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受众广度不是一个数量级,最直观的差距就是收费上至少相差了五到十倍。
“不够。”
罗杰摇了摇头,追问道:“全国性媒体是哪两家”
“n和《体育新闻周刊》。”
丹尼尔想了想,继续说道:“其中n只负责跟拍视频,承诺会在体育频道的新闻中播出。《体育新闻周刊》则会对你们做一个简单的采访,但是只有平面报道,没有视频。”
“都是体育类的”
罗杰皱了皱眉头,问道:“有用吗”
“体育赛事的粉丝和摇滚音乐的粉丝重合度很高,mlb要差一些,但是重合度也超过百分之四十。”
丹尼尔报出一个业内流传很广的数据,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mlb在北美的粉丝数量超过一亿人,这可以显著增加你们的知名度。”
乐队现在的粉丝不少,但是和纽约洋基队这样的体育巨头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这也是为什么,乐队要去蹭洋基队的热点。
没有演出,让洋基队的球迷变成自己的歌迷不太现实,但是起码能够让上千万人知道乐队的名字,多少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以后的推广打好基础。
事实上,如果是nfl的超级碗,那效果会更出色,超级碗中场秀的演出,在北美的收视人数最低的时候也有四千万以上。
不过乐队好歹和洋基队有过合作,谈起来方便一些。
而要去找nfl谈合作,想上超级碗中场秀演出,现在的咖位还差了一截,得到的结果必然是拒绝,尝试都不用尝试。
&
第256章 六周销量:470万
话说起来,两人有什么交情可言吗
罗杰可不会认为,有过**关系,眼前这个把事业当成一切的娱乐记者就会对自己死心塌地。
而且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我明白了。”
罗杰点点头,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纠缠。
找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记者,或者其它媒体从业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只有单纯的利益往来,或许还要更简单、轻松一些。
克莱尔没有说话,等着罗杰先开口。
“这个新闻,能从你这换到什么”
罗杰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克莱尔。
“能给我独家”
克莱尔看了片刻,眼睛一亮。
“前提是你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写。”
罗杰伸手把那张纸从克莱尔手中拿回来,继续说道:“一天时间,然后其它媒体就会得到消息。”
“你想要什么”
克莱尔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道:“你们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出现在媒体上了,是想要曝光度吧”
很显然,在这次见面之前,有所准备的并不只是罗杰。
“八卦爆料网站的曝光度对我们可没什么用。”
罗杰摇了摇头。
“《公告牌》的主编是我的大学同学。”
克莱尔开出了自己的条件,说道:“如果你能再加点价码,我可以让他给你们做个专访。”
“《公告牌》”
在北美的流行音乐类杂志中,《公告牌》的影响力绝对可以排进前三。
能够登上《公告牌》的专访,对乐队的宣传效果是很大的。
比cg娱乐这样的八卦爆料网站,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罗杰考虑了片刻,说道:“如果再加上封面的话,我可以给你一个大新闻。”
“那要看你给出的新闻价值够不够大了。”
克莱尔认真地说道:“封面加专访,会让我欠他一个很大的人情,你给出的新闻必须值这个价。”
哪怕是大学同学的关系,也只是联络起来方便些。
但真正涉及到交易,依然还是要拿利益来说话。
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克莱尔也不会轻易付出自己的筹码。
“电话保持畅通,接下来的事会有别人和你谈。”
罗杰却是什么都没有说,掏出一张美元放在桌上:“刚才那条新闻算我白送,压到周五再发,我保证周六之前不会有其它媒体得到消息,只能转载你们的文章。”
“好。”
克莱尔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说什么。
这位记者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交易,知道很多事情见不得光,不适合明星本人亲自参与。
走出咖啡厅,罗杰拨通了一个电话,简略地说明了一下两人之间的交易。
“西奥多,剩下的事情你去和她谈。”
…………
“加里这家伙真酷!”
