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黄祖队长说:“我家岛主说过,给军人真正的尊严和良好的待遇,这才是真正的建设军队……”
真正的尊严?当兵的要什么尊严?
张国安岛主的话用在这里还真不太符合大宋特色……在大宋,一般当兵的人员是有劣迹,或者是遭遇了灾难,没有生活来源了的人,要不怎么会有配军这个制度呢?
而且还用“贼配军”这个词来骂人……甚至为了怕他们跑了,还要在脸上刺上字。
所以,给他们尊严,这是吕文德不可能理解的事情,除非是自己的亲军,比如他自己组建“烧炭团”,他们在襄阳城里那是特别有身份的。
良好的待遇?这个是他完全可以理解的……现在条件这样好,当然要待遇好一些,而且,他可以先行垫付,过后让大宋官家拿这笔钱钞嘛!
于是,他发出命令,凡是出战者,都有双倍“出战费”!
这再加上先前说还要给他们分配旱地……人人战意很浓,有时候,竟然为鞑靼士兵没有来攻城而生气,因为少挣了一笔出战费了。
至于说吃食上,没有一个人担心,他们的水道上虽然有岸上回回炮的阻截,但是依然可以通过,而且,光是仓库里的鲸鱼肉干,就足够全城人吃二十年了,听说那玩意,五十年都不坏!
但是那个味道嘛……比木头渣子强,毕竟还是肉!
鞑靼强盗集团的使者来临安城了,它是一个北方汉臣,多次出使过大宋,对临安城的道路都熟透了,都没有去大宋礼部报道,直接单独找平章贾似道了……因为大宋南下后,已经把光禄、鸿胪两寺并入礼部
插句闲话。
大宋中枢机构的行政、军事、财政、监察这四种大权分得十分清楚,而总之于大宋官家。
大宋总体上看,他们的集权措施,日趋严密,甚至达到“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的程度。
比如当年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薰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一个小笼子,你们几天都打造不出来?!
臣僚答以此事必须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覆奏,得到大宋官家的批语“依”字,然后方可制造。
宋太祖听后大怒,问宰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薰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赵普回答说:“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
当时的太祖听后转怒为喜说:“此条贯极妙!”
由此可见,宋代统治者订立各种“法制”的目的有二,一是使“政出于一”,“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
那些百官嘛,不过“奉法遵职”而已。
于是,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维,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达到空前集中和统一;二是定为“祖宗之法”,要求子孙“谨守”,以保证赵家皇朝的长治久安。
那个鞑靼使臣对大宋的官制是一清二楚,他甚至有些嫉妒了,做大头目忽必烈的官员嘛,没有这些说法的……这是肯定的,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才不会设计这样的官制,一个是他不会也看不懂,二个是,他喜欢一个人拍桌子决定问题。
先前,大头目忽必烈在早朝中,直接提出来与宋狗们议和等三件事情……他当时的表情平静的可怕,满朝文武,不管是汉臣还是鞑靼大臣,没有敢出声说一个不字,都在频频赞美!(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三十四章 两种和平谈判
那个鞑靼使者进贾府,就像是到老朋友家里做客一样方便。
尽管双方发生了三次军事交战,而且最后这一次还正在进行,但是,双方的使者交往还从来没有断过。
前文说过,出使北方,那对大宋来说是一个苦活儿,可是出使大宋,没有人不愿意,鞑靼人手下的汉臣,那都是抢着要来的。
大宋给钱给物不说,还好吃好喝的招待,谈起问题来还趾高气扬的……所以,是美差一件。
平章贾似道一开始对流求侯东方爱搭不理的,但是对鞑靼使者却不可以这样……他当时自认为鞑靼人比那个荒岛上的人强大多了。
两人在贾府的书房里开谈了……平章贾似道听了鞑靼使者的一番话语,心中狂喜,但是面不改色,却有一丝为难之情。
他说:“我大宋虽然没有和流求岛结盟……但是,如何单独与你们谈和呢?这是不是有置人与不义之地呢?”
