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观儿点头:“听懂了。”
苏油继续说道:“还有一种救法,叫他救,就是用同一联中的另一句里边来救。”
“比如刚刚的‘相国寺禅师’五个字,一个字都没法改,那就只能从上一句想办法……”
观儿拍手道:“那就得是‘平康坊名妓,相国寺禅师’,上句三四字平仄互换!”
“哈哈哈……观儿你实在是太聪明了。道隆大和尚知道后一定会很开心的!”苏油不禁捧腹大笑。
“哎呀大叔你又陷害我!”观儿这才反应过来,小脸胀红:“我不听你讲了,我找绿箬婶婶去!”
“别别别……”苏油连连摆手:“不说笑了,我们接着讲啊。”
“再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本来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才对。”
“但是因为‘三峡’二字无可更易,因此本来不可改的七言第五字,后五言第三字处,本不能更改的平声,必须换成仄声,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明显失对,但是用这样的失对来照顾音韵,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观儿点了点头:“观儿明白了,那大先生的《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一句,出句第五位‘竹’仄声拗了,对句第三位‘自’仄声也拗了。”
“于是大先生就将对句第五位该用仄声字的时候,换用了平声字的‘沙’,这样既救了出句的拗,又救了本句的拗。这就是一拗双救!”
啪!苏油楞在当场,手里的《全唐诗》掉到了桌上。
观儿有些困惑地问道:“大叔,观儿理解得不对吗?”
“对对对,完全对!观儿的颖悟力堪称绝世,不但领悟了,还能有所发挥,了不起!”
说完捡起《全唐诗》,赧然道:“呵呵呵……大叔只是一时惊诧于子瞻的才气,失了下神而已。”
观儿问道:“大先生的才气还需要惊诧吗?观儿觉得,他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传世经典,都是顺理成章啊?”
呃,的确不需要,的确顺理成章,但是观儿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直白?
交趾路的柠檬,它很酸的啊……
吃过早饭,一家人出门,扁罐王彦弼漏勺观儿要去上学,石薇要去宁善堂,苏油要去衙门。
将孩子们送上马车,苏油还在摇头感慨:“观儿这样的学生,哪个先生不喜欢?真不怪人家小妹偏心……”
石薇笑道:“你不也偏心?”
“我可不是偏心,是这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省心。”苏油说着又笑了:“最近有些忙,扁罐和彦弼你得看紧点,这俩熊孩子一不小心就要上天。”
石薇说道:“男孩子皮点也没啥,我看他们挺好的。”
苏油摇头:“那《竹书纪年》再换个地方藏,现在有了观儿和小椅子相助,他们解迷的能力越来越厉害,昨天差点就发现了,看来还得加难度……”
现在寻找《竹书纪年》,成了苏家的保留游戏。
苏油最先将书装到饼干盒里,藏到了大相国寺大雄宝殿的须弥座下边,然后在藏书阁竹书纪年的书匣里,给孩子们留下一张寻宝图,以及一些谜语诗,诗里藏了一些地方的线索,让孩子们破解,一步步寻找宝藏。
韩嘉彦和扁罐偷偷摸摸地找到了书盒,打开一看发现不是书,竟然是这玩意儿,简直比找到书籍还要开心,这个游戏就此开始。
苏厨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坟场游说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坟场游说
花了一个月时间,谜题渐渐破解到了大相国寺,苏油一看情形不对,赶紧将书从大相国寺取出来,将第二份藏宝图塞了进去。
这一次书籍藏到了司天监,等韩嘉彦和扁罐破解了“大相国寺之谜”,得到了一个盒子,里边是两枚勋章,外加一份新的藏宝图。
这份藏宝图是苏油请陈昭明搞的,除了汴京地理,还加入了涉及天文星象观测的新副本,难度明显比上一幅加大了很多。
不过扁罐那边走了韩嘉彦,却多了观儿,小椅子,王彦弼做帮手。
扁罐和王彦弼对《竹书纪年》本来没什么兴趣,不过是韩嘉彦回相州之前还不住念叨,扁罐就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给韩家哥哥找出这背时书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苏家人的游戏,这就没完没了了……
这活动其实对孩子们的帮助非常大,起码对汴京城的熟悉程度,与人搭话询问需要些什么技巧,汴京城里边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车马出行的日常花费,路边的小吃价格,那些地方饭菜便宜还好吃,现在几个孩子都门清。
这就是苏油的目的,他可是知道的,很多进京赶考的公子哥,被下人书童与本地无赖联手做局,欺瞒引诱,掉进陷阱耗尽钱财都是小事,甚至吃上官司的都不少。
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就是公子哥们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缘故。
考不出来倒还好了,真要考出来做了官,充其量也是当地吏员豪强们的挡箭牌,贪赃枉法上下其手,有好处自己私下就分了,有锅丢给进士官人去背,老百姓照样受苦。
因此别看扁罐才刚十岁,现在已经堪称汴京城里边的老油条,张麒张七哥觉得,扁罐童鞋要不了几年,应该就可以完全胜任四通商号听风忘雨两阁知事一职。
苏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早点知道,世界不是如爹娘庇护之下那般纯洁美好。
光一个州桥码头扛包的利益,都足以每年引发数场火并谋杀,哪一年汴京城下的御沟里,拖不出几具尸首来?
