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见禹藏花麻手下部众实在是不像样,禹藏蜀啰干脆直接发起追击,想要吃掉这一部残军。
禹藏花麻没吹牛,这半年来东躲西藏打游击,逃跑功夫都练出来了,禹藏蜀啰一路追击,竟然没有追上。
等到追出山谷开阔地带,禹藏蜀啰才发现,自己的对面,有数个宋人的骑军大阵等着自己。
见势不妙,禹藏蜀啰便要后撤,身后突然有冲出一股宋军,发射出密集的弩矢,让他瞬间就折损了上百人。
被围了!禹藏蜀啰看了边上小山丘一眼,一咬牙:“上山!”
宋军数路齐进,将禹藏蜀啰逼上了小山之后,却只是将他围了起来,并没有攻打。
禹藏郢成四在山寨中听说自家儿子被宋军围了,不由得大惊失色,尽数点起兵马,赶来救援。
大军刚入山谷,宋军伏兵四起,王文郁带领大军冲击,将禹藏郢成四杀得大败,斩首四千人。
禹藏郢成四眼见救不了自己的儿子,只得逃回,而这时屈吴山大营也响起了喊杀之声。
等到禹藏郢成四来到山下,大营上方,已经飘起了囤安军的大旗。
苏烈戴着铁面,杵着长刀站在营门之处,高声喊道:“老将军若再不降,合族可就灭了。”
禹藏郢成四滚鞍下马,鼻涕眼泪糊了满脸,就跟见到亲人一般:“苏天使,郢成四愿降蓝衣军,我儿,我儿被官军给围了,你快去救救他啊……”
在天都山这个军阀混战敌我难分的地方,将领的个人魅力,往往比十万大军都有效。
囤安军蓝色的军服,就是如今全天下独一份的标志,全员换了新军装备后,堪称天下第一强军
成军二十年,连年血战,未尝一败,早就成了西北神话一般的存在。
囤安军军纪严明,除了对敌,平时秋毫无犯。
打仗的确凶,但是只要你降了,那就没事儿了。
不过苏烈最痛恨的就是背叛,一旦降而复叛,囤安军的接下来的报复,也是惨烈而无情的。
蕃夷畏威而不怀德,行事如此讲求“原则”的囤安军,反而在横山青唐各部落中,名声好到不行。
苏烈素来仰慕狄青为人,行事做派都向狄青看齐,蕃人呼狄青为“狄天使”,于是也就呼苏烈为“苏天使”。
本身就是夷人,又非常能打,蕃部天生对他就有亲近感和敬畏感,加上还是来自巫法神庙祖地二林,部落之间都在传说,苏烈乃是西南战神支格阿鲁转世。
苏厨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游说天都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游说天都
苏烈上前将禹藏郢成四扶起来:“老将军放心,贵公子我保他没事儿,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将号令麈尾交给我,今晚便让你见到少将军。”
果然,当晚禹藏蜀啰便被带了回来,禹藏郢成四再无疑虑,带领全族六个大首领请降。
有了禹藏郢成四这个天都山土著,李宪便让其部为先导,带路直捣天都山南牟行宫!
……
天都山,南牟宫,李文钊急得如同铁锅上的蚂蚁。
李文钊日子也难过,自从禹藏花麻这个西夏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被梁永能撵走之后,北面的货品就断了供给,他能够与唐四郎贸易的物资,也就严重缩水。
以前凭借贸易提成得到的那笔丰厚收入被断绝之后,仅靠自己控制的天都山地区的产出,是无法满足手下十几万人的生存问题的。
而且如今天都山周围,好几位夏人猛将,其中最厉害的,就有号称夏人第一勇士的保泰军司统军使仁多零丁。
冬天已经来临,眼看着就要下雪,手下们的寒衣都还没有置办上,以往可以从保泰军司搞出来的军粮,今年也没了。
宋夏之间的战争,让各地粮食腾贵,山北的收成今年因为提前收割,注定大打折扣,而且大部分都被拉去了兴灵。
西夏河套,粮食传统产地,居然麦价腾贵,如今已经到了斗米两贯!
