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当然,在袁逢与蔡邕的身边,也有一批的支持者,袁逢是因他劳苦功高,又有袁绍,袁术在外,故而不少人认为他能够进取司徒的位置,却不知,正是因为袁术,袁绍在外,天子才不可能让他成为司徒,不然,袁家的势力岂不是就遏制不住了
外有袁术领军,袁绍执牧,内有袁逢令百官....这当然是不行的。
另外便是蔡邕,蔡邕可是天子岳丈啊,如今来看,蔡美人很可能便是皇后了,蔡邕又是天下名臣,身为司徒,自然是最合适的,可天子并不希望大汉再次出现外戚之类,蔡邕,他会重用,但是绝对不会让他全盘干涉政事,他能去管管学子,带动大汉文风,便已经够了。
天子不急不慢的走了进来,坐在上位。
俯视着百官,邢子昂带领群臣,拜见天子。
天子点点头。
“陛下!请烹王....”
大臣开口,却忽然变得迷茫起来,看了看周围,似乎这才反应了过来,呆愣了许久,方才沉默着回到了原位上。
“唉....”
群臣之中,不时传来叹息声,朝中没有了王节信,百官并没有预想之中的那般欣喜,反而,有些不适...看着百官落寞的表情,天子也是绷着脸,说道:“崔公何在”
群臣之中的崔寔一愣,抬起头,走到了正中央,他平日里,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才华,就是写写文赋,吹捧天子,靠着这个本事,他也成功的成为了百官之中最为年长的老臣,熬死了一大批的老臣,最早跟随孝康皇帝的那些老臣,似乎就剩下他与曹嵩二人了。
天子笑着说道:“朕欲拜公为司徒....”
崔寔一听,张大了嘴巴,群臣更是不可置信,崔寔就那个只会写文赋谄媚的贼子建宁十一贼之一他如何能为司徒后来,他们一想,王符这样的都能当司徒,似乎崔寔也没问题啊。
崔寔却皱着眉头,说道:“老臣何德何能,高居司徒之位属三公之列”
嘿,你马屁拍的好呀,群臣有些鄙夷的想到。
“公作《政论》而天下惊,《四民月令》更是益与万世...又治北方雪灾,使得幽贺之民,三年以来,未曾受苦,功德之高,足以为司徒也,公莫要推辞!”天子起身,慎重的拜道。
崔寔连忙回礼,天子如此礼重,他也不好再推辞,拱手说道:“臣遵旨!”
群臣贺之,天子又看了看邢子昂,邢子昂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有半分的恼怒,微笑着,他本来就不看重高官厚禄,崔寔之才,他是知道的,若是崔公能够让国家更加兴盛,百姓更加富裕,他绝不会有半点阻挠,看到他这般模样,天子心里似乎才有了一些松懈。
他又问道:“曹君何在”
既然是君,说的自然便是三韩令曹操,曹操起身,走到了中央,拱手拜道:“臣在....”
“郑公....”
“臣在...”
天子说道:“郑公年纪颇大,朕不忍使之劳累,请教以门下学,教导经血学问,育国家之才,以三公之位视之.....”,郑玄皱了皱眉头,的确,比起国中杂事,他还是对学问更有兴趣,能够治理经血,培养自己的门生,弘扬儒学,他并没有甚么不开心的。
只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悦,看向曹操,想着,莫非我还不如这个后生麽
随后,曹操便立刻接替了郑玄的位置,成为了司农,这也是百官所没有想到的,百官之中,也只有曹嵩,极为的开心,有些得意洋洋的望着袁逢,他与袁逢不太亲善,虽然他们的孩子都是好友,平日里,因袁术与袁绍,袁逢没少炫耀,沾沾自喜。
如今,曹操直接进入庙堂,稳居高层,这让曹嵩自然极为欣喜,看到他这模样,袁逢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别过头去,曹嵩咧嘴笑着,曹操成为司农之后,也很是恭敬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这个态度让百官心里好受了一些,司徒崔寔也是如此。
天子问他,眼下当如何行事的时候,他只是摇着头,说道:“目前正好,照旧便可。”
似乎并没有想要继续王符新政的意图,这让百官也认同了这位新司徒。
朝议结束,曹嵩也不避嫌,直接将曹操拉到了身边,笑着,走在他的身边,不断的夸赞着,刻意炫耀与众人看,看到阿父这般模样,曹操无奈的说道:“阿父...我这才做了大司农...这...”
