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以至于很多军工专家们都在啧啧称赞,希瑞克元首简直就是全能的,在各个领域方面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他们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结果希瑞克元首给一下子就指出来了,哪怕是最专业的人,都对希瑞克元首无比佩服。
而现在,希瑞克元首居然说这款直升机上有致命的缺陷,那就肯定是有的,这么说来,难道自己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研制出来的直升机,要泡汤了吗?
这让弗莱特的小心肝都在颤抖,他连自己的直升机正在进行的下一步的表演都没信心了,向着希瑞克小心翼翼地说道:“希瑞克元首,这架飞机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反转力矩,这架直升机是不能有效克服的,这样会导致飞机在飞行之中是无法保持优良的平衡性能的,只要外面的气象条件超出,就会让这架飞机平衡破坏,随时会有坠毁的风险。”希瑞克说道。
这句话顿时就让弗莱特心中大为吃惊,果然和外界传说的一样,希瑞克元首总是能一下子就指明己方的飞机的问题所在!
直升机在研制的过程中,一直都笼罩在各个设计师的心头的,就是这个反转力矩。
螺旋桨在旋转的时候,其实可以想象成一个机翼在旋转,剩下的是机身,那么,为何不是机翼不动,机身在旋转?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螺旋桨在旋转的同时,其实机身也是想要跟着旋转的。(这点拿飞机模型最好说明,如果你抓住模型飞机的螺旋桨,不让它转动,那么,在发动机的带动下,飞机就会反向转动。)
在固定翼飞机中,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了,只是固定翼飞机后面有更大的机翼,同时机身中,抵消了这种力矩,即使如此,当飞机起降的时候,如果不留心的话,还是可能会被这个问题带沟里去的,机身会莫名地翻转,导致拿大顶。
对固定翼飞机来说,这种问题还不算特别严重,但是在直升机上,这个问题就相当可怕了。
直升机为了直接升起来,顶部的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必须要大于重力才行,这样螺旋桨飞机的螺旋桨是很大的,产生的力矩也相当强。
如何克服这个力矩?看现在的弗莱特的直升机就知道了,它的后机身,有四片高大的垂尾,比普通飞机的垂尾面积要大得多,弗莱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航向上的安定性的,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弗莱特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
此时,直升机依旧在飞行,弗莱特却感觉到自己的额头上汗水嗖嗖地向外冒,希瑞克元首说出来了严重的缺陷,那这款直升机,会不会因为这个缺陷而停产?
“那,希瑞克元首,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个缺陷?”弗莱特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的确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
他的眼睛看着希瑞克,如果希瑞克说无解,那直升机就被判了死刑了,他的理想也就破灭了。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提供一个反向力矩就行了。”希瑞克说道。
如何解决?看后世就知道了,所有的单旋翼的直升机,在尾部都是有一个尾翼的,那里也有一个螺旋桨在转动。
那个螺旋桨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向侧面吹气流,正好用来抵消掉反向力矩的,同时,控制那个尾部螺旋桨的输出力矩,直升机就可以在悬停中,轻松地转向了。
希瑞克只负责提供思路,而他的这个思路一讲出来,立刻就让弗莱特眼前一喜,不错,这就是解决直升机的问题的最佳方案。
而且,这样的话,尾部根本就不用再弄得这么臃肿了,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尾翼,加上合适的螺旋桨就行了!
在后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直升机,都是这种布局的,只有少量的是双旋翼的直升机,可以用同轴安装的两个相互反方向旋转的旋翼,也可以在机身的前部与后部各安装一个相互反方向旋翼的旋翼,使产生的扭矩相互抵消,就不必设置抗扭矩的尾桨了。
但旋翼的始终是主流,而希瑞克提出的方案,让设计师们茅塞顿开,一款新的跨时代的飞行器,就这样即将蹬上历史的舞台!
