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乐间点了点头,道:“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赵王的确都开出了颇有诚意的条件,对三叔和吾皆是如此。可是三叔,这世间并不是只有利益的,不是吗?三叔为了君主而前来劝说与吾,此乃是臣子本分。吾为了向吾王尽忠而拒绝三叔,这不同样亦是臣子的本分吗?”
乐间一番话将乐乘说的哑口无言,足足过了半晌才仰天长叹:“竖子何其愚也,罢罢罢!”
看着扫兴而去的乐乘,乐间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
诚然在乐乘提出条件的第一时间乐间的心中是十分动心的,但是就如同乐间刚才所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利益的。
掐指一算,乐间今年也已经是年过三十了。
在这个时代,年过三十的人就足以自称老子,乐乘的长子今年都已经十岁,再过几年也就可以等着抱孙子了。
如今的昌国君府邸之中足足有十几名姬妾,而且一个个都是容貌出色,可以说乐间是绝对不缺女人的。
可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在心中悄悄的喜欢上了那个注定和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的女子呢?
是那一夜在帐篷之中的惊鸿一瞥,还是共同离开武阳城之时的生死逃亡,又或者是这些日子以来的时常见面?
乐间并不知道答案。
但乐间知道的是,那个曾经在他面前展露过杀气、傲气,也曾经在他的面前展现过女人脆弱一面,更经常在他面前展露出一副母仪燕国姿态的女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悄悄的走入了他的心中。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汉广》,何其贴切也!
乐间的心中非常的清楚,即便自己再如何的努力,那个女人终究也不可能和自己在一起。
甚至说起来如果自己真的要得到她的话,或许将燕国献出去还是一个更好的主意。
毕竟燕国亡了,她就会重新成为赵国的公主,以乐间到时候永镇辽东的武阳君身份,想要求娶这样的一位赵国公主,想必赵王应该也会很高兴的答应吧?
只是,这样做的话,她一定是不会开心的吧。
乐间很清楚这位曾经并不得宠的王后经历了什么,她的丈夫不喜欢她,她的身体没有给她带来一儿半女,即便是如今成为了太后,许多人仍然认为她是一个将赵国人带来的叛徒。
没有人比乐间更加清楚她心中的渴望,那位身材娇小的女子希望人们忘记她的丈夫,希望人们忘记她的兄弟,她希望人们能够像记住她母亲赵威后一样记住她,她希望留给自己孩子的是一个强大无比的燕国,她希望自己能够被载入史册,以一个贤明无比的太后身份。
乐间真的很想要好好的帮助她一次。
“来人,备好车马,吾要进宫一趟!”
半个时辰之后,乐间见到了她。
还是那么的威严,还是那么的美丽,她似乎总是能够将这一切完美的合为一体,就好像一只高傲而美丽的凤凰。
乐间深深的低下了头:“臣乐间见过太后。”
燕太后微微点头,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惫神色,年幼的燕王昨夜不知何故突然哭闹不休,让这位燕后的太后一宿都没有睡好。
“不知昌国君究竟有何事求见老妇?”
乐间正色道:“回太后,臣以为再考虑和赵国商谈其实已经是毫无必要的事情,臣请太后立刻下达命令,发动倾国之兵以抵挡赵齐两国的入侵。”
燕太后显然吃了一惊,过了好一会才道:“昌国君,汝莫非掌握了什么证据?”
乐间从怀中拿出了那封来自邯郸的密信,恭恭敬敬的交了上去。
燕太后看着这封密信,沉默了很久的时间。
终于,她愤怒的声音响起了:“好一个赵国,好一个赵王!他这是欺老妇孤儿寡母,想要趁机吞灭燕国?无耻,简直无耻之尤!”
乐间低着头,并没有对燕太后愤怒的言语加以附和。
事实上乐间认为,如果自己和那位赵王易地而处的话,那么自己也一定会作出相同的决定。
历史教给了乐间太多的东西,纵观三家分晋以来诸多霸主之国,无论是魏齐还是秦楚,哪一个不是趁虚而入的好手,卑鄙无耻的行家?
