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从军方挑起这一场战争开始,我们就只是一颗棋子,而不是旗手。棋子不能够丧失价值,不然就会成为弃子。”
和俄国人死磕到底,不是威廉一世想要的。现实却告诉他,必须要和俄国人死磕到底。
东普鲁士会战的胜利,坚定了主战派的决心,激进主义团体的力量急剧增加,他们想要在战争中攫取利益。
区区一个丹麦王国,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况且,普鲁士王国还不敢吞并整个丹麦王国,最多也就割一块地。
战争进行到现在,普鲁士王国已经债台高筑,金主们不会让他们停下来。
现在不仅仅是英国人需要他们和俄国人死磕,法国人和奥地利人同样需要他们继续削弱俄国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普鲁士王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弗兰克首相不知情,那是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反战派,各国没有和他接触。
战争爆发过后,军方占据了主导地位,政府只是在打下手,他这个首相被边缘化了。
没有被人赶下台,那是因为威廉一世不想看着军方一家独大,即便是留着弗兰克占位置,他也不愿意把首相之位交给军方。
听到了这个消息,弗兰克首相面如死灰,神不守舍的离开了王宫。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十三章、大阴谋
普鲁士王国的内部纷争没有人关心,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在为这个消息而庆祝,毛熊的人缘之差可见一般。
奥地利也不例外,如果不是顾及影响,弗朗茨都准备举办宴会庆祝这一伟大胜利。
普俄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沙皇政府损失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五十万,具体有多少人战死、被俘、或者是因伤退役,这就不清楚了。
这些问题,沙皇政府都没有搞清楚,弗朗茨自然不会无聊的去帮俄国人统计。
作为胜利者普波联军也不好受,普鲁士王国也就罢了,他们虽然损失惨重,可还是实力犹存,有一个冬天的缓冲,来年应该补充的回来。
当然,这个补充仅仅只是说军事实力,战争潜力还是不可避免的下降了,即便是获得了两公国的人力补充也一样。
波兰人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有欧洲各国的支援,依然改变不了乌合之众的本质。
为了拉拢更多的人,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免费发放土地给民众。
然而说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临时政府组织混乱,革命党人又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在实际行动中生搬硬套、闹剧频出。
先是把贵族们逼到了对立面,接下来的内部斗争,又引发了中产阶级的不满。
没有看到实际利益,一味的喊口号,时间长了也穿帮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普通民众逐渐丧失了革命的热情。
如果不是东普鲁士会战获得胜利,波兰临时政府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都是一个问题。
政策的好坏,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具体实施上。显然波兰临时政府不知道这一点,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政府发布一道政令,下面就会实施了。
结果免费分配土地没错,怎么个分发就由官僚们自由发挥了。不能够说是官僚,应该用投机者来形容更加贴切。
充斥着理想主义的临时政府不顾实际,盲目出台了一系列自认为的好政策,结局自然是不言而喻,国内被搞得一团糟。
这对奥地利来说是一件好事,混乱的波兰会让国内的波兰人望而却步,更加有利于推进民族融合。
在战略上,奥地利成功利用普波联军削弱了俄国人,又没有让普鲁士和波兰趁机崛起,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计划。
要不要继续削弱俄罗斯帝国,成为了弗朗茨眼下最头疼的问题。
一方面想要削弱这个潜在对手,一方面又想要俄国人保存一定的实力,可以在中亚地区牵制英国人。
普俄战争进行的同时,沙皇政府还没有忘记对中亚三汗国动手。只不过因为财政无法支持两线作战,俄国人在中亚地区的军事行动虎头蛇尾。
维也纳政府内部也争执不休,俄罗斯帝国不是没有实力,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把自身的实力发挥出来。
