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同样是十三州之地,北汉国和吴越国的人口,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到目前为止,北汉国的十三州之地,仅有不到一百万人口。
然而,单单是吴越国的秀州,就足有二十万人口。至于吴越国的国都,西府杭州,更是拥有惊人的三十九万人口。
客观的说,杭州的总人口,只比南唐首都金陵的人口,稍微逊色那么一点点而已。
所谓北人擅弓马,南人善舟船,由此衍生出来的特性其实是,南方人比北方人,更会赚钱做生意,而北方人则更擅长搞武斗。
面对城高沟深的秀州,李中易轻描淡写的下令“找一些嗓门大的士兵,让他们告诉城内的守将,现在开城投降,还来得及。否则的话,天朝上国的雄师,无法保障他们的身家安全。”
一直侍立于李中易身后的张三正,不由撇了撇嘴,暗暗觉得好笑。
李中易明明知道秀州的守将,绝不可能不战而降,他却偏偏派人当众喊话劝降,这显然是明目张胆的挖坑嘛
在李家军中,早就传言,晋阳的穷汉多,南唐的美人多,吴越的银钱多。
听说要南下讨伐吴越和南唐之后,禁军中的将士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报名参战,惟恐被留在开封守城。
实际上,不仅仅是将士们个个希望随军从征,就连张三正也很想上阵多杀几个敌人,多抢一些钱财。
按照李家军出征的规矩,尽管一切缴获要先交公,但是,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功劳越大的袍泽,分得的红利也就越多。
张三正一直待在李中易的身边,自然也就丧失了,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大好机会,实在是令他扼腕叹息不已。
秀州的守将,乃是镇海节度使王兴考,他同时也是镇海都的都指挥使。
因为军制的不同,在李家军中编制人员仅为百余人的都,放到吴越国中,却是类似于军的编制。
秀州的守军共有一万五千人,然而,由于长达近百年的和平生活,让吴越国的将军们已经和实际上的战争,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状况。
说白了,也就是,和平的时间太久了,导致王兴考除了会守城之外,已经丧失了出城迎战的能力。
当李家军喊话的内容,传入王兴考耳内之时,他不由冷笑道“想不战而获,李贼真的没睡醒么”
“来人,找几个大嗓门,向北贼喊话,告诉他们,我吴越国多的是英雄好汉,绝不是贪生怕死、不战而降的孬种。”王兴考明明心里感到了巨大的恐惧,碍于钱氏待其不薄,也只能强装镇定的予以反击了。
“我吴越国以臣事汉朝,为何兴兵来伐,好没道理哇”
王兴考只是列明了喊话的范围而已,并没有规定喊话的具体内容,结果,喊话的人居然文诌诌的开始掉酸文。
李中易听清楚王兴考的喊话后,不由微微一笑“身为军人,却崇文抑武到如此的境地,安能不败”
“是啊,皇上,武臣就该浴血疆场,奋勇杀敌,哪来的那么多学问可讲”张三正见李中易的情绪不错,也就凑着趣儿的逗乐。
李中易含笑下令“命令李永堂,必须于一个时辰之内,轰塌秀州的城门。”
经过这么多次的战役之后,利用火炮轰开敌军的城门,即使再慢也从未超过一个时辰。
说白了,李中易给李永堂留下的轰击时间,可谓是异常之充裕。
“听我口令,校准炮击,开火”李永堂不慌不忙的下达了校准炮击的命令。
在李家炮军之中,按照炮兵操典的要求,在炮击之前,都会由一门炮作试探性发射,以便进一步标定炮击的上药量、角度、风向和方位。
“轰”12磅炮准备就绪之后,随即发出令人惊恐的怒吼声。
“咣”第一发炮弹并没有击中城门,而是狠狠的砸到了墙面上。
王兴考就觉得脚底下一阵剧烈的摇晃,他下意识的两手扶住了箭垛口,又在亲牙的帮助下,这才勉强站稳了脚跟。
然而,王兴考附近的普通官兵们,就没有他这么的幸运了,众人被震得左摇右晃,纷纷跌落于地面之上。
“仰角减三度,炮身偏西加五度”
城下的李永堂,放下手里的单筒望远镜,下达了一连串的指令。
等整个炮群的二十门12磅炮,全都调整就位之后,李永堂毫不迟疑的下令,“开炮”
“轰”
“轰”
“轰”
炮声接二连三的响起,由于火炮压低了仰角,目标直指城门洞,其结果是,城上的王兴考以及他手下的官兵们,仿佛跳广场舞的大叔一般,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不断的左摇右晃。
在单筒望远镜的镜头里边,李中易看得很清楚,二十余门12磅炮,采用三段击的方式,依次有序的发射。
第一波次的炮击,没有一发炮弹命中城门洞,然而,原本看上去异常坚固的秀州城墙,夯土之外的青砖,左一个大坑,右一个大凹,别提有多难看了
“咳,滑膛炮的准头,终究还是弱了许多啊”李中易把单筒望远镜递给了张三正,十分遗憾的摇头不已。
