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长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莞尔wr

    碧蓝也背过了身去笑,半晌才擦了眼泪转过头来:“若您喜欢,将来多请她请来陪陪您倒也是。”

    一整日时间说说笑笑的,仿佛连燕追离去的愁绪都被冲跑了。

    时间一晃到二月十六,容涂英续弦的日子便迫在眉睫了。

    只是他再次续弦,行事也不高调,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容涂英如此聪明,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事。

    婚礼一切从简,当日席开不过十六桌,前往的都是些亲近的勋爵,并没有铺张,事后极得嘉安帝赞许,认为其性情谦恭,勤俭节约,当为国之表率。

    皇帝在早朝之上一夸赞,便有容涂英一党竞相上前夸赞,你一言我一语之下,嘉安帝将其提拨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辅林共事,迈入了半步丞相之位。

    下了早朝,王植岁等人一脸晦气,相较之下苏颖等人则是扬眉吐气。

    秦王走后,仿佛洛阳的空气都格外的明媚。

    二月底,西京华州府尹孙好被人刺死在潼关,事发之后捉到了一对张氏兄弟,上报西京太守之后,判其兄弟斩首,将案件送往洛阳刑部受审。

    因为死的是朝廷命官,哪怕孙好只是个府尹,却依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朝堂之上,大理寺卿段正瑀慷慨激昂:

    “皇上,此案由臣看来,结果无可厚非。张庸、张固二人该当处以斩首之刑。诛杀朝廷命官,此乃大罪。”

    金殿之上,嘉安帝手握成拳,撑在雕龙椅子扶手之上,戴着通天冠的帝王威严、肃穆,让人不敢直视。

    唯有黄一兴发现了好像皇帝在发呆,朝中段正瑀正愤愤请奏,皇上的心思却好像已经飞远了。

    “……形迹恶劣,若不杀这两人以敬效尤,将来唯恐……哪怕此二张氏,乃是前……之后……”

    “大家。”黄一兴轻声提醒了一句,嘉安帝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黄一兴看他脸色,便心中一个‘咯噔’。

    嘉安帝伸了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发出‘咔咔’的声响来,打断了大理寺卿段正瑀的话,诺大的朝中一片死寂。

    “上明怎么看?”

    他仍敲击着手指,众人不由自主的静了下来,随着皇帝的话,又将目光转到了新晋同中书门下平章容涂英身上。

    “皇上,依臣看来,段大人所说,也着实有理。张庸兄弟二人胆敢刺杀朝廷命官,其罪当诛,以敬效尤才是。”

    皇帝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容涂英说了这话,偷偷抬起眼皮打量嘉安帝的神色,见他神情平静,不免皱了皱眉头。

    为首的中书令杜玄臻眉峰一皱,随即又松展开来。

    “再思。”嘉安帝又问了一句,容涂英的脸色顿时一变,只是随即又恢复常态。

    “皇上。”被点到名的同平章事李辅林上前一步出了列来,想了半晌,开口说道:“臣依稀记得,十二月时,皇上曾训斥华州府尹孙好,认为其养女不教,行事荒谬,意图以下犯上,认为其德行、教养,都不匹配任华州府尹一职,不知可是臣年迈昏庸,已经记错了?”

    第四百九十章 争辩

    李辅林这话一说出口,容涂英的瞳孔一下便紧缩。

    他与李辅林如今并列为官,都是半步丞相的位置,李辅林表面不吭声,但背地里必定是想要千方百计的打击他的。

    “哦?”

    嘉安帝拉长语调,神情慵懒:“说来听听。”

    “早前忠信郡王身体不适,元岁之时,四子替其父前往洛阳拜见皇上。其妻孙氏对秦王妃不恭,而被下狱,如今忠信郡王四子仍被拘留洛阳之中。”李辅林缓缓开口,容涂英就笑了起来:“李大人此言非也。自秦孝公时期,公孙鞅立连坐之法起,臣曾耳闻有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举,则十家问罪一说。但同时亦有例外。”他举了手中象笏,大声的道:“大唐律令中,曾对此有明文规定,凡男年80及有顽疾,妇人年60及有废疾的,女已订婚尚未嫁出的,媳已订婚尚未娶入的,儿子被别人收养或出家、入道的,都不连坐。而孙氏虽犯错,但其已出嫁,又与孙好何干?更何况事情一码归一码,大人又何必东拉硬扯呢?”

    “容大人所言有礼,既如此,我倒要问,张庸兄弟为何杀人?事出既有因果,若与孙好无冤无仇,又为何会下此毒手?”

    李辅林微微一笑,问了一声。

    容涂英正要开口,李辅林转头看了段正瑀一眼:“段大人不知可明了这桩公案呢?”