理论上,沙皇政府只要能够发挥出一半的战争潜力,就可以轻松的搞定普鲁士王国。
普俄战争中奥地利对他们的支持力度,远远无法和近东战争相比,这也是俄国人无法发挥自身实力的因素之一。
这是利益决定的,近东战争中奥地利有大量的利益可拿,即便是借出去的钱可能收不回来,在别的方面也弥补了损失。
普俄战争就不一样了,奥地利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好处。瓜分普鲁士王国也只能说说,真要是做了那就得不偿失。
弗朗茨想要获得北德意志地区的人口资源,这就必须要当地民众归心,真要是和俄国人联手瓜分普鲁士王国,永远不要想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弗朗茨利用民族主义建立了新神圣罗马帝国,获得了德意志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也要承担所带来的麻烦。
财政大臣卡尔提议道:“陛下,普俄战争打到现在,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可以考虑调停这次战争了。
沙皇政府的财政已经崩溃,战争进行到现在,他们一共欠下了我们3000万神盾的货款,还有高达6500万神盾的贷款,以及1800万神盾的民间债券。
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我不认为俄国人有能力还款。加上之前的债务,或许某一天俄国人连利息都不一定能够还上。
就算是俄国人赢得战争,大家一起瓜分普鲁士王国,对我们来说收获也非常有限。”
这是事实,目前俄国欠奥地利的总债务已经高达2.37亿神盾,每月要支付的本息共计215.4万神盾。
看起来似乎不多,以沙皇政府的财政收入完全可以承担。可是俄国人又不只有这些债务,欧洲其它国家的钱他们也没少欠。
目前俄国人的还债支出,已经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普俄战争再打下去,沙皇政府财政破产是必然的结果。
财政部已经做好了俄国人赖账的思想准备,弗朗茨同样也有这个思想准备。
虽然这些钱也是奥地利发的战争财,可是既然进了自己兜里,就不能拿去打水漂,总得要花得有价值。
毫无疑问,这个价值绝对不会是瓜分普鲁士,只能从别的方面进行弥补。
在弗朗茨看来目前已经回本了。同时削弱了普俄两国,让他们结下了血仇,奥地利在东欧和中欧地区的国防压力大减。
不过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肯定要想办法获得更多的好处。怎么操作,就要考验维弗朗茨的外交手段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反对道:“现在停战太早了,况且双方也未必接受我们的善意。
有英法的财力支持,普鲁士王国还有一战之力,容克贵族主导的柏林政府肯定不会停战,他们还想要从俄国人身上撕下一块肉,奠定他们的大国之基。
俄国人更是实力犹存,沙皇政府不会这么轻易认输的。他们好不容易才从反法战争中建立了欧陆霸权,就这么丢出去,谁也不会甘心。
双方都有打下去的基础,我们现在调停是两头不讨好。
有一个冬天的时间缓冲,想必沙皇政府会想办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如果他们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那么就看沙皇政府给出什么条件了,我们完全可以待价而沽。
东普鲁士会战的胜利给普鲁士人带来的最大好处,还是在政治上,这让拉拢瑞典参战成为了可能。
俄瑞世仇由来已久,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他们先后进行了八次大战,直到最近几十年瑞典没落,才停了下来。
除此之外,奥斯曼帝国也有可能出兵收复高加索地区。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社会改革,虽然改革并不彻底,不过还是恢复了一部分实力。
刚刚被俄国人欺负了的中亚三汗国,以及和俄国人翻脸不久的波斯,还有远东地区的清国,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俄国人的敌人。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英国人的外交官们最近非常活跃,初步判断是在进行串联。
可以想象沙皇政府来年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如果打赢了普俄战争也就罢了,这些国家会偃旗息鼓;如果要是继续失败,那么他们就危险了。”
看了看欧亚地图,弗朗茨不得不承认俄国人拉仇恨的能力真强。如果让约翰牛的计划成功,那么四面楚歌的俄罗斯帝国还真不一定能够撑得住。
“俄奥同盟”这是建立在两国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俄罗斯帝国要倒下了,奥地利或许是最先落井下石的。
弗朗茨关心的问:“英国人的计划,沙皇政府有没有觉察到?”
