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这种情况在李石牵头捐献物资和打头义诊开始就预料到了,先生放心,这件事知府大人会帮我们解决的。
你就这么信任他
当然不是,就算他不履行诺言,平阳侯也刚刚从府城离开,虽然有唯亲的嫌疑,但我们所作所为并没有造假不是吗
好小子,野心不小啊钟先生开怀一笑,连日来的阴郁消除。
他既然已经决定做了,自然要做得更好李石眼里闪过光芒,看着脚下的山峰,胸中升起一股豪情,他的仕途虽然断绝,却不代表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疏散掉灾民,府城上下的官员都是一松,知府看着底下眼底冒青的属下,就排班让他们轮流休息,而自己则写了折子汇报朝廷。
其中有他们赈灾以来的全过程,附带了捐献物资的名单,德胜医馆捐献的东西虽然比不上其他家,但因为是它打头,所以赫然写在第一个,在奏折中,他又重点突出了李石的功劳。
而此时,朝廷已经为赖五的一封折子吵翻了天。
赖五到保定与郑参将交接,让他将犯人押解进京之后自己连夜写了折子。
他将人一路追到钱塘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今年无论如何要回去祭祖迁坟,因此在钱塘稍做休息的时候他就给皇上写了请假的折子。
几位将军之中,陆陆续续都荣归故里转了一圈,只有赖五一直南征北剿,不得停歇,现在建国都三年多了,孩子都出生了,却还没有回去祭祖过,皇上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想到现在宇内匪患已肃清,大笔一挥就同意了赖五的请假。
这次赖五写折子则是汇报路上的民政情况,这也是他当初南下追剿叛逆时的任务,无非是看地方上的官员是否执行了皇帝的政策。
其中难免就要说到府城,赖五就大夸特夸李石,最后还在后面注明了他与李石的关系,明着告诉皇上,虽然他们有亲戚关系,但他们一点也不避讳,因为李石实在是太能干了,可惜能干的人当初拜师学艺的时候说了不入仕,不然这样的人当官一定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可现在看来,不管他当不当官,金子都是会发光的,他还是造福百姓了。
赖五从小就不识字,现在他认的字还是后来跟着军师和皇帝学的,学了十来年,虽然十个里面还有三俩个错别字,但还是能看得懂的。就是措辞太糙。
皇帝收到赖五的折子,打开看到他狗爬式的字,抽了抽嘴角,通篇看了下去,对于那些错别字他已经习以为常,怎么说他也是他的半个师傅。
皇帝看完就明白了赖五的意思,想了想,觉得李石不能当官的确可惜,但他实在不想与李石木兰见面,那让他在民间也不错,一样是造福百姓,心里拿定了主意,就将折子发下去给众人看。
文官很看不惯赖五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因此想也不想就上前参赖五。
与赖五看不对眼的武官本来也想上前,看到文官这样,顿时改了主意,大着嗓门道:那李石有本事,平阳侯举荐他怎么了难道就因为李石是平阳侯的侄子就不能举荐不能用了那这还有什么公平可言我可没见你们老子在这里当官,自己就不当官,或是儿子就不当官的。
就是,何况平阳侯也没说让李石出来当官,折子上可说了,李石不当官,他做了这么多好事还不许平阳侯夸夸
就有人小心的扯一下他的衣袖,你到底是哪边的
武官一噎,上面的皇帝就看着底下的人吵成一片,等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方道:行了,若那李石的确做了这许多好事,嘉奖一番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天下多一些这样的人,何愁不兴盛若平阳侯夸大,李石并没有做这些事,那平阳侯的确有不察之罪。御史台与吏部发信问问钱塘,李石在钱塘的为人处事吧。
李石的为人处事再没有比皇上更清楚的人了。
下面站着的军师嘴角微微一挑,瞬间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
农家小地主 第274章 嘉奖(中)
.
