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五郎既然拿到了六路都经略司从速解决东路两军司的命令,此策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苏油环视了厅内众将一眼:“你们,是不是早就猜到了五郎必行此计?”
厅内众人都是目光闪烁,除了禹藏花麻、禹藏郢成四、李若愚在摇头,其余都是默不作声。
“你们啊……这是陷五郎于绝境!”苏油起身在厅内转了两圈,终于咬牙站定:“机宜司立即给种五发报:鉴于从速解决东路隐患,完成第二阶段战略部署之需,六路都经略司,严令种谔、王中正所部,如顽贼欲沿葭芦川逃窜地斤泽,即行荡焚河川,断敌归路,务求歼灭!”
范纯粹都傻了:“刚刚……刚刚章提刑不是说已经来不及了?”
苏油苦笑道:“朝中必然有人会以此攻击五郎和王都监不仁,这口锅与其让武将和中官们去背,不如让我们这些做文官的,替他们背起来。”
幕府中所有人,看向苏油的眼神里,不由得充满了钦佩,崇敬甚至还有感愧。
种诂的声音有些颤抖:“谢……谢过国公保全五郎之心……”
苏油摆摆手:“小事一桩,你们的委屈,已经受得够多了,这口锅,我也该背得起,继续吧。”
“是!”种诂一个立正,这次是军中下级对上级的礼节。
经此一事,种诂对苏油的钦佩,又上了一个高度。
镇定了一下心神,继续道:“剩下的问题,就是刘昌祚一路。”
“刘昌祚一路,本当于出界之后,前来韦州与我相合,一来可以进行修整补给,二来壮大中路大军的军势,为后续沿途占领,保障后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如今刘昌祚东去攻击盐州,已经退往灵州的梁乙埋、仁多零丁,以及退往宥州的梁永能,嵬名统军断然不会坐视。盐州一路没有新军支持,压力会很大。”





苏厨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别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文武之别
高遵裕说道:“那我大军提前出击,先遣感义、镇国、定国三部沿灵州川大路直逼西平府,让梁乙埋不敢妄动。”
种诂摇头:“那样我部又多了一支孤军,新军人数太少,三军不过万五千人,大量辎重还在从渭州转运而来的路上。”
“不带重装备,新军威力不彰;没有后续大军实施掩护和占领,就算打下灵州,也没有什么用处。后期我军在灵州城下围城打援的战略意图,反而实现不了了。”
李宪说道:“那咱家带阿烈去追刘昌祚,追上之后就地下了他的兵权!”
苏油立即制止:“兰州没有都管和阿烈、王文郁,我不放心。辎重军需优先发给你们,还请都管和阿烈赶紧回兰州。一个李浩,我真担心他镇不住。”
看着地图:“韦州到盐州这三百里,沿途多山丘沟壑,夏人可以从北而来,到处设伏……刘昌祚这一部,悬啊……”
抬头问王厚:“机宜司那边,有没有夏军动向的消息?”
王厚摇了摇头:“机宜司有大消息,就是夏人在境内十二处藏粮的地点,但是在军情动向方面……从九月起,便不再有消息传来了。”
苏油突然看向三员降将:“李招讨,都尉,大首领,你们有什么建议没有?”
三人面面相觑,禹藏花麻呵呵谄笑:“军略我实在不太擅长,这个……要不侯爷和大首领说说?”
李文钊也摇头:“我是多年未出天都山,兴灵一带是什么情形,如今所知不多……不过我向国公保证,只要都经略司需要,让我打哪里,我就打哪里,绝不含糊!”
