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对他来说,他不能不遏制甄家的这种行为,否则资本会失控。任何事失控都会导致灾难,资本也一样,所以他支持虞翻的做法,实施配额制。
可是这么做,除了会引起甄家的抵触外,还会影响其他商家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甄家主动让利,就像麋家一样。征甄俨入朝,未必需要给他多少实权,满足他的虚荣心也是一个方面。人富了就想贵,这也是很自然的心理。如果甄家能够因此让步,自然是最好不过。其实做官未必就好,在他加强了监察的情况下,想靠做官发财,或者以权谋私越来越难了。况且以甄家的条件来说,财富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有限。
可是听了甄宓的投诉,他意识到这件事远比他估计的要复杂,要认真查一查才行。
泉陵,香草津。
一艘小型楼船整装待发,水手、侍从们正忙着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眉眼间尽是喜色。
“仔细点,不要疏忽了,路上可没时间耽搁。”一个中年汉子大声招呼着,两个穿着短衣的仆人从他身边经过,脚下一滑,险些摔倒。中年汉子连忙伸手扶住,不满的喝道:“你们小心些,这可是送给朝中贵人的香草酒,打了可补不上。”
岸边,钟繇拱手致意。“将军,孔明,你们请回吧。送行千里,终有一别,况且用不了多久,我们可能又要在建业见了。”
孙翊、诸葛亮相视而笑,欠身施礼。“那就祝钟相一路顺风,早日安全到达建业。”
钟繇含笑拱手,转身踏上跳板。有侍从伸手来扶,钟繇却没理他,提着衣摆,健步上船,站在舷边,挥手向孙翊、诸葛亮致意。中年汉子迎了上来,请示了钟繇,下令解缆、起帆。水手们井然有序,片刻之后,楼船离岸,驶入湘水中央,扬帆远去,渐渐消失在水天之间。
孙翊转身,咂了咂嘴。“孔明,我们的时间有些紧啊。”
诸葛亮含笑说道:“将军年未弱冠,已是一方之将,何须心急。”
孙翊转头看看诸葛亮。他有些失望,诸葛亮怎么就不明白他的心意呢,王兄登基在即,大封群臣是必然,他刚刚转战零陵,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到时候如何站在朝堂上?年轻,小妹更年轻,却因为天井关之战拜为左都护了。如果我不努力,这右都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别人抢了去。
孙翊想了想,还是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和诸葛亮相处的时候不长,有些搞不清诸葛亮的心思。按理说,诸葛亮与陆逊并立,如今陆逊已经立了大功,他怎么就一点不着急?
两人上了马,并辔而行。诸葛亮看出了孙翊的不快,又问道:“将军,大王登基在即,在保持现状与受挫之间,你觉得哪个更好一些?”
孙翊闷闷地回答道:“当然是保持现状更好。可是……”
“若能战而胜之,当然更好。可是将军现在有把握夺回灵渠吗?”
孙翊叹了一口气,闭上了嘴巴。他明白诸葛亮的意思,刘繇盘踞在阳朔山一带,进剿困难,一不小心还有可能遭受挫折。诸葛亮不想在这个时候冒险也是可以理解的。钟繇也赞成这个观点,所以一直没有出击的计划。
“退一步说,就算将军夺回灵渠,若不能生擒刘繇,这右都护之职恐怕也不会落在将军手中。”
孙翊大惑不解。“为什么?”
“因为你是男子,不是女子。自古以来便是男尊女卑,大王移风易俗,倡男女平等,自然要向世人主明男子可为之事,女子亦可为,只能矫枉过正。三将军奇袭天井关,便是最好的证据,所以大王会拜她为左都护,以奖励天下女子自立自强,莫妄自菲薄。将军是男子,毋须证明什么,自然不会有不次之赏。”
孙翊觉得有理,又不甘心,挠挠头。“那我该如何做,才能与小妹比肩?”
“证明你堪当一方之任。”
“如何才能堪当一方之任?”