还有京中权贵势家,甚至皇城司,其触手也参与到其中。
汴京城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其实还隐藏着另一个世界,另一套法则,这些,苏油也想让扁罐早点知道。
这个苏家有优势,因为孩子他娘本身就是个顶着国夫人一品诰命的悍匪,早年随元德公闯荡江湖,什么魑魅魍魉没有见识过。
僧道女童丐,当年元德公和石薇一老一小就占了三样,玉剑金仙云中子的名号,那可不是叫出来的,完全是杀出来的。
三观本来就不是很正,石薇不但早早就将那些江湖上的下三滥给两个孩子讲得明白,还兴致勃勃地教几个孩子配置迷药暗香,传授幻术暗器等手法。
那架势压根就不是害怕自家孩子被坑,简直就是鼓励他们出去坑人。
哪个少年没有做过中二武侠梦?所以苏油现在就是家中的弱势群体。
只好偷偷安慰自己,今后扁罐能做成张乖崖那样的“侠官”,好像也挺不错的哈?
……
开宝寺,王珪到底还是没有对菩萨礼拜,夫人去上香还愿,他依旧来到半山坟地里,继续寻找断碣残碑。
观碑还是得汉唐,汉字是承载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铭刻金石,传之永久,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观念与风气。
墨子云:“古者圣王必以鬼神为有,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咸恐其腐蠹绝灭,后世子孙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以重之。”
书法绕不开的两门课,碑与贴。
行草,那就得临二王法帖,学习江左风流的文卷之气。
秦篆、汉隶、唐楷、魏碑,那就得去各种古碑上寻找,要的则是那种雄浑古莽的金石之气。
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风格,王珪的书法和苏油一样,少了活泼灵动,不是什么顶级的书家,不过他懂看字,也酷爱收集各种碑拓字帖的上品,没少往程舍人书坊送钱,就是购买新本的双勾法帖。
他都已经计划好了,致仕以后便以此为乐,搞一门《碑帖学》出来,那今后自己文化美学上的成就,也不比研究甲骨文的韩家人差。
取过盛水的葫芦和抹布,将抹布用水淋了,王珪蹲下身来,在一面残碑上抹拭,石碑吃水之后,字迹就清晰地显露了出来。
这是一名僧人的墓碑,王珪先不读,先是欣赏书法风格,然后自己在心中断了一个年代,之后才开始细读文字,从中找寻线索,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就听身后一个声音轻轻地说道:“相公好雅兴。”
王珪转身:“哟,持正,这么巧?”
想要站起,一时间蹲得久了,腿脚就有些酸麻,没能站稳。
蔡确赶紧将他扶住:“相公休沐都不在家中静养,还来研究书法,实在让后学钦佩。”
王珪“嗨”了一声:“就是个小爱好而已,跟你说的没关系。对了,持正却又是因何而来?”
