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说道这儿,他不禁笑道:多铎既然撤退,河南自然暂时无忧。

    牛金星霍然起身,脸色瞬间潮红,像是**了一样,此话当真?

    他只以为高义欢打了个小胜仗,迟滞了清军的进攻,却不想他居然烧了多铎的粮草,迫使清军退兵了。

    陈名夏笑道:军国大事,在下岂敢说笑!

    牛金星与几位尚书对视一眼,众人脸上难掩激动之色。

    大顺朝人心动荡,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再者如果少了南路清军的威胁,大顺朝便只需要对付陕北的清军,而陕北千沟万壑,大顺军又熟悉地形,挡住北路清军,应该不成问题。

    想不到啊!牛金星一阵感慨,大顺军主力,一溃数千里,连战连败,一个高义欢居然就迫使南路清军撤兵,还杀了阿巴泰和四千鞑子。

    这真是让人感到震惊,这样的战绩报上去,恐怕李自成看了都要羞愧!

    牛金星内心狂震,不过隧即却问道:阿巴泰的首级呢?

    就在堂外,其他首级则还在驿馆!陈名夏道。

    牛金星立时一挥手,呈上来!

    不多时,几名高军士卒进得堂来,各自抱一木盒,在堂中打开。

    牛金星与几个尚书一观,是鞑子人头不假,但是不是什么阿巴泰,那就不晓得了。

    牛金星怕高义欢谎报军情,但是看了这几枚人头,他却有些放心下来。

    当下牛金星又细问了战事的经过,陈名夏自然是吹嘘了一番高义欢,胆大心细,英勇敢战,而主动忽略了李岩和白旺牵制住了多铎主力的事情。

    他口才很好,侃侃而谈,让众人如身临其境一般,听完都不禁给高义欢喝彩。

    义欢真是我大顺的栋梁啊!牛金星感叹一句,不过随即又有些失望,高义欢出兵的时间太早,应该等多铎杀了李岩后,他再出手,那样才算完美。

    这时牛金星感叹一阵,便吩咐道,张尚书,你随陈书记去驿馆查验一下首级,本相这就去趟皇宫,给陛下禀报这个消息。

    当下,众人便离开了天佑阁,牛金星也站起身来,往皇宫而去。

    西安城,皇宫内。

    永昌二年对于李自成而言,是很精彩的一年,也是梦碎的一年。

    年初的时候,李自成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的攻下北京,而正当他坐上梦寐以求的宝座时,美梦却忽然破碎,关外鞑子挑起战端,又将他从北京赶了回来。

    屁股下面的位置还没坐热,就被人给赶下来,他已经成了一个笑话,这让李自成很没面子,而清军不依不饶的追着他攻入关中,就实在是欺人太甚,让他恼火起来。

    李自成对此很气愤,但是无奈又打不过清军,所以最近十分暴躁。

    此时李自成正在御书房内,听人给他读各地送来的奏疏,居然没有一件好消息,让李自成脸色逐渐成了猪肝。

    就在这时,内侍忽然禀报,陛下,牛丞相求见。

    李自成听了心头一凛,不过还是挥手让念奏折的人退下,然后吩咐让牛金星进来。

    不多时,牛金星就到了外面,他先整理一下官袍,才走进书房,便见穿着黄袍,头戴翼善冠的李自成一脸疲惫的仰头靠坐在御案之后。

    他听见牛金星进来,也不看他,便开口道:丞相过来,所为何事?莫非前线又失利呢?

    牛金星兴冲冲的过来,正要报捷,却被李自成噎得说不出话来。

    看来李自成已经没了志气,怎么脑子里尽想着前线失利呢?

    牛金星微微调整了一下情绪,便兴高采烈的道:陛下,不是失利,是大捷。多铎的南路清军,北高义欢杀退了。

    李自成听了,猛的一下坐直了身子,不过隧即眼睛一眯,不仅没高兴,反而眉头紧锁,高义欢能击败多铎?他不会是吴三桂第二,已经投靠了清军,故意放假消息迷惑朕,然后打朕一个错手不急吧?

    李自成有些不敢相信,他率领几十万大顺军,也斗不过清军。他手下谷英马重僖等人都死在清军手里,高义欢怎么可能击败多铎的大军?

    牛金星整个人又是一愣,李自成和他一样,都有些不信。

    陛下,高义欢偷袭荥阳,烧了多铎的粮草,多铎才无奈退军。高义欢送来数千枚鞑子首级为证,确实是击退了多铎!牛金星忙拱手道。

    李自成将信将疑,丞相看见首级呢?

    臣已经查验过,错不了!

    李自成听了忽然猛地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好一个高义欢,该赏啊!

    牛金星道:陛下,该给高义欢一个候爵了!

    李自成满脸欣喜,是要给了,就封他魏候吧!