内心深处,他已经把俄国这个反面例子当成了教材,再三提醒自己不能浪、不能浪。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还不确定,俄国人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我们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洞察了英国人的阴谋。”
奥地利外交部能够发现英国人计划,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英国人当做最大的对手。
既然是对手肯定要重视英国人的一举一动了,然后奥地利外交部在世界各地的机构,都很默契的盯着英国人。
首相费利克斯提议道:“如果英国人有这样一个大计划的话,我们就有必要提醒一下俄国人了。
俄罗斯帝国不能倒下,如果真的倒下了,那么就必须要肢解他们。目前肢解俄罗斯帝国我们还做不到,那么还是不让他们倒下的好。”
肢解俄罗斯帝国没问题,关键是没有办法让他们碎片化。仅仅只是在边角料上撕下几块肉,已经不是奥地利的追求。
尤其是在非洲战略的关键时刻,现在俄罗斯帝国出现了问题,奥地利就会陷入这个泥潭中,短时间内无法脱身。
弗朗茨想了想说:“那就找个机会,把消息通报给俄国人。不过不是现在,等英国人的计划进行得差不多了再行动。
涉及到了这么多国家,想要他们同时向俄国人发难,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英国人恐怕是一厢情愿。”
仇恨大家有,利益诉求大家也有。这些因素构成了各国向俄罗斯复仇的前提条件,遗憾的是各国政府不是那么给力。
由于通信不便的缘故,这么多国家无法进行足够的沟通,大家分布在天南海北,所谓的联合行动只是一厢情愿,很容易被俄国人逐个击破。
更何况其中不少国家的政府都腐朽了,根本就没有收复失地的勇气,要让他们下定决心,除非英国人亲自上阵。
既然如此,弗朗茨自然是不着急。等英国人准备的差不多了,才通知俄国人,也可以给亚历山大二世增加一点儿游戏难度。
要是让沙皇政府用外交手段解决了问题,岂不是让英国人很没面子?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十四章、没钱,只能杀猪了
圣彼得堡,自从东普鲁士会战结束后,处于漩涡中心的沙皇政府日子就不好过了。
尽管前线的将领背了黑锅,亚历山大二世还是明白,真正导致俄军大败的原因,不是将领们的指挥问题。
如果没有那一道速战速决的命令,或许东普鲁士会战还在继续。按照最初的战略,俄军只需要和普鲁士人对持,依靠海上优势进攻获得胜利。
进攻和防守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俄军采用防守战略,绝对不会败得这么快。普鲁士人的突然增兵,他们最多也就丢几道防线。
“钱”成为了这次会战失败的罪魁祸首,其次是俄罗斯帝国糟糕的交通,再次是沙皇政府腐败的官僚系统,最后才是这道“决战令”。
陆军大臣赫拉梅德汇报道:“陛下,我们已经进行了动员,前线的兵力损失,在未来两个月就可以补充满员。
损失的武器装备,国内军工企业正在准备昼夜赶工,不足部分我们已经向奥地利订购,确保会在明年开春前装备到部队。”
赫拉梅德非常明智的忽略了追究责任的事情,前线的主要军官虽然背了黑锅,并没有被撤职、问责,都被勒令戴罪立功。
总体上来说,他们的表现还是及格的。这些军官是俄国人在近东战争中最大的收获,是俄军的精英。
现在还要打仗,自毁长城的事情,精明的亚历山大二世自然不会干。
“还是钱的问题,对么?”
亚历山大二世无奈的问道,从他的语气中就可以听出来,“钱”的问题已经不是出现一两次了。
陆军大臣赫拉梅德肯定的回答道:“是的!我们已经拖欠了太多的货款,不少合作的企业也因此陷入了资金困境。现在他们要求,先支付欠款,才会组织生产。”
沙皇政府欠企业钱那是常有的事情,只不过像这一次欠得这么狠的情况,却是少有发生。
资本家们不是傻子,知道沙皇政府的财政出了问题,自然不会继续赊欠了。
这方面沙俄的官员和他们是盟友,企业赚不到钱,拿什么给他们当回扣呢?
