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钜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暗夜拾荒

    赵高缓缓摇头,向着远处使一眼色。

    人群中乍起一声惊喜欢呼:“显图啦!显图啦!玄鸟之气表仙图,帝国万世有后继,臣,为陛下贺!”

    慷慨激昂的赞歌带着哭腔,传在始皇帝的耳朵里,始皇帝居然露出了一抹难辨的欣慰。

    赵高恨不得掐死说话那人……

    多不容易啊!

    为了从扶苏手里为胡亥抢下这次传书显影的机会,只有赵高知道,自己究竟费了多大的劲!

    核心阴谋组中,李斯、冯去疾、赵建、章邯中立,蒙毅、李信、李恪是扶苏的铁杆,连周贞宝也偏帮李恪,对扶苏青睐有佳。

    赵高是孤军奋战!

    为了能让胡亥在群臣面前彰显所谓的玄鸟帝气,他先是对四位中立重臣陈说利害,大肆宣扬扶苏威胁。

    诸皇子中,扶苏军有蒙恬,政有蒙毅,贵有李信,还有李恪这个军政皆通,势力强大的莫逆之交,其羽翼早已丰满,诸多皇子皆不及也。

    这种一枝独秀的状态对大秦而言并非好事,因为扶苏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且与始皇帝有大分歧。

    一旦他以不可阻挡之势任为太子,官员权衡利弊,思绪必乱,始皇帝独一无二的皇者权威也将被自己的儿子冲击动摇。

    法家求衡,这不仅是始皇帝的追求,也是这些法吏的一致追求,所以,绝不能予扶苏复宠,继续壮大的机会,扶苏必须被打压!

    四贵对赵高的话并无异议,这样一来,仅从人数而言,胡亥行策的支撑就与扶苏等同了。

    然而这远远不够。

    此事主使是周贞宝,主导却是李恪,在这种关键事项的执行选择上,李恪根本就不与赵高谈!

    无他法,赵高只能曲线救国,硬着头皮寻到了扶苏本人。

    扶苏比李恪好骗……不是,是好沟通太多。

    他与扶苏开诚布公,先分析了扶苏的优势。扶苏是知情人,扶苏府是大本营,在这里备事,事必严密,不易出岔。

    但这也是扶苏的劣势。

    正因为扶苏知道得太多,在表演时便有可能把不住度。而为了打消始皇帝的怀疑——这是必须的,在代父献绸的问题上,皇子必须表现得忠毅,无脑,跋扈,果断,就像大街上有一堆金子,旁人虽当成了狗矢,但捡金之人还是得把所有人视作仇寇,那才正常。

    扶苏没有这么强的侵略性,演得越像,刻意感就越足。

    胡亥就不同了,他生有大志,性素跋扈,而且对赵高信任有佳。赵高有把握在他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做齐筹备,更能撺掇他配合众人节奏行事,事虽成,却从本心。

    赵高见扶苏意动,赶紧加上最后一块砝码!

    李恪在整个事件居功至伟,可却一直试图掩盖自己参与的痕迹,逆不显还正常,可是博功利名之事亦不显,这就不正常啦!

    一切之根由就在扶苏!正因为两人关系太过明彰,全不遮掩,李恪只有表现得与此事全无瓜葛,才能冲抵扶苏赤膊上阵的违合。扶苏如此阻友之便,于心何忍?

    赵太仆连道德绑架的绝技都用上了,扶苏当然唯有败退。扶苏放弃了,赵高成功了,胡亥显了孝心,表了霸气,最重要的是让不明就里的群臣见证了所谓的玄鸟帝气,声威大噪。

    形势一片大好,猪队友横空出世!

    什么叫帝国万世有后继?始皇帝有二十四个儿子,贤、勇、明、惠一应俱全,还愁后继无人么?还要你来提醒么?

    赵高忍不住瞥了眼笑得连眼睛都寻不见的李恪,忍不住想,这位仁兄……不会是墨家的暗谍吧?

    十成胜数断了八成,胡亥若不想弄巧成拙,如扶苏一般被始皇帝针对打压,似乎唯有盼赵高力挽狂澜于即倒了。

    可赵高又能怎么办?

