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高句丽不同,此乃一国一民一君,而其王死于我手,若以单独设置,委派太守县令,只怕难以服众,更难以行政,到那时,若是想要高句丽安稳,便只能董,皇甫一部驻与高句丽,何况,高句丽论地势,论土地,都不是能修建驰道,设立民屯的....”
“高句丽所产者,乃林木也...”
“臣以为,当使高句丽为幽州之部,以刺史统领,委派一太守,县令之事,便以当地部首协同...”
曹操刚刚说完,便又有人说到:“臣有言!”
起身的乃是郎中漕许攸,他任与司空袁逢麾下,他拱手说道:“臣以为,曹公所言不可,以高句丽为幽州刺史下,幽州刺史如何能统辖诺大之地不若,便以高句丽,东濊,三韩为新州,委派一重臣,以管辖之,如今三韩东濊将稳,以三韩东濊之势压制高句丽....”
他说着,曹操却是低着头笑了起来,他并没有因为许攸反对自己而愤怒,他之所以要反对邢子昂的言语,无非就是改变这死气沉沉的庙堂,显然,他做到了,那几位老臣显得很是惊愕,他们有些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坐在这庙堂里太久了。
多少年了,他们的提议从来没有被否决过,朝中也没有因为一件政事而出现过这样的争论,这些建宁时期所留下的老臣,在这新的朝议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犹如无助的幼童,迷茫的看着陌生的周围,当袁逢抬起头,看向天子的时候。
小胖子也正在看着他。
袁逢心里一颤,顿时明白了。
他没有再言语,看着朝中群臣,就在许攸发表完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荀彧立刻起身。
“臣以为,许公所言不可!”
“臣以为,荀君所言不可!”
“臣以为,黄公所言不可!”
“臣以为,陈君所言不可!”
朝中顿时出现了无数争论,众人都在思索着,当如何处置高句丽之事,看着年轻人挥舞着拳头,热情洋溢的争论着,袁逢有些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融合不到
第0414章 司徒无双
“他们,真是如此说的”
小胖子慢条斯理的问道,他惬意的坐在胡椅上,闭着双眼,问道。
张郃附身,说道:“确实如此,蔡公言之,教化之事,棍棒先行,棍棒已施,便要给予仁政,若一味施暴,绝非善事,他联系了朝中老臣准备与朝议向曹君等人发难”
“嗯你做的不错,继续监察,发难腹议倒也无事,只是若有意与孙坚,宋酆等人联络者,直接处死,不必询问朕的意见”小胖子说道。
张郃背后发凉,拱手说道:“臣遵旨!”
“哦,对了”小胖子睁开眼睛,看向张郃,说道:“朕听闻,君子雄,颇有你的风采,少年了得,明日,便让他入羽林为郎,听候差遣”
“多谢陛下大恩!”
“不必如此张君乃朕之心腹朕与你,庙堂之内为君臣,平日里,便以友人处之”
“臣不敢!”
张郃小心翼翼的离开了厚德殿,天子的言语,听听便好,他若是当真,在私下里真的跟天子以友人处之,只怕他跟儿子的首级明日就要挂在城头上了,作为绣衣使者的主官,天子的耳目,他知道,自己的位置究竟有多么的危险,就如天子所交代的,若有异动,不必询问,直接处死。
为什么不必询问呢
因为天子不能知情,而他这个知情者,很有可能便会惨死在群臣的面前,不过,他在这个位置待了如此之久,心里早已做好了准备,他知道,即使自己惨死,他的孩子依旧会受到天子的重用,会继承自己的侯爵,天子若不如此,也没有大臣再敢坐上自己的位置了。
看着张郃离去,小胖子久久未曾言语,皱着眉头,从案牍下拿出了纸张笔墨,开始写了起来,他写的全然是人名,写满了整整一张,他看着这纸张,不断的标注书写,韩门站在门口,低着头,任何人都不许入内,小胖子忙活了许久,方才将手中的纸张翻身盖住。
“韩门”
“国家!”
“朕要去永宁宫”
宋太后看着面前的小胖子,笑呵呵的,又给他夹了几口饭菜,说道:“多吃些,你今日,愈发消瘦了”,小胖子笑了笑,看着宋太后,沉思了片刻,说道:“阿母,外公身体可还安好”
“还好,怎么,想你外公了”
“是啊,朕是有些想念了”
“阿母不知啊,朕太久未曾听过外公的声音险些忘了他的模样”
听到小胖子这么说,宋太后一愣,慢慢皱起了眉头,问道:“你这是何意莫非他已不去朝议”
“阿母勿要多想,外公自然是去朝议的,只是,他不曾言语,也不曾起身,故而孩儿有些忘却了执金吾之位,督查雒阳内外,为王事劳,可见外公甚是劳累啊”
“皇帝”太后皱起了眉头,有些认真的说道:“你若是对外公不满,可撤了他的职,也可罚他的罪,不必到我面前来说这些”
小胖子有些惊愕的看着面前的阿母,叫道:“阿母何意耶孩儿岂敢对外公有半点不满”
“阿母”,小胖子笑着,说道:“阿母错怪了孩儿啊,无论外公如何,他始终都是朕之至亲啊如今庙堂之内,新老臣子,颇有纠纷,朕担忧臣子失和,误了国事外公贤明在外,又为朕之外公,若是他能在庙堂之中,言语一二,也是善事啊”
谈了片刻,便有宫女抱着小饶阳走了进来,小饶阳在宫女的怀里,惬意的打着哈欠,看到在座的小胖子,双眼一亮,整个身子都朝着他伸去,奶声奶气的叫道:“阿父,抱!抱!”
