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最强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黄老湿
香江最大的地产公司,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谁要是吃下了,绝对能让家族兴盛百年。
哪怕喝上一口汤,都够收益许久了。
当然,置地集团毕竟太大了,并不是某个家族和财团吃得下的,除非有几个银行支持。
而怡和控股手中握着的35%的股权,也不是那么容易争夺的,凯瑟克家族的其他支脉毕竟没彻底傻掉,知道哪些能卖哪些不能卖。
其他公司可以卖掉,但是对于置地集团,凯瑟克家族的其他支脉意见几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绝对要保下来,只有如此,家族才不至于彻底衰弱。
如果什么都卖了,光有钱没事业,有个屁用!
对于置地集团,夏禹同样眼热,但是他想了想,便没有参与其中。
他已经拿下了怡和双翼之一的九龙仓集团,虽然九龙仓集团市值比置地集团差很多,但是那也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股价低迷。
实际上九龙仓的价值并不会比置地集团少太多。
他已经完完整整吃下了一个九龙仓集团了,要是再去争夺置地集团,那拉的仇恨可就大了,难保不会被联合抵制出去。
更何况,相比较置地集团,他还是更喜欢和记黄埔,他的流动资金不足以支撑他收购这两大巨无霸。
当然了,因为祁德尊的警惕,短时间内,和记黄埔是没办法收购了,他又不收购置地集团,这些流动资金也不能闲着。
怡和财团旗下的好东西还是很多的,特别是未上市公司中,也有许多价值不菲的大型公司,夏禹就瞄准了三个!
恰逢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三个公司,他一定要吃到嘴里,谁也别想抢!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416章 又盯上大地主(第一更)
这次,夏禹看上的三个公司都十分重要,分别是零售百货行业的牛奶公司、建筑工程行业的金门建筑、以及汽车制造与分销行业的怡和汽车集团。
牛奶公司,这是一家老牌公司,成立于1886年,最初是由一位苏格兰医生和五位华商合作成立,一开始是在港岛西区薄扶林建立牧场,饲养80只从英国入口的奶牛生产新鲜牛奶。
然后随着发展,业务不断拓宽,从冻肉零售,到进入制冰业,通过收购怡和和太古旗下的冷冻库和制冰厂,做到了香江制冰领域第一,夏禹记得,家里原本的渔船打渔时用的冰块都是牛奶公司生产的。
再之后,牛奶公司在零售行业越走越远,与名牌时装、配饰、时尚精品品牌连卡佛合作创立大利连有限公司,在港岛中环开设大利连超级市场,也是香江第一间超级市场,之后又在铜锣湾珠城大厦开设分店,迄今为止已经有了五家大型超市。
除了超市,还有7-11便利店。
7-11便利店这个牌子是美国南方公司所有,1973年才允许加盟,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在1974年第一个加盟,然后香江的牛奶公司也在1975年加盟,三年下来,开设了20家便利店,几乎都在港岛。
前世,7-11便利店在南方公司手中时,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使得公司申请破产,然后被伊藤洋华堂公司买了下来,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成为小岛国零售业巨头,也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冲进了世界品牌500强的第127位。
可以说,7-11便利店就是一只金鸡,只要管理得好,再截岛国伊藤洋华堂公司的胡,依旧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便利店集团,夏禹当然眼馋。
言归正传,除了超市和便利店,牛奶公司还有其他零售店。
最出名的便是万宁药房。
万宁药房于1972年开设第一间店铺,迄今为止拥有16家店铺,提供全面的健与美产品,产品范围包括健康产品、护肤品、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男士用品、母婴用品、女士用品、药品等,照顾着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店铺中配备有专业美容师,营养师和药剂师,商品以化妆品为主,占70%,保健品,药品占20%,其他类约占10%。
在香江,除了和记黄埔旗下的屈臣氏,在化妆品领域当属万宁药房最强,并且借助怡和财团的资源,大有追逐超越的气势。
当然,现在怡和财团变成这个样子,万宁药房再想追上屈臣氏,可就难咯。
不过要是到了夏禹手中,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除了以上三个,奶牛公司在家具家私领域,还有一个加盟的宜家家私超市,是在1975年特许加盟的,超市就设在港岛中环。
虽然牛奶公司在零售行业很强劲,但是所有零售行业的资产价值却没有占到公司的大头。
别说零售行业,就连垄断香江牛奶、制冰、冷藏肉类业务的制冰与冷藏领域也只是小头。
牛奶公司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手中大量价值连城的地皮!