    他只能放弃了更进一步给胡亥表功的打算,从旁冷声言正:“陛下,绸上非图,乃是鸟虫古篆。”

    “古篆?”始皇帝果然被赵高勾起了兴致。

    鸟虫篆是金文的变体,始现于夏商之交,有今古二篆之别。

    今篆近似纹饰,将各式笔划变之以虫、鸟、鱼、龙,增其美观,赏心悦目。

    古篆成因虽与今类,然本体为商之金文,变型之后鱼龙混杂,寻常文人视之难辨,更别说书写成文。

    大秦人才济济,真能通晓虫鸟古篆的也仅有李斯、赵高、冯无择三人,其中又以李斯功力最高。始皇帝的传国玺就是李斯制的印文,以虫鸟古篆书定【授命于天,即授永昌】八个大字,其意就在于古往今来。

    不是人人都能用古篆书写信文的,能书写又身在咸阳的赵高、李斯,以及与此事相关的周贞宝、羌瘣、胡亥,这些人摆到一块,始皇帝看不出一丝合力作局的可能!

    再加上火鸟贯空,冰火共存,木中藏玉,肚兜显书等种种异象,数不尽的离奇!

    这一刻,始皇帝终于对玄鸟传书之说再无怀疑,既然再无怀疑,也就是说……此信当真是徐巿所书?又或是仙人托之徐巿,代为传书?

    “斯卿!”始皇帝高声唤李斯。

    李斯沉正出班,拱手而揖:“臣在!”

    “你精擅古篆,认书之事便由你来办!”

    “唯!”

    李斯应诺,俯身小心端起湿漉漉的肚兜,将兜上的碎玉倾倒在用空的铜盆当中,一粒不洒。

    抖干净了碎玉,他就着光,一字一字,费力辨认起上头繁复的书文。

    【吾弟贞宝,见字如晤。

    兄负尊皇帝之愿,行驾巨舟,远赴幽冥。其风高焉,浪急焉,无边无垠,似无止休。

    仙山寻不见,奇兽肆且虐!兄曾见吞舟之鱼,皮如金铁,大弩之利不可破,风帆之力逃不及。

    雄舟为其所噬,兵士之惨呼吟绝,尤在耳边。

    是时也,风起于洋,惊浪涛天!有鲲鹏自水中出,展翼万里!掠而捕食,吞舟亦为之食,振翅而远,天极亦不足远。

    兄幸甚,或赖陛下之福,或仰稚童祷告,险不及死。何得此安,余不明也。

    天下何其大也!

    行出琅邪,乘风北五千里,有洲焉,山川河泽万里冰,不夜之夜霞光见。又南五千里,岛屿如珠物产富,天似熔炉炼铜山。

    然余漂杵年许,仙山不曾闻也。

    立之天涯眺远,出时帆影蔽日,至今孤舟半沉,余心灰意懒,试行于归途。

    风骤卷,浪接天,舟覆矣,待醒之日,瀛洲在畔!

    求仙得仙,仙在万仞之巅!其山有五色,赤金青蓝白。

    余跪求仙旨,仙不予会,三十七载日月梭,足化朽木身作石,仙……予会!

    仙予一会,其形无形,尝问长生之道,赐以冰精之丹,余命成矣!

    命成然寿尽!

    余求仙童代为书,仙禽代以传,又取五行灵动气,破碎虚空,寄丹、方于混沌,弟当取之,以报陛下信重之恩遇。

    三十七载,日月迁踱。陛下尚安耶?大秦繁盛耶?归也,归也!

    余唯愿,大秦万世,嗣不绝,陛下万岁,万万岁!】




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终,玄虚
    长书至终,李斯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李恪这人……是真的能扯!

    长信是李恪写的,毕竟除他之外,大秦也没人知道北极的极昼极光和吕宋的铜山瓜果。

    而赵高则负责翻译,翻译之后,他还要把胡亥的肚兜偷出来,小心用碱液书于其上,烤干后再塞回更衣架,胡亥对此一无所知。

    李斯是第一次见到这封长信。之所以如此,因为李恪认为,这样可以让李斯在翻译时表情自然,卡顿贴切,至于效果,已经摆在这儿了。

    始皇帝惊站起来,双目圆睁,呼吸颤抖!

    徐巿找到瀛洲了!

    自其扬帆东出琅邪,一年有余,渺无音讯,始皇帝以为他早死于风浪。

    可他还活着,至少活着寻到了仙山,求到了仙丹、仙方,还藉由他神乎其神的仙法把信递回了咸阳,就连仙丹仙方也被他寄放入一个叫混沌的地方,只等着周贞宝去取!

    始皇帝颤声问:“混沌在哪!”

    周贞宝一脸哀色:“无处不在。”

    始皇帝愣了一下,后知后觉般才发现,群臣皆喜色,唯贞宝哀。

    “贞宝,何哀?”

    “陛下,师哥去了……”周贞宝哀叹一声,“师哥寻药三十八载,油尽灯枯,仍以五行灵动术破碎虚空,寄物混沌,他……了无生机。”

    始皇帝不由厌烦。

    区区方士,生为帝臣,为忠君而死,有何可哀?莫非还怕不予哀荣么?

