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曹操仰天大笑。“能得伯求你这一句赞,孤这十年没有荒废。伯求,请!”说着,伸手相邀。何颙却是不动,仰着头,饶有趣味的打量着宫门。曹操顺着他的目光一看,不免有几分得意。“蜀地偏僻,不能与中原相比,寒酸得很,伯求可不要笑话。”

    何颙嘴角挑起,收回目光,打量着曹操。“大王谦虚了。你这蜀王宫可不寒酸,比太初宫富贵多了。”

    曹操怀疑自己没听清。“太初宫?”

    “嗯,天子登基的时候,颙也在受邀之列,曾亲登太初宫。比起你这蜀王宫,太初宫才叫寒酸逼仄。”

    “当真?”

    “大王若不信,将来有机会去太初宫时,不妨仔细看一看。”

    曹操很尴尬,老脸有点挂不住。何颙这是当我的面夸孙策啊。他眼珠一转,抚须而笑。“伯求是来做说客的?”

    “说不说,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何颙举步向前。“大王非等闲人,自知大势,何必我一个山野老朽饶舌。我这次是假公济私,看看老友,免得将来有遗憾。”

    曹操笑而不语,与何颙比肩而行。两人从王宫正门而入,两旁的执戟郎中身体不动,眼神中却多少有些惊讶,不知道这布衣老者是什么身份,居然让蜀王亲自出迎,而且开正门。如此隆重的礼节,天下有资格享受的人实在不多。

    两人进了宫,沿着直上的青石道一直向前,两侧有长廊,有殿庑,沿途的官吏纷纷停下脚步行礼。偶有认识何颙的人不免惊讶,但更多的人并不认识何颙,反倒更为惊讶,一个个不敢怠慢,躬身施礼。

    何颙一路走来,见绝大部分面孔都很陌生,一点印象也没有,不禁暗自感慨。蜀地果然偏僻,连这蜀王宫里都没几个认识的名士耆旧。曹操想凭这一隅之地与大吴争锋,未免太想当然了。

    两人来到大殿,收到消息的许攸、辛评等人匆匆赶来,上前拜见,与何颙寒喧。看到这几个老朋友,何颙也有些激动,眼眶有些湿润。

    “子远,想不到能在这里看到你,真是恍如隔世。”

    许攸也难得的伤感。当年随袁绍奔走的人大多不在了,就算还活着的,也都在中原,他根本见不着。“伯求,张孟卓(张邈)、陈子游(陈逸)诸君可好?”

    “好好。”何颙连声说道,向许攸简略的介绍了张邈、陈逸等人的近况。兖州平定后,张邈到建业做了寓公,由其弟张超接任陈留太守,这些年一直没有变动。陈逸一直没有做官,但他过得也很自在,最近又做起了出海捕鱼的生意,日子很滋润。

    许攸听了,颇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些老朋友都不复当年意气,居然安享富贵。

    辛评却有些羡慕。他是颍川人,知道这几年豫州太平,经济恢复得很快,不弱于当年最盛的时候。出海捕鱼更是利润丰厚,陈逸有这样的生意在手,不愿意做官也是自然。谁都知道吴国监察很严,做官不易,与其如此,不如做个富家翁。

    辛评看着面色红润、笑声朗朗的何颙,心中微动。听说何颙当年曾行刺孙策,被孙策拿下后,关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孙策却没杀他,如今还请他做说客,入蜀说降曹操,可见孙策心胸宽广,能弃旧恶,并非虚言。自己虽说依附了曹操,却没做什么伤害过吴国君臣的事,又有弟弟辛毗和荀攸这样的亲戚,想来降吴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再不济,总能像陈逸一样做个富家翁吧。

    这时,曹操轻笑一声,打断了滔滔不绝的许攸。“子远,伯求舟车劳顿,我们还是到殿中坐下,慢慢说吧。”




