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嘿嘿,朕知道。”
“可是,你还不能行房事,你年不过十六,如何可矣”太后有些严厉的反问道。
小胖子有些委屈的说道:“阿父也不过比我大了十七岁...”
“你说什么”
&nb
第0397章 天子圣明
想了许久,小胖子方才说道:
“朕与君,如仁宗与王公故事!”
郭嘉轻轻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小胖子亲切的握住他的手,说道:“君且安心进学,朕若有疑惑,便随时寻君,为朕解惑一二,可好”
听到天子说的如此客气,郭嘉也不在那么随意,拜道:“陛下但有吩咐,臣不敢不从!”
“哈哈哈,善!”
将郭嘉送出了皇宫,天子坐在厚德殿,开始思索着,最近要忙碌的事情很多,首先,便是要接见贵霜使者,虽然他心里并不是很瞧得起这个蛮夷之国,可是群臣对此很是重视,两国交好许久,自己作为大汉天子,不能失礼,大鸿胪曹嵩早已准备此事,只怕四五日后,使者便要到来了。
到时候,自己设宴接待便好了。
放在其后的,便是设忠烈堂之事了,对于此事,天子甚至比考核事还要看重,毕竟,他觉得忠烈堂能够更加迅速的树立起自己的威严,换句话说,更够更好的获取人心,考核诸事,他令蔡邕亲自去办,另外派遣了荀彧与荀攸前往相助,由他们三个忙碌着,天子不必亲自操劳。
这忠烈堂之事,还是应该交于司空袁逢去办,这就在他的职权之中,袁逢早年虽与小胖子有些冲突,可是因袁术与他的关系极为亲善,故而袁逢与他的关系也是变得融洽,小胖子又传他与邢子昂一同前来拜见,两人很快前来,在皇宫门口相遇,互相一拜,便一同进了宫。
走到厚德殿,
看到天子手持书籍,正在翻阅,两人都是一愣,天子此刻的模样,像极了先帝。
小胖子抬起头,笑着起了身,这个时候,他们才平静下来,形似而神不似,新君还没有养成孝康皇帝那般惊人的气势,当他们每次前来的时候,孝康皇帝一个眼神,便能让他们不敢出气,当今天子显然还没有那般的威仪,他们坐在了天子的面前。
“二位都是国之重臣...日后,朕还要两位多多扶持...国之大事,有劳二位.....”
“陛下羞煞吾等!”
两人起身便拜。
天子连忙拉着他们坐下,聊了片刻,方才有些悲痛的说道:“朕曾教导幼弟安,告知何子,闻人公之贤事,可是,幼弟却是不知其名,不懂其行,实在令朕心痛....”
“朕思索许久,为免此些大贤为众人所遗忘,欲在雒阳设一忠烈堂,树雕像,刻诸公之事迹,以为天下铭记,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袁逢与邢子昂一惊,对视了一番,看向天子,有些激动的说道:“陛下所言极是,陛下圣明!”,这句话,他们是发自肺腑的,袁逢早年与何休,闻人袭等大臣不善,可是在后来,他很是领会到了闻人袭的苦楚,他担任司空之后,每一日,都是那么的思念闻人袭。
若是谈及对闻人袭的尊重,朝中除了马均,绝对没有人能够超过他袁逢的。
他发觉到,自己平日里自喻不凡的才能,在闻人公面前,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而邢子昂呢,他一直跟随何休进学,虽没有师徒之名分,可是对于何休的感情,他是不逊于天子的,无论是孝康皇帝还是当今圣上,故而,他们二人听闻之后,心里大喜,立刻应允,在此后,他们便商量着那些人可以入忠烈堂之内。
邢子昂说道:“此事,吾等商议不足,当以群臣议之!”
天子应允,袁逢主持建设之事,忠烈堂便要建设在离皇宫不远的南方诸府邸,这里曾经是何子,闻人公的住宅,在他们逝世之后,这里空荡荡的,在这里建,便与日后天子祭祀,也是能够显示出这里的尊贵地位,袁逢立刻便准备动工。
而邢子昂却是去禀告诸多大臣。
大臣们听闻这个消息,顿时沸腾了起来,天子意识到这是一个轻易就能收取人心的机会,告知群臣,他们可以提议人选,有太守杨彪,提议故司徒杨赐可以入选,这是他的生父,他提议也是为了尽孝,对于这样的事情,他是不顾及颜面的。
还有远在三韩的曹操,提议故太尉乔玄。
张郃,卢植提议故刺史阳球。
邢子昂提议何子。
袁逢提议闻人公。
刘表提议故太尉刘矩。
司隶校尉周异提议故司空周景。
董卓,孙坚等人联名提议,张奂,段颎,鲍鸿。
皇甫嵩提议名将皇甫规。
整个雒阳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天子也没有不许的道理,就连窦武,李膺等人,也有了自己的位置,百官欣喜,而袁逢动工也是迅速,不出许久,便将这些院落改成了一个大殿,天子令宫中匠人雕其石碑,分别印刻其丰功伟业,以为后人所铭记。
并且令袁逢留下空位。
天子这个举动,百官心里明白,自己这些人,日后也能够在此地留名,受万世敬仰,名望啊,这是百官一生所追究的,顿时,天子的威望大振,百官皆是感恩戴德,天子发现,庙堂之中,群臣对待自己也是恭敬了许多,从张郃那里传来的消息来看,大臣聚会的时候,对自己的这项举措也是大为赞叹。
还没有等到忠烈堂建设完成,贵霜使节团便已经赶到了。
天子以百官迎接,使节团不过十数人,在接见他们之前,郑玄交代了天子很多事,基本都是些贵霜的礼仪,以免天子不知,出现了什么误会,使节团为首者,乃是昔日与王子一同前来的副使,如今,他为主使前来,看到面前的小天子,他叹息了一声,大拜,说道:
“拜见大汉皇帝陛下...”