“皇上,滑膛炮不准,那什么炮打得准”张三正听出了李中易的遗憾之意,便趁着兴头,仿佛好奇宝宝一般的提问。
李中易笑了笑,说“等搞出了线膛炮,你就知道了,啥叫真正的火炮”
此次南征,主要是乘船,所以,李中易把12磅炮尽可能的带了来。
其目的,其实就一个尽快的平定吴越国,以便迅速西进,灭了南唐国
第1372章 取秀州
在整个江南地区,城高沟深的大城可谓是多如牛毛,如果没有12磅青铜火炮的助力,很难迅速的平定的江南。
历史上,后金能够迅速的入关,并平定江南地区,和孔有德率领的火器部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后,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靠了大明山东巡抚孙元化。然而,孙元化做梦都没有料到,他所倚重的孔有德竟然发动了吴桥兵变,并率军渡海投奔了皇太极。
对于归附后金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皇太极给予极为优厚的待遇,官仍照原职,低者提升。皇太极称帝后,特敕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史称“三顺王”。至“三王”南下征战,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
正因为有了孔有德的火器部队的支持,后金军队纵横整个江南无敌手,并快速破城无数。
如今,李中易携带大量的12磅炮,南下进攻南唐和吴越国,就是想尽快结束南征之役,让整个国家早日重回大一统的局面。
现有的12磅炮,全部都是滑膛炮,滑膛炮的准头确实非常之差,除了靠经验之外,更多的是靠运气,来提高命中率。
不过,这么多的12磅炮同时开火,城头上的王兴考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已经被吓得面如土色,两腿战栗,惊恐难安。
包括王兴考在内,大家都没有真正见识过火炮的威力,此前,就算是听说过,也只当是吹嘘的笑话罢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王兴考驻守的秀州城只坚持了半个多时辰,城门便被李永堂的炮军给轰开了。
“杀呀”李勇率领的骑军,仗着战马腿快,当先杀入了秀州城门。
李中易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觉得很是无趣。类似眼前的这种,架起火炮轰破城门的游戏,李永堂已经玩得异常熟练了,从开火到轰开城门,没有丝毫的悬念。
大军杀进城中之后,秀州的守军如鸟兽散,纷纷朝城外逃去。
然而,李勇这个党项蛮子,早就熟悉了败军的套路。他的绝大部分骑军兵马,都安排在秀州的四门之外,目的就是顺路拦截从城中逃出的溃军。
秀州的快速陷落,消息很快就传回了西府杭州,钱俶得知消息后,惊得目瞪口呆。
在钱俶看来,城高沟深的秀州城,哪怕不能坚守一年,至少守上三个月肯定没有问题的。
然而,钱俶从败军嘴里得知,李中易掌握了一种妖法,城池在妖法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和几乎年年征战的中原地区不同,秀州乃至整个吴越国,已经好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秀州的州库里,粮食、兵甲、银钱,可谓是堆积如山。
“禀报皇上,秀州库里的银钱,足有两百万贯之多,存粮也大多完好无损,超过了三百万石”
经过三天的仔细清点,秀州城里的收获,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
同知后勤司事的叶同明,手捧着帐册,美滋滋的禀报了拿下秀州之后的各项收获。
李中易抓过茶盏,小饮一口茶汤,笑道“你这个守财奴,终于又大发了一笔横财。”
叶同明陪着笑脸说“皇上,这不当家之人,哪知开门五件事之艰难下臣的手头越宽裕,皇上您统一全国的步伐也就越快。”
李中易微微一笑,打仗就是打后勤的正确理念,已经深入了人心,以至于叶同明随时随地都拿来说嘴。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叶同明这个管后勤的军事主官,自然是手里掌握的粮食、银钱和物资,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李中易这个当家人,和叶同明的心思,其实也没有啥两样。
统一战争的物资准备,越充裕越好,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跟着李中易打江山吧。
秀州的州库,物资之丰富,存粮之多,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李中易很自然的龙心大悦。