蔡确低声道:“特为相公而来。”
“是急事吗?何不等休沐完毕之后去政事堂……”
蔡确拱手:“政事堂……现在可有些不便。”
王珪刚说完也反应了过来,苏颂如今也是参知政事,蔡确要在政事堂和王珪掰扯小九九,可不是有些不便?
见王珪无语,蔡确这才说道:“陛下戊戌日有诏,自今汴河水涨及一丈四尺以上,即令于向上两堤,相视地形低下可以纳水处决之。”
王珪默默点头,黄河连续两年分水行洪,说明这个法子是有效的,赵顼对这抗洪新法非常重视,于是命令在连通汴京的经济命脉上开始施行。
这是苏明润理工一派的强项,这功劳谁也抢不走,哪怕是他让,朝堂上其它派别都不敢接。
谁特么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给我们挖坑?理工坑太深奥,火星逆行都能被你们破解,惹不起惹不起……
蔡确接着说道:“戊申日,陛下又诏,集贤院学士,参知政事苏颂同详定官制。”
元丰改制,苏颂和毕仲衍拿了头彩,现在《唐六典》《备对》已经搞完,赵顼非常满意,见王珪这边进度落后,便让已经空下来的苏颂和毕仲衍参与进来。
这就分走了王珪的一部分任务,同样的,苏颂也就拿到了竞争改制后左右仆射之职的入场券。
蔡确继续说道:“丙辰,陛下再诏:‘自南北通和以来,国信文字,差集贤院学士苏颂编类。’”
“苏颂进对,陛下有言:‘朝廷与契丹通好岁久,故事、仪式,遗散者多,每使人生事,无以折正。朕欲集国朝以来至昨代州定地界文案,以类编次为书,使后来得以稽据,非卿不可成。’”
“因令置局于军机处机宜司,辟晁补之检阅文字。”
王珪皱起了眉头:“西事未了,东事何为?”
蔡确缓缓地说道:“走一步,看十步,以陛下有些操切的性子,或者想不到这么久远,总是有人谏议之故。”
王珪点头,脸上愁容就起来了,这么多事情堆在一起,大概率可以认为,这是苏油在暗中布局元丰改制后的朝堂了,不禁冷笑道:“好深重的心机,天下人还以为他天生仁性,与世无争。呵呵呵……当真是了不起。”
蔡确说道:“癸丑,陛下诏内外官司举官悉罢。令大理卿崔台符同尚书吏部、审官东、西、三班院议选格。罢中书堂选之权,悉归有司。”
这一条才是元丰改制的核心内容,赵顼通过这样的方式,取消了宰相对中上级官员的任免权,相当于直接将相权削掉了一半。
这是王珪的本质工作,不再需要蔡确解释:“将官员任免权交给吏部,这是改制的过渡举措,重要的事情得做到前头,陛下英睿,乃千古罕见之君。”
蔡确微笑:“不过相公之权日蹙,朝中有人想借势布局,于改制后架空相公,自不待言。”
苏厨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庙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家庙
王珪的心中,充满苦涩。
赵顼之所以让他做宰相,就是要通过这个唯命是从的“三旨相公”,来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不过王珪认为自己既然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那么连任一届,顺理成章地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过度成尚书左仆射,是自己应得的奖赏。
可是,苏颂,苏油,对手步步紧逼,这幺蛾子怎么就这么多呢?
蔡确见到王珪满脸愁容,知道自己的游说已经见效,轻轻加上最后一码:“昨天陪陛下观览唐六典大朝序位图,陛下指着御史大夫那个空格说,非司马君实不可用。”
“他?!”王珪有些怒了:“还有他的事儿?!”
蔡确也做出一副担忧的样子:“朝中势力,现在大约就是三派,一派是新法的创立与支持者;一派是新法的抵触与反对者;苏明润入朝后,又多了一派中立与改良者。”
“安石相公当年为了国家强盛,不得已将反对者放诸外朝,那是得罪死了那帮子人,司马君实,就是他们的党魁!”
