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周冬知道姐姐是刀子嘴豆腐心,以前他们姐弟关系不怎么样,现在却好的不得了。
周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最黏这个姐姐,那时候周春也疼这个弟弟,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周春就开始对这个弟弟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周冬也就远着姐姐了。
而这次受伤,周春差点哭晕过去,她不敢将让其他人照顾弟弟,生怕别人不尽心,造成他二次伤害,因此什么都要亲力亲为,要不是周冬害羞,怎么也不肯再她面前脱衣服脱裤子,她都要给他擦身子了。
姐姐怎么不去伺候太太
是老爷和太太叫我过来的。
周冬对于这次自己能活下来万分的感激,老爷和太太真是大好人。
周春点头,当时若不是木兰吩咐用那百年的人参吊着周冬的命,周冬只怕就活不了了。
俩人在这里感激着木兰,却不知道木兰也在感激周冬,她轻柔的摸着阳阳的头,幸亏当时周冬将阳阳抛出去了,不然想到那奔驰的马蹄,木兰忍不住心一寒。
.





农家小地主 第252章 安排
.
回到家里,木兰将那些孩子暂时安排在院子里,你们先在这儿住着,等庄子那边收拾好了你们再搬过去。
几个孩子都很乖巧的应了。
木兰见他们之中最小的也只有四岁,不免有些担心,他们真的能照顾好自己吗
当年我们逃难的时候不也是这个岁数当时你比他们还小呢,媛媛和桃子也才三四岁。
木兰翻了一个白眼,那怎么一样,李石老成,她又是多活了二十多年的人,要是还不能照顾好几个孩子,那才叫怂呢,不过李石说的也没错,这时候他们还有他们的帮助不是吗
这些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有一大半连洗脸水都不会打,几个大一些的女孩更是从小就被人精心伺候着长大的。
以前她们在家里的时候也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觉得生活也没有多美好,但现在,经历过了这些,当生活需要她们的双手一点一点的去挖掘的时候,她们才明白,原来以前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忧无虑,以前她们所认为的烦恼是多么的可笑。
但没有人叫苦,看着手把手教他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做简单农活的木兰,没有人会将口中的抱怨说出口。
木兰的身份比她们都要高贵,这些事她不也在做吗
木兰直起腰,对几个稍大一些的孩子道:虽然不要你们做农活,但你们也要知道种菜,总不能自家吃的菜也要到集市上去买吧
一个六岁的男孩子跳出来,木兰姐姐,我会种地,你给我一块地种吧。他不记得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却记得自己家里是种地的,他知道土地对农民来说有多重要。
木兰微微一笑,摸着他的脑袋道:你现在还小,等你再长大一些,若是还想还会种地,我就给你一块地种,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念书,好好的学会生活。
李石和木兰打算将四个男孩都送去念书,又请了一个年老的绣娘定时来教几个女孩绣活,而她也会教她们读书写字,只有身有一技,以后不管你们身处什么境地,都能靠着这一手技艺活下去。而读书识字可以让人明理,让人眼界开阔,将来才不会走错路。
几个孩子现在已经将木兰当作了自己的目标和偶像,所以木兰说什么他们都全然的信任。
木兰并不知道几个孩子的心理,只是尽量教导他们。
她能帮他们的并不多,将来的路要如何走还要靠他们。
李石则去为几个孩子办户籍,十二个孩子都是良民,他们的身份被伪造成奴,因为现在朝廷打击人贩子的行为,他们的户籍也很快办下来。
李石本来想将孩子挂靠在他的名下,但想想,还是将他们独立了出来,他们也应该学会独立。
等安排好这一切,孩子们的生活也渐渐上了轨道。
虽然他们煮的饭偶尔还会糊掉,却不会半生不熟,虽然他们煮的菜依然没有多好吃,却油盐适中,他们学会了种地,学会了关心其他人,也学会了与外人打交道。
而四个男孩也被安排进鸣凤村的学堂读书。
李石和木兰在苏家庄办学,而在鸣凤村,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毕竟以后这是他们和子孙后代一直生活的地方,不管是从人情上还是道义上,李石和木兰都必须做出态度。
不过两人上面还有村长。
因此李石和木兰只是出钱给村里,让他们修缮学堂,将鸣凤村的学堂扩大了一倍,又捐了一些钱做奖学金和助学金,这是木兰要求的。
这个做法倒是帮了村里不少贫困的学子,村长也跟着捐了一些钱。
他的家底没有李家苏家厚,好在他们的捐款从来都是写的两家,因此就算他比不上,面子上也过得去,加上李石在人前一直对他很尊敬,一副以他为首的模样,他在村里的地位并没有动摇。
