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看向众人,问道,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鲁义方道:不知这十万兵怎么扩,都发饷的话,户曹绝对负担不起。

    大帅原有三万精兵,兵曹准备从新附营,以及十余万叛军俘虏中,挑选两万人,进行训练。这两万人按照丁种营的待遇发饷,五万民团则从剩余的俘虏,以及各县青壮中挑选,而他们平时不用发饷,只给兵甲,只有战时才给饷银子。

    高义欢听完,看向鲁义方,兵曹的这个计划,户曹能否有钱粮支持。

    大帅,去岁从寿州缴获颇多,但是安置流民,已经花去七七八八。如今库房内银子还有,不过粮食却已经不多。如果新收的人马按照军队的标准给粮,那粮食便不够吃了。鲁义方回道。

    安置百姓,一天给两顿浓粥,等农忙时在给点干的就行,但如果按照军队的标准,那几乎顿顿都是干的,消耗的粮食至少要翻倍。

    高义欢脸色一沉,大概缺多少粮食。

    至少还要三万石!鲁义方行礼道。

    高义欢也不是庄稼,自己也变不出粮食,不禁有点闹心。

    这时,陈名夏却施礼道:大帅,上次梅山一战,大军缴获战马八千余匹,不如挑选一批老马,走马士英的关系,用马匹换点粮食。战马是明朝急缺之物,卑职想马士英应该不会拒绝。

    高义欢听了,眼睛不禁一亮,皱眉思索起来。

    战马是他心爱之物,同时也是吃粮大户,养一匹马,能养几个兵。

    骑兵练出来太耗费时间,步军练三个月,发杆铳就能上战场,相对而言,眼下的情况,多招步军,还是要好一些~




第295章都是猪
    高义欢手中现有战马将近一万五千余匹,从中挑出两千匹,卖给明朝应该没有问题。

    明朝对顺军进行物资封锁,盐铁粮食火药都在禁运之列,拿银子都买不来,但拿战马去换,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战马对于偏安江南的明朝来说,也是急需的战略资源。

    平时一匹普通的瘦马,也能卖七八十两,现在明朝完全没有战马的来源,一匹的价值最少在一百两左右,还是有价无市。

    高义欢拿点战马给马士英,找他换点粮食,多给他让利,马士英应该不会拒绝。

    毕竟时下,最强的兵种,还是骑兵。

    战马历来是中原王朝,极为紧缺之物,也是想尽办法,想要弄到的东西。

    在议事结束后,高义欢便派快马去找马洪山,让他来汝宁相见,想通过他来联系马士英。

    时间一晃,甲申年就已经过完,来到了公元1645年。

    正月间,魏侯府邸,热闹非凡,每日都有人前来拜见,高义欢迎来送往之下,便到了正月初五。

    这天早晨,高义欢刚吃过早饭,准备去节度使衙门时,高成威忽然禀报,节帅,马员外到了!

    高义欢听了心头一喜,人呢?你把他带到客堂来。

    高成威听了去领人,高义欢则先一步,去了客堂等候。

    他刚坐定,马洪山领着两个随从,走了进来,施礼道,老朽给节帅拜年了!

    说完他便一扭头,对身后随从道:把东西呈给节帅。

    高义欢满脸堆笑的走下来,埋怨道,马老,你太客气了,还带啥礼物嘛?

    马洪山道:新年嘛,节帅对老朽多有照顾,备点薄礼也是因该的。说着他指着其中一个盒子,节帅,这一盒是老朽所得的上等鹿茸,自己没舍得用,特意留给节帅。

    高义欢脸上抽搐一下,扭头对亲卫道:收好!

    马洪山却继续道:这一盒是老朽受节帅所托,从福建买来的玉蜀黍和番薯。这只是一部分,另外还有两户农家,也被老朽带来,暂时被安置在了客栈。

    玉米和番薯到了,高义欢听后心头一喜,走上前来,快打开,让本帅看一看!

    抱着盒子的随从,忙将盒子打开,高义欢往里一看,一个黄棒子和一个红皮番薯躺在里面。

    他有些心急的伸手,将黄棒子拿了起来,没错,确实是玉米,不过就是似乎有点小,显然品种并不是很好。

    那番薯也是一样,只有拳头大小,但看见这两个东西,高义欢还是一阵激动,他小心的放下,然后吩咐道:把盒子收好。

    麦子和水稻,这些作物,对于土地的要求很高,像稻子只能在水田才能活。

    玉米和番薯的作用,除了他的产量比较可关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它们能够在旱地种植。

    这样一来,可耕种的面积,就会大大增加。

    它们的作用并非是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事实上之前种水稻,种麦子的田地,很少有人去种别的作物。

    它们的出现,是将原本不能耕种的土地,变得可以耕种,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出来,以耕地面积的增加,来增加粮食的总产量。

