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燕王是何等人物,早在南京布下了眼线,收买了不少建文帝驾下的大臣。建文帝以燕王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的消息,便是由魏国公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秘密透露给燕王派在南京的耳目。燕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吓得魂飞魄散,便找来自己的心腹姚广孝商议。姚广孝鼓动燕王起兵,对燕王说道,太祖遗诏中说过,朝中若有奸佞,亲王可起兵靖难。眼下建文帝不顾骨肉亲情,听信奸臣挑拨,残害太祖皇帝子孙,正是燕王起兵靖难,清君侧的大好时机。
“两人密议之后,便即着手准备兵甲器械。其时建文帝除了密令驻北平大军统帅严密监视燕王府的动向之外,还派出武林高手,日夜窥伺在燕王府的周围,想要拿到燕王谋反的证据。其时燕王无法调动北平驻军,除了王府护军之外,再无可调之兵。这数千名王府护军只有腰刀而已,若是上阵,军械远远不足,是以姚广孝便想了一条计策……”
慕容丹砚听到此处,双手一拍道:“这个我可听人说过。当年燕王为起兵靖难,在王府之中秘密打造盔甲兵器。只是怕被人听到声音,那姚广孝便想了一个计策,派人将北平城内城外的大鹅尽数买去,散放于府内。这成千上万只大鹅叫起来,当真是惊天动地,任工匠在王府之中昼夜赶工,府外也听不到半分敲击之声。是以不过数日之间,燕王府便兵甲齐备,打了建文帝一个措手不及。”
朱三家摇了摇头,道:“这些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其时燕王府已在北平驻军和建文帝派出的武林高手严密监视之中,若是突然买了这么多大鹅,岂不是更加惹人怀疑那姚广孝是何等厉害的人物,若是出此可笑的计谋,只怕不等燕王发话,他自己先一头撞死了。”
第327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其时距离“靖难之役”已逾百年,姚广孝的名字却仍然在世间流传。只是市井乡村、故老相传,平添了许多荒诞传说。
厉秋风未入锦衣卫之前,便曾听过这人的名字,知道姚广孝是一位出家僧人,法号道衍。此人虽身在释门,却对释、道、儒三教融会贯通,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大明立国之后,太祖皇帝挑选高僧随侍诸王。其时众僧纷纷投奔封地在中原的王府,以图安稳享乐。独有姚广孝以“臣奉白帽著王”为名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大谋士。靖难之役的第三年,建文帝派遣大军北上,前锋直逼北平。燕军势弱,情势危急。姚广孝留守北平,为朱棣出谋划策,力主以轻骑绕开建文帝大军主力,直取南京。燕王采纳了他的计谋,一路势如破竹,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北平一方土地而敌大明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姚广孝论功当数第一。
厉秋风在锦衣卫当差之时,对锦衣卫档案库中的秘档颇感兴趣,时常入内翻阅,也曾刻意查询过有关姚广孝的记录。只是关于此人的记载却少之又少,内容又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是以心下颇为遗憾。方才慕容丹砚所提到的养大鹅以避人耳目的传说,便是民间有关姚广孝众多传说中的一条。
厉秋风听朱三家提到姚广孝的名字,登时留上了心。却听朱三家说道:“自太子朱标去世,燕王便有夺嫡之心。只不过太祖尚在,他不敢稍有异动。待得建文帝登基,燕王便与姚广孝等心腹多有计议。其时姚广孝为燕王定下了三条计谋,上策是假借出击蒙元为名,取得兵权,带兵出长城之后,将军中忠于建文帝的将领尽数杀死,换上燕王的亲信将领,再统帅大军南下直取南京。这条计谋仿效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中策是联结北方诸王,会盟于北平,再以‘清君侧’为名,号召各地王府起兵,一起打到南京,再剪除诸王,夺取帝位。下策则是派遣武林高手潜入南京,刺杀建文帝和朝中大臣,以皇叔身份承继大统。
“燕王与一众谋士密议了三日三夜,最终采纳了姚广孝的上策,先派出数百名亲军潜至长城以北,冒充鞑子兵,抢掠边民财物。一时之间九边震动,长城内外烽烟大起。燕王府和北平驻军统帅的军情密报接二连三的送到南京建文帝的御前。
“自大明立国之后,先是蓝玉北征,在摸鱼儿海大败鞑子主力,使其兵锋再不敢南下。其时蒙元统帅扩廓帖木儿已病死,鞑子兵再无杰出的统兵将领,被蓝玉致命一击,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难下。至建文帝登基之时,北方边境已多年无战事。是以烽烟一起,建文帝君臣登时慌了手脚。
