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中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因言罪人,不搞文字那个啥!

    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连骂他铜臭子那个小子,都宽恕了,何况别的呢

    “来人,孔相公病了,速扶其归府,好生调养身子。”

    李中易乃是身经百战的开国之君,雄才大略自不必说,区区当面狂言的小事,轻而易举的处置掉,也就是了,看谁敢翻天

    “皇上,万万不可轻视儒门啊,皇上……”孔昆陡然猛醒,忽然上前几步,抓住了李中易的袍袖,死活不肯撒手。

    “都楞着干什么孔相公真的病了,且送去偏殿歇息!”

    李中易下了定论之后,高强和张三正再不敢稍有迟疑,两人一齐果断出手,将孔昆架出了内书房。

    望着孔昆被架出去的背影,李琼不禁暗暗点头,哪怕孔昆当面咆哮无礼,李中易自始至终,都给孔昆留足了面子。

    宰相之尊,礼绝百僚,必须敬之!

    李中易能够容忍孔昆的狂言,这事本身就说明了,他确实很尊重相公们的体面。

    “让诸位见笑了,方才之事,就我们四人知道即可。”

    李中易这么一说,等于是下达了封口令,也给孔昆留足了面子!

    事缓则圆的道理,内阁的相公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老臣谨遵圣谕!”李琼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承诺,绝不把今天之事抖落出去。

    “老臣安敢违拗圣意”折从阮更不是笨蛋,他当即表达了俯首贴耳之意。

    “孔昆最近太累了,我相信,只须调养数日,就会康复如初!”刘金山不仅没有对孔昆落井下石,反而替他周全了颜面。

    见相公们都如此的知情识趣,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他是百战百胜的开国之君,并不是被吓大的儿皇帝。

    宰相之位虽尊,难道说,比开国之君更尊贵么

    所以,李中易选择了给孔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教训,命人将其架了出去,而不是自己摔袖子闪人!

    折从阮见现场的气氛彻底的缓和了下来,便笑道“皇上,老臣的早膳吃得过少,肚子饿得呱呱直叫,午膳就等着皇上您赐膳了。”

    李中易心里有数,折从阮年事已高,每顿饭吃得很少,绝不至于这就饿了。

    “那好,中午都别走了,就留在内书房里。”李中易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更加的缓和了。

    等吃过午膳,饮过茶之后,李琼率先拱手告辞,李中易笑着答应了。

    三位相公出门的时候,居然见孔昆就站在道旁,他仿佛没事人一般,脸上看不出半分异样。

    和往日一样,内阁的四位相公一齐进宫,又一起出宫。如果不是在场的当事人,根本看不出,刚才在垂拱殿里上演了一出,茶壶里风暴!

    刘金山走在相公们的最后,他没去看孔昆的背影,心里却一片透亮一定是方才李中易借着更衣的机会,狠狠的教训了孔昆。

    不然的话,人要脸,树要皮,以孔昆闹事的劲头,只怕是要罢相的。

    李中易没管相公们怎么个想法,他略事休息之后,便换了身便衣,领着张三正和高强二人,一起去了杂科的考场秘阁。

    由于制度的明文规定,秘阁考场的大门关闭之后,除非是考完了,禁止中途再开门。

    李中易的身份不同,早就拿到了钥匙,他独自从后门进去之后,却把张三正和高强留在下来看门。

    王大虎早就在后门口等着了,见李中易来了,赶忙把他迎进了主考官的房间。

    “三弟,今天是考试的第一天,居然有人只用了两个时辰,便把十道题,全答完了。”王大虎指着桌上的一份试卷,笑眯眯的做了介绍。

    李中易点了点头,信步走过去,拿起试卷仔细一看,不禁笑道“居然都答对了。”

    王大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虽然是主考官,却不懂明算的题目,只能等李中易亲阅了。

    “那人在哪里”李中易扭头笑问王大虎,王大虎指着隔壁的院子,介绍说,“他交卷的时间太早了,按照规矩,不能中途放人出去,又不便将他留在考场里,只能单独找个小院子,让他暂时待着了。”

    李中易点点头,王大虎的安排自是妥当无比。李中易私进考场,虽然不合规矩,倒也说得过去。

    毕竟,整个江山都是他老李家的,他若想提拔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犯得着替考生作弊么