虽然德国的直升机在二战中就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并没有太多的装备部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战后继续完善之后,才开始在战场上显示出来自己的优越性的。
而现在,希瑞克的推动下,直升机也开始了飞速发展。
“海军的舰载直升机,只是直升机中很小的一部分的需求。”希瑞克继续表示自己的看法:“在我们的陆军,空军中,都需要大量的直升机。”
“比如,我们的山地师装备一定量的直升机,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山地的各种环境,它不需要平整的跑道,只要有一小块的空地就能降落。”希瑞克说道:“而这样的直升机,最好是大型的,甚至可以吊装我们的各种车辆。”
“我们也可以尝试把火箭弹一类的武器搬上直升机,改造成为武装直升机,用来进行对地攻击,这些也可以装备到地面部队中,让地面部队不必再呼叫空中支援,自己就有很强的火力支援能力。”
直升机的发展,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过在战争的刺激下,进程会大大地缩短,比如现在,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了,导线遥控的反坦克导弹也在其中的序列里,所以,给直升机挂载火箭弹,甚至是在后期挂载反坦克导弹,都可以在几年内完成。
弗莱特的眼前冒出火光来,在希瑞克元首的勾勒下,直升机会成为一个以后的主力装备,他也会和梅塞施米特,和库克博士一样,成为德意志的航空方面的技术元老!
第三帝国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解决穿甲弹问题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决定了它的速度不会太高,但是它的垂直起降,让它不用借助专用的跑道,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而现在,全世界还没有一款真正合格的直升机面世,而在希瑞克的推动下,直升机的改进,终于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来。
这些天来,希瑞克一直都在忙于指挥东线的战争,对他来说,主要负责制定战略,战术方面由下级指挥官确定,不会进行过多的干涉,而且他也相信自己手下的这些猛将,不会辜负他的希望。
就在直升机视察完毕,对直升机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之后,希瑞克还没有返回自己的堡垒,就得到了又一个让他兴奋的消息。
“希瑞克元首,我们的穿甲弹无法打穿斯大林坦克的原因找到了。”负责军工生产的阿尔伯特-施佩尔说道。
在前线的战斗中,德国的新式坦克威风凛凛,一路攻城略地,而苏联人的主力t-34,已经被证实是一种落后的产物,只能靠海一般的数量来抵抗了。
但是,苏联人的新式的斯大林坦克,却让德国的坦克兵们相当的惊讶,德国的王牌武器,次口径穿甲弹,对这种坦克居然是无效的。
好在从战场上,他们缴获了一辆几乎完整的斯大林坦克,立刻就输送回了后方,送给亨舍尔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的火炮专家们进行研究。
“他们的坦克炮塔倾角太大了。”作为军方的代表技术专家,克尼波坎普也跟着一起参加了分析,此时,在亨舍尔公司的射击场内,通过高速摄像机的拍摄然后回放,克尼波坎普进行细致的分析。
以前的t-34,只是普通的倾斜装甲,而现在的斯大林坦克,简直将这种倾斜发展到了极致,成为一个可怕的乌龟壳。
乌龟壳内部狭小的空间,对大块头的欧洲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哪怕就是苏联人,也开始找一些小块头来当坦克兵了。
而现在,这种半球形的乌龟壳,越往上,倾角越大,简直就是个最流畅的避弹外形。
这样,当穿甲弹飞过来的时候,就和打水漂一样,直接就被弹飞了,发生了严重的跳弹。
同时,这也能解释得通先进的次口径穿甲弹无效,但是以前使用的钝头穿甲弹,却能够有不错的效果,因为钝头穿甲弹具有转正效应,可以将倾角减小,甚至变成垂直射入。
但是这种炮塔铸造的太厚了,己方的钝头穿甲弹,又无法从正前方击穿它,就这样,苏联人的这款坦克,给德国的技术人员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看来,只能是将我们的105毫米坦克炮装上了。”一名技术人员说道:“88毫米坦克炮无法击穿的,105毫米坦克炮绝对没问题。”
德国的坦克炮的研制,是按照75,88,105这样的顺序来升级的,现在德国主力的是88毫米坦克炮,但是对105毫米坦克炮的预研,早就开始了。
“不行。”谁知,这个提议却迎来了阿尔佛雷德的反对:“我们的105毫米坦克炮,还属于机密,尤其是其中的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电渣重融钢和身管自紧等工艺,我们还没有彻底地掌握,现在还不能推出来,尤其是,我们的军队大量装备88毫米炮,如果直接换成105毫米,我们产量不足,也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主力坦克炮换口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88毫米坦克炮还有很大的潜力,怎么能遇到一小点的波折,就换新的坦克炮?
