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论体量,二十世纪娱乐从一年前,就已经渐渐跟不上乐队发展的速度,成了一个拖后腿的存在。

    而且在竞争对手中,还不乏华纳、环球这样的巨头,二十世纪娱乐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就连对“不听话的艺人”最常用的打压、fengsha之类的手段,也不可能用到这个级别的乐队身上。

    “续约的事不用再提了,不可能的。”

    罗杰没有给对方任何希望,直言不讳道:“无论是平台还是资源,公司都提供不了。”

    加西亚-赖斯特顿也清楚这一点,露出一个苦笑,没有再继续坚持:“好吧,我会向董事会转达。”

    “能够履行完合约再解约,乐队已经仁至义尽了。”

    罗杰半警告半开玩笑地说道:“希望公司也遵守契约精神,和平分手总比闹大了好,不是吗”

    加西亚-赖斯特顿点点头,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说下去,很快就提出告辞。

    对方离开之后,罗杰才打开手机,登录电子邮箱查看了一番,看到普华永道的会计师发来的邮件,确认分成款项已支付。

    不管乐队和公司在过去发生过多少不愉快,至少都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

    虽然在媒体的宣传中闹得很凶,但那只是宣传的手段。

    只要乐队应得的那一份利益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失,罗杰也希望能够保持现状,不要扩大矛盾的范围。

    看了一眼时间,派对已经过去了近四个小时。

    将杯中琥珀色的液体一饮而尽,随手把空酒杯放到一旁,找到胖子和安妮。

    “走吧,该去真正的庆祝派对了。”

    …………

    环球召开的庆功宴属于相对正式的派对,虽然也不缺乏提供某种服务的派对女郎,但毕竟不能放开了玩。

    与其说是派对,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交的场合。

    ——按照摇滚明星的标准。

    那种场合自然不可能玩得尽兴,或者说连玩都算不上,更像是工作。

    真正的庆祝,果然还是要一场真正的派对才够劲。

    位于中城区的一家夜店被乐队包了下来,足以装下上千人的大厅里,却仅仅只有不足百人。

    罗杰三人抵达的时候,这里的气氛正浓。

    昏暗的光线下,播放着劲爆的重金属摇滚,一群身材火辣的性感女郎挤在大厅中央的舞池里,疯狂地扭动着身体。

    “克里斯蒂安先生,里边已经检查过了,没有问题。”

    由于音乐声音太大的缘故,保镖队长不得不趴在罗杰耳边大声喊话:“如果你们要离开,请务必告诉我们的人。”

    通常来说,这样的场合非常不利于保镖的工作。

    复杂的环境、昏暗的光线、来历不明的人群,都很容易构成“安全威胁”。

    不过看在美元的份上,保镖队长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加派了人手,以确保乐队的安全。

    尽管不认为会遇到什么杀手之类小说中常见的玩意,但对于安全问题,无论是罗杰,还是胖子和安妮,都不会有丝毫大意。

    明星没有什么刺杀价值,尤其是在没有巨大利益冲突的前提下,但极端粉丝却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传闻。

    罗杰没有开口,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到场的所有人里,除了“来历不明”的派对女郎以外,都算是“自己人”。

    &nbs




第335章 “下个月初,洛杉矶见。”
    里约柯尔克瓦多山,又叫做耶稣山或者基督山。八八读书,..o

    这个别名的来历自然是山顶上那座高达38米的耶稣雕像,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地标建筑,被当地人称为南美第一奇迹。

    一架直升机盘旋在耶稣山上空,围绕着耶稣雕像不断盘旋着。

    罗杰身上绑着安全绳,举起相机,拍下耶稣雕像的照片。

    虽然对基督教没什么兴趣,但里约热内卢的耶稣雕像不仅仅只是宗教意义,而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观。

    不过这座耶稣雕像从远处看起来宏伟,但离近了看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

    至少在罗杰看来,比乐山大佛或者龙门石窟什么的差远了。

    这个所谓的“南美第一奇迹”,也就是在落后的南美算是奇观,放到太平洋对岸,恐怕连个5a景区都评不上。

    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就没什么兴致继续游览下去,干脆叫直升机的驾驶员返航。

    刚刚要开口,罗杰就感觉到衣服兜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加里-贝尔发来一条短信,只有一句话:“阳光海岸到手了。”