小胖子大笑着,起身,将小家伙抱在了怀里,伸出手,捏了捏她圆滚滚的小脸,说道:“若冰,叫错啦!不是阿父,是长兄!”
“阿父!”
“是长兄!”
“阿父!”
“长兄!”
“哇”
“好了,好了,是阿父!”
小公主这才停止了哭闹,笑了起来,在小胖子怀里拱着,不断念叨着阿父,小胖子无奈的苦笑着,看向了宋太后,说道:“朕比起阿父,明明瘦了那么多,为何这厮就是分不清呢”
宋皇后瞥了他一眼,没有言语。
“走,走,朕的乖女,朕带你去玩啊!”,该交代的事情,小胖子也已经交代了,便抱着小家伙离开了永宁宫,他带着小家伙,来到了皇后所在的永慈宫,刚刚走了进来,便看到蔡皇后率领众人正在等候着,小胖子逗弄着怀里的小公主,指了指蔡皇后,说道:“叫阿母!”
小公主咬着手指,想了半天,叫道:“嫂嫂!”
“嗯”
“你这厮是故意的罢”
“哇”
“好了,好了,你不是故意的。”
蔡皇后笑着,从他的怀里接过了小公主,在皇后的怀里,小家伙反而变得非常乖巧,痴痴的笑着,就在刚才,她还揪小胖子的短须来着!小胖子对此有些抱怨,她明明能认得蔡皇后是嫂嫂,就是认不清自己!这分明就是有意的啊!
正在聊着,韩门走了进来,小胖子转过头,看着他。
“国家,太后出了宫,朝着宋府去了说是要拜见家中二老”
“哦”小胖子笑了笑。
“啊为何不直接将外公他们接来,还要亲自前往”皇后有些不解的问道,小胖子笑着说道:“外公行事多忙碌,朕不忍使之劳累”
看着正在逗弄小家伙的皇后,小胖子看了许久,入宫之后,皇后也是渐渐成熟起来,也更是美艳,看的小胖子时常入迷,他痴痴的笑了笑,说道:“不知何时,你也能为朕诞下一子来”
蔡皇后白了他一眼,抱着小家伙,转过头,没有理会他。
当天子回到了自己的厚德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小胖子坐在胡椅上,闭目沉思,如今庙堂之中所发生的争斗,自然都是出自他的安排,过去的庙堂,经过孝康皇帝的强势时期,故而变得极为的沉稳,犹如一潭死水,完全没有半点的活力。
群臣也少有进行政策上的争论,都快成为了那几个老臣的一言堂。
这样的情况,在孝康皇帝时期,或许是好的,孝康皇帝力图中兴,需要的是能完全听话,不会阻挠革新的大臣,可是到了熹平年,就出现了一些变化,当今天子,年轻气盛,心里满是一番大业,何况经过孝康皇帝建宁中兴,如今大汉的局势也稳固了下来。
他希望能够出现一个有活力,群星璀璨的庙堂,而不是死气沉沉的。
另外,这些老臣,高居三公之位,威望声势都太高了,作为跟随过孝康皇帝的老人,与军中诸多将领的关系也是密切,天子也说不上是忌惮,只是,他希望,朝中不要有太多的老臣,对自己的事情指手划脚的,他本来的意图就是要让袁逢几人离开庙堂。
可却不能让曹操他们接替了他们的位置,因为朝中不能一方独大,像崔寔,就能留在司徒的位置上,因为他不会反对自己的政令,他太过年迈了,整日浑浑噩噩的,没有清醒的时候,朝中都称为无用司徒,不过,他的声望资历,却是能完全的碾压曹操等群臣。
另外,他还想要扶持宋酆,卢植这二人上位,可是没有想到,蔡邕竟会表现的如此刚烈。
蔡邕是天子的岳丈
第0415章 天子有后
当天子黄盖到达司徒府的时候,老司徒拄着拐杖,率领家子前来迎接,家子从两旁扶住他,司徒浑身哆嗦着,双眼也有些浑浊,看着远方,愣神。
小胖子看到亲自出门迎接的司徒公,连忙下了车架,快步走了上去,笑着说道:“朕来拜见司徒公,司徒公又何必出门迎接呢”
崔寔呆愣了许久,没有回话,天子无奈,又重新问了一遍,崔寔这才笑了起来,说道:“天子前来,臣子岂能不迎”,他哆嗦着,请天子驾往府内,天子却不愿乘车,亲自扶着他,走进了府邸之中,到了书房,司徒公与天子对坐。
看着面前低着头,老态龙钟的崔公,天子看了许久,哀叹了一声,说道:“崔公老矣。”
“臣服侍四代君王...如今,也到了该走的年纪啦...”崔寔说着,颤颤巍巍的从案牍下拿出了一本书籍,放在了案牍上,勉强的睁开双眼,看了看书上的内容,有些爱怜的抚摸着书籍,抬头看着天子,说道:“此物...臣要献于陛下....”
