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因为有骑兵参战,船上的粮食还真不少,足够来虎等人吃上十天半个月的。
看到满舱的粮食,还有一些酒肉,板楯蛮们发出兴奋的吼叫。
来虎转身重新列阵,准备配合罗蒙等人围攻蜀军骑兵。
蜀军骑兵见势不妙,迅速选择了撤退。没走多远,他们就遭到了伏击,一阵乱箭从黑暗中射出,当场有数人落马,有的骑士惊慌失措,控制不住战马,冲进了河里,最后逃走的骑士不过三五人。
罗蒙、来虎收拾了战场,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物资,迅速撤退。缴了五六匹战马,让他们的运输能力大大提高。
来虎实现了昨天的诺言,请杜白吃马肉,痛痛快快的喝了几杯,解解疲劳。受伤致残或已经死亡的战马全部被宰杀,分成肉块,每支分队分上一些,一点也不浪费。
分完了战利品,六支分队挥手告别,按照事先的计划,再次分散行动。
很快,来虎又接到了联合作战的请求,随即奔赴指定的地点会战。
——
八濛山,蜀军大营,中军大帐。
曹操背着手,站在宽大的地图前,看着彭羕、程畿在地图上标出近几天双方发生冲突的地点。
短短几天,蜀军多次遭到吴军攻击,地点不定,人数不定,过程却有一些共同点:最后的结果大多是吴军取胜。即使吴军一时受挫,被迫撤退,可他们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而且人数更多,准备更充分。
相比之下,蜀军的反应太慢,互相之间的支援不足。即使是曹休、曹真统领的中军骑兵也来不及反应,经常因为半路遇袭、或者路上突然出现的障碍而耽搁时间,错过了战机。等他们赶到战场,吴军已经结束了战斗,消失在山林之中。
又或者,等待他们的是一个陷阱。
曹休、曹真原本不想汇报,希望能凭自己的力量扭转形势,直到连续几天受挫,骑兵被折腾得疲惫不堪,他们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不得不将战况送到曹操面前。
在仔细梳理了战况之后,曹操意识到一个问题:吴军的战斗位置如此飘忽不定,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络的?山地作战,各部之间的联络非常困难,信息传递延滞严重,配合起来也会很麻烦。
吴军似乎克服了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作到的?
曹操问辛评、冯鸾,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心里多了几分畏惧。早就听说吴军擅长山地战,却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擅长,现在算是见识了。在南北长达百余里的山岭间作战,居然还能打出这样的配合,怪不得以山地作战著称的板楯蛮也落了下风。
“孤之前错怪吴懿、张鲁了。”曹操转过身,看看辛评,露出无奈的苦笑。
辛评没吭声,神情却有些窘迫。之前对吴懿、张鲁意见最大的就是他,他多次在曹操面前说吴懿、张鲁养寇自重。吴懿、张鲁投降之后,他又极力鼓动曹操惩处吴懿、张鲁的家人。现在曹操说这句话,看似自责,其实是指责他。
“大王,吴军装备好,同等兵力下,我军没什么优势。这一段渠水河岸又多有山坡,并不适合骑兵奔驰,分散兵力于我不利。”
冯鸾咳嗽一声,提醒曹操道。他这两天与辛评相谈甚欢,不愿意看到辛评尴尬,主动为他解围。
曹操点点头。他知道此刻不是责备辛评的时候,眼下最要紧的是如此扭转这个形势。
“元凤,宕渠什么时候能准备好粮食?”曹操转身取出一份战报,递给冯鸾。
这几天,除了各部伏击不利之外,还有吴军推大石入水,在渠水中制造障碍的消息。宕渠以下,水流渐缓,水面变宽,相应的水深也就有限。一旦水中有大石,吃水深的船很容易被撞破沉没,尤其是从宕渠遇粮来的大船。
冯鸾看完,也有些头疼。他一边将战报转给辛评,一边安慰曹操道:“大王也不用过于担心。春天将至,水位会上涨,只要船工们小心一些,还是可以解决的。当务之急,是清壁坚野,让这些游击的吴军无法得到补给,断粮自退。”
曹操点点头,却不说话。就算船队集中出兵,用大军保护,无惧吴军骚扰,水里的石头也是个麻烦。
这时,彭羕上前一步,拱手施礼。“大王,臣有一计,可清除吴军推入水中的大石。”
“哦?快说来听听。”