第2448章 马上马下
    孙策没说话,但孙权看得出他的脸色不好看,也不敢多说,静静地站着。

    过了一会儿,孙策甩了甩袖子,仿佛赶走了什么。“仲谋,各郡县的贤良正在陆续赶来,你是要参与讨论的,要与他们多走动,提前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做好应对方案,免得到时候争吵不休。几千人的会议,不好开啊,真要意见差距太大,恐怕一年都解决不了。”

    孙策叹了一口气,抬手拍拍额头。“宗室之中,你对经济最在行,这次你就是宗室的代表。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仲谋,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孙权躬身领命。“臣弟愿鞠躬尽瘁,效犬马之劳。”

    孙策走到孙权面前,拍拍孙权的肩膀,又是一声长叹。“去忙吧。”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过些天,等母后到了,先把你的婚事办了。”

    孙权躬身道:“多谢陛下关心。不过诸事繁琐,这时候操办婚事怕是添乱,还是再等一等吧。等忙完了这一阵,曹操来降,天下太平,届时臣弟归国,再办也不迟。”他笑了笑。“有了王后,臣弟也没时间陪,若是闹出什么笑话来,也不好。”

    孙策忍俊不禁,点点头,笑道:“那就随你吧。反正你还年轻,也不差这一年两年的。只是母后若是问起,你可要实话实说,要不然她又怨我不上心。”

    “岂敢,岂敢。”孙权说笑两句,躬身请退。

    孙策看着孙权消失在殿外,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眼神缩了缩,轻轻地吁了一口气。他转过身,看着一旁的步练师。“让你从妹再等等吧,看来一时半会的怕是不会有结论。”

    步练师躬身领命,脸色平静,看不出什么喜怒。

    ——

    秋收一过,孙权便忙碌起来。

    孙策驻跸汝阳行宫,并决定在汝阳行宫召集贤良,讨论经济问题,离得最近的豫州、兖州人便陆续赶了过来,他们都住在汝阳县城周边的客栈,走朋访友,每天饮酒聚会,热闹非凡。商贩们闻风而动,各种商品聚集,汝阳俨然成了一个都会,连平舆、陈县的风头都被盖过去了。

    汝阳大族眉开眼笑的同时,汝阳的百姓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别的不说,这么多人每天要吃要喝要住,都是商机,家里有余粮的,有空房的,都能跟着发点小财。再不济,为人奔走,传个消息,也能拿点赏钱,贴补家用。

    九月初五,皇后袁衡临盆,产下一子。

    消息传出,本来就热闹的汝阳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送礼庆贺的人络绎不绝,虽然绝大部分人连皇后的面都见不着,却不妨碍他们的热情。袁权忙得脚不沾地,不得不请钟夫人、麋兰代为接待。紧接着,随驾文武庆贺的奏疏便陆续送了进来,孙策专门安排步练师和杜夫人处理,每天将名录报送孙策和袁衡。

    没多久,吴皇太后和孙大长公主赶到汝阳,下车伊始,就忙不迭地赶到宫里来看嫡孙,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皇太后喜不自胜,连声说像,说这孩子长得和孙策刚出生时一模一样。孙大长公主也赞同此语。孙策出生时,她也在场,记忆犹新。

    说来也怪,这个才生了几天的婴儿被孙大长公主抱在怀里时居然咧着嘴笑了,乐得孙大长公主嘴都合不拢,一老一小,笑个不停,连吴皇太后都有点妒嫉了。

    孙策有了嫡子,诸事圆满,孙权的婚事自然成了吴皇太后最关心的事。得知孙权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成亲,吴皇太后很不高兴。孙权大概也知道这一关难过,干脆躲着不见,每天忙着收集信息,与相关人员交流、讨论,晚上还要处理公文,直到深夜吴皇太后休息了,他才回去。