大宋那边以粮食作为招揽手段,让大量底层夏人忘情地投奔,就算是自己的手下,也有不少私底下投宋,悄悄领着粮食回来。
这事情李文钊知道自己管不了,装作不知道,才是最好的。
要说李文钊对西夏朝廷还有多少忠诚度,那是纯属瞎扯,所谓的“孤忠纯臣”,不过是枭雄为了时局,给自己刷的人设。
但是这一把人设,今年卖砸了。
他现在心中充满了后悔,悔不该跟着禹藏花麻那死胖子一起,想要利用秉常被囚禁这件事情大捞好处。
其实两人的预估并没出什么问题,这些年宋夏实力在渐渐翻转,他们夹在两者之间,看得比谁都清楚。
夏国有乱,宋廷一定会干涉,而且是超大规模的干涉,否则数十万大军囤积于边境干耗钱粮,谁都知道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两人商议之后,准备承担起带路党这个光荣的角色,并且在宋夏大战之中壮大自己,最后成为一方诸侯,等待更好时机的到来。
然而大宋朝廷应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让李文钊一口老血憋在胸中。
活该他们当年被景宗皇帝打得满地找牙!
李清是去年冬天被杀的,秉常与去年年底就已经被囚,自己三月得到了消息,然后立即就告知大宋。
结果大宋斤斤计较于“程序正确”,跟西夏展开了所谓的“谈判磋商”,使臣从苗授、沈括到苏油,整整换了三次!
直到外交使臣升到最高级别,然后谈判依然破裂之后,大宋才拿稳了“仁至义尽”的金字招牌,对夏国宣战。
从阳春三月一直拖到了金秋八月!
大宋不急,自己和禹藏花麻可就惨了。
梁永能趁此时机大败禹藏花麻,包围天都山,还遣手下猛将禹藏郢成四,仁多零丁,嵬名统军数次进剿,让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梁氏对自己恨之入骨,这次真的是下了狠手。
这底下有猫腻,很大的猫腻。
梁氏之所以这么痛恨自己,最大原因,就是秉常的衣带诏,落入了宋人的手中。
明明禹藏花麻告诉过自己,亲眼看着李清在黄河边被家梁拦截,宋人和李清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接触,可为何衣带诏依然神奇地出现在了大宋官家的手上?!
西夏枢密院机密房给梁太后的解释,是秉常的衣带诏有两条,一明,一暗。
明里让李清携带,而私底下,还通过李清的一个从人,背行间道,早就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然后被自己作为投宋的筹码!
天可怜见,自己虽然一直高举着“扫肃朝堂,还政于君”的大旗,可……可那特么就是一个幌子呀!
真实情况是,自己和秉常,从来就未有过任何接触!
但是自己的《讨梁氏檄》太出名了,人设也太稳固了,稳固到任何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秉常将衣带诏交给自己,是天经地义一般。
这尼玛上哪儿说理去……
仆从端着一个白铜钵进来,里边盛着些薯蓣杂粮羹,以前价值五贯的白铜钵,现在只能用来盛装如此粗粝的饭食。
没办法,禹藏花麻跑路去西面了,自己少了出货渠道,这东西砸手里都好几个月了。
用精美的勺子舀起薯蓣放入嘴里,李文钊不禁皱起了眉头:“怎么忘了放盐?”
仆从胆战心惊地看着自家主子:“盐……没了……”
“盐都没了?!”
宋夏贸易里,曾经最大宗的货物,李文钊手里经受过不知道多少万石,现在手下竟然告诉自己,天都山没盐了!
“怎么可能?!”
仆从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地上:“大帅饶命,粮秣官说,年前大军入山匆忙,今年又一直没有收成,整个……整个山里都没盐了……”
李文钊看着铜钵里的薯蓣:“是不是,粮食也快没了?”
仆从哭道:“大帅你放心,就算我们去围猎,淘鼠洞,下山劫道,都饿不着大帅!”
李文钊将勺子丢回到铜钵当中,抬头看着南牟宫高大而陈旧的房梁:“这日子,怕是没法过了……”
“不至于此。”门口响起一声长笑:“值此大变之秋,真英雄乘势而起之时也!”
“谁?!”
门口一个男子将头上毡帽掀开:“侯爷岂可如此丧气?富贵临门了!”