在这个你死我活的世界里,对敌人的仁慈和宽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啊。
而且乐间的心中其实也很清楚,如果不是燕国率先攻击了赵国在上一场战争之中的盟友齐国,并且完全无视了赵王的警告,那么赵国应当是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燕国之上来的。
如果燕国能够在上一场战争之中从齐国人的手中夺得足够多的土地,那么燕国就会拥有着更强的实力去应对赵国的攻击,甚至很有可能凭借着更强的实力而让秦国、楚国这些国家更加愿意出兵和燕国并肩作战。
只能说,自己所做下的事情,终究还是只能够让自己来承担责任啊。
足足过了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之后,失态若狂的燕太后终于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谢谢汝,乐间。”
乐间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后很快恢复了正常。
不知为何,他似乎觉得自己好像吃了一块甜蜜无比的果脯,那甜甜的滋味悄然在四肢百骸之中游走着,占据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或许,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吧?
乐间再一次深深的弯下了腰:“臣何德何能当得起太后之谢,不过是尽臣子之本分罢了。”
“本分?”燕太后轻摇臻首,脸上的表情认真无比:“若是换成荣蚠栗腹之流,想必此刻早便已经考虑如何出卖燕国了,汝当得起老妇的这一谢。”
大殿之中变得一片安静,安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够听到。
乐间能够察觉到她的目光就在自己的身上不停的游移着,有一股发自体内的冲动想要让他抬起头颅和那阵目光对视,但乐间最后还是忍住了。
那让人心醉的嗓音又一次的传入了乐间的耳中:“昌国君,既然燕赵交兵之势已成,那么以汝之见,如今应当如何是好?”
所有的异样情愫瞬间消失了,乐间又一次的直起了身体,脸上全是严肃的表情。
年轻有为的燕国相邦又恢复了自己的本色。
“太后,以臣之见,如今韩魏两国乃是赵国之犬马,此二国必定不敢和赵国作对。秦楚两国新败于赵国,若是使者能够痛陈利害的话,或许此二国愿意出兵自后方牵制赵国。但臣认为,想要抵御赵国的话,仅仅联合秦楚亦是难以为之。”
燕太后微微点头,道:“难道还有其他国家愿意站在燕国一边不成?”
“有。”乐间十分肯定的点头,然后说道:“匈奴。”
“匈奴?”燕太后明显的吃了一惊。
乐间道:“正是。太后或许不知,匈奴自从数年前败于赵国之后,连续数年东进攻伐东胡并且获胜,如今甚至比数年之前要更加强盛。若是匈奴单于愿意引兵南下进攻赵国,那么便可为燕国分担大量压力。”
“可是那匈奴乃是异族,我燕国堂堂诸夏,又是姬姓王族血脉,怎能与其联手?”
乐间劝道:“太后,如今乃是燕国危急存亡之秋,夷夏之见和燕国存亡相比孰轻孰重,想必太后心中自有决断。”
燕太后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依昌国君所言罢。”
乐间站了起来:“臣这便去安排此事。”
才刚刚走了几步,乐间就被燕太后叫住了:“昌国君且慢。”
乐间下意识的转过身来,正好看到了一双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眸子。
“昌国君,一切,便拜托了。”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药(第二更)
这一天,赵丹来到了邯郸工坊之中。
此刻的赵国正在准备着战争,其实赵丹个人是比较忙碌的,之所以会特地赶来工坊,是因为赵丹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八牛弩成品制成了。
在投诚了赵国之后,墨家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诚意,那就是赵丹面前的这具八牛弩。
说实话,墨家的很多东西可能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在赵丹看来也就那么一回事。
毕竟作为后世来者,赵丹可是明白热兵器在面对冷兵器之时是如何具备压倒性优势的。
但是八牛弩应该算是一种例外,毕竟这种武器说实话已经在这个时代也绝对属于强大的那种,毕竟在千年之后的南宋,金国骑兵都在八牛弩的手上吃了大亏呢。
当亲眼目睹了八牛弩是如何在远距离撕破具装甲骑兵的重甲,又是如何在近距离内将十几个身着铁甲的稻草人通通洞穿之后,赵丹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身边的廉颇说道:“大将军以为如何?”
