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克莱尔也没有催促,电话里只有微不可闻的呼吸声,安静的让人发疯。
过了好一阵,罗杰终于做出了决定。
开口道:“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晚点我的经纪人会联系你。”
克莱尔答应的很痛快:“好,我欠你个人情。”
挂掉电话,考虑了片刻,罗杰给西奥多发了个短信,告诉了对方这件事,并要求西奥多亲自跟进,随时向自己反馈后续的发展。
至于粉丝组织那边,现在倒是不用急,过几天看看新闻的效果,再决定如何去做。
“要不要派个人回去盯着……”
隔着太平洋,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时差问题,就会让人非常头痛。
虽然靠着电话,也可以随时掌握那边的情况,但毕竟不如有人亲自在北美坐镇来的方便。
但能做这件事的,只有罗杰自己,或者理查森。
至于安妮,以她的性格,不擅长应付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如果不考虑理查森正面临离婚,其实胖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面厚心黑的家伙,最擅长处理这些阴谋诡计。
罗杰虽然也算得上面厚心黑,但在阴险狡诈上,却要比胖子差了不少。
但偏偏胖子被离婚的事情牵扯了不少精力,未必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纠结了一阵,罗杰摇摇头,决定将这件事暂时放下,观察几天再做决定。
站在窗边,外面下着小雨,外面的小型泳池中荡起一道道涟漪,在昏暗的灯光下,很是有一种莫名的气氛。
罗杰的心思却不在景色上,而是仔细地梳理着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两年多以来发生的一切。
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午夜了。
罗杰收起手机,回到屋内,凯瑟琳-琼斯还在看电视。
“我先睡了。”
打了个招呼,返回卧室躺到床上。
…………
“你们是因为新专辑失败,所以躲到英国的吗”
“你们是否有在英国进行演出的计划”
“克里斯蒂安,你是否已经向克拉克小姐求婚了她答应了吗”
“……”
在酒店保安的帮助下,罗杰几人从无数长qiang短炮中挣脱出来,躲回酒店里。
“shxt!这帮狗仔真疯狂!”
罗杰整理了一下起皱的外套,心有余悸地说道。
在两天之前,乐队的行踪就被英国的狗仔们发现,然后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围攻。
《1》专辑销量断崖式地下跌、物流仓库大火的阴谋论,这都是英国媒体,尤其是以《太阳报》为首的八卦小报追踪的焦点。
然而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fxxk!”
&nb
第280章 历史低
好不容易安抚好炸毛的女孩,罗杰给远在北美的理查森打了个电话。
片刻之后,房间里的传真机就响了起来,等了足足十几分钟才传输完毕。
罗杰拿着一叠纸翻看起来。
十几张纸看着多,其实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
主要就三件事,《1》专辑的销售数据、媒体的动向、以及一些需要罗杰做决定的琐事。
经过一个灾难般的首周之后,二十世纪娱乐紧急追加了订单,在第二个周末到来之前,勉强将唱片全部送上了零售店的销售货架。
在除了夏威夷、阿拉斯加以外的四十多个州,以及加拿大的十个省份的主要城市,都有至少一家专门的唱片店,或者是连锁便利店会出售《1》专辑。
不过绝大多数城市,也仅仅只有一家店面而已。
在整个北美,铺货的总店面数量大约有800多家,这也是二十世纪娱乐发行能力低下的体现。
相比之下,由环球唱片发行的《黑色》,铺货店面数量达到了3300家之多。
《青春》要少一点,但也有近三千家。
发行,听起来简单。
比如说在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北美,实体唱片最大的销售渠道是线下连锁的零售店,在这个年代,差不多能够占据百分之七十五的份额。
在外行人看来,所谓的发行,不过是给经销商挨个打电话、签订合同、发货,然后等着收钱就行了。
但只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才知道,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者足够强力的“敲门砖”,即使费尽手段找到了经销商的联系方式,电话最多也只能打到对方的助理那,至于想谈生意,根本门都没有。
二十世纪娱乐哪怕拿着darkness乐队的这块“敲门砖”,打开的发行渠道也少得可怜。
根据西奥多透露的neimu,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十世纪娱乐采取了捆绑销售的发行策略,即想要代理《1》专辑的经销商,必须签下二十世纪娱乐旗下其他不入流歌手的专辑。
因为这个理由,至少有数十个连锁品牌拒绝了《1》专辑的上架。
不过这种事,罗杰早就有了心理准备。除了通过西奥多表示抗议之外,也没打算做更多的事情。
铺货范围缩水,所带来的就是销量上的巨大差距.
