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有时候来了关系比较亲近的女客,张氏也会在这里招待对方。

    在这座长窄院西面,与它隔道相望的,是另一处长窄院,这里有正房五间,西厢房两间,都是做客房使的。若是来了男客,一般直接就安置在郡公爷那院子的倒座房里去了,但女客却要另行安排,这里靠近内宅,出入又方便,自然是首选。这地方倒没什么好说的,屋子里的东西都没有了,房屋也十分破败,看起来需要全部推倒重修了。

    再往里走,又是左右两个院子,以月洞门相通。右边的就是张氏从前住的正院,标准的四合院格局,正房三间,带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各带一间耳房,南面的倒座房是丫头婆子们的居所,四面俱有抄手游廊相连接。看屋子的装潢,也可以看出昔日的华丽。但此时此刻。张氏祖孙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别的地方。

    张氏站在院子里,十分笃定地说:“这里修整过了。”

    赵琇有些没听明白:“祖母这话是什么意思?这里看起来虽然还好,但门窗屋顶墙头什么的都是破的,哪里修整过了?”

    “祖母不是这个意思。”赵玮也反应过来了。“这院子在我们离开后,曾经改建过。原本不是这样的。”

    赵琇惊讶极了:“怎么会呢?我们离开侯府的时候,祖父百日才过不久,次年他们就迁出去了,期间赵炯又不在,难道牛氏他们还能自作主张把正院改建了不成?正在热孝中,大兴土木什么的,是不是不太好?”

    张氏冷声道:“他们还能顾得上这些么?”她心情糟透了。今日回来,就是想看一看从前的旧宅,没想到已经被仇人糟蹋过了。真是说不出的心塞。

    赵玮在旁盘点着所有改建过的地方:“门窗的框和廊柱、廊杆原本都是绿色的,如今改漆了红漆,这是在孝期里漆的吧?也不怕忌讳!游廊梁上多了彩画,上了金粉,还有窗框。原本都是梅花纹的,如今改成了方胜纹,做得很粗糙,似乎是匆匆忙忙做的。”他将目光投向院子中间:“院中原来有座假山,假山边上有石凳石桌,角落里还种了好些桂花、芭蕉和西府海棠,如今全都铲掉了。全都象外头院子似的铺了青石板,可用料却不如外头的好,铺得也不象外头的平整,肯定是仓促为之。”

    赵琇猜测:“难道是牛氏在我们离开京城后,找人来改建的?还漆红漆,她就不怕被外人知道了。参她一个不孝之罪吗?”

    张氏冷笑:“只怕她心里,一应礼法规矩都要靠后,最重要的是要让这个院子看不见一丝半点儿我留下的痕迹吧?这又是何苦来?她若不稀罕这里,大可不必搬来住,也胜似糟蹋了房子!”

    她心里有气。也不愿意进屋里细看了。横竖屋里的东西肯定已经不剩什么了,就算没被查抄的官员收走,也会被牛氏全数换掉。唯一有




分卷阅读288
    可能没被改动的房间,想必就只有昔日老钱姨奶奶住的西厢房了吧?可惜,等赵炯夫妻住进这里时,她也要搬去别处了,万没有跟着儿子媳妇住在一个院里的道理。

    张氏对赵玮说:“这里是正院正房,从前你祖父在时,我是主母,因此住在这里。如今面目全非,你又袭了爵,我再住这里就不合适了。等重新修整好宅子后,你就搬进来吧。该如何归置,也都随你心意。”

    赵玮还想说些什么,张氏已经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赵琇连忙跟上,一路搀扶着她。赵玮张张嘴,看着祖母的背影,再回头看一看陌生的院子,与卢妈对望一眼,心中既气愤,又有几分黯然。

    正院西面隔道相望的另一处院落,是从前赵炯与牛氏夫妻住过的地方。本来赵炯身为老郡公的继承人,理应住在正院正后方的院子里。可他是庶出,虽顶着世子的名头,在有嫡子存在的前提下,他这名头就始终有些不太稳当,因此一直就住在这西边的院子里。后来老郡公去世,赵炯成了建南侯,这处院子又给了赵玦夫妻儿女一家子住。就算赵玦认为自己是嫡长子,理当住在正路后头的院子中,赵炯也不许他嫌弃自己曾经的居所,就象是在讽刺他是庶非嫡,因此跟嫡长子的待遇有差别一般。

    这个院子,张氏是没有心情去看的,便只在门口望了一望里头的情形,然后转身就走了。这个院子以北那一大片地,是厨房及下人住的地方。而正院以北,就是赵焯夫妻昔日所住的小院了,也是赵琇、赵玮出生和长大的地点。