御史台和吏部的文书还没发出去,钱塘知府的折子就到了,看到里面的数据和钱塘知府的叙诉,大家抽了抽嘴角,全都默了,最后还是左相站出来道:皇上,李石的确值得嘉奖,不过德胜医馆更应该得到奖赏,臣听说,德胜医馆是江南名医钟士成所办,自开办以来义诊从未断过,造福一方百姓。皇上,不如赐德胜医馆一牌匾,以示嘉奖。
底下本来正打腹稿如何说服皇上不要赏赐的人顿时一顿,都不动作了,如果只是奖一个牌匾,倒也不是不可以,总比赏个官做要好吧,平阳侯已经势大,若是再添助力就不好了。
皇上点头应下,钱塘捐献前十名者都赐字。
底下的官员们抽了抽嘴角,齐呼圣明。
人家捐了这么多东西,皇上动动手,几幅字就搞定了,虽然字的确很珍贵,拿回去后要供着,但很显然,人家追求的并不是这个。
大家在心里腹诽了一下,不过损失的也不是他们,因此也没什么人会上前触霉头,总不能说皇上的字太廉价,让皇上赏赐一些贵重的吧。
其他家得到的都是一副字,只有德胜医馆是牌匾,但这正是李石想要的。
德胜医馆能挂上皇帝亲手所写的牌匾,这比任何庇护都要管用,而赖五也快要到府城了,到时候他们与赖五的关系就不再是秘密,钱塘有苏家,京城有平阳侯,医馆又有皇上的牌匾,李石不相信自己还不能撑起这个医馆。
皇上的赏赐比赖五还要提前到府城,大家看到皇上的赏赐,那些想要下手的人见了纷纷犹豫起来。
就有人不屑的道:不过是一个牌匾,天高皇帝远的,皇帝也不过是听知府大人一面之词罢了。
你别忘了,李石可是苏家的女婿。
苏家可没承认过。
就算没承认,他也是,更何况,苏定对这个妹妹还看重得很。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良久才有人道:可我看这段时间也没人给他出头啊。
再看看吧,若苏家不插手,我们准备的手段正好能用上
李石着人将牌匾挂上去,放了两封鞭炮,请大家在酒楼里喝了一顿酒就散了,大掌柜有些忧心,公子,我看他们似乎还没有死心。
哪里这么容易,一个牌匾还不足以让他们死心。
那
再等等吧,李石心里算计着赖五到府城的时间,嘴角微挑,再拖三天。
三天倒没问题,咬咬牙也就撑过去了,但再长只怕就不行了,医馆里的药已经没有多少了
你放心。三天之后赖五若是还不到,他还有另一条路要走。李石从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木兰已经将锦春园打扫好了,里面崭新的。
从屋里所用的帷幔到床及桌椅等都是新换的,傅氏在一旁帮忙添置了一些东西,让整个屋子看上去温馨了不少,木兰里外检查了一下,道:行了,就这样吧,让人每日打扫,等赖五叔他们下来就是了。
还有食材也要注意些,傅氏有些懊恼,冬天食材实在太少,不然让赖五叔尝尝我们这儿的经典菜也好啊。这时候,连青菜叶子都不见一根。
咱们家菜园子里还留着一些,留下来就是了,再让周大福出去找找,不过赖五叔又不是过来吃东西的,我们尽力就是了,也不必太花费。
傅氏笑着点头应下。
行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做了菜单交给周大福去买食材,你现在肚子大了,地上还滑,就在屋里或院子里走动就行了,一路上让下人看着些,别去踩湿的地方。不是木兰啰嗦,上次傅氏出门就不小心踩到了冰,亏得春霞眼明手快,这才拉住了她,但就是这样也够让木兰吓一跳的。
傅氏扶着春霞的手回去,留下陈嬷嬷和春霞,其他人都打发出去了,这才蹙眉抱怨,她什么都不让我插手,也太过揽权了。
春霞给傅氏倒了一杯茶,轻声细语的道:二太太多心了,我看大太太不是那个意思,再有一两个月您就生产了,也是怕您操心太过。
陈嬷嬷对傅氏的心早冷了,因此也顺着春霞的话道:是啊二太太,上次您差点摔跤吓坏了大太太,正如大太太说的,您若是在这里出了什么事,那大太太怎么跟二爷交代啊。
