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至于伟大的皇帝陛下,嗯,目前来说李承乾根本顾不上,反正有老妈在,老头子就是想给他气受,也得掂掂自己的份量。
“咳咳……”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老李同志实在受不了老婆的儿女情长,不得不咳嗽一声,提醒长孙皇后这里还有正事儿要谈。
“乾儿,这段时间是不是又惹什么祸了?”长孙皇后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手,被老头子一提醒,瞬间醒悟到此行的目的。
“没啊,儿臣这段时间一直在祖父灵前尽孝,哪里还会惹什么是非。”出于习惯,李承乾当场矢口否认。
“胡说八道,没惹事儿?没惹事儿为何会有人跑到朕这里告你的状?没惹事儿为何长安城到处都在传二十万贯融资款?没惹事儿为何到处都在传拿祖产抵债!”李二陛下毫不留情的戳穿了李承乾的谎言。
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就是想不通,他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能安生一点,什么时候能让自己不用为他操心。
你说小时候爱折腾,这个可以用没成年不懂事儿来形容,可是现在都已经这么大了,老婆都有了三、四个,怎么还是这么能惹事儿呢。
这刚刚从世家那里骗走了数百万贯钱,怎么又开始惦记起勋贵了呢?这小子什么时候开始那么喜欢钱了?
当然,钱这东西老李也喜欢,可是总要有个度吧?没道理把自己手下的大臣全都剥削的连内裤都穿不起吧?
每人二十万贯,拿不出来的用家产抵债,难道李承乾是打算用铜钱来建造一个宫殿群?然后自己睡在里面?这样子就有安全感了?
老李十分不理解李承乾为什么这么热衷说钱财,所以他想要把这件事情问清楚,看看李承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因为喜欢钱,那就非得再揍他一顿不可。
“父皇,这事儿不怪儿臣啊,是丈人他们跑到儿臣那里,非要讨要发财的方法,所以儿臣才给他们说的,这和儿臣没啥关系啊!”在老头子逼视的目光下,李承乾摊开手叫起撞天屈。
正所谓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有老妈在旁边站着,李承乾总是会习惯性的装出委屈的样子,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李承乾说的也没什么错,他的确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招谁没惹谁的情况下,被一群老货从炕上拖起来这个事情,不管怎么说似乎都怪不到他的头上。
长孙皇后原本在听到宫里的传言之后,也对李承乾有些不满,但在听了他的解释之后,也觉得儿子有点冤枉。
现在满大唐谁不知道李承乾被贬到咸阳城给老李渊守灵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去招惹这小子,又怎么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传言在外面流传。
难道这一切是有人在里面搞事情?故意不想让李承乾安生?又或者……。
当妈的总是这样,说起儿子,只要稍微理由说得过去,那么一定会偏向儿子,至于说道理……那是什么东西?
不过老妈好忽悠,老头子却不是那么好糊弄了,长期以来李承乾各种折腾已经让老李看穿了他的本性。
无理搅三分,有理更是能搅得天下大乱,程咬金、尉迟恭、段志玄他们去找这臭小子固然不对,但是谁又能保证李承乾在这里没有玩花样?
难道说程咬金他们几个在老李渊的陵墓前,还真敢把李承乾怎么样不成?
想到这里,老李同志决定换一种谈话的方式,跟自己的老婆学习,跳过一切逻辑直奔主题,否则在这小子的各种狡辩之下,说不得还要奖励他一番。
“那就说说你的赚钱大计吧,跟朕也说说,朕也想发个财如何?”
“啊?”李承乾一时没反应过来,脸上委屈的表情换成了惊愕。
“啊什么,朕也想发财!”老头子沉着脸,将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
“不是,您还发什么财啊?计划里面不是已经算了您的份子了么?足足有一半呢!”李承乾实在不明白老头子到底发的什么妖疯,难道是那些老货回宫之后没把话学明白?
“有朕的一半?”
“还有你父皇的一半?”
