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如果战场上,再多死点儿人,或者是从敌人手中抢点儿物资回来,再多报点儿战损,这个冬天也就勉强可以凑合过去了。
……
对俄国人来说,能够击倒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即便是四面楚歌,沙皇政府也有足够的实力应付。
可惜亚历山大二世忽略了错误政治信号的可怕性,俄奥关系转冷导致关税增加,一方面是官僚们为了拍马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利益。
尽管俄奥贸易中也有回扣可以拿,但是架不住俄国资本家给的回扣高啊!
同样的商品,奥地利资本家最多给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换了俄国本土资本家,这个数字可以逆转过来,官僚们拿到最大一份。
至于增加的成本,削减生产成本就行了。只要肯牺牲产品质量,还怕控制不住成本么?
亚历山大二世做梦也想不到,他提拔起来的改革派官员,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腐化了。
前面采购奥地利商品,一方面是因为官僚们还有点儿节操,清楚后勤物资对战争的重要性,然而人是不会知足的,回扣收多了,自然变得更加贪婪。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俄国本土产能不够,就算是官僚们不在乎前线士兵们的死活,可是量上不能少,只能外购。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资本家们也产能也在提高,现在政治上的变局,让官僚和资本家们看到机会。
在此之前,还有几个有节操的官员制约,他们还不敢肆意妄为。现在错误解读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信号,让这些官员选择了沉默。
后果自然没有官僚们想想中的那么简单,层层克扣已经成为了俄军的惯例,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理智的永远都是少数。
上层都烂掉了,还能指望下层官员清正廉洁么?
这回弗朗茨没有静静的当观众,而是推了一把。给沙皇政府官僚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
在他看来,普鲁士人派出一支商队,就能给现在俄军以最大的杀伤。直接挥舞着钞票,对着军需官说:买、买、买。远比在战场上死磕,要获得的收益高。
只要有钱,就算是敌人也可以成为俄国人的座上宾,在利益面前没有敌人。
弗朗茨承认俄军后勤体系腐败,奥地利资本家们也是居功甚伟的。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大家也是各显神通。
不过这只是诱因,本质上还是沙皇官僚体系早就腐朽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俄国官僚的日子一直很舒心。
最初的时候,维也纳政府还派人监管出口商品,担心砸了牌子,丢掉了这个大市场。
现在不需要了,为了报复俄国人增加关税,弗朗茨选择了漠视。
漠视,可不仅仅只是放松本国商品监管,还比如:允许伪劣产品出现在俄国人军需系统中。
简单的说,就是俄国本土生产的劣质商品,贴个商标充当奥地利军工产品。
在此之前,维也纳政府是严厉打击的,还派出专人监督,一经发现就找俄国外交部处理。
涉及到外交层面,沙皇政府的官僚们也不敢乱来,处理了几个替罪羊后,剩下的人也就不敢乱来了。
按照惯例,奥地利生产的商品根本就不需要检察,次品率在可控范围内;而本土生产的军需品,则需要挑选混在在次品中的合格品。
毫无疑问,奥地利出口的军需品价格更高。现在没有了约束后,资本家们自然不介意冒充了。
只要提供一部分合格样品,附赠一个厚厚的红包,一起交给负责检察的官员,什么问题都搞定了。
这绝对不是奥地利坑队友,完全是俄国官僚作死。弗朗茨已经派人收集了证据,就等事发后揭露出来。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零四章、清君侧
俄奥关系出现了变故,很快就在政治上引发了连锁反应,伦敦政府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没有矛盾的联盟很可怕,矛盾重重的联盟却不足为虑。
现在两国关系遇冷,维也纳政府对俄国人的支持肯定会打折扣,这是伦敦政府最想要的。
别的问题都可以押后处理,唯独俄国人对印度的威胁,必须要马上解决掉。
几年前的印度大起义,英国人还是记忆犹新。就是因为俄国人的暗中支持,让伦敦政府付出了数亿英镑的军费。
如果不把这个隐患解决,隔三差五的来一下,谁能够受得了?
