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由于火器的快展,现在光木板已经不能抵御火铳子弹的穿透了,不过明军对此也很有经验——他们把从周边村落搜集来的棉被棉衣钉在板上,作战时浇水浸湿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这一招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对付鬼子的三八大盖还很有效呢,用来抵御这个年代的火铳绝对绰绰有余,但依然顶不住火炮——哪怕是普通实心铁球,一就能穿透。若打的位置凑巧一些,当场散架也不稀奇。
此外就是大量的登城云梯,这些梯子都很长,远远过黄县城墙高度,上面的横木也十分密集,有些在侧面居然还有扶手——这些云梯是要搭在城墙上形成斜坡的。其实那些大车上的防护板也有类似作用——如果能靠近城墙的话,这些大木板会直接搭到城墙上变成坡道,一次可以容纳十多名士兵同时冲锋。
在这一片喧闹声,琼海军的营寨也不得不挪了个地方——因为黄水河这一边的树木都被砍伐光了,明军官兵自然的把眼光投向了河对岸。而琼海军的防御阵地正好扼守了渡口道路,他们若不肯让道,大明军只能另外搭浮桥或者干脆游泳渡河。
自从上次的会面不欢而散以后,山东行营就没再跟这边有任何联系,到现在居然也不肯出面,只让下面人自己设法解决——看来在朱大典高起潜这帮人心目,短毛的强硬也很让他们头疼。
最后竟然是被派遣过河伐木的一支四川部队自己派了人过来求告,说了不少好话,还送上若干蜀锦特产作为礼物。这边大伙儿想想也没必要跟所有明军过不去,于是解席同意挪个窝儿。把营寨搬迁到一处距离黄县县城较近的高坡上,也便于观察大明军攻城时的景象。
却不料这个动作引起了山东行营方面的警惕——自从第一次攻城受挫之后,山东行营的官兵们终于意识到这支叛军绝不是什么软柿子,其战力肯定不比他们差。那么在这之前,人家琼海军仅仅依靠两千人不到便死死扼守住了官道,并且把叛军揍得鬼哭狼嚎又是咋回事
于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尤其是审问俘虏,山东行营的官员们不得不重新评估短毛军的战斗力。而给那些幸存叛军俘虏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先当属琼州军的火炮。其巨大威力在他们口被形容的无以复加,什么“雷神一出,天翻地覆”,“一炮糜烂十数里”等等,让那些大明官员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琼海军在移动时,两门火箭炮的射架都是拆卸运输,不怎么显眼,但那被若干匹大青驴子前拉后推,好容易才拖上山的十二门青铜炮却遮掩不住。运到山上以后炮口虽是朝着黄县县城的,但哪怕是朱大典等官也能看出——这种两轮炮既然移动起来如此轻便,要掉转个方向肯定也是轻而易举。
行营的官员们立即紧张起来——先前还没看出这片山坡的重要性,但当短毛军驻扎上去之后,他们现短毛军的火炮在这山上可以覆盖到整个山东大营,这可如何使得——其实琼州军的火箭炮先前也能覆盖他们,但那时候山东行营还没这概念。
要说再去让琼海军搬一次家是不现实的,上次会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群短毛的嚣张跋扈。别看高起潜动不动用“贼性未改”来形容他们,可真当那些短毛威胁要重操旧业时,最为紧张的却也是他。
不过这些明朝的官儿倒也颇有急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想出了解决之道——那山坡面积挺大,你们短毛能驻兵咱们也能啊于是没过多久,琼海军大营旁边又多出了一座明军营寨,双方距离极近,几乎是要背靠背了。而且有意无意的,这座营寨挡在了琼海军与明军大营之间,也就是说即使他们调转炮口也没射界,除非先把这座营寨给拆掉……
“我x”
北纬等人对此极其不爽,但也没办法——看来辽东军并没有把短毛的警告通报上去,或者报了也没被理会。先前只有辽东军一家时还可以威胁一下,现在人家明军主力部队都过来了,而且摆明了要玩贴身紧逼,这边总不好当真开战。
有意思的是,被派来充当这个肉盾角色的居然还是上次那支川军部队,也许是行营官员觉得这些川军已经混了个脸熟,好说话。他们的统领是一位王姓参将,尽管解席在大明的官位只是个小小守备,比参将低了好几级去,那位王参将却主动专程过来拜会,说了无数客气话,又送上了一大堆四川土特产——搞不懂他们是出来打仗还是拉关系,居然带这么多土产。
