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也就是……留下展示可能性的空间?”
尼德霍格的眼睛中闪过一丝凌冽的光芒。
实际上就算到现在,罗兰也没有向任何人提出过任何系统性的计划,一切都是只言片语,至于罗兰的脑子里是否存在着那么一个以颠覆李林控制之下的世界为目标的宏大计划,根本没人知道,也没人说得清。
不过透过罗兰的思考方式,还有他的各种行动,相互结合分析之后,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
“展示可能性的平台……换言之也就是建立一个健全的民主共和政体。如果能够从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或教会的支配当中脱离,恢复查理曼完全独立自主之地位的话,当然是最佳结果。如果不成,那么无论规模大小,他都会设法谋求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成立。”
“听上去有点像是亚尔夫海姆建立过程的翻版。”
“没错,在构思这个计划时,他想到的参照对象就是亚尔夫海姆。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与他构想相近的也就只有这一个而已。但也只是参照的程度而已,他压根就没想过能够复制亚尔夫海姆的奇迹,也不像建立一个翻版亚尔夫海姆。”
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扩张主义、****、种族主义、威权主义、***主义、宗教神权之后,罗兰的思想基本算是倒向了左翼。在他眼里,国家只是将国民的福址与民主共和政治付诸于实现的一种具体化手段,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目的。
换言之,这是一种和亚尔夫海姆的国家至上主义截然相反的思想。
“当然了,思想再怎么变化,建立国家的主要工作范围还是一样的。也就是理念、政治、经济、军事四大块。”
理念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及前提,在从未认知和体验过民主共和政治的世界里,面对一种全新的制度和突然被赋予的政治权利,普通市民会作何感想?人们会对此拍手喝彩还是视若无睹?可以说,一个建国的理念能得到人们多大程度的关心和支援,直接决定这个国家能否挺过初创阶段最黑暗的那段日子。如果大部分市民无法认同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意义,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计划或阴谋都是没有意义的。能够唤醒市民对民主共和理念的认同、并且投身其中的条件大致为两条,即专制暴政的压迫或倡议民主共和政治的象征性人物牺牲。这两条中任何一条实现都会成为促成人们认同民主共和理念的催化剂。
“换成是我的话,我会考虑通过精心设计,在公众场合进行一些‘演出’,比如安排狙击手在游行集会上伪装成政府军警朝抗议人群开枪,又或者在公开演讲时安排一次伪装成受政府暗中指派的不成功刺杀,借此来激起人群的愤怒,行销我的理念。罗兰则一定不会这么干。”
“因为他不喜欢卑鄙的手段?”
“不,只是一旦暴露,他们会成为过街老鼠。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类似的事情从来都不少,特别是某些超级大国需要对某个猎物进行政权更迭和颜色革命的时候,各种针对“人权斗士”、ngo和“追求自由的民众”的“屠杀和谋杀”就会逐渐多起来。与此同时,各种传媒都会用悲天悯人的、无比愤慨的语言来谴责执政当局和执政者,将他们描绘成一群嗜血的屠夫,撕咬民众血肉的野兽,受到其他超级大国或阵营支持的傀儡。然后以为民请命的姿态,呼吁本国政府和当局为了维护人权、公理、正义与和平,采取军事行动阻止那些暴行——哪怕没有联合国的授权批准。接下来就是早已被推演了无数遍的军事介入剧本按部就班上演,轰炸、地面入侵、第五纵队……最后,一个“民主政权”从废墟上建立起来了。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过要想复制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掌握核心科技,遍及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和庞大军队,说一不二的舆论话语权——手中没有掌握这些就想煽动一群听话的羔羊起来革命?还有点理智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加上性格使然,罗兰一定会选择脚踏实地的努力。尽管花的时间有点长,做法也太老实,但这确实是最好的路径,也可以说是最轻松的工作之一。”
