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这样的字能值十多万?
徐景行心说:我的字比这好多了,五万一幅要不要?
但终究没有直接说出来,毕竟在人家家里做客,再腻歪也不好当面打脸,何况跟这么一个乡野村妇计较个什么劲儿啊?还不够丢份的。
只是有话不能说,那感觉别提多憋屈了。
一旁的孙萌萌目光在他脸上扫了一圈,“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显然很乐于看到他吃瘪。然后目光也在那幅《沁园春·雪》上停留片刻,低声道:“有点飘啊。”
“不是有点飘,是非常的飘。”
“看落款,我貌似听说过这位,名气不小呢。”
“呵呵,很正常,这些协会里多的是这样的书法家,”徐景行说到“书法家”三个字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很是不屑,这年头,不光“大师”不值钱,连各种“家”也不值钱了,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把作家、书法家、画家、艺术家之类的名头往自己脑袋上扣,也不怕压断脖子。
在古代,能被冠以“家”的,最起码在这个行业里的成就要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行,可是现在呢,很多人只是入门级的水平,却敢大咧咧的自称为“家”,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就说这幅《沁园春·雪》,看上去写的不错,实际上呢,这字跟贴上去的一般,完全没有根,非常的飘,看似龙飞凤舞,实则如同无根之萍,这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原因,说的再具体一些,对方应该是直接从行书学起的,甚至有可能只会写行书。
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看似不错的行书,因为行就潦草,就算基本功差点,笔画中有缺陷,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不像楷书,楷书的基本功要是不扎实,一下笔就会露馅。
因此一些人为了追求速度,往往直接从行书开始练手,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入门,然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摇撞骗了,反正一般人根本看不懂行书。
这幅字的作者就是如此。
不过徐景行跟孙萌萌点评的时候还算客气,没有说的太明显,就算是嘲讽,也是反讽,外行人就算在一旁听到,估计也听不懂。
比如说余婆婆这个儿媳,就听的一头雾水,甚至以为徐景行和孙萌萌是在夸这幅字写的漂亮呢,因此笑的非常开心,“没错没错,人家是正儿八经的书法家,来的时候,县府的二把手陪着一块来的。”
徐景行实在忍不住了,悄悄的翻了个白眼。
好在余婆婆捧着厚厚一叠宣纸从里屋出来了,走路的时候有点颤颤巍巍。
他见状急忙站起来迎上去,伸手接过那些宣纸,同时问道:“余婆婆,这些都是您亲手所作?”
余婆婆有些伤感的点点头,“全都是我亲自做的,不过剩的不多了,你要多少?”
“剩的不多了?”他有点吃惊的问:“您,以后不做了?”话一出口,目光在余婆婆的身上转了一圈,立刻恍然大悟,老太太的年纪大了,做不动了。做纸也是个体力活儿,一些关键环节不但很耗体力,还很熬人,一些关键环节不能停顿,必须连续不断的工作八到十二个小时,一般人都很难承受,何况是余婆婆这个年纪的人。
其实余婆婆的年龄应该不大,七十岁左右的样子,比连云海老爷子小了两轮,可这身体状况却像是比连老爷子大两轮。
果然,余婆婆点点头,稍微有点吃力的说道:“老了,做不动了。”
“那,您还剩多少纸?”他问完,见老太太有点难为情的瞥了一旁的中年女人一眼,立刻明白了,老太太不想在那个女人面前露底,因此顺势摇摇头,“算了,我先看看这些纸吧,”说着把一叠纸放在茶几上,伸手在上边摸了摸。
倒是挺柔和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柔和。
刚看到这些纸的时候,他是有些失望的,因为这些纸的帘纹虽然不太明显,可颜色却有点杂,好像是某个环节的工艺没有做好,反正是品相很一般。
可伸手一摸才发现,这纸的品相虽然一般,可手感却非常出色,用手一摸就能感受到那种柔中带韧的触感,比他在许中衡那里用过的老纸还要好一点。
神了!
难不成这就是真正的开化纸?