老李夫妇也被李承乾说的一愣,双双反问。
“不是,父皇,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那帮老家伙是怎么跟您说的?”李承乾很快反应到这其中应该是信息传递中出了问题,否则绝不可能有现在这个情况发生。
伟大的李二陛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来描述那帮老家伙的状词,想了想说道:“别说什么误会,你把你的想法重新说一遍吧。”
李承乾能说什么呢?无奈之下只好把整件事情重新说了一遍。
“你的意思是由大唐皇室控股,成立一家股份制的公司,然后由这家公司来经营铁路的生意,朕这么理解对吧?”经过李承乾长达近半个时辰的讲述,老头子总算是略有所悟。
“对,就是这个意思。”李承乾兴奋的点点头。
总算是没有白费一番功夫,终于是让老头子明白‘中心思想’了。
不过很显然,李承乾高兴的过早了,就在他准备继续描绘美好的未来时,老妈长孙皇后一脸疑惑的问道:“乾儿,你能不能说说啥叫控股?啥是股份制?啥又是公司?你说的那个铁路又是个啥?”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46章 白日梦
这真是好尴尬的一幕,兴奋的李承乾完全忘记了这并不是后世的现代,很多后世的理论与概念在大唐还并不为人所知。
所以他说的这些东西最多只能让老头子和老妈认为他没有在骗人,对于整件事情而言,没有丝毫的帮助。
无奈之下,李承乾只能再一次老头子和老妈普及一下基础知识,告诉他们什么叫股份制,什么叫公司,什么叫控股。
“这么说你的这个想法不是在骗人?”长孙皇后认真的听完儿子的解释之后,十分关心的问道。
在她的眼中,什么赚钱不赚钱都是次要的,关键问题是儿子不能走上歪路,所以在这次关于火车的问题上,李承乾只要没骗人,那么一切都好说,有什么黑祸她这个当老妈的都为儿子扛了。
不过老李的想法与长孙皇后并不一样,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想法更加实际一些,李承乾骗没骗人在他看来并不重要,得要的是这件事情是否能够成功,所谓的火车到底能不能够实现。
如果真的可以有一辆可以昼夜不停飞驰的车,一辆可以一次运输数万斤,数十万斤物资的车,李二认为他完全可以带着自己的军队将大唐的国土再开拓出一倍。
“二哥,二哥,您在想什么呢?怎么这般入神?”长孙皇后的声音将老李从幻想中唤醒,直到此时老李才发现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小店里已经摆好了膳食。
轻轻拍了拍老婆按在肩膀上的玉手,老李对长孙皇后安慰的笑了笑,然后转过头看向正在对着桌子流口水的李承乾。
桌上摆的东西全都是李承乾平日里最爱吃的东西,在咸阳那地方吃的东西并不怎么好,基本上是有啥吃啥,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
长孙皇后知道儿子在那边应该是吃了不少的苦,这次见儿子自然给他准备了一堆的好吃的。
李二陛下这个当老子的虽然粗心,但是在注意到李承乾的表现之后,心中也是颇有些感概,忍不住微怒斥道:“喜欢就吃,做那副怪表怪干什么!”
“嘿嘿,谢谢母后,谢谢父皇!”
