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正准备仔细欣赏一番时,一直站在身边没说话的詹姆斯忽然开口笑道:
“向先生,这幅《乾坤生意图》,也是这批受损的古书画中的一件,跟《女史箴图》唐代摹本一起,都是需要请您出手修复的华夏古代画作。”
向南一听他这话,眼神一凝,没再欣赏画作,而是开始打量起这幅画卷直到这时来,直到这时,他才注意到,这幅《乾坤生意图》因年代久远,自然破裂的裂口形似鲫鱼形,一处处裂口看似不大,却是触目惊心,画芯之上还有十多处不起眼的小破洞,仿佛一触碰就会化为齑粉一般。
古绢本画作的修复,相较于纸本画作而言,要复杂不少,这一幅《乾坤生意图》如果没有高超的修复技艺,确实很难恢复原状。
向南看了一会儿,转过头看了看詹姆斯,问道:“那幅《女史箴图》呢?”
“在这儿!”
詹姆斯抬手指了指一旁的大红长案,说道,“《女史箴图》不好挂了,就怕它会碎掉。”
这话一说,向南心里大概就明白了。
这说明,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的残损程度,比《乾坤生意图》还要严重。
他举步来到大红长案前,抬眼看去,一幅画面有些泛黄的古画长卷呈现在了眼前,没错,这就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了。
只是,这幅画的画面部分已经出现了皴裂,僵硬而脆弱,有一些地方还长了霉斑,严重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破洞。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原本是一幅长卷,但在达因博物馆中被割裂了开来,裱褙成平板式多段进行展示,达因博物馆对于《女史箴图》的装裱被其称为“倭式折屏手法”。
应用了“倭式折屏手法”的《女史箴图》自入藏达因博物馆至今约百年,已经能够看到明显的开裂与掉粉的“病征”。海内外艺术史学者与文物保护人士对此基本都持否定态度,对文物受到伤害无不表示遗憾。
向南看着被分成一段段的《女史箴图》,心中气愤的同时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毕竟如今这《女史箴图》是达因博物馆的收藏品,他们无论怎么处理都是他们的自由,但身为一名文物修复师,眼睁睁看着文物保护得不够完善,最终受到伤害,心里面还是很不舒服。
更可况,这还是一件哪怕是在国内依然称得上是国宝级的华夏文物。
看着向南长时间盯着这一幅《女史箴图》,久久不语,詹姆斯心里也很是忐忑,想了一会儿,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向先生,这幅《女史箴图》,它还能修复得好吗?”
“我尽力而为。”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转过头看,深深地看了詹姆斯一眼,这才说道,
“不过,詹姆斯先生,现在咱们应该来谈一谈修复酬劳的问题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 (第一更)
“你跟博物馆这边谈得怎么样?”
在回孙卫安家的路上,孙福民看了看玩累了的小孙子靠在自己腿上睡着的样子,忍不住会心一笑,紧接着又开口问起了向南的事,他说道,
“顾恺之的那幅《女史箴图》损坏得很厉害吗?”
“嗯,还是有点严重。”
向南点了点头,将自己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他忍不住摇了摇头,叹道,
“也不知道博物馆当初是怎么想的,竟然会选择采用‘倭式折屏手法’来修复这幅古画,现在时间一久,问题就严重了,连日常的展出都已经成了问题。”
“哼!还能怎么想的?因为那个时候,欧米这边根本就没有懂得维护保养华夏古画的文物修复师!”
孙福民脸色阴沉得厉害,他愤愤地说道,
“你看看咱们国内的博物馆会有人用‘倭式折屏手法’来处理长卷古画的吗?这是处理油画的方式,怎么能用在华夏古画上?要是在国内有谁敢这么做,他肯定会被人活活打死!”
“‘倭式折屏手法’对古画伤害是很大的,因为是将古画装裱在了木板之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木板会裂开,而华夏古画通常是绘于绢帛或纸张上的,也会随着木板的裂开而裂开。最关键的是,哪怕是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这一过程。”
顿了一顿,孙福民又看了看向南,问道,“向南,你准备怎么修复这幅《女史箴图》?有办法逆转吗?”