晃荡了一下酒杯,李林紧盯着杯中的涟漪说到:
“接下来,也就是实务的部分,才是难如登天。”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4.一周(五)
革命也好,战争也好,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拿来烧,之后才能逐条讨论可行性和细节步骤。
经济、政治、军事——由这三者构筑出来的铁三角当中,经济总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毕竟智慧生物一切行动都与经济息息相关,说的极端点,政治和军事也不过是名为“经济”的蜘蛛巢穴向外伸展出的蜘蛛丝罢了。
哪怕是如今呼风唤雨的李林和亚尔夫海姆,起家时最愁的问题也是钱。为了弄钱,那会儿的精灵几乎啥都敢干(现在其实也差不多,只是下手更加隐蔽,更注重吃相),啥投机倒把、杀人越货、谋财害命、坑蒙拐骗、贩卖人口、走私违禁品……几乎和犯罪组织没啥区别。别看如今财团高级干部们个个衣冠楚楚,穿着漂亮的礼服,身上喷着高级香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说话遣词用句比贵族还贵族。这些陪着财团一路走来的干部几乎个个手里都有几条人命,间接死在他们手上的更是不计其数。
一直到走完了伟大无产阶级导师笔下“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以后,财团才开始以文明人和慈善家的面目出现——尽管在提出改善劳动环境之前的四个月,财团的私人武装部队还在镇压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工人,某位亲卫队队长还亲自带队把工人领袖拖到墙根下用火焰喷射器烧死,更离谱的是这位队长还要求某个给水防疫部门研发一种巨型奇美拉,身高167公尺,体重九万吨,体内有原子炉一样的器官,口吐放射能火焰,专门用来镇压罢工……
靠着种种血腥激烈的手段和一系列胡萝卜与大棒交替使用的策略,财团得以快速积累起大量财富展开下一步的行动,最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
罗兰想要在亚尔夫海姆的眼皮子底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也好,建立捍卫这个政体的武装力量也好,发展地下组织也好,宣传平权思想也好,首先要解决财政问题。
“那可是一笔相当庞大的金额,大到会让一个国家的财政出现危机,一不小心甚至会引发某种程度的经济危机。别说当前已经半个身子探出悬崖的查理曼,其它国家也未必能承受这种负担。要想凑齐这笔钱,途径无非三种。”
用白兰地润喉后,李林说到:
“复制财团的发展路线,激烈的改革,还有就是像各国政府寻求资助。”
“哪一样都欠缺可行性呢。”
尼德霍格回答到。
且不论亚尔夫海姆是否会允许一个敌对势力建立起来,财团对市场、技术专利、销售渠道的垄断就足以断绝任何企业商会向上爬升的念头,更何况亚尔夫海姆自己就很清楚那些花招及弱点,以其一贯的护食做派,那些模仿者在打响名头之前就会被财团打爆脑袋。
改革或许是一种不错的路径,剔除国家各种病灶的同时还能将那些非法聚敛的巨额财富投入到经济建设和国家运营当中,为死气沉沉的查理曼经济注入一股活水。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即尺度的拿捏——不触及深层的改革无法有效震慑那些寄生在国家经济命脉上的既得利益集团,还会招致民众的不满,更无法革除弊病和获得足够的资金,最终里外不是人,遭到所有人的敌视;太过激烈的改革则会让诸国感到恐惧——没有哪个贵族喜欢看到另一个贵族被一群泥腿子砍掉脑袋的,哪怕对方和自己没有关系甚至一直关系都不好,因为没准自己领地里的泥腿子会受到鼓舞,干出同样的事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脑袋不至于搬家,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国王和贵族老爷们会很乐意看到防卫军的大炮把万恶的民主共和政体轰成渣渣。
至于最后一种选择……十分遗憾,还是没什么机会。或许之前各国还有扶植查理曼的想法,但教会的介入、政变、和谈实质上的搁浅以及莱茵战线包围圈的完成已经彻底断绝了这种可能性。大家都不是傻瓜,眼看着查理曼这艘破船即将倾覆,还有谁会借钱给他们呢?
“也不尽然。”
李林转过身。
“实际上,第三种路线是最具可行性的,也是罗兰必然会选择的方案。”
“可是……谁会做这种毫无收益的赔本买卖呢?如果说之前是为了自身安全,在查理曼覆灭已成定局的现在,继续投资查理曼等于是把金币扔进下水道,他们能够获得什么?”