傅氏心中有些烦躁,想起三天前的意外满脸煞气,我让你们查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春霞小心的瞥了陈嬷嬷一眼,陈嬷嬷看也不看春霞,摇头道:什么也查不到,二太太,估计是我们多心了,咱们府上的丫头少,院子打扫不干净也是有的,更何况,那时锦春园才刚刚收拾,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不仅有府里的人,还有外头送东西的人。
傅氏冷哼一声,我不信这是意外,内宅之中哪里来的意外这种手段都是家里姬妾用剩下的。
陈嬷嬷无奈,可咱们府上哪来的姬妾呢别说姬妾,就是通房丫头也没有。
傅氏垂下眼眸,若有所思,陈嬷嬷心惊胆颤,生怕她真将这意外按在木兰头上。
府里内宅的两位女主人,除了傅氏就是木兰,若是傅氏疑了木兰,以木兰在府里的地位,以后只怕内宅就无安宁之处了。
大太太那儿你们查了吗
春霞和陈嬷嬷的心都是一紧,春霞小心的道:实在是无从查起,那些东西是大老爷买了叫人送来的,如何摆设却是要看大太太的意思,因此大太太是一直在锦春园的
傅氏倚靠在靠枕上,挥手道:行了,我知道你们也查不出什么来,这内宅可是她的天下。
二太太,赎老奴说句话。
嬷嬷说吧,您是我乳娘,有什么不能说的
大太太这样做,对她一点益处也没有,这些年我冷眼瞧着,大太太是将二爷当儿子养的,上次县衙之危还是大太太亲自去解的,您肚子里怀的是二爷的骨肉,换句话说,这是她孙子般的存在,从没听说过哪个做祖母的会害了自己的孙子。
傅氏垂眸沉思。
陈嬷嬷和春霞站立在一旁,良久,傅氏才挥手道:行了,我们不说这个了,我刚才听她的意思,我们家的菜园子里还有青菜
说到这个,陈嬷嬷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是大太太种的,我们这几天吃的都是菜园子里出的。
这大冬日底下还有青菜更何况,入冬以来可是下了好几场雪的。
我听周春说,那菜园子的青菜是一直种着的,一到入冬,大太太就让人钉了几根细细的木桩,其中间隙就这么大,做好了木板备着,早晚都放上,头上再栓两根铁丝,将编好的茅草放上,就抵御了风寒,到了中午太阳大的时候再拿下来,将板子也去掉,虽然麻烦了些,好在我们家人多,青菜就一直能供应着。
只是今年的年成到底不好,太寒,冻死了不少青菜,所以今年给我们送去的青菜才少了。
我以为他们送去的是府城里买的,毕竟府城里什么都有,买一些青菜给我们尝尝鲜也正常。
哎呦,太太没到集市上去过,哪里知道青菜的价格,从秋末开始,那青菜的价就一直往上涨,到现在都没停下,现在的一斤青菜可是一条鹿腿的价。说到这里陈嬷嬷一笑,不过若是我们府上去买,倒是可以便宜一大成,几乎和夏天买的青菜一个价。
傅氏微微提起了兴趣,这是为什么
这以前大冬天的哪来的青菜吃呀,也就几个有温泉庄子的富贵人家可以在温泉旁种一些,只是那些青菜都不够自家主子吃的,偶尔有剩余的也都当作礼品送了人,只是几年前我们大太太用这个法子种出了青菜,就教村里的人一块儿种了,以前家里种的青菜,除了留下一些吃的,大多数还卖了出去。现在集市上卖的青菜都是附近的村民学了这个法子种出来的,虽然费力费时,但大冬天的还能赚一些钱。
他们都感激大太太,因此只要府里的人买菜,他们都按最便宜的算。只是老爷和大太太不愿占他们的便宜,说民生本就艰难
行了,有青菜就好,只是平阳侯夫人什么没吃过你再着人去打听打听钱塘有什么特色的吃食,平阳侯夫人好容易来一趟,怎么也要让她尝到一些不一样的吃食才好。
陈嬷嬷和春霞心中无奈,却也只好应下,等出了院子,春霞见左右无人,就低声道:嬷嬷,得想个法子劝劝二太太,老爷那样疼大太太,二爷更是事大太太为母,这要是真闹出来,只怕我们都要受挂落。
陈嬷嬷也满心发愁,只是傅氏对这种事有一种天生的追求,她怎么可能劝得住
大太太仁善,应该不会有事的。
春霞沉思,傍晚李石回来以后她就悄悄的去了李石的书房。
.
农家小地主 第275章 嘉奖(下)
.
