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这个年代法奥海军加起来,总吨位和皇家海军相差无几,铁甲舰数量还更多一些。
面对英国人的叫嚣,让拿破仑三世感觉受到了侮辱,就连维也纳的弗朗茨也无法忍受这种挑衅。
哦,这不仅仅只是他们个人的感受,更准确的说是两国民众的共同感受。
大家都是要面子,民间的激进团体都叫嚣着要赶超皇家海军了。那么没得说,军备竞赛吧!
恰好,拿破仑三世需要转移民众们的视线,免得他们老是盯着两西西里王国的破事。
拿破仑三世挑起军备竞赛,那也是有底气的。最近十几年法国经济踏上了快车道,去年的财政收入超过英国人一千八百多万英镑。(含撒丁王国)
当然,这只是本土的财政收入。如果加上殖民地的话,还是英国人更牛逼,要知道光印度的财政收入就高达五千多万英镑,英国人的豪气可见一般。
不过拿破仑三世不怂,他又没准备让法国海军现在就超过皇家海军,只要法奥两国海军加起来,能够打破英国人叫嚣的两强标准就可以了。
赌气的背后,还涉及到了国际政治地位。一旦让皇家海军两强标准实现,在海外事务中英国人就获得了绝对的主导权。
这里法奥两国所不能容忍的。法国海军是世界第二,傲气的巴黎民众又天天请愿,这个出头鸟拿破仑三世必须要当。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狠狠的瞪了爱德华一眼,心里已经问候了一遍他的家属。
在他看来,海军部是典型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两强标准”看起来很诱人,实际上这就是闲着没事找刺激。
英国人的财力确实是世界上最强的,然而法奥两国也不是弱者,大家的实力差距并不悬殊。
就如同原时空英国人叫嚣的两强标准一样,同样受到了挑战,甚至还更加严峻。
法奥两国任何一家都有挑战皇家海军霸权的潜力,如果不是要发展陆军,皇家海军的海上霸权地位早就不稳了。
阿加瓦尔脸色阴沉的说道:“不行,今年的财政预算早就确定了,现在突然增加一千万英镑的预算,财政部没有这笔钱。想要经费,你们自己去说服国会吧!”
一千万英镑确实很多,不过对伦敦政府来说,实际上挤挤也就出来了。显然阿加瓦尔是不准备省吃俭用,为海军筹款了。
海军大臣爱德华愤怒的说:“皇家海军关系到了不列颠的国运,如果我们不能保证绝对的优势,一旦让法奥两国赶了上来,就后悔莫及了!”
没有那么多理由,海军搞“两强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经费。法奥两国海军的威胁,实际上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大家都是殖民帝国,海军大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各个区域都被皇家海军压制,哪里谈得上什么威胁。
即便是法奥海军联手,实际上也多半不是皇家海军的对手。两国海军在战场上相互配合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根本就不是皇家海军的对手。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不买账道:“所以你们找国会要钱去啊!现在财政部没有这笔预算,要临时增加巨额预算,必须要国会批准。”
没有内阁的支持,仅凭海军部可没有那么容易说服国会。就算是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说服国会那帮大爷们同意,法国人建造的军舰早就服役了。
爱德华刚准备辩解,就被首相约翰-罗素罢手制止了。争夺经费这是常有的事情,基本上每年财政部都要和各个部门对刚一次。
阿加瓦尔的行为并没有错,完全在按规定办事。海军部临时增加预算,肯定要去国会走一遭。财政部不愿意出头向国会要经费,也是符合规定的。
“增加造舰经费的问题,就由海军部向国会提交议案,时间就定在下周一,我们会支持提案。
爱德华爵士,海军部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国会议员们的质询,有问题么?”约翰-罗素说道
这是必要的流程,只要国会同意增加预算,那么财政部或是贷款、或是发行债券、又或者是加税,总是能够解决经费问题的。
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伦敦政府还没有感受到压力。到了后期,他们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海军大臣爱德华回答道:“没有!”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九十五章、六六条约
欧洲军备竞赛拉开了序幕,法奥两国谈判也接近了尾声。拿破仑三世想要建立大法兰西,弗朗茨也想建立大神罗帝国,双方各有算计。