李石一回来就找他,希望能让十二个孩子落户在鸣凤村,并且让四个男孩入学。
十二个孩子就是十二户,村里的地就要分出去十二块,虽然那些地不分出去也落不到个人的手里,但一下子分出去这么多,他还是怕村民有意见。
若只是三两户,只当平常的落户就行了,可这是十二户
李石知道他的担心,就笑道:村长放心,他们还是孩子,此时也不可能独立,我与木兰现在将他们安排在我们家的庄子里,等以后他们再长大一些才会分出来,到时候村长再给他们地就是了。
村长闻言眼睛就是一亮,现在不可能给出十二份地,但过了几年呢
那些孩子融入了村里的生活,到时候再给,村里的人也只觉得理所当然。
更何况,里面只有四个是男孩,若是等到他们长大成人,那他们可能只需要支出四块地,毕竟那些女孩是要嫁出去的。
村里的宅基地是不能随着女孩嫁出去而输出,一般若是绝户,女儿嫁出去后村里就会收回宅基地的。
除非她们招赘,而八个女孩招赘,这可能吗
村长爽快的应下了。
李石并没有告诉对方,十二个孩子结拜为兄弟姐妹,以后打算一起生活了。在李石看来,几个孩子已经是弱势,自然是掌握越多,以后的生活才越有保障。
李石回到家,两个小乞丐就跑过来,老爷,您回来了,太太也回来了。
李石停下脚步,看着洗干净的小乞丐,含笑的摸了摸他们的头,你们怎么不去陪阳阳玩
少爷在睡觉。
以后不要叫他少爷,还是叫阳阳吧。
两个孩子眼里就有些忐忑,稍大一些的孩子眼里甚至带着被抛弃的恐惧。
李石脚步一顿,就解释道:多亏了你们给我们报信才救下阳阳的,所以你们对我们家有救民之恩,你们只要叫他阳阳弟弟就好。
稍大一些的孩子低下头,小的茫然的看看李石,又看看哥哥,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李石叹息一声,他不太擅长和这样小的孩子交流,眼前若是李江和苏文,他倒是可以随意的呵斥,若是不听还可以打一顿,但这两个孩子一直很敏感,又将身段放得太低,李石感激他们,心中一时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对他们了。
他只好回去求助木兰,这两个孩子的户籍还没办下来,是将他们送过去与那些孩子在一起,还是另有安排
当时他们将阳阳救回来后将两个孩子也带了回来,之后他们就一直在阳阳的身边。
李石是第三天就启程送大皇子进京,而木兰要处理那些源源不断从各地送来的拐卖儿童,还要帮忙鉴别前来领孩子的家长,那时候阳阳离不开她,她都是时时抱着不敢撒手的,当时两个孩子也跟在她的身边,但就是这样,也没来得及安排他们。
一直到回来这里。
木兰沉吟了一下,摇头道:那十二个孩子已经抱成团,若是将他们送过去只怕会被排斥,这两个孩子又敏感,我看不如将他们留下吧。
留下李石蹙眉,以什么身份
我很早之前就有了想法,我想收他们做义子。木兰看着坐在塌上独自玩玩具的阳阳,轻声道:当时若是再晚一些,阳阳就没了,所以我不仅感激大皇子,更感激这两个孩子
大皇子出手虽然让人贩子松开了手,但当时他就有强敌,自己都保不住,更别说救阳阳了,若不是他们后来及时赶到,阳阳只怕就真的救不活了。
而他们能这么快速的找过去,依靠的不就是这两个孩子的报信
李石踱步,收做养子也不是不可以,但他只怕以后孩子们会有矛盾,涉及家人,他希望将这一切扼杀在摇篮中。
那两个孩子是感恩的,只要我们教导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木兰知道李石的担心,道:而且利益相关的东西我们一早规定好,几个孩子也就没必要再去争了。更何况,好男不靠父母,我们可以从无到有,难道他们连自己养活自己的自信也没有
既然要收做养子,那就要郑重一些。收养子并不是一件说做就能做的事,里面的事情太过复杂。
在这个时代,养子只是比亲子差一份,与现代意义上的养子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在律法上有相当严格的身份,关于财产继承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
而李石是李家这一支的族长,他的决定势必影响以后李家的发展,因此,他还要写信给李江,征求他的意见。
李家庄那边也要说一声。
虽然这样说,但两人都知道,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李家庄那边就算有意见也插手不了,李江又一直听李石的话,都不是问题。
果然,李江很快回信说没问题。
因为收养养子是大事,他还叫人送回来两份礼物,而养子祭祖则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参加了。
李石将两个孩子找来,我们打算收养你们做养子,不知道你们可愿意
两个孩子目光炯炯的抬头看向李石,心中掩饰不住激动。大的拉着小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微微颤抖着声音道:愿愿意,我们愿意。
.