牛奶公司实际上是香江的大地主之一,在香江最繁华的港岛拥有大量几乎永久的地皮,因为那些地皮的租期长达九百九十九年,这完全就是永久嘛!
有这么多地皮,也是很久之前留下来的,当时的创始人绝对想不到到头来,发展的业务还没当时不在意的地皮值钱。
众所周知,像牛奶、制冰、冷藏领域,不管是养牛的牧场、制冰厂或者冷藏冰库,都是吞地巨兽。
而很早之前,香江还不繁华,九龙和新界都算荒野,也就港岛一地有人气,但是人口太少,地皮并不显得珍贵。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牛奶公司在港岛中环雪厂街建了冷冻库,在港岛北部湾仔的春园街,还有铜锣湾、九龙观塘等地建造了制冰厂。
又在港岛西部薄扶林,以及铜锣湾建立了牧场。
牧场的地皮,想想就知道大得惊人。
随着上百年的发展,港岛中心区域已经显得拥挤,按照历史进程,将会向铜锣湾方向扩张,然后西部的薄扶林也会扩张,直到后世土地依旧不够用,要填海造陆。
未来,这些地皮都会建成最顶级的住宅和商业区。
可想而知,握着这么大笔的地皮的牛奶公司,隐藏价值太大了!
夏禹虽然拿下了九龙仓集团这个大地主,但是九龙仓集团的地皮大部分在九龙这一片,即使有在港岛的,也是在码头部分,还是显得少了,不利于未来九龙仓的地产业务在港岛的立足和开拓。
但是要是吞下了牛奶公司,夏禹的地产帝国就有了两大粗腿。
到时,他不仅是九龙地区的大地主,也是港岛的大地主之一。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想要实现,却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夏禹好好地谋划一番。
毕竟牛奶公司的情况有些复杂,想要吞下来,有相当大的难度。
这是因为牛奶公司复杂的股权构架导致的。
牛奶公司六十年代就上市了,到了1971年,香江老牌豪门之一周家的家主周昔年爵士不断买入股权,成了牛奶公司的董事长。
但是到了1972年,怡和财团盯上了牛奶公司,让旗下置地集团出面,提出收购牛奶公司的股权,周昔年当然不肯,接着双方便争斗起来,最后无奈怡和财团太强大了,硬生生把牛奶公司给夺了过来,并且在1973年全面私有化。
当然,这一事件也成了1973年股灾的导火索之一,怡和财团也把自己给坑了一把。
置地集团吃下牛奶公司之后,约翰·凯瑟克还不放心,为了更好地控制公司,开始了交叉控股,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牛奶公司的股权被分散,分布在怡和集团,怡和控股,怡和太平洋,置地集团等公司手中。
所以夏禹要是想要拿下牛奶公司的全部股份,依旧绕不开置地集团。
但是对夏禹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已经想好了措施了,只是会相对麻烦许多而已!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417章 再次张开血盆大口(第二更)
要是吞下牛奶公司,夏禹就像吃下十全大补药,但是要想活得好、发育地好,还是要有一副好的肠胃。
夏禹早就立志成为香江的地产天王,如果能够成为“夏半城”那就更好了。
但是做地产行业,有地皮还不行,重点是要有足够的开发实力,这就需要一个强悍的建筑公司。
如今九龙仓集团下面虽然有一个建筑部门,但是相比较夏禹心中所思所想,还是显得太小了。
如此一来,怡和财团旗下的金门建筑公司就被夏禹盯上了。
金门建筑是有一位名叫约翰·金门的英国人,在1919年于印度建立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种类囊括了商业写字楼、住宅、商场、街道、桥梁、车站、下水道等等,几乎什么都做,是香江和亚太地区不少工程的总建筑商,业界俗称大判头。
金门建筑于1970年在香江上市,而怡和财团在1969年就从小股东手中购入了小部分股票,直到金门建筑上市,就把弱点暴露出来了,手握着巨量资本的怡和财团当然不会放过了。
到了1975年5月,怡和财团把金门建筑吞进了肚子里,彻底完成私有化。
金门建筑在被怡和财团吞下去之后,有着怡和财团庞大实力的支撑,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现如今,金门建筑已是香江赫赫有名的建筑公司,即使是李嘉城的长江基建也还比不上金门建筑公司。
这么一个强悍的建筑公司要是能被夏禹吞进肚子里,绝对能够为夏禹的地产巨头的梦想装上核动力火箭助推器。
并且有了强悍的建筑公司,不仅能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建筑成本,让开发的楼盘和商业地产更具竞争力。
商业斗争,说到底靠的就是综合竞争力!