那个使者溃败了……因为他以为这个条件一开出来,平章贾似道会欣然接受,但是他竟能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装,你就装吧,你一个小泼皮出身的家伙!
那个使者不得不把对流求岛的和谈也说了出来……平章贾似道听了后,心里更加有数了,他们打不下去了,想行缓兵之计!
平章贾似道淡淡地说:“何不先去找流求岛和谈……”
那个使者心里有火还说不出,他哪里有这个能力,力谈两方?
他不知道那面和谈的结果啊……
平章贾似道面带微笑,春光灿烂,说:“无妨……兹事体大,多等一些时日,不为过!老夫明日便安排重臣来轮流宴请你……现在大宋多了很多美味。”
老贾真的没有吹牛,据说是从流求那里传出了很多美味……酱牛肉、烧鸡和烤鸭算是一个代表了。
当然,诸多香料中的“辣椒面”也广为流行。
大宋当然还没有辣椒了,辣椒那是在明朝后期才传入的。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宋人不吃辣椒,但是他们却喜欢吃辣。
大宋人把爽口的辣味分成两种,一种是芥辣,一种是姜辣。
临安城早市上常有摊贩叫卖姜辣羹,那是用鱼头鱼尾和大量的姜末熬制的鱼汤,姜辣和鱼鲜相得益彰。
现在湘菜和川菜里都少不了辣味,大宋那个时候还没有湘菜,但是已经有了大宋三大菜系:南食、北食、川饭。
那时候的川菜也很辣,而且跟现在一样突出麻辣,因为里面放了很多胡椒和姜末。
他们认为,把姜、蒜、韭菜切碎,捣成泥,兑上水,加胡椒,加盐,混合均匀,是无上的美味。
奇怪的是,大宋广东路的人也爱吃辣,广东路的人喜欢用姜末调制白蚁卵做下酒菜,味道辛辣。
姜末谁都常常吃,但是听说那个白蚁卵也是辣口,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只能凭空想象,想象广东路生猛饮食习惯的源远流长。
事情上,由于通往天竺地区的海路规模上,越来越大,而且安全性越来越高,所以那个香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宋用土和虫子吐的丝,加一定的技术含量就变成了精美的产品,直接换回来更多的香料来。
香料多了,就会便宜了,民间探索各种饮食的加工方式也就多了。
所以,自然就多了很多的美味。
那个鞑靼人的使者一时间无可奈何……只能先等着流求岛的消息,因为去流求岛的使者是和他一起出发的。
鞑靼强盗集团被打疼了后,方才正式面对流求势力,他们背后一查,原来那帮子海盗的老巢是在流求岛!
这一次派出使者较多,他们希望全方位窥视一下那里的情况,以备剿灭。
此时,张国安岛主还正和王德发一起商量如何扩大民间商业的发展,同时,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变成工厂厂主,哪怕先开始时是一个作坊。
民间商业提供的税收虽然不多,但对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商业资本的积聚显然是有好处的。
当然,在这时代,民间商人集团的兴起,一般并不可能马上就改变或改善周边庞大的农民阶层的地位和命运。
但是,它会慢慢改变……只要工厂里的技工远远超过种地农民的收入,那么不用去求他们学习技术,也不用号召他们当工人,他们决对是心甘情愿的。
号召别人做什么的事情,一般都没有人做。
两个人把小算盘打的咣咣响……东边,进一步打开日本的大门;西边,发展到波斯湾的巴格达地区和红海的麦加城和埃及地区。
这两边和沿途重点城市地区都要建上商站,或者独自己建,或者联合海商们建……这是一条黄金海道啊。
这个时候,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商业通道是由波斯湾上岸或是红海海峡上岸,再从陆路到地中海。
张国安岛主当然可以现在就把好望角的这条航线拿出来,他们的海船也有这个能力,但是问题是,他的那条黄金海道建成后,他的产品除了大宋以后,在计划中计算,很可能三到五年他们都是供应不上了……所以,开发好望角的事情就被他们推后,定下在三五年后再说这件事情了。
这次的山东之战让流求岛乐坏了,主要就是人力的收获,他们可以把许多已经成手的低技术高体力或是繁琐的工作中的流求工人替换出来,让那些俘虏去从事……这是一种变相的产业升级方式。
就好像他们安排鸡米和啃狗这样的小土著都要去南岛地区参与招工……土著毕竟和土著的关系相对好说一些。
光是筛沙和筛石以及搬砖搬瓦这样的活需要人力从事,而且数目还不小呢。
这样的活儿,可以不用话言沟通或是和技术要求的。
前不久,鲍威队长他们也来信请示了,说是真定路的世族大家纷纷派人来请求赎回自己的家人,自己该如何处理。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鲍威队长他们商易时,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坚决不能放回去,要让那些世族大家们记住我们的厉害,看他们下一次还敢不敢跟站鞑靼人作恶!