“暂时还不好说。等明天正式开始介入修复时再看看吧,先把那些容易修复的给修复了。”
向南摇了摇头,说着,他又转头看了看孙福民和孙卫安,接着说道,“对了,老师,孙哥,明天还得麻烦孙哥送我过来一趟,然后我就住在博物馆附近了,也免得每天来回奔波。”
“住这边干嘛?”
孙福民还没说话,孙卫安忍不住了,他皱着眉头看了向南一眼,说道,
“从家里过来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家里又不是不能住,还要浪费钱住宾馆?再说了,住宾馆哪有住在家里舒服,我爸还在呢。”
“来回奔波太麻烦了,还是住在附近比较方便一些。”
向南笑了笑,说道,“博物馆已经给我订了房间,而且一旦开始介入文物修复,时间还是挺紧凑的,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赶路上,还不如多留点时间来修复文物。再说了,这次恐怕会在兰顿待一段时间,孙哥还担心没时间去你家吗?”
孙卫安还想再说些什么,孙福民一摆手将他的话打断了,他说道:“既然来了,就踏踏实实好好给人修复文物,周末休息的时候过来聚一聚就好了。”
孙卫安见老爹都这么说了,也只好闭上了嘴。
回到了家里,妻子柳雪倩已经坐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小一诺睡了一路也睡醒了,正好饿了,见状赶紧跑到洗手间里洗了手,然后像个小大人一样坐到餐桌上,招呼着爷爷和向南叔叔一起吃饭。
吃过饭后,孙福民回房间午休去了,向南没什么事做,正好孙卫安要回学校一趟有点事,他便跟着一道去,打算看一看这一所著名的学府。
也不知道在老徐“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个师妹”,不对,是“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句里的学校,究竟是一个什么模样。
孙卫安的家就在笕乔大学所在笕乔镇上,康河穿城而过,河里停泊着一艘艘游览用的小木船,显得很是祥和宁静。
两个人一路走去,一栋栋中世纪古建筑不断地映入眼帘,精致而又古朴,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
孙卫安一边往前走,一边介绍道:“笕乔大学很多建筑都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几百年来都是按照其原貌精心维护的,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向南点了点头,忽然感觉眼前一亮,抬起头往康河对岸一看,只见一栋四层高的建筑物上,一整个硕大的墙面上,除了窗户之外,整个墙面都被红色的爬藤类植物全都覆盖了,在前面绿色的草坪的衬托下,让人眼花缭乱。
“那是圣约翰学院。”
孙卫安感受到了向南的目光,笑着说道,“这里可是笕乔大学的一个亮点,很多来旅游的人都喜欢在这里拍照片。”
走在校园里,看着身边来来往往、步履悠闲的年轻学子,向南心里面多少有些向往。
他倒不是羡慕他们所在的学校,事实上,他是没享受过这么悠闲的大学生活,从大二开始,向南就跟着孙福民学习古书画修复技艺了,从那时候开始,就几乎没有过悠闲的时候。
不过,这世界大体上是公平的。
你付出了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你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向南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所以如今的他才能够在文物修复界里拥有一席之地,他的名声、他的公司,他的一切,都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
孙卫安带着向南在校园里粗粗地逛了一圈,不止是看到了让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的那棵掉下苹果的苹果树,还看到了国王学院对岸的那块刻有《再别康桥》诗句的石碑。
逛了一会儿,孙卫安毕竟还有事,向南便让他先走了,自己一个人在校园里走走看看。
等孙卫安办完了事,两个人回到家里时,孙福民正陪着小一诺在做作业。
看到向南和孙卫安回来了,孙福民连忙朝向南招手,一脸苦笑道:
“来来来,向南,你教一诺怎么做作业,这y国人的题目太奇怪了,我理解起来都费劲。”
向南笑了起来,走过去看了一下,然后用英语和一诺交流了起来。
题目并不奇怪,只是孙福民英语水平不怎么样罢了,当然,这种事向南当然不会直接说出来的,好歹也要给自己老师一个面子。
又在孙卫安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孙卫安便开车将向南送到了达因博物馆附近的一家宾馆里办理了入住手续。
等孙卫安离开之后,向南收拾好了东西,便拎着背包朝着博物馆走去。
从今天开始,他就要正式开始参与到《女史箴图》等文物的修复中去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清明上河图 (更新完毕)
“向先生,这位是我们博物馆东方部古书画修复师莉娜女士。”
在达因博物馆东方部文物修复室里,詹姆斯指着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女子对向南说道,
“莉娜女士曾经在华夏京城跟随一位古书画修复专家学习过五年古书画修复技术,如今我们博物馆的华夏古书画大多都是她来负责修复。”
向南朝莉娜笑了笑,说道:“既然莉娜女士在华夏生活了那么多年,想必一定会说华夏语了。”
“会说一点点。”
莉娜也笑了起来,她的发音有些怪,不过依然能够听得懂,“回到兰顿市以后,说华夏语的机会就少了,有些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想想,时间过得真快,我都已经回国快二十年了。”
向南笑着说道:“没事,有机会还可以再去,现在的京城,可比二十年前好玩多了。”
两个人小聊了几句,詹姆斯又指着另外一个二十多岁的白人姑娘说道:“这位是艾米丽,她是莉娜的学生,已经跟莉娜学习古书画修复三年了。”
“其实我还有一个男学生。”
就在这时,莉娜插了一句话,她耸了耸肩膀,说道,“那个男孩儿跟我学了十来年,早已经能够独立修复文物了,可惜,他如今去了别的城市定居,已经不在这里了。”
“那真是挺可惜的。”
向南笑了笑,他看了詹姆斯一眼,一脸正经地说道,“詹姆斯先生,现在,还是先说一说怎么工作吧。”
詹姆斯“嗯”了一声,微微点了点头,一脸严肃地对莉娜和艾米丽说道:
“莉娜,向先生的能力不用我再多说,他那神奇的文物修复技术,在华夏国内文物修复界里都是一流的,因此,这次修复工作,我希望你们两位能够以向先生为主,你们呢,就在一旁做一些辅助类的工作。我希望通过这次修复工作,你们能从向先生那里,学到更多的文物修复的方法和技巧。”
“詹姆斯先生,你放心,我和艾米丽会按照你说的做的。”
莉娜早就在二十年前就见识过了华夏文物修复师的神奇,很容易就接受了詹姆斯的安排,她点了点头,说道,“我和艾米丽都会不耻下问的。”
说着,她转头看了看向南,一脸得意地问道,“向先生,是这么说的对吗?不耻下问。”
向南抬起右手揉了揉鼻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没错,不耻下问。”
“ok,很好。”
詹姆斯满意地看了莉娜一眼,然后对向南说道,“那向先生做事吧,我就不打扰了,如果需要帮助的话,可以到办公室来找我。”
他抬手往隔壁指了指,他的办公室,就在修复室隔壁,离得很近。
詹姆斯离开之后,向南就转过身来,对莉娜和艾米丽说道:
“咱们先开始修复残损比较轻微的古书画,就这一幅《清明上河图》吧。”
这幅《清明上河图》,并非是众所周知的那幅《清明上河图》,那幅《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绘画作品,也是华夏的传世名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这幅《清明上河图》则是明代画家仇英所作,长980厘米,宽30厘米,是仇英参照《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结构,以明代姑苏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色技法,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与张择端的版本风格迥异。
