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大明武夫 老白的文华榜访谈
特别白创世作品:《大明武夫》
特别白,深受读者喜爱的网络文学创作者,架空历史小说最强作者之一,擅长描写武斗和战争,热血升级尤其为读者称道!
文华·风:特别白这个名字特别有意思,可以说明一下为啥么?
特别白:小学打篮球的时候,大家都光着膀子,一哥们指着我说,你皮肤这么白,记忆深刻,所以起了这个名字。
文华·风:恶明,顺明,锦衣当国,再到现在的大明武夫,背景都是明朝,对这个朝代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吗?
特别白:当年并不完整的看过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看完后心里有一种不平不甘之意,总想着去改变什么,所以有了《恶明》,再之后有了接下来的几本书。
文华·风:说说你贴在大明武夫感言里的三个穿越大纲?另外补充问下,在之后会尝试写历史之外的类型么?或者明朝之外的历史题材
特别白:根子是俄国电影《我们来自未来》,这三个大纲实际上是对目前穿越架空文字的一种反向细究,是某个瞬间脑海里的积累迸发,但这三个大纲转换成小说很难,我更想把他们变成影视,哪怕是微电影也好,这样可以感染和激励更多人。
肯定会写的,不过《拳罡》还有几本我不好意思说名字的作品,成绩都不太如意,怎么说呢,其他几本作为新人马甲号来说成绩足够好了,但我不满意,连带着没有热情写下去,惭愧。
明朝之外的历史题材,已经有了几个构想,不过还是稳妥为先,安达充一辈子写棒球和体育运动,他是我的榜样,我会继续写明朝的,而且要精益求精。
文华·风:看过你的书都知道,打斗热血杀伐果断,可以跟大家分享下写作的经验吗?
特别白:多看多读,小说,影视,漫画,不断的积累,就会自然而然的写出来
文华·风:写过这么多明朝的历史文,想必对明朝这一段历史很了解,你是如何在浩瀚的资料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大明武夫 转自由枪骑兵的长评
多谢这位书友的长评,谢谢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
先说一下我追老白书的历史。
最早是大学时期,被小白穿越雷的外焦里嫩,被挖坑不填的货色们急的心急如焚,第一次发现了顺明这本书。这一追就不得了了,经常早上七点不用闹钟就爬起来追最新章节(尤其是阿巴泰狂攻登州军的那几章)。此后又经过乐浪郡王王通,现在到了大明武夫。
感觉上,老白的书,以顺明作为一个里程碑。顺明是老白的本色表演。无外挂,风平浪静的发展运营和暴兵,一切就是水到渠成——其实日常工作也是这样。成功的人,成功的事,必然在背后流着数不清的汗水,没有一两百章的运营,怎么能有七八章的精彩战役?只不过很多年轻的小白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拼命的去追那些半年内灭日屠美的愚蠢小说,愿意沉下心看老白的小说的人,反而是不太会犯中二病的人,这也导致人气不算特别旺——扯回来。
但是老白的本色表演虽然有着优点,但是也有着过于平淡的缺点。日常生活就是很平淡的,我们看小说看电影电视剧,为的就是寻找和日常生活不一样的东西。顺明实在是太过于像日常生活了,反而缺少了艺术作品所必须的戏剧性。
老白的下一部作品,锦衣当国,则明确的试图向这个方向突破。老白不惜给男主角王通开超级外挂——天子近臣,就为了塑造前面部分的精彩剧情,尤其是三阳教突击皇宫那几章,堪称老白前所未见的华丽表演——倒叙,插叙,艺术感十足,林书禄这个人物,也是老白书中难得非常丰富和饱满的反派。和张四维的斗智斗勇,突击归化城也是华丽无匹。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是,随着王通实力的迅速膨胀,现代官僚管理制度取代原始的政府组织结构以后,巨大的动员能力和跨时代的先进战术(也就是代差)使得任何当时横行一方的国家在王通面前全部都不堪一击,导致平定孛家之乱和奢安之乱都无比轻易,重新变成了顺明——正当大家都这么想的时候,老白又用最后几章的妙笔,阐述了独裁政治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功高震主”。无论是多么可靠的人,无论有多么可靠的性格,无论有多么可靠的经历,独裁君主永远只相信自己的权力。