廉颇的脸色看上去颇为严肃,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这八牛弩必将成为国之利器!”
像赵丹这种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可能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但是如果廉颇也这么说的话,那么就绝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所以赵丹非常放心的叫来了主持八牛弩建造的腹真:“这样的八牛弩一共有多少架?”
腹真答道:“回大王,大约十天能够建造出一架。”
“十天一架?”赵丹的眉头几乎是立刻就皱了起来。
如果依照这种速度,那么一年也就三十六七架,这点数目能道:
“平原君,汝一直劝说寡人不要来这种地方,可是汝看看,八牛弩,造纸术,哪一种不是将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呢?如果寡人对于这些东西都不重视的话,那么又有什么值得寡人去重视呢?”
赵胜呆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大王之智,臣远不能及也。”
赵丹说的话还真不是假的,单单就说造纸术,如今随着工艺的慢慢进步,纸张的产量已经开始扩大,邯郸之中的各个机构也开始全面用纸张来取代沉重的竹简。
先前需要装满整整一个房间的简牍,如今只需要一本三指宽的书籍就能够完全抄录,这对于效率的提升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赵丹看着自家的叔叔,知道这位平原君心中多少还有些不服气,不过赵丹也没有打算继续说下去。
事实胜于一切啊,随着一项项工艺的慢慢进步,任何一名守旧派都必须得接受这些,否则的话就只能够被时代的潮流所慢慢的淘汰。
工坊工坊,乃是百工所在之地,因此自然就有了诸多小坊,在离开了印刷坊之后,赵丹又带着一干赵国重臣们来到了织造坊。
这里也是唯一一个允许女子所在的坊。
刚一走进坊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不小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桑树,在桑树之下还有几只羊,正在发出咩咩的叫声。
让赵胜和廉颇惊讶的是,这些羊看上去竟然是光溜溜的,身上的皮毛都不知道哪去了。
一名大匠殷勤的迎了上来,朝着赵丹恭恭敬敬的行礼:“见过大王。”
赵丹点了点头,对着这名大匠说道:“寡人听说汝已经做出来了?”
大匠不敢怠慢,立刻挥手命人将一匹布拿来,恭敬的递到了赵丹的面前:“大王请看。”
这匹布刚刚拿出来,一股膻味就传了出来,让一旁的赵胜和廉颇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
赵丹倒是没有任何的异样,反而拿起了这匹布,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之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顺手将这匹布递给了一旁的赵胜:“平原君且看看。”
赵胜先是一愣,随后接过了这匹布看了一会,脸上露出了奇异的表情:“此布难道是羊毛所织成?”
一旁的大匠颇有些骄傲的抬起了头:“回君上,正是。”
赵胜有些不解的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这羊毛织布之事,臣听说在北方五郡之中亦是有少许妇人为之,可在臣看来,若是平民织布,桑麻足矣;贵族所用之布,丝绸足矣;这羊毛布究竟有何用处?”
赵丹笑道:“平原君所言,仅限于中原之处罢了。想那漠南草原之中是无法种植桑树的,若是将来寡人的大军出征大漠和辽东之时应该如何御寒?寡人觉得,应该便要落在这羊毛身上。”
羊毛是一种非常保暖的布匹,同时由于赵国占据了蒙古草原之中最为富庶的大片漠南地区,所以也拥有足够的草场来饲养大量的羊。
一只羊一年总共能剪三次毛,出产的原料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
羊吃人的故事在西方历史之中已经上演过了,赵丹有理由相信只要羊毛能够赚大钱这件事情被赵国的商人和贵族们发现的话,一定会有无数人带着大量的金钱奔向赵国北方的。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羊毛的生产,赵国就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对北方草原地区的控制,并且通过北方草原和中原地带的交流对草原进行更加强力的渗透和同化。
赵胜和廉颇在一旁听得半信半疑,显然并不太相信仅仅一只小小的羊就能够为草原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丹笑着摇了摇头,带着两名重臣来到了最后一座工坊之中。
这座工坊的名字叫做“炼丹坊”。
一看到这座坊的名字,赵胜的脸上就忍不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大王准备服用仙丹?”
