缺口有多大。”
张謇想明白了一切,张静江也跟着想明白了,跟着问道:“对,元钊,你那里应该有销售的结果,知道我们中国现在,有多少的棉锭,年加工能力是多少,还有中国是否能够消化掉这么多的棉纱和棉布。”
“目前的数据是7200万锭,按照目前大部分每锭每年2。5包来算,年加工能力是1。8亿包。”杨元钊一字一句说出了数据,冰冷的语言,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喘不过气来。
包头棉锭的加工能力出色,一般都是英美的6倍以上,即便比上日本,也在三四倍的样子,当然了,这些都是粗纱的加工能力,一般12-14支这样的粗纱,是包头出口的重点,中国市场也好,甚至是国际上面的一些低端市场,他对于粗纱的需求几乎是巨大,在总计7000多万的棉锭之中,90%以上都是粗砂,经过杨元钊大型蒸汽机的推动,稳定了动力和效率,单锭每年生产2。5包,绝对是冠绝世界的。这样的加工能力,跟庞大数量的棉锭结合起来,满负荷生产的话,居然可以有这么多,1。8亿包,一包400磅,720亿磅,换算成棉花本身,就是3600万吨左右。
3600万吨,所有人都呆住了,这个数据足以压倒一切,哪怕是对整个中国甚至世界上不熟悉的工厂主,也可以知道这个数据的意义,这绝对不是以人力能够完成的东西。
“这么多的棉布,有市场么?”
“从1900年的数据,英国每年在中国,销售的数量是2亿匹以上,加上其他列强,总数会超过4亿匹,最关键的,还有遍布在各地的土布,10亿只是一个起码的数字的。”
“10亿也不够啊,一匹布大概就是14-15磅。”一个商人叹息一声的说道。
“没错,从这个意义上面,说我们数字已经饱和了,不过如果深挖的话,还会有一倍左右的提升,但是世界上这么大,我们的市场近乎无限。”
谁也没想到,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棉锭的数量会上升这么多,因此带来的巨大的棉花缺口,特别是张謇,他想到了去年的武汉劝业会,本身他准备100万的投资,却放大到了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首付三成,分期付款的方法,让包头赢得了大量的订单,也因此,产业庞大到了无法想象,7200万的棉锭,这代表着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的。
其他的商人也都同样,他们只记得扩大生产,却没有想到,整个需求是有限度,盲目的扩大,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的话,也是问题,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可以想象,既然列强们控制了棉花期货,一定会控制其他的领域,真的如同杨元钊所说的,一个大的危机,就这么的诞生了,杨元钊说的果然没错,真的有危机,是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大危机。
钢铁时代 第三百七十七章 摊牌
能够在这个会议室之中就坐的,都是棉纺织行业的领头羊,即便是庄居正也是同样,否则的话,庄家纱厂就不可能成为仅次于大生的存在,最少也是200万锭工厂,甚至其中最多是大生和庄居正,12个人旗下的棉纺织企业,加起来,棉锭的总数居然超过了4000万,这个数字,几乎占据了全国数字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包头旗下接近千万,可以说,占据了整个棉纺织行业的绝对多数。
杨元钊平静的看着众人,特别是刚刚提出问题的庄居正,直觉告诉他,这个人不简单,此时的庄居正有些颤抖,一想到货源要被切断,他就浑身不舒服了起来,虽然说,庄家有钱,数千万的财产,在整个江浙富豪家族之中,也算是数得着的大户。
不过大户人家,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竞争,庄居正之所以能够借助着这一次机会,脱颖而出,之前参加武汉劝业会,发现了包头的棉纺织机械,出色的性能,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分期付款这样一个精彩的创意,让他下定决心,购买了不少的棉锭。
庄家雄厚资本,跟包头的强大生产能力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属于庄居正的奇迹,庄家的大部分资源,财力在他的一手主导之下,变成了纺织机械,庄家纱厂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成为行业之中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甚至有可能,在短时间之中,通过继续的投入,超过大生这个江浙一带。棉纺织行业的领头羊。至于包头,庄居正从来没想过,不说人家本就是纺织机械的制造者,就说他七彩布和锦布,就是一座无法翻阅的大山。谁也不知道,那是如何印染出来的。