而大明武夫,目前来看,又会是一个超长的篇章——现在两百多章了,才刚刚出徐州城。在下妄自揣测,估计是老白觉得锦衣当国的金手指开的太过分,于是把赵进安排在了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开始他的旅程。总体上来说我的感觉是,老白试图在故事性和真实性中间寻找一个平衡,尽量不开挂的同时尽量讲一个好故事。目前来看,从伏笔、人物、进展来看,做的还不能说达到了锦衣当国的水平,但是比顺明是好多了——但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更精彩的剧情在后面,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个人推测,赵进和几兄弟的结局,难免会变成万历和王通的结局。权臣和权主,这是专制制度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不说虚的,王兆靖和男主,我估计在或远或近的未来,就应该会有一次决裂——虽然这个和明代僵化的文人思维(老白在锦衣当国中借王通之口狠狠地批判了)有关系(王友山的那段话很引人深思),但是终究还是要证明,再铁的关系,也不可能经得住金钱和权力的考验。孙大雷死的早了,但是死的并不悲哀。
老白以描写战争闻名,实际上老白是我见过描写战争最生动的作家,没有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的何家庄之战,正是老白努力在强调的“战术思维代差”的具体体现。领先时代的西班牙长枪方阵用来杀僧兵,实在是太材小用了。在人数劣势,战斗经验劣势,士气劣势的情况下,先进的战术可以达成无法想象的效果。但是,西班牙方阵存在的前提就是压倒性的远程火力。这次打僧兵尚可,如果遇到骑射,没有火枪和火炮掩护,又无法持盾移动的长枪兵就会变成一滩肉。(看过顺明的阿巴泰战登州军的读者应该有印象)属于西班牙方阵的军事时代,是火枪骑兵打烂长枪方阵+重骑兵冲锋+轻骑兵掩杀与越来越小的长枪方阵,越来越先进的火枪的矛盾,也是互相比拼火炮数量质量的矛盾构成的。
最后也给老白提一个建议。我看老白的各个作品,包括老白的写作提纲,对西方那真是嗤之以鼻。我想向老白提的建议是,西方文明——不,人类任何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探索和追求。民主和法治的国家,是从人性出发,人类目前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彼岸(我承认,这途中可能要经历很多波折)——就算是老白,在书中也毫不讳言法治的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王通真正发家的根本,而这种东西在古中国基本不以理论的形式或者以相对普遍的政治实践形式存在过。无论什么颜色的皮肤,什么颜色的头发,什么颜色的瞳孔,人性是一致的。所以我在承认我是老白的粉丝的同时,坚决反对锦衣当国书中所写的“白种人和黄种人必然你死我活”的理论。不说民族平等这些虚的,就说双方天文数字的路程差距,会导致天文数字的后勤压力,19世纪,俄国军舰从西方出发抵达东方执行对日作战,都被视为后勤奇迹,何况是大规模的陆军拼杀。更何况,无论任何国家,杀国民最多的人,永远是本国人。仇外民族主义,只不过是野心家用来煽动民众的工具。
西方国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毫无疑问的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西方哲人(当然也包括东方哲人)提出的人性理论的正确性。无论老白如何试图在文章中淡化(我能理解,他的意思可能是说把真实的西方展现给大家)西方,他的男主角所用的所有超越时代的理论、政策、战术,大到西班牙方阵,海权论,生产流水线和社会大分工,小到城市排水沟,现代城市布局理论,都无一例外的来自于西方。在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引用大量西方理论来建设自家的一分三亩地上的实践之间,老白和所有民族主义者一样,无法解决民族主义理论这内在的矛盾。
大明武夫 第1507章 同乐太平
“你畅快那不就好了?你是高丽大使,又是高丽宗室,你高兴的事情难道国主不高兴?”皇上仍旧微笑着,然后挥了挥手,“那就这样吧,这阵子你准备一下,二月三月的时候太子就会启程前往高丽,你知会一下国内就好了,那边的使团也会准备的。到时候,你就随同太子一起前往高丽吧,重任在肩,李大使,有劳你了,不过,我朝对有功之人向来慷慨,纵使外臣,只要有功,该赏还是会赏的。”
李珂已经不再听后面的话了,他知道,这是不容置疑的旨意,,纵使屈辱,也只能咽下,用最卑微的态度,尽量给祖国挽回一点利益,哪怕一小点利益,也可以让高丽在重压之下稍微能轻松一点。
“弊国尊奉****是理所当然的,外臣怎敢请什么赏……外臣只求****尽量……尽量少征发高丽的物产,毕竟弊国只是蕞尔小邦,实在支撑不起大战所需的军需啊……”李珂大起胆子来跟天子求情,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些危险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跪了下来,“还请陛下体恤藩国!”