第291章拉仇恨了
    河南,开封府。

    多铎大军追至郾城后,见高义欢已经有所准备,大军只能无奈的北返至郑州。

    因为高义欢的坚壁清野之策,清军粮食难以为继,实在养不起数万清军,多铎只能留下孔有德领七千汉军,驻守郑州等地,主力则返回北直隶,准备筹集粮草,再来南征。

    在多铎主力撤走之后,孔有德兵力有限,又独在黄河之南,加之受高义欢斩杀阿巴泰的震慑,所以只是驻守城池,未敢向南进犯。

    虎牢关上的李岩和白旺见清军撤退,忙派斥候出关打探,正好遇见高义欢遣人前来报捷。

    两人从使者口中得知,高义欢斩杀鞑子贝勒阿巴泰贝子博和托蒙古贝勒董戴清,斩杀鞑子四千余人后,都暗暗咋舌,没想到高义欢搞出这么大的事情。

    两人都不禁感叹,这要是没有高义欢力挽狂澜,河南怕是就完了。

    白旺听说了高义欢的战果,心里有点发酸,不过还是赞叹高义欢能战。

    北京,五更天,城中一片寂静,只有街道偶有打更的梆子声敲响。

    往常,在四更天,北京城便开始热闹起来,京官们便准备上朝,店铺也准备开张,但如今以到五更天,城中依然十分安静。

    甲申年,北京城可谓风起云涌,王旗大变。

    先是李闯王进了京师,坐了皇帝,紧接着又是平西伯借兵赶走了李闯王,可百姓还未反应过来,平西伯又变成了清廷的秦王,京师隧即成了满人的天下。

    明朝时期,在京文武官员,在加上勋戚,有三万以上。这些人,再包括他们的家眷仆役,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商人百姓,共同构建了一个繁华的北京城。

    只是大顺来时,城中官绅被洗掉一批人,清军来后,又有一批人南下,北京城内人去屋空,便不似往日繁华。

    不过多尔衮相信,这样的局面,很快就会缓解,因为代善已经护着福临,还有满洲眷属,从盛京出发,等十余万眷属一到,便能撑起北京的繁华。

    此时,城中十分安静,改朝换代,又是异族入主京师,城中人人惶恐,五更天了也没动静。

    这时城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队白甲骑兵各备两匹战马狂奔而来,片刻就到了北京外郭城下,为首鞑子用满语大喊:开城门,豫王也有紧急军情,欲报之摄政王。

    城头上的鞑子验证了白甲兵的身份,是镶白旗的人马,便缓缓开启了城门,鞑子骑兵打马向城内疾奔而去,不多时,又从正阳门进入内城。

    哒哒哒的马蹄声,敲击在街道上,将城内的居民纷纷惊醒,让不少人家亮了下灯,但很快又被吹灭,马蹄过后,城中又恢复安静。

    鞑子骑兵一口气冲到摄政王府前,对门口的卫士大喊:紧急军情,要立刻禀报摄政王。

    清军进入关内,欲夺大汉神器,但是满族以小临大,却犹如小蛇吞象。

    此时清廷统治者对夺天下,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底气,也是如覆薄冰。

    五更天,多尔衮已经起床,坐在书房内,处理各种事宜。

    现在大清虽然入关,但是李闯未灭,南方明廷又立了新帝,让多尔衮不得不提起精神来。

    清早他正处理政务,思考者如何处理,明清间的关系,怎么应对明太子在南京登基,还有怎么巩固满清的统治等问题,门外忽然有侍卫轻轻敲门,小声唤道,摄政王,摄政王!

    多尔衮抬起头来,将一份折子放到一旁。那是一个叫孙之獬的汉人所写,提议推行满服满俗,统一新朝衣冠的折子。

    多尔衮很欣赏这个奴才,他很懂自己的心意,只是前不久大清刚下过一次剃发令,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眼下时机却尚未成熟,显然还没到推行的时候。

    这个剃发易服的命令,得等大清鼎定天下,灭闯亡明,大局已定后再来推行。

    有什么事情?多尔衮将折子合起来,放到一边。

    摄政王,豫王爷有军报送到。

    听说是多铎送来的军报,多尔衮精神一阵,莫不是南路军,已经拿下洛阳呢?

    多尔衮脸上一喜,连忙问道:多铎的揍报呢?

    大清如果能够击败李自成,至少能占据北方,而以大清军的战力,再加上北方的人力物力,那攻灭南京,也将不是问题。

    看着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又迈出一大步,多尔衮心中十分高兴,于是站起身走出书房,快将军报拿来给本王观看!