李承乾可不是真的只有十几岁,四十多岁的心理年龄让他充分的能够理解老头子与老妈的这份苦心,虽然老头子的语气中满是训斥,但是其中满含着的那份关心,他还是能够体会的。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李承乾一个有着四十多岁年龄的人,面对几乎与他同龄的李二夫妻怎么可能把爹妈叫得那么顺溜。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因为如果把穿越的一千三百多年算进来,他李承乾叫李二夫妻一声祖宗似乎都有些高攀,叫一声爹妈完全没有必要觉得不好意思。
“再给朕讲讲你的铁路跟火车,朕帮你参谋参谋。”吃上饭之后,老头子旧事重提,因为关心过甚的原因,连食不言的规矩都被他抛到一边。
“父皇,现在我们大唐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战事越来越少,发展经济成了我们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
“而发展经济就离不开路,那些新修建的水泥路不用说了,这次东征的时候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您也知道。”
“可是我们的交通工具现在却差了很多,路虽然好,但是没有好的交通工具,一样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所以儿臣打算把蒸汽机安装到铁车上面,以蒸汽机为动力,修建一条铁路,让这种铁车,也就是火车可以一直在上面不停的跑起来。”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让大唐境内的物产以极高的速度流动起来,比如说岭南的荔枝,这东西在岭南并不值钱,可是如果能把它运送出来,运到大唐各地,那么它就可以产生很多的利润。”
“而且其它的东西也一样,随着流通的范围越来越广,它们所产生的利润也就越大,而利润越大我们的税收也就越多。”
李承乾到底不是金融专业出身,在关于物资流通、国家税收、金融政策方面并不怎么擅长,所以他将自己的观点阐述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不过好在老头子的理解能力还不错,长孙皇后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对于李承乾的所说的东西基本上都能够理解。
“承乾啊,你的这个火车作用朕很清楚,但是你到底打算怎么来使用?”所以利用李承乾短暂的停顿,老头子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打算听听他是如何解释的。
“运费啊父皇,咱运东西不能白运总要收点运费吧?那些商人靠水路也好,靠陆路出好,他们运输商品也是要承担运费的。”
“而且那种运输方式还要承担风险,路上有人抢劫的话还会有大量的损失。”
“可是我们的火车就不一样了,首先我们的运输量大,完全可以一次性把商人所有的货物全部运走。”
“其次我们这是官营,不用担心有人来抢劫,而且以火车的速度来说,也很少有人能够追上它。”
“最主要的是火车可以不眠不休的一直行驶在路上,少了人的参与物品的损坏也会降到最低,这样既省时,又省事的运输方式一定会被那些商人所接受。”
李承乾越说越兴奋,最后索性把筷子放到一边大谈自己的生意经。
“是么?说的这么好听,那么你的火车现在在什么地方?”长孙皇后总是能在最关键的地方给李承乾‘致命一击’,就在李承乾与老头子两人畅想未来的时候,一句话直接戳进了两人的死穴。
“啊?”李承乾尴尬的张大了嘴巴,有些哑然。
而伟大的李二陛下则是端起了酒杯,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是啊,吹了半天的牛逼,结果火车到现在连影子还没有呢。
而且所谓的股份制公司也只是镜花水月,在那些老东西不把钱拿出来之前,根本想都不用想。
要知道,火车这东西可不是简简单单造出来一台就可以的,它需要大量的配套工程,仅铁轨一项就是一笔庞大的投入,以大唐现在的国库收入根本无力支撑。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47章 被纠正的三观
“乾儿,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你真的想一个铜子都不花,依靠空手套白狼让那些老人为你卖命?乾儿,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这样子坑他们的钱有没有想过后果。”
长孙皇后也是关心则乱,李承乾毕竟是她儿子,搞这些没谱的事情着实让她担心。
更何况大唐这江山虽然是李家的,但是也要靠那些勋贵和世家来捧场,如果整个大唐所有人都反对李家皇朝,那么就算是李世民再厉害,也很难保住这片江山,或者说很难保住李承乾这个儿子。
“母后,这件事情您不要担心,火车的事情基本上是跑不了的,现在差的就是时间早与晚而已。”
李承乾能够理解长孙皇后的苦心,在后世的时候他没少让老妈为他操心,在大唐这个世界里,虽然后世的老妈不在了,可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取代了他后世老妈的位置。
所以面对长孙皇后的担心,李承乾很能理解。
可是理解是一回事,如何劝慰长孙又是另一回事,一句简单的不要担心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好在老头子看出了李承乾尴尬,出言替他解了围:“好了观音婢,承乾也大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朕想信他应该自己也有一定的打算,我们还是不要操心了。”
“二哥说的是,是妾身多虑了。”长孙皇后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因为担心一时真情流露,但很快就恢复了理智,克制住了那种冲动的情绪。
不过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母亲,长孙皇后看着儿子的眼神中依旧满是担忧。
老头子理解的在长孙皇后的肩膀上轻轻拍了几下,随后对李承乾问道:“承乾,再说说你的那个土地质押吧,朕相信你小子不会无的放矢,既然想出了这个办法,就一定有你的用意。”
“父皇,土地对于勋贵来说根本没有实际上的意思,就算是留在他们手里,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去种地,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让他们把土地交回来,然后我们再分给那些百姓呢?”