“自由。”
李林笑了起来,嘲弄的笑容。
“为了他们的独立和自由,各国会很愿意在这个政体身上砸钱的。”
喜欢干涉别人,同时又讨厌被别人干涉——此乃人之天性,个人是如此,作为人群集合体的国家也是如此。没有哪个国家会喜欢平白多出一个“粑粑国”的,就算是崇拜并热衷于服从强者的日本,也是在昭和时代被美帝粑粑砸断了脊梁后才跪舔的(其实昭和、平成时代日本私下小动作也不少,把‘鬼父’赶出去的念头一天都没消停过)。而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各国零和博弈的传统地缘战略步入终结,一个由超然诸国之上的“指导国”掌控国际政治的时代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各国原本用于阻挡财团入侵的关税壁垒还未问世就要胎死腹中,以财团的技术优势和侵略性,各国经济命脉落入帝国之手只是时间问题。至于军事解决……且不说胜算几何,一旦爆发战争,世界必然会化作荒芜的废土,届时所有人都是输家。
比起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束手待毙,又或是激烈反抗,结果一切化为乌有,让某个人、某个“英雄”挺身而出,吸引帝国的注意力,自己则在幕后运作一切显然更合理也更安全。
“就算如此,也不过是投机,甚至形同赌博,而且还是胜利希望渺茫的哪种。”
“没错,就是赌博。只要罗兰展示出能与我们对抗、甚至是取胜的可能性,诸国一定会在这匹黑马身上押注。而只要压过一次注,为了不使之前的投资白白浪费,他们就必须继续投资。而最先投资的第一笔资金就成了促成双方结成紧密关系的要素。”
正如之前所说,诸国并不乐见有谁爬到他们头上指手画脚。他们虽然会暂时臣服于李林强大的力量、缜密又华丽的战略以及防卫军强大军力之下,但这些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人们并不会乐于接受这种状况。如果可能,他们当然希望李林与其所建立的帝国垮台,再不济有人能够对其进行制约也是好的。但是他们缺少那样的力量,也没有愿意为之一战的决心。
因此,诸国一定会一方面对帝国表现出服从的态度,一方面又急切的寻求一切可以遏制帝国的势力。是故,国王和贵族们也能与民主共和政体愉快的相处,互相帮助。
“当然了,他们不是傻瓜,也不是肯在没有胜算的弱者身上砸钱的慈善家,所以为了促成这些吝啬鬼打开钱包下注,黑马必须展现出令人心动的价值。也就是通过一场战术上的大胜,向世人展示除了我之外,还有其它可选择的未来,从而让吝啬鬼心中权衡利弊的天秤向罗兰那边倾斜。”
“所以,他才会和教会一起参与即将到来的大战。”
尼德霍格微微蹙眉,皱起的眉宇间透出微妙的杀气。
他一直以为罗兰与教会联手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增加胜算而采取的结盟行动。而现在看来,不仅是教会,就连亚尔夫海姆,就连这.位.大.人都想拿来利用。
何等猖狂!
何等不自量力!
更重要的是,那个连杀人都会犹豫踌躇的罗兰,曾几何时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了?
——危险的家伙,必须排除。
激烈的杀意在身体内酝酿,背在身后的拳头不知不觉间紧紧攥住。
下一秒,杀意烟消云散。
“恐怕教会也抱有类似想法吧,就算他们同样不喜欢罗兰,也不喜欢民主共和,但是对我的恐惧和憎恨远远超过了对罗兰的不快。为了打到我,不管是神也好,魔也好,只要能利用的全都拿来利用。将命运全部压在这千年一遇的大赌局上,成也好,败也好,所有人只求这一夜一醉的狂欢,全身心投入这场一心不乱的斗争,哪怕接下来就要坠入地狱也在所不惜。”
像是叹息又像是恍惚的声音在空气中慢慢扩散开,将杯中剩余的酒一饮而尽,微闭的双眼再次睁开,带着绝对的自信和傲然,神意代行者大笑着发出了宣言。
“很好,非常好。既然他们已经把命运押上了赌桌,那就如他们所愿,摊牌吧,分胜负吧。我会让他们在我的掌心里尽情起舞,直到尽兴为止。然后我会让所有人见识到——与神为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他的语气是如此笃定,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没错。
他是神的代理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理所当然会实现,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从违抗。
一旁的亲卫队队长按捺着内心的雀跃和激动,深深弯下腰,为独裁官的决断所低头。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4.一周(六)
“所以,最终圣女冕下同意携手合作了?”