    不多时,一名侍卫走进来,下跪呈上一份折子,多尔衮伸手拿起来,展开一看,却惊得多尔衮双手一松,折子掉在地上。

    多尔衮脸上期许的笑容瞬间凝固,整个人顿时如五雷轰顶一般,呆在当中。

    忽然他又急忙将折子捡了起来,再看一遍,顿时气得耳鼻冒烟,双眼赤红。

    气杀我也!多尔衮忽然一声怒吼,猛地将奏折砸在地上。

    王爷!侍卫们不禁一声惊呼。

    阿巴泰被杀,还折了大清四千五百余名勇士,其中正白旗就损失近两千人,这真是要了多尔衮的老命。

    阿巴泰,废物啊!高义欢可恨啊!多尔衮气得坐卧不宁,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口中不停的大骂,吓得侍卫纷纷跪下,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过了好一阵,多尔衮才镇定过来,忽然怒声吩咐道:这份揍报,送到兵部没有?

    回禀王爷,信使直接来的王府。侍卫行礼回道

    多尔衮沉吟一阵,当即咬牙吩咐道:揍报的事情,谁也不许外传。再令信使立刻返回,不许泄露任何消息,并令多铎驻兵卫辉和怀庆,人员不得返回北京!

    侍卫脑子里一团雾水,但是却不敢怠慢,急忙领命出去。

    等侍卫一走,多尔衮面上露出狰狞之色,咬牙切齿道:高义欢,又是高义欢,待本王擒下你,必然活剐了你。

    数千里外的郾城内,高义欢忽然打了个喷嚏,他摸了摸鼻子,不以为意,继续翻阅文书。



第292章新的贵族立起来
    时间进入644年0月,动荡不安的河南,因为多铎主力退过黄河,暂时安宁下来。

    如今整个河南,依然是三方顶立的局面,不过同年初时相比,原本占据州县最多的李岩白旺,实力急剧萎缩,现在只控制洛阳一带,清军的势力则已经过了黄河,高义欢除了多一个郾城外,控制区域基本没有变化。

    此时在三方势力中,依旧是清军最强,如一头饿狼趴在豫北,虎视眈眈。

    不过现在清军缺少粮食,短时间内,基本没有南下的可能,便让李岩白旺和高义欢,都能重新备战。

    这时,随着战事暂时结束,高义欢坚壁清野造成的危害,便开始显现出来。

    这其中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导致大股流民潮出现。

    本来豫东之地就被闯军祸害了多年,百姓刚刚修养生息不到两年,高义欢使出这么一条毒计,便让许州新郑等地的百姓,再次没了生计,重新沦为流民。

    郾城,这里是开封府汝宁府南阳府的交界地带,也是流民南下的重要通道和第一站。

    此时在郾城外的官道两旁,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足有一万顶,生活这近十万流民。

    没奈何,焚城烧田后,高义欢作为始作俑者,总得赈济一下,而高义欢这边一赈济,流民便蜂拥而来,全都是一副吃他娘,穿他娘的架势。

    如果得不到安置,不给一条活路,肯定会演化成流寇,造高义欢的反。

    幸亏豫东之地,早前被闯军祸害,再加韩甲第叛乱时,一部分人已经被带来郾城,所以剩下的人口不多。

    另外早前清军也抓走不少,去北直隶做旗奴,所以往南而来的流民只有十多万,要是涌来三四十万人,高义欢根本负担不起。

    在烧了荥阳城的清军存粮,清军主力撤退后,高义欢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安置流民上来。

    这时高义欢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穿行于一座座帐篷中间,流民们死气沉沉,或蹲或坐或站的待在营地内,目光都有些呆滞,没有什么神采。

    高义欢一边骑马,一边问一旁的户曹判书鲁义方道:这些流民怎么安置的?

    鲁义方打马上前,落后半个马头,卑职将从郑州逃来的百姓,同许州新郑的流民,混编在一起。每三十户为一保,每保中都分了几户郑州的百姓,还安排了士卒对流民进行管理。

    高义欢微微颔首,郑州百姓是遭受鞑子祸害后,主动逃过来,许州和新郑主要是被高义欢祸害,两者之间,对于高义欢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鲁义方这个编法,有郑州百姓诉说他们的遭遇,许州和新郑的流民,对于高军焚城烧田的举动,或许会有一定的谅解。

    高义欢对这个编法还是比较满意,不禁点了点头,然后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粮食情况如何?

    之前收编叛军近二十万,现在又来十余万流民,这么多嘴巴要吃饭,高义欢根本撑不住。

    鲁义方道:粮食的缺口太大,虽然卑职让人抢收了许州的一部分麦子,但粮食还是只够安置被李际遇刘铉裹挟来的流民。这十万人也要安置的话,就只能减少军粮的供应了。

    高义欢立时一挥手,军粮的供应,绝对不能减少。

    现在高义欢靠的是军队,打鞑子也是靠军队,赈济流民,绝对不能影响军队。
1...130131132133134...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