另一派认为,用那些人做活儿的收获还不如收取赎金合适,而且让他们回去还有利于宣我们的厉害!
当时,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也商量了一下,他们认为这些半大小的大局观还不行……做战能力如何,不用威吓和宣扬,打个一两次,别人就知道了。
嘴炮天下无敌……但谁信呀?!
从长远的大局考虑,那些世族大家都是真定路当地的“代表”,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再说了,占了山东半岛不能光搞农业和矿产业,商业还是要发展的,那些世家大族也正是搞商业的主要对象。
他们两个回信把所谓的大局观讲了一番,指出要为以后的建设多想想,不要只想到战争。
于是,他们按照这个时空的规矩,收了赎金,放了那些世族大家的人,这让他们感恩不尽。
用赎金来换回俘虏是很正常的行为……大宋从辽金那里都用赎金换回过汉人,西方也是这样。
被马穆留克骑兵俘虏的法兰西国王已经被法兰西国用重金赎回了。
这个时候,鞑靼人的另一波使者出现在流求八道河河口的海域了。
从大陆到这里,现在早就是一条热线,基本上如果搭乘较大一些的海船,没有不知道这个地方的。
他们到了八道河海关时,一上报来说出自己的身份,开始还以为自己会像在宋那样受到隆重的礼遇,但是没有想到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管!(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三十五章 鞑靼可信,母猪上树!
那群鞑靼人的使者,气急败坏地在流求八道河地区的一家小邸店里住了两天,然后才接见了他们。
而且接见人不是他们的大头目,是一个高个子的少年郎,不管身材有多大,那面相上还带着青涩。
但是,双方的交流还是挺顺畅,那个少年郎没有说出什么幼稚言辞。
其实说起交流顺畅来,因为侯东方把握了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交给他的底线:
也就是不谈和,不受封,不主动攻击这“三不”精神。
他们先前也商量了,猜到了鞑靼人可能使出的招法来……按照鞑靼强盗集团一贯性的实用主义套路,他们的许诺和条约、合同全是糊弄人的。
早先在“端平入洛”之前,他们出使大宋的使者就在朝廷上曾经许诺过,可以把洛阳之地让于大宋。
那个时候不论是洛阳还是汴梁早都鞑靼人屠杀到百不存一了,而且整个中原地区已经被鞑靼人毁坏殆尽,几无人烟。
就是京湖战区如果不鼎力配合估计也没有办法能长期守住。
鞑靼人自己都不占领那些大城……可想而知,他们早都看不上那里的价值了。但是,大宋君臣,尤其是高层,知道这一点的很少甚至是没有,再加上对鞑靼使者的许诺过于乐观。
所以端平入洛成为了看似正确的错误选择,这是一件政治和道德上都正确的事情,但是不是军事上的。
他们也许忘了,现在还是丛林社会,刀把子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对他们的什么和平谈判理不理,如果信了靠抢劫发家的强盗集团,还不如信母猪会上树!
侯东方和鞑靼使者的言谈,差点没有把对方气死!
这个少年郎的礼仪啥的不缺,说话也文质彬彬,但是,几乎全部拒绝了鞑靼使者的全部要求,没得谈。
鞑靼使者在交谈中至少问过了六遍话,你这个少年郎能否完全代表了那个张岛主。
每一次都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回答……鞑靼使者真火了,狠狠地说:“尔可曾见过大汗的铁骑?!”