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社会矛盾也是一大堆,只要有人煽风点火,爆发叛乱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印度和各国隔开,小国无所谓,他们既没有没有胆子,更没有实力搞事情,大国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俄法奥三国,都是伦敦政府严防死守的重点。现在法奥两国都没有向印度伸爪子,只有俄国人一家表示了兴趣,伦敦政府自然要断掉沙皇政府的念想。
让中亚地区独立就是最好的选择,留下一个这么缓冲区,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就算是英俄发生冲突也是在中亚地区,打烂了中亚伦敦政府都不心疼。
现在的四条战线上,伦敦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就是中亚地区,亲自派出雇佣兵上阵就足以说明问题。
唐宁街10号,外交大臣雷斯林汇报道:“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次谈判失败了,俄国人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他们最后给出的条件是恢复战前状态。
这让我们的朋友无法接受,普鲁士人对立陶宛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同时还要求波兰独立。
奥斯曼人想要收回君士坦丁堡,据说他们还在和奥地利谈判,准备赎回部分巴尔干半岛的领土。
维也纳政府没有直接拒绝,现在只是价格上没谈拢,如果奥斯曼帝国收回了君士坦丁堡,那么赎买达达尼尔海峡的问题不大,奥地利对黑海似乎缺乏兴趣。
东方帝国代表希望收回西疆和远东,目前他们在西疆地区打得还不错,据说那位老将军还是抬着棺材出征的。
中亚地区有些混乱,要协调几个汗国联合作战太难了,不过他们对俄国人的仇恨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的朋友作战意志都还算坚定,战场上的局势,总体来说局势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前不久俄奥关系发生了变化,似乎是亚历山大二世发小孩子脾气了。在资本家们的鼓动下,沙皇政府提高了同奥地利的关税,双方爆发了冷战。
奥地利人针锋相对的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大约比之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某些商品还涨价了百分之百。
如果不出意外,在后面的战争中奥地利对俄国人的支持还会进一步降低,俄国人这次没有机会全身而退了。”
这些条件,显然不是沙皇政府能够接受的。不然俄罗斯帝国瞬间就要小上一圈,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俄奥关系遇冷,本来就是伦敦政府一手操作的。任何矛盾都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沙皇政府中有人觉得和奥地利结盟他们吃亏了,维也纳政府中同样有这样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又遇到了挑拨离间的英国人,平常的小矛盾,自然被无限放大了。
等弗朗茨知道了,也无能为力,只是让两国关系继续恶化下去。亚历山大二世同样是如此,即便是发现了这种情况,也无法进行阻止。
除了利益之外,大家还要面子。俄奥同盟带来的利益,已经不足以令他们出手压制矛盾。
两个强势的皇帝都不愿意让步,事情逐渐变得严重了起来,只有等后遗症爆发了,双方才会重新重视联盟的作用。
显然,英国人不会给留下这样的机会。继续离间俄奥同盟,已经成为了英国外交部最重要的一项关系。
约翰-罗素首相笑微着说:“看来和平的手段已经失败,那么接下来就要考验实力了。
孤军奋战的俄国人,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把战争拖到明年,那么沙皇政府的钱包,恐怕又要告急了吧?”
约翰-罗素的心情非常不错,如果可能的话,他不介意给俄国资本家、官僚颁发一枚勋章,还是最高档次的。
按照计划,他们原本以为导致俄奥关系恶化的应该是奥地利人。毕竟现在俄国人还在四面开战,怎么可能忽视两国关系呢?
谁先搞出了事情并不重要,反正最终的结果都一样。现在的变化,直接抬高了俄国人的战争成本。
战争是吞金兽,钱真的是不经花。不要看沙皇政府收益很丰厚,可是架不住官僚集团太贪婪,再多的钱他们也会很快被挥霍一空。
这是老牌帝国的共性,英、法、俄、奥、西、荷、葡哪一个不是腐败帝国?