李文钊看着男子冷笑:“李郎君?如今入我营门,可是连通传都不用了啊。”
李庸笑道:“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叔啊,朝廷有桩大富贵要给你,我这不是内心欢喜,忙着进来告诉你,一不小心忘了礼数吗?”
李文钊呵呵两声:“江山代有才人出,大宋今日可谓是人才济济。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今后的英雄,是你们啊……”
李庸说道:“来之前国公特意与我交代,说所谓英雄,都是时势造出来的,不过是人在面临关键的时候,所做出的选择而已。”
“国公说,当年侯爷能够孤身反抗暴政,今日能够首倡诛除君侧,不忘圣人教导,牢记大义所在,在一生中的两次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正确选择,是西夏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英雄有很多,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其实如侬智高,李常杰,诃黎等,无一不是族中智勇绝伦之辈。”
“但是这些人,却同样也是文明的阻碍,无论是对自己一族,还是对天下百姓,他们带来的,都是兵祸与灾难,是礼义文明、美好生活的的摧毁者,而不是建设者和捍卫者。”
“所以他们不是英雄。”
“而侯爷不一样,侯爷乃夏人英杰,嵬名族裔,圣贤师富平侯的外孙,孤忠靖节的贤人。”
苏厨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钊投诚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文钊投诚
“老侯爷一生治学,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立纲常、明制度。夏人曾有歌曰:‘天上文星东方出,作字引导西方明;教诲弟子三千七,一一时英具重名。’”
“侯爷,国公希望你不但能够继承祖上的名号,更要能继承祖志,成为先进文明的守护者,继承者,甚至开创者。”
“历史已经证明,梁氏那一套,是倒行逆施,是行不通的。国公希望能够和你携手,一起为西夏二十二州的百姓,争取到更好的未来。”
李文钊脸色变了数次:“如果我不愿意呢?”
李庸笑道:“不愿意也没关系,国公说了,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的人,都是殉道者,一样能够得到他的尊重。无论如何,《西夏传》中,都会有侯爷的一篇别传。”
“不过他实在是希望侯爷能够再做出一次英雄的选择,为夏人做出一个表率。也让天下人知道,奉华夏纲常为圭臬,在文明的蛮荒中燃亮火种的先行者,是华夏一族中,所有汉、蕃、夷、狄共同的英雄!”
李文钊终于动容了,这人设,可以的!
将李文钊有意,李庸才从袖中取出一个匣子,郑重打开,轻轻摊在李文钊的案前。
李文钊低头一看,内心顿时砰砰乱跳。
“朕闻言非礼义,斯谓自暴;身不居仁,斯谓自弃。
夏蕃天都招讨使司都管李文钊,品流高裔,覃理化于西夏;鼎族轩缨,谨法度于岩丘。
性尽忠纯,谠言莫匪乎体国;身捐草野,杖钺有志于经邦。
有僭君罔上,则思灭折鼎之凶,凡黩利崇奸,未敢当钧衡之重。
是匪弃暴于非罪,殊敢讨征其不臣。
宗主有闻,命行恤励,尔宜继匡国本,咸化民人。
可守富平侯加礼部侍郎,灵州招讨使,仍赐紫金,绢帛万缗。庶几旌褒忠节,俾佐遐藩。
服示宽恩,咨尔所部,宜周朕意。”
李文钊惊疑不定:“这……”
李庸说道:“这是陛下的诏书,若侯爷愿意接受的话,那就不再是西夏的富平侯,而是我大宋的富平侯。”
“至于说招讨使一职,那是因为灵州未下。等打下灵州,就该恭喜侯爷成为灵州节度留后了。”
李文钊问道:“那天都山呢?”
李庸心中暗笑,这个时候问天都山而不是问西夏,国公对李文钊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所谓的“孤忠荩诚”,真的不过是个人设而已。
“国公说了,天都山就不是一个能够正常发展的地方,这些瓶瓶罐罐,侯爷守了十几年,是到了该砸的时候了。”
“砸?”
李庸看着曾经豪华的大殿:“西夏嵬名氏不过是受封公爵,连交趾李氏都不如,大筑这样的宫室,侯爷,这本身就是僭越啊……”
“要我说,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僭越之君,下才有跋扈之臣,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侯爷的夙愿,不就是要让西夏拨乱反治吗?那就得从正纲纪,兴礼义开始。侯爷你说对不对?”