法芙娜悠然搅动汤匙,用蒲公英和菊苣的根茎捣碎烘干制成的假咖啡散发出介于药渣子和咖啡之间的诡异气味,作为战局气压计,咖啡的口感最为直观的显示出查理曼如今的处境,连假咖啡的口感都每况愈下这一事实可谓胜过任何雄辩。
以苦涩的表情咽下嘴里的假咖啡,体验着从舌尖到胃的各种细胞一起发出尖叫哀嚎的恐怖口感,罗兰吐出叹息。
“说是合作,也只限于和李林作战,其它方面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有共同语言才是奇怪的事情。
教会的目标并不仅限于宗教的支配权,而是以****的神权政治君临世界。在罗兰看来,这根本是一种倒退,比李林意图实现的世界更加令人反感。或许两者都是意图以禁锢整个世界,阻止发生任何变化为目标,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陛下”替换成教皇似乎也没什么违和感。可李林建立的社会体系终归在某些方面是进步的,比如涵盖各阶层的社会福利体系,健全的财政和法律体系。而教会只是一味压榨,将神官阶层和贵族阶层之外的民众都贬低为奴隶。仅凭这一点,罗兰就不可能认同教会。反过来,教会对罗兰的奇谈怪论、异端邪说也是视若仇寇,换个其它时间点,双方早就动手了,哪有可能心平气和坐下来谈合作。
正如罗兰所说,双方仅仅是为了对抗李林走到一起,合作也只会维持到那时候。
“即便如此,也算是增加了一点点胜算,和那家伙对抗,手里的筹码永远都不会嫌多。”
法芙娜苦笑着补充,罗兰也耸了一下肩。
“没错,这只是为创造第一步条件增加了些许筹码而已。”
正如李林预测的那样,罗兰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民主共和政体或是地下组织,以此为世界留下一线可能性,避免世界就此陷入僵硬窒息。
如果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哪怕位于遥远边陲地区。但如果不能建立一个保有内政自治权的政体,在帝国内部建立起一个反帝国的地下组织也是可行的办法。防卫军战斗力虽强,精灵阵营的制度和技术官僚团队虽然完备,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旦占领查理曼,主要的行政军事力量必定集中在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对广大农村、山区、边境便无力顾及。唯一可行之道就是拉拢地方势力,利用各种伪军、伪警察来控制这些地区,而这就给罗兰留下了可乘之机。
在发动民众的同时,在行政末端的单位中发展组织成员也是可行之策,特别是在税收和治安单位的一线人员中发展下线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在诸国内部发展同情查理曼的人士,这一点虽然艰难,但必须进行,即便不能增加敌人的敌人(敌军的敌人未必是我方),至少也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敌人。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尽可能发展帝国内部的协力者,甚至对帝国中枢进行渗透。如果能够制造出一些赞同民主共和理念,愿意与己方互通声气者最佳,哪怕这样的协力者并不是有意识的提供帮助也无妨。此外虽有卑鄙无耻之嫌,但在必要时,收买、胁迫或是为激化对方内部矛盾而告密、造谣中伤等等手段也应纳入考虑。
如果组织发展顺利,建立起革命武装,推翻帝国对查理曼的支配,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的新生查理曼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想实现这一切,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金钱。
如今查理曼的财政已经和破产无异,一方面是物资严重匮乏,物价疯涨,另一方面则是滥印纸币,面额越印越大,发行量也是一路狂飙。市民们早上还能买一个鸡蛋的钱,晚上就只能买几颗燕麦。市场上各种食物的起步价都是九位数,几种稀缺主食的价格甚至狂飙到十一位数。
如今国际白银价格一直在跌,想要调动国库储备作为未来的行动资金显然不现实;想要经商,一帮连壳都没啄开的鸟蛋面对财团这只超级巨兽实在没什么把握;至于搞改革……是不是觉得被帝国的军警宪特围剿还不够刺激,需要各种地方武装一起加入狩猎游戏才够是吧?