不光是军工企业,凡是沙皇政府的合作企业,现在都积压了大量的债务。
这些问题不解决,俄罗斯帝国也不用考虑明年的战事,直接低头认输算了。
亚历山大二世期待的问道:“财政部有什么计划,解决现在的危机?”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一脸憔悴的回答道:“解决方案有两种:其一、再征收一次战争税;其二、借外债。”
没有发行债券、没有对内借款,这无疑是说明了:沙皇政府的信誉已经崩盘,国内的金融也出现了问题。
实际上,在俄军刚刚占领东普鲁士地区的时候,外界还有不少人看好他们,财政部利用这个机会卖了一批债券。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他们的债券再次无人问津。连财政大臣本人都不确定,这些债券能不能够兑付。
战争是吞金兽,俄罗斯是一个正在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封建帝国,能够调集的资金非常有限。
当然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没钱了,只不过精明的金融家们,这个时候纷纷装穷,丝毫没有拉沙皇政府一把的意思。
亚历山大二世冷笑着说:“难道国内的金融界就不能想想办法了?据我所知,他们手中还持有欧洲不少国家的外债吧!”
没有毛病,沙皇政府向国外银行借款,俄国的银行在海外放贷,这都是正常的金融活动。
唯一不正常的是这些银行不愿意借钱给沙皇政府。
当然,这不全是银行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历届沙皇玩得太狠,有借无还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大家不愿意继续上当。
这个话题卡住了,现在政府财政崩溃,国内银行不敢借款也是情有可原。
见无人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知道对官僚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做,却不能够说,不然很容易留给政敌把柄。
“能够筹集多少资金?”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想了想说:“初步估计,可以征收8600万卢布的战争税。至于寻找外国银行贷款,具体数额无法确定。
这要看我们能拿出多少抵押品,还有政治上的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进去。”
“8600万卢布”看起来是一笔天文数字,实际上还不够偿还企业的债务,在战争中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不是卢布不值钱,关键是战争太费钱,一天打掉数百吨炮弹,那只是基本操作。
实际上这已经非常节省了,五六十万军队在前线作战,就算是每人每天消耗5发子弹,那也是三百多万发。
这么多军队,平均下来每天再怎么省,至少也要打出几千发炮弹。
光最基础的弹药消耗,每天几十万卢布都没了。再加上各项后勤物资消耗,每天几百万卢布的开销怎么也是少不了的。
毕竟战场上的物资成本,可不是成本价。很多战略物资,从后方运送到前线俄军手中,价格就已经翻上了几倍。
亚历山大二世皱着眉头问:“说吧,你们准备抵押什么,能够借多少钱?”
亚历山大二世非常不爽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可惜现实让他没得选择,总不能把欧陆霸权拱手送出去吧?