禹藏郢成四倒是没有想那么多,他本来就是青唐人,还是因为河湟给王韶攻取,自己的部族给隔断在了西夏这边,因此才投降的西夏,情况和禹藏花麻差不多。
自打投降苏烈那一天起,他就没有想过再要背叛,何况如今自家儿子也被苏油安排成了赵思忠的亲卫,让他更是倍感光荣:“既然那刘统军移师东向,那中军便也向东调整好了,相应的,西路那边,也可以沿着黄河而下,将应理拿到手,那才能真正隔绝西域。”
“哦?”苏油本来只是随口一问缓和气氛而已,没想到还真有一员降将敢出主意。
禹藏郢成四站起身来,伸出手指指向一个地方,可是又够不着,种诂见状,便将指挥棒交给了他。
禹藏郢成四将指挥棒点到地图上一处位置:“就是这里,应理关!大家看,从西凉府过来有两条大路。一条沿着喀罗川,过休屠泽,可以前往兰州。”
指挥棒沿着地图上的山川道路游走:“然后在兰州向西,可沿湟水折向青唐,往东南,可入中原。”
“但是凉州出来,还有另外一条大路,却是沿着长城根过来,是以前西域到兴庆府的大道。”
“大道在应理关抵达黄河渡口,渡口对岸,就是葫芦川入河口。而沿黄河继续向东北下去,就是鸣沙城,再过了峡口,便能够进入灵州和兴庆府。”
“俺觉得拿下兰州,只是掐死了西域夏军偷袭河湟的通道,但是其援救兴庆的这条道路却并未完全被堵上。”
“如果拿下应理,一来可以彻底切断夏人的西路援军的通道,二来可与韦州形成夹击鸣沙城之势。”
“同时可以将整体战场东移数百里,也让西路大军的军力,得到合理的使用。”
李宪眼神亮了:“妙极,如此一来,便可以萧关和韦州为大本营,以应理,鸣沙,溥乐城为前线,有大路大川保证辎重通行,大大缩短我军西路战线。”
“凉州援军要过来,需要奔袭六百里,而应理距离我军大本营,却不过两百里,劳逸之势来了个掉转!哈哈哈郢成四你可以的!”
苏油翻起白眼:“顺便方便你进军兴庆是吧?刚刚你都说了从西凉府到应理有六百里,可从兰州到应理,不也同样是六百里?急迫之间,调兵困难吧?”
禹藏郢成四却说道:“不难,黄河尚未封冻,抓紧时间用浑脱筏子,就可以将队伍从兰州送下来!”
苏油摇了摇头,兰州的军队,防范西域是假,控制青唐是真。
让阿里骨的四万人在兰州外围防备夏人西域的人马进入青唐,顺便替大宋看守门户,那是两利的事情。
但是要他为大宋火中取栗,那就纯属想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温溪心与蔺逋比一万多人就不能动。
想到此处心思又活了,赵思忠和包顺的两支也有六万人,哪怕调走一支,剩下的军队也有对抗阿里骨的优势。
嗯,赵思忠曾经是西夏的藩属,但是包顺的岷州蕃就没有问题了。
目光看向种诂,种诂也轻轻点了点头,接过禹藏郢成四手里的指挥棒:“兰州城有八万大军镇守,足够支应,可以命包顺沿河而下,攻取应理,高太尉即敢分兵攻取鸣沙城和耀德城,再加上已经到手的溥乐,就能构建出以韦州为中心的局部战略纵深体系。”
“进可攻,退可守。从鸣沙到兴庆府,不过两百里;从溥乐到韦州或者盐州,同样不过两百里。”
“如此一来,诸军之间便可形成呼应,只要多派斥候游骑,刘昌祚的屁股,就算是保住了。”
苏油摇头:“不,现在我们手上有囤安、感义、镇国、定国四支新军,还有军事学院的学院兵,我想是不是安排得积极一点。”
“你们看,让囤安军随李太尉行动,攻取应理关;感义军随高总管取鸣沙;镇国军取耀德;定国军出溥乐,追上刘昌祚后路,助他攻打盐州!是不是更可行?”
众人都是眼前一亮,感觉的确更加合理。
种诂看着军图:“漂亮,这就是抵在西夏中腹的四把尖刀!要是刘昌祚真的拿下盐州,待五郎合军,就是五把!”
苏油环视了厅中一圈,见大家都无异议,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告诉刘昌祚,此次调整,是六路都经略司对他最大的支持,同时也是最后的底线!”
“这一次大军因他改变战略,而不是让李祥直接砍下他的人头,不是念在他功勋卓著,而仅仅是看在调整后的方案比之前更加完善,方才饶他一命!”
“如有再犯,定斩不赦!天王老子都休想求情!”
高遵裕问道:“如此一来,是不是浑脱也用不上了?让包顺在兰州渡河,然后沿大路慢慢行来不就是了?”
“不!”这一次,却是苏油,章楶,种诂异口同声。
三人相视而笑,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苏油对高遵裕问道:“石勇现在在哪里?”
