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直接打断了鲁义方的话,不过遂即又放缓语气,问道:可还有别的办法?
鲁义方沉吟道:大帅,实际上先前安置的百姓,大部分也只能喝粥,已经饿死了不少人。这些流民光靠官府赈济,府库肯定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如果能够借助乡绅和军队的力量,或许能行。
高义欢微微皱眉,怎么说?
大帅治理豫南近三载时间,豫南未有战事,不说乡绅地主之家,就说普通的农户,分田之后,除了吃食之外,也小有结余。还有各军属,有饷银可拿不说,田亩也不少,几乎都是有余粮的。
高义欢点了点头,有点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勒住马缰,继续说!
鲁义方也停下来道:这些流民可以分给乡绅地主,或者是军属,由他们出粮赈济,而流民则要与乡绅或是军属签订一份契约,成为他们的佃户,直到还清赈济粮,才能结束雇佣关系。
高义欢眼前一亮,他手下有三万精兵,每家都有不少军田,而且这次他还要对一部分士卒进行奖赏。如此一来,军属的田产就会增加,光凭家属肯定无法全部耕作,这就需要雇佣劳力帮忙。
如果将这些流民,当做佃户分给军属,即安置了流民,也为军属解决了一大麻烦,让士卒和将官没有后顾之忧。
这么一来,还可能形成类似普鲁士一样的大地主军事贵族,当然也有可能像样逐渐安于享乐,最后腐化。
清军掳掠百姓成为旗奴,帮八旗种地,高义欢这么干的话,其实差别也不大。
这么看,他这个政权,也并没多少先进性,也是吃人的。
这时他心念急转,最后还是颔首道: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不过也要保证流民的安全,要制定律令,禁止雇主欺凌虐待佃户,契约到期后,佃户可以自行决定去留,雇主不能阻拦。
卑职明白!鲁义方行礼道。
高义欢一挥手,那就尽快落实。另外户曹在拿出一些银子来,看能不能买些粮,不要在意价格。银子是死物,人是活物,只要人活着,就能生产出价值。
大帅放心,卑职会尽快去办。
这时,高义欢又交代了预防疫病等事,打马来到一处空地外。
一名军官迎上来为他牵住战马,高义欢翻身下马,随口问道:都叫来了么?
回禀大帅,各保长都来了!军官行了一礼。
高义欢点了点头,随即走进场地,下面坐着一大片流民首领。
他们看见高义欢在甲士的簇拥下,走向前面的高台,纷纷把目光投来。
维持秩序的士卒忙道:都起来,这就是我们大帅!
数百流民,乱哄哄的从地上站起,高义欢走上高台,笑着摆摆手,大家都坐,不用紧张。我今天过来,主要是给老乡们陪个不是。
说道这里,高义欢神情沉重起来,我高义欢,没管好部下,让他们焚烧了乡亲们的家园,这是我高义欢的过错。你们放心,肇事的将领,已经被我打了板子,我高义欢是河南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我的部下,祸害我的乡党的~
下面的流民听了他的话脸上却没有多少波动,他们固然是恨烧他们田地的人,可现在他们跟加关心的是,如何活下去。
等高义欢说完,下面就有汉子问道,高大帅,我们今后怎么办啊!
大帅,饿啊!都喝了六天稀粥了!
高义欢见此,忙伸手压了压,老乡们放心,本帅已经制定了安置的计划,一定让大家都有饭吃······
第293章短暂的宁静
高义欢说了几句,便将处理流民的乱摊子,交给鲁义方,让他去安抚百姓,回答流民的问题,自己便先一步离去。
此时高义欢治下三府九县之地,其中有南阳盆地,有豫东平原一部分,其实还可以安置不少人,但问题是粮食无法支持安置的百姓挺到明年麦收,所以太多流民过来,肯定还是要饿死人。
粮食这件事情,着实让人恼火,现在除了明朝有粮,其它各方势力,基本都缺粮。
要不是清军过了黄河,高义欢怕腹背受敌,都想率军南下抢他娘了。
最近一段时间内,高义欢一直为缺粮而感到闹心。
他已经委托马洪山,帮他去福建,购买番薯和苞米,希望这两种抗旱,又相对高产的作物,能改善他缺粮的处境。
高义欢离开难民的营垒,便打马回到郾城,而他刚到门口,就有属下迎上来,大帅,陈先生回来了,在节堂内等候大帅。
陈名夏去关中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高义欢听了心头一喜,将马鞭丢给了亲卫,便急步往院内走去。
这时他来到节堂,陈名夏坐在椅子上,正端着茶杯喝茶,看神情心情好的很。
陈先生,一路辛苦了!高义欢走进来,没想到先生今日回来,否则我定要去迎接。
卑职只是跑趟腿,哪用大帅相迎。陈名夏将茶杯放下,站起身给高义欢施礼。
高义欢笑了下,坐下说!