德国的思路可不是刷口径。
看看斯大林坦克,使用122毫米炮,口径是大了,威力也不小,但是呢,携弹量太少,装填太慢,根本就不适合坦克使用。
“是的,我们最好在穿甲弹上进行改进,这点困难,是不会难倒我们的。”克尼波坎普说道:“有关坦克炮弹对斯大林坦克的射击失利分析,我建议立刻递交给了希瑞克元首,我相信,我们的元首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更合适的思路的。”
这简直就是不敢相信的,在场的火炮专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居然是想着请己方的元首来解决问题,这简直就是他们的耻辱。
但是,他们引以为荣,他们的元首是无所不能的,当初次口径穿甲弹就是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使用弹托的方案,简直就是颠覆了他们的认识,他们都是老专家了,但是对希瑞克元首的佩服,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遇到了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希瑞克元首肯定也有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就在他们已经连续开了两天的会议,商讨解决的时候,希瑞克元首的指示终于过来了。
指示是用电报发过来的,字数不多,只有短短一行:
改进尾翼结构,减少弹体自转。
拿着这个指示,克尼波坎普狠狠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真是太愚蠢了,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案,己方怎么没有想到?
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
为何会产生跳弹?和对方的炮塔结构有很大关系,倾角大,炮弹是斜着打上去的,导致很容易被弹飞,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
就是炮弹在自转。
自转会让炮弹稳定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发明,当初火枪最开始使用的时候,一百米外就飞了,而有了膛线之后,子弹自转,弹道会无比的稳定。
之后,一直到现在,不管是枪,还是炮,几乎都是有膛线的,利用自转来稳定。
钝头穿甲弹的时候还没什么,毕竟弹体粗大,而现在的次口径穿甲弹就不同了,它的本质是脱壳穿甲弹,弹体细长,旋转起来,稳定性反而会降低。
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物体在转速一样的前提下,越长就越不稳定,现在,随着德国的火炮专家想要进一步增加长径比的时候,这个缺点已经开始凸显了。
而另一方面,当它和对方的炮塔接触的时候,弹头旋转太快,更容易被弹飞。
找到了这个原因,改进的方案就有了。
减小弹体自转,这样就能够减小跳弹的几率,立刻按照这个思路试制!
后世就是这样的原理,脱壳穿甲弹,都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因为后世几乎都是滑膛炮了,炮管内没膛线,炮弹出去,全靠尾翼来稳定,和弓箭差不多。
但是,七八十年的,北约主力的还是105毫米的线膛炮的,这种炮发射的同样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这种尾翼,在飞出去之后,就是帮助减小自转的,将几十万转/分的转速降低到几千转/分。
其实,滑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穿甲弹飞行时并非不旋转,尾翼的偏转角能够赋予弹芯一个旋转力,弹芯的旋转速度大概有几千转/分。
可见,几千转每分钟是细长弹体最好的旋转速度,既保持了稳定性,又降低了跳弹的可能。
(还有滑动弹带的说法,华东之雄接触的不是很多,希望熟悉的大大解惑,又搞了两章技术性的,希望各位大大不要厌烦。)
既然思路已经有了,接下来,那就开始试验吧!
第三帝国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空中飞蛇(加更1)
霍普金斯回到了白宫,立刻受到了罗斯福的接见。
“德国人在陆地上打得实在是太顺利了,现在,整个白俄罗斯,都已经被德国人占领,西部特别军区的部队,已经消失了。”霍普金斯没有说话,罗斯福就已经开始了絮叨:“彼得堡被炸成了废墟,而在南方,德国人的主力正在向基辅开进,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有没有悲观的态度?”