彭羕略带得意,说了一个办法:用两只船并行,一只船上装满泥土,一只船空着。先探明大石所在,然后用绳网套住,再将绳网系在装满泥土的船上。将船上的泥土移到空船上,船就会带着水中的石头浮起,然后牵引到岸边。
两艘船依次轮换,清理起来快得很。
听完了彭羕的解说,曹操抚掌而笑。“永年,此计甚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彭羕有意无意的瞟了一眼辛评。“大王,南阳学报上有过类似的文章,是我益州才子李譔所撰,臣碰巧读过。”
辛评被彭羕那一眼看得心头火起。
他想起来了,彭羕曾将那篇文章推荐给他,希望他能向曹操建议,在益州兴办木学堂,招收年轻学子入学就读,并重金聘请通晓百工之士任教,以免李譔这样的人才流入中原,为吴国所用。他对益州人一心想为当地人谋利的事非常警惕,当时说了一句奇淫巧技,不登大雅之堂,没想到彭羕一直记着,今天在曹操面前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这益州小儿,着实可恶。
第2480章 火烧八濛山
曹操眯着眼睛,想了好久,神情犹豫。
火攻的确是好办法,他之前就考虑过用火攻。但火攻是有条件的,山上必须有易燃之物。如今已经是春季,树木返青,水份很大,很难点燃,除非用大量的引火物。
当年皇甫嵩在长社大破黄巾贼波才,就是如此。四五月份,草木湿润,难以引燃,皇甫嵩命将士每人准备一大捆干草引火,这才能够烧毁黄巾大营,大破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
可是徐晃不是波才,他精通兵法,不可能没有防备,他也许早就请理了所有易燃之物。要用火攻,只能用弓弩从山下射上去。
以下攻上,弓弩手很难将引火物抛射到山坡上,除非逼近到山坡下。
可是逼到山坡下,弓弩手们就进入了徐晃的攻击范围,他们很可能先被徐晃击杀。短兵相接,弓弩手的战斗力有限,伤亡会很大。
曹操将自己的担心一说,冯鸾笑了。
“大王有所不知,八濛山一带并非聚落所在,山顶更是人迹罕至。历年来,积累了不少枯枝败叶。就算徐晃能够清理一部分,也无法清理干净。这些天一直没有下雨,若用火攻,必能得手。若是再过些日子,草木复生,或者下了雨,那倒是有些难办。”
曹操将信将疑。不过他还是接受了冯鸾的意见,不管怎么说,总要试一试,万一有用,这可是个好机会。他随即下令,并决定在下半夜发起攻击,趁吴军休息的时候,放火烧山。如果山上乱了,就趁机大举进攻,拿下八濛山,否则就放弃,别想他法。
接到命令,各营纷纷准备。
下半夜,过了丑时,曹操起身,先派了几个斥候摸到山上,窥视山上的吴军戒备。过了大半个时辰,斥候陆续回报,吴军防备很严,无法靠近得太近,有两个斥候靠得太近,被吴军值夜的暗哨发现,当场射杀。可是从声音来看,吴军大部分将士都休息了,山上很安静。
曹操很满意,随即下令出营,准备进攻。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蜀军各部都不能举火照明。好在正值月半,月色不错。蜀军借着月色,悄悄过了渠水,摸到八濛山,弓弩手逼到山脚下,准备强攻的步卒也过了渠水。
一声令下,弓弩手点起了火把,点燃了箭上的引火物,然后射出一阵箭雨,如天火一般,落在山顶。
与此同时,蜀军在山坡上点起了火堆,引燃了山坡上的树木。
听到山下的声音,山上的吴军迅速做出了反应,报警的铜锣响急促而刺耳,不少士卒赶来灭火,却已经迟了。火势迅速蔓延,整个八濛山都烧了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火堆。
隔着渠水,曹操远远地看着八濛山上的大火,看着山上吴军奔走灭火的慌乱身影,听着嘈杂的喊叫,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
“元凤,这一战,你是首功啊。”
冯鸾很得意,抚着胡须,朗声大笑。“孙策以凤凰自居,以为能浴火重生。我们今天就看看是真是假,看看徐晃能不能浴火重生。”
众人大笑。虽然不是每个人对冯鸾夺了首功满意,可是看到八濛山攻克在即,徐晃非死即俘,心情大好,也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和冯鸾闹别扭。
如果不算孙坚、孙权父子在交州的败绩,这可是有史以来,诸侯对吴作战最大的胜利,足以振奋人心,至少能为蜀国争取几年的和平。
山大的火越来越大,大得曹操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对冯鸾说道:“元凤,何以如是?”