    段正瑀皱了皱眉,尚书省下左仆射陈敬玄上前一步道:“说到此事,下官倒是稍知一些的。”

    他这话一说出口,苏颖等人面色一变,都急急朝容涂英看了过去,却见他神态潇洒自若,仿佛没有听到陈敬玄的话般,不慌不忙,又退了一步,回了伍中。

    “说起这张氏兄弟,也算是颇有来历。他乃是张朝隐之世孙,乃是华州府治下县令张蕴的一双嫡子。”

    说到区区一个县令,恐怕无人得知。

    但提及张朝隐,众人眉头都皱了起来。

    他是陈悼帝时期得权的内侍,曾助太祖起义,资助以财物米粮,太祖定国之后,受封河东王,食邑万户,风光一时无两。

    可惜晚期行事昏庸,使先帝不喜,其子后来被人养得坏了,张朝隐死后妄议朝政,而遭太祖厌弃。

    当初显赫一时的张家这才就此没落。

    陈敬玄说完这话,看了默不作声的杜玄臻一眼:“说起这张蕴,杜老相公怕是也是知道的。”

    杜玄臻到了此时,哪里还不明白嘉安帝心中的主意。

    若是皇帝不希望有谁开口,陈敬玄是绝对没有说话的机会的。而此时天子近臣李辅林都已经倒向了燕追一党,怕是帝心所属,早有定论。

    他想起秦王那张英姿勃发的脸,每回见着,便使他心中对燕追的观感一变再变,秦王日渐危险,相较之下四皇子神情阴沉,醉溺于美色酒水的享受,年纪不大,却似被掏空了身体。

    杜玄臻微不可察的转头去看了一眼如今正值嘉安帝宠信的近臣容涂英,他处于男人正成熟丰姿的年纪,是个气度儒雅的美男子。

    勃勃野心被他尽收眼底,此时面对陈敬玄、李辅林等人的刁难,他却老神在在,仿佛不慌不忙似的。

    龙椅之上皇帝目光如海深,嘴角边露出若隐似无的笑意。

    杜玄臻叹了口气:

    “确实见过,这张蕴也是个有骨气的,天丰二年,他中了举人,而被皇上召见过。”杜玄臻身份不同,他一开口,原本争吵得不可开休的群臣,渐渐的便住了声。

    “臣记得,大约是前年,华州府尹孙好曾上书折子,告其贪污舞弊,指其收受百姓绢帛达七千余匹。只是当时秦王监国,认为张氏祖上乃是开国功勋,早前张朝隐又因为身体缘故,只得张蕴一条独脉,若其一死,张氏便又绝一条传承,念在其祖父功德,若判其死刑,有违皇上以仁治国的初衷,所以当时便指示,曾免张蕴死罪。”




长嫡分节阅读348
    杜玄臻这话一说出口,陈敬玄便点了点头,大声的说道:“王爷监国之时,曾有指示,可华州府尹孙好却阳奉而阴为,背地里将张蕴斩首,并将其一双子女,捏造罪名逼困入狱。张蕴之妻惊惶交加之下,心绞痛至死。孙好养女不教,在华州胡作非为,西京一带更是对当时朝廷旨意置之不理。”苏颖等人听他说到此处,才知道他的意图,不由眼睛眯了眯,陈敬玄接着道:“事隔两年,孙好竟仍任华州府尹一职,而张氏兄弟为报父母之仇,杀之又有何不对呢?大唐疏例·贼盗律曾有言:诸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两千里。”

    陈敬玄话一说完,容涂英便微微转头,兵部尚书罗理出列:“陈大人此话有误,法例虽禁与杀父母之人私和,但并不鼓励其杀害朝廷命官以复私仇。”

    罗理一说话,陈敬玄心中便微微一沉。

    朝中形式远比他想像的更严峻,容涂英确实有些本事,不止拉拢忠于皇上的大理寺卿段正瑀,如今竟连兵部尚书也与其有些瓜葛,偏要来淌这混水。

    只是心中虽然如此想着,陈敬玄嘴里却不停道:“此言有误,法理虽不容私自杀人,但大唐以仁、孝治国,《礼记·檀弓》有载: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陈敬玄顿了顿,“圣人尚且不能做到如此,更何况你我,更何况张氏兄弟?”

    他话中所说,乃是有人问孔夫子,若有人杀了其父母,他该怎么办?

    夫子回话说:不能吃好穿好,不能睡舒服的床榻,时时想着报仇,若在市集相遇,也要取了武器来杀死他。

    罗理皱了皱眉。

    陈敬玄引经据典,将其说得哑口无言。

    “是以,皇上,臣认为,西京之中,太守裴霞之有失职之嫌,忠信郡王亦有识人不明之故。在华州当地,孙好竟能罔顾朝廷法令,忠信郡王之庶媳竟敢行刺秦王妃,臣认为此乃罪恶滔天,凌宪有失职之嫌,臣恳请皇上,问凌宪之子的罪,革去凌宪西京之职,派人将其捉拿回洛阳问罪!”