这么想着,伸手拈起一张,用手指轻轻的弹了弹,声音有点闷,但韧性表现的更好,可透明度却差了一点意思,厚度也比他认为的开化纸要厚一些,甚至不如次一等的开化榜纸。
也就是说,这不是真正的开化纸,也不是真正的开化榜纸,至于贡纸一说,那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神级黄金手 第433章 善男信女
徐景行没有见过真正的开化纸,也不知道开化榜纸长什么样儿,但也可以确定面前这纸没有达到传说中的水准。
不过这纸跟市面上常规的宣纸比起来,质量要高出那么一筹,如果价格不是很离谱,还真值得入手。当然,这一家人说的什么“贡纸”一说,听听也就罢了,如果“贡纸”也就这水平,那清朝那几位皇帝也太好糊弄了。
这么想着,摆摆头示意孙萌萌也上手看看,说说看法什么的。但那姑娘却只是好奇的瞅了瞅,没有伸手,看样子是对宣纸没有什么研究。
既然孙萌萌没有什么意见,他便开门见山的问道:“余婆婆,这纸什么价?”
“四千五一刀,”余婆婆颤颤巍巍的回答道。
四千五,这个价格还可以啊,不离谱,毕竟是纯手工制作的东西,质量也略微的高于市场水平,价格却跟市场价格相当,倒是挺厚道的。
可惜这里只有生宣。
暗道可惜的同时问道:“那余婆婆,你有多少现货?”
“啊?你要多少?”老太太遮遮掩掩的,问话的时候还悄悄的瞥了坐在沙发上两眼放光的中年女人一眼。
这里面有故事啊。
徐景行一看老太太这样子,再结合中年女人的态度和反应,大致猜到这家里可能发生了一些不值得称道的事情,但他可没打算掺和别人的家长里短,只是谨慎的说道:“五十刀以内我全要。”
“真的?”
“真的?”
老太太和中年女人一起问道。
他点点头,“当然,前提是质量得有保证,不能比面前这一刀差。”
“不差不差,一点都不差,”中年女人兴奋的说道。
老太太则想了想,有些为难的说道:“小伙子,那个,麻烦你亲自搬出来。”
“没问题,”他见老太太宁肯让他这个顾客自己动手,也不愿意让那个中年女人帮忙,更加确定这一家人之间有所龌蹉,但只当没发现一样跟着老太太进入里间。
里间挺大,摆着几排柜子,看样子是专门用来陈放宣纸的,只是现在大部分是空着的,只有靠墙一排还有一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刀左右的样子,按照一刀四千五的价格算,也就是九万块左右,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他虽然没有这方面的预算,但手头却也还算富裕,完全可以拿得出来,就像他之前所说,五十刀以内他都能吃得下。
因此随口问了一句:“余婆婆,就这些了?”
“嗯,就这些了,”老太太有些不舍的轻轻拂去一刀宣纸表面的浮尘,“做不动了。”
“那太可惜了,您的手艺没有传下去吗?”
“儿子会,可是懒,吃不了那个苦,做事儿也不惊喜,不是个认真做纸的料,”老太太更加遗憾。
徐景行也觉得很遗憾,这余婆婆的手艺虽然没有完全复制出传说中的“开化纸”和“开化榜纸”,但水平也不差,如果能想办法改良一些制作工艺,说不定有机会让这纸更进一步。
可是现在,竟然要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不过也能理解,因为手工做纸确实累,还麻烦,要说赚钱也不见得就多赚,本来一个月就做不了几刀,还要面临着成本上涨和卖不出去的风险,除非开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量取胜。
可是,开工厂同样要面对那些风险,甚至还要跟那些大品牌进行竞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更不是一般人敢做的事情,要不然的话余婆婆的儿子不会放着这么赚钱的买卖不做。
这时,中年女人倚在门框上说道:“小伙子,你想学手艺吗?”
“什么?”徐景行不明白这女人在搞什么幺蛾子。
“就是做纸的手艺,”女人指了指余婆婆。
做纸的手艺?他有点疑惑,扭头去看余婆婆,见余婆婆只是皱起眉头,并没有反对,忍不住问:“余婆婆,您的手艺也卖?”