“嘿,这又如何你做大司徒,可不是因你是我的儿子,是因你的才华,是因为天子的贤明....你可不知道,当初袁逢那
第0410章 曹操逞威
曹操在担任大司农之后,并没有如同他在庙堂之中的表现一样低调,他知道,只有让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自己才能在朝中稳住地位,天子让自己来接替郑玄,就是想让自己能够带来一些老臣们所做不到的事情,袁逢对于他,也很是看重。
虽然袁逢与曹嵩的关系依旧没有得到缓和,但是对于面前这个极为才能的年轻人,袁逢还是选择了信任与扶持,有了天子与袁逢的扶持,曹操也就放开了手脚,在三韩地方上的时候,他便施展出了很出色的才能,可是在三韩,他作为边疆大臣,还是没有放开手脚,生怕引起误解。
可是到了这庙堂,他就没有这样的拘束,他手中又无军权,又没有甚么势力,他在上任三日之后,便对于屯田制的弊端,提出了三项变革内容,书《熹平屯田考》,在表文中,他提出了先前屯田制的弊端,从百姓渐渐消失的开垦热情,从耕作工具的革新,以及豪强对于屯田制的阻碍。
首先,是百姓已经没有了原先那般热烈的开垦热情,在建宁初年,大汉耕地极少,大部分都在豪强大族的手中,导致百姓的日子极为贫苦,孝康皇帝大手一挥,便下令屯田,使得天下新增耕地无数,同时,又拔掉了一大批的豪强,将他们移居与边塞。
让中原数州的产粮连番上升,到了如今,开垦了二十多年,家家户户都拥有田地,而对于豪强世家也有严格的律令禁止他们兼并土地的行为,因此,百姓们已经丧失了原先的热情,导致开垦的耕地数量连年下降,就连原先负责屯田的屯田中郎将这样的位置,也是逐渐失去了原先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曹操认为,庙堂过于重视兖,豫,青,冀等州,却忽视了边疆数州,在这些大州,能够开垦的耕地是要多于中原地区,如今,应该将开发的目标放在边疆地区,另外,提升产粮在官员政绩审核之中的地位,这样能够促使官吏们更加重视耕地的开发。
对于那些出色的地区,庙堂还应该有赏赐,在赏赐之外,若是有人荒废农田,还应该进行处罚,将此条例并入汉律,曹操提出了很多的想法,他计划要在四年之内,让并州,幽州,三韩,荆州,扬州,益州的耕地赶上中原地区,让大汉在农业取得巨大的进步。
第二点,也就是在耕作技术上,曹操认为,要大规模的推广农书,还希望庙堂能够聚集农科人才,编写新科农书,而在鸿都门学的工部,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新农具,这样新农具的使用方法,也应该编写在农书之中,另外,对于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方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这两点,当然都是让天子与百官极为的赞同,同时,也认可了这位司农的能力,可是到了第三点,百官就有些笑不起来了,曹操认为,目前的豪强大族,依旧是地方上土地发展的主要阻碍,虽然在耕地上,庙堂对他们做出了限制,可是他们还是隐藏了大量的奴仆佃户,这是当要清查的。
他认为,对于地方豪强,还要对他们的奴隶佃户进行限制,数量必须要上报庙堂,不然便要重罚,而那些隐藏人口,应该分派进入屯田大业之中,在南北进行开垦,另外,对于世家,他也做出了相应的限制,这条革新法提交之后,百官顿时就沸腾了。
你曹家自己不就是大户豪强麽何来颜面啊
在提交之前,曹操便将曹家的奴仆佃户数量上报庙堂,以表清白,在看完了他的提议之后,天子十分的开心,并且允许了他在屯田上的革新,浩浩荡荡的革新便开始了,从调动百姓的热情,以及到官吏的鼓动惩罚,新农具的推广使用,农书的编撰,对百姓耕地的保护。
以及,对于豪强们的佃户奴仆限制。
最为可恨的是,曹操在五月初颁布了新策之后,在十五日后,便开始了惩治,也就是不给豪强反应甚至思考的机会,很多豪强大族甚至都没有接到消息,便迎来了严厉的惩治,对于豪强,曹操从不客气,就如同他昔日为济南相的时候,大力铲除当地豪强,使得地方清明,官吏畏惧。