安妮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碎碎念着:“我一直想搞上她呢,竟然让加里抢先了。”
电脑屏幕上,是cg娱乐网的头条新闻。
《摇滚巨星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文章中详细地描绘了加里-贝尔和一位叫做詹妮弗-康普森的好莱坞女星如何从相识到相爱。
后者是一位当红影星,也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后,今年得奖时仅有21岁。
在文章中,还附上了大量的照片,加里-贝尔和詹妮弗-康普森在不同的场合亲密相处,甚至还有在车里热吻的“偷拍”。
这是罗杰和克莱尔交易的一部分,当然,是得到了加里-贝尔同意的。
金属猴子乐队要为年底的巡演做宣传。
詹妮弗-康普森要为感恩节档期上映的新电影做宣传。
跨界恋情,一向是北美公众喜闻乐见的桥段之一,宣传的效果也非常好用。
若非如此,唱片公司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也不会频繁地使用这一招来宣传了。
比如说这篇出自克莱尔之手的报道中,就在末尾提到了金属猴子乐队的巡演,以及詹妮弗-康普森的新电影。
“他们现在应该差不多公开了吧”
罗杰看了看表,加里-贝尔应该已经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承认了这件事。
只不过暂时还不清楚是电视直播,还是登上第二天的报纸。
“按照计划,下周你们会接受两个媒体的采访,对这件事发表看法。”
丹尼尔拿出新闻官准备的稿件,说道:“接受采访的时候以祝福为主,不要说不该说的话。”
以朋友的身份,对加里-贝尔他们送上祝福,这是符合主流的做法。
也是唯一的。
总不可能真的像安妮说的那样,对媒体公开宣称要搞上詹妮弗-康普森吧
加西亚-赖斯特顿也插话道:“提一下乐队的新专辑。”
蹭热点的目的,永远是为了宣传自己。
这一点,罗杰三人当然不会搞不清楚状况。
打发走了丹尼尔和加西亚-赖斯特顿之后,安妮问道:“加里他们是纯炒作还是玩真的”
“炒作居多吧。”
罗杰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估计也是真的搞在一起了,才会这么炒作。”
两人又没有事业上的合作,单纯炒作的可能性不大。
那种纯炒作的,一般都是一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或者合作开联合演唱会的情况。
像加里-贝尔和詹妮弗-康普森这种事业上没什么交集的情况,一般都是真的搞上了,才会拿这件事来炒作。
反正不用白不用,公众喜欢看什么,就给他们看什么。
不过恋爱订婚什么的……
看看就好了。
多半只是和圈内大多数“情侣”一样,本质上只是短期或者长期的关系。
“你那个小记者呢”
理查森倒是不关心这些八卦绯闻的炒作,开口问道:“可靠吗”
关于罗杰在某些事情上的计划,两名队友多少知道一些。
一个媒体方面的合作者,如果人足够可靠,确实能够起到不小的帮助。
但如果是个不可靠的人,反而会拖后腿。
“不知道,暂时先不管她,观察一段时间再看。”
罗杰摇摇头,说道:“我们在这件事上不缺时间。”
“但是缺钱!”
安妮稍稍抬高音量,强调道:“你想要的东西,把我们卖了也买不起!”
“正是因为市场价买不起,所以才有了这个计划。”
罗杰看了一眼办公室紧闭的大门,把食指放在嘴唇前,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继续说道:“不要在公司谈这件事。”
“下周我们会有三到四个采访。”
理查森明白罗杰的意思,立刻转移了话题:“除了丹尼尔联系的以外,还有一个《公告牌》的专访,大致的内容决定了吗”
专访总是要有一个主题的。
哪怕经常会跑题跑得很严重,主题也一定要有。
“《欢迎来到丛林》,这首歌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单曲,《公告牌》的专访对明年的格莱美也有好处。”
第257章 所谓的“内幕消息”
对于只关注明星的人而言,或许洛杉矶是北美娱乐行业的绝对核心。
而在东海岸的纽约,在外人眼里更多的是金融中心。
但事实上,曼哈顿对北美娱乐行业的影响力并不低。
包括时代华纳集团在内的诸多大型娱乐传媒集团总部,都设立在曼哈顿这座小岛上。
大名鼎鼎的百老汇同样也在这里。
除此之外,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第59至第110街,也堪称北美新闻行业的中心。
abc、cbs、nbc三大电视网、纽约时报、纽约每日新闻等全美知名的大媒体,总部都在这一区域。
《公告牌》杂志也同样在曼哈顿设立了办事处,而且是全美级别最高的两大办事处之一。
另外一个,则在中部的核心城市芝加哥。
乐队一行来到了《公告牌》杂志的办事处,当然,是曼哈顿的这一处。
和任何一家媒体一样,办公区的人显得很忙碌,时不时响起一阵大呼小叫的声音。
前一天,乐队拍完了杂志封面使用的照片,丹尼尔去和相关的负责人一起筛选,并对后期处理提出意见。
至于罗杰三人,身边只有一名《公告牌》的记者跟着,没有任何助理或者经纪人。
“采访稿没有问题吧”
一名满脸络腮胡子的年轻人问道。
这人是《公告牌》杂志的一位资深记者,名叫杰里-贝克,虽然年龄不算大,但加入《公告牌》已经有五六年了。
虽然这次专访是主编定下的,不过采访本身却没必要让主编亲自出面,那是一线明星的待遇。
一个年轻的资深记者,很符合乐队现在的名气和咖位。
满脸络腮胡子和年轻人,看起来很不协调,但在西方世界却是很常见的。
白种人普遍毛发旺盛,二十岁左右就留出浓密的大胡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杰里-贝克看罗杰三人没有开口,又强调了一遍:“如果采访稿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就去采访间。”
像这种提前安排好的专访,尤其是在乐队付出了一定好处的情况下,按照一般的惯例,都会将采访中要问道的问题整理出来,让乐队过目。
——虽然实际上的“好处”给的是作为中间人的克莱尔,但克莱尔肯定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才能从《公告牌》手中交换到这样的资源。
关于采访稿的矛盾并非没有,媒体希望问更多尖锐的问题,以博取新闻热点。
而明星们则不希望曝光任何见不得光或者**的东西,这需要双方沟通协调。
有时候仅仅只是采访稿的沟通和修改,就会花去不少的时间。
乐队三人来到这里,肯定是对采访稿的终稿没有任何意见了。
“我们没问题。”
罗杰点了点头。
“那好,我们去采访间。”
杰里-贝克点点头,说道:“跟我来,采访间在这边,摄影师也已经准备好了。”
受限于经济实力,《公告牌》杂志的采访间不算大,只有一百多平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