周春看着春霞进李石的书房,半天都没出来,眉眼间闪过戾气,呸了一声,暗道:真是狐狸精,竟然到老爷身上来了。
转身一想又不对,春霞是傅氏的陪嫁,哪有大伯偷人偷盗弟媳陪嫁身上的,更何况还是李石
周春蹙眉想了想,就躲在一旁看,见周冬坐在廊下不动,转了转眼珠子,到底没上前。
不一会儿,春霞从里面恭敬的出来,周春仔细的观察春霞,见她身上没有什么不妥,这才松了一口气,她可是见过承欢后的木兰的,就算身上的衣服没什么不妥,眼角眉梢间也与别人不同,透着一股让人脸红的妩媚。
晚上主子们吃饭的时候,周春就尽职的去找弟弟,她是太太的丫头,可要帮着太太将老爷看紧了。
自从周冬受伤,周春尽心尽力的照顾他,还哭肿了一双眼睛之后,姐弟俩的感情好了不少。
周春从厨房里拿了一碗蒸肉给周冬。
周冬就低声道:姐姐怎么又从厨房拿东西小心让人告状到太太跟起。
谁爱告谁告去,太太可是说了,你受了伤要补补,别说蒸肉,就是鸡汤你也能吃。
周冬无奈,示意姐姐坐下,姐姐和我一块儿吃吧。
你自个吃吧,我跟在太太身边要吃什么不行周春漫不经心的问道:今儿春霞去找老爷说什么事
还能什么事,自然是,周冬猛的回过神来,停下到嘴的话,狐疑的看着周春,姐姐,你在套我的话。
切,说的好像我很想知道似的,我不过是替太太打听,快说,春霞找老爷什么事
周冬郑重的道:姐姐,这不是我们能打听的,太太要是想知道,肯定是直接问老爷的,你也就蒙蒙我罢了。
周春蹙眉。
周冬就道,这些事不是我们可以管的,我们只要照主子的吩咐就是了。
周春就放下心来,弟弟坦坦荡荡,没有一丝心虚,那就不是自己想的那种情况,只要不是她就不用担心了。
周春小手一挥,知道了,你赶紧吃吧。
而此时,李石一家人也正在用饭。
阳阳坐在李石身侧,非要自己吃饭,木兰正要抱他过来,李石就道:还是让他自己吃吧。
他还小呢。
总要慢慢学着的,李石给阳阳围上围兜,教他道:可不许掉的到处都是。
阳阳高兴的应下,自己抓了勺子吃饭。
傅氏见了就笑道:阳阳可真聪明。
李石瞥了她一眼,微笑着点头,但傅氏却被那深不见底的眼睛看得一寒,脸上的笑容微僵。
李石心里很生气,甚至有着暴怒的倾向,以前傅氏的行为他都可以忍,可以当作不知道,但他没想到她会将那么龌龊的事疑到木兰身上。
但这事又说不出来,李石只觉得心里憋气。
木兰与李石相知多年,从一开始就察觉李石情绪不对,不过现在也不是相问的时候。
等到晚上哄阳阳睡下,木兰才关心的问道:你怎么了似乎很不开心。
李石有片刻的心虚他垂下眼眸,拉过妻子的手,想了一个理由,医馆发展太快,现在名声大噪,很多医馆和药铺都对我们不满,赈灾还没结束,之前与我们有来往的药材商都不再给我们供应药材,幸亏我们之前为了防止灾害准备了不少的药材,不然半个月前就断了药材了。
那现在你们还有多少存货木兰眉宇间染上担忧,你之前怎么也不说这两天我还烦你买家具。
李石轻轻地抚摸木兰的眉宇,轻声道: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已经有了计划,只是现在还不知道效果,所以才有些担心罢了。他一直不愿意告诉木兰,就是不想她为这些事担心。
很多人联合起来吗
江南半数医馆吧。
木兰冷哼一声,难道他们之间就没有矛盾他们可以联合,我们自然就可以破坏。
李石赞道:娘子说的是,不亏是读过史书的,我已经让大掌柜的去做了,现在还没收到效果,但以后他们也不会多团结就是了。
医者的社会地位本就低,又受上位者猜忌,正是应该团结的时候,他们却相斗起来。木兰有些生气,又有些恨铁不成钢。
难道你还想与国家抗衡不成李石对于这一点看得很开,医者与官僚及商人也没什么差别,其中有团结,自然也有相斗的时候,我们若真的团结起来,那才是糟糕呢,到时第一个容不下我们的只怕就是上面的那位,到时就不是什么计策可以奏效的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的计谋都是空谈,对方的一个命令,一个旨意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既然离间没那么快奏效,那你们还用了什么计策
德胜医馆自开办之日起就一直在坚持的做义诊,这次雪灾我们又尽了大力,当初我出头捐赠的时候就与知府大人说好了条件,他要帮德胜医馆请功。李石将妻子抱到身前,用被子包好,轻轻地拍着她道:只要皇上给德胜医馆赏赐一些东西,甚至是一副字,一个牌匾,我们就能撑过去。