“其时大明开国宿将大半都已凋零,要想找一位统兵北征的名将已不可能。自蓝玉被杀之后,负责北方战事的是‘北方三王’,尤以燕王朱棣为主力。只是建文帝君臣对于燕王猜忌已深,自然不肯将兵权再授予此人。经建文帝君臣密议,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监视北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朱三家说到这里,略停了停,接着说道:“燕王派到塞外假扮鞑子兵的护卫亲军,自然都是他的心腹。沙家先祖便是这数百名护卫亲军的首领,我朱家先祖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燕军假冒鞑子兵,是最机密之事。这支队伍出发之前,燕王在王府中设宴相送,当时曾对众人言道,一旦踏出燕王府,便不得再承认是燕王府的护卫亲军,即便是被敌人刀斧加于颈上,也绝对不能出卖燕王。是以他们出塞之后,四处劫掠边民,已与燕王府断了联系。只等燕王得了军权,便即脱下身上的鞑子军服,复归燕王麾下。哪知他们在塞外游荡了两三个月,却一直没有看到燕王大军的影子。
“这支小部队虽然冒充鞑子兵,到处劫掠边民,不过毕竟是燕王麾下的精兵,军纪极严。要让他们的大刀长枪砍向大明百姓,却是极难下得去手。是以冲入村庄之后,往往踹门而入,抢走的不过是枕头、被子、破衣烂衫,以及一些闲杂物品,极少抢夺财物,更别说杀伤人命。只不过他们孤悬塞外,所带的干粮有限,不过数日便吃的干干净。其后靠着抢来的一些馒头咸菜和射杀的野兽度日,到得后来这片草原上的野兔、狼等被他们吃得干干净净,连老鼠都举家逃走。
“沙家先祖眼见燕王大军没有丝毫踪影,军中又已断了粮草。人尚可以苦熬,胯下的坐骑却已打熬不住。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一支数千人的鞑子骑兵突然出现,将这支小部队团团围住。
“原来这支部队出塞之后,立时被鞑子兵察觉。只不过鞑子兵已被大明军队打得怕了,初时以为明军又要北征,吓得远远逃向漠北。留下来的探子报称这支部队身穿鞑子兵的盔甲,连坐骑都是蒙古马,每日里只在长城附近游荡,时不时的还到村庄里劫掠一番。鞑子兵的首领大感奇怪,派出大批探子严密监视这支部队的动向。这些探子伪装成牧民,远远跟随着这支明军小部队。一连过了两个多月,见这数百人已然饿得在马上东摇西晃,探子立时密报鞑子兵的首领。鞑子兵的首领判断这支部队不是明军的正规部队,很可能是明军的叛军逃到塞外,正是一举将其擒杀的大好时机。是以立时带兵南下,将这支小部队围了起来。
“其时这数百人已饿得只剩下半条性命,鞑子兵突然出现,先是一阵箭雨,立时射死了一百余名明军。只不过这数百人是燕王护军中的精锐,随同燕王多次北征,剽悍之极。虽然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只是见鞑子兵出现,却是士气大振,竟然击退了鞑子兵七次进攻,自身虽又战死了一百余人,却也杀了五六百名鞑子兵。
“那鞑子兵的首领没想到这数百名敌人如此凶猛,越打越是心惊,待第七次冲锋被打退之后,便起了撤退之心。谁料此时战场之外又出现了一支军队,却是明军的正规部队。鞑子兵的首领大惊失色,以为这数百人的小部队是明军撒出的诱饵,将自己诱至此处以图一鼓聚歼。正想率军远遁之时,却万万没有料到,赶到战场的明军正规军并没有向自己进攻,反而向夹在两军中间的那支只剩下百余人的小部队杀了过去。
“他却不知道赶来的这支明军部队是北平都指挥使张信统帅的明军。张信接到建文帝的圣旨之后,先派出探马出塞侦查鞑子兵的动向,同时在北平调兵遣将,准备兵马器械,随时出塞攻击鞑子兵。探马回报称劫掠边民的只是一支数百人的鞑子兵,并非鞑子军队大举南下。张信担心这支小部队是鞑子兵派出的诱饵,想诱骗明军深入塞外,然后再大军云集,将自己一鼓聚歼。昔年元军统帅扩廓帖木儿最擅长用此计谋。如洪武元年,明军攻占大都之后,分两路西进,意图分进合击,将扩廓帖木儿围歼于山西。大将常遇春所部为北路军,南下保定、中山、真定,明军主帅徐达亲率主力为南路军,驻扎于彰德一带,派出麾下大将汤和为先锋,自怀庆取泽州。扩廓帖木儿先以小股部队迎击汤和,连战连败,逗引汤和所部。汤和不知是计,轻军冒进。待汤和进至韩店,距离明军主力距离已远,扩廓帖木儿率领元军主力突然出现,将明军打得大败,主将汤和险些战死沙场,所幸亲兵拼死相救,才逃离韩店。
“大明开国诸将,对扩廓帖木儿原本就十分忌惮,韩店一战之后,徐达等人对此人更为惊惧。只不过元顺帝与扩廓帖木儿不和,动辄便加以羁绊。扩廓帖木儿若有十分力气,只能拿出五分力气对付明军,另外五分力气倒要留着防备元军。
“其后扩廓帖木儿率军围攻兰州,明将张温死守城池,扩廓帖木儿每日里虽然叫嚣攻城,却始终未出全力。他是要以兰州为诱饵,将明军援兵诱至兰州城外预设的包围圈中加以歼灭,随后再取兰州。明军果然中计,派出由大将于光统帅的援军部队,结果在兰州城外中了扩廓帖木儿的埋伏。其时明军远道来援,疲惫不堪。扩廓帖木儿以逸待劳,将明军援军尽数歼灭,统帅于光战死。