要是让夏禹扩张九龙仓集团现有的建筑部门,耗财耗力不说,最关键是还浪费时间。
对夏禹来说,时间更宝贵!
在如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候,落后人一步,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追赶,损失太大!
所以这金门建筑,说什么也要吃下来,不能便宜了别人!
夏禹估算过,按照现在的资产来计算,金门建筑的价值也就一点八亿港币左右,他完全有资本吃下来!
除了牛奶公司和金门建筑,剩下一个怡和汽车集团,夏禹也不想放过。
怡和汽车集团是怡和财团在制造行业,除了怡和机器集团之外的另一个代表。
怡和汽车集团旗下有三个子公司,其一便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印尼阿斯特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被怡和汽车集团百分之百控股。
阿斯特拉公司和丰田合作,是丰田在印尼的五大经销商中的一个,而且还是一家独大的那个,主要制造小型轿车,且几乎是内销。
因为国情原因,去年年印尼的全年汽车总销量才堪堪达到四万辆,但是阿斯特拉公司就生产了一万辆,占比达到了25%。
除此之外,怡和汽车集团旗下还有一家摩托车制造公司,同样是印尼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这家公司全名印尼阿斯特拉本田摩托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看名字就知道,这家公司是一家合资公司,与本田合资建立,怡和汽车集团占股49%。
因为有着本田的支持,不管是汽车制造公司还是摩托车制造公司,实力在印尼国内都是顶尖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印度尼西亚毕竟太穷了,即使是摩托车,也属于奢侈品,虽然印尼人口很多,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所以摩托车全年销量并不大。
但是只要这两家公司保持住地位,等到以后印度尼西亚富裕起来之后,购买力就会爆发出来,所以说潜力还是不缺的。
除了这两家制造公司,怡和汽车集团旗下还有一个强悍的销售网络,那就是仁孚行有限公司。
仁孚行有限公司是怡和汽车集团在1973年收购过来的,公司原创于1950年的香江,到目前为止也发展了28年了。
仁孚行有限公司卖汽车,在被怡和财团收入麾下之后,发展十分迅猛,如今已是香江汽车销售与服务领域的老二,只屈居在王家的汽车销售公司之下。
仁孚行在香江拥有汽车行三个,三个服务中心,以及一个大型展厅,在奥门也有一个汽车行和一个服务中心,在台省南北各有一家汽车行和服务中心,东南亚有三家汽车行和服务中心。
总计9家汽车行,9个服务中心和1个大型展厅。
怡和汽车集团既有制造工厂,又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网络,这都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底蕴。
对于汽车行业,夏禹是肯定要进入的,不管是为了赚钱,还是梦想,亦或是为了以后进入大陆,他都必须要进入汽车行业。
但是汽车行业门槛实在太高了,夏禹现在的资本还远远不够,要是冒冒然进入,并妄图与那些汽车巨头竞争,绝对会遇到很多问题。
所以还是先买个小玩意入手,与丰田合作的怡和汽车集团就十分适合,体量不大,还能得到丰田的部分技术。
并且还有了一定基础的销售和售后网络,抗风险能力强,绝对是新手入门的好玩意。
夏禹打算先趁着如今这个绝佳的机会买到手,即使短时间内没大资金发展,那也先烂在肚子里,到了有钱的时候再大笔资金投入。
要是这一次不趁着怡和财团崩溃的时机拿下来,以后就没有这种好机会了。
夏禹盘算了一下,牛奶公司隐藏价值大、潜力大,但是因为如今还没爆发出来,他完全可以以一个低廉的价格拿下来。
不过再低廉,也要个三亿港币左右。
而金门建筑,总价值在一点八亿港币左右。
至于怡和汽车集团,总价值在四亿港币左右。
想要全资吞下这三家公司,要花个九亿港币左右的代价。
而现在银河基金的流动资金才七亿多港币,要是加上九鼎证券公司的自有流动资金,才能够突破九亿港币,勉强足够。
但是这些钱要是花了,他就要坐蜡了!