只不过沙皇政府要更厉害一些,混乱的制度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而英法奥则有一套体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
即便是弗朗茨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只能采用不定时杀猪政策,隔上三五年就来一次大反贪,杀鸡儆猴震慑官僚集团。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官僚们学得更聪明了,知道什么钱不能碰,收敛了一下吃相。
到了这一步,已经是这个年代所能做到的极致了。想要杜绝腐败,根本没有可能。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有约束的10块钱,总有七八块花到了实处;没有约束的10块钱,最后能有四五块落到实处,都很不容易。
盘算了一下,财政大臣阿加瓦尔回答道:“没有那么快,沙皇政府还在想办法筹集资金,并不是完全坐吃山空。
当然,如果他们国内那一把火点燃了,那么沙皇政府的钱包,真的就要耗尽了。
到时候,沙皇政府就应该会宣布破产,赖掉所有的债务,俄奥同盟也差不多该破裂了。”
实际情况更加严重,因为战争的缘故,每年俄罗斯帝国都有大量的金银外流,这个流出速度已经远超开矿的补充速度。
沙皇政府减少从奥地利进口,也有“钱荒”的因素,毕竟这是现款交易,他们拿出的都是通硬货币。
一次交易,折合白银的话少则几百万两,多则上千万两,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挥霍。
这也是俄奥之间贷款急剧增长的原因,沙皇政府短期内拿不出足够的现钱,只能拿实物抵押贷款支付货款。
这种抵押必须要建立在俄罗斯帝国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发生了内战,很多抵押品瞬间会跌的一文不值。
目前,沙皇政府手中就持有大量的不动产,比如说:港口码头、矿山、农场、林场、城市中的商铺、住宅……
这些都是尚好的抵押品,每年都能够产生一部分收益。内战一旦爆发,这些东西就不值钱了。
……
莫斯科,马泰托尔斯基没有急着发动起义。这次起义,背后有那么多国际友人参与,自然少不了造反专家交流经验。
经过了专业化的培训,马泰托尔斯基进化了。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拥护革命,他正在发动工人罢工,组织农民抗税。
战争发生后物价暴涨,然而工资没有增长,加班时间却延长了,大家幸幸苦苦劳作一天,获得的报酬连填饱一家人的肚子,都成为了妄想。
整个1866年,俄罗斯帝国爆发大小罢工事件76起,毫无疑问这些没有组织的反抗都是徒劳的,全部被镇压了下去。
同样不好过的还有农民,高额的战争税就让他们难以接受。
尽管沙皇政府实际上的战争税并不高,可是多收了三五斗的事情,却不是亚历山大二世能够阻止的。
一名青年男子低声说道:“先生,普鲁士人又在催了。他们要我们想办法切断莫斯科这条铁路,断绝沙皇军队的物资供应。”
俄国人的铁路不多,而莫斯科恰好就有一条。只要切断了这条铁路,那么伏尔加河流域的粮食、莫斯科生产的工业品,想要进入运到前线就更加困难了。
实际上伏尔加河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作为俄罗斯的母亲河,这里可以水路连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不过冬天结冰了,无法发挥作用。
沉思了片刻,马泰托尔斯基皱着眉头回答道:“让他们放心,我们会完成约定的!”
