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回皇上,臣以为,皇子们应识寒门之苦!”张登峰的话不多,却恰好击中了李中易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
“是啊,朕的儿子们都没有单独请老师,朕自为之!”李中易难得大发了一番感慨。
张登峰不敢接这话,但他心里却很清楚,李中易亲自作皇子们的老师,除了时间问题之外,完全没有任何的毛病。
李中易的儿子们,其实也有识字和习字的教习。不过,这一类教习都是从杂科里面,精心挑选出来的落榜之辈。
他们和皇子之间,有老师之实,而无老师之名!
越是大富大贵之家,儿女们越缺乏挫折教育,这是李中易的深刻认识!
所以,李中易的儿子们,和大家适用一样的标准,至今为止,就没有一个封赏了爵位的皇子。
王公侯伯子男,一共六级爵位!
功名,但在马上取,无军功不授爵,李中易的亲儿子们也不例外!
“如何识得寒门之苦”李中易不动声色的追问张登峰。
张登峰毫不迟疑的答道:“文从知县做起,步步升迁武从都头起始,逐渐高升……只有历任了州县,身为亲民之官,方知民间疾苦……”
李中易暗暗点头,这个张登峰倒是个颇有些大局感之人,将来若有机会,一定予以重用。
在恽州的这一天之内,李中易赐了两次宴给张登峰,一次是在船上,一次是让他带回去和家人一起享用。
张三正望着张登峰下船的背影,小声说:“皇上很少连续赐两次宴,由此看来,这位张知州即将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了啊。”
高强笑了笑,说:“这位张知州,已经入了皇上的法眼,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呀!”
张三正和高强彼此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也完全没必要把话说穿。
恽州的下一站便是博州,博州知州由天雄军节度使郑文成兼任,郑文成是大名府符家的心腹家臣。
李中易拿下大名府之后,郑文成第一个举兵投诚,也了做个表率的样子,李中易便命其为天雄军节度使兼知博州。
大军抵达博州后,郑文成已经在码头上等候多时了,张三正登岸传了李中易的口谕,命郑文成登船一叙。
郑文成很有些犹豫,然而,码头内外都是朝廷的禁军,他又不敢不从。
等郑文成独自登上龙舟之后,早就等着他的高强,厉声喝道:“来人,拿下郑文成!”
还没等郑文成反应过来,左右的十几名近卫军将士们,已经如狼似虎的一拥而上,将郑文成死死的摁住绑了。
“为何绑我为何绑我冤枉啊……冤枉啊……”郑文成大惊失色,慌忙喊冤。
高强手里捧着李中易的手谕,冷冷的笑道:“郑文成,皇上命我问你,汝可知罪”
“皇上啊,皇上,臣冤枉呐……”郑文成既知东窗事发矣,却绝不敢承认。
高强冷笑道:“皇上命我问你的话,你见符昭信的那一夜,还见过谁”
“这个……”郑文成一时语塞,心里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既然你答不出来,那我替你回答好了,那一天的上半夜,你见了符昭信之后,下半夜和赵匡义一起饮酒到天亮。”高强冷冷的一哼,“天亮后,你送赵匡义离开的时候,还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皇上命我问你,汝还记得否”
“这个……这……”郑文成心下大骇,如此机密的话,只有天知地知他知赵匡义知,怎么会泄露出来的呢
很显然,是赵匡义把郑文成给卖了,只是,郑文成一时转不过弯来罢了。
“嘿嘿,你说,只要那边举旗,你绝对第一时间响应,我可说错了否”高强连郑文成的原话都完整的描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差。
直到现在,郑文成恍然大悟,他被赵匡义彻底的出卖了!