收购了这么多公司,想要整顿,肯定是要投入资金来发展的。
广安银行马上就要改革扩张,丽的电视台更是要投入大笔资金整改,更别提怡和保险顾问集团和九龙仓集团了。
要是能够收购下这三家公司,同样要投入发展资金,又是一笔大额支出。
资金枯竭,他的九鼎证券公司和银河基金就没办法钱生钱,其他公司也没办法发展。
没了钱,他还哪里有底气去瞄准和记黄埔?如何实行鲸吞和记黄埔的计划?
所以收购这三家公司,夏禹第一时间就排除了用自己的钱的想法。
正好他实力这么强,贷款却很少,也是时候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了!
“该去找沈弼了!想要吞下这三家公司,还真得汇丰银行帮忙。
不对,是我给汇丰银行帮忙,他们持有了不少怡和控股和怡和集团的股票,现在凯瑟克家族不断抛售公司,怡和控股和怡和集团的价值不断缩水,沈弼绝对丢都来不及,我正好去助他一臂之力!“
夏禹嘴角含笑无耻地想道,然后先是打了个电话,确认沈弼在汇丰银行,他便带上人出发!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418章 十亿!
汇丰银行大厦,董事长办公室。
夏禹与沈弼面对面坐下,沈弼亲自摆弄茶具在给夏禹泡茶,态度十分热情。
人就是这么现实。
即使之前沈弼对夏禹看好,但是也带有一种审视、赞叹后辈的意味在,毕竟当时夏禹虽然有实力,但是相比较汇丰银行,还是差了很多,夏禹更多的价值是表现在潜力上。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夏禹的一次次惊爆人眼球的举动和战绩,一次次刷新了沈弼的三观,让他彻底地重视起了夏禹。
随着夏禹把怡和财团整成如今这个模样,并且现在看来还安然无事,沈弼不得不承认,当初那个有大亨潜力的年轻人,已经以眼花缭乱的速度,迅速蜕变为香江的顶级大亨,并且已经站稳脚跟了。
论方方面面的实力、地位和影响力,夏禹已经不输于他了!
老于世故的沈弼很自然地摆正了心态,与夏禹平等相交,就像如今,亲自给夏禹泡茶,心里还毫无疙瘩。
沈弼的态度变化,以夏禹的敏感,当然感觉出来了,他也没有客气,静静地看着沈弼泡茶,时不时还跟沈弼聊着。
“夏生,请喝茶!”
沈弼把一杯茶端到夏禹面前,态度和善地说道。
“谢谢!”
夏禹微笑致谢,端起茶杯吹散了热气,轻抿一口,啧啧嘴,赞叹道:“好茶!”
听到夏禹的赞叹,沈弼脸上笑容更盛,也端起茶杯品了起来。
“夏生,恭喜你实力大进!”
轻轻放下茶杯,沈弼满脸佩服地恭贺道。
“谢谢,也就是运气好些,不过实在再怎么大进,也比不上贵行。”
夏禹笑了笑,略带谦虚地说道,顺便小小地捧了汇丰银行一句。
“哪里,以夏生高超的手腕,超过汇丰是迟早的事,我相信九鼎财团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震惊世界的!”