显然,他并不想和普鲁士人合作,如果不是没有办法,马泰托尔斯基也不愿意出卖俄国的利益。
莫斯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但是俄罗斯帝国第二大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连通东西的要道,还是俄罗斯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
现在俄罗斯帝国三大粮食产地,就是波兰地区、莫斯科周边地区(伏尔加河流域)、乌克兰地区,其它地区还没有开发出来。
波兰地区已经指望不上了,莫斯科周边地区再发生混乱,沙皇政府就剩下一个乌克兰了。
那么缺粮也将成为沙皇政府一大难题,还是无解的难题。到时候不光是前线的士兵要饿肚子,圣彼得堡也坚持不了多久。
普鲁士人把他们送到莫斯科地区,就是想要断掉俄国人的后勤供应,削弱沙皇政府的战争潜力。
没有了本土的补充,指望从外界进口,且不说沙皇政府的钱包能不能支撑住,关键是他们的运力根本就不能满足需求。
马泰托尔斯基不想做傀儡,他想要推翻沙皇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家。
到了莫斯科地区后,他就主动疏远了普鲁士人,理由是为了保密,实际上就是不想割地。
只不过现在他离不开普鲁士人的支持,更离不开背后英国人的支持,不得不做出一副感激零涕的样子来。
这个年代俄罗斯帝国的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工人数量并不多,想要推翻沙皇政府的统治还远远不够。
为了弥补力量的不足,马泰托尔斯基把目标放在了人数众多的农民身上。亚历山大二世解放了农奴,获得了大家的拥护,这成为了起义最大的难题。
“清君侧”这是某位国际友人,无偿赞助的起义口号。目的自然是为了拉拢更多的人参加起义,毕竟沙皇在民间的声望还很不错,直接造反民众不答应。
这和马泰托尔斯基的理想相违背。欧洲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一旦打出了这个旗号,就算是推翻了政府,沙皇还是沙皇,最多也就利用君主立宪约束一下。
尼古拉一世收复了君士坦丁堡,给亚历山大二世留下了足够的政治遗泽,他本人又宣布废除农奴制,获得了几千万刚刚被解放的俄国农民拥护。
马泰托尔斯基非常怀疑,就算是推翻了现在的政府,亚历山大二世依然可以大权在握。
“清君侧”虽好,可是也把自己置于了沙皇之下,君臣名分定了下来,在政治上他天然处于劣势。
然而,这个口号获得众多国际友人的支持。原因自不用说,大家都是君主制国家,自然要拥护这套体制了。
“哎!”
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马泰托尔斯基无奈的选择了妥协。革命党内部各方势力云集,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他这个领袖做不到一言九鼎。
支持他们的资产阶级,只是想要通过革命掌控权利,可没有准备把沙皇给掀下去。
革命党内部大部分同样支持保留沙皇,要是没有了沙皇,他们怎么能够逆袭成为贵族呢?
不要指望大家的思想觉悟有多高,大部分革命党人都是因为对现实不满才造反的,并没有解放人类的崇高理想。
马泰托尔斯基也无法违背众人的意愿,不然换个领袖也就一个会议的问题,最多再吵上三五天。
1866年12月12日,在马泰托尔斯基的领导下,俄国众多革命党联盟在莫斯科发动了双十二起义。
起义军以“清君侧”为政治纲领,号召全体俄罗斯民众起来诛杀污臣,还政于沙皇。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零五章、祸不单行
双十二起义成功,沙皇政府真正的危机来临了。内部的敌人远比外部更加可怕,由于革命党人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很多人都选择了中立。
不是他们背叛了沙皇,主要是大家对现在的局势不满。激进的改革派不满沙皇暂停改革,保守派想要去掉改革中不利于他们的条款。
这些人大都是有家有业的,造反这种高风险的活动,自然是不能参加了。
圣彼得堡,这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令沙皇政府陷入了慌乱中,内忧外患的俄罗斯帝国在风雨中飘渺。
内政大臣米哈伊尔提议道:“陛下,不能这么下去了,我们必须要先把国内叛乱镇压下去!”
这个提议没有错,外敌最多也就是从俄罗斯帝国身上撕下一块肉来,还威胁不到他们的生存,真正能要他们命的还是内部的敌人。
“清君侧”看这旗号就知道,注定了是一场血雨腥风。一旦让乱党得势,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都是被清洗的对象。
不诛杀几个污臣,怎么国民交代呢?现在沙皇政府高层,都是所谓的“污臣”,属于被诛杀的。
亚历山大二世面无表情,仿佛一点儿也不在意。实际上,他内心早就气得吐血,他做梦也想不到革命党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闹起来。
对内政大臣提出的先镇压内部叛乱,亚历山大二世非常赞同,只不过和谈的事情不能由他提出来。
现在停战,俄罗斯帝国势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锅沙皇不能背。
陆军大臣赫拉梅德附和道:“乱党占据了莫斯科,对我们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波兰战场,还是中亚战场,都离不开莫斯科地区的物资支持。
按照目前的情况,这两处战场最多支撑半年时间。如果我们不能在半年内镇压叛乱,并且恢复物资供应,局势就要完全失控了。”
半年时间镇压叛乱,并且还要恢复物资供应,这看上去就像一个笑话。破坏总比建设快,被叛军祸害了一遍过后,当地的生产能够马上恢复么?