毫无疑问,法奥两国战略上发生冲突几乎是注定的。不过冲突爆发的时间,绝对不是现在。
在帝国建立起来前,法奥两国还是盟友,需要联手分担国际压力,这是一次与虎谋皮的合作。
1866年6月6日,新神圣罗马帝国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和法兰西外交大臣亚伯拉罕签订了盟约《六六条约》。
条约内容包括:1、法兰西和新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结盟,盟约有效期十年;
2、两国互相承认各自势力范围,以现在实际控制区为主;
3、奥地利以2000万神盾(2.5亿法郎)的价格出售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国、托斯卡纳等意大利邦国宗主权给法兰西;
4、法兰西以2亿法郎(1600万神盾)的价格出售法属巴尔干地区给奥地利,以5000万法郎的价格出售西非两国交叉部分的殖民地给新神圣罗马帝国;
5、奥地利默许法兰西吞并比利时、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国、托斯卡纳等地区,作为代价法兰西不在干涉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存在争议地区暂且搁置)
6、两国就非洲大陆势力范围划分:
法国人获得了北非大部分地区和西非部分地区;
(备注:主要是今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尼日尔、咋得和苏丹的部分地区……)
新神圣罗马帝国则获得西非和中非的大部分地区、北非、南非的部分地区;
(主要是今:利比亚、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中非、喀麦隆、加蓬、刚果、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咋得和苏丹的部分地区……)
备注:尚未被两国纳入势力范围的东非、南非大部分,谁先抢到归谁,两互相承认对方在非洲大陆扩张的势力范围。
……
毫无疑问,这份六六条约充满了妥协性和不确定性,结盟时间都只有十年,双方都做好了未来翻脸的思想准备。
核心矛盾莱茵兰地区,并没有在条约中做出明确约定,这就为两国未来埋下了隐患。
当然,条约上没有口头约定还是的,谁占了归谁。换句话说,就是谁的拳头大归谁。
具体怎么确定,等法国人的大帝国建成,或者是德意志地区先统一了,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在弗朗茨看来,这份条约除了和法国人一起分担外交压力外,就只有非洲大陆的利益划分了,法奥两国各自圈占了三分之一个非洲大陆。
如果不是两国在东非和南非地区的实力不足,没准最后就是二一添作五,直接瓜分非洲大陆。
圈地也只是一个约定,非洲大陆可不小,就算是三分之一那也是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弗朗茨送了那么多移民过去,在非洲大陆的实际控制区都不到五百万平方公里,剩下的都只是名义上的统治。
法国人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拿破仑三世大肆从巴尔干半岛移民,法属非洲殖民地上的移民也就百来万,控制沿海地区还行,更进一步不用想了。
奥地利的殖民还好,就算是还有各国的殖民据点,那也不成气候,想要清除掉并不难。
法国人就有得忙了,比如说:埃及地区,英国人答应了么?又比如说:摩洛哥地区,还要问西班牙和约翰牛同不同意。
东非和南非暂且不瓜分,也就说得过去了。法国人实在是吞不下去,签订一纸条约容易,可是没有实力去变成现实,那就是一个笑话。
两分非洲大陆只是法奥两国关起门来在自嗨,实际上在没有把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踢出去前,这项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弗朗茨来说,荷兰人可以忽略不计,西班牙人也可以忽略,这两个国家在非洲大陆的势力范围不大,和新神圣罗马帝国不搭边不怎么答边。
条约中一会儿奥地利,一会儿新神圣罗马帝国,这是欧洲欧洲的传统没有办法,不然没有法律效应。
意大利邦国的宗主权在奥地利,尽管这只是大家默认的,不过既然法国人现在承认了,那就只能向奥地利购买。
同样,弗朗茨准备把法属巴尔干地区并入奥地利,那也只能由奥地利自己掏钱,不然别的邦国会有意见。
而殖民地归新神圣罗马帝国所有,自然由中央政府拨款购买了。尽管对弗朗茨来说,这是左手倒右手的问题,该做的还是要按照法律程序做。
帝国境内的各邦国都在殖民地中获取好处,这笔殖民成本自然也要由大家共同分担了。
非洲殖民地本土化后,遇到的问题还会更多,现在必须要把这些制度明确下来。