侯东方轻轻回话说:“在山东半岛的俘虏中见过了……”
“……他们只不过是杂军和民军!”
“只要他来山东半岛,那我就还会在俘虏营中见过……”
“……”
“请回报你家大头目,山东半岛我们要定了,来多少,我们就抓多少!”
“小小年纪便如此嚣张……就凭你们这个弹丸之地?!”
他们这两天还真四处走了走,似乎没有人跟踪或是监督他们……在他们的眼里,这里确实是弹丸之地!
当然,这和张国安岛主的城市规划有关,他尽量把城市规划成一种拓扑形状,这样就形成了主城加卫星城的结构,这样的好处不必说了,但是在鞑靼使者看来,确实太小了,一块块的。
侯东方神定气闲地说:“还真是靠着这个弹丸之地才会如此……”
“……”
鞑靼使者感觉自己出言恐吓也不会有什么用处了,双方的交流不了了之。
不过,他们也没算白来,大家都买了一些便宜货带走……先前都是卖很贵的。
但是在心理上,他们感觉吃了大亏,这些都是自己花钱钞买的!
这倒不是张国安岛主小气……这个时空,那些跟着海船来这里购货和游玩的国王和王子什么的也太多了。
一开始时,他还把他们当成琉球国来对待,但是很快发现自己错了,莫明其妙的,村子大小的地方,不过万人也叫一个国家!
于是,他规定,没有什么鸿胪寺那样的公家旅店还是招待所的,自己找地方住去吧,没有地方就住船上!
结果呢,他们那里兴起了开办邸店的小**……当然,目前还是以贾安的吃、食、住、玩一条龙为老大,但是,他也颇为紧张,因为听闻临安城有一个大户马上也要在这里开办了……人流的增多当然会引发这里色/情服务业的发展。
那些鞑靼使者们当然在暗中还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
首先是那骡马水泥式大码头……竟然比临安城里的还大,一次能停泊无数海船了,那桅杆如林,船帆如云!
其实他不用这样文学的描写,问一下码头上的工人,就可以告诉他了,一次可以停靠一千七百艘五十吨以上的海船,而且,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一次性停靠这样多快。
这个时空的商业,也是基本以年来计算的,像张国安岛主的经商速度,那在其它海商的眼里,像是在火箭一样的在发展。
其次,他们去了军营看看……当然,没有让他们进去,但见那军营的围墙足有一丈高了,这里与那河口的堡垒同样,简直是不可攻破的地方,谁说他们没有城墙?!
这一次他们又想错了,张国安岛主绝没有把军营当成堡垒的想法,若是真有战事发生,这里肯定是充当女人和小孩子的安全所,而军人们,除了保护他们的人员,其它的,全都出去打仗!
那些鞑靼的使者还发现,这里的道路颇为平整,极为适合骑兵的进击,最窄的道路都可以容下四匹马齐奔,而且那道路两边还都有木杆和路灯,到了晚上,便一次性添加了灯油,往往在子夜时就一一烧尽,他们是真有钱钞啊,夜间里,比大都都要亮堂,和临安、泉州不差上下。
其实在亮化上,如果按比例来算,八道河市远比大宋了。
如果姚麦市长听到别人这样说,他一定会非常生气,临安城和泉州城是有名气罢了,他们也就是主要道路上有那么几盏灯笼……我这里是连小路上也有!
大宋如何与我比得?
但是,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此事,他也不好用争论的方法来表炫耀。
他现在发现,在张国安岛主的规划中,围绕着八道河两岸,这个所谓的八道河市,规模上将要与临安城相比了……只不过时间上还要慢慢来,现在,加上流动人口就已经有四十多万了,发展的状况很好。
但是那些鞑靼使者还是边观察边嘲笑,这里的马匹数目嘛,少的可怜,牛车满地走了,哈哈,他们都笑了,远远没有我大都之地一成多!