“我朝中路大军即将出界,国公邀请侯爷一起出兵。等到灵州拿下,侯爷即可坐镇招讨,待到救出贵上……侯爷,你就是西夏砥柱天倾的大功臣啊。”
“那……那大宋准备如何处置夏国?”
“准确的说,是处置夏国宗室,外戚。”
“夏国还是那个夏国,不过不再是梁氏的夏国,也不再是嵬名氏的夏国。”
“听说秉常有个儿子,到时候国公会将他送到汴京学习,至于秉常,听说其精神状态不是太好,可能也需要诊治安养。”
“因此秉常虽然依旧是夏国公,不过这个国公,只能是封号上的概念了。”
“夏国二十二州,大宋会设流官代秉常管理,等到他的儿子长成,可能再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那之前,夏国便由流官、忠于嵬名的夏国旧臣、诛除梁氏时立下过大功的勋臣、以及懂华夏礼仪,有经国安邦之能的贤才共同治理。”
“侯爷,你在其中,四占其三,非常被我大宋看好,今后的夏国,你还会是平衡嵬名一系的重要力量。”
李庸的这番分析非常的直白,李文钊终于放心了。
今后的大宋,绝对不会容忍西夏出现唯一的力量,在乾顺成长起来之前,制衡嵬名一系的任务,就在自己身上。
这就叫可用价值,大宋必定会因此扶持自己。
在天都山打游击,和在西夏第二大城市灵州做节度留后,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大宋既然如此大方,李文钊就不由得想要加一些价码:“灵州,可否由我李氏世守?”
李庸乐了:“叔啊,现在的问题不是先下山再说嘛?赶紧接受圣旨,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宪和苏烈那两个杀才,可是已经剿降了郢成四。有郢成四领路,很快就会杀到这里来。”
“以这两人的大宋官家的忠诚,见到此处所在,肯定就是一把火烧掉,天都行营,留不住的。”
“至于说灵州能不能世守,那得看侯爷你后面的表现。”
“如侯爷有折种两家之能,那不是世守,也是世守;如果没有那样的能耐,许你世守,不也仅仅是给子孙埋下祸殃而已吗?”
李文钊不再犹豫,站起身来,一脸肃穆抖袖叉手,地对着桌上的圣旨躬身到底:“臣李文钊,恭领吾皇圣命!”
李庸也站起身来:“恭喜侯爷平步青云,封侯拜将。苦心孤诣数十年,到今日终于得到了回报。”
“到底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以后仕途之上,还望侯爷莫忘李庸今日传旨的缘分,多多提携啊……”
李文钊也是枭雄,一把拉住李庸胳膊:“为了让大宋对文钊放心,便请李郎君在我部监军!”
……
九月八日,李文钊投宋,集结了天都山的全体部众,下山与西夏保泰军司统军使仁多零丁决战。
仁多零丁乃西夏第一勇将,见曾经被自己打得躲到山上的猴子还敢挑衅,立即出寨厮杀。
李文钊果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渐渐处于颓势,被仁多零丁逼得退往啰逋川。
仁多零丁大喜,李文钊之所以是打不死的小强,就是因为他占据了天都山天险打游击,这一次昏了头退往啰逋川,那自己就有全歼他的机会。
全歼李文钊,进占天都山,威胁宋人渭州腹地,宋夏战局便将出现重大转折!
不由得仁多零丁不带兵狂追。
等到追入啰逋川的时候,苏油,李宪,王文郁三部伏军大起,立时杀了仁多零丁一个措手不及。
仁多零丁肩头还挨了一铳,只得狼狈奔逃往满丁川,投奔天都山地区最后一路夏人的军力,嵬名统军。
此战夏军被阵斩五千,然后轮到宋军掉过头来追击。
两国战局演变到现在,让夏国里的对梁氏前途不看好的人,越来越多。
嵬名统军与李文钊一样,同是西夏皇族,因此当苏油李宪挥军至满丁川的时候,嵬名统军只象征性地抵挡了一阵,简单送了一千人头之后,便带军撤往兴灵。
李宪和苏油也不追击,只拆了天都山行宫,然后迁出李文钊所部十五万丁口,选拔出其中的两万精壮作为李文钊的部队,发给装备,军服,给养。
余部由泾原、环庆两路转运司择地安置。
天都山易主之后,夏人抵御宋人的重镇萧关,立刻受到来自侧翼的巨大威胁。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梁乙埋的七万大军却远在环庆,正与刘昌祚鏖战!