高遵裕说道:“应该在青冈峡整修关墙。”
苏油说道:“派人护送他连夜奔赴兰州,去主持建造浑脱。”
高遵裕还有些讶异:“却是为何?”
章楶笑道:“从兰州到应理,有没有浑脱无所谓,不过等到了应理之后……”
高遵裕也恍然大悟:“对哟!的确有大用!”
……
散会之后,禹藏花麻偷偷拉住李文钊:“侯爷,大宋的事情,我怎么有些看不懂啊?”
李文钊问道:“什么事情看不懂?”
禹藏花麻纳闷:“种五要是一把火烧掉叶悖麻和咩讹埋五万大军,这不是奇功一件吗?怎么益西威舍一副他闯下大祸的样子?事后补发那什么……电报,不是摆明了要抢功吗?怎么那种五的兄长还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李文钊呵呵笑道:“大宋就是这般情形,打了胜仗,不一定就是功劳;打了败仗,也不一定就是过失。”
禹藏花麻都傻了:“这……这是啥道理?”
李文钊说道:“大宋讲究以文制武,武人打仗,要是有一丁点的出格,比如不听军令临机处置,比如为了不拖累进军杀俘杀降,甚至比如向种五那样用计过度残忍,都是要被大宋的文官们弹劾的。”
“轻则落职编管,重则人头落地。”
禹藏花麻吓得打了一个寒噤。
李文钊说道:“可是有了益西威舍这道命令,种五和王姥姥要是真在东路放火,那也就成了奉命行事,事后朝官们要攻击,那也只能攻击益西威舍。”
“这就是种大郎感激益西威舍的原因。”
禹藏花麻的肥脸抖了抖:“那……那益西威舍为何却又不怕?”
李文钊笑了:“因为益西威舍是大文官啊,这事儿要是大文官授意干的,那就有得掰扯了。”
“怎么掰扯?”
“诸葛丞相都曾经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益西威舍为什么不能?”
“大不了事后益西威舍让王姥姥做几百个大面包,在葭芦川边祭奠一番,差不多便能遮掩过去了。”
李文钊说完,拍了拍禹藏花麻的肩膀:“这就是大宋的古怪离奇之处,没法讲理的。你只要坚守制度,那就出不了大错,至于其他的花活……慢慢学吧。”
禹藏花麻转身就走,李文钊一把拉住:“你要干啥?”
禹藏花麻心有余悸:“我要去求益西威舍,上书陛下给俺赐姓!就姓文!今后儿孙敢不读书,我先拿鞭子抽死,免得给家中惹祸!”




苏厨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战略调整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战略调整
九月二十五,六路都经略司苏油上奏:“中西两路粮秣,已随大军至韦州应副,别无阙误。”
“勘会都大经制司要一月人粮马食,臣已牒本司,将先差下急夫调发人马食草乾粮十五万石,可作一月之备,合兰州龛谷川伪御庄见存钱粮,准备两月支用,深入讨定,委不阙误。”
“诸路谍报西贼清野数百里,未利其后征讨安抚,犹需于韦州见所囤积。”
“刘昌祚泾原军已径赴盐州,盐韦间四百里。虑呼应不周,为贼掩袭,六路都转运司乃命李宪携囤安军赴应理,高遵裕携感义军赴鸣沙,镇国军留后曹南赴耀德,定国军留后王厚出溥乐。”
“数地出韦州皆两百里,溥乐出盐州又两百里,庶几呼应周全,不至有失。”
“并令东路不计手段,从速解决葭芦川二贼,其后留王中正备防,种谔速下宥州,方得万全。”
“诸军连克重关大城,消亡非细,当命陕西、泾原路转运司发诸县丁夫,协运粮秣弹药。”
赵顼回诏:“鄜延路经略使沈括言,本路运粮,如延州诸县丁夫尽发,运粮须办,则势不得不极民力,恐无以为继。”
“所虑出界后人夫头口死亡逃散,委弃粮仗,不免资寇。今河东、鄜延行营须先分遣将兵,搜讨伏留余贼,扼候道通,节次量留人马,依峻置顿屯守,南北照望粮道。”
