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只要在这份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名和利,就统统到手。
罗杰不认为,贾森会拒绝。
事实也正是如此。
仅仅只是粗略地翻看了协议的大致条款之后,贾森就迫不及待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甚至没有找一个律师来确认条款中是否存在陷阱。
就好像,生怕慢了几秒,罗杰就会反悔一般。
“欢迎加入我们。”
罗杰朝贾森伸出右手。
两只手握在一起,而后分开。
“现在,你可以开始享受假期了。”
罗杰说到一半,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着说道:“噢,对了,记得查看一下你的个人账户,或者给你的会计师打个电话。乐队的最近一笔分红,已经转到了你的账户上。”
乐队的账户上,有一大笔闲置的资金,罗杰三人早就商量好了,要将这笔钱分掉。
不过分钱的时间,却是故意等到了贾森正式加入乐队。
这笔资金高达两亿美元,贾森的百分之五,也就意味着一千万。
一千万美元,对罗杰三人来说,不是什么太高的数字,何况三人分摊下来,一人也就少分几百万,更加不值得在意。
但对于贾森来说,却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加入乐队的好处。
过去六年多,接近七年的时间里,贾森从乐队获得的薪酬和奖金加起来,大致也就是一千多万美元而已。
——乐队在发放奖金的时候确实很大方,但却并非是每年都有。只有乐队完成了一项重要工作,比如大型的巡回演出,比如一次格莱美上的重要斩获,才会给三位乐手发一笔奖金。
六七年的时间里,算上这次,一共也就只发了四次奖金而已,其中最多的一次还没有贾森的份。
当然,用股份代替奖金,这样的交换,贾森肯定是求之不得的。
一次的分红,就顶得上过去几年的收入,这笔账,哪怕是个傻子都计算得清楚。
…………
送走笑得合不拢嘴的贾森,罗杰又开始头痛起来。
剩下的工作还有一大堆。
犹豫了一阵,罗杰没有急着开始整理那些乱七糟的琐事,而是给自己的会计师打了个电话,要求对方清点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
和大多数负债累累的明星不同,罗杰三人的收入水准很高,而且又不喜欢投资那些价值虚高的艺术品和珠宝,有了钱,更多的是拿去投资。
嗯,正常的商业投资,而不是房地产、古董、艺术品和珠宝,这些纯粹被炒作起来的东西。
两者都需要成本,需要花钱。
但投资前者,收益是切实可见的,需要变现的时候,也不算很难脱手。
至少,一家财务状况健康,盈利稳定的商业公司,愿意接手的人绝对不少。
而后者……
房产姑且不提,其它三项,完全是被一些奸商炒作起来,目的就是坑一些暴发户。
——在北美,通常而言专指明星,这个职业大多数人都是底层出身,骤然暴富,心态上难免会有一些膨胀。
这一行的水也很深,被坑过的明星绝对不在少数。
比如说一副画作,卖家会想尽办法,花言巧语,让明星们相信它有很高的价值和升值空间,然后掏出真金白银来购买。
甚至于找一些“托”去抬价,都只是最基本的常规操作。
但是,一旦明星遇到了财务困难,想要脱手这些所谓的“艺术品”,就会发现,根本没人愿意接盘,只能砸在手里。
至于房产,在许多国家,确实是一项稳健的,或者说最起码不是太坑人的投资选择。
比如不可描述国度,房产的价值虽然虚高,但无论是自用,还是出租、出售,至少是不会存在砸在手里无法脱手的问题。
嗯,至少短期内不会。
但在北美却是不一样。
每一栋房产,可都是需要缴纳高额的房产税的!
而且是每年!
