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而且武艺在琼海军的操练还并不占主要位置,他们练习的内容要更加广泛些——比方说在一块空地上,用大量木桩,木板,土坑,壕沟,矮墙等元素结合而设置出一块块模拟阵地,让士兵们背负着模拟装备的重物快穿越,训练其运动能力。
明军将官们原先对于这种训练是不怎么看重的,不过当他们现琼州军所制作的模拟阵地有一部分居然是跟叛军在黄县县城下设置的羊马墙一模一样,在其末端还用土砖砌起了一堵与黄县县城差不多的高墙以后,他们就立刻重视起来。
琼州军方面只做了一小段:的城墙模型,用于训练步兵快攀爬和翻越此类阵地的技巧,但其训练强度并不大——因为真要攻城他们肯定不会光用步兵硬冲。但大明军却不同,人家可是要玩真格的,而且马上就能用得上。
行营统帅朱大典,监军高起潜等人亲自过来观看了一趟这边的训练——当然只是远观,他们到现在依然拒绝跟琼海军做任何实质性接触——回去以后便下令调集大队人马,迅筑造了一段同样的黄县城墙仿造品,连同城墙下的羊马墙防线都在其。
人多就是好办事,大几千号人在很短时间内便垒造出一段长达数丈的模拟城墙,之后明军预备攻城的各部队都被拉来进行了一番攻城演练,连同那些已经造好的攻城器械也被拿来测试效果,以便随时改进。他们甚至还分出了一部分人扮演守城部队,借助这段地势搞了几次对抗性质的演习,以完善其攻城战术。
打那以后前来观看
四零二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上)
四零二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上)
“怎么样北哥,那吴三桂用咱们琼海枪打靶的水平如何”
当天晚上训练结束之后,一帮因为要留在营地里警戒而没能去靶场上看热闹的小伙子纷纷凑到北纬近前,向他询问下午那位历史大名人的打靶成绩——名人么总是能得到些优待。吴三桂不但得偿所愿,体验了一下琼海步枪的优良操控性,而且还是北纬亲自出手,教他一些基本射击要领。
“……很快就能掌握…一线规则,射击姿势也很标准。持枪非常稳,肩膀一点不动。眼睛又好,两百五十米的标准距离,只试射三就上了靶……凭良心说,那小子天份真不错。”
北纬很少给他手下的受训者以如此之高的评价,不过想想看那位在历史上的名望地位,有这份能力倒也不稀奇。吴三桂本人对于自己的成绩也很满意,在他的要求下,这边给他带走了练习所用的人形靶,算是一个纪念。
白天除了吴三桂敢于大大方方提出试射琼海枪要求以外,还有一位自称是来自京城神机营的武将在他之后也来请求试射,并得到了满足。
神机营乃京师三大营专精火器的单位,对于琼海军的先进火器自是极感兴趣。不过比起未来大清平西王的优秀天赋,这位神机营军官的表现可要差得多。也许是因为以前明军烂火铳用得太多,他养成了坏习惯——瞄准时怎么也不敢把脸靠近,说是怕炸膛伤眼。
所以打了好几轮成绩都不咋样,而且这家伙对步枪和子弹本身的兴趣要比射击要领大得多,先是提出想要把步枪“借”回去看看,被拒绝后又想藏下几颗子弹,最后胡凯不耐烦直接把人赶走了。
在此之后又有几个想要尝试的,但统统被这边以“影响训练”为理由拒绝了——有一两个人去宣扬一下就够了,太多没必要。反正他们琼海军给人的印象就是很跋扈么,不需要为这帮人放低身段。
在这次实弹射击训练之后,明军各部对琼州军的态度就有了很大改变,原先多半是抱着看笑话心思的,这时候却不得不慎重起来——眼见为实,很多人直到看见对方的火铳威力以后,才想起来这支部队可是以区区两千人就横扫了数万叛逆的,又能在一日之间取下登州坚城——这背后所蕴含的战斗力让他们不寒而栗。
这其又要以辽东关宁军的心态最为复杂——辽镇兵马原是此次山东行营所有平叛部队公认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他们自己也觉得这次出兵平叛没什么难度,正好可以多抢些战功,把前段时间因大凌河之役败北而受到的惩处弥补回来。
只没想到半途杀出个琼州军来,这支据说是由反贼转正的队伍极其不讲江湖道义,上来就独占了收复登州之功不说,连黄县这块肉都不肯放过,要不是关宁军马快赶上个决战尾巴,说不定那帮短毛独力就把叛军全灭了——从他们的战斗力看,这帮人绝对做得到。