之后两军算是作上了邻居,天天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监视着。琼海军这边是习惯性的警惕,而这支川军则是奉命而来,他们甚至为此而免去了劳役之苦,每天就待在大营里不用干活——和黄县周边的几支警戒部队,以及在行营军似乎天生高人一等的辽东军一样待遇,这些川军也算是沾了琼海军的光。
那位王参将很热情,每到吃饭时便常常来邀请解席等人前往他们营寨赴宴,这边当然都是委婉谢绝掉。不过虽然没去吃人家的饭,每到饭时,这边的指挥官都会爬到自家营寨的瞭望塔上,偷偷用望远镜观察对方士兵吃些什么。
这边望远镜的质量都很好,好到可以看清对方装食物的大木桶里有些什么内容——能看得出明军内部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不但军官和士兵之间差异极大,就是士兵与士兵之间,其伙食水平也有很大不同。
——将官们都是在帐篷里吃的,看不见,但偶尔能看到从小厨房位置送出来的精美食盒,都是些如同艺术品一样的漆器,里面的内容肯定不会差;之后是骑兵战兵和步兵头目,酒和肉充分供应,每天都闹的醉醺醺;再下一等是骑兵辅兵和步兵战兵,有白面馒头和肉;更低一档则是普通步兵和辅兵,白面馒头和黑窝窝头混杂,有时辅以肉汤;最后则是没有正式军籍的夫子杂役,他们的饮食水平可就寒碜狠了——几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外加一碗烂菜叶汤,除非在供应非常充足的时候,菜汤里才能看到一点肉腥——后两个档次的人是最多的。
 
四零零 郁闷的行营
四零零 郁闷的行营
努力写,努力更新,再来个四千-
同志们,有票票也努力投一投吧,月票,推荐票,评价票,更新票都要当然更新票最好放到明天投,周日继续有更新。
-------------------------------------------------
自从登州府的补给送达之后,明军就停止了跟琼州军在后勤方面的较量。倒不是因为解席摆阔气请客的缘故——长官大吃大喝而下面饿着肚皮这种事情在明军非常普遍,琼海军的将官们奢华一点并不能让对方感到意外。最多,只是对于琼州方面的品位感到新奇而已。
让他们感到震撼的主要原因,却是那排成长长一串的补给车队在数万明军面前招摇过市,运送的物资让不少人看在眼里了。这沉重打击了那位大明军后勤工作的总负责人,巡按谢三宝大人的自信心——要满足几万大军的供应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位谢巡按一直在为此焦头烂额。幸亏山东这边原本富裕,民间大牲口和车辆很多,先前被叛军抢来无数,除了组建“驴骑兵”以外也大量用来运输。后来叛军在仓促之间不战而退,这些抢来的辎重牲口自是毫不吝惜,能带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大量被丢弃甚至毁坏,一段时间内沙河至黄县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被抛弃的大青驴子。
谢三宝把这些牲畜车辆收集组织起来,运粮到营,然后把驴子宰掉充当军粮,木头车则拆掉充当攻城器械的材料,最大限度满足了部队需要——他原先是很为此感到自豪的,可随后便看到了琼州军的辎重队……
区区两千人不到的队伍,其补给规模竟然相当于他这边上万大军而且运来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对于一支连活猪,蔬菜,甚至餐后水果都能千里迢迢从南方运过来的部队,再跟他们比后勤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不是因为如今琼州军在这黄县战场上早已凶名在外,先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又极其强硬,而行营方面怕逼反了他们,也竭力约束诸军不得前去骚扰,恐怕会有人忍不住动手抢劫呢——至少辽东军内部这样的叫嚣就不少。但偏偏军第一悍将祖大弼和公认的辽东军明日之星小将军吴三桂都不赞成,辽东诸将才勉强抑制住贪念,没冲出去找死。
确实是在找死,如果他们敢动手抢的话——粮道守护一向是琼海军的重之重,他们先前之所以不设补给线就是担心辎重队被劫。登州府的人手一直极其紧张,这次本来也是抽不出更多人力护送辎重的,幸亏前段时间解席这边先派了一个连回去——把前次战斗缴获的大量驴马牲口送回登州,这才有了能够组织这支庞大运输队的人力和畜力。