出乎李珂预料的是,他这番话并没有惹怒中朝天子,他反而微微颔首,好像赞同了李珂的意见。
“你说得没错,高丽国小民敝,物资匮乏,要从高丽征发太多物资的话,确实是太过于勉为其难了,有伤****颜面。所以,这次就是为了避免让高丽不堪征发,所以我才特地派太子过去坐镇的,除了一些粮食之外,大汉不会从高丽取用太多东西,军火和军费,大汉自行运输承担,并且在战后,我朝征发的物资会一并作价补偿,所以就有劳李大使了。你放心,只要有太子在,集结在高丽的大军绝不会纵兵为患,更不会让高丽为难。”
接着,陛下摆了个手势,将太子叫到了跟前,“太子,李大使确实个干才,你在后方要多听听李大使的意见,高丽的事情他比你懂。”
“儿臣明白。”太子向父皇躬了躬身,然后也像李珂友好地笑了笑,“李大使,有劳了,还请之后大使继续努力,为我朝为高丽继续出力。”
虽然大军过境不可能完全秋毫无犯,但是中朝天子的允诺仍旧让李珂宽心了不少。现在他不再抵触跟着中朝太子回去高丽了,他反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太子身边多做些事,帮助高丽将损失尽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至于什么战后补偿他就不敢想了,天知道到时候给不给。
“****有命,外臣但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珂垂首应诺了下来。他同时决定,在回去之后,赶紧写信给国内,向国主李珲通报情况,并且陈述利害,让他早点做些准备,
“好了,该谈的也差不多了,大使先回皇极殿吧,好生歇息一下。”在得到了高丽使臣的配合之后,陛下似乎心情也十分愉快,所以挥手就让使臣离开了。
“太子,有了此人的帮助,以后你在高丽办事就方便多了。”皇帝舒了口气。“高丽那边的使团,你可以引以为臂助,他们在高丽呆了很久,熟悉上下民情,但是他们毕竟不是高丽人,很多事情他们办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你要用用高丽人。”
“父皇,儿臣看他刚才好像颇为犹疑的样子……大概是不愿意我朝大军集聚在高丽吧。”太子突然问。
他刚才冷眼旁观,虽然李珂掩饰得不错,但是他已经看出了李珂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他不情愿很正常啊,谁喜欢别国的大军盘桓在自己家里呢?”皇上笑了笑,“但是既然他怕你,想要讨好你,那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办事,不敢有什么懈怠。你可是他们触怒不起的人啊……”
“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倚重他的。”太子点了点头,“儿臣也会体恤下情,不会让高丽不堪苦扰,以至于后方生乱,坏了前线的大事。”
太子有专人教史,自然也读过隋炀帝和唐太宗东伐的故事,这两位天子评价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同样做过一件事——也就是东征高句丽,而且同样都不成功,他读了之后,自然心里也有些体悟。
大军不是越多越好的,重在维持后勤,只要粮草不断,军心就不至于生乱,派太多兵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后勤压力,并且白白让百姓受苦。而且征伐之时,后方绝对不能生乱——这是这两位帝王所给他带来的教训。
“你的性子好,我知道,我派你过去就是为了稳住后方的。”皇上也同意了他的看法,“不过,到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了。你身边到时候有的是智囊谁都会出主意,但是做决定的是你,最重要的也是做决定,你要好好在那里历练下了。”
他就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初步训练太子统筹后方,总理军事政事的本领,高丽是藩国外邦,就算玩坏了他也不心疼,所以可以放手让太子去做。
太子心里有些紧张,他还是有些诚惶诚恐,不过他知道,自己总该踏出这一步的,所以还是保持着镇静。“儿臣明白。”
“走吧,别让你母后久等了,大臣们也在等着呢。”皇帝走下了御座,然后拉起了太子的手就往外走。