这就导致投资房产的收益低得吓人,房价上涨不足以抵消税款是十分常见的事情,而且大部分人的购房意愿并不强烈,急需要钱的时候,手中的房产往往很难迅速脱手。
被房产坑到破产的先例也不少见,比如罗杰曾经很喜欢的一位电影演员,尼古拉斯-凯奇,从暴富到迅速破产,一方面是受了会计师的坑骗,另一方面,就是购置的房产数量太多,硬是被房产税给拖垮了。
反观乐队,安妮的家境不错,算不上富豪之家,但也是一个小富家庭。
胖子则在华尔街打拼了十几年,见多识广。
至于罗杰,纯粹是受到另一个国度文化的影响,心态和普通的北美人并不一样。
三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都不会去踩那些典型的陷阱,将资金用到了正经的商业投资上去,因此财务状况和其它的大多数明星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了。
在最近的一笔九千多万美元的分红到账之后,罗杰估计,自己手中可动用的现金,应该接近15亿美元。
这还没有算上即将出售的那一大批股票。
有时候,钱多了,也会让人头痛。
“这么多钱,干点什么好呢……”
第549章 意想不到的出色
败家的念头一闪而过,却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第二天一早,罗杰便驱车前往西好莱坞,赴约与杜克-罗森伯格见面。
在电影立项之前,影片的发行方就已经找好了。
只要影片的质量不存在严重的问题,环球将会在年底寻找合适的档期,为《郊区的耶稣》做发行工作。
不得不说,北美的“大娱乐圈产业”,虽然让整个产业链变得一潭死水,但某些情况下,确实是方便了不少“半个圈内人”。
单说好莱坞六大,就有三家,与乐坛有着密切的关系。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与索尼-贝斯塔曼唱片、华纳兄弟影业与华纳唱片、环球影业与环球唱片……
另外三家之中,华特迪士尼在八十年代也拥有自己的唱片部门,只是后来由于业务重心的调整,主动放弃了乐坛的竞争,将唱片部门解散。
派拉蒙的母公司,传媒巨头维亚康姆旗下,虽然没有一家“真正的大型唱片公司”,却也有mtv音乐电视网和vh1音乐频道,单单只是在美国,这两个频道的订阅用户加起来就超过一亿个家庭。
唯一一个从未涉足过流行乐坛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逐渐日暮西山,在罗杰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已经被华特迪士尼并购。
咳……扯远了。
总之,依靠着在唱片业内的人脉,在环球唱片的协调之下,乐队从环球影业那里,为《郊区的耶稣》争取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发行条件。
但任何一家商业巨头都不是慈善机构,在双方的合约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只有《郊区的耶稣》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相关的发行协议才会正式生效。
当然,为了保证制片方的利益,关于“影片质量”的评价标准,自然也不会由环球一家说了算。
但不管怎么说,影片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决定着这部投资一千多万美元的电影,是否能够进入院线市场。
在正式启动邀请环球方面的审片专家观看样片之前,罗杰必须亲眼看过这部电影,并咨询自己信任的,“好莱坞专业从业人士”的意见。
尤其是后者。
毕竟,罗杰对电影好坏的唯一理解,就是暑期档爆米花,特效精良,场面爽快,对于罗杰来说,就是一部好电影。
至于影片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逻辑是否通顺,谁tm在乎这玩意
要是按照逻辑通顺来评判一部影片的好坏,票房榜前一百名的电影,最起码有九十部都根本不应该被拍出来!
罗杰只会以爆米花电影的角度来评判一部影片,但《郊区的耶稣》,却是罗杰几乎不怎么看的剧情类文艺片。
虽然杜克-罗森伯格导演一再保证,自己不会将它拍成《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小众经典”,但这部影片的题材,天然就限制了它的类型。
难道要让stjimmy提着加特林机枪,与变身外星人的jos打个天昏地暗
罗杰脑补了一下,突然觉得,这个主意还真tmd挺爽的!