对这份条约,弗朗茨还是非常满意的。奥地利对意大利邦国早就丧失了控制,或者说从来都没有真正控制过。
真要是兼并了意大利地区,不出十年,奥地利就会变成奥匈帝国的翻版,应该叫“奥意帝国”。
要知道意大利地区可有两千五百多万人口,还是统一文化传统的民族,这个同化难度有多大,弗朗茨已经体会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伦巴第-威尼西亚还有浓浓的意大利风味,反观奥地利其它地区,基本上都在日耳曼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
没办法,让他们学德语、习德文容易,把小朋友们往学校一送就行了,可是要洗去当地的风俗文化,这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每过一代意大利的印记,都会淡化几分,按照目前的进度还要两三代人,奥属意大利地区才基本上完成民族融合。
而奥地利国内的其它民族,很多已经变成德意志人。
比如说:捷克人文化上早就被同化了,除了语言文字不同外,受贵族影响当地生活、风俗习惯和德意志人没有任何区别。现在语言文字统一,最后的问题也不存在了。
弗朗茨拿两千多万意大利人无能为力,那么就只能送去祸害法国人了。甭管短期内,能够让法兰西帝国变得多么强大,只要法意合并在一起,早晚都会步奥匈帝国的后尘。
不要看现在法兰西的总人口已经有四千四百多万,这是吞并了撒丁王国带来了六百多万人口的结果。现在法国的主体民族包括:法兰西人、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意大利人。
只不过法兰西人、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已经完成了民族融合,而新加入意大利人则和他们格格不入。
再吞并几个意大利邦国,那么拿破仑三世的大法兰西帝国中的第一大民族就变成了意大利人。
这个问题估计他不会在乎,在皇帝本身就是意大利人的情况下,意大利人变成第一大民族,还算是问题么?
谈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现在对拿破仑三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吞并这些意大利邦国,而不是考虑吞并过后带来的麻烦。
直接生吞,那是不可能的,欧洲各国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法兰西也不是神罗帝国,可以增加几个邦国席位。
在法理上,撒丁王国都还是独立国家,他们和法国人共君国家,并不是法国的一部分。
尽管巴黎政府掌控了撒丁王国内政、外交,依然无法改变这一点。法国人想要合并撒丁王国,都是任重而道远。
拿破仑三世怎么想的弗朗茨还不知道,不过兼并意大利邦国的计划书,弗朗茨已经帮忙做好了。
等到条件成熟了,就会出现在拿破仑三世的手中。办法非常简单:先组建意大利联邦,让意大利各邦国加入其中,然后让意大利联邦和法兰西组成新的联邦帝国。
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的熟悉?没错,这就是弗朗茨参考奥匈帝国,为拿破仑三世专门设计的。
反正没有经历过,谁也不知道二元帝国会有多坑。就如同原时空,奥匈帝国的组建还被认为是哈布斯堡王朝伟大复兴。
再加上拿破仑三世根本就没有意大利地区的法统,民间支持者凤毛麟角,现在只能靠武力上位,这个隐患就更大了。
费利克斯首相忧心忡忡的说:“陛下,我们拿到了法属巴尔干地区,后面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处理,一个不好还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俄奥密约中有过明确约定,现在的法属巴尔干地区当年划给了俄国人。尽管我们是从法国人手中买来的,可是条约上的明文规定也是不小麻烦。
尤其是达达尼尔海峡,俄国人一直都虎视眈眈。现在他们忙于普俄战争,或许不会说什么,未来这些都是俄奥关系的隐患。”
兼并法属巴尔干地区,对奥地利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不但拔出了一颗背后的钉子,还把势力延伸到了爱琴海地区。
可是带来的后患也不小,奥地利充当了欧洲门神,将俄国人堵在了黑海中,俄奥同盟势必会受到分化。
西边有野心勃勃的法兰西和搅屎棍约翰牛,再和东边的俄国人对上了,奥地利未来的日子可不好过。
弗朗茨无所谓的说:“没有关系,这是我们和法国人的交易。如果俄国人对这些地区有兴趣的话,可以出钱来买,价格乘以10就可以了。
我们也可以接受换地,如果沙皇政府一心想要进入地中海,就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吧!