新年的宴会是皇家一起出席的,皇后现在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一直等着皇帝召见外国使臣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皇极殿当中的人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攀谈之后都有些饿了,但是因为皇家还没有出席,所以大家都不敢先行用餐,不过茶水的消耗量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当时间走到了准点之后,在一片嘈杂当中,一群身穿着一身簇新制服皇宫侍卫从偏门走进了大殿,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了。
“皇上驾到!”随着领头的侍卫官的大声呼喝,在众人的屏息凝视当中,大殿的正门被打开了,皇上、皇后和太子三个人出现在了门口。
皇家一出现,众人纷纷离席,列在两边,同时伏了下去。
按照往日的惯例,皇家从两边的人群中间留下的路穿行而过,然后走到了御座前。然后,皇帝和皇后并列坐在御座上,而太子则坐在了旁边一个比较小的位置上。
“列位平身。”一坐下去之后,皇帝就示意大家免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的所有人同时叩首,然后重新站了起来,坐到了原本的位置上。
接着,皇帝从御座前的案几上拿起了酒瓶往酒杯里倒上了酒,而在座的大臣和外邦使节们也纷纷拿起了酒杯,清冽的酒液瞬间让大殿当中充满了芳香。当然,在场的妇孺是不用喝酒的。
“诸位爱卿,新年大吉。”皇帝先说了一句祝酒词,然后喝下了酒。
“新年大吉!”群臣同样回应,然后也喝下了。
再倒上了一杯。
“万民同乐!”
“万民同乐!”
群臣同样回应。
接着,最后续上了一杯。
“天下太平!”伴随着这句祝福,皇帝再度一口气喝光了这杯酒。
“天下太平!”其他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宏愿。
至此,按照惯例喝下了三杯酒,并且祝福了新年之后,宴会正式开始了。随着皇帝和群臣们推杯换盏,大殿里刚才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失了,大臣们相互交谈道贺,妇孺们欢声笑语不断,为新朝的一年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为新的一年铺陈出了新的喜悦。
此时,不光是紫禁城内的大殿,在宫墙之外,民间的新年也在如火如荼地铺陈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和欢笑声。在宴会过完之后,皇家和民间的新年游乐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等到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那和之前的习俗一样,是赏灯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的制灯工匠和商人纷纷云集京城,把自己的产品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
那时候灯市上会有形形色色的花灯,应有尽有,专程前来观赏的人摩肩接踵,男女皆有,热闹非常。正月十四开始试灯,各种花灯开始点亮悬挂;正月十五灯会正式开始,到了正月十六罢灯。
这些习俗都是前明流传下来的,不过在前明末年,因为天下纲纪逐渐崩坏,大乱频仍,所以哪怕是京城,每年过年也越发萧条,再也不见了太平时节的盛景。等到了新朝建立之后,天下慢慢安定了下来,社会秩序重新转好,新年的游乐活动才重新恢复到了当年的境况。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人们才会知道之前的安定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在太平时节里面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天下大乱之时竟然是求之不得。
前明末世的可怕,此时的街面上已经见不着了,但是那份惨痛和恐惧,还残留在人们的心中,甚至能到殿中的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在之前有过惨痛不堪的回忆。
大明武夫 第1508章 皇储观阵
天下太平——这是每个华夏子民自内心的宏愿,天知道这四个字里面,究竟饱含着怎样的沧桑和惨痛?这个民族含蓄的笑容里面又饱含着多少泪水?