“只可惜,安石相公去后,吕惠卿,曾布,吕嘉问,章惇,多有不协,同道分崩瓦解,后来又出了那么多事,相互间仇隙越来越大,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苏明润一派趁机崛起,一边笼络外路旧臣,一边招揽交好曾经追随安石相公的后进,自己手底下的人也不少,混得风生水起。”
“如今看来,陛下被此子蛊惑,竟然动了兼用三派的心思。”
王珪说道:“当年安石相公做的的确有些过了,新法那些瑕疵,的确授人以柄,就怪不得别人攻击。陛下此意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蔡确笑道:“相公自是宽宏雅量,可是相公想过没有,如果三派并立与朝堂,靠谁来调剂周和?”
“我们就好比是糖,司马君实他们就好比是醋,自来就味道冲撞,放不到一处。”
蔡确收起了笑容:“可我知道方知味有一道鱼香肉丝,那是苏明润的发明,既有糖有有醋,滋味浓厚,在汴京城可是颇为风靡啊……”
王珪傻了,是啊,如果陛下要三派并用,中立派要是没有什么实力的话,肯定就是保守派和改革派同时打压的对象。
可是如果中立派实力雄厚呢?
保守派和改革派本身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依靠中立派来作为中间桥梁和润滑剂,赵顼要平衡这样一个朝堂,也就只能依靠中立派里的有力人士,来当他的白手套。
只有苏油,才有这个资历跟能力。
这一刻王珪早就将苏油培养出自己儿子的恩情抛到脑后,感觉自己的智商被苏油践踏了。
要不是蔡确提醒及时,一旦听从陛下的意思,改制后的朝堂,基本上就没有自己什么事儿了。
天时地利人和,将被苏明润独揽,他好深沉凶险的心机!
现在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偷偷摸摸搞了这么多事情,自己该如何应对?
王珪额头上已经见汗了,自己玩弄这些政治伎俩,根本就不是苏油这小狐狸的对手,不由得看了云淡风轻的蔡确一眼,轻咳一声:“这个……如果司马君实入朝,怕是持正你也不安吧?有没有什么办法?”
蔡确终于露出了真诚的微笑:“下官已经思忖良久了,倒是略有所得。”
“哦?持正快快讲来。”
蔡确笑道:“其实很简单,孙固,司马光,文彦博,张方平等老臣,一贯主张在西事上持重。要求陛下不要与西夏开战。”
“只要大宋和西夏真打起来,司马光即便收到还朝的诏书,也会认为自己的主张得不到陛下的认可,肯定是会予以拒绝的。”
“关键是我们都知道,陛下心里,是想打这一仗的,那我们就遂了陛下的意思,支持他打好这一仗呗。”
“你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王珪心里不免有些着急:“司马君实远在西京,不是重点,我的意思是……”
“这几年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朝堂清宁。”蔡确躬身道:“相公政绩斐然,当然是左仆射的不二人选。蔡确还想跟相公多请教几年,改制之后,必定继续追随相公,帮助巩固相公开创出来的大好局面。”
这意思王珪很懂:“有持正在,中书门下事务有条不紊,本是王佐之才,改制后,陛下与老夫一定是要多所仰仗的。”
这就是谈好生意了,蔡确说道:“相公,不如奏请陛下,苏氏一门,子息贤良,今苏颂为参知政事,苏油贵达国公,可谓盛事,当赐家庙以褒扬之。”
王珪有些吃味:“这太崇隆了吧?我朝百年至今,只有文潞公获赐过家庙,他苏家当得起?这不是……与虎添翼?”