外交部可以和俄国人接触,除了波兰地区我们不要外,其它和我们本土接壤的地区都可以接受。”
这是废话,沙皇政府要是这么富裕的话,当年就一口气打下整个巴尔干半岛,普俄战争在去年结束了。
当时波兰地区还没有丢,军粮可以在当地解决大部分,有水路连通奥地利,后勤不是问题。只要舍得砸钱,百万大军一路压过去,普鲁士人早就跪了。
没钱那就只能领土置换了,不要看俄国人家大业大,可是和奥地利接壤的领土,除了俄属波兰外,就只有西乌克兰地区。这几乎是在明晃晃的告诉俄国人,他们看上西乌克兰地区了。
具体怎么换地,沙皇政府同不同意,这都不是重点。反正二十年来,俄国人是没有可能卷土重来的。
二十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了,到时候奥地利的非洲战略差不多也完成了,如果不发生意外法国人也跳坑了。
运气好的话,没准法国人自己就玩儿崩溃了。拿破仑三世都快六十岁的人,身体已经不怎么好了,原时空1873年就挂了,现在还能够活多久也是一个问号。
他的私生子有不少,然而合法的儿子只有一个。1856年才出生,如果拿破仑三世不多活几年,他的儿子可没有能力掌控帝国。
二元帝国可不是普通人能够玩儿转的,没有足够的威望和手腕压住反对势力,那是说出问题就出问题。
又在革命圣地巴黎,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革命的地区,君主年幼那就是一场灾难。
就算是没有灾难,也可以人为制造灾难,比如说:支持意大利人独立,或者是法奥战争突然爆发。
只要干趴下了法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危局,俄奥就真的可以友好相处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赢
《六六条约》显然是不能见光的,法奥两国联手瓜分欧洲大陆的消息要是传了出去,伦敦政府还不要发疯?
欧洲大陆要保持平衡,也不是这么一个平衡法。真要是让大法兰西和大神罗帝国出现,欧洲大陆就真的是三足鼎立了。因为到时候,欧洲大陆很可能会找不到第四个国家。
如同潘多拉魔盒一般,野心这玩意儿一旦被打开,再想要收回去就难了。
拿破仑留给法国人的不仅仅只是辉煌的战绩,还有一个大国梦。以法国民众的感性,扩张热情一旦被调动了起来,大半个意大利和比利时可不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
再加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不过分吧?当年,拿破仑就占领过西班牙地区,必须继承这优良的传统啊!
法国人统一西欧、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夹在两个巨无霸中间的瑞士、荷兰还有得选择么?
要么主动加入一方,要么被强行吞并,这就是小国的宿命。
游离在外的北欧三国也不要想独善其身,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俄国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三大列强都向外扩张,英国人就只能傻眼了。想干涉也干涉不动,没准在大家翻脸之前,先把他们给清场了。
甚至三国还有结盟的基础。完成了扩张过后,肯定需要时间消化,这意味着短期内欧洲大陆上打不起来。
那么掌握了全世界最多殖民地的英国人就危险了。总不能跑去和美国人结盟吧,况且结盟也没用啊!
当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非常小。吞并意大利和比利时过后,法国的内部矛盾就必须要处理了,根本就没有能力继续扩张。
奥地利更不用说,统一德意志地区弗朗茨都只是当口号喊,瓜分欧洲大陆,这是没睡醒吧?
