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邘城战场的形势提醒了所有人,尤其是军师处,他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当前形势,进行战略调整。

    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那么乐观,也不再指望速胜,原本五年内荡平天下的计划调整为十年,具体到邘城,则将强攻变为围困为主,强调练兵的功能,以让将士们熟悉演练真正的山地作战为目的。

    与此同时,一向不入军师处法眼的黑山军也被纳入考虑,这些来自中原的军师、参军们开始认真考虑黑山军的利益诉求,以便发挥他们的作用。黑山军也许战斗力一般,对地形的熟悉却无能及,用得好,可以收奇兵之效。

    荆州战略的调整也是重点。军师处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周瑜撤回荆州,一是孙翊移驻江南。这两个方案各有优劣,支持者相当,都送到了孙策面前,由孙策决断。

    孙策选择了后者,调孙翊移驻江南,迎战刘繇,并对战术部分做了一定的调整,不以击溃刘繇为目的,而是稳住荆南大部,在不影响周瑜部钱粮供应的前提下以守代攻,挡住刘繇即可。孙策认为,刘繇虽然久经沙场,但他的部下实力有限,又是异地作战,战斗力不会太高,调周瑜回来是杀鸡用牛刀,不如让孙翊去练练手。杜畿调作凉州刺史,荆州还缺一个刺史,正好让钟繇兼任一段时间。

    钟繇不可能总做孙翊的军师,在孙策的计划中,他是第一任御史大夫的人选之一。原本这个荣誉是要给杜畿的,但现在情况有变,杜畿转任凉州刺史,可能未必赶得上第一任御史大夫的任期,而钟繇年龄大了,按照吴国的规矩,他等不到第二任。

    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后,孙策做出了决定,召来了孙翊和钟繇。

    孙翊这些天一直在准备益州的攻略,荆南的重要性,他一清二楚,不用孙策多交待。他拍着胸脯向孙策发誓,一定尽心尽职,完成任务。

    孙策没和孙翊多说什么,倒是和钟繇详谈了一番,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得知自己被内定为第一任御史大夫,钟繇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知道孙策不能漠视汝颍系的存在,可是这个机会能不能落到他的手中却不好说,毕竟他的年龄没有优势,指望孙策为他一个人破例似乎不太可能。现在好了,他今年五十二,就算三年后就任御史大夫,六十岁致仕,他也可以做满一任,将来再进国是院或者翰林院,此生完美。

    钟繇不像孙翊那么喜形于色,云淡风轻地向孙策行礼。

    孙策对孙翊、钟繇说,钟繇兼任荆州刺史后,事务会比较多,未必能及时为孙翊出谋划策,所以他将调诸葛亮为孙翊的军师,协助钟繇处理具体的事务。诸葛亮为人谨慎,熟悉军师处的做事流程,应该能胜任这个工作。只是诸葛亮少年心性,可能会要求过高,孙翊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孙翊连声答应。他知道诸葛亮和陆逊一样,都是孙策看重的才俊,陆逊做了小妹的军师,诸葛亮成了他的军师,这是王兄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他可不想辜负了。

    很快,孙翊与钟繇起程,赶往襄阳。

    与孙策同游之后,沮授找机会与刘晔谈了一次,将孙策的意图和态度转告刘晔。

    刘晔和沮授一样,一方面惊叹于孙策的气魄,一方面又觉得肩上责任重大。军师处是为孙策出谋划策的,孙策承担得越少,他们的负担就越重。权力固然让人着迷,责任却也是重如泰山。如果他们工作不力,不能圆满的完成任务,最后还要依赖孙策的决断,不仅是他们的耻辱,更是所有士大夫的耻辱。

    反复商议后,两人召集军师处的全体人员开会,对军师处的工作提出了调整,明确当前的任务重点,提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军师处热情高涨,军情处也不甘落后,郭嘉派出信使远赴黑山,与张燕取得联系,希望能和张燕面谈,共商大计,具体地点由张燕定,河内也行,黑山也行。

    半个月后,张燕赶到孟津大营。

    张燕中等身材,消瘦矫健,虽然年逾五旬,须发花白,满面沧桑,犹不失豪迈之气。见到郭嘉的第一面,不等郭嘉说话,他先深施了一礼。

    “蒙吴王不弃,祭酒相邀,荣幸之至。”