这一次聚会,庄居正前来,心中打着的心思是继续的跟包头建立深厚的联系,最好,能够获得更多的棉纺织机械。但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一切都变得不太可能,工厂一旦没有了生产资料,这些棉锭放在那里,就是一堆的废铜烂铁。发挥不出任何的作用,到时候巨大的损失,会让他疯掉的,甚至是在庄家的地位,也完全不保了。
同样考虑这个问题的,还有其他的人,他们知道包头棉纺织机器大卖,却没想到。会卖到这样的程度,包头的纺织机器好,价格又便宜。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无论是他本身的价格,还是分期付款这个大杀器,对于任何一个富商而言,三分之一左右的首付,就能够让棉纺织厂做起来。同样投资的情况之下,可以扩张三倍。不可避免的,大量的投资就出现了。也因此,几乎是催化般的,造就了棉纺织行业的大发展。
这些人属于是前面跟包头联系的,在他们的机器到位之后,有他们例子在前面,其他人联系了包头,这就造成了目前的这个局面,为首的几个人,脸色都有些发寒了,他们很清楚,这样规模的棉纺织,已经超过了整个中国最大承受能力,即便有足够的原料,生产出来的布匹也不可能全部卖掉,更何况,还有列强们在原料上面的兴风作浪,所有的危机,在一瞬间,降临了。
一时间,会议室里面一片哀叹,在哀叹之后,清醒如张謇和张静江,在初步的惊惧之后,注意到了杨元钊的脸上,依然是一片平静,很显然,并没有因为这个天大的问题而忧虑,反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能够进入到这个会议室的,就是外面聚集的几百人之中的佼佼者,哪一个都不是易于的,因为杨元钊提供的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在初期被镇住之后,很快的,就注意到了杨元钊的表情,几个人对视了一下之后,最终打眼色给庄居正。
“杨会长,看来,你应该是早有准备!不知道有什么好消息给我们分享!”
“准备确实有,想来大家知道,包头在去年在全国范围之中,推广的棉花种植吧。”杨元钊微微一笑,心中一阵感慨,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的轻松,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平静的说道。
这些人都是大家族出身,除了本身掌控着庞大的财富之外,家族也是在各自地方,实力强大的,江浙因为本就有棉花种植的传统,跟包头的合作不算密切,还是有合作的,虽然数量很少,但是这些合作的,却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1910年,最大失落就是,他们没有在之前跟包头合作,现在的棉花,即将步入到采摘季节,没有详细的去计算,但是现在已经反馈回来的数字显示,包头合作的那些土地,棉花的种植非常的出色,保守估计,比他们的土地,最少提升了一倍以上。
土地,在这些大商家的眼里,只是一种囤积的习惯,土地跟商业上面的投资相比,回报率太微薄了,但是包头的合作让他们眼前一亮,棉花本就是一种不错的经济作物,在江浙一带有比较大面积的种植传统,依托着这个,他们才大力的发展棉纺织业,不过当这个产量提升一倍,甚至更多的情况之下,棉花的回报率就非常惊人了,要知道,这并不代表利润提升一倍,毕竟种植,种子,人工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成本,而且这个成本还不小,几乎占据了棉花成本的五成以上,这也是最终微薄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在棉花的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提升一倍的话,等于说利润是提升了3倍都不止,这对于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了,这代表着*裸的利益,而且数量极为的庞大。
“看样子元钊,你合作的土地不少。”张静江开口问道。
“大概10亿亩吧。”
咳咳,张静江几乎被杨元钊给呛住了,他这才发现,从某种意义上面,他小看了这个小兄弟,动辄都是以亿来计算的数据,10亿亩的土地,在他的嘴里,就是那么的轻而易举,这几乎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可耕种的土地,虽然张静江也了解,明面上面的土地,永远不是最终的数字,可是在10亿之下,也相差不多。