辽东军对此自然是极其不爽的,他们在关外干不过满洲鞑子也罢了,入关以来何曾吃过这种闷亏按平时习性,肯定要去敲打一番,不客气的话就算火并又能如何
只可惜碰上那伙人比他们更加凶蛮,这边不过纵马冲撞吓唬一下,对面居然就敢直接开火——人家比他们更不怕火并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辽东军才不得不冷静下来——所谓蛮横不讲理的人其实往往更善于审时度势,因为他们挑起来的麻烦多,遇到的对头自然也多,如果不懂得进退之道,选择好耍威风的对象,只一味横冲直撞,这种人迟早惹上真正强梁,也嚣张不了多久。
这支琼海军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那种惹不起的真正强梁在辽镇将领们内部曾就此展开过激烈辩论,后面来的一批将官起初大都觉得这帮绿皮没什么了不起,理由很实在:短毛真那么强为何还要接受大明招安肯定是打不过南方官军才招安的,连南方官军都打不过那肯定也打不过咱们辽东军——没说的,们
只有小将军吴三桂对此极力反对,认为那帮子绿皮不好惹,虽然只有几次少量接触,却可以确定这支部队绝非南方那些垃圾官军所能遏制。虽然还不能理解他们为何会自愿接受大明的招安,并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为朝廷卖命,但这是一股惹不起的力量,肯定没错。
由于吴三桂的看法更多是来自于本身的直觉,所以并不太能说服人。诸将之所以给他面子,更多是看这位小吴将军背后的势力——此次出兵,辽东军官位最高的几位将领,代理总兵吴襄是他亲爹,第一猛将祖大弼是他二舅,而这两人对年轻的吴三桂器重无比,素来是言听计从,无条件地给予支持。
这种支持在琼州军的运粮队经过他们辽军大营门前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关宁军的嚣张什么时候看到那么多补给从眼前经过还能不伸手的管你是谁,大爷们拿来用了再说大不了去行
四零三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中)
四零三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
非常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
因为没有存稿,只好临时把为明天准备更新提前一天放出。
明天晚上要出门,所以这次算不上加更。算提前吧,周五照常更新。
另外,投更新票的朋友,麻烦投在三千字一拦,其它地方都没用。
有票票的继续投啊,要能达到三百,我就熬夜加更
——————————————————————————————
——这是历史上明朝的下场,然而在这个时空,由于琼海军的莫名介入,有了这一场实弹射击训练展示,让包括辽东军将在内的诸多明军将领们亲眼看到了关于火器战术的正确路线,他们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起来,对于火器战法未来必获成功的光明前景也大为坚定。
“将把柄牢牢抵住肩膀以求稳定;铳管前后要设置两道望山以便于观瞄……还有最重要的:把铅子与火药事先用皮纸包在一起,整个装入内膛,这样度要快很多,而且不会再搞错份量。只是他们用的火药有点怪,不用火绳而是一碰就炸,这个颇为玄妙。”
“……对了,他们那种把短剑卡在铳管铳身上的作法也是极妙,我们大可学得这样火铳手被近身也不怕了……难怪他们平时只练一种刺击之法,原来就是为此而设。若全军都能用上这类火铳,十八般兵器果然尽可弃之”
——吴三桂是个极聪明的人,他虽然没象那神机营军官一样请求借枪或是偷藏子弹,回去后却能凭记忆画下琼州军步枪的大部分外观形状,并迅判断出了纸壳整装弹药的大致构造。除了还没摸清子弹底火及其相应击系统的秘密外,他已看出了琼海步枪的大部分设计原理——本来那也不是多复杂的东西。
当天晚上辽东军几位脑的军帐灯烛彻夜未熄,军铁匠技师都被招入,还有大明军当前所列装的各种火器也都被搬进去,一一对照研究……此后不久,在辽东军的营寨便开始乒乒乓乓响起打铁和木作的声音——国人的山寨本事开始显现。有些技术难题一时间难以攻克,但另有些纯粹只是思路和想法问题,一点就透。