陈名夏等高义欢坐定之后,满脸微笑道:卑职先要恭喜大帅。李自成得知大帅大破清军,挡住了清军攻击后,大喜过望,已经封大帅为魏候,豫南节度使。大帅现在是名正言顺的一方诸侯了。
高义欢听了眉头一挑,脸上有些惊讶,李自成这么大方?居然直接跳过伯爵,给我封候,还给了个节度使的头衔!
现在关中危机,他不大方不行。陈名夏笑道:卑职离开关中的时候,赦书已经准备发出,相信过几日就会到豫南。
虽说高义欢自己早就私自建节,但自称的总是觉得有点底气不足。
李自成毕竟称了皇帝,而且占据过北京,由他封自己为魏候,节度使,等于是对他实力的一种认可,确实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今后与南京谈判,南京也有个参照,开出的条件,总不能低于侯爵吧。
高义欢点了点头,忽然道:李自成让我节度豫南,这个职权同李节帅重叠了吧!
这时牛金星的意思,他曾暗示卑职,让大帅牵制李节度!
高义欢听了不禁冷笑一声,大顺朝都快完了,牛金星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些。
关中的情况怎么?高义欢忽然问道。
清军两路大军攻击关中,多铎的南路退了,但是阿济格的北路,却攻入了陕西。这还是让高义欢,有点担心。
陈名夏道:北路清军正攻打榆林和延安,卑职离开时,李自成已经调集兵马,准备同阿济格一战。
高义欢微微颔首,他帮李自成挡住了多铎,李自成只需要对付北路清军。
李自成集结大顺军在关中的力量,再加上他送去的人头振奋人心,要是还弄不过,那就太让高义欢失望了。
这时陈名夏继续说道,大帅,卑职认为延安一战,十分关键。如果李自成胜了,顺军就能挽回颓势,清军短时间内将难以攻取关中。但反过来,如果李自成失败,延安一失,关中等于丢了一半,清军夺取全陕,便就在眼前。
说道这里,陈名夏严肃道:卑职以为,有李自成在,清军应该不会先攻豫南,可李自成若败,豫南怕立时会成为清军攻击的目标。。
高义欢也希望李自成能够撑得久一点,他点了点头,这点我知道,我会尽早做好准备。
清军在高义欢手上吃了几次鳖,一旦腾出手来,没有不找他麻烦的道理。
对于清军会进攻豫南,高义欢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他收编了近十万叛军。
他准备趁着清军的注意力,还没转移到他身上,抓紧扩军练军,不过这又回到了老问题山,他地盘小,养不起这么多人,负担实在太重了。
当下高义欢同陈名夏,谈了一阵,才让他去休息。
几日后,针对高义欢的奖赏,终于送到了郾城。
这次李自成非常大方封他为魏候,节度豫南襄阳等地,还送来了十万两饷银。
高义欢跟了李自成也快三年,一直都是他孝敬李自成,这到是他第一次领到李自成发的饷银。
高义欢得到李自成的封赏后,遂即便开始赏赐自己的部下,并且重金抚恤阵亡将士。
从九月间,多铎撤回怀庆和卫辉两府之后,到十一月间,整个河南都处于休战的状态。但高义欢和李岩都知道,清军一定会卷土重来,只是不确定时间。
不过高义欢估计,清军短时间内,应该无法筹集到大批粮草,所以清军要南下,应该要等到明年。
在河南战事平息的日子里,天下却不太平,先后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李自成同阿济格吴三桂大战于陕北,清军攻下榆林府绥德州以及延安府境内的延长县,却困顿于延安城下。
阿济格得知多铎南路军,并没有按照约定,进攻潼关,又见李自成与刘宗敏来增援李过,随即从延安撤退。
李自成领兵急追,在延安以北的清化水同清军大战一场,没讨到便宜,便又缩回了延安。阿济格贼退回山西,只留吴三桂在榆林和绥德州一带,同李自成对持。
第二件,就是孙可望攻下成都,建国号大西,称了皇帝。大西军控制大半个川蜀,还有荆州夷陵等地。
第三件,则是受到北京失陷的影响,明朝作为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大大削弱。再加上张献忠入蜀称帝,云南土司趁着沐国公,调集人马设防与云南四川交界之地时,偷袭昆明得手,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第294章战马换军粮
秋去冬来,转眼间,时间便到了甲申年末,新年即将来临。