太平是求不来的,也是忍不来的,只能向天抢来,向人抢来。ranwen.大争之世,如果故步自封,沉溺在已有的荣耀和成绩当中不可自拔,那么很快就会落后于人,只能含垢忍辱,成为盘中鱼肉。
“愿为华夏,抢得太平!”带着这样的低声自语,皇帝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今年自从过完年节之后,天气一直十分好,经常是大晴天。在京师的西郊,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倒扣在苍茫大地之上,空气在寒冷之余还透着一股清新。
因为刚刚从隆冬季节当中渡过,所以各处山峰都是枯黄的景色,只有山涧当中濯濯落下的泉水,才能从中现一些新春的生机。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峰,放眼望去,巍峨的山峰傲然屹立,似有龙盘虎踞的气象。太行山脉也从这里起始,最终将北方大地划为两边。
如此壮丽的景色,自古就为北方的文人雅士们所称重,被认为是燕京周围风景最好地方。从古时候开始,燕京西郊地区,一直就是游览胜地,而且在山水丰茂的地方还遍布着皇亲贵戚的私家庄园。
不过,在山峰之间通往京城和山陕的要道中,此时却已经耸立起了一座庞大的人工建筑。
这座建筑占地很广,外围的墙大概高两丈左右,微微倾斜,而且整个外墙呈现出奇怪的六角星状,像一只盘踞在大地上的海星。而在外墙之内的高台上,还筑有另外一道内墙,同样也高两三丈。
两道墙中间都配置着胸墙,而胸墙则有安置大炮的位置,虽然因为初建成的缘故预定的炮位还没有填满大炮,但是已经布置上的大炮也有不少,黑森森的炮火在胸墙后对准了棱堡之外的每个方向,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
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是直线型的,而且外层似乎堆置上了厚厚的土,所以看上去黄红相间,说不出的怪异。
这种人工造物的粗粝之气,将原本的山水形胜破坏无遗,如果有文人雅士在这里的话,恐怕会有大煞风景的感叹吧。
然而,此时此刻,在观察着这座棱堡的人们心中却并没有这样的感叹。
在离棱堡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小亭,这个亭子看上去是很久之前修筑的,砖石已经斑驳,而木料也早已经倾颓。此时,正有一群人站在这个小亭当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远处的棱堡,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望远镜,以便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
“皇太子殿下,这座棱堡是最近建成的,它十分坚固,而且是按照我们最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修筑的。”就在这群人观察的时候,站在中间的一位高鼻深目、灰色头的中年西洋人,以十分流利的汉语开口了,“在经过了严格训练并且拥有决心的部队的驻守下,它可以经受敌人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围攻,而且它扼守着京城通向西方的必经之路,只要它能够抵挡住敌军的围攻,那么从西部来的敌人可以威胁京城——它和我们修筑的其他棱堡,可以在一两个世纪之内,让您的京城高枕无忧。”
说话的人叫弗朗索瓦-米苏勒,是一个西洋工程师,他很早就受雇于大汉的朝廷,并且参与到了京城棱堡防御工程的修筑当中。
虽然他说的话有些夸张,但是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夸其谈,
在此时的西洋,因为各国之间战乱频仍,所以军事战术和科学展突飞猛进。在之前的时代,欧洲是封建领主割据的时代,到处都耸立着贵族领主们的城堡。而自从引入了大炮之后,这些城堡的防御功能就变得十分微弱了,因为大炮只要猛轰,就终究能够轰开这些砖石城堡。
而在常年的交战当中,新式的棱堡则应运而生,这种棱堡经过了实战的考验,拥有十分精良的设计,可以作为一支军队的依托,并且可以抵抗敌人大军长时间的围攻。
在这位工程师看来,大汉西北方的敌人里面并没有可以攻克这座棱堡的手段,而这座棱堡当中有粮仓,在装满了粮食的情况下,足可以满足守军两年的需求。而即使是如今西欧最精锐的军队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有可能攻克一座棱堡——而在可预见的一两个世纪里面,西欧国家是肯定不可能派出大军来到中国的。
在现在的欧洲战争当中,一方即使在野战中失败,只要还有充分的棱堡保卫根据地,那么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卷土重来,因此战争当中经常出现旷日持久的攻城战。虽然修建棱堡相当的耗费精力和财富,可是围攻它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伤亡,有时候一场围攻常常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之久。在每年有限的适合战争的季节里,指挥官若能攻克一两个就算得上幸运了。
比如在之前,西班牙帝国和尼德兰人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平叛战争。这场战争因为西班牙6军十分精锐,野战无可抵挡,所以尼德兰人广泛地应用了棱堡作为防御手段,结果令西班牙人在尼德兰步履维艰。西班牙人因为平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国势也日渐衰落,最后不得已承认了尼德兰的独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