比起那位已经研究了火铳许久,却一直没有足够财力和人力去实践的业余爱好者赵翼赵凤翔,辽东军可谓财雄势大。吴小将军一句话全营工匠和资源都能受他调动。而且吴三桂的想法也非常实际——我不指望马上仿造出和琼州军一样的火铳来,但我可以吸收人家实用的地方,对当前火器加以改进,先用起来再说。
一开始的外观模仿并不困难,一些简单方便的小窍门也很快被悟出,辽东镇的火器仿造之路由此开始。此时的辽东军对于琼海军犹自抱着一种不服气的思想——你们不过器械精利一些,想法奇巧一些而已。这没啥了不起——咱们的天才小将军不也是一看便会等咱们把这些窍门都摸透了,回头定要压过你们
——这些可怜的头脑简单的东北汉子们,他们还不知道这将是一条怎样崎岖的山寨之路:在受到了无数次打击与失望以后,他们才终于领悟到,想要在技术方面盖过那些绿皮,实在是个太过于不切实际的念头……
——当然,这是后话。
不得不承认对方要比自己生猛,又偷学了人家的知识,辽镇军将对那些绿皮短毛的态度终于客气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敌视,更不敢再有轻蔑之心——至少在他们的武器仿制成功之前还不敢这么想。
而山东行营其他部队的想法也大都与辽东军类似,包括那几位高官,现在他们倒是不用担心有人再敢不长眼的去招惹短毛,把那支部队给逼反了——现在各军经过那片山坡时都绕着走的。
有人更提议说干脆把山上那个川军营寨撤回来算了,免得双方距离太近难免磕头碰脚惹出麻烦来。不过监军太监吕直却很乐观的表示不必多此一举,因为他派驻在川军的探子每天都把川军和琼州军的情况汇报上来。
根据探子的报告,双方相处的很好,非常好
——川军营统领王参将现在已经成了琼海军营地里的常客,而且每次都很凑巧的赶在差不多吃饭时候到,于是往往就一起吃个“便饭”了。头一两次这边还拿他当客人待,时间长了也就随意,有啥吃啥——不过话说回来琼海军恢复正常补给以后的伙食水平本就不差,拿来待客也不寒碜。
老解有一次想着对方的川军身份,特地嘱咐厨房用辣椒作了几道菜肴,结果却把王参将辣的活蹦乱跳,愣说从没尝过这种味道——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年头川还不流行吃辣,虽然辣椒已经从海外传入原,很多地方仅仅是作为观赏植物看待,当蔬菜吃的很少。
不过川人毕竟与辣椒有缘,那位王参将在被辣了个满头汗以后对这种口味反而特别意,一直都念念不忘,后来只要他来总要厨房专门帮他做一道辣味的,以满足其要求。
当然了,说人老王专门为骗吃骗喝而来似乎有
四零四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下)
四零四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下)
所以很多时候还要靠军队自己筹集,同在大明境内,抢是不能抢的,只能花钱买——可钱从哪儿来呢没办法,川军弟兄们只好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出兵的时候就带着大批土特产一同出川。
在这个遍地是关卡,土匪如牛毛的年代,物流输送及其困难,很多商品输送到几十里之外价格就要翻倍。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经商反而有着天然优势——他们不需要交纳任何捐税,也没哪家土匪敢来抢劫他们。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不少特产只要能运出川来就可以翻上好几倍的利,运货远比运粮运银要划算得多。王参将他们一路走一路把货物断断续续出手,换取军粮物资,靠这个来支撑军队的开销,这才坚持到了目的地。
“所以只剩下最后这些了,不过绝对都是好货色——怎么样,解兄弟,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咱们这边价格一定公道一时没钱也没关系,咱们可以交换”
此时王参将那副笑眯眯的样子丝毫不似武人,倒是象极了许敬莫大鹏之类的商人。而解席这边几个人跟商人打交道都不是一回两回了,见了反而更觉亲切些。