农家小地主 第253章 收养
.
既然如此,我们就给你们取一个名字,至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个称呼也没有。
两个孩子沦为乞丐的时候都还小,根本就不记得自己的姓氏了,县城里的人都是小乞丐小乞丐的叫着,他们也就默认了这个称呼。
两个孩子都激动不已,他们一直很羡慕别人都有名字。
两个孩子儒慕的看着李石。
李石就摸着他们的脑袋,对稍大的一个道:你就叫李毅,目光移向小的,你就叫李彬,如何
李毅和李彬都跪下给李石和木兰磕头,是,多谢,多谢老爷,太太。
木兰将人拉起来,你们既然成了我们的养子,那就不要叫老爷太太了,叫我们父亲,母亲,不然叫爹娘也好。
李毅心中忐忑,就试探的叫了一声,爹,娘。
李石和木兰都高兴的应了,李毅和李彬就松了一口气,然后就欢快又羞涩的叫了好几声。
李石就将家里的下人叫来宣布了这件事,以后你们就称呼小毅和小彬为大少爷和二少爷,听明白了吗
下人们习惯了听李石的命令,就算心中不服,也都低头应下。
过后,周大福就找到李石,担忧的道:老爷,如此一来,少爷就往后挪了两位了,这不如让家里的下人叫他们毅少爷和彬少爷。
不用了,这件事李石也考虑过,但与其去刺激两个孩子的敏感心理,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公平对待,等他们两个再大一些,就将他与木兰的安排告诉两人,这样,对两个孩子的成长又有好处,又能免掉许多利益纷争,李石认真的对周大福道:你们对他们如对阳阳一般就是了,若是让我知道你们在背地里做什么动作,李石冷哼一声,到时就别怪我不念情面。
周大福心中一跳,低下头去。
李石知道,府里的下人向来迎高踩低,他们家算是纷争少的,但人性却很难改变。李毅和李彬的身份太低,在李石和木兰看不见的地方只怕会被欺负。
既然已经收养了两个孩子,李石就是真心将他们当作孩子来看的,自然是希望他们幸福快乐的成长。
因为李江和苏文都在外面,一时不能祭祖,李石就只带着两个孩子简单的给祖宗牌位磕了头,然后请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和亲近的几家邻居吃了一顿饭,算是正式应下这个两个孩子。
木兰则给两个孩子做好新衣服,将两人安排在他们的院子里住下,等你们再长大一些,你们就搬到后面第三进里去住。
李毅微微仰着头,眼睛亮晶晶的道:我们想留在这里陪爹和娘。
木兰就摸着他的头道:没说不叫你们陪,只是你们长大了就要有自己的空间,搬到后面也没多远啊,几步路的距离。
李毅就不好意思的低头笑。
李彬正盘腿坐在地上和阳阳玩,抬头小心的道:娘,我可以和哥哥一块儿住吗李彬一直被李毅保护着,这让他的胆子有些小,虽然现在的生活变得无限的美好,但他还是觉得和李毅在一起最安全。
李毅闻言,就有些担心的看了一眼木兰,暗自咬牙,站出来道:娘,我也想和弟弟一起睡。
没问题,木兰很爽快的应下,那回头我就叫周春把你们的东西都放在一个房间里,今天晚上你们早点休息,明天就要开始跟着你们的父亲学认字了。
两个半大的孩子,自然是要送去学堂的,但现在正是不上不下的时候,李石也担心他们一个字不识,去了学堂要被人欺负,因此先将人留在家里自己亲自教导,等到了明年开春开学的时候再送去学堂。
李毅和李彬都高兴的应下。
阳阳玩厌了,看了一眼外面晴朗的天气,跑去拉木兰的手,去玩,去玩。
今天娘很忙,不能带你出去,你和哥哥们去旁边的大花园里玩好不好
阳阳不乐意,他就是想出去,所以一个劲儿的往外拖木兰。