他这几句虽说的别扭,却也是明确的表达出了意思。
天子点点头,让他们起身。
他们这番前来,就是为了表达对孝康皇帝的哀悼,他们献上了贵霜王的礼物,这些礼物也谈不上多贵重,就是国王的笔墨,这位国王,也以汉字写了墨宝,天子看了看,是悼友二字,字写的倒也不错,看起来有模有样,还是以建宁体所写成的。
天子受了礼,又赐了一些礼物,他们想要祭拜孝康皇帝,天子也随他们。
主使忽然问道:“不知我国王子,如今可还好”
天子猛地想起,贵霜还有个王子在大汉啊,可他又想不起他在哪里,点着头,说道:“他过得尚好,尚好!”,使者笑着问道:“我还想能够去拜见王子,不知王子如今还何处”
“他如今在太学,稍后我便带君前往...”蔡邕及时出面说道。
听闻这些,使者十分的开心,点着头应允。
之后便是一些繁琐的礼仪了,又是设宴,又是问候,天子倒也没有失礼,一直都是温和的等待这些结束,方才将他们送出了皇宫,使者跟着蔡邕走了出来,其余人都去祭拜孝康皇帝去了,蔡邕与此人走着,此人有些温和的笑着,说道:“多谢蔡公能照顾我国王子....”
“王子良善,不必多谢。”
“唉,我家王子,虽也良善,只是...有些多言语,少静...”
一旁的译者翻译道,蔡邕摇着头,说道:“无碍,如今,你家的王子,沉稳了许久,我也很久没有看到他能开口言语了....”
“嗯”使者有些疑惑,他知道,自家的王子,一向都是坐不住的性子,好动,还话多,走到哪里便说到哪里,如今怎么会变得少言语,莫不是被人凌辱了他皱着眉头,跟随蔡邕,来到了太学门前,还没有进去,便看到一熟悉之人,正站在远处的石经面前。
果然,他如今并没有再言语了,苦着脸,安安静静的。
 
第0398章 四科鬼才
到建宁二十一年八月,忠烈堂方才出现在了雒阳城之中,邢子昂提议,不要加上建宁二字,因日后或许还有其余大臣会入驻此处,到时,会有些不符其名,故而,整个大堂,只用了忠烈二字,天子又安排了相关的官吏,负责照看以及守卫之用。
忠烈堂出现之后,便迎来了大批的士子名士前来拜访,此处的来访人数甚至在一时间超过了雒阳内最为繁荣的景观,建宁石经,对这其中的大贤们,士子表现出了相当大的敬意,就连天子也有些坐不住了,亲自前往忠烈堂,南军士卒早早便包围住了周围,其余人不得进入。
天子与邢子昂,袁逢等大臣启程前往忠烈堂。
从车架之内走出,天子略显得有些疲倦,登基虽不足一年,可是国事极多,连夜批阅,几乎没有任何的空闲时日,不过,他也渐渐变得稳重起来,一举一动,也有了些天子威仪,孩子气已经看不到了,邢子昂与袁逢低着头,站在他的身边,他率二人朝着大殿内走去。
大殿建设的还是比较用心的,虽是在原先院落的基础上翻新的,可是并没有任何的寒酸,金璧辉煌,朱红色的瓦片提醒着这里的尊贵,天子走了几步,抬起头,忽看到不远处那郁郁葱葱的桑树....
天子的表情顿时变得很是复杂,紧紧的盯着那棵桑树,眉头紧皱,邢子昂与袁逢也注意到了天子的异样,不过,他们心里很快便想明白,太子也曾在此处生活过一段时日啊,天子并没有着急着走进大殿,反而是缓缓走到了那棵桑树面前,伸出手,抚摸着树干。
“幼时,朕常与树干,待何子前来....”
“陛下!”
邢子昂与袁逢低着头,拱手拜道。
天子笑了笑,说道:“进去看看罢...”