“提举河东路常平等事赵咸等言,诸路之师皆欲直趋兴州,覆其巢穴。此以为进兵深入,西贼引避,迁其居民,空其室庐,实有深计。”
“盖使我军进无所得,退无所恃,食乏兵疲,然后邀我归路,自当坐致困弊。”
“塞北苦寒,复涉不毛之地,或阙薪水,士卒疲困,食不充饥,寒饿侵陵,病死者士,余多困弱。今虽足粮,尚不堪用,苟图速进,终恐败事,上损国威,下伤人命。”
“为今之策,莫若先自近始,聚兵境上,于夏、宥二州之闲,相地形险阻,量度远近,修立堡寨,储蓄粮草,以次修完夏、宥,移挪兵粮,以为根本,俟其足备,徐图进取。”
“如此,则横山一带西贼不复耕,必使绝其生理,不烦王师,自当归顺,此实万全之策。与今日之举,虽有迟速之异,然收功立事固不侔矣。”
“咸虽一面牒朝廷,然深虑道路遗坠,西贼冥顽,或有不达。此议与卿今策差近。”
“可转军机处、六路都经略司审覆所奏,及泾原路经略、转运司照会,不务急剿,当以全师为上。”
“然六路都经略司前论缓计,今又促行,较咸之策,深进两百里。乃帅臣计画不周乎?乃前方贼情有变乎?范纯粹从在行营,当有奏闻。”
又诏:“环庆、泾原、熙河军马并趋灵州,今闻西贼聚重兵以抗官军,若灵州坚守,王师深入,粮馈已远,岂可专与土木为敌?必俟破灵州,虑劳费日久。”
“令高遵裕、李宪互相计会,才候败贼援军,分兵留攻灵州。乘河冰合,简精锐兵将径趋兴州。若先下兴州,则灵州不攻自破。更下六路都经略司审度机便施行。”
这是赵顼见到前线战略再次出现变化,心里有些慌了。
虽然有了电报,还有军机处一帮参谋帮着分析解释,但是大军在数千里之外,赵顼的这种反应,其实也不算异常。
大宋的对外战争经常都是这样,开局一通操作猛如虎,接下来全部变成二百五,赵顼有此担心,平心而论,苏油也能够体谅。
为了得个安心,赵顼还跑到军机处,找郭逵等人分析这些奏报。
郭逵老于行伍,对军方这些弯弯绕门清得很,拿着指挥棒,几句话就跟赵顼分析了一个底掉:“这件事情很简单,就是刘昌祚利用苏油给他的专断之权,在强取青冈峡、溥乐城之后,掉头远离中军,攻击东边四百里外的盐州去了!”
“盐州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因为盐州一下,第二阶段战略就只剩下宥州一地,那里西贼的兵力早已空隙,待到种谔腾出手来之后,可以轻松底定。”
“这就将第二阶段战略的完成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大军可以在十一月分路合击兴灵!”
“但是刘昌祚此举明显没有与六路都经略司事先通气,盐州距离韦州、夏州皆有四百里,我军在这八百里间没有军力部署,刘昌祚的部队,一眼而知,乃是孤军深入。”
“而盐州一地,又在北面灵州,东面宥州,南面洪州,龙州的包围之中,如果夏人合军进剿,刘昌祚手里又没有新军,必定难以相抗。”
“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命东路种谔与王中正从速解决围困中的两路西贼,然后奔袭宥州,解除盐州东面的威胁。”
“而我军中路遣最熟悉道路的王厚领定国军出溥乐城,便可以保障刘昌祚的左翼,同时还能形成对洪、龙之敌的包围,反过来断绝其逃窜兴庆的道路。”
“不过受此影响,中西路各部的军力,全都受刘昌祚的牵引,必将往东移动两百里,而最东面的李宪所部,则必须分兵镇守应理城!”
赵顼不由得摇头:“战前我曾言昌祚所言迂阔,必若不堪其任者,宜择人代之。如今看来……”
吕公著拱手道:“陛下此言臣不赞同,刘昌祚强克青冈峡、溥乐城,阵斩大将,擒监军使,中军总管以下二百二十一将,功勋不下种谔,为何厚彼而薄此?”