况且,现在还是冬天,在这个季节作战对后勤要求更高了。
沙皇政府手中可没有那么多平叛军队和物资,除了从前线抽调外,短期内是没有其他选择。
这么一来,势必会影响前线的局势。万一抽调兵力太多,给敌人留下了机会,导致前线大败,后果就更加严重了。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说道:“最近物价上涨非常严重,战争成本正在增加中,如果不尽快结束战争,最多一年时间我们就会破产。”
亚历山大二世难以置信的问道:“这怎么可能,我们刚收获一笔么?”
反犹运动中,沙皇政府可是收获多多,这么快就把钱花光了,亚历山大二世可不相信。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急忙解释道:“陛下,我们手中确实还有很多资产,可是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根本就变不了现。
现在内乱爆发,这些不动产很多都跌到了谷底,就算是卖出去也亏大了。
政府能够动用的也就是没收的现金,还有一些有价债券。这些钱还要偿还之前债务,支撑这场战争的开销。
现在战略物资价格几乎增长了一倍,莫斯科地区又乱了,我们不得不增加海外采购,这又增加了支出。”
沙皇政府没收的不动产,实际上是可以变现的。只不过国内盯上的权贵太多,这些人一插手就变成了白菜价了。
贱卖这么多资产,财政部也兜不起,就算是侵吞国有资产,至少也必须把账做平吧!为了安全起见,自然只能慢慢来了。
要不然的话,就算是用这些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抵押几亿卢布出来,不至于守着金山闹饥荒。
亚历山大二世眉头一皱,有些犹豫的说:“外交部和奥地利人谈判,想办法把物价压下来。”
国内的物价那是没办法,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价格上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海外了。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苦笑着说道:“陛下,这恐怕很难做到。现在俄奥之间的贸易关税,已经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奥地利人涨价的借口就是关税上涨。
我们一面提高关税,一面要求人家不提高价格,这恐怕太强人所难了。”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这个在上眼药了,盲目提高关税价格,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给外交部带来了非常大麻烦。
不要看现在俄奥关系遇冷,实际上俄奥关系依然是沙皇政府外交中第一位的。不能别的部门制造麻烦,就让外交部善后啊!
沙皇政府也是有派系权利斗争的,外交部也是仅此于财政部的实权部门,双方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少过。
亚历山大二世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可不是傻子,一瞬间就脑补了事情的经过。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急忙解释道:“增加关税,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民族工业。要知道我们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税非常低,就算是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也只是和其它国家持平。”
克里斯坦瓦尔可不是傻子,这点儿分寸还是有的。提高两国关税之前,他的功课都已经做足了。
俄奥同盟还没有破裂,要是把关税上调到各国之上,那么破坏联盟的罪名他就逃不掉了。
选择和各国持平,表明这就是正常的税收调节,并不是专门针对奥地利的。
亚历山大二世狠狠的瞪他一眼,心中的非常的恼怒,暗骂财政部是饭桶,就算是要调节关税,也要分时间啊!
现在俄奥贸易,几乎垄断了俄罗斯帝国的对外贸易,沙皇政府又是其中主要的购买客户,提高关税不是自找麻烦么?
现在人家报复来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关税上涨物价也跟着上涨,并且还涨得更加过分。
垄断经营,爱买不买。现在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增加的支出远远不是增加的关税能够比的。
1...168169170171172...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