余婆婆沉默的点点头。
这是打算把自己这个买鱼的忽悠成渔夫?
他有点哭笑不得,却不得不承认,他动心了。这余婆婆的手艺真不差,如果能学到手,包赚不亏,哪怕他不以卖纸为生,自作自用也是不错的,闲下来做上几刀,就够自己一年的用度了。
用自己做的纸跟用买来的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要是有了剩余,还能放在自己那还没开业的店铺里充数,反正这玩意儿的寿命很长,不遇水火的前提下放多久都不会贬值,甚至放的时间越长品质越好。
实在不行,或者自己开一家小型的造纸作坊,专门给那些书画店或者书画家供货,以他在书画圈里的名气和人脉,卖点纸应该不难,甚至可以这么说:他闯出的名堂越大,卖出的纸就越多。
要是这还不行,他还能把这手艺转手卖给别人,比如说许中衡,如果他是许中衡,一定会对这门手艺感兴趣。
当然,前提是价格合适。
想到这里,试探着问:“余婆婆,您打算卖多少钱?”
“十万,包教包会,”中年女人抢着回答。
这么便宜?他有点吃惊。十万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个大数字,可跟这门手艺的价值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如果做出来的纸不愁销量,三个月就能回本。
这可是一门能世代流传下去的手艺啊,竟然只卖十万块钱,是该说这一家人短视呢,还是该说他运气好呢。
不过他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皱着眉头反问:“你觉得这个价格合适?”
中年女人急吼吼的解释道:“小伙子,也就是这手艺已经有其他人学会了,不然的话一百万都不卖的。”
“有其他人学了?”这下子轮到他吃惊了,难怪卖这么便宜,之前还当这一家人鼠目寸光的把宝贝当废品卖,没想到人家聪明着呢,不卖纸了,开始卖手艺。
不过这个价格依然合算,因为这年头加盟个包子铺的加盟费都比这个高。
但该压价还是得压价,他又不是什么可以任人压榨的善男信女。




神级黄金手 第434章 古籍
徐景行想了想说道:“如果是独门手艺,这个价格还真够便宜的,可是既然有其他人学会了,那这手艺就一文不值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手艺迟早会扩散,所以,我最多出五万块。”
“不行,五万绝对不行,”中年女人急忙摇头,“虽然有人学过,但这手艺也是他们花钱买的,怎么舍得扩散出去?谁不是当宝贝一样捂着?就算会扩散开,那也是几十一百年以后的事情了,短时间内还是非常值钱的。”
“这个账不是那么算的,”徐景行摇头道:“这关系到市场的问题,如果国内就只有我会这门手艺,那就只有我一个卖家,多少钱买下来我都不怕亏本,可是,市场本来就不大,现在又多出了许多个卖家,别说十万,五万块钱可能都赚不到,说得形象点,就是蛋糕本来不大,还有那么多人要分,我可能连点渣子都吃不到。”
“所以,你觉得我会花十万块钱去冒这个险?”
中年女人也摇头,“会这门手艺的人绝对不多,而且那些人也不是卖纸的,而是打算自己用。”
徐景行也不肯松口,神情淡然的反驳道:“这都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办法验证,何况手艺已经卖了出去,谁知道他们怎么利用?”
“那五万块也太低了,再加点,”中年女人听到这话,迟疑片刻后这般说到。
见这女人松口,他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这样吧,我看了看,这里有十九刀纸,按照之前说的价格算,是八万五千五,加上你们的手艺,凑个十四万,怎么样?”
“十五万!”中年女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时,一旁的孙萌萌捅了捅他的手肘,“你还没看他们的手艺呢,万一不完整……”
他顿时惊醒,“价格先不谈,我得确保你们教的手艺没有藏私。”
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余婆婆说道:“保证没有藏私。”
中年女人也道:“这东西有什么好藏的,我跟你说吧,从原料到工序都被我录制成光盘了,全部过程一点不漏,还附带文字讲解,不信的话可以先看看,”说着拿出一张光盘塞进电视旁边的老式cvd里,打开电视,画面一闪,出现余婆婆的身影。
画面中的内容真是余婆婆做纸的全过程,只是这录制效果实在拙劣,好在足够清晰,余婆婆一边讲解一边动手,确实足够详细。
这一家人,为了赚钱还真是绞尽了脑汁,能想出这么个办法来也真够为难他们了。
确认手艺方面没有打折扣,他松了一口气,看着余婆婆那战战巍巍的样子,点点头,“十五万就十五万,”然后直接问余婆婆,“余婆婆,您有银行卡吗?”