“出界之日,六路都经略司所降指挥,是命其择机出击,自行其是。并没有规定说克复青冈峡后,就一定要合军韦州。”
“刘昌祚此举,不管其内心想法如何,至少没有明犯军令。而从六路都经略司的事后举措来看,调整后的我军,对长城以南的扼控将更加均衡有力。”
“昌祚虽是旧军,然艰劬自任,不畏强敌,打出了我大宋军威血性!我认为当赏而不当罚。”
章惇也是知军之人:“其实苏明润所定的战略,我一直以为过于保守,如今被刘昌祚一中和,却是刚刚好。所虑者不过就几条,只要解决好了,六路如今的局面,当比原定策略更胜一筹。”
赵顼问道:“说说看。”
章惇说道:“其一就是补给修整问题,韦州的军需仰**夏,银石的军需仰赖延州,现在修整的计划被延后,相应的军需的供应就得提前。”
“其二就是大军各部在行动当中,会不会被西贼钻了空子,伺机反击?”
“其三就是种谔和王中正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进攻宥州,减轻刘昌祚的压力?”
蔡确说道:“种谔和王中正共计大军二十万,而所困西贼不过五万,应该没有问题。”
“我大军连战连胜,西贼胆落,要说如今有窥视我军调动,伺机伏击的魄力,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他们整合败军,却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三条当中,如今看来,最难的竟然还是第一条——调集军需……”
郭逵对这些都不以为意,这些不过细枝末节,正确的战略才是胜利的基础。
一副老怀弥慰的样子,笑眯眯地说道:“因情势而利导,化不利为有利,运用之妙,临机始发。明润的用兵之道,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苏厨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毕仲游
赵顼点头:“那中书给几路转运司行文,务必保障粮秣军需运抵前线。虽然说经过涪国公的努力,大军随运三月军粮,已经强过以往很多,但是后面的事情还很繁巨,不能因为路途耽误,坏了大好局面。”
蔡确躬身:“臣领旨。”
孙固说道:“鄜延路转运使李稷乞支锦袍、银带。以备招抚赏给。”
赵顼说道:“南海纲银已然入库,那就诏三司给锦袍二千领,见管银带尽数给之,三司仍广计置,常令有备。”
孙固又说道:“几名投效的大首领,禹藏花麻积极应付军需,帮助调运粮秣;此次战略调整,起议于禹藏郢成四;以及西界伪枢密院都案官麻女阣多革,熟知兴、灵等州道路、粮窖处所,及十二监军司所管兵数。如今已补借职,军前驱使。苏油请奏为三人叙功,三人不求功赏,只乞陛下赏赐姓名,陛下你看……”
“哦?”赵顼的虚荣心一下子得到满足:“他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
孙固说道:“两名禹藏首领仰慕潞国公为人,乞姓文;至于麻女阣多革,却敬畏囤安军苏太尉,也想跟着姓苏。”
赵顼笑道:“我大宋如今,也出了个让蕃人想要从姓的武臣了。”
蔡京适时添趣:“就是不知道麻女阣多革是否知晓,苏节度的姓,却也是大宋官家当年赐予的。”
说起这个算是挠着了赵顼的痒处:“蕃夷出武臣不奇怪,出进士才难。唐代新罗进士崔致远,可算是佼佼者。可大宋如今,由我亲录的夷人进士文臣,已经有苏元贞,黎文盛,杨莳数人,而他们的成就,早已在崔致远之上。”
蔡京拱手道:“待陛下扫平西夏,只怕还有祁连,西凉的文士,也要入京赴考呢。”
赵顼说道:“那禹藏花麻,便赐姓名文思恭;禹藏郢成四,赐姓名文思礼;麻女阣多革,赐姓名苏守节。”
“诸位尚需同心协力,伐灭西贼,还我汉唐故地一片文华之风!”
诸臣一起俯首躬身:“敢不效命!”
……
陕西路转运司都厅,毕仲游正在计算粮草出入。
兄长毕仲衍如今颇受苏老学士重用,正在和晁补之一起在军机处后厅整理对辽历年来的外交文书,边界勘定文书,以及晁补之凭记忆盗来的辽朝档案。
加上薛忠的商队和张商英的慈善救援队从北地搞来的情报,燕云十六州的山川地理,关隘兵防,在苏老学士的主持下,在军机处的后厅沙盘上,渐渐变得清晰分明。
而自己的仕途也开始见了些起色,在范纯粹幕府担任干办公事一职,其实主要就是负责配合大军的后勤。
事务非常繁杂,大军出界时,仅携带了三个月的口粮,之后的运输便只能靠地方转运。
好在陛下有旨意,此次征发不同以往,运送物资是要给合理报酬的,因此百姓尚不以为繁重。
1...431432433434435...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