在这个时代,方士们其实还是大行其道的。
别说是战国时期了,整个中国的封建时代两千年,相信服用仙丹能够长生不死,最后吃仙丹把自己吃死了的皇帝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不。”赵丹哈哈一笑,摇头否认了赵胜的话:“寡人今天前来,只是想要看看另外一样东西罢了。”
几人才刚刚走进坊门,突然一声炸裂声轰然响起,跟在赵丹身边的毛遂吓了一大跳,立刻拔出了腰间的长剑守在了赵丹的面前。
赵丹摇了摇头,看着面前有着黑烟冒出的房间,对着毛遂道:“速速进去救人。”
伴随着一阵咳嗽之声,一个人影突然冲出了还在冒着黑烟的房间,这个人浑身上下漆黑一片,就连毛发都被高温炙烤得蜷曲了不少,整个人一冲出来就踉踉跄跄的倒在了地上。
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这个家伙突然就发出了一阵爆笑之声。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赵丹走上前去,十分温和的问道:“找到了甚么?”
黑面人笑道:“吾终于根据大王说明的配方,找到了能够让其发生爆炸反应的配比……等等,汝是什么人?”
赵丹笑道:“寡人就是汝的大王。”
当走出这座炼丹坊大门的时候,赵丹整个人的脚步都变得轻快无比。
在赵国方士们整整五年时间不间断的实验之下,在赵丹的七字秘方“硫磺、硝石加木炭”的支持下,当整整三十六名方士因为各种事故而死于非命之后,第三十七名方士终于成功的探索出了稳定的火药配比。
在亲眼目睹了两次火药配成并且爆炸之后,这位名叫石坚的方士就成为了赵国的下大夫,而炼丹坊的警戒等级也瞬间提高到了和赵丹这个大王一个水平的地步。
虽然说现在这个火药的威力其实是非常差强人意的,这从它连近在咫尺的石坚都没有炸死就看得出来,但是有和没有的差距可以说是非常之大的。
只要慢慢改良,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能够军用的火药应该就会问世了。
这才是赵国真正的黑科技啊!
对于这一趟的工坊成果,赵丹非常的满意。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零一章 吕不韦的胜利(第三更)
一辆马车在咸阳的大街上缓缓驶过。
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但是当坐在马车上的吕不韦举目四顾的时候,仍旧能够看到半年前那一场大战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创伤。
即便是吕不韦眼前这条曾经是咸阳城之中最为繁华的大街之上,仍旧有许多沦为废墟的府邸出现在吕不韦的面前。
透过残桓断壁,吕不韦甚至能够看到这处府邸之中的那些原本极为规整而大气的房屋。
它们现在已经完全荒废了,几条觅食的野狗从府邸之中奔过,似乎是因为几块不知道从何处捡来的骨头而在相互撕咬着,汪汪的狗吠声惊起几只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飞上了天空。
吕不韦收回了自己的视线,轻轻的摇了摇头。
经过这一次劫难,至少得需要十年的时间,咸阳城才能够恢复到往日的光景了。
吕不韦刚刚经过的这座荒废的府邸乃是前任秦国卫尉的,根据事后的调查,这位秦国卫尉因为被吕不韦取代而感到十分的不满,所以暗中和赵国人勾结并且给了赵国人一枚令牌,最终导致了咸阳城在赵国人的里应外合之下失陷。
更让所有的秦国高层光火的是,这位前任卫尉在咸阳城破之后就和家小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显然已经隐姓埋名跟着赵国军队撤离了。
为了发泄怒火,从安邑归来的秦国太子赵子楚下达了命令,将这位卫尉的三族统统拖到了菜市场腰斩弃市。
除此之外,子楚还严令那位已经垂垂老矣的秦国情报首领“候”发动一切在赵国之中的暗中力量,务必要将这个该死的叛徒给找出来。
“全是无用功呵……”吕不韦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只有吕不韦才知道这个当了替死鬼的前任卫尉死在了哪里。
这位可怜的卫尉和他的全家妻小都被破城之后的赵军第一时间杀了个干干净净,并且掩埋在了后花园之中。
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几只该死的野狗刚刚争抢的,其实就是一只人的手臂骨头吧?都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了,里面早就没有骨髓来让这些野狗吸食了吧。
这些赵国的士兵们难道就不能够把坑挖得再深一些,把首尾收拾得再干净一点吗?