李毅就自告奋勇道:娘,让我和二弟带弟弟出去玩吧。
木兰低头看了一眼巴巴看着她的儿子,问他:哥哥带你出去玩,去不去要是不去就留在这里陪娘了。
阳阳看看木兰,看看李毅,又看看外面灿烂的天空,最后还是依依不舍的松开木兰的手,跑去抓李毅的手。
木兰看着李毅和李彬牵着阳阳的手离开,再一次嘱咐道:不要靠近河边,只许在草坪上玩。
李毅和李彬远远的应了一声。
十二个孩子听说李毅和李彬成了木兰的养子,看见他们的时候,神情就有些复杂。
李彬正想和他们打招呼,那几个孩子就远远的避开了,李彬眼里闪过迷惑,哥哥,他们怎么不理我们了
几个孩子的年龄都差不多,当时李毅李彬和他们相处的也挺好,算是好朋友,李彬不明白玩了两个多月的伙伴为什么不理他了。
李毅却没有弟弟这么单纯,自然知道那些人是嫉妒了,就拉了李彬的手道:不用管他们,我们带阳阳去和村子里的人玩。
另一边,几个孩子也正在讨论正越走越远的李毅和李彬,我们这样真的好吗要是让李叔叔和木兰姐姐知道了会不会生气
李叔叔和木兰姐姐才不会这么小气呢李毅和李彬也就运气好
要是我们也能做李叔叔和木兰姐姐的养子就好了
快别想了,李毅和李彬是因为救了阳阳,李叔叔和木兰姐姐才收养他们的,我们能有一个容身之处,还能读书识字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那我们还要不要吃醋才五岁的小宝稚声稚气的问道。
热闹的讨论顿时一静,为首的孩子就拍了小宝一下,理直气壮的道:谁说我们吃醋了我们刚才只是没看见而已。
没错,刚才我们就是没看见。孩子们纷纷应和,然后背起柴禾就结伴回去了。
李石在鸣凤村和附近买了不少的地,还都是成片成片的买,在两年前就形成了一大片的良田。
当初给李江和苏文建房子的时候还剩下一些材料,李石就在那些田地的旁边选了一个位置建了一个大房子,只有一进,却带了一个大院子,里面的房间共有八间,因为周围都是他的田地,因此算是一个庄子。
那里离他们的住处有一段距离,走路得要一刻钟,但好在那屋子的不远处就有几户人家,木兰又给了他们一条凶狠的大狗,安全方面并不用担心。
李石和木兰供他们读书,给他们提供米面粮食,但菜是不提供的,孩子们要想过得更好就得靠自己了。
而现在冬天将至,他们要想冬天不被冻,就要尽力的贮藏更多的柴禾,因此只要一有空几个孩子就会动山林附近去捡柴禾。
晚上,十二个孩子聚在一起吃饭,婷婷放下碗筷,看了一圈,端正了身子道:我有话和你们说。
婷婷是他们当中最大的孩子,今年九岁,这一个多月来,十二个孩子里已经习惯了以她为首。
听到她说话,大家都停下动作,端正了身子听她说话。
木兰姐姐曾经说过,等我们长大了会送给我们几块地种,只是大家觉得我们种地能养活自己吗
几个稍大一些的孩子面面相觑,而小一些的则茫然的看着她,他们还不足以理解这些事情。
等到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要纳税,不仅有田税,还有人头税,徭役等各种各样的捐税,而我们家,有十二个人。
几个稍大一些的孩子面色一白,婷婷继续说道:现在因为我们是孤儿,这些都暂时不用担心,但我们都是会长大的,过了十四岁,我们就要纳税了,而木兰姐姐是不可能给太多的地给我们的,就算是她给了许多的地给我们,我们又会耕种,又能耕种吗
有一个男孩子低声的道:我,我可以去学的。
婷婷看了他一眼,叹道:可要养活十二个人还是太困难了呀。
大家都不说话。
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得过且过,我们得有目标,要过得好,就必须加倍的努力。