“其时大明刚刚立国,遭此大败,天下震动。太祖皇帝大怒,调动大军北伐。只是在制定北伐方略之时,包括徐达在内的诸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扩廓帖木儿从兰州撤兵,不与其正面相抗。可见徐达等诸将都不敢直接与扩廓帖木儿所部交锋。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名将,只怕脑袋里从来没有‘胆怯’二字。只不过被扩廓帖木儿诱敌深入、一鼓聚歼的计谋打的怕了,都不想与他正面交锋。太祖皇帝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扩廓帖木儿。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诱使元朝皇帝命令扩廓帖木儿分兵救援。这便是刘伯温为太祖皇帝制定的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元朝皇帝果然中计,迫令扩廓帖木儿分兵。元军兵力不足,结果被明军击败。”
朱三家说到此处,长叹了一口气,道:“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扩廓帖木儿起自行伍,天授奇谋,若不是蒙元内乱,加以羁绊,大明要击败鞑子,恢复汉人江山,只怕殊为不易!”
第328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慕容丹砚却对这些战阵攻伐之事没有半分兴趣,扁了扁嘴道:“他再厉害又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远遁大漠”
厉秋风道:“话也不能这么说。这扩廓帖木儿确是一位不世出的名将,值得咱们敬佩。”
慕容丹砚道:“咱们大明朝的名将可不比他差!我在家时,常听别人说起徐达大将军、常遇春大将军的威名,你们说的这个什么铁木耳的,我可从来没有听过。”
朱三家叹了一口气,道:“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不知有多少名将,只是因为身死国灭,便被世人遗忘。太祖皇帝将蒙元赶出中原之后,听闻元朝皇帝与扩廓帖木儿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元朝皇帝以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大元之计。太祖皇帝一直将扩廓帖木儿视为心腹大患,此前北伐之所以如此顺利,幸亏元朝皇帝与扩廓帖木儿不和,才使得明军北伐大军直取大都。太祖皇帝和刘伯温等谋臣商议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君臣定下大计之后,于洪武五年,决定再次大举北伐。十五万明军精锐分为三路,中路军由大将军徐达亲自统率,由雁门直趋和林,直击元朝皇帝的王庭。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以为疑兵,令元军摸不清明军的真实目的。其时除大将常遇春已在数年前暴病身亡外,在世的大明开国名将尽数参与了这场战役。
“大军出动的前一年,诚意伯刘伯温大人致仕,临别之际,他与太祖皇帝曾有一番密议。当时刘大人给太祖皇帝留下两句话,其一是: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其二是:王保保未可轻也。太祖皇帝虽一直对王保保颇为忌惮,只是到了洪武五年,蒙元已被驱至漠北,大明正是兵精粮足之时……”
慕容丹砚奇道:“怎么又冒出来一个王保保,不是说什么铁木耳吗”
厉秋风在一边说道:“扩廓帖木儿是他的本名,他还取了一个汉人的名字,便叫做王保保。”
朱三家拍了拍脑袋,笑道:“我倒忘了解释此事。不过大明立国之初,确有人说这扩廓帖木儿是汉人,他自己却坚决不承认。此人如此强硬,想来不至于隐瞒自己的出身。”
厉秋风在一边默然不语,心下暗想:“这位朱老兄越说越是离奇了,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偏偏又牵出了扩廓帖木儿。不过此人一说到战阵之事,便即眉飞色舞,说话也不似此前那般粗鲁少文。看样子他确是出身将门,且对兵书战策甚为熟悉,否则又如何能将这些战事说得如此清楚”
此时这石洞的地面愈发陡峭起来,三人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前行,行走的速度自然慢了下来。却听朱三家接着说道:太祖皇帝此次下令北伐,多少有些轻敌,以为扩廓帖木儿已是穷寇,翻不起什么大浪。何况大明精锐尽出,自然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以并未将刘大人临别之言放在心上。