马车驶离了这座荒废的府邸,继续朝着面前的咸阳宫而去。
如果说之前的咸阳宫就好像是曾经秦国的王后华阳夫人那样美丽、大气而端庄的话,那么现在的咸阳宫就好像如今的华阳夫人一般,脸庞浮肿双目无神,甚至鬓角都开始出现了白发,眼角也出现了深深的皱纹,犹如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妪般令人不忍直视。
赵国人几乎搬走了所有能搬走的东西,就连宫城大门上那两个厚重的铜制推环都被赵国人从门上拆下来运走了,如今的咸阳宫城正门上那两处光秃秃的还带着裂痕的印记,似乎仍旧在向每一位经过这里的人述说着当时的耻辱。
好在子楚还算得上是一位识大体的君主,他并没有着急着重建这座巍峨大气的宫殿,而是将能够筹集到的所有资金都统统用来恢复民生。
但是钱并不能够买到一切,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的。
秦国即便有着再多的钱,也根本不可能从赵国或者韩国手中买到哪怕是一石的粮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的那个冬天对于关中来说是一场非常残酷的煎熬。
即便有着巴蜀之地的粮食援助,但是巴蜀之地此刻的产量并不足以供给整个关中上百万军民的消耗,至少五万秦国子民在过去的那个冬天中因为冻饿而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蜀郡太守李冰据说正在岷江开挖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李冰上呈的奏章来看,最多再过两年的时间这项名叫都江堰的工程就会完成,巴蜀之地的粮产量将会因此而突飞猛进,最多十年时间便足以凭借巴蜀两郡而供给整个秦国。
对于这件事情,吕不韦多少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吕不韦并没有在朝议的时候去附和那些希望抽调都江堰民夫来关中进行恢复建设的意见,而是坚决的支持了李冰继续修建都江堰的请求。
就让秦国人在这个愚蠢的、只会用嘴巴吹牛的李冰身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更多的国力吧。
吕不韦十分乐观的想道。
邯郸方面也已经传来了回馈,再过三年时间,当赵国太子赵恒登基之时,一位名叫李氏的女子就会成为赵国的太子正夫人。
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位名叫李凌的年轻人成为赵国太子的左膀右臂。
李氏,吕氏;李凌,吕凌,听起来就很相近,相近得让吕不韦觉得十分的愉快。
春日的阳光从天空洒落,温和的照在吕不韦的身上,宫门就在前方,吕不韦下意识的挺直了身躯。
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半个时辰之后,吕不韦和其他秦国大臣们齐聚咸阳宫正殿之中,为了一位来自燕国的使者所随身携带的求援信而展开了激烈无比的辩论。
“必须立刻发兵河东,从后方牵制赵国!”无论何时何地,阳泉君芈宸的声音总是最大的那一个,这位秦国相邦挥舞着双手,看上去非常的具有气势:
“如今之天下,韩魏齐已经甘当赵国走狗,唯有楚国和赵国交恶。若是如今对燕国拒不救援,那么大秦岂不是在对抗赵国的道路上少了一位盟友?”
芈宸的话回荡在大殿之中,话里话外充满了老秦人一往无前的气势,得到了许多秦国大臣们的认同。
吕不韦知道自己是时候该出马了。
于是他咳嗽一声,缓缓说道:“阳泉君,汝这是想要让大秦耗尽最后一滴血吗?”
吕不韦的话语立刻就迎来了芈宸的怒目而视,这位秦国的相邦死死的盯着吕不韦:“不知卫尉有何高见哪?”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那么吕不韦应该死了好几次了。
对于芈宸的目光逼视,吕不韦完全不为所动,慢吞吞的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