自从清军两路人马相继撤退后,北方明顺间的战争暂时结束。
清军在河南和陕北各取得了一块立足之地后,便暂时偃旗息鼓,等待继续西征的时机。
南面虽然临近新年,但却战火不休,湖广明军趁着张献忠主力入川的机会,正急于攻取荆州,沐国公也在召集人马,同土司沙定洲大战。
在豫南,进入年底,聚集于郾城的流民,终于疏散干净。
流民以户为单位,被安排到各县乡绅,以及军属家中,充做佃户,帮这东主进行劳作,以换取粮食的赈济。
因为事出突然,之前没有准备,再加上士绅百姓对于今后时局的忧郁,整个安置过程持续三个多月才终于完成。
高义欢说是让众人都有饭吃,可期间还是饿死了上千人。
乱世存粮,城中百姓纷纷抢购粮食,豫南的粮价,也从三两飙升到了六两每石。
这时,新年将要来临,城中逐渐有了些年味,不过因为对于天下局势的忧虑,对于今后生活的担忧,今岁的气氛,明显比不上去岁大顺朝如日中天之时。
城中百姓都有些担心,太平的日子还能不能继续过下去。居民们为了应对未知的变化,不约而同的选择节俭过年,并不像去年一样铺张浪费。
去岁新年时,城中家家户户都已经杀猪宰羊,张贴门符,置办年货,今岁城中却只有零星的爆竹声响,气氛比较冷清。
要不是高义欢打了大胜仗,又称魏候,并且大肆封赏部署,稳定了人心,城中的气氛怕是会俨如末日来临。
魏候府邸,天刚刚亮,高义欢便已经穿上一身黑色蟒袍,腰间缠着革带,头上戴着七梁冠的走出房间。
赵大娟已经带着两个侍女,端来洗脸的热水,还有漱口的茶水等候。
高义欢先漱了口,然后洗了把脸,隧即对赵大娟说道:娟子,过两日就是新年,给府里仆人发钱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
大娟子,微微点头,施了一礼,不过不是蛮标准,将军放心,妾晓得。
高义欢还没取妻,最终还是先纳了妾。
他一个大男人,难免有寂寞的时候,也难免会犯错。
不过他纳妾并未铺张,做了几次后,一切水到渠成,算是日久生情吧。
在府中吃了点早饭,高义欢便骑上黑驹子,在侍卫的护卫下离开侯府,往节度使衙门而去。
今日是甲申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过两天就要过年,高义欢准备与属下官员,在年前开个会,商议一下明年的事情后,便给众人放几天假,让大伙儿趁着新年休息几天时间。
战马在衙门前停下,前来参加会议的官员们都已经到齐,除了六曹官员外,还有他幕府的幕僚,一共有二十多人。
因为南京兴顺案,高义欢借机,招募了不少官员,使得他手下聚集了不少文臣,充实了他的行政队伍。
在一间厅堂里,众人正三三两两交谈着,他们谈论的无非两点,一是自己处理政务时,面对的难题,二就是谈论眼下的时局。
这时在堂里,一名士卒忽然高声呼道,节帅驾到!
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站起身恭迎,便见高义欢从后面屏风后走了出来,在大堂中间坐定。
虽然高义欢是大顺朝封的魏候,私下里又想勾搭明朝,但其实不少人心里都清楚,高义欢其实是一个独立的势力,控制之地,如同一个独立诸侯国,高义欢就是国主,并没有正真的臣服于任何一方势力。
参见节帅!众人纷纷行礼。
高义欢笑着摆了摆手,大家都坐,不必多礼。
这时等众人坐定,侍卫上了茶点后,高义欢才继续道:如今天下局势多变,中州又是四战之地,本帅与你们都处于旋涡之中。为了能够应对明年局势的变化,所以本帅召集大家前来,商议明岁要做的准备。
高义欢说完,看了下众人,遂即笑道:陈判书你领兵曹,那就先说一下,兵曹明岁的打算吧。
有了足够的文官后,高义欢便已经不再让武将参与政事,将领们只管练兵打仗,制定各项计划,则由高义欢的幕僚和六曹官员来完成。
当然高义欢制定计划,肯定会听取将领的意见。
本来兵曹是高义欢自领,不过有了足够的人手后,六曹官员齐备,高义欢便不在管兵曹的事情。
这时陈名夏站起身来,向高义欢施礼,然后向堂上众人拱手道:今岁天下动荡,明年想必也不会太平。为了应对多变的时局,兵曹以为大帅麾下,至少要有五万精兵,另外还需要五万民团,才能应对危局。
三府之地养十万大军,众人都吸了一口凉气,在底下议论纷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