现在民族主义已经觉醒了,统一德意志地区差不多就是奥地利在欧洲大陆扩张的终点。
不过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人都认为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后,还会继续进行扩张。
理由非常简单:比利时、瑞士、荷兰都是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出去的,同属于一个文化圈子,激进的大德意志主义者们把他们都计算在内。
为了不引起大家恐慌,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法奥两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高度保密,知道这份条约存在的人不少,知道条约内容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奥地利知道条约容易的就只有三个,首相、外交大臣和弗朗茨自己,法国也差不多是如此。
最近一些年法国经济发展的不错,拿破仑三世的皇位也稳定了下来,民众们建立大法兰西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这绝对是法国民众的呼声,弗朗茨最多只是引导了一下。这是有证据的:原时空拿破仑三世皇帝就干得很不错,只是因为战败了,无法满足民众们的大国梦,才被赶下台的。
相比原主连败两次,还是坐稳了皇位,法国民众的大国欲望可见一般。
真正促成这次法奥结盟的并不是拿破仑三世,而是广大的法国民众。他们在不经意间发出的呐喊,无形中向皇帝施加了压力。既然民选皇帝,拿破仑三世自然要尊重民众的选择。
1866年6月8日,法奥两国外交部再次签署了一份《法奥两国关于意大利、巴尔干、非洲部分殖民地主权交易案》。
这是对《六六条约》的掩饰,仅有第三条和第四条的领土主权交易。反正这是藏不住的,一旦两国开始交接,就全部曝光了。
在欧洲本土都可以拿来交易,何况是宗主权和殖民地呢?你情我愿的交易,最多也就是英国人会不爽,给报纸制造一些销量。
康拉德-霍尔曼是奥地利日报的编辑,偶尔也要串客一下时事评论员,发表一些官方意见。
当然,作为商业性报纸,这种意见通常是非常隐晦的,一般都是从侧面出击。
法奥两国领土交易案的消息刚刚传回来,康拉德-霍尔曼的工作就来了。毫无疑问,这种新闻肯定是要唱赞歌啊!
转动着笔头,康拉德-霍尔曼陷入了沉思中。新闻肯定要博人眼球,对高度商业化的维也纳日报来说,直接的官面文章不讨喜。
写得人多了,千篇一律如何能够保证报纸销量呢?维也纳日报可是日销十万的大报,这么玩儿会掉读者的。
看着桌子上被风吹动的地球仪,康拉德灵机一动,提起笔在纸上书写了起来。
标题:论法奥两国殖民地、宗主权交易带来的思考——合作共赢
这已经不再是新闻,反而是一篇议论文。商业性报纸,只要符合奥地利法律,保证新闻真实可靠就行了,内容上怎么刊登,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康拉德直接从国际争夺说起,列举几个历史案例,再拿法奥两国的处理方案做对比。
最后得出结论:合作才能共赢。顺便赞扬了法奥两国政府为世界和平做出来的努力。
站在法奥两国的立场上,这次交易确实是双赢。
法国人付出了一部分殖民地,换取了在中南意大利地区的绝对话语权,为吞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在地中海战略上,法国人占据了主动。控制了西西里岛和突尼斯,必要的时候法国人可以把地中海一分为二。
英国人在马耳他的战略布局被废掉了,这颗地中海心脏的战略价值大大降低。除非等飞机时代降临,才能够再次发挥出英国期待的作用。
奥地利用可有可无的意大利邦国宗主权换取了法属巴尔干和西非部分殖民地,不但拔掉了一颗钉子,还巩固了西非地区的殖民霸权。
顺带又增加了一颗和俄国人交易的筹码,达达尼尔海峡对沙皇政府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至少在他们放弃地中海之前是如此。
写完了稿子,校对了几遍,修改了几处书写上的错误。见没有问题了,康拉德-霍尔曼把稿子交给了主编审阅。
这种大新闻通常不会只有一篇新闻稿,一般是三五个人同时写稿子,主编选取其中最适合的一篇发表。
1...164165166167168...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