“有有有,我有,直接转给我就行,”中年女人抢先道。
“这纸和手艺是你的?”他淡淡的反问。
中年女人神情一窒,随即笑到:“我们是一家人,我婆婆的不就是我的?”
“既然你婆婆就是你的,那我给你婆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嘴角闪过一丝讥讽,然后重新问了一遍。
余婆婆连忙道:“有,有,”说着从衣服内层的兜里掏出一张银行卡,“这是我的卡,上边有卡号,你照着转进去,到账后银行会提醒我的。”
“您稍等一下,我这就转账。”
转账后稍等了两分钟,余婆婆的手机响了,老太太拿出老式手机看了看,满是皱纹的脸笑的跟朵菊花一样,“收到了收到了。”
“收到就好,”徐景行笑笑,“余婆婆,把银行卡拿好了,要是发现丢失,赶紧去一行挂失,”说着还瞥了旁边额的中年女人一样,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中年女人见无利可图,又被徐景行这么讽刺,早就气的不行了,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出门的时候啪的一声把门甩上,也不知道是给谁甩脸色。
等中年女人离开,余婆婆面色一暗,轻轻叹息一声。
徐景行见状忽然有点忐忑,自己这么做痛快是痛快了,可对余婆婆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儿,毕竟余婆婆还要那个女人赡养呢,万一那女人把气都撒在余婆婆身上可怎么办?
想到这里,有点愧疚的问:“余婆婆,她……”
余婆婆则摇摇头,“没事儿的,”说着忽然低声问:“我还有一本古书,你要不要?”
“古书?什么年代的?什么内容?”他连忙问。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我公公传我手艺的时候传给我的,我这手艺就是从那书上学来的。”
“啊?书上记载的是真正的开化贡纸制作工艺?”他下意识地追问。
“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的手艺跟书上记载的内容一模一样,”老太太摇摇头,解释道。
“这样啊,那我能看一看吗?”
“你等等,”老太太颤颤巍巍走进另外一个里间,看样子是卧室,从床头一个编织箱子里摸出一本颜色有点发黄的手抄本,“这书是真正的开化纸。”
徐景行眼睛一亮,发现那纸跟传说中的开化纸还真有些像,纸质轻薄,色泽光洁,看起来就非常柔和,上手一摸,那手感比一般的宣纸要好多了,显然不是凡品。
这就是传说中的开化纸?
他的喉咙动了动,两眼放光的盯着手里的古书,手指轻轻的在封皮上划过,那种柔和的手感让他有一种当场就挥毫泼墨的冲动。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这本身给吸引住了,这本书里竟然也有着不少的灵气。
也就是说,这本是是真正的古董,看样子年代还很久远的样子,应该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
不管这书里的内容如何,就冲着这两百年的历史,以及这书的材质,这本书也能卖个三五万的。其实这个价格并不高,但主要原因是这书页数太少了,说是书,其实就是几页宣纸缝在一起的小册子,页数都不到十页。
最掉价的还是这书的内容,准确的说是书里的字。




神级黄金手 第435章 被踩了
一般来说,能流传到现如今的古籍,刻印本也好,手抄本也罢,不管内容是什么,字体都不错,尤其是手抄本,甚至有可能是某个小有名气的文人的手笔,毕竟古时候能写字的人少,有资格抄书的人更少,所以一般的手抄本字体都很漂亮。
可是徐景行此时此刻拿到的授课本,那字怎么说呢,只能说是规整,一些字写的都不成章法,勉强能让人看明白而已,甚至算不上是真正的书法作品。
书法,要有法可依,作用不是单纯的记载、传递信息,还属于艺术范畴,还要具备欣赏的价值。字是字,书法是书法,字是语言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而书法则是字体升华以后的艺术性存在。
对徐景行这样的文艺青年而言,书法跟写在纸上的文字并不是一码事。
这本书上写的这些字,就只是用来记载某些信息的文字,没有达到书法的层次,一笔一划都乱糟糟的,只是按照文字的最基本构成组合成了那些文字而已。
不过字不怎么样,可内容却文绉绉的,还是半文言文的呢,水平明显超出了这本书的抄写者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应该不是原创,更像是匆忙之间的誊写。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某人从别的地方抄来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抄错字或者漏掉某些关键信息,毕竟这不是什么文学作品,而是开化纸的制作工艺,这种工艺类文字是最为严谨的,在某些数据或者环节上稍有疏漏,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工艺的结果。
他倒是有心验证一下,可这明显是个耗时耗力的活儿,短时间内他肯定没办法进行验证,别的不说,光是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就不是随便能搞到的,得用心收集才行。
当然,他基本上可以确认,这本书是真正的古籍,不管是古籍的材质本身,还是古籍内记载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价值。
大致浏览一遍后,合上扉页问:“余婆婆,您打算卖多少钱?”