“不轻敌,不冒进,不为小利所动,不为大害所惧,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诸葛亮顿了顿,又道:“大王调将军来荆南,目的不是击退刘繇,交州山高林密,刘繇退而复来,终究不是治本之计。将军的任务是维护江南四郡安定,使刘繇不能深入腹地,影响生产,周督无后顾之忧,安心进攻益州,而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
孙翊思索了良久,点点头。“孔明,我知道了。大王正是担心我轻躁,这才安排你做我的军师啊。”
“将军不嫌我懦弱,我感激不尽。记得当年在大王身边时,大王常说,耐心比机会更重要,机会错过了,还有可能再来,一旦失去了耐心,为敌所趁,后悔就来不及了。双方僵持之际,谁更有耐心,谁就能笑到最后。得不得灵渠,对将军来说并不重要,可是能不能侵入江南腹地,却关系到益州的安危,所以,着急的应该是刘繇,而不是将军。”
“没错,若曹操称臣,刘繇必不能独存。”孙翊眼睛一亮,转头看着诸葛亮。“孔明,你说刘繇得知钟相走了,会不会以为你我年轻,有机可趁?”
“将军不妨张网以待,等他自投罗网。”
孙翊大笑,眼珠转了转。“秋天到了,我想去打打猎,你觉得如何?”
诸葛亮笑了。“刘繇不来则小获,刘繇若来则大获,甚善。”
第2387章 少年周不疑
孙翊跳下马,握着马鞭,快步进府。
一个中年儒生从里面走了出来,身边跟着一个十岁上下,眉清目秀的少年,看到孙翊走近,儒生停住打住,让在一旁,欠身施礼。
孙翊连忙放慢了脚步,面带微笑,拱手施礼。儒生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露出一丝浅笑。“将军狩猎归来了?”
“是啊,是啊。”孙翊打了个哈哈。“不知足下是……”
“呃……”中年儒生迟疑了片刻,拱手又施了一礼。“是在下失礼了,未曾向将军通报姓名。在下刘先,字始宗,秋后得闲,来拜访诸葛军师。”
“哦,是这样啊,见过了?”
刘先摇摇头。“诸葛军师公务繁忙,我还是不打扰了。下次再来也无妨。”说着就打算走。孙翊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多问,让在一边,示意刘先先走。刘先面露诧异,再次打量了孙翊一眼,笑了笑,转身离开。孙翊站在原处,目送刘先离开,心里盘算着,刘先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仿佛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刘先出了门,转身的瞬间,他看到孙翊还站在那里,便停了下来,再次点头致意。孙翊挥了挥手,露出灿烂的笑容。刘先出了门,门外的骑士见他身边有孩子,纷纷勒紧坐骑,让出一条通路。有一个中年卫士还提醒他们走得不要太急,以免惊了马,发生意外。
刘先从骑士中穿过,上了停在不远处的马车,掀在车帘,看着府门口轻声说笑的骑士,对少年说道:“不疑,你觉得如何?”
少年说道:“看来传言不实,这孙将军不像是轻佻之辈。”
刘先沉吟片刻,又道:“观人难,或许是他今天心情好吧。过两天再来一次。”说完,放下车帘,示意车夫出发。他靠在车壁上假寐,身体随着车厢微微摇摆。少年坐在他对面,知道他心里有事,忽然说道:“阿舅,我知道了。”
刘先睁开眼睛。“你知道什么?”
“诸葛军师不见我们,也许不是公务忙,而是在做什么秘密的事,不能让我们知道。”少年歪着头,又黑又亮的眼睛眨着。“这孙将军彬彬有礼,不像轻佻之人,却连续多日外出狞猎。我听说他武艺高强,身边的骑士也都是精锐,可是他们却两手空空,没什么猎物,不像是去打猎。可许,他是借狩猎之名熟悉地形,想奇袭灵渠。”
刘先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他也有这样的疑惑,孙翊的骑士分明没有什么猎物,却神态轻松,看不出一点沮丧,着实有些反常。若是借狩猎为名熟悉地形,为军事做准备,倒也合理。
“不疑,这关系到零陵的太平,一定要保密,不能随便说。”
少年应了一声。“阿舅放心吧,我分得清轻重。”
刘先又敲了敲车壁,对车夫说道:“去太守府。”
孙翊进了中庭,诸葛亮听到脚步声,从一旁的屋子里走了出来。
“将军回来了,收获如何?”