在第二个周末的三天之中,《1》专辑的粗略销量统计分别是1.3万、1.4万和1.1万。
三天的总销量甚至不到四万张,很难说让人满意。
尤其是周日的单日销量下滑,绝对不是什么友好的信号,这说明第三个周末到来之前,《1》的总销量很难超过十万。
在这三天的数据出来之后,二十世纪娱乐再一次调整了预期,认为在前半年的销售高峰期中,《1》专辑的销量上限在130万张左右。
而在最初的预期中,这一数字是两百万。
随之一同调整的,就是更加保守的宣传策略,简单点来说,就是减少这方面的开支。
比如说完全取消了后续的打榜投入。
“销量这么惨”
安妮凑过来看了一眼,小脸立刻就垮了下来。
“正常现象,《1》的质量不够好,公司的发行能力又差,我们还没有站出来拼命做宣传,卖得好才是怪事。”
罗杰安慰的话看起来更像是在打击人:“我觉得130万的预估都高了,能超过一百万,就算是成功。”
正说着,罗杰看到了文件末尾的一行备注,二十世纪娱乐的市场部认为,在明年的格莱美之后,如果乐队能够捧回至少一座留声机,在格莱美的光环加持下,《1》专辑的销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
为什么明知道格莱美是一个烧钱的游戏,还有这么多歌手和唱片公司拼命往里边砸钱
名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格莱美所能带来的销量和利润,才是更加重要的原因。
根据华纳唱片的调查显示,今年的最佳摇滚单曲奖,起码为《怪胎》专辑带来了数十万张的销量。
“口碑也好差劲。”
安妮指着文件上的一行数据。
二十世纪娱乐从媒体上收录了182篇乐评人的评价,好评率仅为百分之四十五。
而在不同地区针对歌迷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好评率也仅仅只有百分之七十三,但大多是b+或者a-的评价,a和a+加起来只有百分之十九。
这两个数字,都创下了乐队历史的新低,尤其是后者。
在《1》专辑之前,哪怕是口碑最差的《ab》,也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歌迷给出了a以上的评价。
最受歌迷欢迎的《怪胎》,仅仅只是a+的评价就高达百分之八十,只有不足百分之五的歌迷给出了b或者更低的分数。
当然,由于歌迷调查的取样范围都是已经购买了专辑的消费者,好评比例高才是正常的事。
对这类音乐不感兴趣的歌迷,压根就不会去掏钱购买。
“这原本就在我们的计划之内。”
虽然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有些惨淡,但罗杰却不以为意。
想了想,罗杰开口道:“格莱美之后,我们开始筹备新专辑,用一张高质量的专辑把口碑刷回来。”
“不是两张吗”
安妮纳闷地问道:“还有一张被你吃了”
在出发来到欧洲之前,罗杰就将一批歌曲的版权转到了乐队的名下,显然是为明年的专辑准备的。
一共二十首歌,其中有几首还很长,显然不可能是一张专辑的曲目。
“两张专辑分开发,中间加入一张和《1》一样的凑数专辑。”
罗杰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也行。”
安妮成功被罗杰转移了注意力,不再纠结于《1》的销量和口碑,好奇地问道:“二十首歌的风格明显不一样,我们先做哪张专辑”
“另类金属。”
罗杰随口说了一句,然后将注意力放到后边的文件上。
媒体动向不是几页a4纸能说清楚的,文件上的内容也不怎么详尽,只有一个简略到无法让人产生直观印象的描述。
不过,这方面由胖子把关,罗杰很放心,也不打算多管。
和很多明星不一样,罗杰并不喜欢看有关自己的新闻或者报道,认为这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媒体吹捧,会让自己骄傲自大。
而媒体抨击,则会让自己心态失衡。
 
第281章 花钱如流水
想到钻石唱片认证的事,罗杰突然想起来,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去关心以前那些专辑的销量了。
每一次分账的时候,只是粗略地扫一眼分账周期内的销售情况,重点关注的还是“总金额”一栏上的数字。
给西奥多打了个电话,要求对方将从《we.》单曲起,到《1》专辑的所有销售统计整理一份,发给自己。
然后继续看向后边的文件。
最后只剩下两件事,都是要让罗杰来做最终决定的。
一个是乐队粉丝组织的负责人。
罗杰打算让卡尔-瓦伦丁或者维罗妮卡-乔伊斯成为一个“职业粉丝”,专门负责协调、管理乐队的粉丝组织。
这个职位并不会直接和乐队建立起联系,而是向经纪人负责。
工作内容也很简单,根据乐队的需要,组织粉丝活动,发放福利,或是号召粉丝为乐队助威等等,只要是一个在粉丝中具备足够号召力的人,就足以胜任。
胖子在返回北美后,和这两人分别面谈了一次。
维罗妮卡-乔伊斯对此没有兴趣,很干脆地拒绝了,不过卡尔-瓦伦丁却是兴致勃勃,提出了一大堆计划和设想。
对于卡尔-瓦伦丁提出的,要求自己的室友一起出任这个职位,罗杰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下来。
职业粉丝的薪水不会太高,尤其是现在乐队的粉丝数量较少,工作量很低的情况下,最多也不会超过几百美元的周薪,多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一个人总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两个人商量着来,就要稳妥的多了。
至于具体的待遇,交给经纪人去谈就是,哪怕只是出于避嫌的考虑,也不适合由乐队出面。
以后和对方的联系,也会由经纪人或者助理去做。
第二件事稍微麻烦一些。
乐队巡演的计划,经过二十世纪娱乐的反复审核,敲定了初步的方案。
虽然细节还没有完善,但这份包含着演出城市、规模以及大致时间的计划书,已经传到了罗杰手上。
胖子在计划书上备注了几个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对于其它内容则没有意见。
“15个城市,18场演出,其中洛杉矶、芝加哥和纽约各有两场。”
罗杰将计划书递给安妮,问道:“你觉得呢”
“我们撑得起大型体育场的演出吗”
安妮有些担心:“一两场没问题,但是计划里有6场,我们的歌不够吧”
按照不成文的规则,规模越大的演出,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
也就意味着需要准备更多的歌。
五万人以上的大型演出,很少有低于两个小时的,哪怕再怎么缩短,也不可能低于100分钟。
而规模在三千人以下的礼堂级演出,一般也就一个小时左右,要省事得多。
而且这不仅仅只是歌曲数量的问题,长时间的演出,对于乐队的体力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在北美各地长途奔波本来就累,再加上排练、演出等等。
再加上6场大型演出里,有三场还是连在一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