当初,德国人气势汹汹地想要在大西洋上和美国人开战,美国是很焦急的,太平洋就已经糜烂不堪了,如果在大西洋上再和德国进行对峙,美国的海军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到时候,美国腹背受敌,日子会很不好过。
没想到,德国人在大西洋上是虚张声势,然后突然跑过去打苏联了,这着实地让白宫松了口气,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德国人从海上对美国的攻击了。
美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的机会,现在,就是要集中力量,先打败岛国再说。
现在,罗斯福最想要知道的,就是斯大林的态度,莫斯科的态度,他们是不是对胜利充满信心?
“虽然苏联人打得很烂,但是斯大林并没有任何的悲观。”霍普金斯说道:“您应该知道的,像斯大林这样的人,不论在什么困境中,都会迎难而上的。”
哪怕是普通苏联人会悲观,斯大林也不会,他是坚韧不拔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霍普金斯的这次苏联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莫斯科的态度,在他的眼里,看到的是不畏敌人的苏联,虽然现在初期的进展不利,但是苏联一定是能够抵挡住德国的进攻的。
霍普金斯的行程意义重大,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立,让他们彼此之间很疏远,而现在,苏联和美国的同盟关系,即将形成。
罗斯福点点头:“这样最好,我们需要让苏联帮助我们消耗德国的力量,但是苏联绝对不能有事,如果德国人占领了苏联,那对我们来说,简直是最坏的消息了。”
德国统治了苏联的话,美国真的没有希望了,德国整合了欧亚非,美国恐怕也最后会陷落,从这个角度上,救苏联,就等于救美国。
“斯大林对我提出的各种意见都没有反对,我们要尽快召开一次三国政府的会议,商讨战略利益和国家利益。”霍普金斯说道:“斯大林现在为了求得我们的支援,肯定会有所让步的,这对我们是个机会。”
“对,我也很期待这次莫斯科会议,我们的租借法案,可以把苏联囊括进来,这样我们可以提供给苏联很多的武器。”罗斯福说道:“苏联人在流血牺牲,我们提供一些武器还是没问题的。”
“是的,现在对苏联来说,防空压力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已经答应了他们,先输出给苏联人一些战斗机,现在,就看我们把什么战斗机给苏联人了。”霍普金斯说道。
美国的支援是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除了那些轻武器,枪支弹药粮食什么的,战斗机也必须立刻提供了。
如果德国人把轰炸的目标选为莫斯科,把斯大林等人直接都给炸死了,那苏联也就不用抵抗了。
说来也奇怪,既然德国人能轰平彼得堡,为何不直接轰平了莫斯科?这可是结束战争最快的方式了。
随着战争的来临,美国的战争机器也在开动之中,美国能够生产大量的武器装备,但是,要将什么战斗机交给苏联人呢?
当然不能是美国最新的战斗机,这些战斗机美国自己都装备不齐,怎么会交给苏联人?
眼珠子一转,罗斯福就想起来了:“我们不是有一批准备支援给英国的战斗机吗?将这批战斗机,先交给苏联人算了。”
当初,英国岌岌可危,美国雪中送炭,通过了租借法案,打算把己方的装备交给英国人的。
其中就有一种“先进”的战斗机,p-39空中飞蛇。
在这个时代,螺旋桨飞机都是主流,而飞机的发动机,都是布置在最前面的,因为前面要加装螺旋桨。
这导致了一个结果,随着飞机发动机的不断发展,体积不断扩大,结果飞机的机头越来越长,这个时代的飞机,驾驶舱都在中部,前面的好几米长的空间,就是部署发动机的。
飞行员坐在中间,视线不好,起降的风险增大,那么,能不能改进?