    看到这条短信,本来打算去海滩上玩玩的罗杰也没有了玩乐的心思,直接对驾驶员吩咐道:“回酒店。”

    回到酒店,叫人送来一台笔记本电脑,登录上电子邮箱,果然收到了玛格丽特发来的报告。

    在拿下阳光海岸创始人约翰斯顿手中的股份之后,摇滚控股集团对这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八,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全资收购的目标。

    剩下那些在股市上流通的,不到百分之二的散股,无论能否收购到收,等到退市流程走完之后,都会自动失效,没有来得及卖的都会变成废纸。

    当然,按照法律的要求,为了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公示期限内,只要持股人要卖,摇滚控股集团就必须要按照约定的价格接手。

    反正百分之二的股份,也就一百多万美元,都已经花了9000多万美元了,也不在乎多花这一点。

    股市上流通的散股不会构成任何影响,按照加里-贝尔的提议,三支乐队要尽快找个时间当面谈谈,以决定阳光海岸未来的发展。

    或者说改革。

    无论是公司的业务,还是内部的结构,都需要进行不小的调整,以满足三支乐队的需求。

    原先的阳光海岸只做发行,这很稳定,但没有优秀的内容渠道就会造成严重的亏损。

    这也是三支乐队很轻易就能拿下大部分股份的原因,没有多少股东愿意持有一家连年亏损的公司的股份。

    签约雷蒙娜-拉维尼、ac-130乐队等等,都是为了补充阳光海岸的内容制作能力。

    一目十行地扫过报告文件的前半部分,一直看到末尾,罗杰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在完成对阳光海岸的收购之后,摇滚控股集团的账户上还剩下大约2700万美元。

    按照合约的规定,这笔收购案,总计需要向普华永道支付600万美元的“咨询费用”以及200万美元的“技术人员薪酬”。

    和绝大多数的商业行为一样,这笔钱也是分阶段支付,还未支付的部分大概有500万美元左右。

    再扣去给玛格丽特等人的奖金,在完成收购后大概还能剩下2000万美元左右。《八《八《读《书,.23.o

    这笔钱,将注资进阳光海岸之中,用来完成对公司的改革,以及未来几个月的经营开销,包括偿还银行贷款、发放员工薪酬、办公耗材的开销等等。

    几千万美元看起来很多,但若是用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上,根本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会挤破了脑袋去谋求上市,因为这可以带来庞大的现金流。

    单靠股东输血,如果没有足够可靠的盈利手段,根本支持不了多久。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事有些远,rong上市什么的,短期内根本没有必要。

    有着三支乐队的输血,短期内不会存在太大的资金压力。

    前期需要持续投入,这也是三支乐队在收购开始之前就达成的共识。

    只要这个投入维持在一定限度之内,谁都不会有意见。

    雷蒙娜-拉维尼等人,只要捧起来一个,哪怕只是摸到二线的门槛,也足以让阳光海岸赚到大笔的利润,就算是捧不起来,至少也能丰富公司的版权库,不至于完全亏本。

    最迫切的问题,正如加里-贝尔提到的,还是对公司业务进行改革,成立内容制作的部门,彻底摆脱过去只做发行的模式。

    现在雷蒙娜-拉维尼等人的专辑制作全靠外包,这样的模式虽然行得通,但成本却太高了些,长久来看绝对是不划算的。

    关掉邮件,打开一个文档,罗杰开始根据自己这几年的了解,制订一个初步的改革计划。

    首先是业务方面,传统的实体发行是主业,这个不能丢掉。

    尽管未来几年,在数字唱片的冲击之下,实体唱片的规模会不断萎缩,但也不至于下降到没钱赚的水准。

    尤其是黑胶唱片等怀旧的形式,在罗杰重生的那几年,反而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尤其是那些发烧友,为了购买一张心仪的黑胶唱片,甚至可以啃一个月的方便面。