现在牌匾不是到了吗你既然还在发愁,那就是事情还没解决。
是啊,有的人不惧那张牌匾。
木兰眼睛一转,顿时明白过来,因此下面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实力了,赖五叔后天就应该到了吧
李石顿时愉悦的哈哈笑了两声,木兰吓了一跳,忙去捂住他的嘴巴,气得拍锤他的胸口,阳阳正睡着呢,你笑什么呀
李石眼里闪耀着笑意,落下妻子的手,愉悦道:我是高兴娘子与我心有灵犀。李石探头看了一眼睡得四仰八叉的儿子,道:放心吧,这小子要是不睡饱,就是天塌下来也不会醒的。
有你这么说你的儿子的吗
李石不分辨,但心里却一直在疑惑儿子的这个性子到底是随了谁,他与木兰都是一有动静就会醒的人,这小子倒好,只要睡觉,不管是什么动静都睡得四方八稳的。
李石低头看了一眼妻子,灯光下的木兰柔和了不少,李石可以看见妻子脸上细细的小绒毛,李石有些情动,抱着妻子的手微紧,埋首在木兰的颈间,低声道:我想你了。
木兰脸上潮红,李石见了就低低地笑开。
木兰有些羞恼的瞪他,李石眼中的情欲更甚,木兰从不知道她眼中的风情是如何的动人心魄。
你小声一点阳阳正睡着呢
阳阳大了,明天就让他睡到隔壁去
第二天李石还没起床,大门就被人敲响,医馆的大掌柜找上门来。
李石看了一眼怀里的妻子和旁边睡得嘴巴微张的儿子,小心的下床穿衣服,这才打开门,周大福侯在廊下,低着头不敢看李石。任谁大冬天的天还没亮就被人叫起心情也不会很好的,李石虽然不会无故打骂下人,但身上的冷气也很伤人的。
人呢
在客厅候着呢。
请他到书房来。说着径直去了,周大福就松了一口气,忙小跑的去请人。
大掌柜一进门就急急地道:公子,我收到消息,有几家忍耐不住要动手了。
李石皱紧了眉头,用什么动作
大掌柜的脸色有些难看,还能怎么动自然是栽赃嫁祸了,公子,德胜医馆一旦沾上这样的事,就算最后找出幕后凶手,我们医馆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的。
李石冷哼一声,吩咐下去,今天所有的医馆关门整修,所有的伙计和大夫都休假,雪灾过后大家的义诊也一直没断,这段时间大家都没有休息过,现在也快过年了,大家先放三天假吧,顺便告诉坐堂的大夫,这三天之内不要随便接诊。
大家都不是笨蛋,自然会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做大夫的本来就比别人多了三分的小心。
这样不好吧,掌柜的有些犹豫,医馆关门,那些闻讯而来的病人怎么办
府城不是还有其他医馆在做义诊吗都是一样的,病人要是问起来,就说我病了,有好几个坐堂大夫都直接累趴下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掌柜的看着精神奕奕的李石,顿时有些无语的抽动着嘴角。但他也没有说反对的话,虽然有些无耻,但总比牵扯进杀人案里要强。
事情紧急,大掌柜也不多留,直接回去将留在医馆里的伙计叫起来让他们去通知坐馆大夫,今天不用来上班了。
而一边让另外两个伙计去通知临县的分支医馆,让他们今天统一闭馆,休息三天,就连闭馆的理由都统一了。
于是,在太阳出来,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之后,一个街口的几人看着对面的德胜医馆疑惑的道:怎么还没开门这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
他们身后的担架上的人发出几声低微的咳嗽声,勉强睁开眼睛看着身前的几人,嘴巴微阖,想要说什么,却完全没有力气。
德胜医馆门前也停留了一些病人,都有些疑惑,以往德胜医馆都是早早的开门的。
.
农家小地主 第276章 解释
.
医馆门口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在焦躁的时候,医馆的门突然从里面打开了,大掌柜与一个小伙计满脸疲惫的从里头出来,对大家拱手强笑道:诸位实在是对不住了,我们二东家和几位坐堂大夫都累病了,今日实在是没办法开馆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