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哦,不对,还真有一件,米迦勒-杰佛逊手中的那些版权……
如果等到黑人天王死后,这件事被曝光出来,说不定还真得跟fbi打打交道。
不过现在米迦勒-杰佛逊还活得好好的,呃,可能活的不是那么好,听说这家伙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但总归还是活着,偶尔还会在媒体上露个面什么的。
自己又没有做太多实质性的操作,连违法的边都沾不上,跟犯罪更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就算是真的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到最后,在米迦勒-杰佛逊去世之后,成功拿到了那些价值惊人的版权,也和违法犯罪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顶多是种种巧合会让人产生联想,就像是这批版权上一次易主的时候那样。
“我可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怎么会做违法的事!”
罗杰恬不知耻地想着。
“这里发生什么事了”
警车停在罗杰院子门口,几个警察走下车,看着对峙的双方,开口问道:“克里斯蒂安先生,是您报的警”
“是的,这两个自称fbi探员的人试图对我进行非法逮捕。”
罗杰直接将事情定性。
“我们没有!”
白人探员脸色大变,连忙开口辩解。
警察没有理会两个fbi,在北美,警察和fbi虽然都是执法部门,但彼此之间互相看不顺眼,能让对方丢面子的事,谁都愿意去做。
“不要担心,有我们在,谁也别想违背法律。”
带头的警察挥了一下手,几个警员走到罗杰身边,将罗杰严密地保护了起来,像是在提防绑匪一样。
“我是菲利普警长。”
警长出示了一下自己的证件,然后看向两名fbi探员,问道:“你们的证件呢”
“探员a。”
白人探员脸色像是苦瓜一样,掏出钱包,露出自己的证件,嘴上还辩解着:“这是误会……”
黑人探员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警长当即掏出笔记本,记下两人的探员编号,压根没有避讳什么。
看到警长的动作,白人探员的脸色更难看了。
不过警长并没有考虑两名fbi怎么想,看向罗杰,问道:“他们有向你出示逮捕令、宣读你的公民权利吗”
“没有,除了这位……”
罗杰看向白人探员,停顿了一下,干脆掠过了对方的名字:“除了这位探员出示了fbi证件之外,他们没有给我看任何东西,开口就要求我跟他们走。”
说完,罗杰又强调一般地补充道:“也没有对我宣读米兰达条款,我很确定,这里的监控也可以作证。”
所谓米兰达条款,就是著名的“你有权保持沉默,blblbl……”
这一条款的起因,源于19
第357章 这家伙是谁找来的?
从进入到这间会客室开始,罗杰就在打量着眼前的人。八八读书,.23.o
黄皮肤和黑眼睛,显然是一个亚裔移民。
从“林”这个姓氏上来看,多半是华人。
来到北美至今,除了华人聚集的社区,比如唐人街之外,罗杰很少在其它地方看到华裔。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华人移民往往不喜欢离开华人社区,甚至从不主动去和其它族裔打交道,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许多在北美生活了几十年的移民,甚至连英语都听不懂,广东话才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前世的时候,罗杰看过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据说在北边的枫叶国,有一个林姓的庞大家族,几乎占据了一整个城市,不知道和眼前这人是否有什么关系。
虽然“同胞”的身份,让罗杰对眼前这名fbi探长有着不少好感,但并没有让罗杰忘记双方之间敌对的关系。
而且……
黄色只是对方的皮肤,在这个国度能混到高位,无论是什么族裔,剥开外边那层皮,内心一定是白色的。
在罗杰打量着对方的时候,詹姆斯-林也在打量着罗杰。
虽然最近几年主要是在办公室里签签文件,开开会,混日子等着退休,但当初在一线工作时的那些本事并没有丢掉。
通过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詹姆斯-林可以掌握很多关键性的情报。
比如……
坐姿笔直,意味着对这次的谈判很重视。
目光带有审视,意味着立场不确定。
不主动开口,则代表了谨慎……
一个个细节在詹姆斯-林的脑海中闪过,分析出一条条情报。
最终,还是詹姆斯-林忍不住先开口了。
“咳,克里斯蒂安先生。”
詹姆斯-林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下面人办事不周,冲撞了克里斯蒂安先生……”
没办法,詹姆斯-林不得不主动上门,寻求罗杰的原谅。
不按照执法守则办事,这对北美的执法机构来说简直太常见了,但若是选错了目标,又被抓住不放,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特别是当纽约的警察也牵扯了进来,同时对fbi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詹姆斯-林若是不想背这个黑锅,就必须尽快解决掉这个问题。
别看电视里fbi似乎要比普通警察高出一等,实际上两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而且在执法权上有着严重的冲突,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下来,根本不是能够轻易化解的。
再加上……
纽约的一名大检察官不知道为什么插手进来,依靠着自身的影响力,向整个fbi施压。
一个地方检察官当然不足以对抗整个fbi,但fbi的高层也不愿意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惹上什么大的麻烦。
尤其是在摸不清那名检察官出手的目的的情况下,就更加不会轻举妄动了。
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惹出麻烦的探员,然后让他的上司去解决问题。
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罗杰身上,只要“受害者”不追究,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并不算什么。↙八↙八↙读↙书,..o
于是,几通电话之后,任务一层一层地推下来,就推到了詹姆斯-林身上。
詹姆斯-林当然也想再往下推,可那两名探员是自己的直系手下,回去之后就立刻被高层控制了起来,根本不可能出现。
于是詹姆斯-林只好苦着脸,登门拜访,希望罗杰能够手下留情。
哪怕要因此付出一些代价,fbi也愿意接受。
前提是这个代价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毕竟罗杰只是一个明星,就算追究到底,确实能给fbi带来不少的麻烦,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即使这件事被有心人利用起来,以fbi的底蕴,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