而同时,世家自然也是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在王公逝世不到数月的时间里,曹操成功的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百官心里的大奸贼,不过,曹操的这番举动,给人力空虚的南北方送去了数十万计的农民,他想要在四年之内完成对幽,荆,贺,新,三韩,荆,扬,益,并九州农业振兴的目标有了人力基础。
同时,曹操还进行了对边地移居的鼓励政策,百姓集中的中原几州,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合理,曹操认为,这是很大的弊端,而汉人又对家乡看之甚重,绝对不会想要离开,曹操只能尽全力的鼓励边塞入驻,甚至,诸多地区的罪犯,也被他带去边塞进行开垦。
“陛下,请烹曹孟德”
百官哭诉着。
天子看着百官,心里大笑,脸色却未曾有变,皱着眉头,看向了曹操,说道:“曹君,朕见百官如此痛楚,革新之中,可是百姓遭受了甚么大害”
曹操起身,走到了正中央,拜道:“陛下,百姓并未曾遭害,大喜过望,仰拜雒阳,只是,百官之中,不少人私藏奴隶佃户,被臣所查出,故而如此....”
“哦”天子疑惑的看向了群臣。
群臣低着头,咬着牙,没有言语。
“孟德多虑啦,庙堂群臣,全然都是些爱国爱民的贤才,岂能会做出害民损国之逆事群臣,朕还是信得过的,孟德日后也就不要再寻他们的麻烦....”天子肃穆的说道,百官心里感激,又是连忙拜谢,曹操也是说了遵命,便返回了自己的位置。
这一次,曹操可谓是给了天子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依旧是那副恭敬的模样,低着头,坐在袁逢的身后,袁家与天子的关系甚是密切,曹操的谋划虽对袁家也造成了打击,可是对袁逢而言,能够跟随天子,比一些佃户奴仆之类的要有用的多,他们袁家便是第二个支持曹操的。
随后便是荀氏,陈氏,杨氏,司马氏之类的世家大族。
有这个机会能够离天子更近,代价不过是付出一些奴仆,何乐而不为呢
就算是有限制,大族应对的办法也是多的很,进行分户分家,将限制的危害压到最低,这并不能伤到他们的根基,就算门子学创立,可两大学府之中,世家子弟还是占了将近八成,孝康皇帝限制世家,但是并没有放弃重用他们,当今天子依旧如此。
袁逢是在庇护着曹操的,与邢子昂一同,压住了很多大臣们的弹劾,以及准备施行的报复行为,群臣不敢与袁逢作对,不过,曹嵩便倒霉了,在短短的几天内,他被群臣找出了很多的错误,小到他在接待贵霜使者时的礼仪错误,大到他的下属接受真腊贿赂,告知海军情况之类。
曹嵩可找不到人来保他,在这么大量的过错面前,天子也是护不住他的,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告老还乡的准备,大臣们疏远了与他的距离,身为九卿,他身边竟没有甚么大臣敢靠近。
第0411章 公孙伯圭
在曹操建设边塞的蓝图之中,显然,高句丽地区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这还是因为交通问题,从贺州运输炭石至于三韩,东濊,则需要从下方绕过幽州,通过幽州驰道感到三韩,耗时耗力,而到达东濊就更加艰难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远离庙堂中心的三韩,东濊想要发展起来,是不可能的。
只有兼并了高句丽地区,才能让帝国东部完全的连成一片,甚至,可以说,整个东部沿海的所有地区,都会成为大汉帝国的一部分,东部再也没有任何的外来威胁,除非是来自海面,这可以让帝国减少对东部地区驻军的减少,会省下很大的财政支出,对于国力的提升是有重要帮助的。
因此,他再三的与张温发文,希望太尉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高句丽的问题。