李中易心情舒畅的时候,总喜欢背着手,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李中易刚走出门几步远,就听见隔壁的总参议司院内,传出激烈的争吵声。
吵架,这已经是总参议司固有的特点了,哪一天参议们不吵架了,也就意味着总参议司,该撤消了。
李中易信步走到总参议司的院门前,一边摆手示意卫兵噤声,一边侧耳倾听参议们的看法。
“拿下秀州之后,我军就该长驱直入,直逼西府杭州城下,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然,我军拿下西府杭州很容易,但是,各地的驻军如果散布到各地,这才是最头疼的事情。”
“是啊,与其到各地去找敌军决战,不如引诱其回援杭州,咱们来个一网打尽,多好”
“万一吴越人不上当呢”
“嘿嘿,怎么可能不上当呢我军半个时辰就攻破了秀州的城门,只要钱俶那小子还有点脑子,一定会严令各地回援杭州。”
李中易一边听,一边暗暗点头,参议们的争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理有据。
不过,有时候,参议们争吵出了火气,也有意气之争。
面对参议们的意气之争时,李中易也从不插手制止,年轻人嘛,精力旺盛,吵架吵出火气,在所难免。
拿下秀州之后,之所以没有一鼓作气的进攻西府杭州,让钱俶有了喘口气的机会。
李中易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想诱吴越国的各地兵马回援杭州,然后再围点打援,将吴越国的抵抗力量消灭在杭州城附近。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秀州城内的物资,实在是多得数不胜数,李家军若要搬空仓库,终究还是需要花一些精力的。
李中易住进州衙之后,这才发现秀州守将王兴考的小日子,过得异常之奢侈。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单单是王兴考卧房里的那尊檀香炉,就是价值连城的先秦古董。
李中易对于古董没啥偏好,而且也无法适应太过于奢侈的生活,尤其不能忍的是,床前的蚊帐居然全是蚕丝所制。
王兴考,不过区区一个知州罢了,谁曾想,他过的小日子,居然比李中易这个一国之君,还要奢侈何止十倍
李中易住进州衙后,就命竹娘把后堂内的奢侈布置,全都换下来,改为李中易平日起居的各类普通物件。
就在李中易过得很悠闲的时候,李家军在秀州城内的抄家行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按照李中易的意思,凡事抵抗过强汉朝大军的城池,等破城后,都会针对土豪劣绅或者是恶霸地主,进行地毯式的抄捡家产。
现在的抄家,并不仅仅是聚敛粮食和钱财这么简单,其中蕴涵着长治久安的大逻辑。
大军南下征讨南唐和吴越,如果不趁动兵之机,将城里的富裕阶层清洗一遍,等到了和平时期,就不太好动手了。
另外,打仗就是打的后勤,借敌境之钱粮,补充大军之用,乃是最省成本的手段,没有之一。
“禀皇上,王兴考把该说的和不该说的情报,都招供了”
按照李中易的吩咐,同知军法司事的李浩东奉命审问秀州守将王兴考,他手里捧着厚厚一叠的供状,跑来拜见李中易。
李中易接过供状,仔细的看了一遍,不由笑道“有了这份供状,吴越国的虚实,朕尽知之矣”
李浩东笑着说“这位王兴考显然是个软骨头,臣下还没正式上手段,他便竹筒里倒豆子,一五一十的全都招了。”
李中易点了点头,忽然问李浩东“接下来的战局,你是怎么看的”
李浩东皱紧眉头,仔细的思索了一阵子,这才不慌不忙的说“以臣下之见,围西府杭州而不真打,诱歼吴越国的各路兵马,方为上上之策。”
李中易笑着点头说“没想到哇,你一个管军法的,居然也懂得兵法谋略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李浩东低垂着头,小声说“皇上,您是知道的,臣下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瞎琢磨一些事儿”
李中易见李浩东隐有惧意,便明白了他的顾虑,按照李家军的基本原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李浩东再怎么受到李中易的信任,他毕竟只是军法司的主官而已,并不是军事指挥系统的将领,必须时刻注意越权之虞。
在强汉朝中,位高权重的特务头子,总共有三人,即警政寺卿李延清、缇骑司提督左子光,以及同知军法司事的李浩东。
李浩东的本名叫李三十,李中易觉得太土了,便帮他改名为浩东。其实呢,李延清原本叫李十九,也是李中易亲笔帮他改的名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