明代仇英的这幅《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明代姑苏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人物或动或静、或聚或散,城郭楼台与远山近树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表现出姑苏地区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
明代姑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如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均清晰可辨,整幅画卷充满山清水绿的明媚。
尽管明代仇英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艺术价值上不能相媲美,却也构筑出一幅颇具声势的明代风俗画,是历代传世的《清明上河图》中制作最精美的摹本。
在仇英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卷首上,还留有“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题记,文徵明对这幅画的评价是“后之览者,当即以真本视之可也”,这幅画的价值可见一斑。
“好的,向先生。”
莉娜点了点头,带着艾米丽开始准备起来。
仇英的这幅《清明上河图》是绢本设色画。
由于绢是以蚕丝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而蚕丝本质上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后形成的蛋白质,相对于纸质纤维而言,这些物质更容易遭受病虫害和不良环境的侵蚀,更具有不稳定性和易腐蚀性。
由于年深日久,又缺少完善的保养与维护,这幅《清明上河图》已经出现了水迹、霉斑、返铅等现象,一部分画面甚至出现了酥脆碳化,稍稍用力拉扯就会出现破碎,因此急需进行保护修复。
当莉娜和艾米丽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将这幅长卷古画摊放在大红长案上之后,向南仔细地沿着整幅画卷检查了一遍,心里面有了大概的修复方案之后,这才转头吩咐道:
“艾米丽小姐,麻烦你装一盆烧开的蒸馏水来。”
“没问题。”
艾米丽应了一声,动作麻利地转身烧水去了,她跟随莉娜学习华夏古书画修复技艺,也没少用开水洗画芯,对这些步骤也很熟悉,因此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等艾米丽离开后,向南又对莉娜笑道:“莉娜女士,请你把双氧水溶液,0.5%的高锰酸钾溶液和2%的草酸溶液取过来,哦,对了,别忘了带棉签,谢谢。”
“好的。”莉娜点了点头,也转身离开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华夏人的情结 (第一更)
没过多久,艾米丽就端着一盆热水过来了。
向南先是测试了一下这幅《清明上河图》不会掉色之后,这才从一旁取来白色的羊毛巾投入热水中,开始清洗起画芯来。
莉娜也没闲着,她也拿着蘸饱水的毛巾,将热水淋到画芯上,协助向南清洗起来。
至于艾米丽,一盆水显然是不够的,她还得去准备更多的热水。
实际上,文物修复除非是大面积的画作,否则的话,一般情况下基本上都是一个修复师负责修复。这幅《清明上河图》够长,足足有9米多,光靠向南一个人来清洗的话,估计一上午时间都不一定够。
用掉了三盆水,这幅画总算是清洗完了,向南和莉娜用干毛巾将画芯上多余的水分吸走之后,整幅画卷看起来比之前亮堂了许多,而整个画芯之上,只剩下返铅的部分,以及长了霉斑的地方清洗不掉了。
“莉娜女士,画芯返铅的部分,就你和艾米丽小姐来处理吧。”
向南拿毛巾擦了擦手,继续说道,“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毛笔蘸着双氧水抹在返铅的部位上,对,就是画芯上发黑的地方。”
顿了顿,他又提醒道,“不过,你们在涂抹双氧水的时候要小心一些,没有返铅的部位不要沾到双氧水,不然的话,会有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那样就麻烦了。”
莉娜问道:“好的,那您呢?”