天子有些好奇的从他手里接过了这些厚厚的纸张,纸张还没有进行修订,也没有写出标题目录来,全篇还有不少修改的痕迹,他认真的看了片刻,问道:“这是”
崔寔笑着,说道:“臣与孝桓皇帝时期,曾写政论三十篇,献于孝桓皇帝,奈何,孝桓皇帝并未听取,在孝康皇帝时期,臣又修此论,为七十篇,献于孝康皇帝,孝康皇帝虽重视,却因百官阻挠,诸时烦杂,亦未曾听取.....”
他苦笑着,说道:“老臣不敢弃,前后修书二十二载,此乃臣之政论,共有一百三十二篇,今献于陛下,若陛下能采用,臣苦心不负...”
老司徒有些期待的看着小胖子,小胖子笑了笑,翻开了政论,开始认真的看了起来,首篇,便是农篇,崔公写道:“四海定,中原富饶,边塞不堪,若以百姓强行迁之,定生不良,或以戍边为屯,以百姓服役,开垦边塞之地,贫富均匀....”
小胖子瞪大眼睛,认真的看了起来,看了看末尾的书写日期,这篇文章书写与建宁九年...
“妈耶!”小胖子心里忍不住惊呼起来,早在建宁九年,在十五年前,崔公便已经看到了大汉海内皆定之后的局面了小胖子急促的翻开了下一章,乃是工篇,老大人在这方面来说,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希望庙堂能够资助国内的手工业者,可通过产物之输出,使万国服从。
小胖子皱着眉头,以商贸来控制他国还能不战而胜他心里是不太相信的,又连忙翻开了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除了农篇之后,其余内容,就让小胖子有些不明所以了,甚么海贸为国之重,甚么以商攻国,甚至还有拆掉雒阳城墙这样的妄言...
合上了书,看向了面前的老人,老人一脸期待的看着天子,问道:“陛下以为如何”
“甚好,甚好...”
天子轻笑了起来,说道:“朕日后定当好生观摩....”
天子只是说了好生观摩,并未有说接下来的施行之事,老人再次低下了头,说道:“若是如此,那便多谢陛下了....”
小胖子并没有在这里待太久,又聊了片刻,便告辞离去了,老司徒想要亲自恭送天子,却被小胖子婉拒,并且要司徒好生照看自己,当天子离开之后,老司徒的长孙笑着走了进来,有些欣喜的问道:“祖父,天子可是接受了《政论》”
老人没有回答,低着头,半睡半醒,浑浑噩噩。
回到了厚德殿,天子还是紧锁着眉头,崔公提出的那些政论,对他的冲击实在是有些太大了,他也才想明白,为何当初孝康皇帝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政论了,有些政论,实在太过于荒谬,可即使如此想着,他心里还是有些异样,总是想要再翻开政论,看上一二。
整整一夜,天子都在看着政论,未曾入眠。
与此同时,大汉还是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下,国力再一次出现了巨大的上升,也难怪孝康皇帝总是教导天子,言之,国之强盛,在于吏治,大量的人才出现在大汉各个基层,乃至于庙堂之中,从太守到县令,从三公到议郎,就没有一无名无才之辈。
这些人才的作用,在各地的建设发展之中显而易见。
二月,司空袁逢请辞,以卢植拜司空。
廷尉张俭请辞,以尚书史郭嘉为廷尉。
到了三月,天子召开朝议。
此时的朝议,再也没有以往的那种沉闷,或者异口同声的请烹之声,商讨各地政事的时候,群臣都险些动起手来,争论不休,看着他们的模样,人群之中,蔡邕心里忽有些感慨,在建宁初年,朝中也是如此的局面啊,人才济济,刘矩,何休,闻人袭,王符众人争斗不休,还时常斗殴。
与如今何其相似,只是,所有老臣都离去了,只有自己一人,不合群的站在此处。
“朕欲巡视天下,如孝康皇帝故事,诸君以为如何”
小胖子看着群臣,肃穆的问道。
蔡邕摇着头,天子太过直白,也完全不是思量的语气,直接便锁死了这件事,他很想告诉天子该如何去做,真正的天子,应该给心腹交代这事,让心腹在朝中提出,自己再做决定,这样才能真正的人君所为,孝康皇帝便是那样做的....
不过,天子年轻气盛,国力又非从前可比,只怕便是自己上言,也难以听取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