连小小的普鲁士王国都搞不定,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恐怕要从最顶端,一下子落到英法奥以后,搞不好还会排在普鲁士人后面。
近东战争中取得的大部分政治收益,都会在这次失败中付诸流水。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踢皮球:“这要看谈判结果了,现在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要看对方想要什么。
可以多接触几个国家,尽可能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条件,这方面外交部才是专业的。”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狠狠的瞪了克里斯坦瓦尔一眼,这分明就是在坑人。
国际贷款从来都不好借,没有附加条件的贷款或许存在,可惜沙皇政府借不到。
一旦签订了损害国家利益的附加条约,外交部就是背黑锅的对象,克拉伦斯的心情瞬间不好了。
“陛下,现在的资金缺口太大,全世界有实力提供这笔贷款的就那么几家,我们的选择余地几乎是不存在。
如果要靠国际贷款解决财政危机,我们恐怕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够借到钱。
不如我们在国内想想办法,偌大的俄罗斯帝国,还不至于连几亿卢布,都筹集不起来。”
克拉伦斯的立场非常明显,最好还是不要去借钱了。这次的资金缺口实在是太大,就算是借来了钱未来也还不起。
现在他们能够拿出来当抵押品的筹码不多,除了广袤的国土外,克拉伦斯不认为还别的东西,能够抵押贷款出这么多钱来。
赖账不还容易,可是有抵押的贷款不一样。现在有实力给他们提供贷款的金主,没有一个软柿子,到时候人家要收走抵押品,总不能打一仗吧?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打一仗的钱,他们早就还债了。战争实际上是最奢侈的玩具,不适合穷人玩儿。
与其到时候为难,不如提前掀翻桌子算了。政府没钱,就找有钱的人要。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干了,祖宗留下来的有经验。
干一票大的,不但可以一举解决债务危机,没准还可以往腰包里塞点儿。猪已经养得很肥了,现在可以杀了。
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适合沙皇政府的选择。
在沙皇政府高层的默契下,犹太人开始倒霉了。上层的目标只是犹太金融资本家,但是中下层的犹太人同样遭了殃。
贵族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在这个问题上,立场都空前的一致。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十五章、暗度陈仓
当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掀翻桌子的时候,俄罗斯帝国的底蕴就体现了出来。反犹运动开始,政府的财政就开始好转。
沙皇政府最初只是针对犹太资本家,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犹太人群体,俄罗斯出现了全民反犹的浪潮。
政府出台法律限制犹太人的住地,禁止他们购买土地、从事农业,不准他们在邮政、铁道、军队等部门供职……
消息灵通的犹太资本家们跑路了,普通犹太民众成为了替罪羊,替他们承担全社会的敌视。
沙皇政府的行动,点燃了欧洲反犹运动的火星。反犹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大有烈火燎原之势。
作为历史见证者,弗朗茨选择了冷眼旁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或许太片面了,用在犹太人身上却没有错。
“贪婪”是原罪,犹太资本为利益肆无忌惮,最终引来了麻烦。为了自保,这些人毫不犹豫的把灾难引向了整个民族。
没错,俄罗斯反犹运动迅速扩大的背后也有犹太资本在推手。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利益面前资本家的节操就是这么高。
如果没有同胞们分散外界的注意力,那么沙皇政府就盯着他们这千儿八百号人,不要说转移资本了,能保住小命都是上帝保佑。
就算是跑到国外去同样不安生,对他们这群肥羊虎视眈眈的人太多。只有把水搅浑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
事实证明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从1865年末开始到1866年夏,整个俄罗斯帝国共有三十余万犹太人出逃。
混在茫茫人海之中,要找出这些肥羊可不容易。这可比单枪匹马的出逃,要安全的多。
这些都和弗朗茨没有关系,反正他又没准备谋财。以奥地利的移民条件,这些人也没有几个能够留下来,何必节外生枝呢?
对奥地利这种多民族国家来说,任何极端的民族政策,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所以奥地利反犹运动也就民间喊喊口号,政府是严厉禁止的。
就算是要杀猪,弗朗茨也不会像沙皇政府这么没有吃相。这个年代资本家烂事那么多,几乎是一查一个准,在规则范围内都可以把他们干掉的七七八八。
好吧,他承认亚历山大二世是正确的,俄国官僚们还真干不了这么高难度的工作,不如掀翻桌子来得更实际。
弗朗茨关心的问:“卡尔估算一下,俄国人这次能够获得多少资金?”
对俄罗斯帝国来说,沙皇政府有多少钱,他们就能够发挥出多少实力。所以判断俄国人的实力,直接看沙皇的钱包就可以了。
财政大臣卡尔想了想说:“沙皇政府大约可以收获6~8亿卢布现金,以及15~18亿卢布左右的股票和有价证券,其它各类产业应该会更多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