“这样一来勋贵们首先可以逃避掉官绅一体纳粮,因为他们没有地了,所以这部分的税款他们也就可以不必缴纳。”
“其次一点就是百姓可以有田种,有史以来土地兼并一直是国家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如果可以让官员把目光从土地转到其他地方,那么正好可以顺便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世家,那些勋贵如果把土地抵押了,那么很快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就是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这对迫使世家放弃中原土地,转而谋取辽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儿臣才会提出土地抵押这一观点,相信那些勋贵很快也能想通这一点,意识到土地在他们手里根本没有任何用处,从而拿来抵押。”
李承乾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慢慢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老头子惊讶的注视下有些洋洋得意。
结果,他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多久,老头子的一声冷哼就将他打回原形:“小子,你把这件事情看的太简单了,若是所有事情都像是你想的那样,这天下早就太平了。”
“啊?为,为什么?”
李承乾认为他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待大唐,理论上说应该是早就把这里面的门道看的通透。
再说后世他也没少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历史上的一些问题,那里面讲的可是清清楚楚,只要想到破解的办法,大唐的这些老家伙怎么可能逃得出他的手掌心。
“你真觉得勋贵们很在乎那一点点土地?真的很在乎那一点点的税款?”老头子撇嘴冷笑着:“他们在乎的是面子,土地对他们来说是食邑,是朝庭对他们的认可,你现在这样一下子给收回来,就不想想会驳了多少人的面子?”
“这……怎么会这样?”李承乾万万没想到,原来土地在那些勋贵的眼中竟然有这样的作用,难怪那天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些老家伙们脸色那么难看,原来……。
“你以为会怎么样,否则你以为你舅舅和丈人他们为什么会死抱着家里那点地不放?每年收不了多少地租不说,灾年还要赔进去不少,难道他们真的有钱没地方花了?”
老李对李承乾的后知后觉充满了鄙视,如果不是这小子还知道土地兼并,只怕真会认为他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纨绔。
李承乾尴尬的挠了挠脑袋,咂咂嘴努力的回忆着后世那些国家都是怎么解决关心荣誉这个问题的,可思来想去最终却一无所获。
大唐并不是后世,在后世的现代可能一枚勋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大唐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古人的思想与现代人并不一样,你不能指望出台一项政策,一夜之间就能改变所有古人的想法,直接取得他们的认同。
所以面对老头子的问题,李承乾无奈的选择了放弃,摇头表示是自己的理解出了问题。
不过好在老头子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份的为难他,见他认怂之后便把话题继续了下去:“你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朕十分认同,那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关于土地、食邑在勋贵中起到的作用,你还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
“不过你这个股份制的想法很好,由国家控股达到控制私营作坊的目的,这一点可以推广一下,没必要只局限于你的那个铁路公司,其他行业也完全可以这样执行。”
推广国家控股?李承乾有感于老头子思维的跳越性,惊讶的抬起头。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相比于成立一家铁路公司,国家控股的概念领先于大唐这个时代太多了,就连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的影响力几乎都比不上国家控股。
因为免费教育想要发挥出影响力至少要等到三、五年之后,可是国家控股对于大唐国策来说,起到的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48章 高句丽的末日 (一)