余婆婆没有犹豫,直接伸出一个巴掌,看样子早就打算好了。
徐景行看着老太太那干瘦的巴掌,有点无语,这老太太之前只当她是个被儿媳欺负的可怜人,没想到还是有点小心机的,伸一个巴掌算多少?五百?五千?还是五万?又或者五十万?
老太太这是在诈他呢,因为按照正常情况,他肯定会开口问“五千?”或者“五万?”,这样一来,就把他的心理价位给暴露了,如果他问的低了,老太太再要价也不迟,如果他开口直接问“五十万”,老太太就能趁机点头,借他的嘴巴要高价,让他有苦也说不出。
这种要价的小技巧,在生活中也能碰到,在古玩市场上那更是随处可见,几乎每个人都会玩的小花招,反正不管有枣没枣打三竿子肯定没错,万一碰到个凯子,就有机会大赚一笔,有机会将五百块钱的东西卖出五千五万的价格。
之前在古玩市场上,都是他用这招钓凯子,没想到今天被一个看似弱势的老太太给钓了。
当然,他肯定不会上钩就是了,他故作疑惑的追问:“五百块?”
果然,他这个报价把老太太噎了一下,“五万。”
“五万有点贵了,”既然老太太跟他耍小花招,他也就不客气了,开始砍价,“这书最值钱的地方就是这用料,内容我已经买到了,文字本身又粗鄙不看,甚至有点糟蹋这几张开化纸的感觉,我买回去只能留着玩,根本卖不出价格。”
“可是,这树上记载着开化纸的制作工艺,”老太太辩解道。
“错错错,这上边是记载着一套制纸工艺,但是不是开化纸很值得商榷,因为你们两三代人都是按照这个办法造纸的,可结果很显然,你们造出来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开化纸或者开化榜纸,你们自称制造的是开化贡纸,也只是自己往脸上贴金的行为。”
“那只是我们的手艺不到家,跟,跟书没什么关系。”
“不,我认为是这本书在抄写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不是漏了字就是漏了关键数据。”
“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的,您别说这书是您的先辈自己编写的,从这字的水平上看,您的先辈还写不出这么漂亮的半文言文。”
老太太闻言不说话了,片刻后才问:“那你打算出多少钱?”
他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伸出两根指头比划一下,“最多一万块。”
“不行不行,太少了,最少三万。”
“那这样吧,咱们取个中间数,两万块,怎么样?我这已经很够意思了,也是看在您年纪大了的份上才肯出这个价,不然的话我都不想要,因为这书实在没什么用。”
老太太想了想,点了点头,表情很是不舍。
徐景行也不墨迹,又往老太太的卡里赚了两万块钱,等老太太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后,跟吵孙萌萌点点头,起身告辞。
出门的时候,看到了躲在附近装作干活儿的中年女人,也不知道待会儿这女人会用什么手段对欺负她的婆婆,不过这事儿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直接开车出村。
1...117118119120121...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