在靠近明军大营之后,北纬又派出一个连队加入护送队——在别人看来靠近明军大营应该是安全了,在琼海军眼却恰好相反。四百多名火枪手以临战态势护送着车队经过明军大营外侧,在一片或嫉妒或贪婪的眼光把那上百辆大车拖进了琼州军营地。
就在解席请客吃饭的当天晚上,琼州军的营地里也闹腾到半夜,士兵们开了个篝火晚会。琼州军的娱乐活动也是典型的集体式——以连队为单位飚歌,从“我是一个兵”到“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各类传统军旅歌曲层出不穷,当然歌词都作了一些小小改动,不过不在乎荒腔跑调,总体就是比谁嗓门大的刚阳特性仍在。
…………
可以想象,这一晚上与他们作邻居的那支明军部队有多么郁闷——古代任何一支军队,在入夜之后都是严禁喧哗的,怕引营啸。偏偏隔壁这支队伍反其道而行之,闹腾得比营啸还凶猛。如果不是自家那几位前去赴宴的将官都已经一个个喝得红光满面,醉醺醺还带着礼物安全回到了自家营寨里,他们几乎要以为是琼州军想对他们动手了。
山坡下面的明军大营距离此地较远,但夜间的喧闹依然传到了这一边。在山东大营主帐那边,巡抚朱大典,巡按谢三宝,监军高起潜,吕直等数位明军统领都站在帐篷外面,抬注视着那片喧嚣的山坡,脸上神情却各有不同。
高起潜自然是所有人最为苦大仇深的一个——自从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以“监视诸军”名义出宫行走以来,一路上都是受到阿谀奉承,何曾受到过前几天那样的屈辱
要知道就算那些心里面瞧不起他的官督抚,至少表面上也是客客气气,很给面子——毕竟他代表了皇帝。可偏偏这两个反贼——没错儿,高起潜到现在始终坚持称琼海军为反贼,他坚信这帮人绝对不是真心投降大明,眼下不过暂时服软,迟早有一天会露出真面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太监的判断完全正确——居然敢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
高起潜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个姓解的高个儿匪居高临下睥睨斜视看他的眼神——就是宫贵人里头,有资格用这种赤1u裸蔑视目光看他的人也没几个。
“一窝子狂妄悖逆之徒,终是贼性不改,竟敢夜啸军营,意图作乱,当以军法治之”
高起潜此刻恨不得能把那伙贼人统统砍头,但旁边朱大巡抚只是翻了翻白眼——军法哪家的军法从一开始人家就正大光明宣称那支部队不受大明朝廷管辖了
尽管朱大典当天便把与琼州军统领见面的情况原原本本写在奏章里,那句大逆不道之语自然是被着重提及,连同高起潜的密报与弹劾一起送往京城——虽然没能看到高太监的密奏,但他也完全能猜到那里面写了些什么。
可那又能如何朱大典非常清楚,这些奏章递上去,充其量只能把当前京师里盲目的乐观情绪打掉一些,让那些神气活现的东林党收敛一点,仅此而已。朝廷诸公是不可能在这场山东叛乱还没彻底平息的时候,再去激怒另外一股子强大军力的。
所以朱大典的上书只是据实记述了自己和那位解团长的每一句对话,而没有做任何倾向性的评论。他只能这么做——如果自己在上书也和高起潜一样说琼州军仍是反贼,不要说此刻正捧着招安之功得意洋洋的东林党人,就是那位刚刚升任两广总督,圣眷肯定在他之上的熊灿也会跳出来拼老命的——咱们南方督抚好容易才把反贼招降成为官军,还拉来一支武装帮你们平叛,到你们山东这边又把官军逼成反贼了你们这怎么办事的要是南方数省重新糜乱起来,这罪名你来承担
这并不是胡思乱想,换了他朱大典处在对方的位置上肯定也会这么想这么干,自己已经赋闲了太长时间,这次得任山东巡抚本就是意外之喜——先前那位因为平叛不利被撤职了,其他有资历,有关系的人又大都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这才轮到他无党无派的朱某人从夹缝里挤上台。
&nbs
四零一 特立独行
四零一 特立独行
再来个四千字,呵呵,也算是另类的加更了。
朋友们投票也給力一些啊这两天总是吊在第十一位,就差几票就能进前十啦。
没月票的同学,推荐票也行,快达到二十万了。啥都没有就多给几个点击收藏吧。
----------------------------------------------
“此无非南军特立独行尔,汝等不必大惊小怪。”