好话不用本过,却是最能拉近关系的手段,沈弼自然往大了夸,让夏禹连连谦虚摆手。
茶过三巡,寒暄已经足够,是时候进入正题了。
以现在香江的局势,沈弼肯定猜到了部分夏禹的来意,所以他也没有如之前几次那般遮遮掩掩,而是选择直接挑明来意。
现在的每一分时间都很宝贵,没必要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和废话上。
“沈生,这次来,我是想要向贵行贷一笔款子,数额有些大,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谈到了正事,沈弼坐直了身子,表情变得郑重,毫不犹豫地说道:“没问题,我们开银行的,放贷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不管多大的资金,只要夏生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再多款都不是问题。”
听到沈弼这么说,夏禹也就不客气了,他直说道:“那我放心了,我打算拿九龙仓集团的股权做抵押,贷款十亿港币!”
“九龙仓集团!”
“十亿!”
听到这两个关键词,即使是沈弼也不免呼吸一窒,接着目光灼灼地看向夏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问题!汇丰接下了!”
说完,沈弼又补充了一句说道:“夏生,十亿够吗?”
遇到这么大的生意,沈弼自然想要得到更多。
九龙仓集团现在是夏禹的全资所有公司,价值远远超过十亿港币,所以即使以九龙仓集团的股权做抵押,也不会是百分之百的股权,而是会按照资产估值,拿出一大部分股权作为抵押。
所以九龙仓集团完全可以贷款更多。
而且这笔放款,沈弼完全可以安心,不担心收不回来,毕竟以夏禹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偿还十亿贷款,即使还不了,不是还有更有价值的九龙仓集团嘛!
虽然之前沈弼对九龙仓集团不看好,但是那也是在怡和财团旗下的时候。
如今九龙仓集团到了夏禹手中,沈弼可是信心大增。
不为其他,就为从一路走来,夏禹就没干过亏本的事,这种全胜的战绩给予了沈弼充足的信心。
看到沈弼毫不犹豫答应,并且还想要多贷一些给他,夏禹露出了笑容,摇了摇头说道:“沈生,十亿港币暂时够用了,如果不够用,我一定会再次前来叨唠。”
贷款暂时足够就没要多贷款,多了出利息?以后没钱了再来就行,沈弼还能拒绝不成?
看到夏禹拒绝,沈弼心里有些遗憾,不过遗憾转瞬便被抹除,不管怎么说,能放贷十亿港币,已经算是一笔超级大单子了,他该知足了。
要是加上这笔十亿港币的贷款,今年以来,夏禹已经跟汇丰银行做了十多亿的生意了,对汇丰银行的贡献能排到香江前十了。
有时候,惊喜总是接二连三地出现。
就在沈弼以为该和夏禹商谈贷款细节时,不料夏禹又丢出了一个大单,让心情刚平静下来的沈弼内心涌起巨浪。
“沈生,除了贷款,我还有几笔生意要和贵行做。”
夏禹轻飘飘的几句话,让沈弼打起十二分精神,郑重地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请讲!”
说着,他内心开始期待起来接下来的几笔生意,能够放在十亿贷款后面,绝对不会小到哪里去。
“那我就厚颜直说了!”
“我听说汇丰银行手中有怡和财团许多公司的股票,就连控股母公司怡和控股、怡和集团和怡和太平洋的股权都有。”
夏禹说完,沈弼脸色一变,目光变得深邃,直直地看着夏禹。
夏禹嘴角含笑,淡然地与沈弼对视。
过了几秒,沈弼恢复平和的表情,喝了一口茶,淡笑着说道:“是有一些。”
夏禹笑了笑,意有所指地说道:“沈生也看得见,现在凯瑟克家族在不断地卖公司,家族内斗也十分严重,按照现在的趋势看,如果公司依旧在凯瑟克家族手里,资产缩水是不可避免的事。”
沈弼默然,并没有反驳,这是明摆着的事。
并不是说怡和财团旗下的公司不好,旗下肯定有发展前景和现状不错的公司,但是那是在之前看来。
如今香江上层谁不知道,怡和财团已经乱了,这场由上而下引起的动乱,已经严重损害了怡和财团的根基,已经止不住了,即使老约翰这个铁血家主复生也没用了。
1...148149150151152...4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