    第四百九十一章 帝心

    容涂英听了这话,眼中露出诡异之色。

    龙椅之上嘉安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爱卿所言有理。”

    当即便下令中书省拟旨,又商讨了一番西京事宜,嘉安帝才起身退朝。

    苏颖等人一旦退了朝,便将容涂英拥于其中。

    容涂英转过头来,含着笑意望了李辅林及陈敬玄等人一眼,眼神平静,仿佛如在看死人一般。

    “大人……”出了朝门,门下省右侍中李如度便唤了容涂英一声,手握成刀,比在喉间划了一下。

    容涂英脸上笑意更深,从袖口里取出叠得整整齐齐的方形帕子,含着笑意:“李大人不要太心急,美味佳肴,总是需要细火应烹熬。”

    他眯着眼睛,胸有成竹,仿佛一切事情都尽在其掌握之中一般。

    李如度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想起如今他深受宠信,步步青云,朝中燕追势力节节败退,不由又点了点头,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杞人忧天了。

    朝里李辅林还未离开,容涂英之前临走时的眼神看得他直皱眉。

    这个老狐狸,朝堂之上输了口舌却如此平静,必有猫腻。

    陈敬玄过来时,李辅林咳了两声:

    “陈大人,我新得了一方青田石,还未下刀雕刻,舍不得毁这一方好料,听说姚先生对此道颇有研究,稍后不如一起,向先生讨教讨教?”

    陈敬玄咧了嘴,捻着胡须,自然只有点头应好的。

    众人陆续散了个干净,可让李辅林意外的,是杜玄臻仍未离开。

    他穿了紫色官袍,头戴三梁冠,望着之前嘉安帝曾坐过的龙椅,似是有些出神。李辅林眼珠一转,上前去拱手:“老相公。”

    杜玄臻微微一笑,侧过头来:“李大人。”

    “老相公在瞧什么呢?”

    李辅林微弯了腰,问道。

    他虽已经是半步丞相,又极得嘉安帝看重,可是李辅林性情稳重,老谋而深算,并没有得意而忘形。

    在杜玄臻面前,依旧是十分恭敬。杜玄臻看了他一眼,看周围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才从袖筒中伸出手来,食指指了指龙墀上的刷过金漆的雕龙椅子,含着笑意问:“依李大人看,皇上为何是皇上呢?”

    若是旁人问出这话来,李辅林怕是会笑出声。

    可问话的是杜玄臻,李辅林眉头皱了皱,斟酌半晌,开口道:“因为皇上是真龙血脉……”

    “哈哈哈……”

    杜玄臻听到这话,便不由大笑出声。

    杨辅林也跟着笑,问道:“不知下官说了什么,竟如此好笑。”

    “杨大人话也没错。”杜玄臻又将头转开,看了高位之上的龙椅一眼:“依我看来,只是因为皇上坐的这把龙椅罢了。”

    与玉玺一般,都是皇权的象征。

    杨辅林听了这话,眉头皱得更紧。杜玄臻的话似是而非,他心中细品,回过味来:“多谢您的教诲。”

    “客气了。”杜玄臻叹了口气,理了理衣摆,转身出殿。

    陈敬玄上前一步,问道:“大人这是……”

    “走吧。”杨辅林整了一番袖口衣襟,看杜玄臻已经出了殿门,才含着笑意道:“他是在暗示我选择太早,将来该只忠于龙椅之上的人才是。”说完这话,李辅林又抚了抚下巴上的胡须。

    杜玄臻年岁不小,又历经两朝,他心里很清楚,无论将来哪位皇子上位,都不可能重用提携他。

    一旦其父义兴王逝世,杜玄臻便要丁忧,哪怕就是将来起复,怕也只是闲职挂虚名罢了。

    所以无论将来是谁君临天下,对杜玄臻来说并没有什么关系。

    李辅林前来问他时,兴许是看在以往李辅林对他向来毕恭毕敬的份上,才多嘴提醒了一句。

    不过这杜玄臻人老成精,提醒自己忠于皇上的心也只是六分真四分假,李辅林捻着胡须,轻声道:“莫非他曾开罪过王爷?”

    “大人?”陈敬玄提高了一些声音,李辅林醒悟过来,拍了拍陈敬玄,大声的笑:“走走走,瞧瞧我那上好的青田石。”

    三月中旬,燕信起程前往封地,临行之时,‘久病将愈’的容妃站在承香殿宫台之上,目送着燕信的马车缓缓出了城。

    黎媪一言不发,站在她的身后。

    容妃瘦了许多,高台之上,风吹得她身上阔宽的宫装‘哗哗’作响。

    “娘娘……”她站了半天,燕信的马车已经出了城门,渐渐化为黑点,看不大清楚了,容妃却依旧站着动也未动。

    黎媪有些担忧的看了她一眼,柔声劝道:“王爷离洛阳并不远,将来您若想他……”

    “他会回来的!”容妃抿了抿嘴角,目光坚毅,“我的信儿会回来的!”

    她十分肯定的道:“终有一日,我要让这丹凤门城门为他而开,恭迎他回来!”她说得斩钉截铁,黎媪欲言又止。

    时至今日,黎媪哪怕再对容妃有信心,可此时也不免感到有些惶恐了。
1...9192939495...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