“郑文成,汝可知罪否”高强似笑非笑的瞪着郑文成,那样子就仿佛是戏鼠的灵猫一般。
“臣……臣知罪了!”郑文成知道事情已经彻底败露,哪怕再抵赖下去,也不过是徒劳无益罢了,索性低头认了栽。
等高强拿着郑文成的供状,来看李中易之时,就见李中易笑眯眯的说:“说说看,他是怎么招的”
高强就把郑文成怎样勾结赵匡义,打算里应外合的拥立柴家小皇帝的阴谋,从头到尾的描述了一遍。
李中易摸着下巴,笑道:“凡是和赵老三合作的人,最终都会被他出卖一轮,甚至是两轮。”
高强心里明白,李中易对赵匡义的成见,非常之深,印象可谓是坏到极点。
实际上,高强也听说过赵匡义以前出卖慕容延钊的“光辉”旧事,可是,慕容延钊哪怕到了最后,也没说赵匡义半句坏话。
“你派几个人,把郑文成押解到京城里去,交给李琼李相公。”李中易招手把高强唤到身前,仔细的叮嘱了一番。
第1364章 平逆
擒下郑文成之后,已经登岸的四万余官兵,迅速占领了博州城内的各个咽喉要道,并在第一时间控制了博州军大营。
所谓蛇无头不行,郑文成这个地方的小军阀被擒之后,一万多博州军在朝廷禁军重兵集团的威慑之下,很快就缴械投了降。
不过,虽然博州军大部分都交枪投降了,依然还是有忠于郑文成的小股部队,依托城防工事负隅顽抗。
炮军的李永堂,亲自领着十余门6磅火炮,跟着进城的大军前进。无论哪里有阻碍,炮军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
最终,郑文成的数百名牙兵残部,被挤压进了博州州衙内。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牙兵残部们,明知道郑文成已经就擒,却依然拼死抵抗朝廷禁军的进攻。
前敌总指挥马光达颇有些奇怪,既然郑文成已经就擒,城里的四门和四面城墙也都被朝廷禁军所占领,这些郑文成的牙兵们难道真不怕死么
不过,奇怪归奇怪,马光达指挥打巷战的经验,已经极其丰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当即下令,暂停进攻,等火炮都输送上来,再展开猛攻。
博州的州衙,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在李永堂的指挥之下,十几门6磅火炮被迅速的运送上来,分别部署在博州州衙的四面。
马光达望着正在抹汗的李永堂,笑着问他:“清亭老弟,若是大炮的火力全开,多久可以轰开州衙的大门”
李永堂扭头看了眼大门紧闭的州衙,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随即答道:“换上铁弹丸,要不了小半刻钟,便可轰破大门。只是,敌军若是层层阻截的话,大军前进的速度就会大受影响。”
马光达点点头,说:“所以说,你们炮军的作用,至关重要。清亭老弟,大军能否快速的平灭叛乱,就看你手下的火炮打得准不准了”
李永堂又抹了把汗,说:“既然我的人都上来了,那你就等着瞧吧。”
在李永堂的的指挥下,炮军的6磅火炮全都装填上了实心的弹丸,有的瞄准州衙的正门。
等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李永堂挥下小红旗,6磅火炮一门接着一门的发出了怒吼声。
“轰……轰……轰……”
帅舰上的李中易,听见隆隆的炮声,不由笑道:“李永堂的总攻开始了。”
张三正见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错,就笑着凑趣说:“若是郑文成早知道诡谋泄露了,肯定不敢来码头等着就擒。”
李中易点了点头,笑道:“实际上,他来不来码头,他的势力注定要灭亡了。”
整个强汉朝,目前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十几个,李中易顺势收拾了郑文成,肯定会惊动别的军阀。
对于大小军阀可能的反应,李中易丝毫也不担心。哪怕为此惹来遍地烽烟,他不惜展开武力统一,也必须达成实质性的大一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这是最起码的强盛要求!
多出好几倍的兵力,如果马光达还无法顺利的拿下整个博州,那么,李中易就该考虑马光达的能力问题了!
不过,马光达没让李中易久等。大约半个时辰后,李中易收到了彻底拿下博州城的捷报。
李中易手里拿着捷报,笑问高强:“如果你来指挥此战,你会从哪里先入手”
高强并没有急着马上回答,他凝神仔细的想了一阵,这才小声说:“杀鸡亦须用牛刀。如果是下臣指挥的话,很可能会在控制四门的同时,命一支精锐部队率先进攻博州的州衙,断不至于拖延至此。”
李中易点了点头,却没吱声,客观的说,高强的回答只是泛泛而谈罢了,并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马光达指挥此战,稳扎稳打,有条不紊的先处理四门和驻军大营,再清剿州衙的残敌,可谓是李家军的经典打法。
实际上,在作战中,李中易更喜欢马光达这种稳操胜券的经典打法。
总而言之,没必要的冒险,尽量不要冒!