“哪有什么收获,我又不是真的出猎。”孙翊笑道。
诸葛亮看了他一眼,一边引着他进门,一边说道:“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兵不厌诈,既然要诱敌,一定要示伪如真。两军交战,这零陵城内外不知道有多少耳目,谁知道哪个是刘繇的细作……”他说了一半,忽然说道:“将军刚才出门,有没有遇到一个儒生和一个少年?”
“遇到了,他说他叫刘先。”
“你和他通了姓名?”诸葛亮眉头微蹙,叫过一个掾吏,让他带人去追刘先,务必要把刘先带回来。
孙翊吃了一惊。“孔明,怎么了?”
诸葛亮眼神闪烁,轻拍面前沙盘的边缘。“没什么,只是不想出意外而已。”
孙翊略作思索。“你怀疑刘先?”
诸葛亮想了想,解释道:“刘先是零陵名士,曾被刘表辟为别驾,只不过刘表很快就被大王击败,刘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我到零陵之后,多次相邀,他一直没答应,今天突然登门,又遇到了将军,未免有些巧。将军出猎而无收获,脸上又没有沮丧之色,他必生疑。万一说漏了嘴,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可就不好了。没办法,只好留他几天了。哦,对了,他那外甥周不疑,将军觉得如何?若是喜欢,收作侍从,以后说不定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原来是他啊,我说怎么觉得耳熟。”孙翊笑了。“周不疑很聪明吗?和你相比如何?”
诸葛亮看看孙翊,笑了起来。“将军,这是我新完成的沙盘,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翊也笑了,默契地没有再提这个话题,仔细查看眼前的沙盘。
与诸葛亮相处时间不长,但他对诸葛亮很欣赏。之前他就知道诸葛亮是人才,王兄对他寄予厚望,这几年在江南处理政务也很出色,不管是杜畿还是李通,对他印象都不错,就连一向与人不好相处的甘宁都对他赞不绝口。他知道王兄将来会让他独镇一方,想将诸葛亮归入麾下,当作左膀右臂。但诸葛亮似乎另有打算,对他的示好不作回应。
时间不长,有人来报,刘先回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太守荀谌。孙翊和诸葛亮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转身向外走。泉陵是郡治,太守府就在衙城里,与孙翊的公廨隔得不远,刘先很可能是从这里离开之后去了太守府。
难道是荀谌也向刘先发出了邀请?这倒也正常,零陵人才不多,刘先算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个,当初刘表为荆州刺史也曾派人来请,荀谌就算是例行公事也要请一请的。
出门之前,诸葛亮命人用布盖上沙盘,又带上了门,这才命人请荀谌、刘先进来。
孙翊站在廊下,诸葛亮快步下阶,拱手施礼。“死罪,死罪,琐事缠身,怠慢了先生。”
刘先拱手还礼,笑道:“军师军务繁忙,是先来得冒昧,打扰了军师。知道军师忙,便去荀太守府中讨口茶吃。”
诸葛亮转身又向荀谌施礼。荀谌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却不好多问。刘先突然来访,说是刚从诸葛亮这儿过去,没过一会儿,诸葛亮又派人去请,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诸葛亮引荀谌、刘先上堂,与孙翊见礼,周不疑也跟了过去,静静地坐在刘先身后。孙翊知道诸葛亮要留下刘先,不等诸葛亮开口,主动说道:“小子眼拙,不知先生大名,刚才失礼了。刚刚听孔明说了先生的情况,这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还请先生海涵,给小子一个请教的机会。”
刘先连忙谦虚了几句。他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派人追他回来,十有**是被周不疑说中了,他们正在部署军事行动,不想让他看出破绽,走漏消息,在这里住几天是避免不了的。为了避免被孙翊、诸葛亮当作细作,他主动挑明了来意。
“今日冒昧来访,是有一件事想请将军和军师帮忙。”
“什么事?”