    郭嘉笑嘻嘻的还礼,邀张燕入座。得知张燕亲至,他也亲自迎接,在黄河边设宴,为张燕接风。张燕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他的儿子张方,还有跟随他多年的旧部约三百多人,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卒。郭嘉知道张燕心有疑惑,索性大方一点,让张燕始终在这些人的视线以内,免生猜疑。

    “大帅老当益壮,令人羡慕。”

    张燕摇摇头,苦笑道:“山中辛苦,我等盼吴王恩泽多年,如今总算得偿所愿,故而祭酒相邀,我便冒昧前来。唐突之处,还请祭酒见谅。”

    郭嘉哈哈大笑。张燕的话半真半假,山里苦是真的,他们盼吴王却是假的,张燕之所以亲自来,是他没有其他选择了。冀州在推行新政,河内也在推行新政,可是这些都和黑山军无关。如果张燕再不来,等吴军拿下并州,黑山军就只能在山里待一辈子了,连白波军都不如。

    “能得大帅相助,并州可取。大帅,我能否问一句,黑山军现在还有人,多少可战之士?”

    “还有男女老少二十余万口,战士三万余人。”

    郭嘉摇了摇羽扇,无声地笑了笑,看向张燕身后的张方。几年不见,张方也老了很多,黝黑的面庞,杂乱的胡须,明明还不到三十,看起来却像四十出头。见郭嘉看过去,张方挺直了腰杆,咧嘴一笑,点头向郭嘉致意。

    郭嘉还礼。“少帅别来无恙?”

    “多谢祭酒关心,我好得很。”

    “听说少帅屡立战功,如今已经是黑山军真正的少帅了,可喜可贺。”

    张方揪着胡须,哈哈一笑,露出几分自得。自从上次与孙策见面,见识了真正的精锐后,他这几年一直以孙策的练兵方法训练自己的部下,平时也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如今他的部下算得上黑山军的精锐力量。即使没有张燕之子的身份,他也是黑山军中屈指可数的大将。

    “少帅麾下有多少人?”

    “三千有余。”

    “黑山军中能和少师麾下精锐相当的有多少?”

    张方得意地笑笑,刚准备说话,张燕横了他一眼。“不成器的东西,祭酒面前哪有你说嘴的份。你的部下也就是在山里称雄,在吴军勇士面前什么也不是,还是别丢人现眼了。”

    张方恍然惊醒,没敢吱声,讪讪地笑了笑。张燕向郭嘉拱手致歉。“山里人,没见识,让祭酒见笑了。”

    郭嘉笑语盈盈,没接张燕的话题。很明显,张燕虽然来了,却没有任人宰割的打算,还想凭着手中的武力讨价还价。价钱当然可以谈,但不能漫天要价。

    “大帅谦虚了。吴王感于大帅诚意,愿投桃报李,支持大帅一批甲胄,故而嘉冒昧相询,只是想知道需要准备多少,并无他意。想必大帅也知道,我吴国甲胄天下第一,想得到的人不在少数,南阳黑市一套甲胄能卖到三五十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有人知道大帅得了这些甲胄,起了歹心,要来强取,我们的一片好意却害了大帅,岂不可惜。”

    张燕疑惑地看着郭嘉,不敢断定郭嘉是真是假。吴国的甲胄的确难得,想得到的人很多,他也是其中之一,但他不觉得孙策会这么大方,一下子送他几千套。他觉得郭嘉就是想刺探他的虚实。

    “多谢吴王赐甲,黑山军虽然精锐有限,却也不是什么人都敢来抢的。”张燕淡然笑道:“就算袁绍在时,也是我们抢他的时候多,他抢我们的时候少。”

    “大帅,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你们除了粮食,有什么能让袁绍心动的?就算是粮食,袁绍也不过是就地取食,图个方便,并不是离开了你们的粮食就活不下去。”

    张燕很尴尬,恼羞成怒。“请祭酒放心,只要吴王慷慨,别说几百套甲胄,就算是几千套、几万套,我们也保得住。”

    郭嘉盯着张燕,笑而不语。张燕被他看得不自在,眉头渐渐蹙了起来。就在他浑身不自在,想要发作的时候,郭嘉笑笑,收回目光。“大帅,莫怪嘉放肆,实在是有不得己之外。吴王所赠之甲胄并非最新的,而是之前的产品,比起现在的甲胄重一些。我是担心,黑山军将士久在山中,饮食不周,体力不足,穿上这些甲胄跑不动,不仅不能提高战力,反倒成了累赘。”

    他摇摇羽扇。“不如这样吧,我取几套甲胄来,让你的部下试一试,只要他们能穿着这样的甲胄,在一个时辰内跑完二十里,还能站着说话的,有一个我们送一套,如何?”