蔡确说道:“元丰改制,陛下从礼制开始,这本是高屋建瓴之举。”
“家庙制度,在唐极为盛行。五代丧乱之后,大族几乎凋零殆尽,制度也难用于大宋。”
“仁宗就曾试图恢复,庆历元年,张方平建议,可仿造唐代的制度,许对朝廷有功的文武大臣建立家庙,用以褒奖‘功德’。受赐者本身的’功勋‘必须达到特定的标准,才可以特恩赐授。”
“然唐代家庙制度,资料早已丧失,记载又太过拢统。张方平所奏难于施行。”
“直到将近十年后的皇祐二年,宰相宋庠才再次上奏,请礼官考订家庙制度。”
“他认为,虽然仁宗开放朝中官员可成立家庙,但礼官没有根据旧有的典籍整理出宋代可行的家庙准则,而朝中官员的祭祀,仍是与庶民相同,应当做出区别。”
“时任太常礼院的苏颂,受任祥定家庙制度,引《大唐开元礼》二品以上,四庙。三品,三庙。四、五品需兼爵,三庙。六品以下,祭于寝的规定,改良为大宋的二品以上,四庙。五品以上,三庙。六品以下祭于寝。”
五品,是大宋官场的一个坎,五品上下,不仅俸禄跳了一大格,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同。
比如诸百官身亡者,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
家庙制度大体建立起来之后,只有文彦博提出过申请,并且获得同意。
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文彦博也不会玩,虽然有了资格,但是还需要细节制度规范,万一出了差错,那就是羞没祖宗的笑话。
于是他四处寻找可依循的家庙样式和祭祀仪轨,最后终于找到唐人杜佑的家庙旧迹,进行仿造。
直到嘉祐四年,文家的家庙才真正成立,文彦博当时请司马光为家庙撰写著名的《文潞公家庙碑》,以记载其成立家庙的始末。
后来宗谱修起来之后,苏颂再次上奏,认为“古无祭四世之文”,以前的制度“不古”,应当吸收和借鉴苏洵,范仲淹、欧阳修谱的办法,行五世庙称,即祭祀五世始封祖、高祖、曾祖、王父、父。
建议官品与庙数的关系应为:文臣执政官、武臣节度使以上祭五世,文武升朝官祭三世,余祭二世。
等到苏油到了朝中,也凑了一次热闹。
上奏赵顼,将庙与祠结合起来。
如果后世子孙不给力,那也可以将周边屋子清空,或改成家族议事之所,降庙为“祠”;
如果子孙给力,做了当朝一品,那就可以将空屋子布置起来,升祠为“庙”。
这样设计就非常方便灵活了,只要祖宗在本朝出过执政,达到了可以造庙的级别,就可以修庙,但是后世祭祀的时候,却可以根据子孙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匹配的等级。
大庙彰显的,是祖宗和家族曾经的荣光;而决定等级的,是摆放了祖宗神位屋子数量。
可以允许有空房子,就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尴尬,赵顼也觉得挺不错,下诏从之。
这些脉络王珪很清楚,但是他没想通这事儿和他想要蔡确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干系。
苏厨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经略六路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经略六路
蔡确见他还在犯糊涂,不由得耐心解释:“设若陛下赏赐苏家重修家庙,苏油他一贯标榜仁孝,那就不得不从。”
“这是苏家的大事,苏颂必定也要参与。”
“苏颂他一参与,就算敲实和他与苏洵合宗之事。”
“两支合而为一后,他和苏油,就算是一门里同时出了俩宰执以上高品,按照朝廷制度,肯定必须避嫌。”
“苏颂年迈,又刚入了政事堂,还是同详定官制,于情于理,外放的就只能是苏油。”
王珪以己度人,问道:“他要是坚辞不去呢?”
蔡确笑道:“相公放心,以苏油的机灵圆滑,他必定会立刻自请出外。”
“西事无帅臣,孙固,吕公著正在劝说陛下外放苏油,加上这事儿,陛下就只能顺水推舟,从了孙固之请。”
“苏油去了陕西,西夏战事必将无可挽回,狙击司马光入朝的目的,也就同样实现。”
蔡确对自己的主意非常得意:“相公,苏家在眉山本来就有苏味道时修造的家庙,对苏家来说,赐庙,就是修缮一下老屋,添几位祖宗灵位而已,举手之劳,毫无阻力。”
“以苏明润这些年的功劳,陛下赐下家庙,也是褒誉功臣,推崇礼教的题中之意。”
“这是士大夫家族的崇高荣誉,苏家人必定感恩乐从。”
“苏明润出外陕西,对夏战局,天下人怕是都会放心得多。”
“而我们则排除了最可怕的竞争者,同时阻止了最可怕的反对者。”
“家庙制度获得突破性成功,陛下也肯定乐见其成。”
“顺天应人,合情合理,有百利无一害,他要是敢不知趣,呵呵呵,自有台谏参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