    他抖了抖袖,一复帝王之霸气:“本真人虽不知巿君出海一载,何以能求仙三十八载。然其忠毅,无关时日,本真人追其为瀛忠侯,表其功德。”

    “臣,替师哥谢陛下恩……”

    这不是周贞宝想要的结果,只不过假徐巿之死的目的也不在赏赐和追封,始皇帝知道徐巿死了,这便够了。

    同样的,始皇帝也不在意周贞宝是否满意,这赏赐又不是给周贞宝的,始皇帝只想他明白,求丹的徐巿有厚赐,待周贞宝取丹成功,亦有厚赐。

    所以追封之后,始皇帝当即把新封的瀛忠侯丢到一边,急不可耐道:“贞宝,你方才说混沌无所不在,那瀛忠侯究竟将仙丹、仙方藏在何处?”

    “就藏在五行灵动之所,虚空弥隙之地。”

    “那是何处?”

    周贞宝苦笑拱手:“陛下,仙术之道,臣不如师哥。臣虽知五行灵动之术,却不通算法精式,此地在何处,臣……不知也。”

    “甚!你不知?”始皇帝几乎暴起,他手指着周贞宝质问,“你岂能不知!”

    “臣学艺不精……”

    “举!秦廷方士二十余人,皆受国俸,你等……知否!”

    沉默了半日的卢举愣在当场:“这……陛下,这五行灵动术也不知是真是假,臣连听也不曾听过……”

    “五行灵动岂会有假!”始皇帝怒喝,大喘,“玄鸟传书你亦说有假,你可能依样假一封书信予本真人?不需鸟虫古篆,秦篆即可!”

    “臣……臣……”

    “学无所成,投机贩志!你当真是仙家方士?何以人尽皆知之事,你却不知!说!你予本真人的丹方自何而来?你既一无所知,岂敢献丹!”

    卢举的脸色一片苍白。

    看着他的朽木之态,始皇帝更怒,怒不可遏!

    “廷尉令之,卫尉瘣卿!”

    “臣等在!”

    “令,即日起,毁仙壶阁,停方士俸!一应人等羁押咸阳,不许擅离!再令,清查卢举交游举止,需明何人传方,方正与否,又与六国遗逆有何瓜葛!你等!可明白了?”

    鲍白令之与羌瘣同时深揖:“臣等,明令!”

    始皇帝深吸了一口气:。

    “还有五行灵动之所的算法……贞宝虽不知,天下却必有人知!本真人听闻瀛忠侯尚有一子,曾与恪卿同游……”他冷冷看着李恪,状若噬人,“恪卿,此人何在!”

    “呃……”李恪尴尬地揉了揉鼻子,“陛下,真仙之士好云游,非臣兄虽与臣同游过一段时日,但早在臣自不咸下山之时,便与其分道扬镳了,如何能知道他现在何处……”

    “不在你墨家秘所?”始皇帝的声音不善至极,连至今不曾有明典实说的苍居都被他拿到了大庭广众。

    李恪也不反驳,只是干脆说:“不在。”

    “真不在?”

    李恪耸了耸肩:“其实陛下大可不必如此烦躁,不就是五行灵动之所么……谁说只有仙家会算了?”

    ……

    【β(p,q)=∫x^(p-1)*(1-x)^(q-1)dx】

    这玩意很出名,名为欧拉贝塔函数,即是数学概念,又是理论物理中弦理论的理论发端。

    这种高大上的理论方程李恪历来只知其有,不解其意,但这并不妨碍李恪丧良心地去用它,准确地说,是烂用它。

    他正手持着一根细长炭棒,在宗庙广场的一块方砖上写公式,始皇帝就在一旁看着,然后就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不认识上头的每一个符号。

    “恪卿,这便是仙术算方?”

    李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煞有架势说:“陛下,仙家认为天地有灵,灵则生仙,那仙全知,全能,可成人所不能成。这种理论在墨家看来,是无稽之谈。”

    “哈?”

    李恪知道始皇帝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过无所谓,忽悠就是了。

    “法非同法,论非同论,仙家不认可物质规律,墨家则否认主观能动。不过有一点我二家却是一致的,五行。”

    始皇帝努力维护着帝王的尊严,用极慢的速度咀嚼他唯一能明白的两个字:“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此五者也,这一点上,许多学派都是认可的。”

    这句始皇帝听懂了,他很开心。

    “然而,五行何存?这一点,大伙又不同了。”

    “噫?”
1...250251252253254...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