第2352章 孙尚香出奇
    郭嘉的话说得客气,却毫不掩饰其中的鄙视,甚至挑衅。

    张燕很纠结。他明白郭嘉的用意。他带来的这些亲卫都是黑山军的精锐,绝大部分人都能全副武装,在一个时辰内行军二十里——这个标准并不高。可问题是这只能是绝大部分,不是所有人。如果连他们都不能全部达到要求,他再说黑山军有多少精锐,郭嘉也不会信,他自然也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就理智而言,他不应该答应郭嘉,但他舍不得这个机会。吴**械天下闻名,即使是淘换下来的旧甲胄也是难得之物,更别说惊人的数量。吴国有二三十万大军,淘换下来的旧甲胄至少以万计,即使打个折扣,能拿到五千套,那也是一笔令人咂舌的横财。

    张燕反复权衡,最后还是答应了郭嘉的要求。他之所以亲自来,就是想多争取一点利益,如今利益就在他的面前,他没有道理不要,哪怕只有三百套。

    “那就请祭酒指教。”张燕咬咬牙,答应了郭嘉的挑战。

    郭嘉点点头。“大帅远来,想必也饿了,要不要先吃点东西,然后再试?”

    张燕的脸颊抽了抽,目光扫过眼前案上陈设的果品酒食,咬咬牙。“不用了,山中艰苦,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

    郭嘉没有坚持,让人去辎重营取备用的甲胄来。趁着这个空档,张方不解地问张燕,为什么不让将士们吃点东西再试,他们还是早上吃的饭,现在已经是午后,肚里早就空了。张燕苦笑,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自家的底细自家清楚,就凭案上的这些酒食来看,吴国的财力、物力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连他自己都要努力控制自己才能不出丑,他的部下岂能抵御酒食的诱惑。

    万一郭嘉摆出丰盛的饭菜,而他的部下又控制不住,吃得太多,到时候再跑吐了,可就丢脸了。

    时间不长,甲胄取来了,满满当当十几车。郭嘉不想耽误时间,一口气运来了四百套。看着那些虽然略有磨损痕迹,却修缮完整的甲胄,张燕所有的警惕都扔到一边,恨不得让儿子张方也参加测试。不过他终究是在刀口上打滚多年,应有的警惕还是有的,命令部下穿戴整齐后分批出发,百人为一队,间隔半个时辰出发,这样他身边至少还有百人,万一郭嘉有歹心,他也不会没有还手之力。

    郭嘉看在眼里,笑而不语,只是命人做好甄别,别让不同时间出发的人混了。

    测试进行了半天时间,最后一批人跑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郭嘉命人准备了晚餐,为张燕父子接风、庆功,但张燕这顿饭却吃得没滋没味,总共三百多人,能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二十里行军的刚过两百,近四成的人没能实现预期目标,这让张燕很没面子。

    原因也很简单:饿,尤其是最后一批出发的,他们看着郭嘉、张燕面前丰盛的酒食咽了半天口水,却一口也不能吃,这种煎熬对他们的打击太大了,导致一大半人没能达标。

    郭嘉倒是很大方,让那些没达标的人也不用脱下甲胄,送你们了,当作见面礼,来一趟也不容易。

    将士们很开心,连声致谢,张燕却臊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接风宴上,郭嘉破例喝了两杯。得知郭嘉戒酒,平常一般不喝酒,张燕很感动,放下了防备心理,将黑山军的情况和盘托出。