走进了堂内,看着四处的摆布,天子回忆着,不时的会告诉邢子昂他们,这里曾经是什么地方,对于这周围的地区,他是相当熟悉的,邢子昂与袁逢完全不敢说话,只能认真的听着,走进了主殿里,便看到巨大的石像树立在两旁。
上面便是记载了贤才的姓名,以及所做之功绩。
天子轻轻的读着:
“镇鲜卑伐胡,皓首威且怒....”
“粟米堆如山,家粮三石五....”
“拔剑万人敌,持卷天下师....”
“君率百战师,南军埋英骨...”
一一读去,天子叹息了一声,附身大拜,周围的士卒大臣全然一同大拜。
返回厚德殿之后,群臣便开始忙碌与今年的考核之事,果然,如同荀彧所猜测的,当天下人听闻天子要开考核,并且允许上次失去资格的人参与之后,天子的威望顿时大涨,若是忠烈堂之事让天子收取了军中士卒以及朝中百官的心,那么这番考核便是拉拢了天下士子们的心。
天子又前往太学院与门子学,一一巡视。
九月,庙堂朝议。
天子忽然大泣,群臣惊恐,连忙请罪,并且问之缘由,天子哭着说道:“幼弟陈留王,朕甚爱之,却因阿父之令,许久未能相见,心中格外思念,又不敢坏先帝之诏令,故而心悲。”
听到此言,群臣们都不禁为天子这般亲爱幼弟的行为感到感动,只有明君,才能以这样的胸怀,如此爱自己的兄弟啊,大司农郑玄说道:“陛下,汉以孝仁治国,陛下有这般仁心,而陈留王也未能祭拜孝康皇帝,未能尽到孝心,陛下可令陈留王返回雒阳,祭拜孝康皇帝之后,再行离去...”
天子以为然,立刻颁发诏令,要陈留王刘协返回雒阳。
天下人都陈赞天子兄弟恭爱的行为,称赞道:天子有孝康皇帝之遗风也。
崔寔也立刻写了一份文赋,就叫做《思亲赋》,献给了天子,天子大喜,同时,心里也明白,孝康皇帝为何如此的偏爱崔寔,他又拜崔寔为县侯,赐予百金,美衣裳。
原先的鸿都门学,因天子驾崩,而变得有些荒凉,天子在看到了这些人的作用之后,立刻再次对此地重视起来,尽管心里并不是对这些文赋很感兴趣,却还是做出了一副极为欣赏的模样,又扩大建设了鸿都门学,这使得大汉文赋再一次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天子登基,听从了王符的意见,并没有在政令上做出甚么改变,一切都按照孝康皇帝时期的政令进行,不过,有很多的工程与改革都停了下来,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长期的动工与改革的暂时停歇,给了天下人一次喘息的时机,在这样平稳的政策下,大汉的发展反而更加的迅速。
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孝康皇帝所忙碌的成果了。
他在位的时候,各个郡县都在疯狂的开垦耕地,到了如今,停歇之后,反而是在这些耕地上有了海量的粮食出产,他所修建的水利,让大汉的粮食产量疯狂的提升,他所修建的驰道,让各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兖,豫,青,冀地区的粮食,再一次堆积在了国库之中。
袁公脸上笑开了花。
幽州,贺州,新州,并州,三韩靠着炭石与铜铁的出产与售卖,发展也没有落下,尤其是孝康皇帝晚期,对北方五州的疯狂建设,在此时发挥了真正的作用,北方大兴,南方则是靠着这二十年来的开发与周围扶南,真腊等国的半军事半商业的贸易,也得到了真正的复兴。
益州,西凉地区,靠着与西方诸国的商贸,乃至西域的棉种植,一举成为大汉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如此盛世,前所未见,大汉户籍编录,人口已经接近了九千万!
耕地面积超过了一千万顷!!
铁官建设在北方多地,共有三百七十三座!!
而这些铁官能够出产的铁能够装备二十万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卒!!
大汉的国力迅速的提升,对于边地诸国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最能感受到变化的还是曾经多次入侵东濊的高句丽,随着大汉在东濊与三韩站稳了脚,他们的末日便到来了,无论是镇守在东濊的吕布,还是在幽州的董卓,都绝不是良善之人。
看着大好的军功放在面前,岂有不取的道理
在太尉张温的提议下,驻边新军再一次得到了扩充,虽有蔡邕等大臣反对,也不能阻止天子好武之心,孝康皇帝在世的时候,南军三万,北军两万,边新军四万,水军一万,郡县士卒四万,再加上董卓麾下的两万余匈奴乌桓骑兵,切里撤麾下三万余羌人军,共有士卒十九万。
当然,这其中,最为精锐也只有十万,不过,这接近二十万的士卒,对于周围的国家而言,那是非常恐怖的,大汉周围的很多国家,人口都没有二十万,就是远在西方的大国贵霜,也不过十万士卒,精锐不过五万,他们的精锐还不一定能拦得住大汉的南北军!
朝议之中,太尉张温提议裁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