当然,这个骑兵的问题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认为,还不如先以解决农业、运输业和工业用途为主……全世界现在总共有四大汗国呢,十年二十年的都是要老老实实地等着自己好好发展下去。
最后,那些鞑靼的使者们又观察到他们那里竟然有一种兵叫巡警,而且个个都识字……也许就是巡城吧,但是全都识字,这好生了得啊。
流求岛是一个依法治岛的地方,但是基本社会治安,还是由巡警来完成,所以,若是直称警制社会,也不算太错。
普通的治安案件,都直接有巡警处理了……所以,巡警若是不识字,那是笑话了。
当鞑靼的使者们带着大包小包离开这里后,他们商量着要好好向大头目汇报流求岛的无礼与防备松懈……一支万人人马便可以轻松将这里剿灭!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真是大有钱钞啊。(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三十六章 定要宰杀贾老狗!
张国安岛主马上授意杨友行公开在《流求周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旗帜鲜明地公开提出:流求岛根本不承认鞑靼强盗集团的权力政体,认为他们不仅是不合正常国家社会的法理,甚至连他们自己的法理都不遵守……他们就是非法组织!
先前,每一期都必有一篇鞑靼人屠城的记录,他们的灭绝人性一次次行动,都让看过的大宋人心知肚明,南下的北方汉人更是活生生的案例和证明。
所以,流求岛的表态是水到渠成的发言,一点点也不唐突,都已经揭发了他们多少资料了……
平章贾似道纯粹是追上面的连载小说才看《流求周报》的,感觉还是很有趣的……那个连载小说现在都被民间搞成说书了,由此可见它是大受欢迎的。
平章贾似道巴搭着嘴,看完小说连载后,又看了看广告,流求岛这一段时间啥新鲜物件也没有出。
这时他又看到了头条,心里乐了,那个张岛主经商或是设制阵法还是可以,这天下大事可就不善于经营了……何必把话说死呢?
官场上之事那是万事要留有余地的……看看自己对待他们使者的态度有多么正确?!
他颇为得意地捻着自己的一字胡子来了。
他那天说完了不言和也不言打后,直接派人去把他送到礼部里的鸿胪寺安置下,然后,马上连夜跑进皇宫,连谢太后都请出来了。
兹事体大啊,兹事体大!
待他说完那个使者整个的言谈后,谢太后和大宋官家赵禥竟然同时出声了。
谢太后立即说:“可行!”
大宋官家赵禥立即说:“不可!”
这是大家真都急了,发出心声了。
说几句大宋的岁币问题……整个大宋时期,每年交给西夏和辽国的岁币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万贯,而这个时候大宋一年有一亿多贯的收入,最多就百分之一而已。
如果是动武的话,光是军用上的损耗可不止这些了,再说士兵阵亡还要发抚恤金,还有其他众多不确定因素。
所有虽然表面上是很耻辱,但实际好处都是大宋占得了。
辽和夏都是相当于蛮夷之族,除了马和羊之外,没啥好东西。
而大宋的绸缎,茶叶,瓷器等都是辽夏必须得。
而且兵强马壮,这本是戎狄之长;经商贸易,这又是大宋的长处了。
跟辽、夏讲理讲不了,打仗又打不过,还不如花钱买个清净。
其实他们有了钱钞也都是购买大宋的产品……现在的时空,国际上也有一种叫无息贷款的情况,也有大撒钱的情况,这就不是政治需要了?!
总之吧,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还是能理解大宋的难处。
平章贾似道见到太后和大宋官家发生的矛盾,他微微笑了笑,马上给掩盖了过去……他们两位有不同的心情,他如何能不明白。
谢太后所求安稳,不过两百万贯钱钞,那些物件都是不值甚多……给了他们,大宋就安生了!
大宋官家赵禥现在已经不是先前那个瘦弱不堪的身子骨了,这几年来,他常常去御前火绳枪军中走动,这身子好了很多,总是与武将们打交道,难免会有一种求战之心……但是,我的官家呀,这样的战争毫无意义,仅是在京湖战区一个地方,我大宋一年的投入超过四千万贯钱,这还不算其它地方的军费!
1...153154155156157...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