    黑山军声势最盛时有近百万人,但多年征战,人口减少严重,伤亡是一方面,最大的麻烦是粮食不够,又缺医少药,每一次大战之后都会大量减员,有的是被俘了,有的是逃了,有的是死了,如今还留在山中的不足三十万,真正能上阵的青壮也就是两三万人。如果按照吴军的标准,那就更少了,估计也就是五六千人。

    这五六千有一半在张方手下,是张燕的直属力量,剩下的分散在其他头领手中,多的上千,少的几百,甚至只有几十人的。去年兖州、冀州先后平定,不少人就动了心思,想到兖州、冀州落户,安稳种地,只是意见不统一,错过了机会。

    今天朱桓率部进入河内,在河内推行新政,计口授田,黑山军再也沉不住气,生怕错过这次机会,郭嘉一发出邀请,张燕就亲自赶来了。

    郭嘉听完,给张燕提了一个建议,你们不必在河内落户,可以到河南,具体来说就是洛阳附近。洛阳是京畿,吴王也在考虑定都洛阳,但洛阳的户口太少了,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如果黑山军愿意迁到洛阳,不仅洛阳一下子多了二三十万户口,还能从中精选出一部分士卒。

    黑山军之所以战士不足,并不是没有青壮,而是长期缺粮导致青壮的体力不足,只要安定下来,让他们吃饱饭,再予以适当的训练,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那些因身体瘦弱,不堪为兵的人就能恢复体力,成为战士。这是有先例的,豫州黄巾、青州黄巾都是如此。

    对张燕来说,这也是好事。有一万主力在手,张燕自然拥有相应的地位,成为吴国不可或缺的大将,有一定的话语权。为了增强说服力,郭嘉提到了刘辟、龚都、吴霸、管亥等人。刘辟现在在襄阳,龚都在荆南屯田,吴霸在汝南,管亥在北海,他们的小日子过得都挺滋润,有吃有喝,温饱有余。

    张燕听了,连连点头。他和这些人都有联络,尤其是龚都,曾到黑山与他见面。他愿意接受郭嘉的建议,但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定的,还需要回去与其他头领商量。

    郭嘉同意了。

    接到郭嘉的汇报后,孙策很快接见了张燕父子。大部分条件都已经谈拢,张燕也做好了称臣的准备,见到孙策时,主动大礼参拜。孙策很客气,扶起他们,寒喧了几句,说些久仰之类的客套话,又和张方叙了叙旧,俨然旧友重逢,又送了他们每人一套精甲和佩刀。

    张燕父子被孙策的平易近人打动,感激涕零,捧着刀甲,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盘桓数日后,张燕父子返回黑山,带回去一千套步卒装备。

    孙策要求他们组建一支千人规模的精锐步卒,以张方为将,以百人为单位,协助军情处收集情报,绘制地图,并执行小规模的作战任务。为了加强他们的战斗力,孙策从义从营抽调了十名精通山地作战的虎士,帮助张方进行短期集训。

    有了孙策的支持,张燕在黑山军中的影响力无人可以撼动,五鹿、苦酋、于毒等人纷纷表示支持张燕的决定,抽调精锐准备作战,余众则收拾行李,分批撤出黑山,到洛阳定居,只留下少部分人准备收割山中的庄稼,为张方等人提供军粮。

    有了张方率领的精锐引路、保护,军情处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各种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往洛阳,经军情处整理后再提供给孙尚香。随着情报的增多,天井关附近的形势在孙尚香的脑海中渐渐清晰,在与陆逊、徐节反复商议后,孙尚香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先取天井关,后取邗城。

    邗城之所以难以攻克,除了地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天井关未失。只要天井关在手,就算邘城被攻克,他们也可以突围,从天井关退往上党——虽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如果夺取了天井关,邘城后路断绝,很可能不攻自溃。否则攻取邘城之后再取天井,还是要经年累月的对峙,白白消耗钱粮。

    陆逊、徐节觉得这个方案可行,至少可以试一试。天井关在山谷之中,受地形所限,无法用大军正面强攻,只能用精锐出奇制胜,这符合吴军一直以来的作战习惯,现在又有了黑山军助阵,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为了确保孙策能够答应这个计划,孙尚香亲自赶到孟津大营,向孙策汇报。

    孙策听完孙尚香的报告,问了孙尚香一个问题:谁率部出击?
1...929930931932933...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