大姐,那你说怎么办
木兰姐姐家的日子之所以能这么好过,就是因为李家的二叔叔和苏叔叔都是官,所以我们也要努力的读书做官,以后我们才有依靠,日子才能慢慢的变好。
一个女孩眼睛发亮,大姐放心,我一定会努力读书的。
旁边一个女孩就一巴掌拍在她的头上,没好气的道:五妹别闹,你是女孩子,读得再好也不能当官。
当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四个男孩子身上。
四个孩子,除了还懵懂无知的三岁的十二和五岁的小十,也就是小宝,两个男孩都有些紧张起来。
婷婷就点头道:所以以后我们就要看你们的了,你们一定要努力读书才九岁的婷婷还不知道,有时候压力可以使人爆发,但也会将人压垮,两个男孩身上顿时觉得肩上压了千斤重。
.




农家小地主 第254章 前往
.
李毅和李彬很快就融入到鸣凤村的生活中来,每天固定的时间跟着李石读书,在李石去医馆的时候自己再读半天书,其余的时间就是带着阳阳玩。
因为李石和木兰的威望在,府里的下人对两个孩子都很尊敬,就是村里的人也对李毅和李彬很客气。
大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因此,李毅和李彬很快就被村子里的小伙伴们接纳了,加上两人经常可以从木兰这里拿一些小点心出去分给伙伴们,两个月不到,村里的孩子们已经隐隐以他们为首了。
而另一边的十二个孩子则没有这么快融入这里的生活,一来是他们不像李毅和李彬有这么多的时间出来玩,二来,这几个孩子比较年幼,虽然知道要和邻居们搞好关系,但并没有多少经验,路走的磕磕绊绊的。
木兰在一旁看着,并没有伸出援手,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去摸索的,她要是帮得太多,反而会引起村民的不悦,到时候反而不好。她能做的也不过是一个态度。
日子就这么一滑而过,李石和木兰就收到了郑家的信,郑家的婆子这次来带来了不少的礼物,初三早上发动的,下午就生下了大少爷,我们家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让我来请亲家太太过去呢。
木兰正低头看信,问道:你们家二奶奶怎么样
二奶奶身子好着呢,生下大少爷后还看了大少爷一会儿才累得睡过去的。
木兰放下心来,高兴的对李石道:那我过去看看媛媛吧。
李石点头,你带着阳阳去吧,我就不过去了,在那儿住两天,有事与我写信。才下了第一场雪,今年的府城要比往年冷得多,前两天府城的知府找上门来和李石商量义诊的事。
今年太冷,感冒发烧的人实在是太多,知府也怕出人命,因此来找李石商量,现在德仁堂的义诊已经成为惯例,光这个就不知道能救多少人。
但是,诊费虽然免了,药钱也减了一半,但看完病抓不起药的人依然不少。
知府总不能眼看着那些人病死,以前是乱世,也没办法,现在他正在冲政绩,又有李家一个现成的帮手在这里,因此,他希望李家能够更慈善一些,将这个责任也承担起来。
李石是想救人帮人没错,德仁堂也的确赚了不少钱,年前也的确贮存了不少普通药材,可不代表他的能力足够负担得起这么多百姓的药。
一个不好,德仁堂就倾覆了,每一步他都要走得很小心,所以李石虽然没有断然拒绝,但也和知府扯了一段皮,最后不仅将府城所有的医馆都拉了下来,还将了知府一军,让他带头领着下面的官员捐了不少的米粮和银钱。
1...106107108109110...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