    实体唱片的市场会萎缩,但哪怕再过二十年也还能赚钱,肯定是不能丢掉的。

    除了实体唱片之外,数字唱片也是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

    但和实体唱片行业的“内容为王”相比起来,互联网这个行业却是“渠道为王”。

    自己做渠道肯定是行不通的,不说专业性的问题,单是为了抢占市场去烧钱,阳光海岸就烧不起。

    现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spotify,单单每年砸在广告上的钱,就数以亿计,购买版权的投入更是宣传成本的数十倍之多。

    数字版权可以以授权的形式来合作,这样做的风险更低,利润也更稳定。

    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顶多扩充一些人手,归在现有的发行部门下即可。

    宣传也一样,宣发一体,阳光海岸的这两个部门本来就是合并的,没有必要做太大的调整。

    除了发行之外,内容制作和艺人管理,也都需要成立相关的部门。

    后者不必多说,主要是加强对旗下艺人的控制,以及充分开发艺人身上的价值。

    当然,到了现在这个年代,价值开发的重要性更大一些。

    想要像过去那样,完全控制签约艺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二十一世纪的北美,如果想要像南棒的经纪公司那样完全控制旗下的艺人,绝对会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组织和工会告到破产。

    除了毫无根基的纯新人以外,只要是稍微有点名气的小明星,和唱片公司之间更多的都是合作关系,只不过多数情况下,唱片公司占据强势地位罢了。

    若是明星的咖位够高、影响力和吸金能力够强,反客为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因此,这个部门的重点,还是保证唱片合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尽量充分开发每一个人的商业价值。

    最后就是内容制作,这也是阳光海岸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

    短期内,这个部门主要负责的业务就是简单的唱片制作、演出筹备等等。

    和好莱坞的电影不同,乐坛的内容主要依托于明星或者制作人本人,虽然也需要团队的配合,但却不需要像拍电影那样,召集成千上万的人参与。

    哪怕是大制作的唱片,如果不考虑mv拍摄的部分,二三十个人也绰绰有余了。

    以罗杰等人为例,在《燃烧》专辑的制作过程中,除了乐队的六人之外,还有制作人迭戈、六名录音师、三名混音师、两名乐手、一支由五个人组成的后期团队、一名封面设计师、一名摄影师、两名美工、以及十几名助理。

    大部分人助理只负责倒咖啡和传话,暂且不做考虑。



第338章 我们不出歌
    卢西恩-格兰奇来自a乐队键盘手伍德-伍德的推荐。

    在多达十几人的候选名单中,三支乐队一致认为,卢西恩-格兰奇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卢西恩-格兰奇的年龄是四十岁,在流行音乐领域从业超过十五年,正处于最佳年龄。

    对ceo这个职位来讲,四十岁,既足够年轻,又不缺乏必要的经验。

    另一方面,卢西恩-格兰奇的履历足够漂亮,迪士尼这样大集团的一线子公司总监,虽然在迪士尼内部只能算是中层,但放到任何一个体量小一些的公司,都足以胜任高层职位。

    而且有过米老鼠俱乐部的相关经验,在统筹规划方面,卢西恩-格兰奇的能力毋庸置疑。

    米老鼠俱乐部虽然不温不火,但却绝对算不上失败,它的失败更多的要归结于迪士尼内部的人事斗争,而不是俱乐部本身。

    最为重要的是,米老鼠俱乐部本身就是一个选秀类节目。

    有着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未来展开《美国偶像》的计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因为没有过总监以上职位的任职经历,卢西恩-格兰奇的薪水必然不会太高,正适合现在的mad唱片。

    当然,卢西恩-格兰奇是最好的选择,但却不是唯一的选择。

    无论是招聘还是应聘,这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双方都觉得合适,才会达成协议。

    不过这并不妨碍加里-贝尔先抛出一个诱饵:“我们为你准备的待遇是年薪120万美元,同时设置一个为期五年的期权奖励,包括三百万美元的现金和百分之五点五的股份分红权。”

    卢西恩-格兰奇现在的年薪只有60万美元,如果跳槽,相当于翻了一倍。

    再算上期权奖励,哪怕不去计算价值无法确定的分红权,这个数字也相当诱人。

    但卢西恩-格兰奇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上面。

    加里-贝尔说的是“我们”,卢西恩-格兰奇问道:“我们是指你们乐队的成员吗”
1...137138139140141...4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