张静江不知道,广阔的西北,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虽然开发起来比较的困难,可是包垦公司庞大的机械化军团,还有充足的人力,这些都成为开发西北的根基,最重要的,种植的不是什么粮食作物,而是以日照条件为关键点棉花,要知道,后世的中亚,可是棉花的仓库,但是在这个时代,中亚也好,靠近中亚的新疆等地,还真的没有种植棉花的传统,温室大棚和杨悦的努力,让这一切成为了现实,西部庞大的土地,在化肥的帮助下,勉强可以种植,就成为了土地激增重要力量。
“不知道产量如何?”另外一个富商问出了问题,眼下江浙一带,跟包头合作的棉花长势明显比他们的好,但是江浙一带,土地肥沃富庶,远比其他地方好,很多地方穷山恶水,甚至还有盐碱的土地,跟浙江这边,不能相比。
包括张静江和张謇,都把目光投向了杨元钊,10亿亩,如果是以前的棉花的话,大概就是增加300亿磅,几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全国范围之中,虽然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加上种植棉花的传统地带的产量,应该可以弥补大部分的缺口,谁也没有奢望,会满负荷的生产,
“亩产70斤以上。”
“70斤!”其他人微微的有些失落,这个数字跟他们之前预想150斤左右,有不小的区别,不过想想也是,精耕细作的生产,跟10亿亩这么庞大的数字的生产,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够增产这么多,不错了。
把周围人的表情收入眼底,杨元钊知道他们误会了,继续的说道:“是皮棉!”
“皮棉,不是籽棉,是皮棉。”张謇又被呛了一下,几乎是带着有些语无伦次的问道。
杨元钊点点头,虽然西北的土地贫瘠,可是保证250斤以上的产量还是没问题的,大陆棉经过了2三代的改进,一定程度上面已经显示出他的出色了,出棉率这一点上,甚至一些土地稍稍贫瘠的,还会高一点,虽然只是在30%这个比例上稍稍的提高,可是以全国的10亿亩土地而言,哪怕是小数点后面零点一,甚至是零点零一,在总体产量上面,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所有人抽了一口冷气,知道西北合作之下,棉花的产量巨大,可大到这种程度,还是闻所未闻的,他们之前预测的,棉花的产量大概是之前平均产量的一倍,40斤左右,这样已经可以提供丰厚的收入了,一亩地毛利大概是15元左右,以万亩为单位,即便去掉一些成本,收入也非常可观,现在,杨元钊直接给翻了一倍。也就是说,几千万吨的缺口,似乎一下子,就被杨元钊的计划给弥补了。
“中国本土的产量,可以支撑销量,远远无法容纳这么多!”这些人的脸色微微的放松,可是接下来杨元钊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已经快要放下的心又重新的提升了起来。
销量。对,没错,就是销量,解决了的棉花的问题,可以保证有720亿磅左右的棉花,足以支撑整个中国的纺织业,但是这个纺织出来的产品要如何的销售,一想到快50亿匹的布匹,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之前是计算过,每年中国的销量可能是10亿,如果努力,说不定能够达到20亿,但是再往上,就没有那么便宜了。(未完待续)
ps:今天有些事情耽误了,第一章送上,另外一章会在9点钟左右,万分抱歉,感谢大家支持。
钢铁时代 第三百七十八章 行业协会
张静江看着侃侃而谈的杨元钊,跟2年多之前相比,他多了一份干练和稳重,不由得把对他的评价再一次提升了一个档次,看样子,是不是找个时间去包头看看,早听说了包头的一些情况,不亲自看看,谁会知道包头会好成什么样子,会中的同仁们,还在为推翻清朝而努力,可是眼光如他一样,已经看到了推翻之后,这个庞大的国家,要如何的建设,如何的崛起。
包头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的人,甚至包括了他们的同仁,当年的那个冯玉祥,最终还是去了包头,而没有按照他的邀约,前往南方组织起义,甚至一些跟着去的同仁,没有明确表明要脱离组织,可跟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他们不少的讯息都是从外面寻找的,难道包头真的是能够改变一切的地方,让同志们坚定的信仰都发生改变的地方。