咳咳……
走进会议室,播放电影的投影设备早已准备好。
杜克导演,剧组的制片人,两男一女三位主演,以及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都早已悉数到场,罗杰却是来得最晚的一个。
和剧组众人打过招呼后,罗杰走向会议室的角落,微笑着打招呼道:“嗨,马克,好久不见。”
“是啊,快一年没见面了。”
马克-戈登站起来,和罗杰拥抱了一下,说道:“我们两个大部分时间都在洛杉矶,但是见面的机会却少得可怜。”
“工作忙嘛,你也忙,我也忙,又不在一个圈子,见面的机会少,也是正常的。”
闲聊了几句,罗杰话题一转,问道:“这次让你来帮忙,不会影响你的其它工作吧”
《后天》和《实习医生格蕾》的制片人,马克-戈登,正是罗杰邀请而来,以“好莱坞专业从业人员”的视角,为《郊区的耶稣》这部影片提出意见的“顾问”。
“《实习医生格蕾》那边,珊达的进步很快,我估计这一季结束之后,这个项目就不再需要我了。”
说起自己即将“失业”的现状,马克-戈登似乎一点都不在意,笑道:“最近我也没有合适的项目,我有一个老朋友,提出了一个灾难片的设想,比《后天》的场面还要大,我正在考虑是否答应他的合作。”
珊达-瑞姆斯虽然只是一个好莱坞的新人,但却是进步神速。
《实习医生格蕾》剧组里,虽然马克-戈登还是名义的第一制片人,但具体的事务,基本都由珊达一手包揽。
剧组里的所有人都清楚,马克-戈登离开剧组,只是迟早的事。
和电影不同,一部电视剧,并不需要两位或者更多的“主要制片人”。
罗杰本以为,这会导致剧组内产生一些内耗之类的问题,直到决出一个胜者。
但却没想到,马克-戈登竟然是想主动退让。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和杰瑞-布鲁克海默这样的顶尖制片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以马克-戈登的履历,根本不需要担心找不到工作。
听到马克-戈登说起新的计划,罗杰眼睛一亮。
在罗杰的记忆中,2000年代的后半段,如果按照广义的“灾难片”来划分,让人印象深刻的灾难片可不算少。
《海神号》、《我是传奇》、《生化危机》系列的第三部和第四部、《2012》……
或许这些影片中有些口碑很烂,但无一例外,都取得了票房的绝对成功。
想到这里,罗杰忍不住开口道:“马克,如果有新的项目需要投资,记得给我打个电话。”
“当然,没有哪个制片人不喜欢和你这样慷慨的金主合作。”
马克-戈登微笑应对,看了一眼会议室中等待的众人,立刻开口道:“我们先办正事,大家应该都等急了。”
“是该先办正事,我疏忽了。”
罗杰也意识到,这里不是畅谈的地方,立刻转头,对杜克等人致歉道:“抱歉,我有些失礼了。”
“我们现在就观看样片吗”
杜克征求了一下罗杰的意见,见罗杰点头同意,便让助手关掉了会议室的灯,打开投影仪。
由于这不是正式进入院线播放的电影,环球影业的片头并没有拼接进来。
投影仪亮起,画面中,出现了一个青涩的大男孩的身影,影片便由此开始。
罗杰不喜欢看那些沉闷的剧情类文艺片,譬如《教父》,譬如《肖申克的救赎》,这些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电影,罗杰压根看不出好在哪里,只觉得沉闷无比,看起来不但没有享受,反而像是一场折磨。
罗杰本以为,《郊区的耶稣》,大抵也会是一部类似的影片。
对于这次的观影体验,罗杰没有抱有任何的期待,只希望不要让自己太过折磨。
但看了仅仅几分钟,罗杰便沉浸在了影片的剧情中。
通过镜头推进故事,节奏不但不似罗杰想象中的沉闷,反而拍出了一种另类意义的惊心动魄之感。
不是动作片打斗场面的那种惊心动魄,而是剧情起伏,角色关系变化的节奏,被杜克-罗森伯格导演把握得非常出色。
至少,罗杰必须得承认,自己确实被这部影片所吸引了。
虽然,相对于唱片版的《郊区的耶稣》而言,这部电影对剧情的改动很大,比如stjimmy和jos被分为了两个不同的人物,而不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人格。
虽然,有不少罗杰不得不吐槽的地方,比如强行加入了一段感情戏……
话说回来,似乎好莱坞的电影,离了情情爱爱,就不会拍了一样。
无论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必然都要有一段或是热情似火,或是刻骨铭心的爱情。
——在《郊区的耶稣》这部电影里,劳伦-科汉的角色,就是为了这段感情戏而硬加进去的。
影片结束,厚厚的窗帘被拉开,会议室里的灯光也重新亮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