冯鸾也觉得火势大得超乎想象,却没多想。“大王,臣之前就说过,山上人迹罕至,历年来积累了不少枝叶,这次全烧起来了。”
曹操扬了扬眉,觉得这个解释虽能接受,心里却还是有些莫名的不安。只不过事已至此,他总不能退却,随即下令步卒准备登山。
山坡上刚被火烧过,有不少树枝上的火还没有熄灭,蜀军要登山,首先要选择没有火的路,必要的时候还要灭火。这些工作进展得很快,消耗了不少时间,直到天色将明,才有一部分蜀军成功登顶。
看到蜀军战旗在山顶的烟雾中飘扬,山下的蜀军齐声吹呼。
得知有同伴登顶成功,其他的蜀军不甘示弱,纷纷加快了速度,以最快的速度向山顶攀爬。
就在这时,最先登顶的蜀军却遭到了吴军猛烈的反击。看着全副武装,脸上蒙着布巾的吴军列着整齐的战阵从一个个藏身处冲出去来,尤其是一群脸上布满黑纹的蛮子怪叫着、蹦跳着冲杀在前,还沉浸在兴奋中的蜀军阵脚大乱,根本来不及列阵,各自为战。
双方接触,王平一手提盾,一手挥刀,率先杀入。
朴寅兴奋的怪叫着,从王平身边冲过,飞身跃起,直扑战旗下的蜀军号令兵的头颅。号令兵刚刚举起牛角号,还没来得及吹响,见一个凶悍的蛮子迎面杀来,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抽身就退,却还是慢了一步,被朴寅一刀砍下手臂,牛角号也落在了地上。
蜀军气夺,不少人转身就逃,有的甚至顾不上山石滚烫,沿着山石就往下滑。
但大部分人来不及逃跑,也没有勇气直接跳下二三十丈高的山崖,被王平等人四面围住,一一砍倒在地。等徐晃带着十几个亲卫赶到时,战斗已经进入尾声,蜀军大半被杀,剩下的跪在地上投降,吓得连头都不敢抬。
徐晃命人将这些蜀军绑起来,却没有拔掉蜀军的战旗。他一边命人摇晃蜀军战旗,向山下发出请求增援的信号,一边勒令蜀军俘虏大声喊杀,仿佛还在奋战一般。朴寅等人手持战刀来在巡逻,哪个声音小一点,直接一刀砍死。
蜀军俘虏为了活命,只能扯着嗓子拼命叫喊,喊得撕心裂肺。
徐晃等人的位置在坡顶边缘,山脚下的蜀军只听到声音,看不到坡顶的情况,远处的曹操等人能看到山顶的情况,却看不清楚细节,只知道蜀军战旗在摇晃,发出求援的信号。两者一结合,曹操很自然的得出了吴军顽强,蜀军攻击受阻,需要增援的结论。
虽然这和预期的有些区别,却也相去不远。不管是曹操还是冯鸾等人,都不认为吴军会轻易投降,遇到一些反抗是必然的。不过事已至此,再顽强的反抗也只是一时血气之勇,支撑不了几时。
曹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下令增援。
战鼓声大起,更多的蜀军发起了进攻,像蚁群一般,争先恐后的向山顶攀爬。
远远地看去,八濛山上的战况空前激烈,喊杀声、战鼓声响成一片。双方的战旗不断易位,一会儿蜀军向前突进几十步,一会儿吴军又全力反击,重新夺回阵地。一会儿蜀军再次攻上去,将吴军压制到一个角落,看起来就像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却又总是差那么一口气,没能形成绝杀。
曹操等人远远地看着,心情也跟着忽上忽下,一会儿为蜀军的进攻得手而雀跃,一会儿又为蜀军的功败垂成而扼腕。