“扩廓帖木儿接到明军大举北伐的密报之后,便又用上了诱敌深入之计。大将军徐达统帅的中路军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至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到了土剌河,与扩廓帖木儿亲自统帅的兵马相遇。蓝玉大喜,一心想将扩廓帖木儿擒杀,便即下令全军攻击。扩廓帖木儿佯败后逃走,亲自率领小股部队且战且退,一路吸引着明军主力直至和林。徐达闻听蓝玉已寻找到扩廓帖木儿本人亲自统帅的元军主力,心下大喜,命令明军全力攻击。此时扩廓帖木儿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扩廓帖木儿退至和林之后与贺宗哲会合,将明军诱至包围圈中,一战大败明军。此役我大明精锐战死三万余人,徐大将军大惊之下只得后退。东路军李文忠部最初进展顺利,追着蒙元军队一直打到胪朐河,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元军将领,一直攻击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结果早已在此埋伏的元军伏兵尽出,将李文忠打得大败。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三路大军之中,只有西路军冯胜部取得胜利,只是这场胜利却远远比不上中路军和东路军的损失。
“和林大战挫伤了我大明军队的锐气,自太祖皇帝起兵以来从未遭此大败,甚至可以说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此役之后,太祖皇帝又想起了刘大人所说的那句‘王保保未可轻也’,知道想一举将扩廓帖木儿歼灭,几乎全无可能。是以自和林大战之后,我大明军队再无如此规模的北伐。直到扩廓帖木儿病死,才由燕王为统帅,实际上由大将蓝玉指挥,在摸鱼儿海一战聚歼北元主力,彻底解除了北元的威胁。”
他说到此处,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头对厉秋风和慕容丹砚嘿嘿一笑,道:“我这话可说的远了,怎么说起扩廓帖木儿的事迹来了”
厉秋风笑道:“朱大哥,你虽然已不在军营中效力,只是看大哥的举止作派,分明还是一位带兵的武将。试问武将之中,又有哪一位不对扩廓帖木儿这等将领心生敬意便是太祖皇帝,对扩廓帖木儿也是赞赏有加。我在朝廷当差之时,曾听得长官说起往事。太祖皇帝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道:‘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想那常遇春大将军威震天下,是我大明开国诸将之中仅次于大将军徐达的名将。太祖皇帝对扩廓帖木儿如此推崇,咱们又岂能免俗”
朱三家听得厉秋风如此一说,真有相见恨晚之感,大声说道:“厉公子,你这句话可说到我老朱心里了。这扩廓帖木儿虽然是咱们大明的敌人,但是从将道来说,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厉秋风道:“沙家先祖所带领的那支部队,夹在明军与鞑子兵中间,后来怎样”
朱三家笑道:“我正想说哩。那张信想到扩廓帖木儿善用诱敌之计,是以虽决心带兵出塞,却也是步步小心。每日只推进数里,便即扎下营寨,严加戒备。同时斥侯四出,打探敌军的动向。
“鞑子兵准备聚歼燕王府护卫亲军之时,明军的斥侯已探知有四千名鞑子骑兵自北向南疾进,正要与此前到处劫掠的小股鞑子兵会合。除了这四千骑兵之外,左近百里之内,再无鞑子兵的踪迹。张信听了密报,判断这四千骑兵便是鞑子兵的主力,因为作为诱饵的小股鞑子兵劫掠了两三个月,明军都没有出现。是以鞑子兵的统帅认为明军无力北进,便带领主力现身,想大肆劫掠一番再退回漠北。张信认为此时正是将鞑子兵主力聚歼的大好机会,便即带领明军主力衔枚疾进,恰好在鞑子兵打算撤退之时赶到了战场。
“其时战场上的鞑子兵和明军主力都将燕王府这支护卫亲军视为对方撒出的诱饵。只不过鞑子兵吃了大亏,已不想再战,眼见明军后续部队赶到战场,当即便准备撤军。而明军主力初到战场,战意正盛,立时便展开攻击。那时的大明军队可不似现在这般脓包,进退有序,攻战得法。其时燕王府护卫亲军部队与鞑子兵激战多时,已十去其七,见明军突然出现,个个兴奋无比,以为燕王的兵马前来接应。正欣喜之间,明军突然开弓放箭,这些人全无防备,登时一个个被射死在当地。
“沙家先祖身上也中了三箭,所幸躲避及时,这三箭都没有射中要害,急忙伏在地上躲避箭雨。我家先祖命大,当时正好下马歇息,羽箭已自遮天蔽日般飞了过来,那坐骑瞬间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倒下来后压在先祖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