    王大虎就不同了,他是本次杂科省试的主考官,他若不谨言慎行,难免会被人所诟病。

    提前最先交卷的这名考生,姓秦,名铮荣,乃是开封府的杂科举子。看他的履历,居然是祖上三代从商的家世,并是现任绸缎庄的掌柜。

    历史上的两宋,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考试。

    李中易下诏开恩科取士的时候,在诏书里,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秦铮荣这个绸缎庄的大掌柜,居然也可以参加杂科的省试。

    杂科明算的考卷,是李中易亲手出的题目,这十道题的难度,基本上达到了后世初三的水准。

    然而,这位秦铮荣居然在两个时辰之内,不仅提前交了卷,更是全部都答对了,实在是李中易的意外之喜。

    按照李中易原来的想法,这十道题目,以现在的数学水平,怎么着也需要一天的时间,才有可能出成绩。

    谁曾想,秦铮荣竟然送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给李中易。这就说明了,民间的人才颇多,关键要看统治者怎么将他们选拔出来的问题

    李中易在王大虎的主考公厅里,一直待到天黑,却再无人提前交卷。

    继续待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李中易一时兴起,提笔在纸上,又写了十道数学题目,让王大虎交给秦铮荣做答。

    “三弟,这么做有些不妥吧”王大虎手里拈着李中易新出的题目,碍于他是主考官的身份,终究有些犹豫。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杂科明算的头名,非秦某莫属。既是我亲自出的加题,就算是加试好了,凡有提前交卷的举子,都发给他们去做。”

    s现在是223票,超过243票,至少加一更!




第1349章 及第
    孔昆在内书房里大大的丢了面子,李中易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婉言拒绝了孔昆的辞呈。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以前不懂我不怪你,现在必须要懂!

    李中易只说了这一句话,便让孔昆收回了辞官之心。原因其实很简单,若是李中易哪一天不训斥孔昆了,反而是他真正需要离开的时候了。

    李中易对武臣比较粗鲁一些,他乐意踢谁的小屁屁,反而是当作自己人看的亲热。

    禁军的高级将领之中,包括廖山河、宋云祥以及刘贺扬在内,都挨过李中易的“佛山无影脚”。

    挨了踢,不仅屁事没有,反而是一种值得吹嘘的荣耀!

    因为文臣们的面子都比较薄,李中易不可能采取踢屁股的方式,来表达亲热之意。

    那么,为了体现和文臣之间关系的远近,李中易越是狠狠的训斥,心里就越拿对方当自己人看,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客观现实。

    孔昆被李中易骂得很惨,但是,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也就无所谓颜面的问题了。

    “独尊儒术之弊端,遗害无穷,朕必改之。不管你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朕都有必要提醒你,切勿自误!”李中易扔下这句严厉的警告之后,真的甩袖子走人了,把孔昆独自晾在殿内。

    开什么玩笑李中易的江山,靠的是李家军将士们用命换来的,而不是士大夫们拱手相送。

    枪杆子里出政权,乃是最朴素的真理!

    省试的第二天,又有两名明算科的举子,提前交了卷。

    这一次,李中易直到吃罢了晚饭,才又摸到王大虎的公厅里。

    李中易看完了试卷后,开心的笑道:“国朝不是没有人才,确实被埋没了!”

    王大虎见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错,就凑趣儿说:“三弟,这两位举子,也都答对了”

    “嗯,都对了,这确实让我完全没有想到哇。”李中易重重的呼出一口浊气,叹息道,“居然有三个人可以解出二元二次方程,可想而知,天下之大,确实人才辈出啊!”

    目前的整个强汉朝,大约有四千多万人,这么多人里面,出现三名具有初中数学水平的举子,其实比例已经很低了。

    不过,令李中易倍感欣慰的是,至少有三人脱颖而出了。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异常严谨的科学,对就对,错就错,没有含糊不清的模糊空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今天即使只有三个初中生,数年后,肯定可以教出百名初中生。再过几十年,必有万名初中生,甚至是十万名初中生。

    李中易早就想丈量全天下的田亩,碍于筹备的明算干部不足,一动不如一静罢了!