想来想去,除了发展组织成员,通过各种成员提供的资金,外国的资金援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帝国支配体制之下,诸国必然在内政主权和经济主权遭受帝国的干扰甚至是侵略。为了对抗帝国干涉内政以及财团的垄断经营,诸国势必需要一个可以牵制甚至是遏制帝国的势力,为此他们会很乐意为各路反帝国的地下组织提供高利贷,其中也包括罗兰的组织。不过靠高利贷固然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可与其这么做,是不是可以将海外殖民地的资源开发权和通航经商权交给诸国商人,以此保证双方的长期合作。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理解到,对独立商人而言,协助民主共和派比拥护帝国更能获利。
为此,罗兰必须获得一场战术层面的巨大胜利,向诸国展示“圣少女”的巨大价值。
这个胜利,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展示出能与李林一战,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能与神意代行者保持某种平局的实力。
“道理我都懂,不过只是展示可能性——不确实又飘渺的诗歌,能够说服的了那些纯粹的现实主义者吗?比起些许可能性,把我们出卖给帝国倒是一桩低风险高回报的买卖啊。”
面对法芙娜尖刻的指摘,罗兰唯有苦笑以对。
人类很容易出卖别人。
为了利益、为了私欲、为了私情,有时甚至只是为了能将自己从处刑队列中靠前的位置向后挪,人们都能如呼吸和进食一般面不改色地出卖别人——就像被门徒用三十枚银币卖给官差的救世主。
个人如此,彻底贯彻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更是如此。
比起飘渺的可能性,利益更容易掌握和计算,也更诱人。
“美人计是否成功,取决于女性的魅力。”
“女性魅力?”
歪着脑袋想了想,理解了罗兰想要表达的意思,法芙娜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的确,出卖罗兰或别的反抗力量确实会在短期会给诸国带来一定程度的利益,然而这不仅不会放慢帝国控制世界的步伐,失去了牵制力量后帝国前进的速度反而会大大加快。这对诸国不啻于噩梦。
如果有可能,他们也想遏制或者干脆消灭不断成长的威胁,然而面对李林接下来将要展示出的绝对力量,又有谁有那个胆子出来找死呢?
所以暗中资助、扶植一些地下组织就成了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哪怕存在暴露的风险,只要手尾收拾干净,他们完全可以推脱得干干净净。不过那终究只是应急之策,最稳妥的做法是一开始就物色一个知道如何保守秘密、组织结构严密、行动能力强,最好还有相当程度的武力和发展潜力的组织,从而将风险系数尽可能降低。
——令诸国神魂颠倒的倾世美女。
这就是罗兰与其伙伴们要扮演的角色。正如李林意图通过向全世界显现力量来完成帝国支配世界的体制,罗兰也打算通过这个机会向全世界展示抵抗绝不会平息,还有人能对李林和帝国说“不”。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打倒李林’定为胜利的条件,这个目标远远超出了我们和教会的能力,即便世界各国所有的力量全部结合起来也未必能达成这一目标。纵然真能达成,战争的结果也是我们所难以承受的。”
没有人能够承受生存环境完全被毁灭的结果,但李林却可以,他不仅能在恶劣至极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还能创造出可以适应和调整极端环境的新种族——就这一点来说,其可谓名副其实的超越各种族之上的“超越种”。
所以无论战争结果如何,李林都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而已。
但对包括古代种、智慧种、危险种在内的其它种族来说,没有谁愿意及能够承受那样的战争。
建立在互相毁灭之上的恐怖平衡是以双方都无法承受毁灭、双方都能确保毁灭对方为前提的,只要有一方能确保在毁灭的风暴中存活下来,平衡就无法成立。
“我们的目标有两个:避免全面毁灭;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此除了展现可能性,发展地下组织之外,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在海外寻求根据地。”
“在海外建立一个新查理曼吗?”
“再怎么说,光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如果不能建立健全的政治实体、经济循环和国防力量,我们也就只能长期止步于游击队和反政府组织的程度了。”
于是,在海外寻求一片新天地,在神权独裁专制的汪洋大海中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小小灯塔就成了当前仅次于和李林决战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不只是基于军事目的,为了达成政治上的效果,为了在经济上得以延续,更作为一个结合以上条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奇策所不可欠缺的要素,罗兰都必须在和李林决战之前确保一块海外殖民地,为民主共和制的种子留下一片土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