罗杰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却没有立刻提出自己的条件,而是打开电视,朝詹姆斯-林开口道:“林探长,我们先看个新闻。”
福克斯的新闻频道上,正在播放着几天前发生在罗杰家门口的监控录像。
两名探员试图对罗杰动手的那一幕,被摄像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短暂地影像过后,画面很快切换到罗杰接受采访的一幕。
“众所周知,北美某些机构的baozhifa问题一直都存在,而且情况非常严重。”
罗杰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嘴上却说着在詹姆斯-林看来相当不负责任的话:“逮捕不,我不认为那是逮捕。他们没有任何合法的手续,也没有任何确切的理由。在我看来,这是一起bang激a!如果被他们得逞,或许我会被囚禁在某个有电锯的农场里。”
罗杰用一个冷笑话调侃了一下某部经典的恐怖片,然后继续说道:“从监控中可以看到,那名黑人探员在试图对我动手未果之后,手伸向了衣服里边,众所周知,那是掏qiang的动作。如果不是警察来得及时,我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作为一名纳税人,我必须要问问华盛顿当局,我每年缴纳那么多税款,是为了被执法人员qiang击的吗!”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当记者问到罗杰的打算时,罗杰明显思考了几秒,对着摄像机开口道:“我会让我的律师跟进这起案件。”
“你的意思是……”
记者的话还没问完,罗杰就点头道:“没错,我要起诉fbi。”
…………
“克里斯蒂安先生。”
詹姆斯-林面无表情,语气平和地开口道:“说说你的条件吧,要怎么样才能放弃追究这件事”
“我已经说了要起诉,就一定会起诉。”
罗杰的话让詹姆斯-林皱起了眉头,不过紧接着,探长的心又放了回去。
短暂地停顿了几秒,罗杰继续说道:“但是我起诉的可以是整个fbi,也可以是两个以权谋私的外勤探员。fbi这么大,出现几个渎职者,想必也是很正常的事,不是吗”
罗杰的意思很明显,那两名探员必须要追究到底。
至于整个fbi,则可以从这件事里摘出去。
类似的操作,任何一个执法机构都没少干过,推几个不重要的小角色去背黑锅,就可以将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罗杰当然不打算和fbi彻底闹僵,毕竟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只要被fbi盯上,后果仅次于被税务局盯上。
不管有没有事,都能给你查出一堆问题来。
“条件”
詹姆斯-林当然知道罗杰的善意不会是免费的,第三次开口询问对方的条件。
“一个名字。”
罗杰开口道:“我和fbi无仇无怨,肯定是有人想让fbi这么做,我要这个人的名字。”
“仅仅如此”
詹姆斯-林有些愣神,没想到罗杰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只是为了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没错,在詹姆斯-林看来,这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哪怕罗杰不提这个要求,闹到如今这个份上,fbi也不可能放过那两名探员背后的主使者。
除非背后之人的身份太过惊人,比如摩根、洛克菲勒等等连fbi也不敢轻易招惹的存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一个明星,再怎么能惹事,也不可能把天都捅个窟窿出来。
就好像,蚂蚁会惹巨龙生气吗
以罗杰如今的财富、影响力,哪怕再怎么搞事,能惹上的敌人,也不可能是fbi不敢碰的家伙。
第358章 八项提名
fbi的事情只是一个插曲,尽管这件事也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无论是罗杰本人,还是以乐队为中心的一整个利益共同体,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依然以原本的计划为主。
乐队和二十世纪娱乐分手的撕逼大战闹得沸沸扬扬,不断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娱乐版面。
前一天二十世纪娱乐痛斥乐队缺乏契约精神,没有严格履行合约。
第二天乐队就将唱片合约和过去三年的日程表打包扔给了媒体,要求二十世纪娱乐对“没有履行合约”的说法做出解释。
面对乐队的质问,二十世纪娱乐避而不谈,声称将采取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乐队做的事情更加简单,一纸诉状,将理查森、贾森、格雷西三人的经纪人告上法庭,理由是非法侵害雇主利益。
除了乐队和二十世纪娱乐之间的撕逼大战之外,唱片业协会、作曲家协会、作词家协会……
凑热闹的人数不胜数。
有好事者统计了一下,在2002年的一月份,向darkness乐队及六名主要成员发起诉讼的,一共有十六起案件,涉及包括抄袭、违反合约、商业诈骗等多达两位数的罪名。
而乐队作为原告发起诉讼的,数量更多,总计二十一起案件,涉及近三十项罪名。
这一件事,被媒体解读为大唱片厂时代终结之后,明星第二次向资本方发起挑战。
很多明星都对乐队表示了支持,甚至有不少曾经的“敌人”也跑出来凑热度。
前urhy乐队主唱乔治-史密斯就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宣称以唱片公司为代表的资本方,对明星的压榨是时候结束了,所有的明星都应该团结起来,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剥削。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明星,都抱有和乔治-史密斯差不多的论调,而且人数众多,声势浩大。
反观其它唱片公司的高层,却很少有人对此发表意见,采取了沉默的态度。
这被媒体认为是心虚的表现,甚至有媒体迫不及待地宣称这一次战争,必然会像四十年前大唱片厂时代被普雷斯利-kg终结一样,再次以明星们的胜利而告终。
但若是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跳出来声援乐队的明星,大多是不入流的小明星,或者是早已过气的老家伙们,连一个当红二线都没有。
声势永远只是声势,声势再怎么浩大,也不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
当年大唱片厂时代的终结,有很多的原因,普雷斯利-kg的崛起只是一个导火索,而不是根源。
而现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这样的条件。
罗杰等人也很清楚底线在哪里,压根没有媒体解读的那样,“挑衅资本方地位”的想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