    借着这个机会,孙策下诏,命孙翊、娄圭等人赶赴汝阳述职。孙翊、娄圭大张旗鼓地起了程,出境后又悄悄的折了回去,整军备战,另派人假扮自己赶往汝阳。

    ——

    洞庭山,右都护大营,中军大帐。

    诸葛亮扶案而立,看着巨大的沙盘,眉头紧锁。

    李通、蒋钦、潘濬站在一旁,目光扫视着沙盘,不时的对看一眼,眼神中藏着一丝兴奋。

    秋收已经结束,如果诸葛亮的分析属实,曹操有可能冒险出击荆楚,很可能就在这几天。皇帝陛下已经按照诸葛亮的请求,将孙翊、娄圭明里调离驻地,这是曹操偷袭的最好机会。

    门外有脚步声响起,身着普通皮甲,打扮得像一个侍从骑士的孙翊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同样打扮的魏延。进了门,孙翊匆匆向李通等人点头致意,又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有没有新消息?”

    诸葛亮笑道:“右都护太心急了,哪有这么快。细作要将消息送回白帝城,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

    “曹操已经到了白帝城?”

    “曹操没去,但法正已经悄悄赶到了白帝城,主持军情。”

    “这么说,也快了。”孙翊松了一口气,接过蒋琬递过来的布巾,擦去脸上的油脂。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化了一点妆,改变了肤色和须眉。

    “夫人有消息来。”诸葛亮从一旁的书案上取出一封信,递给孙翊。

    孙翊愣了一下,接过信,却没看。“她说什么?”

    “倒也没说什么其他的,只是说皇后诞子,问你要不要去汝阳祝贺,需不需要她随行。”

    孙翊一拍额头。“我怎么把这事忘了,应该带上她的。”他的驻地原本在零陵,为了方便作战,最近才找借口转移到洞庭湖。考虑到曹英的身份敏感,他特地让曹英留在零陵,没有带到洞庭来。现在曹英这么问,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同行?他已经回来了。不同行,不合常理,很容易引起怀疑。

    “孔明,怎么办?”

    诸葛亮笑了笑,从一旁取出一封书信,递给孙翊。“我已经拟好了回复,右都护看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我派人送出去。”

    孙翊接过,看了一遍,又思索了一会,笑了。“孔明,你早就想到了,对吧?”

    诸葛亮笑而不语。



第2452章 老狂生(求推荐!)
    许攸形容憔悴,原本还不太明显的眼袋明显大了一圈,黑了不少。

    曹操知道,许攸这两天很煎熬。何颙的到来让他焦虑了。

    何颙、许攸是同龄人,也是最早随袁绍奔走的人,深得袁绍器重。相比之下,曹操不仅是后来者,也没真正进入袁绍奔走之友的核心圈子。

    一晃十年,袁绍走了,袁谭降了,当年声振天下的党人已经烟消云散,意气风发的少壮派如此也成了须发花白的老人,而他们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事业也越发缥缈。何颙心灰意冷,隐居鹿门山,许攸又岂能无动于衷。

    曹操心中不忍,示意侍者为许攸设座。

    许攸入座,双手抚膝,向曹操行了一礼,却不说话,只是皱着眉,不住的叹气。

    “子远,为何如此?”曹操调侃道:“相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你如此沮丧。”

    许攸拍着大腿,几次欲言又止。良久,他苦笑道:“孟德,何伯求不是卫觊,你不能总这么关着他。”

    曹操眼神微闪。“子远,孤没有关着他……”

    许攸抬手打断了曹操。“不管你有没有关着他,他都不能一直这样留在驿舍里。用不了多久,子修就会知道,说不定会亲自赶到成都来,届时你们父子怕是不好交待。”

    曹操苦笑。他知道曹昂与何颙感情很深,一直软禁着何颙肯定不合适,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让何颙四处游说,还是直接赶他走,又或者听他的劝,投降孙策?哪条路都不合适,只能先将他滞留在驿舍里,限制他的行动。

    许攸接着说道:“交兵十年,本初父子先后败亡,天子一战而溃,刘备死于河东。如今唯有益州独存。孟德以为是孙策之敌乎?”