这是一次完美的军事配合,苏油空有“知兵”的大名,但是他只懂大略,其实是玩不出这样的微操的。
这次计划,是种诂带着刘世恒,曹南,李庸三个小辈儿搞出来的。
ps:推书《大熊猫的悠闲生活》,有一句说一句,这种书还挺解压的。
苏厨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冈峡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青冈峡
刘昌祚救援延州之后,六路都经略司便电报让他不用回来,在延州修整,然后领取粮秣,直接从环庆出白马河,攻击夏人对抗环庆军的重镇韦州。
这一路梁永能不得不救,待到梁永能分兵之后,高遵裕便可以直叩萧关,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一条战略通道。
苏油接到方案之后将作战计划做了小小的调整,李文钊人设立得太漂亮,以至于宋夏两方都错估了他的立场。
梁乙埋甚至认为李文钊自幼饱读诗书,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一定会捐弃前嫌,即使不帮助自己,也会独立与宋军作战,依托天都山,牵制宋军主力。
甚至六路都经略司幕府当中,持此论的人都不在少数。
只有苏油看到了李文钊的本质,这位不是什么真英雄,这位有个更合适的名词来定义——务实型政治家。
你不是要人设吗?我给你更好的人设,民族英雄这个名头怎么样?
加上赵顼的圣旨,天都山的饥荒,以及苏油对降臣表现出来的尊重,李文钊最终……还是选择了务实。
甲辰,朝廷在孙固的不断敲警钟下,终于开始转变口风:“据措置麟府路军马司奏,探得西贼对境大集兵马,屯聚八九处,多至六七万,少亦不减二三万人。”
“又于通道多堑绝山谷,设为嶮阻,其备甚谨,未知虚实。”
“可多验降人或得力闲谍参证其事。仍关报种谔,令稳审山川道路及择进,勿致为贼所误。”
诏李宪:“近据东北诸路所奏,夏人举一国之兵以当官军,约三四十万之士。”
“今西南地分全虚,若非本路及董毡之军深入以分其势,则虑得并兵东向,以御大军。”
“尔宜依累降处分,部勒行营将兵,并紧约董毡兵马前去招抚讨除。”
又诏沈括、李稷、范纯粹:“大军且出界,朝廷日欲知其动静,卿等可俟军马启行,如军中未发奏,闲日遣人探候官军所至,及平安动静以闻。无令断缺,庶上下安虑。”
又诏李宪:“昨九月辛丑洎甲辰御前及朝旨,所以令李宪等协力深入,殄灭贼巢,或勒兵过河,攻取凉州,须举兵并进,不得止遣偏裨者,无他,盖虑将帅有当进不进之失,止于筑城数垒而已。”
“今闻所部克复天都,焚灭伪僭,慰甚。当并力前出萧关。”
“宥州若下,则西路可至中军取粮,平川大道,无馈运之忧。”
“其后或并进灵武,或转趋凉州。要当攻其所必救,乃于首尾之势有助,无或观望迁延,有误国事。”
又诏六路经略司:“诸军出界后,如有游贼犯城寨,各路经略司自当支应。城周寨蕃部弓箭手不少,未尽随大军出界,岂可纵贼侵扰?今诸路皆留两将,经略使宜点选敢勇,处画深计,设备不测。”
再诏:“陕西、河东次边近里州县,比自议兵之初,朝廷使选择守令者,不惟欲供办军须,与转漕之官协力,盖以部内兵民一朝悉发,远从征讨。”
“后从六路都经略司所议,乡兵义勇,不随战役。”
“然肃察奸宄,绥靖乡庐,乃所责任。可以朝廷之意,丁宁申谕,俾各遵守。”
“苟能于兵夫未还之闲,辖内贼盗特少,镇拊部民各获居安者,当议旌曪,显擢职任。”
又诏六路都经略司苏油:“前梁永能袭延州,虽变起肘腋,然临机处置,不为非计。致妨进讨,亦非将帅所任之责,固不当过有恐惧。其安心厝置,勿为惶骇,以沮士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