取下博州之后,李中易在东进的同时,解决了京畿附近方圆几百里内的安全隐患,成果非常显著。
一次用兵,就解决了两个军阀,一时间整个天下都震动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里的内阁,折从阮笑眯眯的对折御寇说:“看看,看看,皇上忍到现在才出手,单单是这份耐心,就足够你学一辈子的了。”
折御寇本想去前线带兵打仗,却被折从阮留在了身边,由武职转为文臣,出任内阁的堂后官。
按照朝廷的惯例,内阁的四位相公,每人都有任命两名专职堂后官的特权。
折从阮只选了折御寇一人而已,除此之外的折家人,他一个都没看上。
“祖父,孙儿安敢与皇上相提并论呢”折御寇完全可以领会折从阮是想栽培他的心思,只是,类比的对象是李中易,让他有些不太适应罢了。
“嘿嘿,你父亲舍不得那点小家当,让老夫给骂了。如今看来,舍弃了小家,为了大家,倒也是值得的。”折从阮叹了口气说,“若是没舍弃小家,焉有今日之富贵”
折御寇明白折从阮的意思,折家舍弃了府州和胜州的基业,换来了李中易的信任,令折家史无前例的出了一位实权的宰相,可比博州郑文成、曹州慕容延钊,强出去太多了!
“是的,祖父的眼光,实在是深邃之极。”折御寇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若是换作是他,恐怕也没有那个魄力放弃折家的基业。
“唉,主要是我了解皇上的为人。想当初,皇上的实力远无今日之盛时,便曾经说过,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折从阮叹息过后,端起茶盏小饮了一口,冷不丁的问折御寇,“你至今不想娶亲成婚,难道说,要当孤老么”
折御寇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在折从阮的耳边乱嚼了舌根,他赶忙解释说:“孙儿的婚事,但凭祖父您做主。”
“老夫自然要替你做主,不过,新娘子还得你自己去选,免得成为一对怨偶,回头怪我。”折从阮明知道折御寇的心思,却故作不知。
第1365章 挖坑
折御寇不想娶武臣世家之女,却惦记着娶一位诗书传家的新娘子,这在老折家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折从阮很理解折御寇的心思,折御寇自认为底子薄读书少,希望他的下一代走文途入仕。
然而,文武殊途,文臣们向来瞧不起粗鄙少文的武将们。
就算是以老折家如今的雄厚家底,折御寇想娶一位名门大户家的小娘子,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其实呢,以折从阮的想法,既然文臣集团瞧不上他们老折家,与其相看两相厌,不如索性就娶武将家的小娘子。
在内阁之中,李琼和折从阮都是宿将出身,又都是武臣门阀大世家,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站在折从阮的立场来看,李中易不仅不是重文轻武的庸主,反而是重武甚于重文的雄主
据折从阮的观察,李中易曾经说过,我中国若想过上好日子,必有弱族过得很差。
由此观之,李中易在统一了华夏之后,很可能会展开对外的侵略战争。
无军功者,不授爵位的条令,一直不打半点折扣的被贯彻执行,至今从未破过例,开过特殊的口子。
一言以蔽之,就连李中易亲生的几个皇子,至今都没封爵,更何况其余的人呢
所以,在如今的国朝,若想捞个爵位,以光耀门庭,就只能上战场去捞军功了
说白了,折从阮倒是想让折御寇借助于和李中易的亲密关系,捞到上战场的机会,争取搏个爵位回来,趁机洗白被选为折家嗣子的屈辱往事。
当然了,正因为老折家亏欠了折御寇,所以,折从阮才给了他成亲的自主权。
也就是说,只要折御寇自己乐意,就可以随便定下一门亲事,老折家绝不干预。
可问题是,折御寇的岁数已经不小了,却始终没有相中的亲事。从道理上来说,折从阮希望在他闭眼前喝上折御寇的喜酒,甚至是抱上折御寇的娃,他自然要予以过问了。
“长松啊,其实呢,你完全可以求皇上帮你寻上门提亲。”折从阮一直觉得亏欠了折御寇,索性替他出了个很妙的主意。
某些文臣瞧不上折御寇和折家,但是,如果是李中易亲自出面说亲,效果肯定大不相同。
“祖父,皇上他能愿意”折御寇有点发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之感。
以折御寇的身份和地位,有没有资格请到李中易出面,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吧
“说什么傻话呢你是兴哥儿的亲舅父,大妞的亲兄长,你的婚事只要求了皇上,皇上必定会替你做主的。”折从阮好一阵暗暗叹息,折御寇属于守着宝山反受穷的典型痴儿。
以折从阮对李中易性格的了解,李中易其实是个极其念旧的主君,撇开别的不提,单单是折御寇曾为灵州军的都头,就足以说服李中易出手。
李中易治军极严,但是,宽严相济,才是军心归服的王道
军中的将士们,跟着李中易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玩命,相应的待遇也是极其的优厚。
并且,在李家军中,也就是如今的朝廷禁军中,老资格的都头级以上军官的婚宴,只要李中易有时间,逢请必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