    曹操眼神闪烁,却不说话。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许攸深吸一口气,又缓缓的吐出来。“孟德,如今该是决断的时候了。是战是降,皆当早作决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曹操眨了眨眼睛。“子远以为,当战当降?”

    许攸迎着曹操的目光看了很久,忽然笑了。“我有些疑问,在心中盘旋很久,你能否为我解疑?”

    曹操的眉心跳了跳。“你有何疑问?”

    “原本打算出兵江陵,诱孙策主力来战,如今孙策驻汝阳,召天下贤良议政,无意迎战甚明。论兵力,论形势,正面作战你都没什么胜算,那就是用奇了。法正坐镇扜关,莫非是你们有什么谋划,想出奇制胜,又或者欲行公孙述故技,行刺客手段,杀娄圭、孙翊?”

    曹操笑道:“子远以为可行否?”

    “古往今来,岂有刺客能救将亡之国?”许攸冷笑一声,又道:“再说了,你杀娄圭、孙翊,就不怕孙策一怒之下斩杀你的妻妾儿女,以为报复?”

    曹操眉头紧皱,沉吟良久,挪了挪身子。“子远,孤问你,如果孙策死了,谁最有可能成为吴国之主?”

    许攸眼神微缩。“你想刺杀的是孙策?我可听说,他为人最为谨慎,想刺杀他怕是不易。”

    曹操不置可否,只是盯着许攸。

    许攸抚着胡须,看看曹操,眉头紧锁,思索良久。“吴国……怕是会乱一阵子,仅此而已。公路女为皇后,深得文武拥护,眼下虽无嫡子,却有孕在身,若能诞下一子,必是嗣君无疑。纵使所产为女,其姊尚诞有一子,听说品性尚可,若孙策遗诏立为嗣君,也不会有人反对。”

    曹操叹了一口气,挠挠头。“是啊,孙策思虑深远,全无破绽可寻。相比之下,本初不及。”

    想起袁绍偏爱幼子袁尚的事,许攸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虽不能战,降却也不是易事。之前蒋干曾来,便是条件没谈拢。这次孙策请伯求出面,或许真有诚意。子远,你走一趟吧,问问伯求,孙策究竟能答应什么样的条件。”

    许攸问道:“你有什么样的条件?”

    曹操沉吟片刻。“孤听说,孙策许诺公路子伯阳,将来封他为王。当初公路留给孙策的不过南阳一郡,如今我父子据有益州,封个王应该不为过吧?伯阳是他内弟,子修还是他妹夫呢。”

    许攸扬扬眉,没说什么,拱手告辞。

    陈宫从后面走了出来,看了一眼远处许攸匆匆的背影,向曹操施了一礼。曹操一手抚额,一手示意陈宫入座,神情无奈。“公台,孙策这一手高明啊,毋须何伯求置一词,我蜀国便士气涣散,人人思归了。”

    陈宫笑道:“既然如此,不妨将计就计,看看孙策的诚意。若真能封王,降也并非绝对不可。”

    曹操苦笑。

    ——

    何颙在堂上伸展身体,其形如猿,左顾右盼。

    许攸负手佩剑,缓缓而至,打量了何颙两眼,笑了一声。“这是华元化的五禽戏吧?”

    何颙看看他,也不说话,继续练习。许攸脱了鞋,上了堂,径自入席,提起案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靠在凭几上,看着何颙练习。

    两人一个练,一个看,相安无事。

    何颙一招一式的练完,侍者奉上布巾,何颙擦了擦额头的微汗,挥手示意侍者退下,坐在许攸对面,提起茶壶,为何颙续了些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浅浅的呷了一口。

    “是子修要回来了吗?应该没这么快吧。”
1...977978979980981...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