    有这两种作物,高义欢治下的粮食产量,肯定会有所增长,而且作物种类增加,也能使得抗旱灾的能力加强。

    更重要的事,这让他有底气收取郧阳。

    郧阳在襄阳之西,流民遍地,是个穷地方,高义欢早就可以收取,但是这地方不产啥粮,土匪遍地,拿在手里纯粹倒贴,所以王光恩等人请他去收郧阳,高义欢都没去。

    他一去,便又多几十万张嘴,实在负担不起。

    现在有了玉米和番薯,山区他也能占据,那进占郧阳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为今后突入汉中,做准备了。

    马洪山见侍卫收好了盒子,遂即问道:节帅在信中交代,有事需要老朽去办,不晓得是什么事情?如果老朽能做到,绝对给节帅办好!

    高义欢伸手道:马老先坐。

    说完他走会座位坐定,等马洪山也坐下后,遂即说道:本帅找马老过来,是希望马老替我去见一下马阁部,就说我有两千匹战马,想找马阁部换点粮食。

    战马换粮?马洪山心头一惊。

    高义欢点了点头,去年末,本帅收降豫中叛军二十万,后又有十余万流民,涌入豫南。本帅库存粮草不足,所以想用战马换一批粮食。

    说道这儿,高义欢盯着马洪山,怎么样?马老能否帮本帅促成这笔交易。

    战马是东南急缺之物,世面上只要有马,立刻就会被人买走。大帅愿意用马换粮,老朽想马阁部肯定愿意交换。只是~马洪山脸上却露出犹豫之色。

    高义欢眉头一皱,只是什么?

    马洪山站起来施礼道:如果节帅早几个月,决定用战马换粮,或许能换取大批粮食,现在去换的话,粮价必然翻翻,却有些不划算。

    高义欢心里不禁有点不快,娘个劈的老东西,想讹老子。

    高义欢脸上露出一丝恼怒之色,粮价为什么会翻翻。去岁江南安定,明军夺回武昌,湖广只有荆州等地有战事,不该缺粮吧。

    马洪山到没往细里琢磨,而是解释道:大帅还不知道吧。南京朝廷走海路,给平西伯吴三桂,运去粮食十万石,白银五万两。大帅两千匹战马,以一百两一匹计,就是二十万两,这么多银子欲购粮食,粮价肯定要涨~

    啪!马洪山还没说完,高义欢一巴掌拍在座椅上,整个人噌的一下站起,忽然勃然大怒,我直他娘啊!还他娘的平西伯,人家都封了秦王,南京朝廷都是猪吗?

    高义欢胸膛起伏,差点被气得背过气去。

    南京马阮和东林虽然斗得凶,但是在对待清廷的问题上,态度却基本一样。

    史可法马士英这两个历史上被定义为一忠一奸,被脸谱化的人物,其实都是联虏平寇策略的制定者。

    早在几个月前,南京朝廷,就由大学士王铎起草了一文,闻尔星统关兵大挫贼锐,是用晋尔世爵,加坐蟒一袭,纻丝八表里,银二百两,示宠异也。又尔部下士卒蓐食未饱,已令海上运漕十万石银五万两接济犒劳。

    只是这些是明朝内部的事情,高义欢在南京没有势力,自然看不到南京内阁起草的敕书。

    马洪山被他吓了一跳,却见高义欢猛的一脚,又将身边的桌子踹翻,脸上狰狞的喝问道:说,到底怎么回事?粮食什么时候送走的?

    马洪山吓得连连摇头,有些结巴道:节~节帅,这个老朽也不太清楚,只是听说,朝廷封平西伯为蓟国公,奖励他借虏平寇之功,并送军粮接济,其它并不知晓~



第296章卷土重来
    明朝有南北两京,两地各有一套班底,不过在明朝时,北京才是大明的中心。

    大明朝真正的能臣,或是善于斗争的人才,基本都在北京,只有政治斗争失败,或者是实在没啥能力,又挑不出毛病的庸才,才放到南京,其实就等于提前退休了。

    这些南京的官员,拿着俸禄,却没有实事可做,等于是在南京混日子。

    要说他们每日啥也不干,上班就是喝喝茶,聊聊诗词歌赋,日子轻松自在,应该是很幸福了。

    只是寒窗苦读十几年,难道就为了喝茶?

    显然不是,南京的混子们,也是想干事的,只是能力不够,斗不过北京那伙人,被迫来南京养老。

    这次北京那伙人完了,轮到他们翻身做主,可以掌握实权,干点实事,然而事实证明,大明朝将他们放到南京混日子,确实是正确他,混子们真的没啥能耐,蠢的让高义欢窒息。

    他袭击荥阳,烧了鞑子的存粮,多铎粮食不足,清军才暂时撤退。

    如果多铎获取了粮草,铁定趁着黄河冰冻,直接纵马跨过黄河。

    想到这里,高义欢陡然背后冒汗,他忽然一边往外走,一边大喊道:来人,快来人!