    小院不大,长长窄窄的,紧跟在正院后头,同样是正房三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只有一间。院角原本种着几棵树,此时自然全都只剩下死株。院中的青石板地面上,也同样长满了杂草。屋子墙根脚下生长着细细的藤蔓,往上蔓延到了檐角,爬满了一大片墙。

    屋子的门窗都损坏了,有几扇歪斜着,但仍然可以打开。赵玮兴致勃勃地在前头开路,拨开蛛网,张氏拉着赵琇的手,走进屋内。同时还帮她回忆屋里的格局:“正屋这一间,原本摆着一张大案,正对着门的,你父亲从前就在这里读书。后面还有好几大架子的书。那些书你父亲全都读过了,但他依然十分用功,从不自满,因此才会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功名。”

    赵玮还比划着道:“我记得那时候,那大案比我都高,案边放着两个大瓷缸,都装满了各式书卷。我顽皮时抽那些书卷来玩,母亲就会来抱我出去,不许我扰着父亲。但父亲却极和气,从不恼我。还会从母亲怀里抱过我,让我坐在他的腿上,他手把手地教我写字。那时候大案上到处都堆满了纸和书本,笔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笔,笔架上还吊着几支。我就喜欢把那些笔推得一晃一晃地玩。”

    张氏听得笑了:“你常过来扰着你父亲读书。你母亲恨得跟什么似的,因你父亲疼你,不许打,她还私下跟我抱怨,说你父亲太宠孩子了。”她笑完看了看赵琇:“琇姐儿倒是没有经过这些。”因为赵琇出生后,只能由其他人抱着才能四处走动,自然无从调皮起。而等她长到可以自己走路的年纪时。赵焯已经去世了。

    眼看着张氏又要红眼圈了,赵琇连忙给赵玮使了个眼色,赵玮愣了愣,就明白妹妹是不想让祖母又伤心了,便把自己心里的那份难过抛开,笑着给妹妹科普起别的屋子来:“东暖阁是父亲母亲的卧室。西屋就是妹妹的屋子了,珍珠嫂就带着你住在这里,你可还记得?”

    赵琇自然是不记得的,对着空空如也的屋子,也没法想象当年的情形。她只能顺着小哥哥的口风问问题:“那哥哥是住在哪里?”

    “我小时候。你还没有出世,我就住西屋。等你出生了,我就搬到东厢房去了。”赵玮想起从前,也觉得非常怀念:“我记得我屋子窗下就有一株桂花树,我在窗前背书,风就会把桂花吹到我桌面上来,又香又甜,然后我就会想起母亲做的桂花藕粉糕了。”他顿了一顿,发觉自己也止不住对父母的思念,连忙刹住,回头对妹妹笑笑:“那时候你还小呢,想必什么都记不清了吧?”

    赵琇确实不知道,而不是记不清,因为她穿过来时,一家人就已经搬到了东边角落那个破败的院子里。怕引起祖母的伤心事,她又再次扯开话题:“我看到这院子后头有楼,那是什么地方呀?”

    侯府后方的楼,是相当于库房的存在。府中杂物都收在那里。楼前有通道,通往东路花园后方的院子。那里从前是老郡公几个其他人送的不入流的侍妾住过的地方,老郡公每人给了一副嫁妆,让张氏发嫁了她们,院子就废弃了,直到郡公死后,张氏一家迁入。

    东路花园后方的院子与正路上的院子之间,也有夹道相通,夹道还可通往花园。不过花园此时倒是没什么好逛的,园中遍地杂草丛生,蛇虫鼠蚁不知衍生了多少窝。张氏带着孙子孙女,只在园子侧门往里瞧了几眼,就要走人了。

    这个花园虽然大,里头也有些亭台楼阁,花树水池,但从来都不合她的喜好。这园子早在她嫁进侯府时,就已经在了,不过并不是样式程的设计,也不是照着老郡公的意思建的,甚至没有问过老郡公元配秦氏的喜好。侯府初建时,老郡公在外打仗,秦氏还在老家,未曾与丈夫团聚,所以当时这座侯府的当家主母,是老钱姨奶奶。

    钱家也是富裕人家,不过是土财主级别的。老钱姨奶奶出生于这样的人家,品味学问都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修个花园,她不肯放手给样式程设计,非要自己做主。可她胸中又没有丘壑,只是胡乱堆砌,结果就是一堆假山亭子、花木鱼池,毫无美感地组合在一起。老郡公不觉得有什么,秦氏则厌恶园子是老钱姨奶奶叫人建的,极少过来游玩,只有张氏,每次来逛,都会觉得这里俗不可耐。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兴土木也要费银钱,她才由得它去罢了。