“好吧,那你想换些什么……我们我们东西很多的。”
双方就在这处充满药香的帐篷里开始了商业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他们更加确定了一件事——这位王参将果然还是更适合作商人一些。先前什么请客啊,送礼啊,叹苦经啊……多半全是为了此时搞推销的伏笔呢。
老王最初的期望是想用川中特产换军用品——例如火枪大炮之类,在听这边斩钉截铁告知琼州军从来不卖军火之后难免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当敖萨扬拿出贸易公司专门制作的商品目录后,他的眼睛一下子又亮起来。
在某种程度上,琼海军和川军很相似——他们也是一支极其注重商业效益的军队,而且比川军做生意只是为了凑盘费还要更进一步,琼海军大部分行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军队的一半以上职责是为贸易路线保驾护航。
委员会这次派兵前往山东,本身就带了为贸易公司探路的意思。在林峰那里,各种货物的样品都准备了一些。此外,作为一家由现代人经营的公司,他们对于商品推介的重要性自是清楚无比——林峰那边除了携带若干样品外,还专门准备了好几本详尽的商品介绍册子,把贸易公司的经营物资按品种,门类,特征以及价格等一一录于其上。
在这些大约a3大小的介绍册子中,除了文字说明外,还尽可能配上了手绘插图——他们原想用照片的,可惜所有人的相机都是数码产品,能拍照却不能打印,没有纸质照片可用,只能找画匠照着画出来。
这个年代的画师水平普遍不高,走形失真在所难免,后来是请了穿越众里的美术高手王晨帮忙,预先画出素描式样,再由那些画惯了年画的本地画师加以模仿,这才能够成批制造图册。
除了用文字和绘画加以说明外,对于有些商品——如香水,玻璃镜片等,还在样册中放置了一些实物样品,册子本身包装亦极其精美:大红缎面的硬纸外壳,里面一页一页图文并茂,总之就是尽可能让潜在客户通过这一本图册充分了解到商品的种类,用途以及特色,进而产生购买。
敖萨扬这次过来就带了这么一本,当他把介绍册递给王参将时,后者还有些诧异。不过打开来翻了几页以后他的眼珠子就直溜溜不会动了……不但眼睛不好使,连鼻子都似乎不够用——当画册翻到介绍香水的那一页时,一股淡淡香气从其中夹杂的织物中升起,将帐篷里的药味儿冲淡掉不少。
“……这,这上面的东西,你们都有”
“都有,不过要到登州府去才能交货——我们这边全是战斗部队,没送货物过来。”
虽然大部分都看不到实物,王参将对此已是非常满意。事实上他上次来赴宴的时候就对琼州军用的玻璃器皿羡慕不已——川中平原其实相当富裕,但由于道路难行,对外的物资交流实在困难。蜀中很多好东西都运不出来,同样的,外面那些奢侈品运进去也少,尤其是通过海外贸易进来的西洋货物,在江南京城一带还不算稀奇,到川中价值就要高得多了。
他原想换不到军火就换些玻璃器和西洋夷货也行——这在四川都是稀罕东西。却没想到这边拿出来的商品目录竟是那么丰富,远远出了他的想象——谈判的后半截子,那位王参将一直在看着手中介绍册子走神,庞雨等人这边说话都没怎么听进去。
&
四零五 攻城(上)
四零五 攻城(上)
站在军营前的山坡上,正好可以将大明军的攻城部署一览无余。所谓“人一上万,无边无岸”,这句话在此时充分显示出它的贴切性——只见蓝天之下,黄土陇间,密密层层一个方阵紧接一个方阵,入眼之处或为赤红,或作银白——红色是明军的鸳鸯战袄,虽有新旧不一,颜色斑驳之处,但他们统一披在肩膀上的红色布巾都还挺新,因为那只有真正打仗见血的时候才拿出来披上,此时从上往下俯视,倒也整齐划一。
至于银白,就是盔甲钢铁之色了。尤其是辽东军那边,尽管此次攻城他们骑兵所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辽镇兵马依旧全副披挂,连同那数百名重甲骑兵一并派出。这些重骑兵全身上下都包裹在钢铁甲片,铁甲很容易生锈,但每一个重骑都有专门的辅兵为其保养盔甲,所以今日开战时,那些甲胄拿出来卖相极佳,上千人马同时行动时当真犹如一条流动水银一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