    高成威急忙进来,节帅,什么事情?

    成威,你立刻派快马去洛阳和关中,提醒他们小心鞑子过河。高义欢大声吩咐道。

    高成威愣了一下,见高义欢满脸焦急,忙肃然抱拳,卑职这就去安排。

    他施了一礼,便转身出去,刚走到门口,就同一人撞了个满怀。

    陈判书!高成勋定睛一看,一声惊呼,陈名夏被他撞了个四脚朝天,于是忙伸手将他拉起。

    陈名夏站起来,顾不得去扶正歪了的帽子,便直接绕过高成威,疾步进堂,将一份急信递给高义欢,节帅,多铎从孟津渡口过河了!

    高义欢听后,脸瞬间狰狞起来,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他急忙从陈名夏手中接过书信,展开来看,是李岩所写。

    多铎大军的前锋于大年三十夜,忽然从孟津渡,直接踏冰过河,击破了白旺一营兵,占据孟津渡口。

    上次多铎走荥泽渡河,结果困顿于虎牢坚城之下,这次多铎直接走孟津,便绕开了关城,直接进抵洛阳。

    因为事发突然,加上去年一战,白旺损失惨重,李岩和白旺在渡口失守后,只能将兵马全部退收入洛阳。

    长城对于中原至关重要,因为一旦破了长城,那中原便无险可守。

    黄河虽然是一道天险,不过在冬季,几字型河道拐过弯后,水流相对平缓的下游河道,是很容易结冰的。

    北宋动不动就被威胁东京,就是没有天险可以依靠。

    高义欢对于鞑子会渡过黄河,并不怀疑,但他以为经历去年一战后,应该可以拖延到今年冬天,只是没想到,鞑子年都不过,多铎这么快,就卷土重来。

    一时间,高义欢的脸上,立时沉重起来。

    孟津渡位于洛阳之北,处于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

    在它的上流,黄河穿行于黄土高原和吕梁山之间,水流湍急,直到孟津渡口,水流才逐渐平缓,适合渡河。

    此时,黄河上结了一层厚冰,无数鞑子正牵马而行,数万人马,跨过黄河,来到孟津渡口。

    清军前锋已经于数日前,袭占孟津渡口,并且扼守险要,所以清军现在可以从容渡河。

    去岁多铎被高义欢烧了粮草,损失四千余人,丢失战马八千余匹,还折了他七哥阿巴泰,影响了清军两路攻入关中的计划,被多尔滚一顿训斥。

    多尔衮担心消息传开,会对清廷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没有让他回京,让多铎内心感到一阵耻辱。

    这次多尔衮又给他拨了一批粮草,并调来唐通白广恩两部降军,听他调遣,让他务必一雪前耻,击败河南贼兵,趁势攻取潼关,灭了李自成。

    清军前锋渡过黄河,攻下孟津渡口后,败军逃回洛阳,李岩和白旺便开始准备洛阳的防御。

    这日清晨,天刚亮,一队白甲骑兵就进抵城下,近三百骑兵打马绕城,窥视洛阳。

    城中缺少骑兵,清军骑兵虽不多,但也没有人敢出来一战。

    白甲骑兵肆无忌惮的窥视许久,才拔马回孟津向多铎报告。

    次日清晨,太阳初升,洛阳城墙上,顺军将士和民夫正忙碌着,将箭矢擂木石块火油等物搬上城墙。

    旷野上却忽然想起一声低沉的号角,忙碌的士卒们不禁直起身子,纷纷向西北眺望,只见大地上,犹如铺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正向洛阳方向移动过来。

    城上士卒微微一愣,遂即想起一阵急声呼喊,有敌情,鞑子来了!

    刚经历了虎牢关一战的顺军将士,凭城远眺,发现鞑子铺天盖地,比上次人马还要多时,顿时就有些不淡定了。

    这时多铎身穿白甲,要挂战刀,已经领着近百骑来到洛阳城下。

    洛阳是数朝古都,城墙高大,南望龙门,北依邙山,东逾瀍水,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城池防御极为完善,一看就知道不好打,没个十来万人很难吃下。

    王爷,打洛阳,不比打虎牢轻松啊!尚可喜看了看雄伟的城墙,不禁咋舌道。

    打这样的城池,可以说急有挑战性。清军占据北方,北京是李自成让给清军,清军还真没打过像洛阳这样的大城。

    多铎看了看洛阳,心头也有点震惊,不过他却冷笑道:这次本王不打,围起来,看那个高义欢来不来
1...132133134135136...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