    如今可算有机会把它推倒重建了。

    侯府已逛完,匆匆一瞧,简直是处处都需要修整。有好几处地方索性要推倒重建。张氏心里已经有数了,就对赵玮赵琇说:“叫样式程来看吧,把咱们的意思告诉他,让他照着画图纸。中秋后就要开工,若能在今年之内完工,就再好不过。若是今年做不完,就等明年开春继续,无论如何也要赶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完成。”

    大行皇帝崩逝,京中有爵的人家一年内都禁止饮宴游乐。若能赶在一年之内完工,正好可以在禁期结束后摆入伙酒,请亲友来庆贺一番。

    赵玮连忙答应了。赵琇想了想,问:“祖母,咱们要重修侯府,需要准备多少银子呢?”

    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丫头们

    这几年



分卷阅读289
    赵家虽然一直在奉贤住着,但每年光靠田产,收入就超过一万两,近年虽有灾,却又添了不少来钱的进项,现在还有西洋货物这一单买卖,很是赚了不少钱,几年攒下来,除去开支,结余估计也有五六万两。

    现在爵位回来了,大行皇帝和新皇又先后赐还了从前的田庄、商铺等产业,想必明年之后的收入会更多,哪怕是今年年下,收入也起码要翻一番。可以说,赵家现在根本就不必担心钱的问题。

    侯府旧宅当初建造的时候,就是用的好料,工匠技术也过硬,别看现在房子看起来那么衰败,但其实真需要推倒重建的地方不多,也就是花园这一处,其余大部分都只需要做点修葺,屋顶墙头补好,门窗换新的,地面石板重新铺一下,再添上家具摆设,也就差不多了。正院的情况麻烦一点,赵玮想要将它恢复原状,那就得重新上漆,还要加造院中的假山,补种花木,但所费也有限。

    张氏大约算了算账,觉得如果不算家具摆设的钱,一万两银子就够用了,如果花园要建得讲究些,也许还要再添一点,那就先预备上一万五千两。

    赵玮道:“家具摆设这些,从前都有的,牛氏与赵玦母子即便带走了一些,也是有限,孙儿觉得,多半是当年官府查抄的时候收走了,不知还能剩下多少。如今内务府忙着丧事,直到百日为止,怕是都没什么空闲。我们家若在这时候去催,未免显得有些不懂事。不过这种事若是不早些打听清楚,以后也难做决断。先前给我们家送东西来的那个内务府的官员,我看他为人还算机灵,人也和气,不如备上一份礼,我找他私下打听一下。或是让他回内务府寻机查一查账。若能早些知道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还回来,我们心里有数了,就知道该添置什么了,还不用惊动了旁人。”

    张氏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吧。礼备得厚一些。他是朝廷官员,你虽然做了侯爷,但也当敬他几分,别让人觉得你在以势压人。若是他愿意帮,那自然最好不过,若是他实在忙不过来,觉得为难,你也不必强求,大不了我们家再找别人就是了。”

    赵玮连忙应下。

    赵琇看着账本,想了想。提了个建议:“咱们家的预算还是比较充足的,就算内务府那边还不了多少家具回来,全都打新的,只要不执着于最好的木料,繁复的雕工。其实费用也还有限。我觉得咱们家的宅子,还是要重新规划一下比较好,有些多余的院子就不必一直留着了,比如赵炯赵玦父子先后住过的那一处,不如推倒了重建,省得咱们看了碍眼。他们不是将祖母住的正院给改建了吗?咱们索性就把他们住过的院子也给改了。横竖将来这侯府是哥哥当家,哥哥日后娶妻生子。长子自然是要住在中路后头的院子里的,再有旁的孩子,那么大一片地方,怎么也够住了。万一将来有哪个侄儿住在那边,有不怀好意的人跟他说,那是从前侯府继承人才能住的地方。那多硌应人呀?况且风水也不好。”

    一番话说得张氏与赵玮都笑了。张氏笑骂:“风水怎么可能会不好?当初选地方做侯府的时候,你们祖父就找过有名的道士问过风水的,都道是极好的地方。赵炯赵玦父子是自己不好,怪不到风水头上。”

    不过对于赵琇说的,把院子推倒重建。她还是有几分心动的。她现在看了那地方,就觉得心里不舒服,如果将它整个样子给改了,心里的气想必就顺了。不然这么大一块地白放在那里,屋子也没人住,岂不可惜?