但他们不知道,八濛山顶的战场根本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徐晃从来没有闲着。昨天听了朴寅的建议后,他再一次清查了八濛山,的确发现了不少死角。他命人将这些枯枝败叶收集起来,推在山坡边缘,又将靠近边缘的树木砍掉,清理出一个隔火带。然后命大部分将士饱餐一顿,早早休息,只留下当值的将士严密监视蜀军的一举一动。
曹操派斥候上山打探消息的时候,徐晃就知道战斗即将开始,命人叫醒了所有的将士,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当山下射出火箭,王平等人率先出场,他们一边来回奔跑,大喊大叫。
山下的人以为山上火势大盛,其实只有坡顶边缘的枯枝败叶被蜀军的火箭点燃,山顶大部分区域并没有火,吴军要防备的是烟尘和大火带来的窒息,所以他们都用准备好的布巾围着脸,静静地坐在战斗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活动,等着蜀军上钩。
等火势转弱,蜀军攻上山顶时,吴军将士养精蓄锐,战意正浓,冲出来迎头痛击。蜀军辛苦了大半夜,又刚刚爬完山,累得腰酸腿软,气喘吁吁,哪里是这些吴军将士的对手,被杀得大败。
他们想逃,但是他们逃不掉。
他们想求援,发出警报,却无法发出声音,传达出有效的信息。
山顶一片鼓噪,吴军如虎入羊群,大砍大杀,无情的蚕食着蜀军。一路分割包围,一路诱敌,举着蜀军的战旗来回奔跑,发出求援的信号,或者假扮已经一败涂地的蜀军表演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胜利。
受限于地形,除了山顶的蜀军清楚自己的处境外,其他的蜀军都不清楚山上的真实情况,还以为战斗胶着,吴军崩溃在即,一拨拨的向上冲,直到陷入吴军的包围之中。
从寅时战至天明,又战至辰时,蜀军伤亡两千余人,战斗却还是无法分出胜负。
冯鸾等人连声叹息的时候,曹操心生疑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命黄权带人上去看一看。
第2482章 戚戚的杨修
吴八年,三月三,上巳。
汝阳因汝水而名,却离汝水很远,离颍水很近。
冬去春来,天气回暖,正是邀上三五好友,选上一个水清草绿之处,洗浴一番,换上春装,举杯对酌,赏花赏景的好时候。汝阳的百姓倾城而出,颍水边人头攒动,鲜艳的衣衫如蝴蝶的翅膀一样斑斓,充满朝气的面庞,矫健灵活的身姿,朗朗的笑声,无不吸引着路人的目光,昭示着春天的到来。
天下贤良文学齐聚汝阳,自然不会不能少了修禊这样的雅事。颍水的支流商水之畔,精致的草席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书案上摆着笔墨纸砚,无数人或坐或立,盯着溪水中顺水漂行的洒杯,有人紧张,有人期待,却大多面带微笑,不失翩翩风度。
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想失了气度,被天下士子耻笑。
在一个地势稍高的树荫之下,孙策一身常服,抱膝而坐,看着水畔的贤良文学们,嘴角挑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浅笑。皇后袁衡坐在一旁,与袁权、尹姁说着闲话,身边跟着两个年轻的宫女,一个抱着襁褓的乳母。大双、小双却围着乳母,拨弄着弟弟粉嫩的小脸,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