从长安城回到咸阳之后的一个月,李承乾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寂寞,没有人来访,也没有人来祭奠老李渊,就好像这个世界已经把他彻底遗忘了一样。
所以无所事事的太子殿下只能找来自己的女副官、女保镖、女仆……陪自己下五子棋,左右这种通俗易懂的玩法一会就学,李承乾也不愁没人陪自己玩。
而就在李承乾彻底沉寂下去的时候,高句丽半岛上的斗争却进行的如火如荼。
因为持续一年半的战争,高句丽百姓早就已经无心种地,而仅靠前年积攒下来的那些粮食,怎么可能让人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季。
虎狼一样的大唐士兵疯了一样搜刮着粮食,同时还不断驱赶着那些缺衣少食的高句丽人向高句的都城、新罗边境、百济边境迁移,使得这三个高句丽半岛上的势力不知所措。
大批的难民来到高句丽都城外面乞求入城,而伪长安此时为了防御大唐,早就成了一座兵城,哪里还有供百姓居住的地方。
新任高句丽国王每天都被皇宫外面的请愿声逼的难以入眠,但是他却无法下令驱逐他们。
这些百姓已经是他最后的依靠,万一大唐攻城,他还要依靠这些帮他防守,所以他只能忍,同时还要将为数不多的粮食派发出去,省得那些百姓被饿死。
可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伪长安并不产粮食,城中存粮也是以往积攒下来的,等到这些粮食被吃光的时候……。
但是外面那些难民他不得不收拢进来,因为这是民心,如果不收进来很可能没等到唐军打过来,外面的百姓就会主动攻城。
毕竟饿了的人们是十分可怕的,为了一口可以吃的食物,他们甚至可以杀掉自己最亲近的人,造反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另外与高句丽国王面临同样尴尬情况的还有新罗。
新罗的善德女王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不止一次接到国内郡县官员被刺杀的消息,这些人往往都是死的不明不白。
有些是死在官署,有些是死在家中,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被发现的时候这些人表现出来的样子往往都是在睡觉,只不过是那种一睡不醒的睡。
刚刚开始的时候,善德以为是仇杀,曾经下令全国缉拿杀人者,可是很快这种想法就变了,因为这种的刺杀正在不断的蔓延向全国,甚至就是新罗的都城中都发生了不下五起,死去的甚至还有新罗的一位亲王。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仇杀,这完全就是暴乱的征兆。
没人知道下手的人是谁,也没人知道杀人者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新罗国各大世家和各个阶层的官员们人人自危,每天恨不得睡觉的时候都睁着一只眼。
可即便是这样,刺杀依旧在不断发生,以至于到了后来很多官员都开始递交辞呈,宁可回家种地也不想再当官。
不过与高句丽与新罗不同的是,百济国内一直很平静,没有任何一丝的风吹草动,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百济国内发现了数次祥瑞之景。
挑拨离间,这就是挑拨离间!
彼此间大有关联的三个国家一面联系磋商,一面加紧想办法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但一些隔阂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新罗与百济驻扎在边境备战的士兵不止一次的发生斗殴,死伤的人数在半个月时间里甚至达到了近千人之多。
三个国家,谁都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事情一定和大唐有关,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来阻止,新罗和百济还在准备战争用的粮食,他们还需要近乎一个月的时候来等待粮食成熟。
而高句丽……,这个只剩下都城的国家自己都在苟延残喘,根本没有力量发起反攻,城里的粮食只够让士兵勉强吃饱,百姓……百姓一天只有一顿清水粥而已。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辽东军团,此时却正在积极备战,每天除了派出‘獠牙’中队去执行任务之外,所有六率人马全部进入备战状态。
李道宗、李思文、段瓒、程处默等人每天都聚在一起商量进攻的进计。不过李道宗一般很少发言,多数时间都是在听,听着一群小年青讨论着各种不着调的进攻方式。
“极限战,超限战,高明送过来的情报里面是这么说的吧?可是你们看看你们这份作战计划都是什么?这特么是玩命战好吧?”李思文跟着李道宗时间长了,见识自然不凡,对于段瓒制定的作战计划横挑鼻子竖挑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