    赵玮看着张氏的神色,有几分猜到了她的意思,便笑道:“妹妹这个主意其实不错,咱们家也不缺这点银子,就推倒了重建又如何?”他看向妹妹:“要不,我在那里给妹妹建个院子吧?离我近,往来也方便。妹妹想要什么样的?”

    张氏大为意外,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主意不错。无论是她还是孙子,都对那地方曾经住过的人心存怨恨,每每见了那些屋子,都觉得不舒服。孙女赵琇却不同,她完全不记得那些往事,想必住在那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况且那块地一旦成了家中女孩儿的住处,就不用担心会发生孙女方才说的那种情况了。

    赵琇非常惊喜:“真的吗?那地方可大得很呢,如果是这样,那这院子的设计,我要亲自过目才行。”

    赵玮对妹妹当然大方,他大手一挥:“都照你的意思办,不必心疼钱。”

    赵琇高兴极了,恨不得立刻就让人把图纸画出来。那么大一个院子,占地差不多有一亩,足有六百来平方呢,还是精装修带花园的房产。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土豪的一天。

    这是她头一回拥有自己的院子,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兴奋。

    不过再兴奋,也还要收敛住,现在时间还早着呢,等她真住进去了再兴奋也不迟。

    他们家拿好了主意,就该找样式程了。前两天,家里下人已经去打听了程家如今的住处,当年那位老样式程年纪太大,已经不接活了,如今顶着“样式程”名号的,是他大儿子,仍旧做给人建房屋园子的活。赵家事先跟他们通过气,他们很乐意接这门生意,毕竟熟门熟路,他家如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盖建南侯府时的图纸呢,干起来事半功倍。

    赵玮与祖母妹妹商议了一番,订下了预算两万两,就打算明日就让人带新任的样式程去侯府实地察看。

    张氏再重新理了一遍章程,忽然想起一件事:“咱们家府后那条街,也有不少地是咱们的,不过那时都盖了房子给下人住了。侯府最鼎盛的时候,光是家里的使唤人手,就有二三百呢,算上他们各自的家眷,人就更多了。如今家里人口也不少,那些旧仆也不是个个都要打发到庄上去的。得快给他们预备下住的地方来。有些跟着牛氏他们走了的人,房子也不必留了,正好分给别人住。依我的主意,那些房子也当重新翻一翻新才好。不必做得精细,只要把破了的地方修一修,补上墙头,让下人能够遮风挡雨,能过日子,也就够了。”

    赵琇听得点头,忽然灵光一闪:“还要选出一个单独的院子来,最好是两进的,修整得好些,连地契一并赏了卢明章才好。他已是脱了籍的人。新皇开恩,许他读书科举,他出去了,也该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卢妈他们也可以跟着住进去,将来不在祖母跟前当差了。还可以时不时回来看望祖母,陪您说说话。”

    张氏听得欢喜:“这话说得很是。”

    卢妈一直在旁帮着拨算盘算账,闻言脸颊都红了,既激动,又不安。她连忙站起来说:“这如何使得?明章那孽账能得恩典,被放出去读书,已经是天大的福气。还要白得一处宅子,哪有这么好的事?就怕折了他的福。”

    张氏



分卷阅读290
    嗔道:“给你们的,你只管帮孩子收着就是了。我说他有福气,不怕折了什么,他就有那个福气。”

    卢妈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今日这样的福份。她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她连连道:“就让明章自去得了,我仍旧留在家里侍候老夫人,等到我什么时候老得动不得了,再走也不迟。”

    张氏笑道:“有福气你就去享,说这些做什么?我要是实在忙不过来。自然会叫你回来帮忙。明章既要科举,身边总需要有人照顾他饮食起居,否则如何能专心读书?你男人身体不好,也需要人看顾。还有一件事,碧莲也是得新皇恩典,脱了籍的,她明年都十九了,再不嫁人,就要成老姑娘了。你这个做娘的,难道还不给她看人家?”

    卢妈被提醒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只能含泪道:“老奴只能谢老夫人、侯爷和姑娘的大恩了,这份恩情,老奴一家人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若家里几个孩子,还有他们将来的孩子,日后胆敢再做一丁点儿对不住主人家的事,不等主人教训,老奴自个儿就饶不了他!”

    过后赵琇回了房间,碧莲已经从小丫头那里得了消息,知道自家亲娘说了要给她在外头寻亲事的事,正害羞地躲在里屋不肯出来呢。几个小丫头都围在窗下打趣她,见赵琇回来了,也嘻嘻哈哈地迎上来。
1...108109110111112...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