“我来处理那些红色霉斑。”
向南抬手指了指画芯上面那一片一片,如同人身上的癣疥一般的红色霉斑,笑道,“这个相对要复杂一些,我会将它们处理掉的。”
古书画存放日久受潮之后,最容易生红霉或泛黄发黑,对于发霉部位的处理方法,是先用0.5%高锰酸钾涂刷有污迹的地方,等到药水颜色由红色变为茶色时,再刷上2%的草酸溶液使茶色变白,污迹去掉之后,再用清水淋洗,一直到药水冲洗干净为止。
实际上,化学方法对去除污渍虽然很见效,但对文物损伤也大,因为这些试剂主要是通过氧化和溶解的作用,来去除霉斑、油渍等污渍,有的试剂氧化作用很强或带有毒性,即使是反复冲洗也很难完全清除掉。这会使得文物在以后的保存之中,一直受到残留药剂的侵害,最终使得纸绢发脆,甚至是粉化。
基于此,对于古书画文物的污渍处理要非常慎重,如果污渍不严重的,对书画影响不大的,最好不去作处理。
向南说完之后,便和莉娜、艾米丽三个人开始分头行动起来,这幅《清明上河图》画幅很大,返铅、长霉斑的地方也多,东一块西一块的,要处理起来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等到向南和莉娜等人忙完后,又用清水将画芯上的药水清洗干净,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在博物馆的食堂吃过了午饭,向南又带着莉娜和艾米丽继续开始修复《清明上河图》的其他问题。
……
卡尔德艺术博物馆,是兰顿市内颇有名气的私人博物馆,它是卡尔德家族于一百多年前建立的,主要是收藏整个家族收集来的各种文物艺术品。
在博物馆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卡尔德艺术博物馆的拥有者鲍勃·卡尔德正坐在沙发上,他端着一杯红酒在手里缓缓地摇动着,看着坐在面前的一个长着一头白发的中年人,笑着说道:
“狄克拉,你的意思是,那位神奇的华夏文物修复师向南,已经来到兰顿了,而且现在还在达因博物馆负责修复文物?”
“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向詹姆斯打电话求证,尊敬的卡尔德先生。”
这位叫狄克拉的中年人耸了耸肩,他撇了撇嘴,说道,
“我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说过了,向南会到兰顿来,可惜你不相信。那可是我在f国的朋友加利特亲口告诉我的,要知道,加利特和向南合作了可不止一次了。”
“我信不信又有什么关系?”
鲍勃·卡尔德喝了一小口红酒,咂了咂嘴,说道,“反正,我又没打算跟这位华夏人有什么瓜葛。”
“卡尔德先生,您又何必这么说?”
狄克拉放低手里的高脚杯,将右腿架在了左腿上,身子往后面靠了靠,笑着说道,
“谁不知道,您手里有一件价值连城的清乾隆款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这件天球瓶在一年前不小心将瓶颈磕破了一个口子,哪怕兰顿城里有文物修复店,您也不敢放手交给他们修复。现在向南来了,您还能忍得住不找他帮忙?要知道,向南可是全世界唯一一位成功修复了南宋曜变天目盏的修复师,如果连他的修复技术您都信不过,那还有谁您能信得过?”
“呵呵,你知道得倒是挺多。”
鲍勃·卡尔德将身子往沙发里挤了挤,让沙发也忍不住痛苦地呻吟了几声,他倒是一点也不在意,笑着说道,
“可是,狄克拉,你也知道,向南现在在达因博物馆里修复文物,就算我们想邀请他来帮我们,就算他同意,詹姆斯恐怕也不会愿意吧?”
“那有什么关系?”
狄克拉一脸不在意,说道,“向南也只是来达因博物馆帮忙一段时间罢了,詹姆斯可没本事将向南留下来,他也管不着向南做什么事。再说了,我们也完全可以等到向南忙过了这段时间,再去找他。”
顿了顿,他又笑着说道,“我可是打听得很清楚了,这向南虽然修复技术高超,但为人很好说话,只要我们能够拿出有足够价值的华夏文物,他就会十分愿意为我们修复文物。”
“他不要现金吗?一定要华夏文物?”
鲍勃·卡尔德愣了一下,问道,“这是什么奇怪的爱好?”
“那我就不清楚了。”
狄克拉耸了耸肩,满不在乎地说道,“也许这就是华夏人所谓的情结吧。但是,管他呢,只要他愿意帮我们修复文物就好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向南的“规矩” (更新完毕)
在达因博物馆东方部文物修复室里忙碌的向南,显然意想不到,他的到来,竟然引起了兰顿市大小收藏家们的注意力。
不止是鲍勃·卡尔德和狄克拉,只要是手里收藏有华夏文物的收藏家们都纷纷行动了起来,希望可以将手中残损的华夏文物交给向南修复,哪怕文物是完好的,也都希望向南能够帮忙维护保养一番。
当然,此刻的向南对于这些一无所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