    说白了,让本乡本土的差役,去丈量本乡本土的田亩,即使得出了数字,李中易也不可能相信。

    在小农社会,世家大户或是官绅大户,除了做些粮食、麻布、丝绸等商品的投机买卖之外,主要的收入来源,全靠田亩。

    大明朝败亡的根源之一,东北和西北同时打仗,粮饷却不够用了。可是,本应该归于朝廷的税收,却都被东林党为首的士大夫们,所私吞了。

    闯贼李自成的人,在北京城里,抢掠了几千万两白银的例子,活生生的摆于李中易的面前。

    说白了,天下有难,穷的只是崇祯皇帝一人而已,他手下的官员们个个肥得流油。

    李中易颁布的限田令和均税令,说到底,就是要限制现任或前任官员们的敛财特权。这也是文臣士大夫集团,屡屡对李中易展开反攻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自从李中易打进开封城之后,武臣勋贵集团的利益,其实也受了损。但是,在即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之中,武臣集团或多或少可以捞点利益回来,反弹的声浪就没有文臣集团那么的强烈。

    另外,武人都信奉一个原则:谁的拳头最大,就服谁!

    李家军以横扫的气势,几个时辰便摧毁了韩通率领的几十万旧禁军,就等于是将旧武臣集团,一次性的全都揍趴下了。

    更重要的是,旧武臣集团自认为打不过的契丹铁骑,居然被李家军打得满地找牙。

    更有甚者,契丹人连经营了几十年的粮仓幽云十六州,都输给了李中易。

    所以,到目前为止,乐意和李中易合作,并主动向他靠拢的重臣,大多出身于武臣勋贵集团。比如说,首相李琼和次相折从阮,就是鲜明的例子。

    随着李家军的北伐获得极大的成功,对大地主大世家阶级的武力威慑,已经十分足够。

    所以,北伐军回归开封之后,李中易便全面推动军官转职为亭正和村正的运动。

    作为超级务实大师的李中易,他就信一点,真正捏在手心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否则,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很快,三天的杂科考试落幕,王大虎组织同考官们,开始集体阅卷。

    明算科的同考官,李中易特意选中了,司天监少监吴荣柄。

    在这个时代的司天监里,不管是监正还是少监,都是有真才实学的神棍!

    之所以说神棍,主要和司天监的观察天象的职能有关。在地心说的时代,司天监描绘的天象,基本上都属于瞎扯淡。

    但是,就这么一个瞎扯淡的机构,却偏偏是必不可少的衙门。

    前朝时,陇西发地震,司天监就鬼扯说,这是上天示警于皇家。结果是,政事堂的全班相公皆被罢免,重新换了一批相公掌权。

    由此可见,别看司天监的地位不高,却可以利用天象异常的由头,搬倒全班政事堂的宰相。

    李中易上台之后,专门召见了司天监的全体主官,出数学题考问于执政王府。

    最终,脱颖而出的,却是司天监的少监吴荣柄。

    那天,考虑到时间关系,李中易只出了五道二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全部答对的却仅有吴荣柄一人而已。

    考试过后,李中易一查吴荣柄的老底子,这才知道,姓吴的竟然是个勾引寡妇通的失德者。

    吴荣柄的妻子去世之后,一直未曾再娶,可能是贪图张寡妇的钱财,他一直和她眉来眼去的暗中勾搭。

    却不料,貌美如花的张寡妇,不仅勾搭了吴荣柄,更牵连到了时任首相范质的门生杨炯。

    司天监的判监出缺后,吴荣柄原本大有机会上位的,却被杨炯拖了后腿。到目前为止,吴荣柄在少监的位置上,已经待足了十三个年头。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类似吴荣柄这种失德者,必是弃之不用了。

    然而,李中易的用人逻辑,却是无法德才兼备的时候,取才为上。

    说白了,就是抛弃了从私德看公德的选拔原则,采取的是唯才是举的逻辑。

    孔子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私德不行,并不意味着不能替朝廷出力。反之,有公德心的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端平一碗水!

    说白了,人性本私!能不能为朝廷出力,仅靠个人的私德,是不可能维持多久的。关键是,监督的体制的充分完善,并落实到人。

    所以,李中易力排众议,钦点了吴荣柄为明算科的同考官。这既是一次大胆的任命,又是一次极富有深意的测试。

    五日后,杂科省试的各科的初步考中名单出炉,并一一摆在了李中易的御案上。

    李中易明明惦记着明算科的考中名单,却偏偏伸手打开了明书科的考中名册。

    本次杂科省试,参加明书科考试举子,一共有三十名之多。按照以往的惯例,敢于参加明书科的举子,大多都是对书法颇具信心之人。

    至今只能写楷书的李中易,在书法上的造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就着名册,一一打开试卷,只觉得每个人的字,都写的很棒,却看不出谁优谁劣来。
1...722723724725726...884
猜你喜欢