张温却没有理会曹操的催促,依旧是不急不慢的一点点压迫高句丽的活动范围,他很清楚,目前的高句丽,不过是笼中之鸟,在之前他与扶余的大战,更是彻底断绝了他能逃亡的任何可能性,或许他获得了大胜,让扶余人再也不敢对他们有非分之想。
可是,这同时也让扶余人对高句丽的戒备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仅仅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军旅,便能击溃扶余最为精锐的部队,这让扶余如何不心惊在这样的情况下,扶余人在边界上,做足了准备,不敢说能打败前来的高句丽人,但是要让他们出不去,还是能够做到的。
最为痛苦的,还是当今的高句丽王,他的确是一位才能不错的君主,他在治政方面,军事方面,都有不错的才能,他曾花下重金,来收购大汉的兵法书籍,也曾打探一些大汉名将的事迹,并且学习,不过,他如今的能力,比之这位大汉的“狂人太尉”还是相差甚远。
大汉曾出现过三位名将,张温可以算是他们之后的第四位。
张奂是最初的名将,他的军事才能,更多还是体现在他强大的个人魅力上,只要是他作为主帅,士卒们便能发挥出十成的战斗力,宁死不退,他可以率领数千人与十几万人征战,而他的属下都不会有半点的畏惧与退缩,因为此人对士卒极为亲善,将士卒视为生子。
因此,他往往以少胜多,屡战屡胜,最后也是败在了数量上,他是大汉声望最高的大将。
之后的段颎,与他截然不同,段颎善奇袭,善险策,他从不在乎胜利之外的任何事,在面对羌人的时候,他能够带领士卒,左突右攻,一路孤军深入,直接抓了对方的大王,让整个羌人联盟顿时瓦解,威震天下,在后来面对山越,也是如此。
久久未有动手,动手便是直接除掉了山越的主力军,其余皆降。
皇甫规,则是勇,或是莽,永和年间,羌人攻三辅,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率军十万征伐,却是不克,又中了羌人计策,在射姑山大拜,马贤战死,朝中人人惊慌失措,在这个时候,皇甫嵩仅率八百士卒,与羌人血战,斩首无数,活生生将羌人打的退却!
如今的张温,与他们都不同,张温胜在大局眼光,进军又极为的稳重,不慌不忙,以最为安稳的方法来将敌人歼灭,这与他平时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不过,正是这样的行军部署,打乱了高句丽王的一切部署,他想好的一切谋略,在这样平稳的蚕食之中,完全没有任何的作用。
当四路大军绕过王城的时候,高句丽王只能率领其余的惨军,龟缩在与扶余的交界处。
“唉....”
浑身是伤的将军低着头哀叹着,到了如今,他们已经近乎于绝望,如今想的不是如何去击败汉军,而是,如何能在张温的手中保命,年轻的高句丽王牵着马,看着麾下这支惨军,他的甲胄没有半点完好的地方,额头上也是有几处的血痕,眼里满是沧桑。
看着这些低头哀叹的人,他也说不出话来。
“诸君不必如此!仅仅几场败仗,便让各位如此丧气莫要忘了,我等也曾击溃过汉军,还是以少胜多,可见,汉军也未必不可胜,如今,未战而丧胆,又是何故”说出这番话的并不是高句丽王,而是他麾下的一位老臣,老臣花白的胡须,如今也被鲜血染红,染黑。
听到他的言语,几个将军并没有言语。
击败汉军,他们当然知道老臣指的是甚么,这汉军之中,有一支军旅,五千人左右,人人皆有马匹,可谓是精锐,不过,令他们惊异的是,在几场战争之中,他们打的这支劲旅满山乱跑,数百人都能追着他们打!唯一值得陈赞的,就是这支军旅逃命很厉害。
他们在这张大战里,起码被高句丽人击溃过十几次,可是,从来没能抓住过他们一个人,甚至是一匹马!!
而他们逃亡之后,便会厚颜无耻的叫来同属的汉军,这些汉军就会反追着他们打,到了最后,他们也逐渐明白,这支军旅,压根就是斥候,五千人的斥候,就是来打探他们的位置的,根本不是要跟他们作战的,还唤作甚么骁勇营!呸!无耻之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