——这原是那天晚上朱大典用来敷衍高起潜的话,但在之后几天,却屡屡成为各级明军将来用来安抚部下的口头禅。有时候实在受不了去找上官抱怨,得到的却也多半是此类回应。
问题是……他祖母的这支南军特立独行的地方也太多了吧——这短短十余天来,几乎所有跟琼海军打过照面的明军将领都在心暗骂。
自从军粮到位之后,琼海军基本恢复了正常作息制度——所谓正常作息就是根据北纬“不能让士兵闲下来,闲下来就会惹事”的理念,每天都把他们操练到精疲力竭为止。
当然在这里还不能完全放松,各连队要轮番警戒,所以训练量只有正常情况的一半,但那也够可以了。反正在外头明军看来,这支短毛军的行为早已大大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每天清晨,当整个明军大营都还是一片寂静时,就听到短毛军营寨几声尖锐军号,只片刻之后这些短毛军就穿戴整齐,排成两列整整齐齐从营寨里窜出来了,个个都武装齐全,一副要找人麻烦的样子。
头一回把隔壁川军和对面辽军都吓了一跳,心说难道是这帮绿皮下床气太大了,想要找人火并少不得都乱哄哄爬起来涌上寨墙做好防御准备,但只见那帮人光是绕着山坡跑圈子,跑了大约两三里路之后便返回营去了,这边白白紧张了一场的诸军自是再度破口大骂。
一天如此,两天如此……时间长了各军也渐渐适应。双方熟悉一点之后又有人跑去问,说你们天天早晨这么折腾究竟为哪般得到回答却非常简单——早锻炼啊。
早锻炼有必要背那么多东西吗——当然,士兵上了战场哪个不是全副武装的就算要撒丫子逃命,带着武器装备也安全些呢
听到这个答案的明军将领想想看也颇有道理,不少人便打算在自己军也推行此法。不过这法子听起来简单,真正要长久施行下去以后却现很困难——偶尔这么跑一趟还行,经常跑士兵的伙食必须要跟上,否则肚里空空再怎么努力也跑不动的。
而且天天这么武装强行军,装备本身也磨损很快,尤其是鞋子……不少官军尝试了一两次之后便不得不放弃。有些想要坚持下去的则去找谢巡按大人要求增加后勤物资的供应,结果……
——结果当然都是被一肚子怒气的谢三宝骂回来——谢大人最近快要疯了。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向前来要求增加补给的各级军官说明:那支琼海军的辎重补给全是他们自己在负责,与行营粮台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水平不能拿来作为大明军的标准
…………
然而琼海军的特立独行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一处,与习惯了三五日方一操演的大明军不同,琼州军每天的活动安排都很满,完全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
每日上午,这是琼州军唯一比较安静的时段,除了外务和执哨,大部分士兵都呆在营不出去。不过,当前来窥视琼州军虚实的明军将官们悄悄踏上川军营的瞭望塔,朝那边军营里望过去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被吓一大跳。
——只见短毛的士兵分成数块,整整齐齐盘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小树枝在地上勾勾画画,军官们则在最前面的小黑板上涂写传授……这是在教他们念书识字
琼海镇全军都是能识字的体认到这一点着实让大明的各级军官都极其吃惊——要知道大明军就连很多高级将领都未必识字呢。一般下级军官乃至于普通士兵就更不用提。
尽管这些人从短毛那里学来的字十分粗陋简单,很多笔画稍微复杂点的字还写不出来,但看懂却没问题。而且短毛士兵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字一道,在数术方面的能力就非常强——这一点后来彼此接触多了以后才现。琼海军随便一个小兵的计数能力都不差,和外人交往时判断力都很强,无论处理事物还是买卖东西,很少有人能骗过他们。
上午学,下午练武——每天下午则是琼州军操练演武的时候,也就这时候他们的行为才略微能被周边明军所理解。比起大明军传统的排兵布阵,以及各种复杂器械练习。琼州军的操练倒是相当简单——士卒们只以木棍练习击刺之法,对于阵形的要求也并不严格,最多只练习到三到五人之间的小配合,在他们的兵法似乎并没有“阵而后战”这条基本规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