刘先叫过周不疑,摸着他的肩膀。“我外甥周不疑今年十一岁,虽然愚笨,倒也好学,又喜兵法,闻说吴王身边的军师处招揽天下学子,连诸葛军师这样的人才都是军师处毕业的,他很想去报名,又怕才学不够,不能通过考核,想请诸葛军师指点一二。”
孙翊和诸葛亮悄悄地松了一口气。既然刘先想将周不疑送到军师处学习,是细作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诸葛亮笑道:“先生才高,令甥想必也是人才龙凤,进军师处应该不成问题。新年将至,过些日子会有船去建业,不如你们就在府中住几天,到时候随船同行,一路上也好切磋。”
刘先点头答应。
周不疑盯着孙翊看了一会,起身离席,一本正经的拱拱手。“敢问将军,你说的过些日子,是指打败刘繇,夺回灵渠之后吗?”
孙翊很惊讶,兴趣盎然地打量着周不疑。“此话从何而来?”
“将军之所以来零陵,不就是因为刘繇侵边么。若非如此,江南四郡安定,武有李都督,文人诸葛军师和各位太守,何须将军亲至。听说大王登基在即,钟公被征入朝,就是为了筹备登基之事。将军身为大王胞弟,想为大王送上一份贺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孙翊笑了。难怪刘先想把他送到军师处去,这孩子果然聪明,而且对军事兴趣很浓。诸葛亮说得对,如果能将他收归麾下,说不定又是一个陆逊。
“你可有妙计破敌?”
周不疑拱手再拜,不慌不忙的说道:“将军是想夺回灵渠,还是想生擒刘繇?”
“想夺回灵渠又如何,想生擒刘繇又如何?”
“想夺回灵渠很简单,与黄公覆将军联络,南北夹击,刘繇必走。想生擒刘繇,难度就有些大了,须得设计诱击才行。”他笑了笑,露出他这个年龄特有的稚气。“将军与军师也许在做,只是能不能抓住刘繇却不好说,要看运气。”
孙翊和诸葛亮互相看了一眼,暗自惊讶。听周不疑这口气,刘先不仅看出了破绽,还有更稳妥的办法?
第2388章 潘濬
周不疑为孙翊和诸葛亮解释了一下附近的地形。
荆州的地形如同一个巨大的盘,四面是山,零陵就是这个盆的最南端。以泉陵为界,南部以山地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五岭之中的越城岭、都庞岭就在零陵境内。山地耕地少,大多地形分散,能够容纳聚落,却无法长期供养大军。
刘繇在想在灵渠一带站稳脚跟,必须取得足够的粮食补给,否则翻山越岭的转运,巨大的消耗会拖死他。如果能夺取泉陵,进入平原地带,当然再好不过。在夺取泉陵之前,他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泉陵南部、都庞岭北的营浦,一个是越城岭南的始安。
刘繇占据了始安,但是没有派兵进驻营蒲,显然信心不足,不敢与吴军面对面,短期内进攻泉陵的可能性也不大。始安是个小县,支撑不起几万人,所以刘繇必然有另外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很可能在都庞岭以南的谢沐、富川。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刘繇的大军中有一大半是士家控制的当地汉蛮。士家是苍梧人,从苍梧北上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溯漓江而上,到始安,一条路是营水北上,到谢沐。谢沐到富川之间有一大块耕地,足以供养几万人。
这里很可能就是士家的驻地。若谢沐、富川有失,士家无法取得粮食补给,只能后撤。而失去了士家的配合,刘繇进入江南腹地的计划也就无从实施,只能撤回郁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