贝尔公司最先做出了尝试,他们制造出来的这款p-39战斗机是在二战前夕才设计出来的。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发动机后置安装在机身中部,使用通过驾驶员座椅后下方的连轴驱动机首螺旋桨。
这样,飞机前端就空出来了,驾驶室就可以大幅度地前移,同时飞机的前面也可以进行优化设计,滑尖细的良好头部线形,也便于安装大量武器。
而这样的机头,又让飞行员有良好的视野,加上前面有空间了,就可以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起降相当轻松。
只有美国敢这么搞,其他国家是搞不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个传动轴,几千转甚至是上万转的转速,几米长的传动轴不能震颤,要把上千匹马力的动力全部输出,必须要有强大的工业底蕴的国家才能够制造出来。
当初制造出来之后,喝彩声不断,装备了美国陆军航空队,打算来当主力的,但是很快,美国飞行员就发现这飞机绝对的鸡肋。
飞机舱内空间小、侧开时座舱门出入不便、俯仰操纵生涩、高空功率不足、爬升性能差、维修麻烦、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较困难的缺陷使得飞行员怨声载道。
最可怕的是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本“零”式战机的对抗中颜面扫地,让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它失去了所有信心。
结果,这种飞机被降格为教练机使用,但是飞行学员也不喜欢,这飞机的操纵性能不是很好,经常让飞行员出事故。
结果,教练机也不受欢迎,于是,只能有出口一条路走了,此时正好英国人有需求。
第三帝国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飞行教官罗伊(加更2)
当时德国正准备渡过海峡,战机更是天天光顾,英国皇家空军早就迫不及待了,在得到美国的军援后,立刻就要了650架的p-39战斗机,经过改装后重命名为p-400(或称“空中飞蛇” i)。
但是,当英国派遣飞行员,到美国试飞这款飞机之后,立刻就改变了主意。
英国人很快发现p-39除了火力强大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所以很快英国取消了所订购的多数“飞蛇”订单,这样,就有一大批的飞蛇战斗机空出来了。
贝尔公司是相当的郁闷的,这批飞机谁都不要,在公司的露天停机坪里面吃土,成为了剩余物资。
这次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把这些剩余物资扔给苏联去。
苏联能不要吗?他们每的选择。
罗斯福的话,让在场的很多人都点点头,既帮助了苏联,又清空了剩余物资,而且还是租借给苏联的,以后苏联还得还债,这可是绝对的一举多得。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罗斯福说道:“现在最主要的是将物资运输到苏联去,以我们现在的境况来说,我们只能走北大西洋和北冰洋航线前往前苏联。”
美国现在的情况并不好,随着太平洋上局势的恶化,美国船队很难在太平洋上大摇大摆地赶路,直接送到苏联远东去。
美国只能是走北冰洋,才能够送到苏联的西部地区,好在现在夏季即将到来,北冰洋航线要安全一些。
相比历史上,美国对苏联提供支援的时间要更早,这完全是因为局势的恶劣变化。
当英国这个欧洲唯一的自由基地也陷落之后,美国根本就无法在欧洲插足了,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让美国非常的忌惮,一旦德国征服了苏联,那美国哪怕是在新大陆,也无法独善其身。
美国必须要帮助苏联!
苏联西北角,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这里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说,这里已深入北极圈内300多千米,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极港城。
所以,这里有着北极常见的现象,就是极夜和极昼,一年中有一个半月的长夜,又有两个月的长昼。
一般来说,在北极地区,应该是冰雪覆盖的才对,但是这里却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然气温很低,海港全年从不结冰,即使在最冷的月份海水温度也不低于摄氏3度,一年四季可以通航。
所以,这里优良的地理条件,成为了一个北方的天然良港,附近的北莫尔斯克(后世的称呼,现在应该叫瓦尼加),就是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驻地。
到现在为止,苏联的北方舰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舰队而已,它的规模不大,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北方舰队参与的战争很少。
虽然常年不冻,但是毕竟是太靠北方了,没有太大的价值,尤其是当彼得堡被拿下来,芬兰军队向东挺进,这里随时都会变成一片孤岛,不会有太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