张静江陷入到了心事之中,而其他人,也逐步熟悉了杨元钊的套路,这个有趣年轻人,似乎一直都处于主导的地位,如果无法解决问题的话,为什么会提出来,虽然50亿匹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甚至张謇都不知道要如何的解决,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他们都觉得杨元钊可以解决问题。
11个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杨元钊,张静江神游天外,杨元钊也就不客气了,直接的说出了解决的方法。
其实早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他就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曾经考虑过。是不是缩减整个中国棉锭的数量,但是最终,他还是决定,不缩减,中国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有这么多的家族愿意投身到棉纺织行业之中,在某种情况之下,跟他的目的不谋而合,一个人永远不能干完一个国家所有的事情,再说了,那一场大战。还有四年的时间,让中国跨越式的获得一大批的棉纺织企业,本就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虽然4年的时间,现在可能痛苦一点。未来,获利会非常丰厚。
“大家也知道,我们包头,对联合生产棉花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精力,甚至这些棉花,在种下去的那一刻,已经签订了收货的合同!”
“这个我们知道,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够获得这些原料!”张謇问道,大生依托着浙江一带,但是过去的几个月。已经把这边的棉花消耗的差不多了,虽然11月份收割之后,还会获得一定的棉花,但是越来越大的大生,胃口也越大,本身他准备跟美国联系。找机会购买一批棉花,可总是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复。之前他以为是工作没有到位,但是现在。杨元钊解释之后,才知道,是真的没有。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因为盲目和不均衡的发展,我们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我想以各位为主导,大家成立一个棉纺织协会,共同处理一些棉花和棉纺织内部的事情!”
“这个没问题!”在座的,基本上也是各地的行会首脑,行业协会这个大一点,却可以统筹,对他们也是有相当的好处的,顿时异口同声的同意了下来。
第一个议题成功通过,让杨元钊有些高兴,接下来,又提出了一个议题,按照目前的估计,整个协会今年,会生产45-50亿匹布,这超过中国的承受能力,中国又没有能力开辟海外的市场,海外市场是英法等强国的基本盘,如果动作了,说不定就会产生极端的后果,说不定对方会赤膊上阵,不给你运出去,甚至击沉你的商船,那是杨元钊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这个时代的世界,绝对是黑暗的丛林法则,没有足够实力拿着财富的,等待他的不是富裕,而是战争和强盗。
这一点,不但杨元钊知道,其他人也清楚,甚至连张謇只是看出来的就地消化,杨元钊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奇怪的条件,要求大家生产帆布。帆布是一种很平常的布,以粗厚和结实著称,生产的难度不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是纱合格了,随便一个有点经验的,都可以生产,最多是有些瑕疵,又不是用来穿的,这些瑕疵根本就不会影响最后的销售。
“杨会长,帆布有那么大的销量么?”
“这个就不用大家操心了,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会用3成的毛利来收购,这个无限量!”杨元钊胸有成竹的说道,还有4年,就是那一场大战,帆布虽然目前没多少的市场,可是在军需之中,绝对可以说是占用着巨大的份额,小到机枪的帆布弹链,大到帐篷,甚至是军装,还有现在没有流行的牛仔裤,这些都是消化帆布的地方,军用物品和军需物品,这中间的利润巨大。
倒不是说,杨元钊想要赚他们的钱,还有4年时间,才是大战,他们即便有这个信息,也绝对无法等到那个时刻,4年累积,只有包头这样拥有巨大实力的才能够做到,在座的虽然都是各地首屈一指的人物,一年的只出不进,就能够让他们之中大部分破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